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15篇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15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1通过学校对我们教师的关于有效教学的培训研讨活动,使我从最初对有效教学的概念性认识转化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的标准。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效,而不是罗列知识。
给自己压力,给学生负担。
“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
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
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我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但是我认为在学习中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应该学会教学反思。
上完每节课应该有课后反思,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这节课我的教学方法学生适应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是我今后课堂后要做的工作重点。
再次,有效教学的最终结果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在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我今后的工作还要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给以肯定和评价。
最后,有效教学是一个长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应该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讲究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和作业。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觉得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爱学英语,愿意学习英语,以培养兴趣为主。
创造性的教师 为教育创新做出贡献
创造性的教师为教育创新做出贡献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教师则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角色之一。
在众多的教师中,有一些教师以其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为教育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教师的定义、特征以及他们对教育创新的积极影响。
一、创造性教师的定义与特征创造性教师是指那些敢于创新、富有想象力,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的教师。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敢于突破常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创造性教师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思维:创造性教师具有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2.勇于尝试:创造性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他们不害怕失败,相反,他们将失败看作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性教师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他们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激发学生创造力:创造性教师能够运用多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如激励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二、创造性教师对教育创新的贡献创造性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为教育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他们对教育创新的积极影响:1.引领教育变革:创造性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教育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引领教育变革。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性教师能够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性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开放型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4.推动教育科技融合:创造性教师善于运用教育科技,如智能化教学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将科技与教育有机结合,推动教育的科技融合和创新发展。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创造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观察力和感知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不同的地方,如博物馆、公园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发现新鲜的事物和现象。
2. 绘画和摄影:鼓励学生绘画和摄影,用图像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 故事创作:引导学生编写自己的故事。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开头或者一些关键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故事的创作。
2. 画廊游戏:在教室里搭建一个画廊,展示学生的作品。
然后,让学生轮流为展示的作品编写标题和简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践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2. 任务驱动学习: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四、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1. 鼓励并接受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 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供图书馆、实验室等自习和研究的场所。
3. 提供定期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励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创造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运用独创性思考、创新性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创造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运用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原则1. 学生参与性原则:创造性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
教师应当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多样性原则:创造性教学设计要鼓励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任务方式和教学资源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体验原则:创造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共鸣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内涵。
4. 解决问题的导向:创造性教学设计应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寻找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当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当明确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既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激发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通过播放一个启发性视频或提问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创造性任务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创造性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究活动。
这些任务可以包括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方案的提出等。
4. 学生思维引导:教师应当运用恰当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合理组织和表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结果分享和评价:学生完成创造性任务后,可以进行成果分享和评价。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在当今社会,创造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扭转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采用扭转的教学方法。
扭转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情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开展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多种观点和不同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思考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分享想法,从而激发彼此的创造力。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创造性思维需要一定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和要求,然后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写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和内容。
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鼓励多元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调多元和多样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观点。
论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论述教学艺术的特征引言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过程。
教学艺术的特征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怀,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艺术的特征1. 创造性教学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只有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启发和成长。
2. 艺术性教学艺术是一门艺术。
教师需要具备艺术家的艺术感和审美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
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通过声音、语言、肢体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3. 个性化教学艺术需要具备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点,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特点来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互动性教学艺术需要具备互动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支持。
5. 灵活性教学艺术需要具备灵活性。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需求。
灵活性的教学艺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李淑梅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李淑梅发表时间:2011-06-24T17:17:19.07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4期作者:李淑梅[导读] 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造表现的机会等都是实现目的的方法。
李淑梅(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河北邯郸056300)摘要: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要转变观念,走改革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环境,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造表现的机会等都是实现目的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创造性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竭动力。
”音乐在培养创造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造人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做法:一、明确创造及创造性教学的意义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
