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理务关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2、走进诗词意境,感受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教具准备:幻灯片、朗读素材教学时:2时第二时教学过程:1、检查背诵,检查默写2、上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根据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
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
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分析词的下阕,问题展示:1、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
“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
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秦始皇(前2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
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年。
汉武帝刘彻(前16年—前87年),1岁登基,才位4年。
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材中。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蓬莱“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沁园春雪”,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毛泽东的诗歌具有思想性、哲学性、文学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沁园春雪》是时间上一次较为独立的创作,也是他较为颇具情感色彩的诗歌之一,能够充分展现毛泽东文化艺术的诗歌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毛泽东诗歌《沁园春雪》的背景、内容、艺术风格和意义。
②了解毛泽东的文学创作特征和风格。
③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④增强自觉学习文艺,融入文学世界的兴趣和参与欲。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②解读古典文学作品,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与自身的内心有更深刻的联系,从而发掘内心深处的个性与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并通过创作与表达形式将美呈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课时一:导入环节1.教师用图片、音乐、视频等音像资料导入课程,唤起学生对归属感和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感受。
2.教师介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特点,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简单介绍。
课时二:诗歌鉴赏环节1.引导学生先谈论“春雪”的感受,看“春雪”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然后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独特的体会来呈现自身对春雪印象。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文,理解体会比较深,就请学生朗读,多角度思考包括:故事情节、创作背景、词句意境等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而体现毛泽东对人生和理想的抒发和表达。
3.教师为学生解读《沁园春雪》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描绘诗歌中所表达的“情”和“心”,并对于含义进行逐句解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 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词语言的准确性;2. 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 通过分析与诵读,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词——《沁园春•雪》(二)相关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1. 关于词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源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那么,现在你能结合词的相关知识说说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吗?答:“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 如何朗诵《沁园春•雪》?你是如何朗读这首词的?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再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完了朗读录音,同学们想不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比老师还好呢?你知道怎样读一首词才能读出感情和和谐的节奏吗?①要读准字音理解文意;②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③在理解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朗读的语调和语速。
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停顿和重读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 雪》(教案)
点拨:感受到作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二、欣赏壮丽美景
同学们,词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祖国山河壮丽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大声朗读上阕,跟随诗人一起欣赏壮丽的美景吧!
1、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文学常识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写作背景
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文采、风骚:本指辞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数:数得着、称得上。
为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做铺垫。
学会用自己的话解释。
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敢。
学会分析词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体会化静为动的作用。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集体探究。
理解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qìn mǎng tāo fèn ráo xùn
沁园春莽莽滔滔分外妖娆稍逊
sāo zhé diāo guǒ hán y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雪》【教学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无限赞美之情。
◎确定支撑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1、采用教师示X读男女分别读、齐读等形式的朗读。
2、品析“望”、“须”“惜”等关键字词。
3、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写景状物达到品评英雄人物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发言: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才能出众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的特点:大气磅礴,格调高远,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今天,我们通过《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来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操。
二、整体感知作品:1、教师示X朗读全文,学生注意把握其中的朗读节奏2、介绍词的特点。
明确:“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了词的格调;“雪”是这首词的题目,概括了词的内容。
3、点学生首先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补充。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三、赏析写景状物部分(一)女生整齐朗读上阕,概括其内容。
(描绘北国雪景。
)(二)师生讨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前三句:总写;中间七句:实写;后三句:虚写。
(三)教师提问:本节写景用到了哪些写作技巧?(师生共同探究作者写景状物方法的运用。
)答案预设:1、巧用修辞手法: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写景,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事物以生命力。
②“欲与天公试比高”,“妖娆”等词语运用了拟人,不仅逼真的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情感。
整个上阕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教师提醒:同学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使用:答案预设:⑴从“千里”、“万里”等词语,表现了我国幅员的辽阔,景色的壮观;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⑵“望”字统领了实写部分的“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内容。
⑶“顿失”表现了寒冷天气的巨大力量。
⑷“须”字引领了虚写部分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一课沁园春雪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本课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位居单元之首,对本单元的教学有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
二、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理清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领会诗人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难点: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2、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3、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搜集咏雪的诗句或佳作,完成《同步探究》部分内容。
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同学们搜集到哪些?请把你的收获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展示咏雪的诗句,教师提示大家整理并积累。
师:我们欣赏过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高孤傲,我们也领略过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色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壮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诗歌都会关注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明确:积累词语;明白诗歌的内容;理清诗人的思路以及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以《同步探究》为主。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并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
3、指名朗读并评价: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各抒己见,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后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英雄。
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那是一九四五年秋天的一天,山城重庆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出动上万的军队和特务,查封了《新华日报》等多家报馆,并把当天发行的所有报纸全部收缴上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当天的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词,这是怎样的一首词,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如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首词?那就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合作探究第一课《沁园春·雪》。
(板书课题)二、解题1、”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它告诉我们这首词所写的是(雪)景。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1936年2月“交代写作背景。
