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

整体法: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0

a)时,而命题研

究的是外力,而非物体之间的内力时,可以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在使用整体法时,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内力,在受力分析时不应出现。

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过程。

②对研究系统进行分析画出系统的受力示意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③寻找所求的物理量(未知量)与已知物理量(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物理规律

列方程求解。

隔离法:将某个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出物体所受到各个外力的方法,称为隔离法。用隔离法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时,一旦确定了隔离体,就要把该物体从其他物体隔离出来,与其相互作用的物体对所选研究对象的作用力都是外力,在受力分析时都应该分析出来。

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及它的运动状态和过程。隔离对象的选取原则:一、包含待求量;二、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个状态,某个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来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示意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或运动状态,找出所求物理量(未知量)与已知物理量(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在根据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温馨提示:在我们物理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通常都是一起联用。很少单独出现。

例1. 如图所示,物体M与m紧靠着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现施一水平力F作用于M,M和m共同向上加速运动,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两个物体具有共同的沿斜面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其受力如图所示,建立图示坐标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且③

为求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把两物体隔离开,对m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图3

⑤ 且 ⑥

解①~⑥式可得

点评:本题是斜面上的连接体问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动摩擦力知识的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结合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

练习题:

1.如图所示,用轻质细绳拴住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的A,B 两物体且(B A M M >),它们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μ相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当他们沿斜面向下匀加速下滑时,求在下滑过程中轻质细绳对B 的拉力F ?

2. 如图所示,质量M=2kg 的木块A 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与质量m=kg 的小球B 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0角的力F=10N ,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 、m 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 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平衡中的应用 1. 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应用。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3.实例分析 例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置于质量为M=10kg的斜面体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20N推物体,使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的倾角,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取〕 解析:〔1〕隔离法:先对物体m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有 甲 垂直斜面方向:① 平行斜面方向:② 再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有

乙 水平方向:③ 竖直方向:④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知⑤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方向水平向左;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2〕整体法:因此题没有要求求出物体和斜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两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尽管一个匀速运动,一个静止〕,故可将物体和斜面体视为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其受力如图丙所示,由平衡条件有: 丙 水平方向:⑤ 竖直方向:⑥ 将题给数据代入,求得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整体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用整体法,当要求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则必须用隔离法求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因为整体法不能暴露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例2.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完全相同的砖,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求: 〔1〕木板对第1块砖和第4块砖的摩擦力各多大? 〔2〕第2块砖和第3块砖之间的摩擦力? 〔3〕第3块砖和第4块砖之间的摩擦力? 图2 解析:〔1〕将4块砖看作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得到木板对第1块砖和第4块砖的摩擦力均为。

