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公开课)2022年北师大版地理下册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第2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讲授新课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分 解者 呼吸
二、讲授新课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当太阳照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时,能量源源不断地被绿 色植物固定下来,然后沿着不同的食物链一环扣一环地传递。 由于在传递来自太阳的能量时,每一环节的生物都需要消耗许 多能量,所以这份能量越来越少,所能养活的生物数量也越来 越少。可见: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越是高等的肉食性动 物数量越少。
二、讲授新课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10%~20%)
生产者 数量最多 能量最多
草
消费者 兔
消费者 狐
最终消费者
数量最少 能量最少
虎
二、讲授新课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第四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
最少消耗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 最大消耗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
三、课堂反馈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 ) A.逐级递减,单向的 B.逐级递增,单向的 C.逐级递减,双向的 D.逐级递增,循环的 2.__太__阳_能____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__食__物__链____依次流动的。
三、课堂反馈
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_1_0_%_~_2_0_%___传递给 下一个环节,也就是说,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过程中 ___逐__级__递__减____ , 因 此 愈 向 食 物 链 的 后 端 , 生 物 体 的 数 量 愈 ___少___,储存的能量也愈___少____,从而形成了_金__字__塔__形的生 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精品教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2)阐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式,讨论式,提问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总结: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布置:。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1.2 教学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概念。
2.2 讲授(30分钟)2.2.1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个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等;消费者包括食草动物、肉食动物和食腐动物等,分解者则是分解有机物质的微生物。
2.2.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各种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即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养分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
•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有机物质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对温度、水分、风、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功能是指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在生态系统内循环利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2.2.3 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通常遵循10%能量转移原则。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消费者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和无机物质,分解者则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2.3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解答学生问题。
2.4 练习(20分钟)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图,并分析其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三、教学评价随堂测试,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掌握不足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提高。
四、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模型,探讨能量流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模拟和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深度性: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和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次教学中,我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以及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传递过程。此外,学生还应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如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等,并能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生动性:通过播放动画片展示生态系统的构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探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奥秘。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024最新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2024最新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案:生物八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层次结构,并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具和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带好教科书和笔记本,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态系统景色,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b.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和观点。
2.知识点讲解(30分钟):a.通过教学课件,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要素;c.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实验活动(30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校园、海滩、森林等,进行生态系统观察;b.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物种数量和相互关系;c.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和报告。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a.学生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b.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c.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5.拓展延伸(1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当如何保护生态系统;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想法;c.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引入活动、知识点讲解、实验活动和讨论总结,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观察、分析和思考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使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进度。
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四章《第三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生态系统的某一类型或特点进行讨论,总结出该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生态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详细讲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如食物链、食物网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规律。
3.分类介绍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态系统的奥秘,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知识联系: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构建生态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践应用:将生态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态系统的小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以及至少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2.设计一个生态实验,以观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生态学原理。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北师大版生物初二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word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初二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word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第3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连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坚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本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能够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爱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明白得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明白得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学法分析】学生尽管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差不多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小孩们都专门爽朗,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意新事物比较快。
依照小孩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
并采纳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看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小孩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教法分析】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进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制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紧采纳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课程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3、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迁移、归纳能力。
2、通过食物网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分析简单的食物网3、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三、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1.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的范围有多大?生态系统的组成2.设问切入正题: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解一、活动活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右图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动物。
仔细观察此图,讨论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几个问题。
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4.二、探究其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草原生态系统草→兔→狼2、海洋生态系统浮游生物→磷虾→须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淤泥”3、森林生态系统树木→蝉→螳螂→黄雀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总结: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强调:写食物链注意的事项:1.不同食物链长短不同,短的食物链由2~3个环节构成,也有的食物链由4~5个环节组成。
2.完整的食物链:从左往右写起,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一级的动物。
3.食物链画法:箭头由被捕食的生物指向捕食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公开课教案新北师大22
第 3 节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互相关系;3.理解营养构造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品链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指导学生概括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及剖析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培育学生剖析综合和推理的思想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认识生态系统各组分的互相关系及食品网,浸透广泛联系的辩证看法的教育;2.经过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浸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看法,进而对学生进行生态看法的教育。
二、教课重难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课要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多数。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花费者和分解者,是依照它们各自代谢种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色而区分的。
所以,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构造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浸透广泛联系辩证看法的教育素材,人作为花费者的一员,是浸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看法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构造的教课内容也是本节的要点知识,因为:(l )只管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花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究竟是食品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类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品链、食品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
(2)食品链与食品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构造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品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构造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需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构造的剖析过程,利于培育学生的剖析综合和推理的思想能力;食品链和食品网看法中浸透着广泛联系的辩证看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8单元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精品文档)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
4.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通过摄取有机物获取能量和物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加强对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要求阅读资料,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学生需要理解这些功能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并了解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系统。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时,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态实例(如池塘生态系统)来阐述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讨论法:针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教案2
提问: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比如,生物在不停的呼吸过程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氧,为什么我们并未感到大气中的氧不断减少呢?
