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d0df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3.png)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用物理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3、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进而计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游标卡尺的精度取决于游标尺的刻度数,常见的游标卡尺精度有 01mm、005mm和 002mm。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纹副,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精度通常为 001mm。
2、质量测量物理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通过调整砝码和游码使天平平衡,从而测量物体的质量。
3、密度计算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对于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
三、实验器材1、游标卡尺2、螺旋测微器3、物理天平4、量筒5、待测金属圆柱体、长方体、小石块、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分别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测量时,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先读主尺刻度,再加上游标尺对齐主尺刻度的读数乘以精度。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同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要注意读取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的数值,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质量测量调节物理天平的底座水平,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逐渐添加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3、固体密度测量对于金属圆柱体,根据测量得到的直径和高度,计算其体积 V =π×(d/2)²×h,其中 d 为直径,h 为高度。
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 m,计算其密度ρ = m / V。
对于长方体,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其体积 V = l×w×h,然后计算密度。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数据表格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数据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ba47060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4.png)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数据表格
一、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适量被测液体(盐水)、量简、砝码、镊子
二、实验原理:
测量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ρ=m/V计算出盐水密度
三、实验过程
1.在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并向烧杯倒入适量盐水
3.估计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并用镊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砝码,再
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4.记录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m1
5.将少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简
6.记录量筒中少量盐水的体积V
7.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
8.将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左盘里
9.估计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的质量并用镊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
码,再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10.记录装有少量盐水烧杯的质量m2
11.计算出倒至量简的盐水的质量m3
12.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四、实验数据
五、密度计算
已知: m1=33g m2=17. 6g V=14cm³
求: ρ
解: m3=m1﹣m2=33g-17.6g=15.4g
ρ=m3/V=15.4g/14cm³=1. 1g/cm³
答:盐水密度约为1. 1g/cm³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物理的学习,我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也收获了许多
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之后对物理的学习中,我也会更加认真,努力。
测量盐水实验报告
![测量盐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8df0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8.png)
测量盐水实验报告引言测量盐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它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盐水的浓度来确定其中溶质的含量。
本实验通过使用重量法和体积法两种方法进行盐水浓度的测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方法1.准备实验器材:称量瓶,溶液,烧杯,容量瓶,蒸馏水,天平等。
2.重量法测量:首先使用天平将一个空称重瓶的质量称量并记录。
然后用同样的天平称量一个装有所要测量的盐水的称量瓶的质量,并记录。
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差异。
3.体积法测量:取一个十分精确的容量瓶,并使用天平称量其质量,记录。
然后将容量瓶装满盐水并记录装水后容量瓶的质量。
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差异。
4.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浓度,并记录。
5.比较与讨论:比较重量法和体积法的优劣,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量盐水的浓度如下:- 重量法:盐水的质量差异为X克。
- 体积法:盐水的质量差异为Y克。
通过计算,浓度为Z。
分析与讨论使用重量法和体积法进行盐水浓度的测量,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重量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实验器材。
然而,由于天平的精度有限,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另外,盐水的密度的变化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体积法的优点是可以消除盐水密度的影响,通过测量体积的差异来计算浓度。
然而,使用体积法需要使用更加精确的容量瓶,同时需要考虑溶液的喷溅情况,增加操作的难度。
在本次实验中,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计算,两种方法得到的盐水浓度结果较为接近,但体积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
这是因为体积法消除了盐水密度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重量法和体积法测量盐水的浓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体积法在测量盐水浓度方面更加准确,但需要使用更加精确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技巧。
相比之下,重量法简单易行,但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天平精度和盐水密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单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61f0138a6c30c2259019e39.png)
班级姓名
一、实验名称:测量不溶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固体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固体、细线、水
五、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用量筒量出适量的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悬挂固体,把它全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测出量筒内水和固体的总体积V2;
