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
重庆景观设计分析报告
重庆景观设计分析报告1. 简介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特大城市,也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地方。
本报告将对重庆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包括重庆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
2. 自然景观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景点是渝中半岛和长江索道。
渝中半岛位于重庆市中心,山水相依,景色壮丽,成为重庆的地标之一。
而长江索道则是连接重庆两岸的主要交通工具,游客可以坐着索道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自然公园和风景区,例如洪崖洞、磁器口古镇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 人文景观重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遗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点是三峡博物馆和白公馆。
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历史和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白公馆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现已成为一个融合购物、餐饮和文化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古镇和历史街区,例如江津古镇、南山梦幻城等。
这些古镇和历史街区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风貌,是游客了解重庆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4. 景观设计特点重庆的景观设计独具特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1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重庆景观设计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将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
例如,在渝中半岛的设计中,保留了自然山体的特点,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绿化设计,将城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4.2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重庆景观设计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例如,在白公馆的设计中,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和文化元素,使其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4.3 引领未来的创新重庆景观设计面向未来,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例如,长江索道作为一项独特的城市交通工具,利用现代科技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成为重庆的地标之一,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新的体验。
5. 景观设计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重庆的景观设计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分析
里。
区 位 图
功 能 定 位
一 二
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先行区
三 四 五
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
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三大板块 十个功能区
空港新城 包括渝北区回兴、玉峰山、双龙湖、双凤 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区 北部新区 桥,规划建设用地97平方公里。重点依托 包括江北区的郭家沱、鱼嘴和复盛镇,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作 包括江北区的郭家沱、鱼嘴和复盛镇,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 58平方公里 保税港区 龙石先进制造区 空港、空港工业园,集中布局临空物流、 现有的北部新区区域,是汽车制造基地,国级服务外包基地、 为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 为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是西部地
目 标
10年再造一个重庆 10年再造一个重庆
• 到2020年,两江新区发展的目标是,GDP从现在的800亿增长到6000亿, 相当于再造一个现有的重庆经济。 • 预计2020年重庆GDP会达到2万多亿,届时两江新区将是重庆经济总量的 1/4左右。 • 力争两江新区到2012年能初见成效,到2015年形成功能,到2020年大见成 效、基本完成。
发展
十大功能区的启动顺序,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和启动的板块 各功能区近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针对企业
对于企业项目推荐及相应的优惠政策 了解两江新区内住宅和商业规划及土地出让计划
目 录
滨海新区的相关借鉴
优惠政策 成立前后的对比 对重庆两江新区的借鉴意义
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
•1.《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1.《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1.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重庆两江新区是重庆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点,也是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核心区域。
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区域发展的不断壮大,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展望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重庆两江新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拥有天然良港、便捷的水陆空交通条件,是连接西部陆路国际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节点。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为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机遇。
2. 产业基础雄厚。
重庆两江新区拥有发达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先进的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产业基础雄厚,技术设备先进,拥有较强的产业研发和生产能力。
3. 人才资源丰富。
重庆两江新区依托重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这些人才资源的丰富性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
作为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拥有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科技创新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二、挑战分析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重工业比重较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力量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2.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重庆两江新区的一些传统产业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环境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3. 创新能力不强。
