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错误育儿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培养

父母错误育儿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培养父母错误育儿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培育1.消极的人生观一个好的家庭,温馨的家庭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身上有着特有的自信美和美,阳光,健康,主动向上。
而一个有着消极人生观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半胆小,内向,对前途和生活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这就是优秀孩子和不优秀孩子身上最典型的区分,家长们自己可以选择是培育一个优秀的孩子,还是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念和目标的孩子,大家多思索一下吧!2.过于溺爱孩子如今许多家庭孩子都少,最到一两个,也就导致了许多溺爱现象,孩子七八岁了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这对孩子的损害是特别之大的,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日后如何在这冗杂的社会上生活下去。
家长们要想让孩子的孩子成长成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子的溺爱方式就要立刻叫停,不能再溺爱下去了,这不是爱,这是害了孩子。
父母不能为孩子操劳一辈子,总有一天你们会老去,会离去,那时孩子怎么办?3.过多埋怨生活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激烈竞争的社会,每天都有不公正的状况在发生,假如父母的心态不好,每天都在埋怨生活,每天都在唉声叹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会导致孩子失去乐观,主动,阳光的心态,让他们也有了悲观的想法,对生活布满了不满,这样子下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受到肯定的影响,对孩子将来人生的进展和走向造成很大损害,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家长们有想到这方面的问题吗?假如没有想到,那就立刻转变吧!一切都还来得及。
4.在孩子面前挑拨事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很简单受到父母习气的影响的,假如父母没有摆端正自己的品德和德性,在孩子面前总是讲一些挑拨之类的话语,那孩子也就会跟着染上这种不良习气。
比方父母挑拔孩子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要孩子少去爷爷奶奶家,这就是很不对的行为和习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方面也会造成影响,不利于孩子健康的人生和优秀品质的养成。
父母教养态度不一样危害大

父母教养态度不一样危害大
父母教养态度不同,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专家表示,父母之间会有分歧是不行避开的,但是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心情不稳
小一点的孩子会有心情不稳的状况产生,会影响他的学习力气、自理力气。
2.无所适从
有些孩子会像墙头草一样,无所适从,不知该听爸爸的话,还是遵守妈妈的规定,或是只好选择听从声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3.有罪恶感
有些孩子会因此有罪恶感,他们可能会认为爸妈吵架是因他而起,进而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4.造成阴影
有些孩子会产生内心焦虑、担忧全感,他们可怕看到爸妈吵架的样子,甚至在心中产生阴影,很难抹去。
努力建立全都的教养观
例如:孩子常会由于父母都在家,而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睡觉,这时,妈妈可能始终催着孩子去睡觉,但爸爸和他的玩兴正浓。
遇到这种状况,父母应当谈谈,孩子几点去睡觉?几点起床?谁陪他玩?达成共识后,有全都的目标,就有了相同的教养态度。
夫妻面对教养孩子的问题时,其实没有所谓的黑脸与白脸的问题,而是应当协调出全都的教养态度面对孩子。
若是夫妻分别扮演黑、白脸,会造成孩子认知上的错乱,不知该听爸爸的还是妈妈的,还是选择听较凶的人的话。
父母意见不统一不利于家教

父母意见不统一不利于家教
上海茗心家教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意见不统一,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
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
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
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意见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
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
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因此,夫妻双方要尽可能多的沟通、交流,争取达到在家庭教育中意见一致。
尤其要克服“自以为是”的心理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
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原创】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严重的危害

【原创】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严重的危害《虎妈猫爸》1-11集影评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严重的危害。
第一: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会让孩子学会撒谎。
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使大人在孩子面前自然而然地攻击与自己教育要求不一致的人。
孩子在大人谈话中会把原话学过来,引起大人之间的争吵,次数多了,当大人无意间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对之处时,会要求孩子别告诉对方,而孩子为了不让大人之间发生争吵,当大人问及对方说了什么时,会撒谎,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撒谎。
《虎妈猫爸》第3集中,当毕胜男在饭桌上当着茜茜的面说奶奶的不对之处,茜茜马上站起来大声地制止:“你再这样说奶奶,我就揍你。
”毕胜男问:“茜茜,这话是谁教你的?”茜茜理直气壮地说:“姑姑。
”立刻引起了毕胜男和罗丹之间的一场战争,这件事被茜茜记在了心里。
《虎妈猫爸》第4集中当奶奶和姑姑说毕胜男的不对之处时,茜茜马上阻止:“不许你们这样说我妈妈。
”姑姑还要再说时,被奶奶制止了,并同意了茜茜的要求,姑姑要求茜茜不要对妈妈说,茜茜心领神会,马上说:“你们刚才说的是什么呀。
