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形成过程研究
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23 01 17作者简介:王东阳(1986-),男,山西原平人,工程师,从事煤矿井下采掘技术工作㊂doi:10.3969/j.issn.1005-2798.2023.09.024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王东阳(潞安化工集团潞宁煤业公司,山西宁武㊀036706)摘㊀要:针对大断面厚煤层巷道变形破坏严重㊁支护困难的问题,以庞庞塔煤矿5-1082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基于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 注浆+U 型棚+锚杆索+菱形金属网 联合支护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靠性,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支护方案相比,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㊁两帮最大移近量较原支护方案分别减少了61%㊁78%,巷道的变形破坏得到有效控制㊂关键词:大断面;厚煤层;变形破坏;联合支护中图分类号:TD35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5 2798(2023)08 0086 03㊀㊀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厚煤层的产量约占中国每年煤炭总产量的50%[1]㊂因此,开发厚煤层资源,特别是超厚层开采,对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㊂由于超厚煤层的高强度开采,对主巷道的断面面积要求较大,断面面积大不仅可以增加煤炭产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巷道推进速度[2-3]㊂本文以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5-1082轨道巷的变形破坏特征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 注浆+U 型棚+锚杆索+菱形金属网 支护技术,并通过工业性试验验证了该支护技术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提供借鉴㊂1㊀工程概况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目前主要开采5号煤层,煤层总厚度为5.8m,节理发育,结构较简单,一般含一层夹矸(0.3~0.7m),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㊂5-1082轨道巷为矩形断面,宽5.0m,高4.8m,最大埋深约350m.巷道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泥岩,直接底为泥岩,老底为细粒砂岩,岩层柱状图如图1所示㊂2㊀巷道原支护方案和变形破坏特征2.1㊀巷道原支护方案1)㊀顶板支护㊂顶板采用D 22mm ˑ2700mm 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设计为900mm ˑ900mm,两侧锚杆打设时与垂直方向呈20ʎ,其余锚杆与顶板相互垂直,锚杆安装时采用BHW280-4.5ˑ4800mm 的钢带托板㊂顶板采用D 17.8mm ˑ10000mm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的锚杆间排距设计为1500mm ˑ1800mm,顶板每排共打设2根锚索,两侧锚索距离巷道两帮之间的距离为1750mm,锚索打设时需使锚索与巷道顶板相互垂直㊂图1㊀岩层柱状图2)㊀两帮支护㊂巷道两帮采用D 22mm ˑ2700mm 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设计为900mm ˑ900mm,锚杆打设时需使锚杆与帮部相互垂直,帮部锚杆的上部距顶板为700mm,下部距底板为700mm,巷道左㊁右帮处锚杆均打设4根㊂网片:采用金属网护表,网片为网格50mm ˑ50mm 的10号铅丝编织,规格3.3m ˑ1.2m,采用双股16号铁丝孔孔相连捆扎一道,扭结不少于3圈,联网间距200mm;巷道顶板每隔100m 安装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9月一片同规格的塑料网替换原金属网㊂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如图2所示㊂图2㊀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图(单位:mm) 2.2㊀变形破坏机理5-1082轨道巷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和破坏,并伴有顶板漏水㊁片帮㊁锚杆和锚索断裂等现象㊂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可达130mm,巷道右帮最大移近量达到300mm.为探测巷道顶板分离情况,通过钻孔(井)电测井法,测得距离巷道顶板1.9m的位置出现了裂缝㊂在距离巷道顶板3.8m出现了裂隙和裂缝,在距离巷道顶板7.5m的距离,二者明显减少,在距离巷道顶板8.2m可以观察到较小的裂隙和裂缝㊂通过对巷道顶板的破坏程度进行验证,发现在0~6.0m处顶板破坏比较严重,局部范围出现顶板离层㊂但是,在6.0~10.0m处,巷道顶板破坏程度较低,顶板相对完整㊂5-1082轨道巷断面形状为矩形状,断面尺寸较大,在巷道的掘进过程中导致巷道围岩的肩角位置应力发生应力集中,在回采时结构的变化会使接近平衡状态的应力再次发生改变,巷道围岩承担了较大的应力水平,从而发生变形破坏㊂支护方式采用锚杆索支护技术,而锚杆索支护技术有很多种组合方式,在支护过程中需要采用最优的支护方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4-6],5-1082轨道巷支护技术在参数上仍有较大的优化改进空间㊂3㊀巷道围岩控制技术3.1㊀优化支护方案巷道优化支护方案采用 注浆+U型棚+锚杆索+菱形金属网 的联合支护方案㊂在巷道顶板渗漏水区域㊁巷道两帮破坏区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水灰比为0.8,水玻璃的摩尔浓度为50Be ,水玻璃和水泥浆液间的体积比为1ʒ2;巷道注浆加固完成后,进行U型棚的架设,棚距1200mm,U型棚采用矿用U36型号的U型钢,并根据巷道的断面形状制造出适合的的支护形状㊂巷道顶板锚杆采用D22mmˑ24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的间排距为800mmˑ800mm.锚索采用D17.8mmˑ7800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的锚杆间排距设计为1500mmˑ1600mm,顶板每排共打设2根锚索;巷道两帮采用D22mmˑ2400mm高强度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设计为900mmˑ900mm.