背景资料:《沁园春·雪》是1936年2月20日,毛泽东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抗日,一场大雪之后,诗人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源上视察地形,眺望这茫茫的北方大雪,诗兴大发,一挥而就写下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领会诗人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3、感悟诗人对人生和人世的深刻思考和思想启示。
4、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性认识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语言的运用。
2、把握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自我境遇的描述。
2、理解作者对宇宙与自然的反思。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合作探究。
3、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通过展示诗歌《沁园春雪》的诗歌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沁园春雪的诗歌意境,铭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导入教材通过撰文配图讲述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林徽因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并细读诗歌原文《沁园春雪》。
3、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主讲介绍诗人林徽因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林徽因的文学追求在于对人性的体认,对人类生命的全景理解。
同时,她从亲身经历、生命体验出发,发掘自身文学灵感,并独立思考人生和人世的意义。
通过讲解,学生对诗歌作者,林徽因,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引起兴趣,进一步阅读、鉴赏和思考。
4、课堂探究通过语文课堂活动:“诗歌鉴赏赏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如形象描写、修辞手法等。
并进行诗歌分析,得出林徽因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沁园春雪》表达了林徽因对民族、对生命、对自我的追求和关爱的情感表达,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唤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实现。
5、作品呈现通过学生演讲PPT文件和小组展示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6、总结点亮在学生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总结课程,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需要学生在平时读书、写作、生活中多多借鉴,在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中,运用好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争取更多、更好的成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新人教版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4、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级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回顾积累写雪的诗篇导入新课: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灰、了无生气的世界;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一个灿烂至极、瑰丽奇幻的世界。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也曾描绘过雪景,在他笔下,这个被冰雪覆盖的世界又有一番怎样的情趣?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沁园春雪》。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教师: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从诵读入手,来领读全诗。
同学们认真听,标出需要注意的字词,并说说听读后的感受。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2、读准加线字的读音分外fēn莽莽máng妖娆ráo折腰zhē稍逊风骚sāo成吉思汗hán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泛指文学,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4、交流听读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这首词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5、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的清涧县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学生看书、听读,正音。
(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出示幻灯片(一)、给加线字注音:①分(fèn)外妖娆(ráo)②逊(xùn)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 shǔ)风流人物⑤还看今朝(zhāo)(二)、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折腰——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
(学生作答)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北国风光怎样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本诗的背景、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及主题思想;(2) 掌握本诗的词汇、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分析,领会诗歌“风格”的特点;(2) 发现并解读诗歌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意义;(3) 认真思考文化中的“精神内核”。
3. 情感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2) 让学生在赏析和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思想内涵的卓越性;(3) 培养学生感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启发学生多图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美景的主题,帮助学生进入中国经典诗歌欣赏的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沁园春雪”诗歌的重要意义。
2. 读懂文章(1)读课文:学生先阅读整篇课文,领略诗歌的意境和才华。
(2)分析诗词:让学生一起分析诗句,了解文本的结构特点,分析和解读诗歌蕴含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体验诗歌:让学生形象化的感受诗歌中的美景和弘扬爱国的情感,彻底领悟这首诗的精神内涵。
3. 课文解读(1)背景知识:通过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中内容。
背景知识是诗歌阅读的必备要素,是理解诗歌精神内核的基础。
(2)感性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性理解,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感悟中接受文艺鉴赏的知识,不断丰富课内外的阅读体验。
(3)理性解读:通过带领和指引孩子在文本中寻找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孩子思维深入剖析,在透彻分析诗歌特点的基础上,去探究诗歌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4. 关联文本(1)文本阅读: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诗歌或文章,以及其他文艺形式,以此对本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
(2)接续思考:要求学生成为多元、多层面的思考者,鼓励学生将领悟与探索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思维感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
1 沁园春·雪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教学设想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某某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同志亲赴某某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某某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分别标出上下阕的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俱(jū)往矣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须:等到。
妖娆:艳丽多姿。
折腰:鞠躬,倾倒。
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输、逊:都有差、失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1《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2、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3、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4、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片。
第二课时:下片、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导入本词的教学。
二、研习课文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并展示其书法作品)2.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1)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2)难写字: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合作探究。
(1)学习词的上片:①上片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②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了视野的辽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③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5、《心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 ,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上阕中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还看今朝。
(二)阅读词的下阕,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1.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 某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简答
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③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应怎样理解这个词?
②“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二、研讨展示: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么这样写?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文中的作用。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三、练习反馈: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分外妖娆( ) 稍逊风骚 ( ) 数风流人物(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3、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教学难点
1、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教学内容及过程
师生活动
补充修改
1、情境导入
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课题
沁园春 雪
主备人
使用人
课时安排
共 课时,本节为第 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 讲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4.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________________。
。
【知识】——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 )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4、谁是真正的英雄?
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2、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在上阙,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6、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示X朗读
教
后
记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