”奶奶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乐得哈哈大笑,夸奖茜茜:“那是一个人精啊!”茜茜在姑姑的教唆下、奶奶的夸奖声中学会了撒谎。
第二:家人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性,容易养成孩子的双重性格,会让孩子学会逃避,推脱责任。
孩子知道家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态度不一样,按照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在家人面前有选择的表现自己,学会逃避,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移给他人。
《虎妈猫爸》第1集中,爷爷、奶奶把茜茜当公主养,鞍前马后伺候着,茜茜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做,使茜茜形成了任性、自私、不礼貌的性格,说话嗲声嗲气。
到家在农村的毕父毕母家做客时,茜茜自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对毕母不礼貌,看不起蕊蕊。
《虎妈猫爸》第4集中,茜茜看不起收废品的吴大爷,对吴大爷说:“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像你一样卖破烂。
”《虎妈猫爸》第9-10集中,姥爷毕大千信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对茜茜进行军事化训练,使自小娇生惯养的茜茜苦不堪言,难以承受,也学会了反抗,在毕大千的鞋里撒胶水。
父母教育孩子分歧危害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分歧危害有哪些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否和谐,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脾气、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方面。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分歧危害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父母教育孩子分歧危害一是夫妻家庭教育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面型人格。
通过对一些儿童的观察,发现很多孩子单独和父亲或者母亲相处时,往往很听话,情绪也不错,可是一旦孩子和父母同时在一起时,问题便接踵而来,要么任性,要么不听话,甚至有无理的要求等,这让人很费解,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大量的对比发现,原来问题来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冲突。
这并不难理解,在当今中国家庭中,母亲教育还占绝对的主流,很多母亲的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在母亲教育中常见的教育以保姆式的教育为主,我们俗称“老母鸡”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把孩子的生活和能力的培养混为一谈,有的甚至是忽略了对孩子独立的自我服务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管内容是否科学,不管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不管教育效果是否有效,皆以主观给予为主。
而对于父亲们来讲,由于长期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采取粗放式的,“大男子主义”式的家庭教育,这种思想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教育和引导的细节关注。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再回头看第一部分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个别孩子在父母家庭教育观念的矛盾交织中已经出现双面型人格,既有温和阳光、聪明活泼的一面,同时又有情绪不稳定、粗暴任性、自私冷漠的一面。
这种双面型人格对以后的健康成长、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事业等会埋下隐患。
父母教育孩子分歧危害二是夫妻家庭教育观念的分歧,会让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受到影响。
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而相互争吵,虽然在大多的时候,有一方暂时放弃了争论,默认了对方去实施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暂时保留的教育方法,仍会有实施的机会,比如单独和孩子相处时。
两种介于正确与错误,理性与非理性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让孩子接受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方法不对

家长教育孩子方法不对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存在问题,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家长教育孩子方法不对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 过于严厉和强势一些家长认为强烈的管教和严格的规定可以让孩子纪律性更强,但这种方法未必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过分严厉和强势的家长教育方法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上的压抑,使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
因此,家长应该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建立互信的关系。
2. 溺爱和过于宽容与过于严厉相对的,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和宽容孩子的行为。
这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和自律性,无法面对挫折和困难。
因此,家长应该适度倾听孩子的需求,但也需要设立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家庭中的温暖和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家长在追求孩子的成绩和成功时,容易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可能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因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并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
4. 过度比较和赞美有些家长总是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并且过度夸大孩子的成就。
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会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只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能力。