4、固体的体积V= ;
5、根据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6、换另一种固体再次测量并计算出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固体A的密度是 g/cm3= kg/m3
固体B的密度是 g/cm3= kg/m3
一、实验名称:测量浓盐水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间接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浓盐水
五、实验步骤:
7、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
8、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浓盐水,称出烧杯和浓盐水的总质量m2
9、将烧杯中的浓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浓盐水的体积V ;
10、浓盐水的质量m= ;
11、根据公式求出浓盐水的密度;
六、实验记录表格
七、实验结论:
浓盐水的密度是 g/cm3= kg/m3。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aaa79f3169a4517623a3af.png)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符号: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按上图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时间t/min00、511、522、533、544、5…温度T/℃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 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实验数据: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实验结论: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2bea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4.png)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但大于1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使用温度计并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仪器和器材:温度计和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6.估测冷水温度。
7.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摄氏度,分度值为1摄氏度。
记录数据:手指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和实测温度。
热:估测温度为5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50摄氏度。
温:估测温度为38摄氏度,实测温度为37摄氏度。
冷:估测温度为1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18摄氏度。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刻度尺的量程为0~20mm,分度值为1mm,零刻度线未磨损。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ac4e09a98271fe900ef90d.png)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160550fd0a79563d1e72c4.png)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V m =ρ,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Vm =ρ,m 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V 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m 、V 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排液浮gV F ρ=。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1m 、2m ,则水铜水铜铜水浮ρρρρρρ21121112121m m m m m m gV g m g m g m gV g m g m F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1m 、2m 和x m ,同理可得水盐盐铜水铜ρρρρρρ21111211m m m m m m m m m m x x --=⇒⎪⎪⎭⎪⎪⎬⎫-=-=③ 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 水石ρρ1''2m m m V m -== m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1m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2m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 水ρρ010m m m m x x --=。
0m --------空比重瓶的质量x m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1m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②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水ρρ21m m m m -+=。
物理实验密度测量报告单
![物理实验密度测量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2fccac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物理实验报告级班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当堂训练:1.学习密度知识之后,小明通过实验测量盐水的密度.(1)小明在使用天平前,先调节天平,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刘强提醒有错误,小明马上进行了纠正:他先_________,然后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小明设计实验方案A后,通过分析、思考及与同学交流,改进并设计了实验方案B(如下表所示)方案A 方案B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求出ρ盐水=①用天平测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m2④求出ρ盐水=图乙显示的是按方案B实验时,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图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明将下表填写完整.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玻璃杯和所剩盐水的总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g)_________盐水的密度ρ(kg/m3)150 __________________30 _________(3)如果使用实验方案A、B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分别用ρA和ρB表示,在实验过程正确并且规范的情况下ρA_________ρB(选填“>”、“<”或“=”).2.小明测量植物油密度时,按下列顺序进行了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植物油,测出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植物油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V;④计算出植物油的密度ρ.(1)下表是小明根据上述实验操作,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请根据如图所示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空烧杯的质量m1/g烧杯与植物油的总质量m2/g植物油的密度ρ/g•cm﹣3测量值15(2)小明按上述实验操作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阳把小明的实验步骤的顺序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实验误差得到了减小,你认为合理的测量植物油密度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用小明的实验序号排列).3.以下四组器材中,能测出一个形状不规则石块密度的是()(1)刻度尺、天平和砝码;(2)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3)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4)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A.(2)(4)B.(2)(3)C.(1)(2)(3)D.(2)(3)(4)4.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1)天平平衡时如图1所示,石块的质量m=_________.(2)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2放置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2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_________.(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_________;石块密度为_________(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单---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 密 度