其他支护参数同原支护方案㊂网片采用8号菱形金属网,规格4500mmˑ1200mm,帮网与顶网压茬200mm,每隔200mm 采用16号铁丝双丝双扣连接,帮部网片压茬100mm,帮锚杆打设在网片压茬处㊂3.2㊀数值模拟根据5-1082轨道巷实际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软件建立尺寸长ˑ宽ˑ高=40mˑ10mˑ40m的三维模型计算模型,锚杆索采用软件内置的cable单元进行模拟,托梁及钢带采用beam单元进行模拟㊂四周设置为水平约束力边界,底面设置为固定约束边界,顶部设置为自由边界[7-8]㊂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㊂计算所得巷道围岩位移分布云图如图3所示㊂表1㊀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岩体密度/(kg㊃m-3)摩擦角/(ʎ)黏聚力/MPa抗拉强度/MPa弹性模量/GPa 砂质泥岩 2.3120 1.60.1518.1泥岩 2.96330.700.4115.6煤层 1.42250.850.108.9细粒砂岩 2.1235.17.5 6.9829.3㊀㊀由图3可以看出,巷道在原支护方案下,顶板最大下沉量㊁最大底鼓量分别为70mm㊁156mm;优化支护技术方案下,顶板最大下沉量㊁最大底鼓量分别为44mm㊁70mm;与原支护方案相比顶板最大下沉量㊁最大底鼓量分别降低了37%㊁55%;巷道在原支护方案下,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63mm,优化支护技78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王东阳: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术方案下,两帮最大移近量为51mm;与原支护方案相比两帮最大移近量降低了81%,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㊂图3㊀巷道围岩位移云图4㊀工业性试验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 十字布点法 进行巷道围岩变形的监测,监测时间为90d,在监测过程中使用红色油漆在每个测站的巷道顶底部及两帮位置的锚索托盘处用醒目标记作为测点,巷道变形及变形速率曲线如图4所示㊂图4㊀巷道围岩监测变形曲线㊀㊀由图4可以看出,在巷道开挖后的前50d,巷道围岩变形幅度较大,随时间的增加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缓慢,50d后,巷道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不再发生变形,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㊁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60mm㊁51mm,较原支护方案分别减少了61%㊁78%,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对大断面厚煤层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较好㊂5㊀结㊀语1)㊀根据现场测量,发现在原支护方案下,5-1082轨道巷变形破坏严重﹐出现了顶板漏水和片帮现象,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可达1200mm,巷道右帮最大移近量达到1300mm.2)㊀根据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 注浆+ U型棚+锚杆索+菱形金属网 的联合支护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技术参数的合理性㊂3)㊀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支护方案相比,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㊁最大底鼓量分别降低了37%㊁55%,两帮最大移近量降低了81%,巷道的变形破坏得到有效控制㊂参考文献:[1]㊀Bai Q,Tu S,Wang F,Zhang C.Field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gateroad system failure induced by hardroofs in a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face[J].Int J Coal Ge-ol.2017,173:176-199.[2]㊀冯㊀磊.大断面巷道跨断层掘进支护分析及应用[J].能源科技,2020,18(7):20-23,28.[3]㊀据㊀伟.大断面巷道联合支护围岩稳定性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20,44(3):29-32.[4]㊀朱少杰.大断面巷道联合支护效果分析[J].煤,2020,29(2):76-77,94.[5]㊀张爱卿,吴爱祥,王贻明,等.复杂破碎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及分区分级支护体系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1):15-20.[6]㊀华鹏飞.大断面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20(1):16-18.[7]㊀闫成柱.破碎顶板大断面巷道联合支护技术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9(12):7-8,11.[8]㊀陈㊀伟,陈㊀维.基于FLAC3D数值模拟的破碎岩体巷道支护方法研究[J].有色矿冶,2021,37(1):9-12.[本期编辑:王伟瑾]8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2卷。
城郊煤矿围岩松动圈变化规律及控制研究
i =0 i =0 m m
界面为主要特征。在该范围内, 岩体为破裂松驰状, 通 过地质雷达围绕巷道断面一周进行扫描, 由地质雷达 波形呈杂乱无章状态, 无 发出的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 明显同相轴; 当电磁波经过松动圈与非破坏区交界面 ( 松动圈界面) 时, 必然发生较强的反射, 从而可以根 据反射波图像特征来确定围岩松动圈破坏范围 。 1. 2 围岩松动圈测定结果 针对城郊煤矿井下巷道类型, 选择各种典型的支 护和破坏形式巷道进行围岩松动圈的测试工作 。 实测 共布置了 2 个测试断面和 12 条纵测线, 共计 5 个测 站, 获得的相关数据见表 1 。 表1
* 收稿日期: 2011 - 07 - 28 作者简介: 陈彦军( 1985 - ) , 男, 河南柘城人, 硕士毕业于山东科 技大学, 现从事煤矿技术及管理工作 。
由此得到正规方程组: 5 12 . 80 32 . 98 a0 1 . 466 12 . 80 32 . 98 85 . 484 a1 = . 484 222 . 795 a 10 . 168 2 解得: a0 = 5 . 153 , a1 = - 4 . 442 , a2 = 0 . 987 即关系式为:
2 y = a0 + a1 x , y 合, 待定方程为: y = a0 + a1 x + a2 x 、 其中,
围岩松动圈实测值
围岩松动圈实测值( m) 最小 1. 6 1. 4 2. 3 1. 5 2 最大 2. 7 2. 2 2. 5 2. 6 2. 8
围岩单轴抗压 强度( MPa) 44. 17 97. 8 44. 17 99. 8 44. 17
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测试及演化规律研究
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测试及演化规律研究杨建明;孙西能;石晨晨;何丽华【摘要】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tunnel of 18 mining level of Shizishan mine, the acoustic measurement method of single hole is applied for the site test of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broken rock zone under the blasting disturbance of the deep roadway excavation, th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is done for the collected data, so that the looseness range and evolution law of surrounding rock induced by blasting activities has been received.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e size of the broken rock zon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development tunnel in 18 mining level of Shizishan mine is 0.90~1.35m;the influence range of broken rock zone affected by the blasting operation of roadway excavation is 24m.