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不等式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生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中职生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04
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不等式条件的所有数值 或表达式的集合。
不等式的性质
0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 同一个数,不等式仍成立。
02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03
不等式的可逆性:如果a>b,那么b<a。
04
不等式的同向性:如果a>b,c>d,那么 a+c>b+d。
学习目标
A
B
C
D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解法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逻 辑推理能力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定义
01
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数值之间 的关系。
02
不等式通常由一个不等号(如“>”、“<”、 “≥”、“≤”)连接两个数值或表达式。
03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对称性、传递性、可 加性、可乘性等。
本、工期等 物理问题:计 算速度、加速
度、质量等
经济问题:计算 利润、成本、收
益等
生活问题:计算 时间、距离、费
用等
课堂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
判断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解不等式
比较两个不等 式的大小
求不等式的解 集
进阶练习
证明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求解不等式方 程
利用不等式性 质求解实际问

拓展练习:不 等式的变形与
04
不等式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不等 式求解、不等式在数学中的作用
THANK YOU
YOUR LOGO
反证法
01
反证法的定义:通 过证明一个命题的 否定形式为假,从 而得出原命题为真 的证明方法。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1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1

问题解决:
▪ 某公园的门票每张30元,15人以上(含15人) 的团体票八折优惠,那么不足15人时,怎样 购票最省钱?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 b,那么a c b c
性质2、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性质3、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性质4、如果a b,b c,那么a c
(2)两个实数x、y的积是正数
(3)某公路立交桥对通过车辆的高度H“限高4米”
常用的等价关系:
a b ab0

a b ab0 ab ab0
——“做差法”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 ,6 77
2
(2)
,2
35
2
(3)
,5
37
例3、已知x是实数,试比较3x+1和2x+1的
大小
分类讨论!
例4、已知x是实数,试比较2(x+1)2与2x2+1的 大小.

()
▪ 若a>b,c>d,则ac>bd
√( )
▪ 若a<0,-1<b<0,则a+bd<0 (× )

税率(%) 速算扣除数
3
0
10
105
20
555
25
1,005
30
2,755
35
5,505
45
13,50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月薪金收入总额(包括加班费等)3500-个人支付的社保和公积金费用
★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
例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的不等关系 (1)实数a的平方是非负数
一、不等关系

中职数学-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课件

中职数学-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课件

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某种水果的最佳保鲜温度是0℃.当该水果
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最佳保鲜温度的温差大于3℃时,这种水果会很快变
质.可否用含绝对值的式子表示这种水果保鲜温度的范围呢?
设该食品保鲜温度为℃,则的范围可
表示为 x ≤ 3 .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x


由 2 x 5 4 解得
.解集为(-,- ) .
2
2
1
1
x


由 2 x 5 4 解得
.解集为 ( , ) .
2
2
9
1
所以,原不等式 2 x 5 4 的解集为(-,- ) ( , ) .
2
2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3.拓展作业:阅读教材扩展延伸内容.
再见
{x x 3或x 3 }
它的区间表示为 (-, 3)
(3, ) ,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当 > 0时,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集归纳总结见表: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的几何意义是实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对于任意的实数,有
x 0,
x,

x 0,

中职教育数学《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课件

中职教育数学《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课件

(1) | x | 5
(2) | x | 3 0
( 5,5) ( -∞,-3) ∪(3,+ ∞
(3) 3 | x | 12
(4) | 2x 3 | 4
( -∞,-4] ∪[4,+ ∞ )
试 一
(5) | 3x 1| 5

