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
7(第7章) 中国美术史[20页]
论述专项
(3)南北宗论 晚明文人画家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他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为 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正传;赵伯驹和李、刘、马、夏 为“北宗”。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家画。他的这一理论观念对明末、清代乃至当 代的中国画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述专项
②以明末董其昌、清初“四王”为代表的画家,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力主摹古。董其昌进一步提 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 而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了单独的审美客体,使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成 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四王”是依董其 昌开辟的道路、力图集古人大成的代表。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挪前搬后,表现平静安闲 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 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 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
论述专项
★4.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答题要点: (1)山水画作为绘画题材,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岩画上,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中
也时有出现,但仅作为图符或宣教故事的衬景。 (2)魏晋以后出现了独立的山水画和自觉的山水画,反映出中国古代山水意识及相应审美观的变化,体
现出中国绘画自身发展的性质和规律。宗炳的《画山水序》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隋唐时,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学习用书: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4、《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5~1993年版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中国历朝各代的美术现象,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关于中国美术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提高具有民族性质特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以后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各类艺术活动的打下基础。
题型举例:大约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简答题与论述题。
举例如下:1、填空:古人称的绘画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2、单项选择:1.中国第一个皇家绘画机构成立于(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3、简答:简述秦兵马佣的艺术特征。
4、论述:论述中国文人绘画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了解美术史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学习要点:美术史和文化史的关系。
一方面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而且美术作品更直接的反映了其所产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史为认识美术史或作品提供了各种可靠的资料。
第二章史前美术学习目标:主要从人类起源的角度,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认识中国石器时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般了解:南北建筑;早期岩画。
重点掌握: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玉器之美。
新石器时期陶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陶器的起源和地域分布;彩陶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和造型、纹饰特征。
新石器时期玉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玉器的起源、地域分布;玉器的材料特点;良渚玉器的型制和造型、纹饰特征;玉器的社会功能。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隋唐绘画艺术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
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d.设色更浓重2.代表作品:A.《步撵图》: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B.《历代帝王图》: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
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中国绘画史研究生必读专业书目
中国绘画史研究生必读专业书目一、原始至汉代1、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2005年2、刘晓路《中国帛画》中国书店1994年3、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4、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5、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陕西美术人民出版社2001年6、邢义田《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中华书局2011年7、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人民出版社2006年9、黄佩贤《汉代墓室壁画研究》文物出版社2008年10、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11、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三联书店2015年12、巫鸿《黄泉下的美术》三联书店2016年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4、李零《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2004年15、李零《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三联书店2016年16、黄厚明《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图式与功能:以饕餮纹为中心》方志出版社2014年17、贺西林《古墓丹青:汉代墓室壁画的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8、汪小洋《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9、练春海《汉代车马形像研究:以御礼为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二、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2、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3、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4、陈葆真《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5、余辉《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紫禁城出版2015年6、韦宾《唐朝画论考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7、毕斐《<历代名画记>论稿》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8、韩刚《谢赫“六法”义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三、宋、辽、金1、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2、张荣国《王诜<烟江叠嶂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3、王中旭《千里江山:徽宗宫廷青绿山水与江山图》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4、陈野《南宋绘画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