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中心锚结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中心锚结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接触网测量工具、水平尺、力矩扳手、接触线正面器、钢丝套子、紧线器、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手板葫芦、断线钳、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钢线卡子)、4.0镀锌铁线、1.6绑线、黄油、接触线中心锚结绳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资料:中心锚结安装图。
四、质量标准1.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
其安装位置应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同。
2.防断式中心锚结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①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300mm以上。
②承力索中锚在转换柱鞍子两端各安装2个钢线卡子,钢线卡子间距100mm,钢线卡子与转换柱鞍子间距200mm。
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与承力索联结,两端各安装2个钢线卡子,卡子间距100mm。
③接触线两跨式中心锚结绳一端与承力索用3个钢线卡子联结固定,线夹间距100mm,锚结绳头伸出线夹100~150mm,并用铁线绑扎50mm。
宝典接触网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包西铁路通道包头至省界段电气化工程接触网拉线锚板及拉线基础作业指导书中铁电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包西铁路通道第六合同项目经理部二O O九年五月目录1制定依据 (1)2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用料 (1)2.1 拉线基础 (1)2.2 附加悬挂下锚 (2)3 锚板及基础坑定位及基坑开挖 (3)3.1 坑位定测方法 (3)3.2 基坑开挖 (4)4 基础浇制和锚板埋设 (4)4.1 基础浇制 (4)4.2 锚板埋设 (5)5 安全注意事项 (6)5.1 基坑开挖 (6)5.2 文明施工 (6)5.3 其他要求 (6)包西铁路通道包头至省界段电气化工程接触网拉线锚板及拉线基础作业指导书1制定依据1.1 TZ10208—2008《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1.2 TB10421—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3 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1.4 中铁设计咨询院施工图《包大施网-107》、《包大施网-108》、《肆化(02)-1002》及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原则。
2拉线基础及拉线锚板用料2.1 拉线基础接触网网锚及中锚拉线基础均采用包大施网107-12,带排水孔的拉线基础采用包大施网107-13。
其中10KN+15KN拉线基础采用A1和TA1型,15KN+15KN 采用A2和TA2型,15KN+20KN采用A3和TA3型,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垫层采用C10混凝土。
各型拉线基础所用料见下表:表1 包大施网107-12材料表表2 包大施网107-13材料表2.2 附加悬挂下锚附加悬挂下锚按照肆化(02)-1002及包大施网108施工,当下锚拉线与地面夹角小于60°时,拉线盘埋深2.1m采用φ30×3000+φ20×700,拉线盘埋深1.8m采用φ30×2650+φ20×700。
当下锚拉线与地面夹角为45°时,拉线盘埋深2.2m采用φ30×3600+φ20×700,拉线盘埋深2m采用φ30×3300+φ20×700。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附件: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按照状态修的管理方法而制定。
1.2 本指导书规定了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1.3 本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
2 全面检查目的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保养维护的双重职能。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不易通过间接测量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所有项目,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及支撑装置的内在质量,螺栓是否紧固等。
保养维护内容主要是在巡检过程中必要的防腐处理、注油和零部件的紧固、更换等。
全面检查可以在轨道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上、车梯或支柱上进行。
3 全面检查安全措施3.1 高空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作业时必须把安全带扎到可靠位置。
3.2 车梯、安全带、工具应按规定检修、试验,妥善保管,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3.3 车梯、安全带、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3.4 车梯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所有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台面上。
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3.5 推动车梯要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作业台上有人时,车梯推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车。
3.6 车梯在曲线上、坡道上或遇大风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滑移。
人员不得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作业结束后,车梯不得就地存放,须稳固在建筑限界以外不影响了望信号的地方。
3.7 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见附件)。
3.8 使用接触网作业车进行巡检的要求:3.8.1车辆在运行期间,人员不得飞上飞下。
乘坐轨道车平板时,应坐好扶稳,不得将身体超出平板车以外。
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为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定以下维修工作标准。
1. 维修人员资质要求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资质:
- 具备相关电气专业知识,熟悉接触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取相关维修资质证书;
- 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维修工具和设备
维修人员应携带以下工具和设备:
- 手持绝缘电压表和电流表,用于测量接触网的电压和电流;
- 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
- 专用工具,用于接触网的组装和拆卸;
- 手持通信工具,用于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3. 维修过程
维修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维修范围和目标;
2.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3. 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区域安全;
