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生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生命》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久的生命》的主要内容介绍。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解释。

3.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4. 课文的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2)引出本课的主题《永久的生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分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

2. 对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能力的评价。

3.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永久的生命》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 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评价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精读理解:让学生逐段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永久性。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永久性。

2.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

3.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3.3 阅读理解法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主题《永久的生命》。

4.2 讲解概念讲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永久性等概念,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永久性。

4.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及如何珍惜和保护生命,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5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永久的生命》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6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培养他们珍惜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对生命永久性的认识程度。

6.2 评估方法学生作文:评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2024年)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2024年)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精品优质课教案设计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展示,从内容、表 达、创意等方面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点评
3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 助。
2024/3/26
21
教师反馈与指导
2024/3/26
及时反馈
在学生的讨论、合作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 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
鼓励回答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促进课堂交流 和互动。
深化讨论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如何理 解生命的永恒性?”、“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价值?”等。
2024/3/26
19
小组讨论与合作久的生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享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6
8
教学内容梳理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及时代背 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主题。
2024/3/26
文章结构与主旨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各 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把
握文章主旨。
重点词句解析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 进行深入解析,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9
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就文章主题进 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 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
魅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者活动 ,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
逝。
31
学生自主完成与提交方式
2024/3/26
0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作 业,并提交至指定平台。
0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主动与 老师或同学交流讨论,分享自己 的见解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三个生命的特点及意义。

2、学习欣赏精彩语段,提高感悟能力。

3、获得生命的永恒的感悟。

学习重点:对三个生命特点的领悟,对精彩语段的欣赏。

学习难点:对三个生命特点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蔓延()凋零()醇()厚迁徙()绚()丽祈()祷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醇厚:迁徙:绚烂:祈祷:3、了解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探究与练习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通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找出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思路。

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中有一句话与文题“永久的生命”相呼应,请找出这句话并写下来。

2、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阅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b. “永久的生命”在第一段中有什么体现?请用原文回答。

c.你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这也许就是生命被人们草草描述为不朽的原因吧?”这句话?阅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第二段中“它小得在一般显微镜下也看不见”,其中的“它”指代什么?b. “它还能从一个微小的数量起到很大的数量。

”体会这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在以后的文章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藤野先生》导学案导学案《藤野先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尊自强的民族气节和正视现实不避艰难的忧患意识。

2、理解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特征进行正面刻画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3、领会本文选材精当、结构严谨、对比鲜明、语言精炼准确、富有感情色彩及幽默效果好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藤野先生与“我”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久的生命》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据。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永久的生命》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生命观。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永久的生命》。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4.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联系课文内容,思考生命意义。

4.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结果,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观察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6.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学生如何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反思。

七、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永久的生命》原文。

7.2 多媒体资源关于生命的短片、图片、音频、视频等。

7.3 真实案例收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真实故事或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8.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中“生命”的深刻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读《永久的生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会用词造句。

3. 句子翻译: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一些抽象的句子进行理解,把握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句子。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永久的生命》文本。

2.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解析、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解释词语含义。

4.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2. 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九、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进行摘抄和背诵。

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批改学生练习题目,了解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第一章:生命的起源1.1 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珍惜生命;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定义,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3.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

1.4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2.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思考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生命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2.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2 教学内容1.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体系;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标本等教学资源,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设置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通过学生的讨论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命的延续3.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认识生命的延续和生物繁衍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

3.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2.生物的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生物的生命周期;3.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延续的意义,生物繁衍的方式。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带答案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带答案
课题
第四单元 16.《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型
新授
课时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预习案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
教学反思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永久的生命பைடு நூலகம்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 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 说?
【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 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 喻什么?
【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久的生命》,让学生理解并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永久的生命》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见解。

2. 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的生命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3. 运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永久的生命》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预习《永久的生命》,做好笔记。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安排。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永久的生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精讲细读: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价值的阐述。

4.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七、教学时间1. 课堂导入:5分钟2. 初读课文:10分钟3. 精讲细读:15分钟4. 案例分析:10分钟5. 小组讨论:10分钟6. 总结与反思:5分钟八、教学活动安排1.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3. 精讲细读:教师针对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 案例分析:教师挑选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学生跟随教师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生命观。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命观。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高中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久的生命》,让学生理解并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永久的生命》是一篇描绘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永恒和珍贵。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课文中的形象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和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的心得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效果。

3. 综合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课外阅读,如关于人生哲学、生死观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2. 邀请有关生命科学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开展生命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墓地、Hospice 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永久的生命》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学术论文、书籍、文章等。