5. 不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有些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兴趣方面过于干涉,不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这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和自由意志,并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综上所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情感,避免过度严厉或溺爱,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赞美和支持。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
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的危害

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的危害在许多家庭中夫妻双方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而产生分歧和矛盾,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是非常突出的不良家庭教育现象。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父母对‘可以’、‘不可以’、‘应当’、‘不应当’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最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暴力、强制、是对他的自由和欲望的践踏。
孩子的是非观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但是若面对同一件事,妈妈说“不应该”,爸爸说“应该”,爸爸说要往东,妈妈偏偏说要往西,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
长此以往,容易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父母双方,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铁面无私、严厉教育。
而孩子有自我保护的心理,会利用父母的分歧“见风使舵”,寻找有利于自己的那一方,这可能导致孩子面对父亲和母亲时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
父母的威信越高,积极的教育效果越好,然而在孩子面前产生教育分歧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孩子本来会自然地以为家长的话就是对的,但若父母一方当着孩子的面产生分歧,甚至彼此质疑对方、否定对方的教育方式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降低了父母的威信。
教育理念的分歧会导致父母产生更多有关教育方式的冲突,这类冲突与孩子有直接关系,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比那些与孩子无关的冲突更大。
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都是因为我才吵架”,在这类冲突中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自责、羞耻和恐惧心理。
此外婚姻冲突会引起孩子长期的情绪压力,可能会长期经历自己无法控制的消极情绪和不安全感,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然而分歧是难以避免的,夫妻双方由于成长经历、知识水平或价值观的差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难免产生一些分歧。
那么父母该如何合理化解教育理念分歧,形成“统一战线”呢?在孩子面前避免正面冲突,互相尊重维护双方威信。
父母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要立刻介入,就算对方教育方式失当,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轻易指责对方。
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粗暴的指责只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
父母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影响
济南家教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建立父母亲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的基础上。
主要表现在:父亲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护短,有的对丈夫甚至冷嘲热讽,使丈夫不得不作罢;有的母亲十会关心孩子,丈夫却不以为然,认为妻子小题大做,太担心了,等等。
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体现在:
1、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
有的成年人二面三刀和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
2、容易形成孩子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来自于父亲或来自于母亲。
如有的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父亲又不管,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小、自私、不善于宽容人;有的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攻击性又特别强,常欺负年龄小的学生等等。
有的男孩子过于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这一般受母亲影响过深,有的孩子喜欢骂人、打人,这一般受父亲不良习气的影响。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
孩子要心灵健康的成长光靠父母一方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统一,口径要一致,要相互协商,对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善于请教教育专家,多看些教育的书和文章。
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将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另一方。
另一方面,社会要加大对教育宣传的力度;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自己一心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意。
这是十分错误的,父母不但要认真、扎实地教育孩子,而且要随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要懂教育方法和艺术。
管教不当反思家庭纪律