%本研究以狮子山矿十八中段开拓巷道为工程背景,运用单孔声波测量法,对深部开拓巷道掘进爆破扰动下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爆破活动诱发围岩松动范围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狮子山矿十八中段开拓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大小为0.90~1.35m,松动圈受巷道掘进爆破作业的影响范围约为24m.【期刊名称】《云南冶金》【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深部巷道;松动圈;声发射;演化规律【作者】杨建明;孙西能;石晨晨;何丽华【作者单位】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狮子山矿生产技术部,云南玉溪 651106;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狮子山矿生产技术部,云南玉溪 651106;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63随着地层浅部矿产资源的逐渐减少,采矿向深部发展已成必然趋势[1]。
石炭系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分析
石炭系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分析张恒(安徽省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祁南煤矿,安徽淮北234115)摘要为了监测大断面切眼巷道的支护效果,给有效控制和维护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分析了全煤巷道的岩性状态,应用专业仪器确定了覆岩压力、构造应力和围岩完整情况,得出了切眼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
关键词大断面围岩受力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TD322+.4文献标识码B同煤集团公司塔山煤矿开采石炭系3-5号煤层,煤层厚度大、赋存条件复杂,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综放面设计切眼宽度10m ,属于超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复杂。
1巷道围岩岩性综放切眼为全煤巷道,属于软弱围岩类型。
采用WQCZ -56型围岩强度测定装置在井下钻孔内直接测量围岩强度。
共进行4个测站8个钻孔的测试工作,顶孔4个,帮孔4个;测站在距8105工作面最近的2104巷,距2104巷和1070辅运巷交叉口200m 处,此处顶孔和帮孔全部为煤,对顶孔和帮孔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煤体强度最大值为18.05MPa ,最小值为7.45MPa ;顶孔煤体强度平均值为12.02MPa ,帮孔煤体强度平均值为13.50MPa。
图1煤体强度-深度分布图*收稿日期:2011-12-14作者简介:张恒(1983-),男,安徽省淮北市人,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在安徽省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祁南煤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2覆岩压力和构造应力2.1覆岩压力原岩应力是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根源。
矿井巷道是在原岩应力作用下开挖的,在巷道开挖过程中,原岩应力一直对开挖起作用。
原始地应力包括上覆岩层产生的重力场应力及地质构造应力两大部分,对于重力场产生的地应力仅与上覆岩层及其采深有关。
塔山矿大断面巷道埋藏较深,当巷道支承结构承受不了该荷载作用时,必然产生较大变形,逐渐造成巷道支护结构的破坏,从而发生两帮内移、顶板下沉及底臌等围岩变形现象。
煤矿巷道层状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发育规律
煤矿巷道层状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发育规律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构造现象,它是一种径向向外发展、具有复杂
体系和蕴藏煤层变形的本构空间体系,影响着煤矿的顶、底板的破坏,煤层的改造,地压
演化,回采率及煤矿稳定性,因此,考察围岩松动圈的发育规律及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发育大体上有三个阶段:前破碎期、空间拉张期和密度提高期,其受到矿山地质结构、力学地压、温度、围岩质地、物理性质、地质历史等多因素的共同
作用影响。
前破碎期是指围岩组织发生前破碎现象,按煤层剪应力的方向扩展,形成发展良好的
巷道本构围岩,当围岩经受煤层无序去应力侵蚀时,巷道围岩几何形状发生改变。
空间拉张期是指围岩组织发生大尺度的松缩变形,实现从泥煤层而来的拉应力的承载
功能,煤层膨胀围岩的松动程度变大,围岩拉应力发展状态,煤层受均衡应力和非均衡应
力的共同作用,煤层向里弯折,出现弯曲现象,呈现拉相凸状,呈螺旋状,圈绕状等形态。
密度提高期是指围岩组织发生抗破坏强度增大,重力水压增强,醒目煤体整体松动,
沿围岩松动线并发生断层活动,释放围绕醒目煤体围岩的松弛压力,形成节理线和节理面,从而影响如煤层中心的破坏程度,降低整层煤的回采率,从而维持煤矿的稳定性。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形成因和发育规律也不尽相同,
此外,该构造也会影响煤层的破坏性,煤层的改造,从而影响煤矿的安全性。
因此,在煤
矿开采时,应该重视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发育特征,采取必要的提前改造措施去改善松
动环境,以保证煤矿的安全运行。
深井松软破碎煤(岩)层中大断面硐室围岩控制支护研究与应用
深井松软破碎煤(岩)层中大断面硐室围岩控制支护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浅部易开采的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国内煤矿都相继进入深部资源的开采状态。
在深井松软破碎煤(岩)层中大断面硐室施工时,矿压防治技术的研究、支护方案的确定及控制、后期巷道的维护、巷道底鼓的防治及水害的防治一直以来是一个技术难题。
本文通过大断面硐室变形特征与破坏机理、巷道围岩应力、稳定性分析,采用闭合钢支架、钢筋混凝土浇筑配合反底拱支架、巷道注浆等支护技术,不但能够在松软破碎煤(岩)层中形成次生承载层,而且更加发挥了支护体的强支撑、急增阻、高承载作用,防患于未然,有效地解决矿井深部高应力松软破碎煤(岩)层中大断面硐室、巷道支护技术以及防治水等难题,对矿井的深部开采和岩层控制,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的可靠性,降低巷道支护、维护成本,建立高产高效型矿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支护体;地应力;锚固作用引言大柳煤矿公司处于黄陇煤炭基地安新(华亭)煤田深部,开采垂深在500m~900m,井田内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相对松软、破碎;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油页岩,易风化,遇水极易泥化、变软。
主要表现为巷道顶板明显下沉、两帮鼓出、底鼓极为严重,导致锚网(索)拉断,支护体失效,施工进度缓慢,不断的返修,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并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1 工程概况大柳井田位于安新煤田西南部,地处六盘山区东侧与陇东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