![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单---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 密 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2c85f5d15abe23482f4ddc.png)
密度实验报告单第组组长:组员:1、测量盐水的密度⑴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盐水⑵实验步骤: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的质量m2 ;④计算盐水的。
2、测量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⑴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针、塑料块⑵实验步骤:①调节好天平,用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内倒入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③将塑料块放入量筒中,用针尖将其完全压入水中,记录总体积V2;④计算塑料块的。
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10-18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 2.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 、天平;B 、砝码;C 、铝块;D 、盐水;E 、量筒;F 、刻度尺 G 、水;H 、烧杯;I 、三角板。
1.若要测盐水的密度需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实验步骤有: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使天平平衡;b.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1;c.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d.用量筒测出铝块的体积V 2;e.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f.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m 3;g.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3。
1)若要测盐水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根据步骤,写出盐水密度的式子ρ=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铝块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1)天平平衡时如图10所示,石块的质量m = 。
(2)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a .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 1b .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11放置c .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d .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 2请你指出步骤b 的错误之处: 。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83cacb0c22590102029d89.png)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学会测规则物体的密度,并判断他是什么物质3、学会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4、学会测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盐水,烧杯,天平,量筒,砝码,镊子,金属块,直尺实验过程:天平的称量__________ 天平的感量_____________一、基本实验1、 量筒的使用:量筒上的单位是________-(1)观察你量筒的规格:量程: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___(2)用量筒测量16ml 的水,并根据ρ=m/v,计算水的质量。
用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注意天平在调节前要1、放平2、归零3、调零)M 圆柱体=ρ圆柱体=m/v=3、 测量不规则石子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0;(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 总;(4)根据公式 计算石块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m ρV(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实验记录表格注意:计算过程所用单位和测量结果所用的单位。
五、密度测量的拓展1.测量木块的密度用细线把木块与一铁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助沉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2m ρV。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cf1bbfe53a580217fcfe14.png)
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天平、配套砝码一盒、量筒、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盐水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 1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 2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2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实验记录表格:问题思考:1、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测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测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可能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也偏大。
2、测量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后将盐水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
那么求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为什么?答:将烧杯中的盐水都倒入量筒中时,不管如何细心正确操作,烧杯内壁都会沾有一点盐水,这会导致测量出来的体积比实际值小一点。
而烧杯加盐水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却是所有盐水的质量,因此计算出来的密度就会比实际值偏大一点。
3、蜡块不沉入水中,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答:(1)针压法:用针压进水里,针的体积可以忽略(2)重物拉拽法:在水底放一重物,加水,记下体积,再把蜡块用线系上,用水底的重物带到水里,记下两次的差,就是腊的体积了。
4、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答:(1)溶于水的可以用酒精汽油等物质代替水。
(2)排沙法.类似于排水法,只不过是用沙来代替水。
密度的盐水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盐水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06e4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8.png)
密度的盐水测量实验报告密度的盐水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密度来探究盐水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 研究盐水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1. 电子天平;2. 量筒;3. 烧杯;4. 盐;5. 水。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盐水溶液。
我们分别准备了0.5%、1%、2%、4%、8%的盐水溶液。
具体操作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相应质量的盐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直到溶液变得均匀透明;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量筒的质量,并记录下来;3. 将量筒放在电子天平上,将天平归零,然后将一定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接触到量筒刻度线;4. 记录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五组实验,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实验组盐水浓度质量(g)体积(mL)密度(g/mL)1 0.5% 50 100 0.52 1% 50 98 0.513 2% 50 96 0.524 4% 50 92 0.545 8% 50 84 0.6数据分析与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密度也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盐的溶解会增加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从而增加了溶液的质量。