重庆两江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链条断裂,创新资源利用率低,制约了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 产业发展壁垒多。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受到了诸多壁垒的制约,包括市场准入、融资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制约,这些壁垒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的两江口地区,紧邻长江和嘉陵江,是国家级新区,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核心区域之一。
两江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市的中央商务区,具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便捷的物流体系,这为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以李子坝、南沱、黄茅坪、茨竹两岸、北碚北等为核心的多个重点发展区域。
这些区域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两江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新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口,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为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新区还拥有丰富的沿江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两江新区还具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为当地产业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两江新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目前,新区已经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
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为当地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两江新区还注重打造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支持,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两江新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新区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环境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
新区注重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展望是非常乐观的。
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条件,以及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创业的热土。
未来,两江新区将继续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和企业,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双赢局面。
浅谈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
浅谈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关词:两江新区;产业空间载体;务主导战略;投融资战略;域联动;宜居战略。
重庆两江新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家设立的第三国家级开发开放区,是重庆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要增长极的核心载体,是引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地区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引擎。
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发开放,两江新区比浦东新区晚19年,比滨海新区晚5年,与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相,无论是建成区面积经济总量、人口聚集、劳动生产和空间绩效等,都存在较大距。
按照市委市政府后来居、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成的总体要求,至2020年,两江新区全部完成空开发,建成区面积达到550平方里,GDP达到6000亿元,聚集人口400万人,基本建成“统筹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区,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示范窗口”。
要实现这一目标,两新区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充利用内外部发展条,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区开发开放经验,注重挥战略引领作用,实现常规发展。
一、实施产空间载体带动战略,培育长极的核心功能。
实施载体带战略,是两江新区实现超常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增强高产业和要素聚集能力,培育增长的聚集和辐射功能重要举措。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开建设过程中,自始终都非常注重产业空间载体的打造功能培育,已经和正在形成批分工明确、特色突出、产业要素高度聚集的功区,成为增长极的重功能支撑。
特别是开发较熟的浦东新区,目前已经形了一批高端产业及要素高集聚的功能载体。
包括航运、物流、信息港以及高科、高附加值加工的外桥保税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陆嘴金融贸易区,以信、汽车等现代制造业重点的金桥出口加区,以微电子、生物医药、软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张江高科技园区,设施农业为特征已成为全现代农业标杆的孙桥现农业开发区,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主的上海浦东国家级软件园,旅游、会展、休闲等为点的世博园区等。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2010年6月19日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
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 ...9 m! Y" E3 x4 A7 \+ |, Y+ l+ t% Y9 h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H0 Y- U3 Z6 q/ a* _/ ]9 W8 @7 X8 o% q. G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q9 t- P0 i; K9 `" I' `/ P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 l$ u+ _) h7 J# \/ ^/ K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 F- `/ ]! ~- }$ p7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
9 ~/ `' M/ Y7 B3 B4 d' u! W$ l●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1 q) i/ @9 c7 o4 e! X3 O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架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鱼石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建成西部会展中心,形成西部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江新区规划
两江新区规划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新区,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
为了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区域发展,重庆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的规划总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面积为700平方公里。
首先,两江新区规划了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包括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新区将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新区还将建设一批综合性商贸中心,打造成为重庆市的商务、贸易和物流中心。
其次,两江新区规划了一批重点城市功能配套区。
包括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区、公共服务设施区、旅游文化教育区等。