管教不当反思家庭纪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纪律是塑造其性格和行为准则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管教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和家庭纪律松散。
本文将探讨管教不当对家庭纪律的影响,并提出反思的重要性以及改善家庭纪律的建议。
一、管教不当的影响1. 孩子缺乏规则和约束当父母或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规则和约束时,孩子可能会变得放任自流,难以自律。
缺乏规则和约束的环境会使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孩子缺少责任感当父母或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过低或不清晰时,孩子会缺乏责任感。
他们可能会逃避责任,无视家庭纪律,从而导致家庭内部的冲突和不和谐。
3. 孩子易受外界负面影响管教不当使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可能会轻信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问题。
二、反思管教不当的重要性1. 明确家庭纪律的重要性反思管教不当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们意识到家庭纪律的重要性。
一个有纪律的家庭可以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2. 理解管教不当的根源反思管教不当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
他们可以通过分析错误的管教方式,找出不良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寻求改善的途径通过反思管教不当,家长和孩子们可以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
他们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接受心理辅导或培训,以提升家庭纪律的质量和效果。
三、改善家庭纪律的建议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长需求,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这些规则和约束应该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要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则。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维护家庭纪律的关键。
家长应该与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观点和需求,并共同制定家庭纪律的相关规定。
3. 给予合适的奖励和惩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给予合适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明确正确行为的可取之处,并且明白错误行为的后果。
爸妈不以身作则,孩子上行下效,也会变成被讨厌的人

爸妈不以身作则,孩子上行下效,也会变成被讨厌的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由于孩子特有的好奇心,他们会模仿任何事情,而父母又是长期和孩子相处的人,自然就成了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
有些家长对此不以为然,最终因为一个无意的动作或者某种特定的行为,把孩子亲手推向了深渊。
那么父母做的哪些事,会对孩子有这么严重的影响呢?行为一:对孩子不管不顾现在有些家长喜欢放手式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方便了家长,却坑坏了孩子。
一些家长如果真的听信放手式教育,就会导致孩子漫无目的地成长,最后会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孩子的天性有好有坏,放手式教育可以让孩子天性得到释放,更加活泼、自信,但是也会把孩子的恶放出来,没有拘束、没有管教,从而也会作恶。
网上就有不少对孩子不管不问,导致孩子熊出天际的新闻。
之前有孩子在餐厅四下跑动,最后撞到一个服务员身上,而服务员手里又端着滚烫的汤汁,最终烫伤了孩子。
孩子的父母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反而一味责备服务员不小心,要求赔偿。
这样的父母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长们也要引以为戒,不要学这般模样。
行为二:不以身作则不以身作则的家长就是空放嘴炮,只打雷不下雨,说的头头是道,最后就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我们刚开始就说了上行下效,也说了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家长属于放嘴炮、不作为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变成这种人。
要知道,孩子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弱,家长不知道自身作则,孩子就更加难以养成良好习惯,因此面对家长的要求而没有达到时,就会出现撒谎的现象。
所以家长要说到做到、言行如一,孩子才能有样学样,变得更加优秀。
行为三:贪小便宜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不在少数,吃个饭都要多拿别人一片卫生纸。
这种家长带出来的孩子容易斤斤计较、不愿意吃亏,无论是交友还是做人,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和品质,所以家长如果有贪小便宜的行为,一定要赶紧改正。
父母是孩子的偶像,是孩子的引路人,如果父母都起不到带头作用,给孩子引不好路,又怎么能怪孩子跑偏了呢?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实际上做错事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中国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的十大弊端家长是孩子弊端一任老师,那么家长对孩子教育可谓是至关重要,但是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十个弊端,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学习不给力的原因,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弊端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弊端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学了家庭教育孩子更差劲

学了家庭教育孩子更差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差劲。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建议。
首先,过度的溺爱和保护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父母可能会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过度保护他们,不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和挑战。