(6) | 5 3x | 2
4.axb c与axb c(c 0) 的解
ax b c与ax b c(c 0)的解法
试一试: 解下列不等式:
(1) 1 x 1 2 2(2) 来自 x 3解下列不等式:
(1) 4x 3 21; (2) x 1 2 3 .
2
4
形状
去掉绝对值 符号后
解的含义区别
|ax+b|<c c<ax+b<c {x|ax+b>c}∩{x|ax+b<c} ax+b<c或
|ax+b|>c ax+b>c {x|ax+b<c}∪{x|ax+b>c}
结 论:
x a (a 0)的解集为____Φ_____; x a (a 0)的解集为____R_____; x a (a 0)的解集为_____Φ____;
x a (a 0)的解集为__{_x_x___0_}_ .
例题分析
▪ 例1 (1)2 x 2 0
(2) 4x 2
解下列不等式
一般地,x a (a 0)的解集为: {x | a x a},区间:(-a,a) x a (a 0)的解集为: {x | x a或x a}。
区间: (-∞,-a) ∪(a,+∞) 问:为什么要加上a>0这个条件呢? 如果a<0呢?a=0呢?

中职数学 含绝对值不等式ppt课件

中职数学 含绝对值不等式ppt课件

-2 0 2 5. 不等式 | x | >2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数轴上表示与原点距离大于2的点
Page 3
-2 0 2
结论
不等式 x 2的解集为x 2 x 2
不等式 x 2的解集为x x 2或x 2
? x a(a 0)的解集:
x a(a 0)的解集:
Page 4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到
知识巩固
例题2、解下列不等式: (1)5 x 7
(2) 4 x 7
(3) 1 x x
4
2
(4) 3x 4 0
(5)3 8 x
(6) 2 3x 7
(7) 2 x 3 1
Page 9
随堂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x|<5; (3)|3x|<12; (5)|x- 2 |< 1 ;
Page 7
归纳:
3、ax b c(c 0)同解于-c<ax b c ax b c(c 0)同解于ax b< c或ax b c
变量替换又称换元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 新的变量(元)替换原来的变量(元),即用 单一的字母表示一个代数式,从而使一些数学 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Page 8
33
(2) 2|x|≤8; (4) |x+4|>9; (6)| x+1|≥2.
2
Page 10
研究性试题:
1、 解下列关于x的不等式 (1) |x-a|<b(b>o) (2) |x+a|≥b(b>o)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除了利 用绝对值得几何意义来求解外,还有 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Page 11
一般结论
x a(a 0)的解集: x a x a

中职数学第一册24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ppt课件

中职数学第一册24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ppt课件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思考3
一个实数x绝对值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实数x的绝对值几何意 义是数轴上表示实数 x的点到原点距离!
演示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x|=2
-2
|x|<2
解集{-2,2}
-1
0
1
小于取中间
|x|>2
大于取两边
2
解(集-{2x,|2-) 2<x<2}
解集({x-|∞x<,-2-或2)x>∪2}(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4<2x<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小知识
变量替换又称换元法或设辅助元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新的变量(元)替换原 来的变量(元),即用单一的字母表示一 个代数式,从而使一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形如|ax+b|<c或|ax+b|>c的不 等式可以将ax+b用字母m替换,将 |ax+b|<c或|ax+b|>c转换成|m|<c或|m|>c 型。
解:分由析原:不这等个不式等可式得就是-我3≤们刚2刚x-讲1≤3

中职数学 上册 课件-第二章 不等式

中职数学 上册 课件-第二章 不等式

分析 思考
分工
合作
举例验证不等式的性质
书写
报告
汇报
展示
优胜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 4 选用适当的符号(“ ”或“ ”)填空.
(1) 设 a b , a 3 > b 3; (2) 设 a b , 6a > 6b ; (3) 设 a b , 4a > 4b ; (4) 设 a b , 5 2a > 5 2b .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 5 已知 a b 0 , c d 0 ,求证 ac bd .
证明 因为 a b,c 0 , 由不等式的性质 3 知, ac bc , 同理由于 c d,b 0 ,故 bc bd . 因此,由不等式的性质 1 知 ac bd.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2
开区间
集合{x|2<x<4}
(2,4)
右半开区间
集合{x|2≤x<4}
[2,4)
闭区间 左半开区间
集合{x|2≤x≤4}
[2,4]
集合{x|2<x≤4}
(2,4]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 A 1, 4,集合 B [0, 5] ,
求: A B , A B .
交运算是要寻找两个集合相同元素; 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中所含的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 利用图像寻找,注意区间的正确书写.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比较两个用代数式表示的实数的大小时, 需要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通常需要利用 “正数之和为正数”,“负数之和为负数”,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等结论.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1.1
(1)比较 4 与 5 的大小; 79

中职数学-不等式应用举例课件

中职数学-不等式应用举例课件
30%的酒精溶液500 g,那么需要加入质量分数介于什么范围内的酒精溶液呢?