5、彭慧萍《虚拟的殿堂:南宋画院之省舍职制与后世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6、韦宾《宋元画学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7、余辉《画里江山犹胜:百年艺术家族之赵宋家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8、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十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9、高木森《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10、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1、徐建融《法常禅画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李清泉《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文物出版社2008年13、巫鸿、李清泉《宝山辽墓材料与释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14、张鹏《辽金皇家艺术工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5、伊沛霞《宋徽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8年四、元代1、傅申《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2、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三联书店2008年3、高居翰《隔江山色》三联书店2009年4、楼秋华《富春山居图真伪:论辩史研究兼真本与原貌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5、刘中玉《混同与重构:元代文人画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6、谈晟广《浮玉山居:宋元画史演变脉络中的钱选》中华书局2013年7、徐小虎《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方闻著,尹彤云译《宋元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9、徐建融《元代书画藻鉴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0、李永强《元初绘画新貌的先锋:钱选绘画问题再考》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11、杨德忠《大元气象:元代皇权意识下的书画活动及其政治意涵》商务印书馆 2018年五、明代1、付阳华《明代遗民画家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2、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3、孔六庆《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三联书店2009年5、高居翰《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三联书店2009年6、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三联书店2009年7、张长虹《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英]柯律格《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李万康《编号与价格项元汴旧藏书画二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英]柯律格《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三联书店2012年11、李若晴《玉堂遗音:明初翰苑绘画的修辞策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12、郭伟其《停云模楷关于文征明与十六世纪吴门风格规范的一种假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13、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14、封治国《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15、李娜《<湖山揽胜>与晚明文人艺术趣味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16、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三联书店2006年17、颜晓军《宇宙在乎手:董其昌画禅室里的艺术鉴赏活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8、叶康宁《风雅之好:明代嘉万年间的书画消费》商务印书馆2017年19、柯律格《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三联出版社2015年20、赵晶《明代画院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六、清代1、薛永年《扬州八怪考辨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2、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万青力《并非衰落的百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英]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三联书店2010年6、吕晓《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7、李安源《王鉴《梦境图》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8、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中外美史考研题库推荐书目
中外美史考研题库推荐书目中外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美术发展历史与艺术成就的学科,对于考研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书目进行学习与复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推荐书目,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中国美术史部分推荐书目:1. 《中国美术史》 - 张岱年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覆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领域。
2. 《中国古代绘画史》 - 陈传席著,专注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演变,对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技法有深入的分析。
3. 《中国雕塑史》 - 李泽厚著,详细介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包括佛教雕塑、陵墓雕塑等。
4. 《中国建筑史》 - 梁思成著,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和特点,对建筑艺术有独到的见解。
# 外国美术史部分推荐书目:1. 《世界美术简史》 - 赫伯特·里德著,这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了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的全球美术发展史。
2. 《西方美术史》 - 詹森著,全面介绍了西方美术的各个时期,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等重要艺术运动。
3. 《现代艺术史》 - 阿米特·卡普尔著,专注于20世纪的艺术发展,探讨了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艺术的故事》 - E.H.贡布里奇著,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从古埃及到现代的艺术故事,适合作为美术史的入门读物。
# 考研复习建议:- 构建知识框架:在学习美术史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 结合实践:尽可能多地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亲眼观察艺术作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历年真题练习:通过历年的考研真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 交流与讨论: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
希望这些建议和推荐书目能够帮助你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记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表一:民国时期主要中国美术史绘画史著作
中國美術發達史
劉思訓
1946.5
商務印書館
1931.9
南京書店
傅氏一九三零年為江西省立一中擔任國畫教師時寫
中國美術的演變
王鈞初
1934.10
文心書業出版社
中國繪畫學史
秦仲文
1934.11
立達圖書公司
與執教京華美專有關
中國美術史
鄭昶
1935.7
中華書局
中國繪畫史
俞劍華
1937.1
商務印書館
寫於俞氏任教上海美專時
中國美術史
胡蠻
1942.
