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七彩生活造健全人格——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传承渗透品德教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七彩生活造健全人格——以“二十四
节气”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传承渗透品德
教育的思考
“艺术”作为离人类心灵最近的文化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想象、思考和感受,因而好的艺术教育就能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最丰富的体验。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积极探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非遗传承进课堂,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小学课堂德育教育内容。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二十四节气”在传承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思考。
一、建立非遗文化传承推进机制,拓展学生品德教育空间
聚焦我校超轻粘土特色教学,研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品德教育。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是贯穿中华儿女生命历程的一条精神文脉,是天然的美术课程资源,蕴含着新时代的教育价值。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最重要做的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出发,开展教学工作,始终坚定地走“文化自信”之路的大环境背景下,结合二十四节气创新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显示出了重要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1、了解节气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公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对小学生知、情、意、行的教
育过程,就是培养爱国主义。“二十四节气”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并结合不同民族
的风俗特点、季候特征,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
结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依据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和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更好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体会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根据校园实际与二十四节气的特点、节气植物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节气的变化,体会节气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谷雨”节气,正逢学校植物园枇杷成熟,教师带着学生到植物园观察
枇杷,以“春分吹过枇杷黄”导入,雨水增多,枇杷成熟,同时也是庄稼进入旺
盛的生长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雨生百谷”的农业气候意义,同时重点介绍
了枇杷的特点。带领学生摘枇杷,观察枇杷,并以超轻粘土手工制作的方式完成
作品,最后还可以品尝,让学生在亲自采摘、品尝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触觉、味觉等体验,激发了学生探究意识,自主了解更多节气知识。学校还组织
学生校外参加农耕活动,参加插秧节活动,让孩子来一场真实的插秧体验,感受
不一样的生活乐趣。让学生了解先人勤劳俭朴、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激
发学生在内心深处的崇敬之情,使之更积极主动去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建立传承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在创造中通过口传
手授,实现其延续不绝的传承。为了让“非遗教育”有阵地、有实效,使学校品
德教育工作成为“有源之水”,为了提炼办学特色,彰显办学个性,学校非常重
视非遗校园传承的基地建设。2021年,学校借助校本课程的开发,完成了粘土工
作坊的建设并正式启用,同时命名为“泥趣创意工作坊”,这里成了师生学习、
展示、交流的专项场所。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研究,有
益于拓宽美术学习领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美术体验、探究式实践,同时有益于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田,培养学生
的审美意识,陶冶道德情操,培育文化自信心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为学生全面素
质教育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种传承教学方法,营造品德教育氛围
1、学科整合,提升美育、德育教化功能
艺术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需要通过相对专业的课程来传授知识,也
在各类学科中渗透和闪耀着审美和人文思想的光辉。基于“二十四节气”深厚的
文化基因和教育价值,教育界也将“二十四节气”作为课程资源引入了教学实践中,主要涉及在语文、德育、劳作课程中,这些学科围绕“二十四节气”所展开
的教学研究,对“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同时渗透品德教育。
近年来,学校各学科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多角度、多方位地传递美育教育的观念。比如,在语文学科中,语文老师们以情动人,注
重对课文情感的挖掘,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思,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季节
变化,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手抄报,图文并茂,精彩万分。在这个校园内,
逐步形成以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营造出师生共同享受并依赖着的美丽而和谐的
校园文化。
2、设立“四贤节”,提升德育教育效益
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工作中,学校紧紧
抓住各种契机,脚踏实地,发挥优势,发展特长,稳中求新,通过设立秉贤教育“四贤节”,不断提升德育教育效益。
作为一个学校的品牌项目,其中的“美贤科艺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
我才华的舞台,也为热爱艺术的学生创设了一个分享感悟,交流才能的机会,更
丰富了学校艺术课程的素材。每年学校都会进行为时一周的“美贤科艺节”,至
今已经连续举办12届,其中有“超轻粘土”手工制作大赛、义卖跳蚤市场、文
艺汇演等,每次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2022年,我们以“以劳育美”为主题,利用废弃物品和超轻粘土结合,创造了许多作品,参加市劳动教育成果展,获得
一致好评。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超轻粘土”课程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带来了
许多传统的文化知识,更是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结合美术课程,有效整
合并进行校本化实施,在全校普及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超轻粘土课堂,人
人参与学习,人人体验捏制,人人能出成果。除此之外,经典诵读、竖笛、戏曲
等也陆续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高效地推动了优秀文化的普及教育。
三、活化农耕精神,彰显品德教育魅力
1、以农耕精神为载体,提炼育人方向
这几年,我们对学校植物园进行调查丈量并有效整合,班级按照德育处分配
获得属于自己班级的种植基地,并进行了开垦利用,有的班级中豆角,有的班级
种玉米,还有种辣椒花生的;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研学基地,走出校园,进
行插秧、植树、野炊等;在家中,和父母一起裹粽子、包饺子、搓汤圆等活动,
让学生在劳动中欣赏劳动的成果,深刻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感悟劳动伟大,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生活、尊重生命,用劳动实现创造美好
生活的愿景。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相关劳动
文化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
生智慧相结合,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
2、强调品德教化功能,凸显育人价值
二十四节气对应二十四个风俗习惯,与学生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人事关系、
传统美德、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息息相关。节气文化中蕴含大量勤劳、勇敢、和谐、乐观、积极向上等传统美德,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对人与社会亲近的态度,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了解自己的亲戚长辈、父母、各行各业的人们与社会的关系,传承美德,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学校开展二
十四节气课程,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于它的升华和再创造,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精髓,体验中有所获、有所感,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塑七彩人生,造健全人格。我们要让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走进
校园、走进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和意义,让这个这个传统
文化能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焕发出新的光华,绽放出新的文
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传承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品味、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良好的品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