组织学生分析碳元素是如何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
组织学生汇报结果,讨论、总结物质循环的特点。
6.通过学习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引入
通过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关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相关问题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进一步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5.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回忆、回答
能量流动
出示图片资料,
提问:
1.生物为什么需要食物?
2.为什么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
3.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如何运用它们所获得的能量?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通过一条食物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能量流动的过程。
出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图片。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是各种成分组成的统一整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画面中描述的是什么关系?【学生】捕食关系。
蝉捕食树叶,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
(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二、讲授新课(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教师】出示草原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图片,尝试回答。
1.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草原上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2.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3.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教师】总结。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作食物链。
(建议使用交互动画:认识食物链)【学生】使用交互动画,掌握和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你能表示出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吗?【学生】尝试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
【教师】从三个方面(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箭头方向、食物链的组成)讲解书写食物链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生产者开始写起,起点是绿色植物,终点是最高一级的动物。
2.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指向高级消费者。
3.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形成系统化认识。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那么谁能总结一下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3.教师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理解生物群落、生态位、生态因子等基本概念。
2.熟悉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未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小事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实践探究,培养能力
-设计课堂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态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课堂讨论,促进思考
-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第3课时)【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四、课堂小结
结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功能
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敬请各 位老 师提 出宝 贵意见 !
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通过 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物质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
4 在生态系统中,碳是怎样循环的? 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之间,碳是往复循环的,从而使环境中 的碳物质含量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碳循环
大气中的CO2
微呼
呼光
生吸
吸合
燃
物作
作作
的用
用用
呼
动物 摄食 植物
烧
吸
作
用
动植物的遗体和水排循出环示物意图泥炭、煤、石油
水作循用环示;意③图化石燃料的燃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讲授新课
(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项目 特点 范围
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物质循环 全球性 反复性
生物圈
联系 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Ⅱ号
概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一个模拟地 球生物圈而设计的人造生物圈。一座用玻璃、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建筑。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 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
2022年秋初二北师大版生物全一册课件: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随堂检测】
5.(2017秋•台儿庄区期末)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 A.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B.阳光照射到绿色植物体上时 C.生产者被动物所食时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时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2017秋•洛宁县期末)从物质循环的观点 看,人体中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C) A.食物中的碳 B.有机物里的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非生物界中的碳
【课后练习】
9.(2017秋•高邮市校级期末)下列能够完整 地表示食物链的是(D) A.狐狸吃兔子,狼也吃兔子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田鼠吃农作物
【课后练习】
10.(2017秋•繁昌县期末)某地大量捕捉青蛙 ,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 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D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3.图中占有多个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是? 占有多个营养级的
【合作学习】
4.如果由于灾害使得植物大减,则鹰的数量将 会发生什么变化?
【合作学习】
探究二: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 1.此食物网中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最终来自哪里?
各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2..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什么?