设需要加入质量分数为x%的酒精200 g,依题意可得:
100 50%+400 x%
20% ≤
≤ 30%
500
化简,得不等式组 100 ≤ 50+4x ≤150

解得 12.5 ≤ x ≤ 25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 12.5, 25 ,即所要添加酒精的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利用不等式可以解决一些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问题(1)
现有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100g,要稀释成质量分数不低于20% 且不高于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问题(2)
通过数据分析,在某果园内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种植50棵果树
计算,平均每棵树可以产果600个.如果种植密度增加,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
树就会减少结果5个.如果要使水果总产量不少于33000个,应该如何安排种植数目?
解不等式,得
4.85 ⩽ ⩽ 5.15
− 5 ⩽ 0.15 .

所以,加工该零件的内孔时,应将内孔直径控制在 [4.84,6.15] 范围内(单
位:mm).
2.5 不等式应用举例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例题辨析 巩固练习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小明家距离学校2000 m.按平常的速度匀速行走,小明需要步行30 min才能按时到
分析
按照目前情况,果园水果产量为50×600=30000个,所以需要增种果

中职教育-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2章 不等式.ppt

中职教育-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2章  不等式.ppt
(2)依次单击函数图像与x轴的相交处,构造出两个 交点.
(3)单击选中左侧的交点,然后选择“度量”>“横 坐标”菜单,标记出左侧交点A的横坐标;再选择“度 量”>“纵坐标”菜单,标记出左侧交点A的纵坐标.
(4)用同样的方法标记出右侧交点B的横、纵坐标.
例2 k为何值时,方程2x2-kx+x+8=0无实数解.
设a、b为任意实数,且a<b,则有
(1)开区间:数集 x | a x b 区间 ( a ,b ) ;
(2)闭区间:数集x | a 剟x b 区间 [ a ,b ] ; (3)右半开区间:数集x | a „ x b 区间 [ a ,b ) ;
(4)左半开区间:数集x | a x „ b 区间 ( a ,b ].
图2-3
2.2.2 无限区间
集合x | x 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3右侧的一条射线(不包
括端点)来表示,如图2-4所示.
图2-4
由图可以看出,集合x | x 3所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3,
没有右端点,这时可以将其记作 (3,﹢∞),其中符号 “﹢∞ ”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而并 非某个具体的数.
(5)实数集R如果用区间来表示,可以记作(-∞,﹢∞).
图2-5
图2-6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 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一般形式为
ax2 bx c (…) 0或ax2 bx c („ ) 0 ( a 0)
若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 0 或 ax2 bx c 0 ( a 0) 的解集,可以先解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 ( a 0) , 然后再根据解的情况,并结合一元二次函数y ax2 bx c ( a 0) 的图像进行求解.