区内丘陵起伏,地势高低不平,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标高在1240~1680m之间,井田内褶曲主要由党庄背斜、麦子坪向斜组成,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井田勘探时共发现断层43条。
2采区提升机房位于井田2采区西面,设计在东翼大巷保护煤柱内,提升机房北面为2401回采工作面,南面未采掘,东、西面分别与2采区检修联络巷和东翼轨道下上相连接,上覆岩层垂直覆盖厚度为515m,地面位置为低山丘陵区。
受2采区提升机房硐室、联络通道、钢丝绳通道与通风道、绕道及相应巷道交叉等巷道布置影响,其巷道间煤(岩)柱为0.5~16.3m,且存在三角小煤(岩)柱。
综放大断面巷道围岩失稳因素分析与控制技术
综放大断面巷道围岩失稳因素分析与控制技术摘要:东滩煤矿1306轨道顺槽为综放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回采过程中顶板离层量大,部分地段发生过大面积锚杆、锚索破断现象,巷道两帮出现明显的剪切滑移大变形,帮顶基角处破坏严重。
本文基于综放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上覆围岩裂隙发育存在明显不稳定的软弱夹层、区内应力异常、前期支护不合理等;提出高预紧力锚杆索协同强化控制原理及技术,关键在于顶板高性能锚杆预应力支护技术、高帮部桁架支护技术、帮顶基角“斜拉”锚索梁支护技术等,较好解决了综放大断面煤巷支护技术难题,回采期间断面收缩率控制在30%以内,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必备条件。
关键词:厚顶煤综采大断面协同支护高预紧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规模也迅速扩大,为满足矿井运输、通风等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巷道断面不断加大。
加之近年我国煤矿开采条件日趋复杂,深井大断面厚顶煤巷道由于其跨度比较大,两帮、顶板为煤层,巷道围岩强度较低,尤其还要受采动的影响,围岩变形量和破裂范围都很大,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1~3]。
此类巷道采用锚杆支护技术时表现为围岩变形量大、顶板安全状况差两大特点,特别是高煤帮在高应力作用下极易出现剪切滑移失稳,支护体系时常发生破断、撕裂等现象,甚至出现大面积支护失效[4~6],成为制约综采(放)工作面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本文以东滩煤矿深井高应力、大跨度、复杂厚顶煤煤巷为工程背景,系统分析大断面巷道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及变形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巷道支护难题。
1 综放大断面巷道围岩特征及支护难点1.1 巷道围岩特征1306综放工作面煤层厚度8.61~9.40 m,平均9.01 m,煤层稳定,3煤底板之上2.98~3.80 m,含一层泥岩夹矸,厚0.30~0.80 m,f=3~4;煤层具体情况见图1综合柱状图。
1.2 支护难点分析(1)区内应力异常。
根据现场情况,试验巷道1306轨道顺槽曾发生大面积锚杆、锚索破断现象。
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形成过程研究
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形成过程研究题目: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其形成过程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范围和形成过程。
以某煤矿厚煤层大断面煤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获取以及实体模型建立,得出并讨论了该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及预测模型等方面的结论。
研究发现,松动圈在煤巷轨迹上存在较多的集中分布,且呈锯齿状分布,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且随着煤巷前进方向呈渐增趋势。
该煤巷围岩松动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开采面抽采作业、施工抽采作业以及开采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剪切耦合作用。
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预测厚煤层煤巷围岩松动圈的方法,即利用已知煤巷开采和施工的围岩的综合因素,结合抽采面的设计,预测煤巷开采后的周边围岩“松动圈”的长度、宽度及深度等。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范围和形成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煤巷岩爆抽采技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于煤矿的开采。
近年来,由于厚煤屢煤矿的开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深化,煤巷开采技术也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围岩松动圈的控制。
传统的煤巷开采方法依靠穿越煤巷附近的围岩岩体,从而使煤巷获得支撑。
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其形成过程的研究对制定煤巷设计、优化开采结构、解决安全隐患和充分利用空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煤矿厚煤层大断面煤巷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及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1. 实测:采用井下观察、放射性试验等方法进行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实体勘察;2. 数据获取:获取该煤矿有关煤巷围岩松动圈的相关实测数据;3. 实体模型建立:基于实测数据,建立煤巷围岩松动圈的模型,以模拟实际情况;4. 数据分析:对实体模型中煤巷围岩松动圈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过程等进行统计分析;5. 模型验证:对实体模型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确定其准确性及可信度。
石炭系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分析
巷道 的围岩结 构情 况是 巷道 支护 参数 设计 的皋
21
1 8
构 造应力是 由长期 的地质 构造 运动 产生 的 , 矿井
的 地 质 构 造 越 复 杂 、 活 跃 则 构 造 应 力 越 大 。构 造 应 越
力对巷道稳定性影 响极 大 , 构造 应力 方 向通 常受 构造 方 向的影响 , 在多数情况下 , 构造应力 要 比重 力大 1~ 15倍 , . 与重力 场 比, 造应 力很 不 稳定 , 的参 数 在 构 它 时间和空 间上有 很大差 异 , 的存 在直接 决定 着巷 道 它
64 N2 . 。 .0 67 E 82 .2 72 4 N4 8E 2.。 N1. 。 9O E
47 6 47 6
深度 () m ( b)帮部 煤体
根 据地 应力 实 测 报 告 可 以得 知 , 大 水平 主应 最
力 方 向北偏 东 1 。 2 . 。基 本 与 板 块 运 动 迹线 保 9 ~ 67 ,
护技术复杂 。 1 巷 道 围岩 岩 性
2 覆 岩 压 力 和 构 造 应 力 2 1 覆 岩压 力 . 原 岩 应 力 是 巷 道 围岩 变 形 破 坏 的根 源 。 矿 井 巷 道
是在原岩应力作用下开挖 的, 在巷道开挖 过程 中, 岩 原 应力一直对开挖起作用 。原始地应力包 括上覆岩 层产 生的重力场 应力及地 质构 造应 力 两大 部分 , 于重 力 对 场产生的地应力仅与 卜 岩层及其采深有关 。 . 覆 塔 山矿大断面巷 道埋藏 较深 , 当巷 道支 承结 构承 受不 了该荷载作用时 , 必然产生较大变形 , 渐造 成巷 逐