新区将加强对长江和嘉陵江的生态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水上世界。
公共服务设施区将建设一批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旅游文化教育区将开发旅游资源,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品质。
再次,两江新区规划了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
新区将加强与长江、嘉陵江的交通联系,修建一批重要的运输通道,提升物流效率。
同时,新区还将发展智能交通,推广无人驾驶技术,提升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水平。
最后,两江新区规划了一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
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水资源管理等。
新区将加强水环境管理,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同时,新区还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努力打造一个绿色低碳的生态新区。
总之,两江新区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繁荣经济、生态优美、文化活跃的区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
新区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区域景观规划途径探析——以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区域景观规划为例
区域景观规划途径探析——以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区域景观
规划为例
朱捷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3(029)007
【摘要】区域景观规划是在区域尺度下展开的景观规划,是由多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其规划途径是指从收集与设计任务书相关的设计信息开始,到形成完整的设计图解成果的过程,一般包括数据收集、宏观定位、分区引导和要素控制四个步骤.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区域景观规划根据该规划途径,通过数据收集,明确御临河沿岸的景观规划目标和原则等核心内容,重点研究和提出不同区段景观构建的规划策略,并以图文导则的形式,分段列出影响景观品质的九个要素及控制导则,用以指导小尺度层面的景观规划设计.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朱捷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学原则的景观规划——以葫芦岛海滨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袁敬诚;张伶伶
2.基于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以重庆嘉陵江草街滨江景观规划为例 [J], 曾旭东;张振华
3.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r——以芜湖市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王红英;郭声蒿
4.三峡库区城市区域消落带景观规划策略探究—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 [J], 任维;吴丹子;王向荣
5.基于区域整体性的道路景观规划思考——以龙亢经济开发区道路景观规划为例[J], 曹圣慧;黄奕;刘安东;张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分析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
不少人甚至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
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两江新区”,因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而得名,规划面积1200 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 km2。
国务院在《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中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滨海。
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
595 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 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
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1200 km2的两江新区,将争取辐射带动“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吴健生;钟晓红;彭建;秦维【摘要】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基于层次聚类法得到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依据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和维护关键生态过程的原则,对其重要性等级进行了划分;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簇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生态用地定义为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关键生态过程或生态脆弱的用地空间,并按重要性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用地分类框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生态用地的功能属性,而且能够在空间上量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比例,有助于对用地类型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可为精细化生态管理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11【总页数】9页(P3808-3816)【关键词】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小尺度区域;两江新区【作者】吴健生;钟晓红;彭建;秦维【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生态用地不仅是维护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屏障,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1-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所产生的城市问题逐渐显现,“生态用地”作为“自然环境中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空间要素”[4]被首次提出。
然而,由于国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用地”概念,国内学者对其界定标准也一直存在分歧,生态用地的深入研究和精细化管理遭遇瓶颈[5- 7]。
针对管理实践中生态用地要与现行土地分类体系接轨的需求,不少学者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特征、主体功能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和功能分类的探索[7]。
由两江新区看重庆发展趋势
由两江新区看重庆发展趋势摘要: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第三个国家级高新经济开发区,是近年来重庆发展的主打项目,研究两江新区的发展对认识重庆的经济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目前重庆发展的经济市场的代表数据与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作者的理解,对重庆的发展做粗略的小议,得出在政府的积极带领下,重庆正在形成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经济架构,从根本上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持续、稳定、明显的提高。
关键字:两江新区5+3战略性布局三个时期未来发展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
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下面具体讨论两江新区的建设与重庆发展的联系。
首先,“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
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
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