有关力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有关力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解题方法。 1. 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整体法的思维特点: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应用。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关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实质是一类运动问题,这一类运动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和运动环境的特殊(有界匀强磁场)及处理方法的特殊而在所有运动问题中独树一帜,又由于此类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倍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在高考理综卷压轴题中均有出现。那么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一专题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循序渐进 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四个基点;一是研究对象;二是运动环境,即认识什么是有界匀强磁场及常见的类型(单一边界、条形边界、矩型边界、圆型边界);三是运动性质(匀速圆周运动)及轨迹(圆周的一部分或几个圆周的组合);四是处理方法,即找圆心→描轨迹→求半径→解有关的量和运动时间。 学生对这类题目所产生畏难情绪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做图能力差,做不出准确的轨迹图;二是教学节奏太快,台阶太高,学生跟不上。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该专题至少要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讲明四个基点,讲解两道例题,练习两道题目,重点让学生体会此类运动的特点,掌握处理方法。具体过程如下:复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先要求学生做下图(没有ab直线): 然后画出ab直线。 问:若直线ab的右侧有磁场,左侧没有磁场,则带电粒子的轨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正确用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正确用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在解决复杂系统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问题时非常有用。下面将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正确用法。 一、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涉及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时非常有效。整体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研究对象的数量,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 1. 适用范围 整体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1)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只考虑它们之间的外部力; (3)需要研究系统整体的力学性质,如加速度、动量等。 2. 解题步骤 使用整体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将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4)根据加速度求出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位移等。 3. 注意事项 使用整体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法只能考虑外部力,不能考虑内部相互作用力; (2)如果系统中有多个物体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需要分别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 (3)在求解系统的加速度时,需要考虑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隔离法 隔离法是指将系统中的各个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涉及相互作用力的问题时非常有效。隔离法的优点是可以清晰地分析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 适用范围 隔离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1)需要研究系统中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系统中各个物体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3)需要求出各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2. 解题步骤 使用隔离法解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将系统中的各个物体分别作为研究对象; (2)对每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各个物体的加速度; (4)根据加速度求出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位移等。 3. 注意事项 使用隔离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隔离法需要考虑内部相互作用力,同时也要考虑外部力; (2)在求解各个物体的加速度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在求解各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三、综合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是综合应用的。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 假设有一个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上放置一个木块,木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当斜面与木块之间无摩擦力时,木块会沿斜面下滑。现在要求出木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整体法进行分析。将斜面和木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它们受到的外力。由于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因此整体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因此,整体的加速度为零。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隔离法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无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因此,木块的加速度也为零。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斜面与木块之间无摩擦力时,木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零。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隔离法是通过分解问题,将其拆分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来解决;整体法则是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解决。本文将分别介绍隔离法和整体法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一、隔离法 隔离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分别解决每个部分的方法。通过将问题进行隔离,我们可以更加集中精力解决每个独立的部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隔离法运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在软件开发中,一个复杂的功能可以被拆分为多个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独立开发和测试,最后再进行整合。在项目管理中,可以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阶段或任务,每个阶段或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团队或个人负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并行性和协作效率。 隔离法的优点是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减少了复杂度,易于解决。同时,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部分,可以提高工作的并行性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然而,隔离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分解问题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不完整,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此外,对于某些问题,隔离法可能会导致解决方案的整体性差,不够综合。

二、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解决。在运用整体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本质、关联和影响,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整体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整体法强调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最大化。在市场营销中,整体法要求将产品设计、定价、推广和渠道管理等因素考虑在内,以达到市场竞争的优势。在生态保护中,整体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和协调,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法的优点是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找出最优解决方案。与隔离法相比,整体法更加综合和细致。然而,整体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例如,整体法需要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此外,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由于因素众多,可能难以找到一个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最优解决方案。 隔离法和整体法是两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隔离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独立的部分来解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而整体法则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解决,从全局的角度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 使一个物体从周围环境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它的特点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一个质点上。 整体法是将一个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将注意力同时集中到了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上。 一般地,隔离法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往往是通过隔离法和相关物理规律推导而得出的规律。 第一部分 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 下面我们以两个质点A 、B 构成的系统为例,根据一个质点的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得出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我们将A 所受的外力之和(不包括B 对A 的作用力)设为外A F ,B 所受的外力之和(不包括A 对B 的作用力)设为外B F 。分别对A 和B 应用一个质点的牛顿第二定律,有: A A BA A a m F F =+外 B B AB B a m F F =+外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BA AB F F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由上面三式可得: B B A A B A a m a m F F +=+外外 其中外外B A F F +为A 、B 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我们用一个符号合外F 来表示,有: B B A A a m a m F +=合外 这说明,一个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等于系统内各物体质量与之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这就是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 在不同的环境中,整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有它不同的表达形式,下面我们分情况进行说明: 1.系统内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时,0=合外F 。 这里的系统内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指的是系统内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即0==B A a a ,很显然,有0=合外F 。 系统内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具体来说又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1)系统内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2)系统内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系统内各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完整版)高中物理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 一、整体法 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只涉及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或整体的受力图或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二、隔离法 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该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2)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三、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的方法 1、合理选择研究对象。这是解答平衡问题成败的关键。 研究对象的选取关系到能否得到解答或能否顺利得到解答,当选取所求力的物体,不能做出解答时,应选取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为对象,即转移对象,或把它与周围的物体当做一整体来考虑,即部分的看一看,整体的看一看。 但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在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把这两种方法对立起来,而应该灵活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使解答简便,选取对象时,一般先整体考虑,尤其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不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但是,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力时(即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 2、如需隔离,原则上选择受力情况少,且又能求解未知量的物体分析,这一思想在以后牛顿定律中会大量体现,要注意熟练掌握。 3、有时解答一题目时需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解 题过程,使解题简捷明了。 所以,注意灵活、交替地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不仅可以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与步骤变得极 为简捷,而且对于培养宏观的统摄力和微观的洞察 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1】如图1-7-7所示,F1=F2=1N,分别 作用于A、B两个重叠物体上,且A、B均保持静止,则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A.1N,零B.2N,零 C.1N,1N D.2N,1N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小球悬挂 起来,如图1-7-3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 向左偏下30º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 右偏上30º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则表 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例3】四个相同的、质量均为m的木块用两 块同样的木板A、B夹住,使系统静止(如图1-7-4 所示),木块间接触面均在竖直平面内,求它们之 间的摩擦力。 补:若木块的数目为奇数呢? 【例4】如图1-7-1所示,将质量为m1和m2 的物体分别置于质量为M的物体两侧,三物体均处 于静止状态。已知m1>m2,α<ß,下述说法正确的 是() A.m1对M的正压力大于m2对M的正压力 B.m1对M的摩擦力大于m2对M的摩擦力 C.水平地面对M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m1+m2)g 图1-7-7 D A C B 图1-7-3 图 1-7-4 A m αß 图1-7-1 m M