的稳 定 性 。 塔 山矿 采 用 水 压 致 裂 法 进 行 地 应 力 井 下 测 试 , 地 应 力测 试 工作 于 2 1 0 0年 4月 全 部 完 成 , 完 成 3个 测 共 站的测量工作 , 测试 结 果 见 表 1 。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
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隔离矿柱巷道是煤矿开采中常用的一种支护方式,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矿柱失稳引发的事故。
然而,在煤矿巷道开挖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的作用,巷道围岩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
为了探究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研究。
我们选择了不同位置和不同长度的隔离矿柱巷道进行了测试。
通过测量巷道围岩的位移和变形情况,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与巷道的位置和长度有关。
在巷道的纵向分布上,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
即巷道两端的围岩松动程度较小,而中间位置的围岩松动程度较大。
这是由于巷道两端的围岩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力,而中间位置的围岩受到的约束力较小所致。
在巷道的横向分布上,我们发现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
即巷道的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大,而另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小。
这是由于巷道一侧的围岩受到了较大的采动压力,而另一侧的围岩受到的采动压力较小所致。
我们还对不同长度的隔离矿柱巷道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随着巷道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巷道长度的增加导致围岩受到的采动压力增加,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围岩松动。
通过对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的测试和研究,我们发现巷道位置和长度对围岩松动的影响较大。
巷道的纵向分布呈现出对称性,巷道的一侧围岩松动程度较大,巷道长度越长,围岩松动范围越大。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煤矿巷道的设计和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巷道的支护设计,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测试,对隔离矿柱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和支护方式,为煤矿开采提供更科学、更安全的技术支持。
复杂地质条件下急斜特厚煤层巷道松动圈监测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下急斜特厚煤层巷道松动圈监测分析摘要:神新公司大红沟煤矿地下巷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压活动强烈,尤其是处于矿岩接触带的巷道边帮失稳更为严重。
通过对大红沟煤矿地下巷道松动圈及钻孔窥视的联合监测,同时结合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了+555B1~B6巷道的失稳主要受局部地质因素和整体岩体结构因素的共同影响。
提出顶底帮支护与巷道局部破坏后的重新支护宜强不宜弱的论点与地压控制措施,为后续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采矿工程,松动圈监测,稳定性1 引言神新公司大红沟煤矿属于急倾斜煤层(倾角一般为85~87°,平均87°,倾角变化是由西向东,有浅而深变缓,底部岩层较顶部岩层倾角徒立),采用支撑掩护支架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巷道稳定性成为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
特别是在+555水平的几个巷道,局部变形及冒顶、底鼓等现象明显,有局部垮塌现象,威胁工人生命安全,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
为了解巷道围岩的变形特点,研究巷道变形模式,为巷道支护和预报巷道围岩的破坏行为提供可靠依据,为+555及其以下水平的巷道围岩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2 测试地段地质与开采与支护情况2.1 地质情况采区属于天山褶皱带前缘与准噶尔盆地之前缘凹陷,古生届至新生界地层因不断槽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和断裂破坏,构造线均为东北西南方向。
乌鲁木齐矿区位于淮南煤田东南部,未二级构造带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带,多有短轴向斜,北协及逆冲断层组成,如:八道湾向斜,七道湾背斜,碗m沟逆冲断层等。
大洪沟井田位于乌鲁木齐矿区东部,八道湾向斜南翼,为一单斜构造。
井田煤层可采与局部可采共30层,以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为主。
按夹矸一层以上即为复杂结构的标准,几乎全属复杂结构。
夹矸厚度一般随煤层的增厚而增大。
如厚达56.25m的B3+6煤层,夹矸厚度达6.31m,厚1.25m的B32煤层夹矸只有0.5m。
主采煤层B1+2煤层位于J2X的底部,煤层最大厚度39.45m,最小厚度31.83m,平均厚度34.84m,含夹矸11层,夹矸单层厚0.1~0.4m。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范围分布规律及支护成套技术的分析研究
煤矿巷道围岩松动范围分布规律及支护成套技术的分析研究项目综述巷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和物理变化过程是判断支护外荷载的基础,是支护理论的基石。
松动圈支护理论是在研究巷道周围的岩石介质物理力学状态属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松动圈的研究始终贯穿松动圈支护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对松动圈属性的深入认识是松动圈支护理论的立论基础之一。
为此,本课题围绕松动圈的现场实测、工程验证、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进行研究,以便对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全面了解。
在深刻认识松动圈的性质的基础上,为松动圈支护理论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地下巷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主要来源于松动圈中破裂岩体的体积膨胀,巷道围压也主要由松动圈引起,基于此,我国学者提出了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由大量的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及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地下巷道支护的对象主要是松动圈形成中的碎胀变形,松动圈越厚,围岩变形力越大,支护越困难。