【合作学习】 食物链的诸环节叫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 级,消费者中的草食动物(一级消费者)为第 二营养级,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第三 营养级,依此类推。请根据右图所表示某一生 态系统的食物网进行以下探究: 探究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该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
有5
【合作学习】
2.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什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体验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进入新课复习回顾:(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的范围有多大?(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讨论分析:(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包括地球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的环境。
(2)生态系统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等。
教师引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2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关系活动,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图,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关系?(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认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能否举例加以说明?分析讨论:(1)草原生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吃与被吃的关系。
(3)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吃与被吃的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引导: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吃食物关系。
(1)什么叫食物链?(2)连接方式:箭头的指向。
学生回答:认真听讲,在书上找问题答案。
(1)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
(2)连接书上内容,前头指向捕食者。
教师指导: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
有请同学们将草原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学生讨论:连接食物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局部和生物局部两大局部。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局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根底。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局部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根底,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根底。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
两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根底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包括三个局部,首先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了解这种结构具有什么主要功能。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每一局部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
知识结构:四、教学过程: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归纳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碳循环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对于生物成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功能类群在生态系统的地位。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因为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进行初级生产,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开展的根底;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大约90%的陆地初级生产量都需分解者的分解功能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产者再吸收;消费者那么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4.对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说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北方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一方面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另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并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由此来强化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
5.最后总结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根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教学结束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反响测试。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教学,应首先强调说明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开展的动力。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总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分析太阳能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以及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后的传递、消耗的大致过程怎么样?由此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况,为后面的分析奠定根底。
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即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的〔起点〕;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环节传递〔渠道〕,最后以呼吸热形式逸散。
这是能量流动的总的过程。
在能量流动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产者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的作用,即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根底,由此突出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能量金字塔的教学,可以从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引出。
即沿着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呈单方向流动的能量,这种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能量金字塔。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人类自身效劳,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通过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的方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实例或教师自己列举实例具体说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以更好地为人类效劳。
〔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教学,首先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教学。
碳循环是生物圈内根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的教学应加强直观性,可以利用教材上“碳的循环〞图解来进行,即引导学生观察“碳的循环〞图解,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在观察的根底上进行解答。
首先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圈中的存在部位和存在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个部位找出碳的存在形式。
然后让学生分析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要求答出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此外还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或化石燃料的燃烧。
之后让学生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运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生产者、消费者到分解者,应让学生分析出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运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最后教师可以以黑板板图的形式画出碳循环的图解。
本课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教学内容的严谨性。
本节教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根本知识很多,如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等,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严密,而且要注意概念讲解和分析时的准确、科学,使得学生有明确、正确的理解。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开视野,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尤其注意把“人自身〞引入生态系统,不但为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奠定根底,也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奠定根底。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才有活力,才能开展,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
3.注意本节课题教学的实践性,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如校园、野外、公园等处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受到能力的培养和观点的教育。
【小资料】食物链与食物网举例:1.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
英国的牛主要靠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饲料,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
奇妙的是,丸花蜂的多少,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衰败。
而猫吃田鼠,猫多了,田鼠就少了,丸花蜂就多了,红三叶草就兴盛了,牛就养壮了。
有趣的是当时英国海军的主要食品是牛肉罐头,看起来,英国海军的强大,猫应立一功。
一切生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外表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却盛衰依存,祸福倚伏。
2.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 1942年首先提出的。
他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之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
螳螂正要品尝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
蛤蟆还没来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窜,准确无误地一口咬住蛤蟆。
正在这时,盘旋在天空中的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在大自然里,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场面。
生物金字塔:大草原上草丛一望无际,各种各样的昆虫随处可见,无需查数,鸟雀要比昆虫少,鹰比鸟雀少得多。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
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研究了这种现象后,提出了生物金字塔的概念。
下面是生物金字塔的例子。
1.生物数目金字塔:人们对一片草地上草牧链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生产者〔野草〕5842 424株;消费者I〔草原动物、昆虫〕708 624只;消费者Ⅱ〔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 354 904只;消费者Ⅲ〔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3只。
2.生物重量金字塔:人们对一片海域中生态系统作了统计:生产者〔大叶藻〕 4 800万吨;消费者 I〔吃大叶藻的小鱼虾〕1200万吨;消费者Ⅱ〔吃小鱼虾的大鱼〕17万吨;消费者Ⅲ〔吃大鱼的鱼〕3万吨。
3.生物能量金字塔:在某一生态系统1平方米的面积上:生产者〔植物〕净生产的能量是36 922千焦;消费者I〔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6 178千焦;消费者Ⅱ〔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280千焦;消费者Ⅲ〔肉食动物〕净生产的能量是25千焦。
第2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3〕观察研究人工选择。
〔4〕提出自然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