高中物理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 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 4.应用例析 【例4】如图所示,A 、B 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 、B 间的弹力F N 。 解析:这里有a 、F N 两个未知数,需要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 、(A +B )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F m m m F B A B N +=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管理学中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它们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从理论上说,两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劣势,但具体的管理应用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来选择。本文将从整体和隔离的定义、特点、优缺点等方面,分别探讨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它强调企业的内部各项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整体法的特点是以全局为导向,注重协同合作,提高整体效益。 应用方面,在实践中,企业如果希望采用整体管理模式,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1、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加强协同合作。不同部门之间通常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堵塞和合作协调的问题,这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流程和机制,以及分配任务和责任来解决。 2、加强内部沟通,建立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是很重要的,如果内部信息流通不畅,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和协作,很容易导致企业目标的不一致,甚至是内部矛盾的发生。

3、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企业需要将发现 的问题及时上报到高层管理层,以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流程中需要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根据事件情况及时给出处理办法。 二、隔离法 隔离法是指将不同区域和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管理部门,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最终达到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的目的。隔离法的特点是区域和职能相对独立,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方面,在实践中,企业采用隔离法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过程需要规划清晰,在工作制度和流程上需要有 所约束。各项工作的执行必须遵循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对于工作细节等相关信息必须进行严密监管,任何不符合标准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 2、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合作。不同管理区域和功能之 间一定要密切合作,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实践中,这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 3、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以及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合理 的考核制度给员工超过常规努力的成果进行奖励,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并且,加强培训和学习,保持员工对企业动向和内部流程的敏锐度,提高企业物质生产率。 三、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比较

整体法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 在化学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常常需要进行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提取。而整体法隔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通过调整溶剂体系和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从而达到目的。 整体法隔离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挥发性、酸碱性、沉淀性等性质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操作条件,使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别溶解、挥发、沉淀或反应,从而实现分离。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整体法隔离法。 一、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一种常见的整体法隔离法,它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在实验中,首先选择适当的溶剂,并调整溶剂的pH值、温度等条件,使待分离的混合物在溶剂中发生相应的溶解、反应或萃取,然后通过分液漏斗等装置将溶液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物。 二、蒸馏法 蒸馏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在实验中,将混合物加热,使其中挥发性较大的成分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汽冷却、凝结成液体,最后收集液体,即可得到纯净的产物。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液体、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等。