中职教育数学《不等式-复习课》课件

中职教育数学《不等式-复习课》课件

用符号“>”或“<”填空,并说 出应用了不等式的哪条性质.
>
>
> >
1.比较(x - 2)(x 2)与x2的大小。
a b 1 1 2. 已知
a b ,不等式:(1) 2 2 ;(2)
a b 成立的个数是( )
1
;(3)
1
ab a
A. 0
B. 1
C. 2
D. 3
例1
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a b o Biblioteka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对称性 传递性 加法性质 乘法性质
指数运算性质 倒数性质
a b b a; a b b a a b,b c a c
a b a c b c; a b,c d a c b d a b,c 0 ac bc; a b,c 0 ac bc a b 0,c d 0 ac bd a b 0 an bn; a b 0 n a n b
不等式复习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2.理解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3.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理解区间的概念。 5.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法。 6.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a, b 1、实数
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2、不等式的性质:(见下表)
不等式的性质
(1).5x(x12)6( x1
3) , 4(1
x)
x2
; (2). 4
3 1
3
0 x
,
1 4
x.
(3) 0<4x+19-6(x-1)<6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课件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课件
y≥0
练习题6:解不等式 |x-1|+|y-2|≥3,x≥0,
y≥0
练习题7:解不等式 |x-1|+|y-2|=3,x≥0,
y≥0
练习题8:解不等式 |x-1|+|y-2|≠3,x≥0,
y≥0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4
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代数法
绝对值定义:表示一个数与0的距离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阐述您的观点
绝对值性质:|a|=a(a≥0),|a|=-a(a<0)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阐述您的观点
绝对值不等式:|a|≤b(a≤b,a≥-b)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阐述您的观点
代数法步骤: a. 确定不等式两边绝对值的符号 b. 确定不等式两边 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c. 解出绝对值不等式 d. 判断解的合理性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含绝对值 的不等式》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课件介绍
02
03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
04
05
例题解析
06
课件目录结构 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练习题与答案
01
课件介绍
课件内容概述
课程目标:掌握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课程内容:包括绝对值的定义、性质、运算法则等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数轴上的点表示 数:数轴上的点 表示数,点的位 置表示数的大小。
数轴上的点表示 不等式:数轴上 的点表示不等式, 点的位置表示不 等式的解集。
利用数轴求解含 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数轴求解含 绝对值不等式, 可以通过数轴上 的点表示不等式, 点的位置表示不 等式的解集。

中职教育-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2章 不等式.ppt

中职教育-数学(基础模块)上册课件:第2章  不等式.ppt
对于|ax+b|<c或|ax+b|>c(c>0)型不等式,可以把ax+b 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转化为|x|<a或|x|>a(a>0)型不等式来求 解.这种求解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变量替换法”或“换元法” .
例2 解不等式|2x+1|≤7.
解 由原不等式可得-7≤2x+1≤7,
于是
-4≤x≤3,
所以原不等式2 无限区间
集合x | x 3可以用数轴上位于3右侧的一条射线(不包
括端点)来表示,如图2-4所示.
图2-4
由图可以看出,集合x | x 3所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3,
没有右端点,这时可以将其记作 (3,﹢∞),其中符号 “﹢∞ ”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而并 非某个具体的数.
学习目标: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 及表示方法,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不 等式的解法。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1.1 实数大小的比较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通过考察两个实数的差与零的关系来 比较它们的大小.一般地,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有
a b 0 a b a b 0 a b a b 0 a b
下面,我们用 几何画板来绘制一 元二次函数 y=x2-6x+8的图像, 并标记出该函数图 像与x轴的交点的坐 标值,如图2-9所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图2-9
(1)打开几何画板,选择“绘图”>“绘制新函数” 菜单,在弹出的“新建函数”对话框中输入函数的表达式 “x^2-6x+8”,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绘图区生 成函数y=x2-6x+8的图像.
图2-8
(2)当Δ=b2-4ac=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 相等的实数解x0,对应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 只有一个交点,即( x0 ,0),如图2-8(b)所示.此时不等式 ax2+bx+c>0(a>0)的解集为(-∞,x0)∪(x0 ,+∞), 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