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中央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大江大河城市不断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重庆两江新区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展望未来,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充满挑战和机遇。
一、概述重庆两江新区的优势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重庆两江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又得益于重庆市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重庆两江新区还具有成熟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重庆两江新区产业的现状分析目前,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其中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是其主导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汽车制造产业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
重庆两江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在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微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存在一定的产业风险。
重庆两江新区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加强。
重庆两江新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是产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面对挑战的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未来的重点,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需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发展展望可谓一片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
在未来,重庆两江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真正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一、引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被誉为“独具特色”的改革开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新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涌现出来。
这些试验区的顺利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试验区域之一,重庆两江新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
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经验,将为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战略提供可靠的指导和建议。
二、重庆两江新区概述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新疆维吾尔、西藏藏、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的交汇处,是在三峡库区建立的重要城市新区。
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极具潜力。
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和开放战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
三、浦东新区的成功之处1.放眼全球,掌握先机浦东新区充分利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凭借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经济实力、政策支持和科学技术等优势,成功地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该地区投资。
流行文化和现代城市化的结合使浦东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中心,也推动了城市发展。
2.资本引导创新浦东新区引进公司的时候,向化学、医药、轻工、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异质性领域的投资者提供了财政和政策支持,帮助浦东发展既能带来经济增长又能促进发展的技术,为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招商引资计划的落实浦东新区将招商引资计划的落实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积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和企业来到该地区投资。
现今的浦东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骨干企业和优化企业。
四、滨海新区的成功之处1.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城建设滨海新区依托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及地理条件,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政策、产业、环境等方面制定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城建设方案。
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环保、社会福利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投入和成本,在城市形象和品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新山地建筑”理念,从自然地形,呼应山谷的自然美感
“新山地建筑”理念,从自然地形,呼应山谷的自然美感当下重庆,网红之城,山之城,江之城图片来自网络未来重庆,除了固有的魔幻狂野还将释放出她潜在的冷静优雅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启动区的设计中,都设一改传统山地建筑“吊脚楼”的传统思维,以“重塑山形”为出发点,保持原有山体的轮廓,建筑围山而建,成为山体的外扩,从而保持了原生态的地形地貌,从而探索出山地建筑的一条新的道路。
观景塔平台2018年秋,都设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专业的设计,从5家大型国企及知名外企设计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成功中标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启动区项目。
01 这是个什么项目?1. 项目概况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御临河东侧,紧邻铁路东环线龙盛站,总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规划6.8平方公里。
建设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积极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集聚全球一流创新资源,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创新中心的重大举措,协同创新区将按照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坚持文化引领,提升人文内涵;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共建共享的四大原则规划建设,未来将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展示地、体验地。
本项目为协同创新区的启动项目,功能综合多元,包括建设指挥部,综合服务,科研办公,规划展示馆,酒店及商业配套等一系列功能,承担起新区建设的职能功能,在整个新区建设过程中持续提供服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00 ㎡,总层数4层。
总平面图鸟瞰图人工湖视点酒店观景平台2. 项目区位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位于重庆市区东北方向,离主城区24公里,离江北机场8公里,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放新区,是重庆对外开放,创新创造的主战场。
启动区位于协同新区核心区,以水库湖景为中心轴,展开整体设计,基地整体以地势为山地地貌。