这种做法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变得无助和依赖。
其次,缺乏一致性和规则的家庭教育也可能导致孩子行为上的混乱。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立场不坚定,或者对孩子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孩子可能会变得任性和难以管教。
再者,父母之间的不一致也会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孩子可能会学会利用这种不一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形成不良的行为模式。
此外,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沟通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
孩子需要感受到被爱和被理解,如果父母忽视了这一点,孩子可能会变得封闭和不信任他人。
为了改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规则和界限: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并一致地执行,帮助孩子了解行为的后果。
2. 鼓励独立性:让孩子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3. 一致性: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时保持一致,避免孩子因为父母的不一致而感到困惑。
4. 积极沟通:与孩子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信任。
5. 情感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6. 以身作则: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因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7. 适度的期望: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让他们变得更差劲。
记住,家庭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不断的学习与调整。
亲子教育不正当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亲子教育不正当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都知道,亲子教育的正确与否是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好的亲子教育则会使孩子的成长道路更加的顺畅,而不正确的亲子教育则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不正当的亲子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
不良习惯的养成
家长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行为不当就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而一旦习惯养成则难以再纠正。
孩子在幼年成长时期,没有一个可以明确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应当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明白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道理。
性格孤僻或傲慢
不正确的亲子教育,还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有些孩子会过于的自负、自傲、眼里容不得别人,而有的孩子会显得极其的自卑,无法较好的融入到社交圈子中,而孩子的性格与其未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缺乏安全感
长期在父母严厉的教育下,孩子会“潜意识”的认为:爸爸妈妈
是不是不爱我,我是不是对爸爸妈妈来说不重要,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缺乏安全感,开始极度的对自己不信任、自卑。
形成错误的认知
家长错误的亲子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孩子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孩子长时间在错误的认知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由而思想再难改变。
孩子毫无主见
如果家长什么事情都为代劳、代替孩子去做,什么事情也都替孩子想好了,时间长了,孩子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慢慢的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遇到事情就会选择逃避,让爸爸妈妈为自己解决,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以上就是不恰当的亲子教育对孩子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危害,错误的家庭教育会生硬的阻碍孩子天性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样的亲子教育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现在更是未来,所以家长在采用教育方式时一定要多多的慎重。
关于父母意见不同对孩子判断的影响

关于父母意见不同对孩子判断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父母经常持不一样的意见,孩子会难以确定最后的解决问题方案,因此变得犹豫不定,或者做出异于同年人的决定,或者不知道该按怎样的标准行事。
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儿童成长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和参阅!夫妻各执己见:谁也不信服谁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位妈妈希望孩子学钢琴,觉得这样的孩子比较有气质。
可是,她的老公觉得男孩子学钢琴是娘娘腔的表现,希望孩子去学打篮球。
有一次,妈妈带孩子去学钢琴了,回来以后,爸爸就大发雷霆,和妈妈吵到不可开交。
经过这件事,孩子知道父母会因为教育方式不一致而吵架,而父母吵架自己是最大的得益者,于是,孩子变得鬼精灵。
当妈妈逼孩子去少年宫补课时,孩子居然跑去跟爸爸说,妈妈又逼他去学钢琴,叫爸爸赶快去骂妈妈。
夫妻双方的无奈:凭什么就该听你的?1、妈妈的想法:希望孩子变得很厉害很多妈妈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是人中之龙,将来能够走上上流社会,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务求孩子成为全能型人才。
2、爸爸的想法:希望孩子快乐就好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无论学习成绩怎样,以后工作如何都不重要。
于是,爸爸们都喜欢让孩子自然成长,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办事。