延安新華書店
書名
作者
出版年月
出版單位
備註
中國繪畫史
陳師曾
19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翰墨苑美術院
據陳氏在北京藝專講稿整理而成
中國美術小史
滕固
1926.1
商務印書館
滕固承乏上海美專教席時所寫
中國繪畫史
潘天壽
1926.7
商務印書館
潘氏執教上海美專時所編
中國畫學全史
鄭昶
1929.5
中華書局
鄭氏一九二一年任教杭州時寫
中國繪畫變遷史綱
傅抱石
中国美术史课外阅读书目 (1)
中国美术史研究书目教材:高师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历史研究类专著/编著:1.王伯敏/李树声:《中国美术通史》(共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3.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年。
4.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
5.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阮荣春、胡光华:《中华民国美术史1911-1949》,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
7.刘新:《中国油画百年图史1840-1949》,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
8.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9.王明贤、严善錞:《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10.陶咏白、李湜:《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下篇:民国初期-解放前),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11.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12.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13.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
14.林惺岳:《中国油画百年史――20世纪最悲壮的艺术史诗》,艺术家出版社(台湾),2002年。
15.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16.刘淳:《中国油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17.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学类: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3、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中国美术史重点资料(学习)
中国美术史重点资料(学习)中国美术史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雕刻着不同的图画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阀的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美学家及美学著作名录
我国古代美学家及美学著作名录一、背景介绍我国古代美学家及美学著作,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美学家们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并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的瑰宝。
二、美学家及其代表作介绍1. 刘勰(约465-520)《文心雕龙》刘勰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详细阐述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技巧,提出了“雕龙之术”、“情理之美”等重要概念,对我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颜真卿(709-785)《颜氏家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美学家,他的代表作《颜氏家书》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和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
《颜氏家书》以书信形式,系统阐述了颜氏对文学艺术的看法和创作原则,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3. 苏轼(1037-1101)《文镜》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文镜》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文镜》以对文学的镜像比喻,系统阐述了苏轼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艺术原则,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王国维(1877-1927)《人间词话》王国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人间词话》系统阐述了王国维对文学艺术的看法和创作原则,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总结与回顾我国古代美学家及美学著作凝结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刘勰、颜真卿、苏轼和王国维等美学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艺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十议》
[美]
巫鸿著
三联书店
2008年版
《美术史十议》为巫鸿在《读书》杂志所开设的“美术纵横”专栏所发表一系列文章的集结,就美术史何以成为问题、如何拓展其思考路径、这一问题所置身的波澜壮阔的当代人文场景等等,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18
《礼仪中的美术》
[美]
巫鸿著
郑岩等译
三联书店
2005年版
[中]
谢稚柳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必读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所收各篇,均系作者在古代书画鉴定及书画史研究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有感而发的心得精萃。其中《论书画鉴别》一文,全面论证了传统鉴别方法的得失,强调鉴别应以书画本身的认识为依据;论晋唐宋元和明清书画各文,在探索考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应以生活为艺术创造的源泉并以笔墨为技法形式的根本,强调应区分传统中江海之源与池沼之流的关系;论借鉴是绘画艺术的主要基础之一,则阐述了创新与研究、分析、继承传统的关系,均体现出作者一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艺术思想。
6
《林泉高致》
[中]
郭熙、郭思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年版
精读
《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被视作中国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
7
《画禅室随笔》
[中]
董其昌著
屠友祥校注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1年版
《画禅室随笔》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董其昌以书画擅名,体悟深湛.谈言微中,颇得书画三昧。因而,其《画禅室随笔》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
4
《水墨画》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
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
《中国美术史》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填空题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
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中国美术史》118页精品
精选2021版课件
26
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 色: 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 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 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 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 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 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 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 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 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 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7
雕塑
就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
是在新石器时代。从其材质来分,可分为陶 雕、石雕、玉雕、骨雕;从题材内容来分, 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代表作品 有: 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 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 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 鸟等。
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就
基本消失
精选2021版课件
22
第三章 战国、秦、汉 美术
精选2021版课件
23
帛画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 墓出土, 高31厘米, 宽22.5厘米, 画一贵妇着宽 袖细腰长裙, 侧身向左, 合掌而立, 在腾龙舞凤
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
精选2021版课件
3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 术
精选2021版课件
33
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 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 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 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 “古画皆 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 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中国美术史完整版
张彦远著,它成书于大中元年(817),全书分三部分,即对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诠释,绘画的鉴识收藏,画家传记。
意义:《历代名画记》集中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绘画理论的新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绘画史料,再当时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历代名画记》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继承发展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开创了编撰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以四川出的徘优俑为例说明东汉雕塑的新变。
东汉雕塑的表现对象与表现题材突破了战阵兵马,贵族生活的范围,开始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甚至下层劳动者,生活气息浓郁,艺术风格逐渐摆脱了造型的束缚,塑造手法灵活多变,造型不求形似,但求表现人物的情态。
例如:成都出土的击鼓说唱俑,生动地表现出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请不自禁,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瞬间表情,充满了欢快活跃的气息。
秦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征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撼人,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多样,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逼真,具体,细节一丝不苟,有着浓郁的自然主义作风,艺术手法灵活,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先秦时代青铜器雕塑主要类型及特征?