实践证明,松动圈支护理论抓住了支护的主要对象,其分类方法和所确定的支护形式与参数符合现场实际,取得的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从而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要用该理论对硐室进行合理有效地支护,最关键的是要预先知道被支护硐室的松动圈厚度值。
到目前为止,松动圈厚度值的获取大都是靠现场实测,因此根据现场实测,从而准确获取松动圈厚度值是势在必行的。
锚固技术,国内习惯统称为锚杆支护技术,国外一般称为锚固技术或锚杆(索)加固技术。
自1872年英国北威尔士露天页岩矿采用锚杆加固边坡及1912年德国谢列兹矿最先在井下采用锚固技术以来,锚固技术距今已有将近100多年的历史,与完全依靠自身的强度、重力而使结构物保持稳定的传统方法相比较,锚杆支护方式具有支护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特点,它的广泛采用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锚杆(索)支护己经成为巷道支护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国最早从1956年开始在煤矿中使用锚杆,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锚杆支护理论、设计方法、锚杆材料、施工工具、监测手段等不够完善,因而发展缓慢。
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
围岩松动圈的理论一、隧道围岩的松动圈的形成及物理状态假设在地表下H深处有一个小岩石单元(图1),在空间开挖前,这一单元处于三向应力完好稳定状态。
当在其左侧开挖一空间后,水图1 隧道围岩的物理状态平应力H1解除,单元变成二向受力。
这时这个单元的应力产生两个方面变化:一是由于三向应力变成二向应力状态,单元强度发生下降;二是由于应力的转移,所开挖的空间周边附近应力集中,使单元上受力增加。
如果单元所受应力超过其强度,单元1将发生破坏,使其承载能力变低,发生应力向深部转移。
这样相邻单元2开始面临单元1相似的情况,有一点不同的是单元2的水平应力H2,由于单元1的存在将不为零,但数值很小,所以单元2的强度略高。
如果这时单元2上作用的应力仍大于其强度,则单元2又将发生破坏,使应力再次问深部转移。
单元破坏应力转移,其应力集中程度有所减弱,而径向应力有所增加,最后到单元n时,其单元上所受应力小于其三向应力极限强度,则单元只产生弹塑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
这样的变化结果,使得在单元1至单元(n-1)之间的岩石处于破坏状态,而从单元n开始向外,岩石处于弹塑性变形的原岩完好状态。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于所开挖空间的各个方向,所以,在这个空间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破裂区。
围绕开挖空间的这一破坏区域一般为环状;对于塑性岩石,在破裂区外应力接近岩石的强度,但小于岩石强度,围岩处于塑性状态;再往外应力低于岩石的塑性屈服应力,围岩处于弹性状态,形成了一般所说的围岩中的四个区(图2)。
对于煤矿煤系的岩石,多数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塑性段并不明显.即没有明显的塑性区。
从外向隧道内,对应于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可把围岩分成三个区:弹性区、破裂膨胀剧烈区、破裂膨胀稳定区。
图2 隧道围岩的典型物理力学状态处于弹性状态的围岩,由于其仍然具有承载能力,所以可以保持自稳。
而处于破裂状态的围岩,由于发生了碎胀破裂,其表面将丧失自承能力,如不进行支护将会产生失稳,所以,破裂区是支护的直接对象,是解决支护问题的关键所在。
浅论煤矿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理论技术的应用
浅论煤矿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理论技术的应用摘要:从围岩松动圈理论分析、测试技术简介、实际应用,提出松动圈厚度的有效控制问题,并实现了有目标的巷道支护设计。
关键词:松动圈理论测试技术支护技术巷道一、综述在煤矿巷道掘进支护的过程中,准确掌握巷道松动圈范围的大小和受采动影响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帮助选择恰当的巷道支护方式与参数,确定合理的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煤矿回采巷道多采用棚子支护或锚杆支护。
而棚子支护则是一种传统的被动支护形式,一旦在复杂的压力状态下,它就要借助其它形式的支护配合进行,如此才能保障巷道的支护安全;锚杆支护是解决巷道围岩承受采动支承压力的重要举措。
但是,采用锚杆支护需要解决采动支承压力的问题,其关键点就是确定出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厚度,在此基础上来加以控制。
二、围岩松动圈理论分析在巷道开挖以后,其围岩的受力状态由三向变成了近似两向,这造成了岩石应力的较大幅度上升。
若围岩中集中的应力值小于下降后的岩石强度,围岩则处于弹塑性状态,此时围岩自行稳定,不存在支护问题;倘若相反,围岩将发生破坏,该破坏便从周边逐渐向深部扩展,直至达到新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为止,此时围岩中就出现了一个破裂带。
为此,我们把这个由于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带就称之为围岩松动圈(图1所示)。
尤其是破碎巷道的支护,则为煤矿支护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显然,破碎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测试问题就更显非常重要了。
但是,现场测试破碎围岩松动圈也有很多难题,测试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导致松动圈测试结果相差较远的现象,有时甚至无法进行测试。
围岩松动圈是巷道开挖后地应力超过围岩强度的结果,因此松动圈理论认为,支护的根本作用就是限制围岩松动圈中碎胀力所造成的有害变形。
三、松动圈测试技术简介1.测试技术原理。
超声波在煤岩体中传播,会发生几何衰减和物理衰减,煤岩体中不同力学性质的结构面上,超声波会发生散射、折射和热损耗等物理现象,使得超声波能量不断衰减,造成波速降低。
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发育规律分析
S U Z h i - y i,S UN S h a o- h u a,S U Li
( S h , a n x i C o a l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G r o u p S a n y u a n C a v e C o a l C o . , L t d . ,C h a n g z h i 0 4 7 5 0 0, C h i n a )
t i e d o n t i l e a n a l y s i s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u s i n g t h e ma t h e ma t i c a l me t h o d o f l e a s t s q u a r e s i f t t i n g ,t h e t u n n e l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e x c a v a —
t i o n,d i s t a n c e o u t s i d e t he e n d o f t he ba s i c l or e i s i n s t a b l e s t a t e,t he t o p a n d bo t t o m a n d t wo s i d e s o f t h e r a n g e o f t he l o o s e c i r c l e f r o m b i g t o s n l aI I i n o r de r t h e r o o f ,f lo o r a nd t wo s i d e s,t he ma x i mu m v a l ue o f t h e l o o s e c i r c l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4. 4 m f l o o r r o o f ;3. 7 m ;r i g h t f o r 2. 6 i l l ;t he l e f t s i de o f 2. 5 n l , wi t h r e f e r e nc e t o t h e k e y s u pp o r t i n t u nn e l l i ng . Ke y wo r ds: s ur ro u n di ng r o c k l o o s e c i r c l e;r o a d wa y s u p po t ;t r un n e l i ng;l e a s t s q ua r e it f t i n g