的确,教育孩子是家庭中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因为家长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职场氛围等的不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会各持己见。
就有家长不满了:孩子是两个人的,凭什么就该听你的?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其实,长期受到两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1、孩子不知道该按照怎样的标准行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父母经常持不一样的意见,孩子会难以确定最后的解决问题方案,因此变得犹豫不定,或者做出异于同年人的决定,或者不知道该按怎样的标准行事。
2、家长争吵:影响家庭的和谐如果父母之间“战争”不断,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从而变得压抑、孤独。
爸妈教育理念不同,最后毁掉的是孩子!

爸妈教育理念不同,最后毁掉的是孩子!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整天手忙脚乱的,以为养孩子惟一的也就刚开始这几年了。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问题就愈发凸显出来,感叹自己年轻的时候天真,孩子越大越少不好养。
轩妈每天都在亲梁相斌后台收到大量关于教育孩子的咨询,比如,孩子叛逆怎么办?小朋友不听话怎么办?可见教育问题是爸妈爸爸妈妈继孩子健康成长后最大的心头之患。
而孩子的素质教育问题之所以让家长那么头疼,一个重要的对手原因就是夫妻作为队友互相扯后腿,女孩还没教育几句,各一夫妻先吵起来了。
最近亲宝宝首席育儿官——杨婧哲老师参加了山东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育儿大作战》,轩妈就在里面看到了这样一个核心家庭。
场景还原:爸爸和儿子正玩得很开心,妈妈在一边插不上话,而且担心哥哥受伤,拍着桌子大发脾气。
爸爸会在姐姐睡觉之前,和他有一个卧谈会,妈妈并没有很好的融入往里面,而且儿子时会用一些小伎俩,总是让爸爸陪着他。
在老公教育儿子的时候,爸爸总是站在对立面,纵容孩子,比如:妈妈给孩子报了特长班,但是孩子并不想去,爸爸就瞒着妈妈带儿子去奶奶公园玩。
家长育儿观念不一致不单单损害夫妻感情,对孩子也会有危害,我们来看看杨婧哲老师的分析。
1.不利于继父威信的树立爸爸妈妈育儿观念不一致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孩童看到父母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彼此否定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怀疑。
所谓言传身教,孩子在5、6岁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就会对父母的话产生故意的抵抗心理和刻意的抵抗行为,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2.不利于孩子自省自我控制力的培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认识能力有限,是非对错分辨辨认得不是特别清楚。
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总是因为育儿观念不一致而争吵,就会让孩子合作行为增大,无法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妨碍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3.不利于孩子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态度、看法和评价直接影响褒奖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观点不一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无法对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产生统一的认识。
父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发的内战带给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父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发的内战带给孩子的危害有哪些父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发的内战带给孩子的危害有哪些自从有了孩子,夫妻之间又多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可现实生活中,在迈出教育的第一步的时候就有不少父母栽跟头了,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数父母会不一致,结果就变成了两人一边教育孩子一边发生“内战”,这对成长中的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促使孩子学会撒谎父母两人的态度不一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最近一个朋友就说了,平时儿子睡觉的时间都是定好的,可是一玩起来爸爸就不顾及时间,妈妈说该睡觉了,儿子一撒娇,爸爸就说晚睡一会也没什么,类似这样的“拆台”事情太多了,两人争执自然也多。
当教育态度不一致时,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你是否也不自觉地让孩子成为“帮手”去对付“拆台”的人? 或者孩子小会学嘴,会把父母教育自己的话来回学,自然也就会引起争吵。
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察觉,为了让父母不再争吵,孩子就会用说谎的方式来应对父母。
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影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光父母了解孩子,孩子同时也很了解父母。
尽管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但是孩子也很聪明,会自主进行“筛选”,正是因为父母的不一致,才会让孩子觉着谁护着自己就倾向谁。
有的孩子在矛盾氛围中生活久了,很可能会在性格上有所影响,比如,孩子既温和也会任性、活泼开朗的同时也会不时展现自私、冷漠、情绪易波动等特点,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无益处,对性格形成也有负面作用。
对孩子的`是非观形成有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孩子小,他们在生活中的是非判断标准多数都是来自成人、父母。
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如果动不动就产生分歧,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景。
因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限,只能看表面,所以会觉得父母两个人争执的过程中谁“赢”了谁就是对的,好的,可事实上未必会如此。
再加上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很可能让孩子的是非观变得模糊或者颠倒。
亲子关系遭到破坏平时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一旦为了争出个结果难免会争吵不断,家庭氛围自然会受影响,孩子也会害怕父母,容易缺乏安全感。