由于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密度增大。
这一现象符合我们对密度的理解。
同时,我们注意到实验组5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
这是因为8%的盐水溶液中含有更多的盐,导致溶液更加浓缩,密度也更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误差来源。
首先,由于实验操作的不精确,导致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盐水的温度可能会对密度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中我们没有考虑到温度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盐水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盐水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密度的增加。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80bc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d.png)
密度试验实验报告(共10篇)密度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方法;2. 掌握游表卡尺、螺旋测微器、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习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4. 学习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仪器:1. 游表卡尺:(0-150mm,0.02mm)2. 螺旋测微器:(0-25mm,0.01mm)3. 物理天平:(TW-02B型,200g,0.02g)三.实验原理:内容一:测量细铜棒的密度m4m(1-1)可得?? (1-2)2V?dh只要测出圆柱体的质量m、外径d和高度h,就可算出其密度。
根据??内容二: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待测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0Vg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W?W1?(m?m1)g 可得m0(1-3)m?m1m是待测物体质量,m1是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本实验中液体用水,?0即水的密度,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见教材附录附表5(P305)。
2、待测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将物体拴上一个重物,加上这个重物后,物体连同重物可以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关系可得被测物体的密度:m0 (1-4)m3?m2如图1-1(a),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2,再将物体提升到液面之上,而重物仍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如图1-1(b),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3,m是待测物体质量,?0即水的密度同上。
图1-1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称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只有当浸入液体后物体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时,才能用此法来测定它的密度。
1注:以上实验原理可以简要写。
四. 实验步骤:实验1.熟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正确操作的使用方法,记下所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量程,分度值和仪器误差.零点读数。
2.用游标卡尺测细铜棒的长度h,在不同方位测量5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细铜棒的直径5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注意零点修正)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并把结果记录表格内.3.熟悉物理天平的使用的方法,记下它的最大称量分度值和仪器误差.横梁平衡,正确操作调节底座水平, 正确操作天平.称出细铜棒的质量m,并测5次,计算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4.用铜?4公式算出细铜棒的平均密度2?5.用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求出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写出最后的结果表达式:103kg/m3并记.6.求出百分差:铜焊条密度的参考值:?铜?8.426?103Kg/m3.实验内容二: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1.测定外形不规则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1)按照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标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
液体变化的实验报告
![液体变化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2bcf8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9.png)
1. 了解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变化。
2. 探究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对液体性质的影响。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沸点、凝固点等。
这些性质受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液体的物理性质变化,以加深对液体性质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50mL各1个)2. 温度计(0~100℃)3. 滴定管(10mL)4. 搅拌棒5. 酒精灯6. 冷水浴7. 热水浴8. 量筒(10mL、100mL各1个)9. 盐(NaCl)10. 水11. 食用油12. 水银13. 玻璃片14. 秒表15. 计算器1. 密度测量(1)将10mL水倒入100mL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2)用滴定管向烧杯中滴加10滴盐,搅拌使其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记录数据。
(3)用量筒量取10mL水银,倒入250mL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银的温度,记录数据。
2. 粘度测量(1)将10mL食用油倒入100mL烧杯中,用秒表测量滴一滴食用油所需时间,记录数据。
(2)重复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测量食用油温度,记录数据。
3. 表面张力测量(1)将10mL水倒入100mL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水面形成波动。
(2)将玻璃棒放在水面上,观察玻璃棒是否能漂浮在水面上。
4. 沸点测量(1)将10mL水倒入100mL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2)重复步骤(1),将盐溶解在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测量溶液的沸点。
5. 凝固点测量(1)将10mL水倒入100mL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点,立即停止加热。
(2)将烧杯放入冷水浴中,观察水的凝固过程,记录凝固时间。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2. 对比不同条件下液体的物理性质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减小;盐水的密度大于水;水银的密度大于盐水。
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07ad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a.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烧杯和盐 水的总质 量/g
量筒中盐 水的体积v/cm:i
剩余盐水和 烧杯的总质Bm2/g
量筒中盐 水的质量m/ g
盐水的密度
P/g • cm3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分析和结论:
盐水的密度是交流和评估: 实验中,可否直接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不可以;因为盐水倒入量筒中时倒不尽,测出的结果误差大。