创造性的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产生创造性成果,从而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
创造性教学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它是实现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想像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
想像力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因子,也是创造的前提。
语文教学应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关系论文
语文教学应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国际性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合格公民应具有下述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那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上述四项基本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可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四项基本能力,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为: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基本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就中学语文而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即那些为学生今后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方法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讲的就是语文的创新能力即“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呢?首先,要正确认识语文知识能力两者间的关系,按照语文学习规律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
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
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教师是社会中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是推动教育进步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一、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创造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积极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3. 创造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评价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
二、教师工作的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教师工作中有意识地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工作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可以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体验。
3. 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师可以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创造性与创新性的重要性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对于教育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教师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2. 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教师工作能够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3. 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就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教师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引言: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创造性思维是这一阶段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拓展思维边界,培养创新的力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鼓励自由探索创造性思维需要环境的激发和个体的主动。
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自由而安全的探索环境,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和创造。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画笔、纸张和颜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画作。
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二、开展启发性游戏活动幼儿的学习主要通过游戏来进行。
启发性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模拟真实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新的情节和解决方案。
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开展探究性活动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探究,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并让他们尝试实施,从中获得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四、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例如,在团队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意见。
通过合作和沟通,幼儿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更为丰富和创新的想法。
五、定期展示成果定期展示成果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果。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
教师教学情境创造力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情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造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使用的情境创造力策略:1.提供现实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现实生活情境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旅行路线规划等,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2.创造角色扮演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如在饭店点餐、在超市购物等情境中进行英语对话。
3.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团队合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或项目,如小组讨论、团队建设活动等,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4.运用多媒体教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具来创造情境,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例如,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地图、卫星图片等多媒体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来了解地理知识。
5.建立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发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理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室环境,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6.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思维方式出发,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7.鼓励学生创造新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设计等方式创造新作品。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故事或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给予充分的参与机会: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
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知识的积累。
在现代教育中,创造性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意义、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
教师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
而创造性教学设计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等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在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课程目标。
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并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是教学内容。
创造性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教学方法也是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合作学习和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评价方法也是创造性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实施创造性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素质。
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设计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专门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创造性的教学策略
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学策略则是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变和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二、创造性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启发性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将能够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结合教学来呈现知识。
多媒体教学以视听感受为主,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基本原则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和根本原那么能动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根本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根本要求。
随着课改不断深化,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步建立。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用在教学理论中。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随意解构教科书的现象。
因此,如何把握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度,应该怎样科学、积极、合理地使用教科书,使之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效劳,为学生的学习效劳,便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拟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适度空间按照新的课程理念,教师既是教科书的使用者,也是教科书的建立者。
教师应该对教科书编者的课程思想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有足够的认可,假设借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名义,随意夸大教科书使用者的权利,那么会对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以为,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空间主要表达在这样几个方面:1、新的阅读观念告诉我们,对一篇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和一元的统一,教科书编者对文本的解读或者编者所选择的解读,未必就是最恰当的,更不能说是唯一正确的。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文本的原初理解更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因此,创造性使用教科书,首先是教师应该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盲从于教科书编者的解读,更不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展教学。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绝大多数采用主题单元构造,有的是不同构造并行但以主题单元为主。