4. 维修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5. 根据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工作,注意操作规范;
6. 维修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确保接触网正常工作;
7. 清理维修现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4. 维修安全管理
维修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
- 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规范等;
- 注意工作区域的安全,如防止人员误入、防止工具杂乱等;
- 检查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不私自处理;
-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为接触网维修工作的标准要求。
请维修人员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护。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十八章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作业组人员不少于3人2.机具材料3.仪器仪表4.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32安全带双钩根1三、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
支柱跨距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55米,误差±500mm。
200km/h及以上有碴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侧面限不应小于3.1m,允许误差+50mm、-0mm;站场内困难条件下直线地段不小于2.5m,站场内仅动车走行区段考虑工务拔道裕留量40mm,不小于2.19。
曲线区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相应加宽,其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曲线内侧加宽度:曲线外侧加宽度:侧面限界:2440——最基本侧面限界;Hx——支柱侧面限界;R——设计线路的曲线半径;H——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h——外轨超高值2.支柱本体钢柱: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表面热镀锌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混凝土支柱:支柱本体不得有横向裂纹,混凝土与法兰盘底座连接部分不应有开裂现象。
混凝土支柱本体支柱法兰盘底座3.支柱倾斜率。
(1)支柱横线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度。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横线路方向,允许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5‰。
顺线路方向民横线路方向(3)硬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0~5‰。
(4)补偿下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
下锚柱横线路方向(5)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5‰。
(6)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支柱基础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
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无裂纹,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个人工具、皮尺、丁字尺、水平尺、铁锹、钢丝刷、25mm毛刷等(其它工具根据需要确定)。
4.材料:绑扎线、UT线夹、黄油、红漆、破布。
5.资料:支柱检修记录、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3)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0mm。
2.钢筋混凝支柱本体(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大于400mm者)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
(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接触网检修标准
19
支柱检修
主角钢弯曲不得超过5%,焊接处不得有裂纹,漆面剥落面积超过10%时,应补 漆。 基础顶面要高出地面100—200mm,基础外缘外露400mm以上时要进行培土,每边 培土的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度。基础根部不许有积水, 泥土、碎石和灰渣等物。 支柱限界,直线区段不小于2440mm,曲线区段按《铁路技术管理规定》规定加宽 处理。 支柱与基础埋设后,其周围500mm范围内的地面应平整,并高于附近地面,以防 积水。此范围内不得生长杂草,堆放杂物,培土坡度与原路基相同,或砌挡土防 坡。 因设置支柱而破坏水沟及护坡的完整时,应进行改移和修复,其质量不得低于原 施工标准。 所有支柱均需装设地线。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平面内,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绳 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 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 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直吊弦用2股ф4.0不锈钢丝扭合制成,上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 力索上,下端通过U型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应在承力索的正上方 与支柱连接的各部螺栓应紧固,底座安装水平。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涂油防腐,无锈蚀。 双横承力索受力均衡。 安全网栅设于跨越电气化铁路的跨线桥和天桥上。在接触网带电部分正上方桥面 的两侧要装设安全挡板或细孔网栅,网孔不大于40×40mm。
10
11
检调电联接器
电连接线螺盘应为3-5圈,用软铜绞线作电连接线时,圈径为线径的3-5倍,最下 方圆圈距接触线应为200—300mm。 隔离开关引线严禁用承力索导流,而必须接到电连接线上。 隔离开关的电连接引线与瓷裙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距接地部分不得小于 40mm,引线跨带电导线的高度不应小于400mm,不同材质的电连接与接触线连 接,应用铜铝过渡线夹。 根据设备实际情况,锚段关节、线岔处的电连接要有足够的裕量,以满足线索的 伸缩。 绝缘子表面应清洁无污,无裂纹,水泥填充物应无辐射性裂纹,钢帽无松动。 瓷釉剥落和瓷体表面破损不得超过300mm,超过时应予更换。 接触网绝缘子泄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地区(附盐密度<0.1mg/cm )不少 于920mm;污秽地区:(附盐密度>=0.1mg/cm) 不少于1200mm。 绝缘子表面应清洁无污,无裂纹,水泥填充物应无辐射性裂纹,钢帽无松动。 瓷釉剥落和瓷体表面破损不得超过300mm,超过时应予更换。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一般规定第1条接触网大修要根据各条线、各地区投入运行的情况和当时建设的标准及接触网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接触网大修周期、项目和范围。
一般大修周期为15〜20年,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更换接触线、承力索、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鉴于各条线、各地区接触网设备性能和运行条件不同,应根据线路运行速度、供电能力、弓架次、锈蚀、磨耗、绝缘强度等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技术鉴定,可适当调整接触网大修的周期、项目和范围,也可进行局部和单项、单台设备大修。