煤矿巷道层状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发育规律
煤矿巷道层状围岩松动圈范围的发育规律HU Shijing;PEI Zuan【摘要】Taking the layered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of Zhijin Coal Mine in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acoustic velocity mutation to judge the rang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loosing circle, the straight wall arch section and circular arch section are tested by multiple samples, the limit of roadway loosing range is determined, and the range of loosing circle of each type of roadway i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the development law is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osing range of the inclined side wall and the vault roof decreases gradually, while the loosing range of the anti-inclined side wall increases gradually until the loosing range of the two sides i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he loosing range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oadway is obtained, and the development law diagram of the loosing circle at different angles is drawn. The excavation design and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of support for the loosing circl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layered roadway are proposed.%以贵州织金煤矿层状巷道围岩为研究对象,以声波速度突变判断围岩松动圈范围为手段,对直墙拱形断面和圆拱形断面分别进行多样本测试,判定巷道松动范围界限,统计分析每种类型巷道松动圈范围,揭示其发育规律.成果表明:夹角α由小变大的过程,顺倾侧壁以及拱顶的松动范围逐渐减小,而反倾侧壁松动圈范围逐渐增大,直至两侧壁松动范围近似一致.获取巷道不同部位的松动范围,并绘制松动圈在不同夹角α发育规律图,提出了针对层状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开挖设计以及支护的技术要点.【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9(050)006【总页数】5页(P209-212,218)【关键词】层状围岩;松动圈;发育规律;煤矿巷道;声波速度突变【作者】HU Shijing;PEI Zuan【作者单位】Guizhou Jiaotong College, Guiyang 550008,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2巷道开挖后,岩体中原始应力状态进行调整,重新分布,巷道附近的应力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变成二向应力状态,径向力近乎为0,应力大于岩体强度时致使围岩变形破坏,直至应力小于或等于岩体强度破坏停止,通常形成不规则的环形范围称为围岩松动圈[1-4]。
庞庞塔矿厚煤层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分析
庞庞塔矿厚煤层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分析薛向泽【摘要】为解决厚煤层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方式和岩性不匹配而造成的巷道频繁失稳,确保回采巷道设备、管线的安全通行与敷设,以庞庞塔矿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工作面正、副巷各自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受力、变形与损伤特征以及锚杆(索)受力状态,发现以锚杆为基本支护可有效控制浅部围岩变形破坏;施加顶板锚索后能大幅缩小巷道顶角剪切损伤范围、增大顶板无破坏区面积.分析了支护方式提升围岩稳定性的机理,为合理优化支护参数、提高支护强度、有效控制围岩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山西焦煤科技》【年(卷),期】2019(043)004【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厚煤层;大断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支护【作者】薛向泽【作者单位】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矿,山西临县 03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2+.4随着大型、特大型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与发展,中厚及厚煤层的开发已广泛使用一次采全厚、综放的开采方法[1]. 同时,工作面回采巷道断面也普遍增大至12 m2以上[2]. 断面的增大使得顶板、巷帮更易发生弯曲变形,当矿压突增时,有诱发大范围冒顶片帮的危险[3]. 断面增大导致围岩损伤范围的增加,如围岩松动圈增大,这就要求支护锚杆(索)的长度更长、强度更大、支护密度更大,造成支护成本上升[4]. 在采动影响下,若支护强度不够,便不能有效阻止围岩变形,导致围岩在松动稳定状态下出现阶段性恶化,迫使巷道空间反复维修,影响正常安全生产[5]. 鉴于此,针对庞庞塔矿9号煤层综放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难的现状,提出了巷道的锚杆(索)支护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支护效果进行分析,为合理优化支护参数、提高支护强度、有效控制围岩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庞庞塔矿9号煤层埋藏平均深度400 m,平均厚度11.8 m,倾角为4°~34°,属于缓倾斜煤层。
煤层节理发育,结构复杂,煤层中部夹3层碳质泥岩(0.3~0.7),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分布范围及形成过程研究
解鹏
【摘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厚煤层大断面围岩松动圈大致形状。
同时,将松动圈形成过程归纳总结为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其形成机理。
【期刊名称】《煤》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3页(P54-55,78)