02 如何塑造“新山地建筑”的模板?1. 设计理念我们认为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尊重山地也就是尊重重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为了防止“偷面积”的政策和地方规范使传统的“吊脚楼”模式难以实现,基地内拥有天然的山谷和缓坡,建筑应该就是山体的补充,原生态的保留漂亮的山谷是本案的出发点。
重庆市两江新区简介
两江新区简介新华网2011-10-26 10:39:08 评论(0)条随时随地看新闻(一)两江新区设立背景及战略定位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550 km2,新开发用地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党中央、国务院对设立重庆两江新区高度关注。
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定向导航。
2008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请求国家给予重庆更多支持,温家宝总理责成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专题研究;2008年6月,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200多人到重庆调研,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想法。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
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报告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其间,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3次对设立两江新区作重要指示。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
国家对两江新区寄予厚望,赋予了五大功能定位: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011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两江新区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并列,并对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压走廊下公共绿地的创造性利用——以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郊野公
2020年第2期现代园艺巢点将台”。
为更好地传承千年文化,展现千年的历史,在大堤设计点将台,真实生动地再现黄巢点将的场景。
接官厅遗址,位于菏泽市北郊1km处,从商代至汉代,这里是菏泽地方官迎接上级官员的场所,古时为一大型建筑群,每逢新官上任或者京城来员,就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十里八乡都来观瞻。
目前仅存石碑和土堆。
官厅锦绣之官厅公园就布置在护城堤的北堤段的古官道上,南接官厅遗址。
公园以官厅文化为特色,围绕官厅湖沿湖种植柳树、碧桃、海棠等,形成桃红柳绿的花团锦绣的滨水植物空间,为周边市民提供滨水活动空间。
采用冠大荫浓的乔木与开花的地被草花现结合,营造夏季景观。
环堤公园建成后,通过疏导水系形成环城水带,营造充满活力的都市滨水景观,通过绿环串联景观节点,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锻炼健身、科普教育的场所,通过设置城市绿道,形成开放的环形绿色慢行系统,形成众人参与活动的线性空间,通过遗址再造,传承历史文化,增添了文化底蕴。
环堤公园的综合整治,融历史于现代,重塑城市新景观,老城区焕发了新活力,赋予了城市崭新容颜。
参考文献[1]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陈宇.城市景观的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4]谭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吴庆洲.中国古城防洪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李法洪.中国牡丹城:菏泽[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张芝)分析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郊野公园高压走廊下的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现公共绿地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促使整体建设更加符合我国社会需求。
这对环境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接受环境的馈赠,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纳入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因此,以期通过简要分析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郊野公园景观设计建设问题,以保证其实施效果。
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项目区位分析
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项目区位分析社区的区位决定着未来的生活,对于购房者来说,良好的区位不仅带来优越的舒适度,更带来未来生活价值的提升,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位于新城之上打造百万级英伦生活大城,毗邻长深高速出入口,与市区东城片区相望,交通通达度高,畅达全城。
城市向西——以崛起之名伴随着城市西优等诸多规划(城西旧改、征收拆迁等),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正乘着时代之风。
大步向前发展碧桂园未来城,坐落于两江新区大道西侧,是城市扩容提质主要板块,区域优势独特,交通便捷在市区开发饱和后,勇于开创城市新占位,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势必开拓城市未来。
多维路网——繁华触手可及新城扩张必然配有通畅发达的路网,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规划建设严选,市区交通大动脉一一两江新区大道,接驳永康大道直达市区商业中心,经两江新区大道转新河大道至东源县城腹地,约3~5公里快速直达,坚基、万隆、万达等主要商圈,以及市人民医院、客家文化公园等地,将以枢纽路网打开两江新区新都市生活。
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区位价值怎么样?都说配套跟着政府走,买房跟着配套走,两江新区历史变迁中,印证了这个道理,市区从城南到城东,发展重心慢慢向城西转移,各种医疗、教育、商业配套等正在崛起,区域蜕变跃级,未来格局将重新定义。
两江新区碧桂园未来城,将成为下一个显要地段的生活大城,社区含中小学、商业街、肉菜市场,区位价值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府优邻——书香浸润成长社区自带9班、12班幼儿园、公立中小学,选择碧桂园未来城选择好起点,在这个家长为孩子教育费心的时代,择校而居是一种让家长更省心的方式,呵护您的孩子,更呵护您,您可以让孩子少去奔波的路程,同时减少接送的烦恼,让生活与学习更加完美的融合。
绿意栖居——拥揽富氧生活碧桂园未来城,距客家文化公园约3公里,茶余饭后时光漫步公园内,呼吸大自然的负氧离子,让健康常伴您左右,精致有氧生活蕴藏在,约1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里,社区规划名贵花木树种,享受环园跑道上慢跑,把生活过在天然氧吧里,对一座城市最大的情怀,莫过于与城市共生长,站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与城市光芒交相辉映,向新而生。
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坡坎崖景观营建体系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19园林/2021年/第38卷/第6期地貌环境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山地城市受复杂地形地貌影响,山间坡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普适性常态,因其人地关系紧张与公共空间缺失,大量建设条件困难、生态修复压力大的坡坎崖区域被规划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这已成为山地城市普遍存在的特殊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观念的逐渐转变,居民对户外游玩休闲、公共活动绿地空间的需求更加强烈。
然而当前城市建设范围内大量的坡坎崖区域普遍采用传统加固摘要复杂地形地貌造成山地城市人地关系紧张与公共空间缺失,大量坡坎崖区域被规划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探寻坡坎崖生态修复和品质提升共融的设计策略,已成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紧迫问题。