三、沉淀法 沉淀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沉淀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在实验中,通过调整混合物的pH值、温度等条件,使其中的某个成分发生沉淀反应,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沉淀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物。沉淀法适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不同盐类的混合物等。 四、结晶法 结晶法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在实验中,将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调整溶剂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其中的某个成分结晶出来,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将结晶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产物。结晶法适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等。 整体法隔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通过调整溶剂体系和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溶剂萃取法、蒸馏法、沉淀法和结晶法是常见的整体法隔离法的实现方式。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条件的调整,以达到分离目的。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为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对于提高实验效率和产品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

初中物理整体法隔离法 初中物理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是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整体法是指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再将各个子问题的解综合起来得到整个问题的解。而隔离法则是通过将问题中的某些因素隔离开来,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使得问题更易于解决。 在物理学中,许多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因素和变量的相互关系。通过使用整体法,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只考虑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或变量,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问题时,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子问题。通过分别研究这三个子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全面地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使用整体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将问题分解为合适的子问题,并找到各个子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分析子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公式,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最终得到每个子问题的解。然后,我们再将各个子问题的解综合起来,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与整体法不同,隔离法是通过将问题中的某些因素或变量隔离开来,

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隔离法常用于处理复杂的物理问题,特别是涉及多个因素和变量相互影响的情况。通过将某些因素或变量隔离出来,我们可以将问题简化为只考虑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或变量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研究电路中的电流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隔离法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隔离开来,分别研究每个元件中的电流情况。这样可以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每个元件中的电流。 使用隔离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选择隔离的因素或变量,并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隔离某个因素或变量时,我们需要合理地简化物理模型,使得问题变得更易于处理。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公式,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得到问题的解。 初中物理中的整体法和隔离法是两种常用的解题方法。通过使用整体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使用隔离法,我们可以将问题中的某些因素或变量隔离开来,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运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公式,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通过掌握和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在力学问题中合理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力学问题中合理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高中物理中,解力学问题时,往往遇到这样一类情况:题中被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一个物体,而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解这一类问题,一般采用隔离法:即把各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作受力分析,再根据各自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但在这类问题中,往往有不少题单用隔离法很难求得结果,解题过程也十分繁杂,甚至用隔离法解无从着手。这时,我们不妨试用整体法:即把整个系统当作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列式求解。这样做,往往能使原来很难求解的问题简单化,无从着手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力学中的应用。它的优点是: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时,用整体法。 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的优点是: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理解。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先隔离再整体,也可以先整体再隔离。这就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时系统的运动情况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整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或一起匀速运动时,或者系统内一部分处于静止状态,另一部分匀速运动。以上这些情况,整体都平衡,整体内每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整体所受合力也为零。这样,根据平衡条件,就可以确定整体或某一个物体的受力特点。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ml>m2,如下图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m1、m2、θ1、θ2的数值均未给出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原理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原理 1. 整体法的应用原理 整体法是一种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单独的部分进行分析和设计。 1.1 综合考虑系统整体性能 整体法在设计和分析系统时,不仅仅关注系统的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而是要 综合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这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考虑。 1.2 优化系统整体效能 整体法希望通过优化系统的整体效能来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这需要综合考虑 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将各个组成部分协调起来,整体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效能和性能。 1.3 整合现有资源 整体法鼓励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资源,以最大化系统的效能。这包括利用已有的 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人力资源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整体法可以提高系统的综合效能,并降低实施和维护系统的成本。 2. 隔离法的应用原理 隔离法是一种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它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隔离不同 的系统组成部分,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1 分割系统组成部分 隔离法要求将系统划分为多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并通过界面和接口进行通信。这样可以减少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系统故障和错误的传播。 2.2 提供独立的资源 隔离法要求为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提供独立的资源。这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通过提供独立的资源,可以减少组成部分之间的资源竞争,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2.3 引入隔离机制 隔离法通过引入隔离机制,对不同的系统组成部分进行限制和控制。这包括访问控制、权限管理、隔离容器等方式。通过这些隔离机制,可以减少恶意软件和不良行为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4 隔离法的优点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减少系统故障和错误的传播; •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并发能力;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总结: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在系统设计和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整体法通过综合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能和优化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系统的效能和性能。隔离法通过隔离不同的系统组成部分和提供独立资源,降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