主要有三类:青铜局部装饰雕塑,青铜拟形器,青铜独立圆锥,特征:先秦青铜普遍使用局部装饰雕塑,增强了器物的表现力,拟形器包括人物,动物性饰品,器形,造型逼真,精美华丽,先秦使用青铜独立圆锥少。
4、 误点成蝇是关于画家“曹不兴”的传说
5、 姚最《续画品》称“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露得其骨,顾得其神,其所评价的三个画家分别是(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
6、 《兰亭序》所体现的行云流水般韵致,代表了晋书的(尚韵)精神。
7、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著作。
中国美术史-历代画家及作品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张萱(中唐)
他的人物画虽限于宫庭内的仕女,女性一般都丰肥艳妆,用笔工细,设色匀净。张萱的仕女画在人物画史中影响深远。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
所画人物有丰肥之态
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富裕、幽闲的生活情调;层层渲染,将华丽的服饰,透明的绮罗和细腻的肌肤表现得十分真切,,同时也透露了禁宫妇女冷寞、空虚的心态。
宋
赵佶(北宋)
画法精工富丽,造型生动传神,重视写生。
《芙蓉锦鸡图》
范宽(北宋)
作画主张“对景造意”、“写山真骨”。用笔坚劲,用墨厚重,作品气势雄伟浩大。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雪山萧寺图》
巨然
(南唐~北宋)
讲求结构,善于细处经营,以景之“真”添景之“趣”,以笔墨之“明润”,创造气氛之爽朗(“爽气”),并使它笼罩着整个画面,给江南山水画增添华彩,并赋予新的面貌。
八大山人
髡残
弘仁
海上画派
郑燮
《搜尽奇峰图》
罗聘
《荷花小鸟图》
黄慎
李方膺
高翔
《竹石图》
金农
李鱓
汪士慎
任颐
(任伯年)
吴昌硕
《苏武牧羊》
赵孟頫
作画能工整又能写意,力倡以书入画,促进了诗、书、画的进一步融合。
中国美术史七元代美术
元 吴镇 《渔父图》局部
3、倪瓒 倪瓒(1301—1374)字元镇, 号云林,无锡人。 代表作《渔庄秋霁图》便是典型的 三段平远构图,其“披图惨不乐, 日暮眇余思”的心境和荒疏峭拔的 审美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倪瓒《渔庄秋霁图》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4、王蒙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香光 居士,《青卞隐居图》是其代表作,写 浙江吴兴县西北的卞山。前景为山坡、 松林,次第而上,层峦环抱,山势峭拔, 林木丰茂,云雾缭烧,纵横奇绝,变化 多端,布局繁密,笔墨苍郁,气韵灵动, 似一气呵成。形成王蒙繁复错杂而气贯 长虹的画风。
第二节 书法
元 赵孟頫 《妙严寺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藏
2、鲜于枢 鲜于枢(1257-1302),字伯 几,渔阳人,鲜于枢与赵孟頫 交情甚厚,鲜于枢擅长楷书及 行草书,尤以草书最佳。
第三节 建筑和雕塑
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起的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此一 时期经济文化发展都较缓慢,一般建筑业处于凋敝状态,宗教 建筑却异常兴发。元朝最大的贡献是修建了大都。 一、元代建筑 元代都城大都(今北京城北部部分),是按周礼的制度筹建的。 从元大都始,北京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 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建筑规模和设计、科学布局 和工艺水平都堪称一流。大都城坐北朝南,城的平面图形几近 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650米。
达三米以上,雕刻精美 ,保存完好。
元代石窟雕塑
云台石雕,位于热河居庸关内之关台,建于元代至
正二年到五年(1342—1345年),全部以汉白玉砌
成,残存基座刻满精美浮雕,云台正中的拱门刻有 金翅鸟、龙女等,但最主要的是拱洞之东西洞口对 称雕刻的四大天王,雕像神态威猛,线条粗矿,头 首部分为高浮雕,其余部分浅浮雕,突出夸张面部
中国绘画论著整理
画论整理1.顾恺之《论画》顾恺之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士族家庭,他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并以多方面的才艺、单纯乐观而富于风趣的性格,深为同代人所喜爱。
至今留有他形容江南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名句,表现出画家的文学才华,因而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是中国绘画史上有较多史料、又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画家。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
文献记载顾恺之曾画过道释和山水,最突出的是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表现嵇康、谢安等魏晋以来名士的生活和肖像作品,体现了他对于那些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顾恺之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并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从而提出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