通过重庆市两江新区坡坎崖卫星影像解译对坡坎崖类型进行梳理与划分,针对安全性偏低、生态性趋弱、可达性较差、场所感不足等问题,提出重视评估,保证场地安全;优化植被,强化生态修复;增强连接,构建高效交通;整合功能,提升场所活力等设计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山地城市;坡坎崖;景观营建;两江新区AbstractIn mountain cities complex topography and landforms have caused people-land tension and lack of public spac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lopes ridges and cliffs planned as urban public leisure spaces, to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lopes ridges and cliff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in mountain cities.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of slopes ridges and cliffs in mountain cities, 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divides the types of slopes ridges and cliffs.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low security, weakened ecology, poor accessibility, and insuffi cient sense of place, it proposed emphasis on assessment to ensure site safety; optimize vegetation to strengthe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nhance connection to build effi cient transportation; integrate functions to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places and other design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mountain cities.Key wordsmountain city; slopes ridges and cliff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Liangjiang new area文章编号:1000-0283�2021�06-0019-07 DOI :10. 12193 / j. laing. 2021. 06. 0019. 003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1-02-19修回日期:2021-05-06廖聪全1973年生/男/重庆人/硕士/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园林绿化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重庆 401121)罗 评1991年生/女/重庆人/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重庆 400030)��� � �LIAO Congquan LUO Ping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坡坎崖景观营建体系研究�����������Research on “Slope Ridge Clif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ystem under Challenging Site Conditions—A Case Study of Liangjiang New Area of Chongqing园林,2021,38(06):19-25.20MOUNTAIN LANDSCAPE��:����工程措施,忽视活动场地和交通路径的营造,造成环境品质不佳、生态效益差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冯应斌;慕卫东【摘要】以重庆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的典型案例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描述两江新区景观镶嵌体水平的格局特征,重点从两江新区建设用地景观镶嵌体水平及建设用地单一景观要素水平2个层面测算景观指数,分析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效应.结果表明,两江新区整体景观形状趋于规则,斑块连通度提高,景观聚集程度增加,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景观类型呈单一化的趋势,全区景观趋于大集中小分散;全区建设用地景观形状变得规则,破碎度降低,连通度和优势度增加,聚集程度增强;两江新区城镇景观聚集度减少,扩张呈现破碎和不规则状态,农村居民点破碎严重,形状不规则,连通性也较低.基于此,两江新区的发展应体现出山城特色,重视山城特有的城市形态和结构形式,充分发挥"组团式"布局的作用,利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建设用地的开发,维护自然生态格局.【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5页(P224-228)【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景观格局;两江新区【作者】冯应斌;慕卫东【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1中国是全球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建设用地扩展的过程和格局是城市化在空间上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1],是城镇间要素流动以及城镇系统结构演化的综合反映[2]。
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研究,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3]。
国内学者从宏观(全国)[4-5]、中观(省域、区域)[6-8]、微观(城市)[9-10]等不同尺度对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特征、格局演变、驱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丰富了对建设用地扩展特征的认识。
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形状和大小不一的景观斑块、廊道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11-12]。
景观格局变化是各类景观要素在一定时空尺度发生变化而引起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13]。
人类活动必将引起景观格局的变化,而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则体现了区域最显著的景观动态特色[14]。
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表现直接影响到景观功能的发挥[15],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深入分析其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丰富建设用地扩展特征的分析内容,并且为景观生态功能的健康发挥提供指导。
国内部分学者采用景观指数对建设用地扩展进行研究,得出建设用地扩展过程中连通性增强,分布集中[16],松散式和紧凑式扩张并存[17],圈层性与不规则性并存[18];建设用地扩展中也存在着景观聚集度下降、形状趋于复杂、破碎化程度升高[19]、欠缺规模效益[18]等问题。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条件下,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各个地区必须根据区域特色制定相应的用地管理政策。
国家级新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政策新区,由国务院统一审批,其产生背景和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深化内陆开放,扩大内需市场,推动发展战略转型,国务院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是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是中国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的标志和窗口,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出现显著变化,进而影响两江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功能的发挥及空间布局战略。
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两江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两江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建设用地景观变化规律,并对两江新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向和模式提出指导建议,以便在协调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景观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重庆市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6月18日,是我国第3个国家级新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地处106°26′4″~106°45′35″E,29°33′54″~29°54′20″N,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 1 200 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 km2,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 km2。