家庭教养原则不一致的后果是什么?

家庭教养原则不一致的后果是什么?虽然养育孩子,是一件有趣又艰辛的事情。
但是当教养原则一致时,孩子带养起来就会比较顺畅,如果原则不一致,不仅带养起孩子遭遇的困境挑战更多,更严重的后果则是对孩子的行为影响。
来看一个吃糖的小例子,大多数孩子喜欢吃糖(也有很多例外,孩子很少吃糖,你可以对应其他事宜),仅就这一件事情的养育,就会令许多父母头疼万分。
尤其是当家庭规则不一致时,孩子就会面临多种境遇:妈妈说,每天只能吃一颗糖;但是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多买多吃。
爸爸说,每天只能吃两颗糖;但是爸爸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没糖吃了。
奶奶说,只要你高兴,想吃多少都可以。
但是当爸爸妈妈出来管时,奶奶的话就不管用了。
家庭养育中有些不理性不一致,但却常常存在的逻辑便是:给孩子糖吃的时候,是为了让孩子高兴,满足孩子,疼爱孩子;而不给孩子糖吃的时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牙齿,呵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有规矩,总之是为了管教孩子。
可惜,这是成人的逻辑,怎么论述都能自圆其说。
但是作用到孩子身上,恐怕就很难朝着预期的目标收场,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会想:今天可以吃到糖吗?可以吃到几颗?孩子会有明确的判断吗?当然不会。
因为环境太过复杂,疼爱自己管教自己的人很多,不同的家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就会有不同的要求。
即使是同一个家人,也可能会忽左忽右,反复无常。
最终的结果,孩子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欲望,想吃的时候,就跟家人申请,运气好的时候,得到满足;运气不好的时候,遭到家人拒绝后,极有可能锲而不舍,疯狂地磨人要糖吃:这个家人不行,再碰碰运气,哀求另一个家人;这会儿不同意,那就过会儿再尝试一下。
孩子之所以能表现得如此“不依不饶、倔强、难以说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知,吃糖的明确规则到底是什么?所以只好像买彩票一样,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不断尝试,因为没准儿哪一次就成功了!于是,在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里,父母与孩子的内心都是慌乱不安的:从家长的角度看到的是,孩子行为的难缠;从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家长教养的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 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 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我曾多次接受俩夫妻来咨询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说着说着,俩人就板起面孔,吵起架来。
很多夫妻没少为教育孩子吵架,你说他的不是,他说你的不是,现在很多父母都处在这一问题的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夫妻教育观念不一致,有冲突怎么办?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以下五点能有效的改变这一问题,能让孩子成长尽量少受影响。
作为一个父亲,我就是坚持以下几点来处理的。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没有因为我与他妈妈之间的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冲突和不同受多大影响,相反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得更加拙壮,心理素质也是出奇的好。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受到了母亲的打击、指责和打骂,同时也受到了父亲的鼓励、肯定与表扬。
他是在这种交织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我深为孩子的这种教育环境(好的,坏的都不缺乏)而感到珍贵。
怎么来有效解决此一问题,以下五点:一、谁最固执谁先教,对方教不好你再教。
避免在同一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
面对孩子同一问题你这样教,他那样教,这种教育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孩子更蒙。
我与我爱人之间就是,例如:她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严和不打不行,她在面对孩子问题时总喜欢抱怨和训斥。
而我认为这样教育对改善孩子的问题起不到作用,而她固执又坚持这样做。
最后我就作了如下决定,我对他:如果你认为你对,那你先教。
等他处理孩子一个问题一段时间还不见效果时我就跟爱人说:你在孩子这一问题上的教育到此为止,事实证明你的方法行不通,现在让我来教。
不久,孩子问题就真的改变了。
从那以后,我与她教孩子有冲突时我就采取“谁先固执谁先教,对方教不好了,我主动来教”的策略,效果很好。
相互不但不会产生正面冲突,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也不会混乱。
二、当你看到爱人教育的方式不对时,不要当孩子的面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
即使你明知道孩子妈妈这样做和骂是错误的,也不要这样做。
避免在孩子面前指出对方错误和揭对方的短。
这样能更好保护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会让孩子理直气壮“闹革命”,甚至更不理会父母的话和顶撞。
孩子不在的时候,与爱人谈话时,你再谈到教育的问题,好好说说你的看法与建议,这时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方也会更虚心的接受,而不是固执争吵,在孩子面前损对方的脸面。
父母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过错,会大大增加双方今后教育孩子的难度。
三、不要赌气。
不要对方不教,你生气时你也不教——破缸子破摔。
教育孩子的责任对父母双方来说不是各自50%的责任,而是双方都是100%的责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这是非常要命的。
当对方赌气不教孩子时,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对方不理事,也放任孩子不教,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
不管对方教不教,教得好不好,都要积极主动的承担起自己百分之百的教育责任,这是作为父母教育者的根本责任。
我们家教孩子时我也是坚持这一条,我记得儿子上一年级前两个月,每天都要接送儿子到校和回家,我要上班,她又没什么事,我就叫她接送,可她总是经常不愿意。
这时,我没有象大多数人一样赌气而不管,我就自己抽时间接送,不抱怨也不罗嗦,不因对方不教而赌气,自己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
四、当夫妻间因两人或家庭之事吵架或打架时,如孩子在现场,应顾及到孩子的心理反应和感受。