中职数学第二章不等式第一节复习课件

中职数学第二章不等式第一节复习课件

课堂探究
1.探究问题 【探究】在一个倾斜的天平两侧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是a,b,且a<b, 如果在两侧托盘内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重的砝码,天平有无变化?
答案:无变化
2.知识链接 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基本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 基本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 基本性质4:如果a>b,b>c,那么a>c.
④b-5<0;
⑤x的3倍大于或等于9;⑥y的一半小于3.
⑤3x≥9 ;
⑥1/2y<3.
(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①-1/2和-3/5 ; ②7/13和8/13 ; ③8/9和26/27
答案: ①-1/2>-3/5; ②7/13<8/13; ③8/9<26/27
(4)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代数式的大小(x,y,z是任意实数) ①x-2和x-1;②y2+2和y2;③z/3和z/2.
(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有:a<b a-b<0;a>b a-b>0; a=b a-b=0,由此可以用求差法来判断两个数或两个式的大小.
3.拓展练习 例1 用不等式表示下面的不等关系: (1)2x与3的和不大于-6; (2)x 的5倍与1的差小于x 的3倍; (3)a与b的差是负数.
答案:(1)2x+3≤-6;(2)5x-1<3x; (3)a-b<0.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学习要求
1.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 关系、会解一次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理解不等式的四个基本性质并能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 形. 3.掌握等式或不等式的等价表示,并能熟练运用其比较两 个数或式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不等式一教学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掌握区间的概念.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4.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ax+b|<c(或>c)的解法.5.通过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 编写思路1.结合中职学生思维特点,注重在知识的浅层挖掘,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教材对不等式的性质,只集中介绍了三条最重要与最常用的,并对其进行了证明.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区间、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模型的过程.3.通过函数图像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4.严格控制不等式的性质,把绝对值不等式控制在一元一次的范围内.对于绝对值不等式|ax+b|>c或|ax+b|<c型,绝对值符号内限定为x的一次式,而c 则不出现负数或零,同时使练习及习题的难度与例题相一致,以便保证各种水平的学生都能达到会解绝对值不等式的要求.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及解的区间表示.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证明,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课时分配本单元教学约需8课时,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约2课时2.2区间的概念约1课时2.3一元二次不等式约3课时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约1课时归纳与总结约1课时(三) 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后半部分证明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2.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a-b>0⇔a>b,a-b=0⇔a=b,a-b<0⇔a<b,反映了实数运算的性质和实数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它是本单元整个内容的出发点,是证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依据.3.求差比较法是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求差比较法应分为四个步骤,即作差——变形——判断正负——确定大小关系.在教学中,应针对每个例题分别指出这四个步骤.4.例1和例2是两个比较分数大小的例题.在“变形”这一步涉及到分数通分运算,讲前需进行适当复习.例3是一个比较代数式大小的例题,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值的大小,因此仍然是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应使学生建立这种概念.5.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了不等式的一些性质.这一节教材,只总结了三个基本性质并给出证明.性质1通常叫做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叫做不等式加法的单调性或保序性,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障碍,教材把它叫做加法法则;性质3通常叫做不等式乘法的单调性,同样的理由,教材中把它叫做不等式的乘法法则.至于它们的几个重要推论,则安排在“练习”中.第31页练习第3题的证明:a>b,c>d⇒a+c>b+c,b+c>b+d⇒a+c>b+d.第31页练习第4题的证明:a>b>0,c>d>0⇒ac>bc,bc>bd⇒ac>bd.这两道证明题可以分别看做是性质2和性质3的推论.6.不等式性质的研究是培养类比思维能力很好的载体.我们知道,等式的性质是从数的运算角度提出的,研究等式在运算过程中的不变性,学生比较熟悉,例如,“等式两边同加(减)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乘(除)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等.由于不等式也是研究实数的关系,认知基础和等式一样,是关于数及其运算的基础知识,以及研究数的性质时所用的基本方法.因此,对不等式的研究,联系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来思考不等式在运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非常自然的.在开始不等式性质探究之前,对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的交待是必要的.因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讨论是以实数大小关系为出发点,借助于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其基本思想是将个别的、互不相同的实数大小比较问题,转化为同一的与0的大小比较问题(判断两个实数差的符号),即0为实数比较大小提供了“标杆”,所以,这一思想简单但非常重要,是不等式性质证明的基础.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得出过程(实际上是研究作加法、乘法等运算时等式是否仍然成立),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猜想有哪些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里,需要明确类比等式与不等式中运算的规律性,以及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异,一般来说,不等式的性质比等式要“坏”一些.例如,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但对不等式却不成立,只有当两边同乘一个正数时,不等号保持不变,而当两边同乘一个负数时,不等号变向.对研究方法的指导是重要的,通过与等式的性质的类比,不但可以得到一些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猜想,更重要的是对研究方法的启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自然而亲切,获得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水到渠成.