3. 影像资料:与生命主题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

八、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5分钟)。

2. 课外阅读与实践活动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九、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生命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永久的生命》2. 多媒体设备3. 案例材料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哪里?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永久的生命》。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要探讨的主题。

2.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人物的生命态度。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物的生命价值观。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计划。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反思如何在生活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束本课。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有关生命意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命的宝贵。

2. 学生观看视频,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生命”为主题,写一篇感悟文章。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永久的生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3.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课后加强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探讨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本文,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关于生命的哲学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分析文章中“生命是有限的,可生命的意义却是永久的”等关键句子,使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内涵。
(2)掌握重要词语及其含义,如“新陈代谢”、“衰老”、“消逝”等。
-通过具体语境的讲解ຫໍສະໝຸດ 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3)文章脉络的梳理。
-学生在概括文章各段落要点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4)将文章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课后思考。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内容与个人生活相结合,教师应提供思考方向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生活实例引入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永久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死观的不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死的态度。

2. 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来探讨文章中涉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生死的正确理解和态度。

2.通过文章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学生:教材、复习笔记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回顾生死观的内容,引入本课话题。

教师可以提问:1. 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2. 你们对于生死有什么样的态度?3.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Step 2. 读文讲解(15分钟)教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解释其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Step 3. 概括主旨(10分钟)1. 教师分组,让学生四人小组一起讨论,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4. 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和讨论,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文章中的意义,并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死亡?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的?- 为什么有些人对于生死看得很开?他们是如何对待生命的?- 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对待生死?-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正确的生死观和对待生命的态度。

Step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写一篇关于生死观的小作文,表达你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和态度。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在学生中进行小结。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1.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本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

第二章:探索生命的起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探讨生命的起源的理论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多样性和分类。

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物的多样性。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生命的延续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延续方式和机制。

培养学生对生命延续的认知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的延续方式和机制。

探讨生命的延续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延续。

4.4 教学评估第五章:生命的价值与意义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观。

5.2 教学内容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介绍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

第六章:生命的脆弱与坚韧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脆弱性和坚韧性。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命在面对困难时的脆弱性和坚韧性。

探讨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脆弱之间的平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永久的生命》设计学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永久的生命》设计学案

散文二篇【导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第二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哲理散文,了解学习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学习写作手法,品析文章语言。

4、感悟生命真谛,收获人生启示。

二、教学流程活动一:回顾梳理(一)复习导入,忆一忆宗璞曾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这样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当代作家严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久的生命》!(板书:课题、作者)(二)学法交流,说一说1、说体裁哲理散文是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用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2、说学法结合已学散文,散文读什么?哲理散文怎么读?活动二:自主阅读(三)整体感知,读一读读课文,你发现,在作者心中,生命是怎样的?(四)分析思路,理一理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看一看作者对“生命”情感态度的变化,理一理作者写作的思路。

(明确:第一层,谈生命的易逝——感叹;第二层,谈生命的不朽——感动;第三层,高唱生命的凯歌——赞美。

)(五)写法探究,探一探1、结构清晰2、结合全文,作者由“感叹生命易逝”写起,有何妙处?试举一例(先抑后扬)(明确: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活动三:互动点拨(六)精读赏析,品一品1、读出对生命易逝的感叹2、读出对生命不朽的感动3、读出对生命奇迹的赞美4、读出对生命真谛的感悟(任选一点,抓住感受最深的词句,结合旁注问题等,从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进行赏析批注)5、语言特色活动四:拓展运用(七)积累拓展,写一写1、读“生命哲理”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教案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教案

德州市陵城区第六中学导学案
班级:姓名:导学案编号:八语上
4-15
课题永久的生命
课型阅读主备许娃莉审核王晓雪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等词语。

2.通读课文,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3.品读赏析,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导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检查预习
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
(二)互读课文
要求: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1、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的。

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自学指导二
1、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2、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的写法。

四品读赏析思考人生
自学指导三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教案
精品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的生命》导学案
一、诗歌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二、学习任务一、探疑释疑合作研读
(材料一)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风吹草动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冰心《谈生命》
(材料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阅读中的疑问和研读成果
三、学习任务二、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四、任务三、验证写法:哲思性的散文往往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永久的生命》一文中是如何体现哲理性散文的这一特点?请举例阐述。

四、任务四、读哲理性散文,感觉就是在和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交流。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让你深有感触的句子,并结合你的人生经历和作者交流。

范例:严先生,您好。

我想与您交流的这句话: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

的确,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则可以孕育新的生命,让个体的生命通过下一代延续下去。

譬如孩子是想爱情的结晶,生命以此方式“永存”。

严先生,您好。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