该区属于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8 ℃,年均无霜期300 d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 090 mm。
两江新区GDP从2009年的79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 650亿元,年均增长20.5%,是我国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西部地区重要的增长极。
研究区具有以下典型特点:(1)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
区内山丘广布、地形崎岖,地势整体由西北向东南长江河谷缓慢倾降,南部相对平坦,北部山地较多,低山丘陵占幅员面积的80%以上,适宜开发建设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宽缓丘陵和山麓平缓地带。
(2)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大。
区域内水系河网发达,水资源丰富,除长江、嘉陵江等干流外,分布有黑水滩河、御临河和后河3条一级河流,朝阳河、仁睦河等二级河流,以及卫星水库、白云水库等248个湖泊水库,森林、水域等生态功能区占幅员面积50%左右。
(3)农业景观退化明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用地等自然、半自然的景观逐步退化,城市等人工景观斑块面积扩大。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资料有2009—2013年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1 ∶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
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利用ArcGIS9.3平台,分别提取景观镶嵌体水平和单一景观要素水平上两江新区所有景观类型、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单一景观要素3个层次的用地信息,并转化为栅格格式,栅格大小为20 m×20 m。
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相关指标,研究建设用地扩展的景观特征。
对于建设用地单一景观要素主要分析城镇、农村居民点、交通用地、独立工矿4类景观。
2.2 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是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2]。
景观指数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景观结构的描述、比较和动态研究[20-21]。
本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定量描述两江新区景观结构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考虑到部分景观指数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22],因此指数并不是越多越说明问题,而且在比较不同景观或同一景观在不同时间的格局时,要注意选取的景观指数的影响因子及景观数据特征[23]。
遵循常用性原则和简化原则,在景观镶嵌体水平特征上选取景观形状指数(LSI)、蔓延度(CONTAG)、散布与并列指数(IJI)、聚合度指数(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等景观形状、分布以及多样性方面的指标,以反映景观水平的格局特征和景观本底空间差异。
在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和单一景观要素上,选取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MPS)、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斑块内聚力指数(COHESION)、聚合度指数等来反映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和建设用地单一要素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大小和空间配置等方面的景观格局特征。
景观形状指数用来反映景观形状的复杂程度,其值越小,说明斑块的形状越规则,也可以说明景观聚集度越大;蔓延度可以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延展趋势或团聚程度,斑块类型越破碎和间断分布时,其值越小;散布与并列指数是对斑块类型散布或混合特性的测量,可反映斑块类型之间的混杂程度[24];聚合度指数反映景观的聚集程度,随着聚集程度不断增加,其值也不断增大。
香农多样性指数反映景观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均匀度指数表示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这2个指数只用于景观水平的分析。
最大斑块指数越小,说明这种斑块类型中最大斑块的面积越小,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平均面积也可以衡量斑块类型的优势度和破碎度。
斑块内聚力指数是对相关斑块类型自然连通度的度量,斑块类型分布越聚集,自然连通度越高,斑块内聚力指数就提高。
指标的具体介绍及计算公式见文献[12]、文献[24]。
3.1 重庆市两江新区景观镶嵌体水平特征指数由表1可知,2009—2013年,重庆市两江新区斑块数、斑块密度均呈减小趋势,斑块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全区景观形状指数持续降低,并且幅度较大,由130.46降低到118.62;蔓延度与聚合度指数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蔓延度由50.25增加到52.21,同时聚合度指数由85.02增加到86.39;散布与并列指数略有减少,从64.56减少到64.08。
景观形状指数降低,说明全区景观斑块形状趋于简单。
景观形状指数也可视为对聚集程度的简单描述,与聚合度指数(AI)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全区景观形状指数变小,说明斑块越来越聚集。
同时,聚合度指数呈增加态势,同样说明两江新区景观斑块的聚集程度增加。
蔓延度指数有所增加,表明景观斑块的连通度提高,斑块逐渐聚集在一起。
散布与并列指数的变化说明斑块类型之间的混杂程度稍有降低,斑块的散布程度降低。
以上指标的变化均说明重庆市两江新区景观斑块形状呈现规则状态,景观聚集程度增加。
由于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增强,短期内景观格局便出现明显变化。
在景观多样性度量方面,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短期内降低幅度不大(表1)。
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说明景观多样性和异质程度下降;香农均匀度指数降低,表明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面积比重出现不平衡的趋势,景观中逐渐出现优势斑块类型。
这说明景观的优势度增加,景观类型朝着不均衡和单一化的方向发展,全区的景观类型逐步趋于大集中小分散。
围绕基本实现“再造一个重庆经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再造一个重庆主城”和建设成为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新区的宏伟目标,重庆市两江新区制定了“空港产业片区”“龙盛产业片区”“江北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片区”及“嘉陵江两岸创新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片区”4大片区的发展规划,并设计了“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的思路。
因此,重庆市两江新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加强,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农用地景观面积以及类型减少。
由此导致景观结构的单一化和自然半自然景观的衰退,影响景观生态功能的发挥和自然生态过程的运行,使得生态环境效益降低。
因此,重庆市两江新区在开发建设进程中,需要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长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维护自然生态格局,保护生态环境。
3.2 重庆市两江新区建设用地景观特征指数动态变化2009到2013年,重庆市两江新区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在短时间内便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具体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