【关键词】数值模拟;厚煤层;大断面;松动圈
【作者】解鹏
【作者单位】潞安环能股份公司王庄煤矿,山西长治 046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53
众所周知,采矿和地下工程都需要在地下开挖,最终形成一定大小的空间,并保持其稳定性。
但是在开挖后,将会破坏围岩原有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岩体强度的变化,发生变形甚至破坏,最终在开挖的空间周围形成一个环状破裂带,即围岩松动圈[1-2]。
为了提升煤矿产量和解决通风问题,越来越多的矿井采用大断面巷道。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煤巷断面的增大,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增加,两帮移近量和底
鼓量也显著增加[3]。
衡量巷道稳定性的指标因素有很多,并且现有手段很难将其逐一准确测量,而松动圈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对大跨度煤巷围岩松动圈的研究尚少。
为此,本文以国内某大型煤矿105工作面503巷围岩地质条件为背景,应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大断面煤巷围岩塑性区破坏规律及松动圈特征,为确定合理经济的支护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1 生产地质条件
该矿是一座年产量达500万t的现代化合资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倾角小于8°,属近水平煤层,平均厚度在5.0 m左右,煤层结构较简单,有1~3层不稳定夹矸。
顶、底板以层状泥岩、砂岩为主,煤层层理发育。
503巷形状为矩形,沿3号煤层底板掘进,埋深260 m左右,断面尺寸3.5 m ×5.5 m(高×宽)。
各岩层厚度及力学参数见表1。
表1 岩层厚度及力学参数岩层厚度/m弹性模量/GPa单轴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MPa /MPa粘聚力泊松比内摩擦角/(°)密度/(kg·m-3)砂质泥岩5 3 11 1 2.1 0.25 32 2660粉砂岩 4 4.5 15 1.6 4 0.22 35 2880细砂岩 6 8 33 2.8 9 0.2 37 2680粉砂岩 3 4.5 15 1.6 4 0.22 35 2880泥岩 0.5 2.6 5.80.341.8 0.27 30 26403 号煤 5 1.5 5 0.3 1.5 0.29 28 1500泥岩 0.5 2.6 5.80.341.8 0.27 30 2640砂质泥岩 2.5 3 11 1 2.1 0.25 32 2660粉砂岩 12 4.5 15 1.6 4 0.22 35 2880石灰岩3 4.4 19 2 5.3 0.23 33 2700
2 模型的建立
依据503巷生产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计算模型。
模型底部固定,上边界施加上覆岩层载荷6.6 MPa,侧压系数取1.5。
计算模型总体尺寸为60.5 m×2 m×41.5 m,巷道周围网格划分较密集,远处网格划分较稀疏,共划分16200个单元,计算初始模型见图1。
图1 计算初始模型
模拟模型采用弹塑性材料,运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判断岩石是否发生破坏,即:
式中:σ1、σ3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Nφ=(1+sinφ)/(1-sinφ);C、φ分别为材
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σt为抗拉强度。
当fs=0时,材料将发生剪切破坏;ft=0时,材料将产生拉伸破坏。
3 巷道围岩松动圈分析与研究
3.1 围岩松动圈判定
根据松动圈的定义可知松动圈即为处于破裂状态的围岩,故本文借鉴文献[2]中关于破裂区的描述,围岩应力低于原岩应力的区域为破裂区,建立判别准则,即:
σx,σy分别为巷道开挖后水平、垂直应力;px,py分别为原始水平、垂直应力。
3.2 围岩松动圈形状及范围确定
图2为巷道水平和垂直应力等值线图。
根据上述准则,将符合条件的所有点用光
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松动圈外轮廓为一近似椭圆。
巷道两帮和顶板松动范围较大,
两帮和顶板中部最大松动深度分别为1.6 m和1.75 m。
相比之下,底板松动范围要小得多。
根据文献[1]的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表,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属于大松动圈Ⅳ类一般不稳定围岩(软岩),宜采用的支护理论为锚杆组合拱等理论。
由此可见,两帮和顶板是厚煤层大断面煤巷维持稳定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支护工作的重点。
图2 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等值线
图3 巷道围岩松动圈形状
3.3 松动圈形成过程及机理
巷道围岩应力是逐渐向深部转移的,因此松动圈是逐渐形成和扩展的。
数值模拟过程也验证了这一点。
经归纳总结,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巷道开挖后,周边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达到或超过岩体极限强度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形成初始松动圈。
破坏松动先在浅部围岩中发生,两帮先破坏,顶板再破坏,基本均为拉破坏,如图4(a)所示。
2)破坏向深部延续,顶板拉破坏区急剧扩大,破坏深度达1.5 m。
随后两帮出现大范围的剪破坏区。
同时顶板拉破坏区外和四角处有少数单元呈剪破坏,如图4(b)
所示。
由于巷道跨度比较大以及夹矸、层理等弱面的存在,顶板弯曲下沉、离层情况严重,在顶板下部形成正应力(即拉应力),极易出现顶板拉破坏现象。
另外,在实际巷道岩层中会存在大量夹矸、层理、裂隙等结构弱面,离层情况严重[3],这一客观事实会加剧顶板受拉破坏。
从圆形孔应力解的分析中可知,开巷后径向应力基本为零,切向应力却为原岩应力的数倍[2],这两个主应力的巨大差异促使围岩剪破坏区的形成。
松动圈主要是在这一阶段形成。
3)这一阶段主要是肩角和顶板拉破坏区外继续出现小范围的剪破坏,逐渐形成一个环状的区域,即松动圈形成最终的轮廓,如图4(c)所示。
图4 松动圈形成过程
肩角处虽有大范围屈服单元,但其始终处于良好的三向约束状态,应力高,因此此处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仍比较大,不应全部划入松动圈范围。
底板岩层与顶煤相比,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在松动圈厚度值上反映为顶煤松动圈远大于底板。
4 结语
通过利用数值计算软件对厚煤层大断面煤巷松动圈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根据松动圈的定义,建立了围岩松动圈判定准则,并根据准则,得出厚煤层大断面煤巷围岩松动圈大致形状。
2)经归纳总结,将松动圈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形成机理。
3)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的重点是两帮和顶板,并应严密监控巷道各部分稳定情况,严防局部围岩失稳引起巷道整体垮塌。
参考文献:
[1]董方庭.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及应用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2]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3]张百胜,康立勋,杨双锁.大断面全煤巷道层状顶板离层变形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6(3):264-267.
[4]刘刚,宋宏伟.煤巷围岩松动圈规律研究[J].煤炭学报,2002,27(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