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正交分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法与整体法)、正交分解 第3课 一、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1)意义(重要性):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 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方法,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 决定了 物体运动情况);解物理问题的能力很重要体现在能否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因为:物体受力情况 由受力 力分析。 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①选取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某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原则上使问题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 ②隔离物体——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开来,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力的作用。按照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力的顺序进行分析;或先主动力,后被动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 按顺序(重、弹、摩)分析可以防止漏力;分析出的每个力都要能找出施、受力物体(即性质力),这样可防止添力现象。 注意:力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分析的力为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要分析效果力,如向心力、回复力等。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把物体所受的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并标明各力的方向,注意不要将施出的力画在图上。 还要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不考虑形变及转动效果,可将各力平移置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 检验:防止错画、漏画、多画力。 ④确定方向——即确定坐标系,规定正方向。 ⑤列方程——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在给定方向上的方程。 (步骤④⑤是针对某些力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增加的) 注意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 ②.对于分析出的每个力,都应该能找出其施力物体.(可以防止添力) ③.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判断物体是否受某个力的依据: (三个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以上三个判断依据,在实际受力分析时,应用最多的是第③条,尤其对弹力和摩擦力的判断主要是从形变和运动状态入手分析。 而对某些特定的性质力如:场力的分析,是从产生的原因即上述第②条进行分析的。 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1)力的产生条件:不同的性质力,产生条件不同,这是最基本的判断. (2)力的作用效果:有些力产生条件较复杂,方向也隐蔽,根据产生条件难以判断,(如弹、摩) 此情况下应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去判断是否受某力.

物体的平衡的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 (1)整体法: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2)隔离法:对单个物体进行分析、研究。 使用原则: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有时候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 适用条件:两物体对地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或两物体虽作加速运动但相对静止(即对地有共同的加速度) 实战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的两个水平力F分别拉物块A和B三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 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B.水平面对C没有摩擦力作用 C.B对A没有摩擦力作用D.C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2.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着 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 止状态,则关于粗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作用 3.如图,斜面放在光滑地板上并紧靠左边墙壁,两滑块叠放在一起沿斜面 匀速下滑,则 A.斜面受到墙壁的弹力. B.斜面受到滑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C.斜面受到M滑块的压力. D.M受到N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4.如图所示,两只均匀光滑的相同小球,质量均为m,置于静止的半径为R 的圆柱形容器,已知小球的半径r(r

高中物理整体法及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 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 C .N 变大,T 变大 D .N 变大,T 变小 【解析】隔离法:设PQ 与OA 的夹角为α,对P 有: mg +Tsin α=N 对Q 有:Tsin α=mg 所以 N=2mg , T=mg/sin α 故N 不变,T 变大.答案为B 整体法:选P 、Q 整体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为零,直接可得N=2mg ,再选P 或Q 中任一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求出T=mg/sin α 【点评】为使解答简便,选取研究对象时,一般优先考虑整体,若不能解答,再隔离考虑. 【例3】如图所示,设A 重10N ,B 重20N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B 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0.2.问:(1)至少对B 向左施多大的力,才能使A 、B 发生相对滑动?(2)若A 、B 间μ1=0.4,B 与地间μ2=0.l ,则F 多大才能产生相对滑动? A O B P Q

高中的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 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 A O B P Q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