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数学思考.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并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2.2 区间的概念在集合一章中,我们用集合的描述法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并可以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这就是区间,将它们归纳起来,可有下面两种情况:(1)a,b∈R且a<b(2)集合名称区间数轴表示{x|a<x<b}开区间(a,b){x|a≤x≤b}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2) a∈R集合区间数轴表示{x|x>a} (a,+∞){x|x<a}(-∞,a){x|x≥a}[a,+∞){x|x≥a}(-∞,a]R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本节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及标准形式.其次,给出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解法.第一步达标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整理成标准形式,即ax2+bx+c>0或ax2+bx+c<0(a>0).如果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分解二次三项式,则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第二步分解把标准形式左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写成关于未知数的两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第三步化组利用乘积的符号法则,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步求组解分别解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出它们的解集.第五步定原解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并集,就是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综上所述,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为:达标——分解——化组——求组解——定原解.这个步骤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需要指出的是,有两种情况,它的解是不能通过因式分解求得的,即当a>0,ax2+bx+c>0时,解集为整个实数域R;当a<0,ax2+bx+c>0时,解集为空集.这是用因式分解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因式分解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除了具有上述所说的局限性之外,还容易使教师强调十字相乘法,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削弱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十字相乘法只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求根公式才是通性通法,教学应首先讲解求根公式解二次不等式,在学生对其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再将十字相乘法作为一种特殊技巧介绍给学生,千万不可本末倒置.最后,通过观察具体的二次函数图像和其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得出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图像求法.我们先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0)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①当a>0时,有三种情况,如图2-1中的(1)、(2)、(3)所示.图2-1当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2-1(1)所示时,对应的不等式解集为整个实数域R;当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2-1(2)所示时,对应的不等式解集为{x∈R|x≠x1};当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2-1(3)所示时,对应的不等式解集为{x|x<x1或x>x2}.②当a<0时,有三种情况,如图2-2中的(1)、(2)、(3)所示.图2-2当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2-2(1)所示时,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为{x|x1<x<x2};当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2-2中的(2)、(3)所示时,对应的不等式解集均为空集.用算法的思想,对任意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可按图2-3的流程图求解.数学教师把握每一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中的定位时,应该理解和图2-3明确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目的.20世纪初,在英国数学家贝利和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等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函数进入了中学数学.克莱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以函数概念和思想统一数学教育内容,他认为:“函数概念,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灵魂.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将全部数学教材集中在它周围,进行充分地综合.”因而,用“函数”认识其他的数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利用图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可以全面的复习和深入地认识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反映函数的部分性质,如,什么时候二次函数的值大于零?什么时候二次函数的值等于零?什么时候二次函数的值小于零?用二次函数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仅得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同时加深了对函数的认识和理解.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材首先复习有关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即|a |=⎩⎪⎨⎪⎧ a (a >0),0 (a =0),-a (a <0);|ab |=|a |·|b |;⎪⎪⎪⎪b a =|b ||a |(a ≠0).然后讲了关于形如|x |<a ,|x |>a (a >0)不等式的解法,且有:当a >0时,|x |<a ⇔ x 2<a 2 ⇔ -a <x <a ,|x |>a ⇔ x 2>a 2 ⇔ x >a 或x <-a .在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时,这些知识经常要用到,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然后利用换元法解|ax +b |>c 及|ax+b |<c (c >0)型的不等式.显然这里换元法是个难点.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例1的分析讲解上,帮助学生掌握解此类不等式的过程. (四) 复习建议1.构建知识结构2.梳理知识要点见本单元教材《归纳与总结》.3.需要注意的问题(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归纳为达标、分解、化组、求组解、定原解等五个步骤.(2) 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像在x 轴上方部分的横坐标x 的集合.由此,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就可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4.典型例题见本单元教材《归纳与总结》,通过这道例题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