这一要求从理论上的明确提出,标志着作为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顾恺之笔下也有所创造发展。
线描不仅是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量感、运动变化的基本手段,而且与艺术形象的风度神采相适应。
他那被后人形容为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正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相表里,成为与内在心绪、精神面貌水乳交融般的整体。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的要求。
顾恺之在此文中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宗炳《画山水序》宗炳晋宋时期以山水画知名的画家,字少文,南阳人,精于书画,又擅弹琴。
曾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不肯做官,自谓:“吾栖丘饮壑三十年,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邪。
”他信仰佛教,思想兼有儒、道各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
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
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
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
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
书画着录。
《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
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4专史类:有地区性专史和其中一方面的专史。
地区性如《益州名画录》、《吴郡丹青志》。
明清、民国时期大量出现是与明清时地方画派的兴起有关,也与修地方志的兴起有关。
美术家的专史最早是《画禅》,美术门类的专史有《墨梅人名录》、《南宋院画录》。
早期美术史集1汉代已有美术家,但有关美术家的活动被按功能放在史书的不同地方,汉魏之前,美术家还没有被作为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被人重视。
记载美术家及其活动是从两晋南北朝时开始的,出现了具有萌芽状态的美术史籍,但还不是美术史籍著作,正式的具有学术性的美术史籍则到唐代才出现。
2出现的背景:直接与美术的创作有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期,出现了一批有声誉的大家,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书家有钟繇、张芝、王氏父子。
人物画出现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山水画开始出现;形式风格也多样化了,如密体、疏体。
书法的各种书体也已基本完成,开始了个性的创造。
这些成果都要求学术上进行探索,从历史上进行总结。
分类:书法类: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南朝梁瘐肩吴的《书品》、袁昂的《古今书评》,南朝出现了“质”与“妍”、“天然”与“工夫”、“神采”与“形质”等范畴,成为中国古代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绘画类:1品评类:谢赫《画品》“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
图绘者,莫不明劝诫,着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评论画家艺术的论着。
既重视继承,也重视创新;注意画家成就和历史地位;注意画家作品的流传情况;价值。
开创画品体例,品评优劣,成为以后延续不断的中国绘画史籍的先导;首创“六法”,作为衡量画家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对于三国至齐梁间27位画家的题材、技法、师承关系、艺术风格等加以论述,真实反映时代审美趋向,为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宝贵数据,史论结合,具有史料价值。
2传记体:北朝后魏孙畅之的《述画》,既谈画家擅长,又指出画家缺点,并作比较。
对顾恺之的看法是“顾恺之画冠冕,而亡面貌”。
把山水作为独立的画科来记述。
3书画鉴藏著述及着录:《梁太清目》是现知最早的着录体绘画史籍,是绘画着录的草创形式,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书画着录这一形式,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是其继承发展。
隋唐时期唐玄宗时期,宫廷设有集贤院,负责书画征集和摹制事宜,还专门设有搜访书画使一职,搜集法书名画。
史籍:艺术观点:A对谢赫、姚最的观点提出不同观点。
推出顾陆张,而不重曹不兴、卫协。
B提出了“动笔形似”、“画外有情”,注重情感表现。
C强调师法自然,如郑法士、杨契丹的故事。
D认为画家创作与其生活经历和环境分不开。