这使得教科书编者会根据单元的主题需要去解读文本、整合文本,也就有可能对文本提出新的打破常规的解读,或者强调文本与其单元主题相匹配的有关内涵,而忽略了文本的其他内涵。
教师应该审视编者对文本的解读和处理,并将自己的思想整合到教学之中。
2.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拓展新课标的教科书,普遍特点是选文的量较之以往的教科书有明显增加,应该说,这是切合语文学科强调阅读积累根本规律的。
假设合理使用,能对改变学生阅读量太少,教师解析太细、讲得太多的场面有所帮助,但客观上也必然会增加教学负担。
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创造力则是现代社会追求成功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培养创造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创意。
二、注重开展创意思维训练创意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创意思维训练,例如解决问题的多元途径、提供不同的思维工具、开展头脑风暴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学习知识。
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创意的共同构建和分享。
四、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和创新实践艺术创造和创新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艺术创造活动,例如绘画、音乐、戏剧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创新实践项目,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提供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观、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如学校艺术展、科技竞赛等,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总之,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创造学》通识课的创造性教学策略
《创造学》通识课的创造性教学策略[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创造学》通识课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品性,提升大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其教学过程本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到“创造之处”,体悟到“创造之时”,成长为“创造之人”。
[关键词]《创造学》;创造性;教学策略一、教学主体的创造性策略(一)《创造学》教师首先应该有创造性在传统通识课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教师早已习惯于那种问题与答案一对一的思维方式,没有讨论余地,也不需要思考,只要把握住每一个知识点的所谓标准答案就可以上一堂好课。
而在《创造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有创造力。
只有在具备创造品性的教师眼里,他所面对的学生才可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创造品性的个体,这正是《创造学》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基础。
(二)时刻让学生拥有一双创造的眼睛在《创造学》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准确地说就是一个启发者、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
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给学生一双创造的眼睛,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发现生活之中的创造之时、创造之地,进而成为一个创造之人。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随时尝试打破常规,掌握用创造性思维一步一步推导多种答案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使学生自觉运用不同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然,作为一个启发者,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当学生受到启发而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独到看法与理解时,能否迅速判断出这种看法和解释是否偏离了问题的核心,大致属于什么层面,应如何进一步启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也要求教师应该对该范畴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对此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的创造性策略(一)多元切入《创造学》,引导学生生成创造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智慧和创造的源泉。
教师除了应在“活”字上动脑筋、在“精”字上下工夫、在“改”字上求创新外,更应注重在“趣”字上勤探索。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的意思,接着,老师可举具体例子说明战争或恐怖活动对和平的威胁,然后让学生模仿举例,用大量的感性认识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五项原则
催 化 作用 , 喜 欢 听取 学 生 的 新 思 想 、 规 划 , 此 , 教 师 并 新 因 就 必 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 有 可 能 发 现 学 生 的创 造 性 , 且 善 于 才 并 开发它 、 培养 它 。
没有 深厚 而广 博 的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 的 教 学 只 能 是 照 本 宣 他 科 的生 搬 硬 套 , 有 熟 练 的 教 学 技 能 , 就 不能 有 效 地 组 织 没 他 学 生 进 行 学 习 , 谈 不 上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创 造 性 的学 习 。 教 更 学 技 能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用 与 教 学 有 关 的 知 识 和 经 运 验 , 进 学 生 学 习 的 教 学 行 为 方 式 。教 学 既 是 一 门 科 学 , 促 又 是 一 门艺 术 。教 学 艺 术 是 建 立 在 教师 广 博 的专 业 知 识 和熟
发 展 趋 势 等 。只 有 这 样 , 能 高 屋 建 瓴 , 刃 有 余 , 有 所 才 游 业 成 。新 课 程 观对 教 师 拥 有 知 识 又 赋 予 了新 的 寓 意 :教 师 不 但 要 有 一 桶 水 , 且 要 变 成 自来 水 , 有 这 样 还 不 够 , 关 而 只 更
野 , 深 的 专 业 知 识 , 面 系 统 的 教 育 科 学 知 识 和 心 理 学知 精 全 识 。教 师 还 应 具 备 所 教 学 科 的 基 础 知 识 , 本 理 论 ; 应 了 基 还 解 本 学 科 的 发 展 历 史 和 现 状 ; 代 比较 先 进 的 教 学 法 ; 科 现 学
的 创造 性 , 担 培 养 任 务 的 师 范 院 校 教 师 首先 应 当是 一 名 承 创新 型 教师 。 创新 型 的 教 师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点 :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创造性教学的关联分析
教师的心理素质与创造性教学的关联分析引言:教学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心理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指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与创造性教学产生关联,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第一部分:教师的心理素质1.1 坚韧的意志力坚韧的意志力是教师心理素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来克服。
只有具备坚韧的意志力,教师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持续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2 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教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不同的情境可能引发教师情绪的波动。
而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强大的情绪管理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有效应对各种情绪难题。
1.3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教师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同时,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丰富自身知识,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
第二部分:创造性教学2.1 激发学生创造力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和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教学追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培养创造力 初中课堂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创造力初中课堂中的创新教学策略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阶段。
针对这一需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初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污染并保护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和实践来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如建立回收站、开展环保活动等。
启发式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设计一个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可以在项目中自由发挥、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戏剧表演项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剧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项目,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发掘自己的才艺,并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互动式讨论互动式讨论是一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习和创造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辩论活动,讨论某个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参与辩论,并通过辩论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互动式讨论不仅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多媒体和技术应用多媒体和技术应用是创新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电子教案、网络资源等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和创造性产品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
创造性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其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其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亦称创新精神或创造性个性倾向。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
其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亦称领域技能、完成能力或创造性实践能力。
创造性表现能力是实现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造性教学目标所包含的上述三个方面,是人的创造性素质的基本内核。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为目标的创造性教学,不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需要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造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其教学过程与非创造性教学过程相比较,有明显区别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式教学,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创造性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
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实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样四个紧密联结的阶段。