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应停止夫妻间的争吵,同时应及时给孩子谈话,告诉孩子刚才与爱人之间争吵的原因或具体事情,告诉孩子吵架对事不对人,让孩子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我与我爱人之间也有过几次激烈的争吵,还打过两次架,我也是这样来处理的,因此,孩子的成长没有因此受到多少或长久的影响。
五、夫妻俩个多看一些相同的教育书籍和一起去听专家讲座,开家长会和去学校找老师也尽可能一起去,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影响家里的那一位,而不要通过自己的话语强行来改变对方。
这太难了。
结婚久了就有很多人有这种感受“这个世界上,我们最难改变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人,就是爱人”,我们应借助其它力量来影响另一方。
看相同的书,听相同的课,一起参加家长会都是好办法,慢慢的俩个人的看法就会趋向一致,当俩人教育观念和行为一致时,教育孩子也会因此变得简单,孩子的成长就会变得出奇的顺利。
你和爱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意见统一吗?孩子犯了错误,当你训斥他时,你的爱人是否护着孩子不让你批评呢?在孩子选择何种特长班的问题上,你是否与爱人有过争执呢?孩子是否因为爱人的偏袒,而越来越任性呢?你和爱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是否统一呢?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观点上经常会出现分歧,令孩子无所适从。
教育孩子有分歧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处理好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特点的父爱和母爱;处理不好,孩子将会感受到父母在婚姻中的相互怨恨、权利争夺,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
赵女士承传了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小就对女儿要求严厉。
她的爱人性格比较温和,因此觉得她对孩子太狠,而赵女士则说对孩子狠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但是,他们俩谁也不服谁,各自按各自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例如,女儿学走路时摔倒,赵女士没有过去扶她起来,而是让她摔倒后自己爬起。
但是,当他爱人在的时候,女儿就大声哭喊爸爸。
爱人心疼孩子,于是对赵女士怒目相待,当着孩子的面说她没有人性,没有母爱。
一天,一家人逛商场时,女儿看到了一件小火车模型。
这辆小火车可以在设定的轨道上轰隆隆地跑,爬山坡过隧道。
女儿很喜欢,让妈妈给她买。
赵女士告诉女儿:“如果你真的很想要这架小火车,妈妈可以给你买。
但是你要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坚持两个星期,妈妈就给你买。
”女儿很不情愿地哭了起来,被爸爸妈妈带回了家。
可是,赵女士的爱人却在第二天就把小火车偷偷给孩子买了回来。
时间长了,女儿与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是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了,非常任性,这让赵女士头疼不已。
上文中赵女士对孩子比较严厉,而且比较讲究方法。
但是其爱人却与她的教育方式相反,他对孩子的极度宠爱、有求必应,因此导致教育孩子的分歧。
在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家长,他们也没有良好的沟通,以至于分歧越来越大,孩子便因此变得任性,并且也疏远了妈妈与孩子的关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双方的教育观念应该要保持一致,达成共识。
应该放眼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做到爱严有度,在孩子犯错误时,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
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
有的成年人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
另外,家长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容易形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来自于父亲或来自于母亲。
如有的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父亲又不管,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小、自私、不善于宽容人;有的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常欺负年龄小的学生等。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光靠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统一,口径要一致,要相互协商,对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善于请教教育专家,多看些教育的书和文章。
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将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其中的一方。
教育孩子意见上的分歧是自然现象家长要明白,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们在教育子女时,通常都受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
父亲小时候对自己很温和,自己当了爸爸后就容易宠着孩子;母亲小时候对自己家教甚严,自己当了母亲也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设立很多规矩。
因此,当配偶的意见和自己不统一时,不要认为他是在和你故意作对,或是对方想法怪异,而要看到各自家庭的影响。
分歧发生时,家长要控制情绪家长要控制情绪,学习妥协和忍让,避免强力对抗,然后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弥补。
例如,12岁的儿子因为贪玩,英语不及格,爸爸勃然大怒,给了他一个耳光。
妈妈如果这个时候直接与丈夫对抗,很可能会使冲突升级,于是妈妈赶快将儿子拉到一旁,将父子分开,然后跟儿子慢慢沟通,跟孩子订立学习协议,再以此游说丈夫,让他向儿子道歉,从而一步步化解了矛盾。
当发生分歧时,大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思想应该是:我们解决分歧的方法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影响他长大后的家庭生活。
因此,如果考虑孩子未来的幸福,夫妻双方在此时应该用灵活的、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分歧,而不是吵架、冷战。
要学会与对方多沟通要学会倾听对方的理由,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然后说服对方。
例如,有个父亲希望让6岁的女儿学习跆拳道,可妻子认为女孩子不适合学太剧烈的运动,坚决反对。
丈夫通过平和的语言沟通,发现其实太太是担心女儿受伤,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