《后书品》首倡“逸品”为最高级,列在上上品之前,认为逸品是“穷绝于终古,无复继作”之作品。
该书品评标准分上中下三品,再加上逸品,共四品十等,注重从作品出发进行品评,注重发展观,注重发展观,重视二王。
自李嗣真提出逸品作为书画品评的最高标准之后,“逸品”成为后人评论书画优劣的重要概念之一3纪传体:a盛唐张怀瓘的《书议》评品真、行、章、草四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
《书断》作为最早的完整的书法史著作,对魏晋四大书家优劣的看法进行批评(反对复古),始分为神、妙、能三品《画断》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之书也。
”对顾陆张的评价“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李嗣真推崇顾恺之,张僧繇,抑陆探微【回顾历代评价】)”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辑录了这部书的全文。
为张彦远唯一没有给予批评的一部书。
b窦?的《述书赋》从所见原作出发,谨慎严肃,被认为是“精穷旨要,详辩秘义”的千古独特之作。
贵“自然”,重“忘情”。
c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或《唐画断》(唐书?艺文志)或称《唐名贤画录》(宋史?艺文志)或称《唐朝画断》(图画见闻志;直斋书录解题),是已知中国第一部断代又分品的列传体的画史,原则是“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结合张怀瓘和李嗣真的分类,分神妙能逸四品,前三者又分上中下三品,逸品则不分等次。
逸品为“不拘常法者”,已完全不同于李嗣真的“逸品”。
不以画家地位的高低为标准。
d段成式的《寺塔记》:段氏山东邹平县人。
《寺塔记》原是《酉阳杂记》中的一部分,唐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法,迫使僧尼还俗,大部分寺院被毁,而此书则保存了之前唐代寺庙及其壁画的许多情况,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其多记载当时被称为左街的长安东城一带的寺塔,唐长安以位居中线的朱雀大街为界,东属左(东)街,西为右(西)街,西街只记永寿寺。
e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也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
版本问题:嘉靖年间刊本、明王世贞辑《王氏书画苑》、明毛晋辑《津逮秘书》本、清张海鹏《学津讨源》、《四库全书》本、清邹钟灵辑《绘事晬zui编》(道光年间),其在流传过程中有许多讹误。
20世纪学者对其研究:目录学、校勘学、考据学等方法。
20-30年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从体例入手首先论证它的史书体例和画史性质。
30-40年代,史岩《古画评》三种校勘和考订(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录》、彦悰《后画录》,他的校勘考订代表了20世纪前半叶绘画史籍整理校释的最高水平。
1902年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内藤湖南)在《国华》发表《论说及考证?唐以前的画论》,首开中国画论整理和译介的先例。
1981年,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谷口铁雄的《按本<历代名画记>》,应该是现代校注的各本中准确性最高的一个本子,代表了日本校勘《历代名画记》的最新成果。
欧美学界的研究:1923年,伯希和《六朝和唐代的艺术家》是针对《历代名画记》记载讹误的画家所做的考辩,运用语言学、考据学的方法指出了《历代名画记》的几处错误。
这篇文章代表了当时欧洲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全书十卷,可分为三部分:1对绘画源流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卷一至卷二前两节(如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论画之六法。
【起源及其功能: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夫画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
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价值:《历代名画记》保存了丰富的史料和美术史思想史料。
其数据源除前代绘画史籍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史书、小说杂着和文集。
C还必须知道风格流派。
“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D必须广见博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问题:运用史料有许多不实和曲解之处,具有厚古薄今的倾向,并且其艺术观点具有封建士大夫的局限(“莫非衣冠贵胄、逸人高士??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宋元时期美术史籍基本情况:1、品评列传体断代史。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
2、地区性的美术史籍。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3、列传体断代史。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