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
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012;
④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nii—叱;⑤根据P =m/v,因此P盐水=m/v=m—m2/v;⑥表格:
盐_科学_小实验报告
![盐_科学_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f32e4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9.png)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盐在水中的溶解性。
2. 观察并分析盐溶解后对水密度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烧杯2个2. 温度计1个3. 量筒1个4. 盐适量5. 清水适量6. 搅拌棒1根7. 记录本1本三、实验步骤1.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清水(约200ml)。
2. 使用量筒测量温度,记录初始水温。
3. 向第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盐(约10g),使用搅拌棒搅拌至盐完全溶解。
4. 观察并记录盐溶解后的水颜色变化。
5. 使用量筒测量第一个烧杯中盐水的温度,记录溶解后水温。
6. 向第二个烧杯中加入相同量的盐,但不搅拌,观察盐在水中的沉淀情况。
7. 使用量筒测量第二个烧杯中盐水的温度,记录盐沉淀后的水温。
8. 对比两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分析盐溶解对水温的影响。
四、实验现象1. 第一个烧杯中的盐溶解后,水变为无色。
2. 第一个烧杯中的盐水温度略有升高。
3. 第二个烧杯中的盐沉淀后,水仍然是无色。
4. 第二个烧杯中的盐水温度与初始水温相同。
五、实验分析1. 盐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能够完全溶解于水中。
2. 盐溶解过程中,水温略有升高,说明盐溶解是一个放热反应。
3. 第一个烧杯中的盐水温度升高,而第二个烧杯中的盐水温度没有变化,说明盐溶解对水温的影响与盐的搅拌程度有关。
六、实验结论1. 盐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2. 盐溶解是一个放热反应,能够使水温略有升高。
3. 盐溶解对水温的影响与盐的搅拌程度有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实验过程中,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盐,以免刺激皮肤。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加入不同量的盐,观察盐水密度随盐量增加的变化。
2. 可以比较不同种类盐(如食盐、糖、咖啡粉等)在水中的溶解性。
3. 可以探究盐溶解对水沸点的影响。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bfb8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3.png)
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液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探究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2. 研究不同因素对液体密度测量的影响;3. 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
实验材料和设备:1. 不同液体样品;2. 密度计;3. 量筒;4. 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并干净的量筒,以确保准确的测量;b. 校准电子天平,确保其准确度;c. 准备不同液体样品,确保其纯度。
2. 测量液体密度:a. 将量筒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初始质量;b. 用量筒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样品;c. 将装有液体样品的量筒放在电子天平上,记录液体样品的质量;d. 计算液体的密度: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影响因素的研究:a. 温度的影响:重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b. 浓度的影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浓度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c. 压力的影响:测量同一液体在不同压力下的密度,并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1. 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通过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数值的密度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液体的密度数据| 液体样品 | 密度(g/cm³) ||----------|-------------|| 水 | 1.00 || 酒精 | 0.79 || 橄榄油 | 0.92 || 甘油 | 1.26 |2. 温度的影响:以水为例,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逐渐减小。
3. 浓度的影响:以盐水为例,测量了不同浓度的盐水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结果显示,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密度也逐渐增大。
4. 压力的影响:以空气为例,测量了不同压力下的空气密度,并绘制了密度随压力变化的曲线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8f0ffe0e5f0e7cd184253632.png)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二者距离的大小相等。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单
年月日
年级
八()
姓名
实验名称:找出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笔,直尺,量角器,笔
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平放在桌上,在纸板上作一条与底边垂直的虚线ON,然后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天平两边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此时天平横梁两边保持平衡
(3)把泥土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里加(或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②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③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将结果填入表格。
④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入射角i和反射角r。将结果填入表格。
实验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盐水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适量被测液体(盐水)、量筒、砝码、镊子二、实验原理:
测量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通过公式ρ=m/V计算出盐水密度
三、实验过程
1.在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
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里并向烧杯倒入适量盐水
3.估计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并用镊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砝码,再
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4.记录装有盐水烧杯的质量m1
5.将少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
6.记录量筒中少量盐水的体积V
7.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8.将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放在左盘里
9.估计倒出少量盐水的烧杯的质量并用镊子在右盘里增加、减少砝
码,再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10.记录装有少量盐水烧杯的质量m2
11.计算出倒至量筒的盐水的质量m3
12.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四、实验数据
五、密度计算
已知:m1=33g m2=17.6g V=14cm³
求:ρ
解:m3=m1-m2=33g-17.6g=15.4g
ρ=m3/V=15.4g/14cm³=1.1g/cm³
答:盐水密度约为1.1g/cm³
六、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物理的学习,我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也收获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之后对物理的学习中,我也会更加认真、努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