这些阶段既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程序,也是教师应该加以指导的基本点。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创造性教学过程进行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是他们积极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表现,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加以扶持和鼓励。
明确问题的方法是分析。
分析问题是指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要求,是指问题解决要达到的目标。
条件,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能利用的因素和必须接受的限制。
能否明确问题,取决于学生感性经验的丰富程度和理性认识的深刻程度。
教师应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和本质。
假设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思维灵活性。
思维越灵活,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就越能提出众多的合理的假设。
二是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提高假设的质量。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假设中挑选出最好的假设。
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
二是间接检验,就是通过推理来检验。
这是教学中解决问题过程中最常用的检验方法。
当然,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是由直接检验的结果决定。
上述四个阶段,在解决简单问题的时候可能并不明显,但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创造性问题时,它们是明显地存在的,而且可能还会出现四个阶段多次反复循环的现象。
由此可见,问题解决式的创造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问、想象、思维、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在非创造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通常也面临着许多需要认识或解决的问题,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练习、实验及其它作业。
但是,学生完成的许多作业所解决的并非都是具有真正的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体现出常规性、复现性而不是探索性。
正如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德波诺指出的:“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需的已知信息。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的信息。
”在这种背景之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体现出再现或模仿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导致知识量的累积和一般技能的熟练化,但却缺少有助于学生全面创造素质的提高。
2、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求异思维。
创造性教学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是一个不断前进和不断深入的动态过程。
正如日本学者恩田彰在《创造心理学》所说,创造性教学的本质“是要前进到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地方”。
因此,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求异思维,它体现在教师的创造性的教与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两个方面。
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尽量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就学生方面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非常丰富,智力与情感活动方向是独特的、罕见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式是新颖的。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求异思维大大拓展思维活动的领域,它可以允许思维活动的自由跳跃或中止思维进程的连续性,所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迅捷的判断力,使学生以突发、飞跃的方式对问题作出创造性解答。
由上可见,创造性教学不象传统教学那样,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程序完全受教师的事先设计控制,教学范围完全以教材内容和教师预备的资料为限,而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现时需要,特别是根据学生提出的新角度、新观点、新办法解决问题的需要,随时给以恰当的辅导。
教学范围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往往会因问题解决的需要而加以调整。
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减慢或者加快,这类事情,在创造性教学的课堂上是常见的。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在着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辐合思维的培养仍应引起重视。
要做到求异思维与辐合思维的互补。
求异思维与辐合思维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形式。
求异思维是一种多向展开的思维形式,它定向于某个问题解决,然后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求获得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求异思维的特点是变通、快捷、流畅、超越,它所获得的答案不是常规的、唯一的。
这是一种寻求多途径、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体现出高度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借助求异思维,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自由联想,思路流畅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和训练的方面。
然而,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辐合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辐合思维可以对求异思维获得的众多解决方案或办法进行优选组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方法。
3、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创造性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言。
它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时间。
它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安排教学程序,按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它重视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创新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非创造性教学过程中,也强调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
但是,问题几乎总是由教师依据教科书的安排展现在学生面前,一般都省去了“问题发现”的阶段或环节。
教师或教科书中向学生展示的问题往往是对刚学过的原理、原则、公式及法则等的机械套用或反复强化。
同时,非创造性教学只重视学习结果,而这种结果大多是通过考试确定的以分数为表现形式的学业成绩或用记忆“掌握”到的抽象概念。
因而,非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单一,教学进程一般是分作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样几个阶段。
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总是表现为求同的单向思维,所谓的标准答案通常是唯一的、固定的,学生失去了进行独立选择和探索的机会。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然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中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全都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创造性教学呼唤创新型教师。
笔者以为,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主体性”教育观。
创新型教师应首先树立起“主体性”教育观。
“主体性”教育观表现在学生观上,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价值观上,应关注每个学生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表现在师生观上,应强调师生互动,尊师爱生,民主和谐;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应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表现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观上,应以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
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由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全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等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体育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修养,同时还应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了解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
只有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情趣和满足他们多方面追求知识的要求,才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创新型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相应的研究技能与方法,应该了解本门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最新成果、学科发展趋势、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只有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系统性、全面性和灵活性,才能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需要。
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帮助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作为创新型教师,必须掌握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并且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与工作效益。
3、具有迅速有效地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已使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21世纪,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将给信息高速公路带来深刻的变化。
因此,无论从信息高速公路还是从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来看,作为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快速猎取各种信息知识的能力,从中了解学科的新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新变化。
并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加工技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加工和处理,恰到好处地输出信息,调节和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熟练地掌握和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卓有成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4、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质。
创新型教师应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教育科研的能手,是一个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
教育科研素质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思想道德、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这样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道德修养,从根本上说,其核心是实事求是的品质。
具体有这样几点:热爱真理,忠诚老实。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谦虚谨慎,团结互助。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不畏险阻,勇攀高峰。
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研究的行动指南。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而想要按教育规律搞教育科研,就得学习、掌握、运用教育科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