第2条接触网大修应选用耐腐蚀、抗疲劳、高强度、轻型化的零部件和金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法和工艺,且符合现行的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大修过后的设备应满足状态修条件。
第3条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应满足本细则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本细则未作规定的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施工规范及电业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大修要使接触网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技术水平及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件式提速分相绝缘器,列车运行速度120km/h以上时,应采用锚段关节式分相绝缘器或采用自动过分相装置。
分段器的泄漏距离应不小于1600mm o 第146条接触网线岔应采用交叉式线岔,两支接触悬挂的补偿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线岔始触区内不得装设任何线夹。
第147条在桥下及桥、涵、隧道、明洞等出口处的承力索和供电线上应加装绝缘套管。
第148条支柱侧面限界应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困难时应不低于原设计标准。
项目、周期第149条接触网大修的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地更换接触网、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器材、零部件、金具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大修后的接触网必须与列车速度、线路质量相匹配,并达到同期新建工程的标准,至少保证一个大修期内的正常运行。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施工条件调查、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临时居住场所修建、材料存放区域、施工机械准备等。
3、技术要求3.1、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完成后开始施工。
如要在基床表层填筑前开始施工,则基床表层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周边的级配碎石压实效果。
并进行室内试验,3.2、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施工前按设计的混凝土等级设计配合比,并进行室内试验,将试验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监理审批。
3.3、在多工点开始同时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配臵选取不小于2个接触网支柱基础作为试验性施工,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性施工→工艺确定→测量放样→钻孔→清孔→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下锚螺栓预埋与固定→接地端子焊接→立模→下锚螺栓位臵复核→浇筑混凝土→养护。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具体见下图1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臵、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臵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试验性施工方案: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
基础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施工改
(2)将2个半模用螺 栓紧固,组成整体, 进行检查断面形状尺 寸,检验合格的模板 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 剂,备用。
(3)侧模组装后, 根据接触网支柱位置 进行安放,但不得固 定在地面上,待预埋 螺栓与模板组装后, 通过移动模板来调整 支柱基础位置。调整 无误后进行模板固定。
(4)螺栓组固定
本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一 次浇筑的方法,钢筋放入基础 孔内并固定。在孔外用定位板、 调整板将螺栓进行组装固定, 固定后放入基础孔内。定位板 与基础外露地面部分的模板利 用螺栓进行连接,形成整体。 在调整板上标注中心位置,调 整板的中心位置即为基础网支 柱基础与预埋螺栓组的中心。 由测量人员通过测量放样调整 板上的中 心点,来确定接触网 支柱基础的位置,并对预埋螺 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 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模 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 后将模板进行固定,拆除调整 板,做好灌注混凝土准备。
4、钢筋笼安装
(1)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采用 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 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 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
(2)钢筋笼就位。钢筋笼检 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 好混凝土垫块,用吊车下放 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 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 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钢筋 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 定。钢筋笼不得与基础螺栓 在基础内连接。
M39
190
M24
140
M24
140
M42
190
2、测量放样
Hale Waihona Puke 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 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 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 建立台账,对测量人员进行书 面交底。
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 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 放样,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 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 定位点(距离基础中心点70cm) 。
支柱、下锚拉线及基础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6
4.2.2.2.5 热浸镀锌的钢柱,锌层应均匀、光滑,连接处不得有露铁、毛刺、 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渡酸洗造成的蚀坑、泛酸等缺陷。 4.2.2.2.6 钢柱基础螺栓外露 140mm,允许误差±10mm。 4.2.2.2.7 整正钢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 3 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 50mm × 100mm。 4.2.2.2.8 H 型钢柱表面应光洁平整,支柱本体平直,锌层应均匀、光滑,连 接处不得有露铁、毛刺、锌瘤和多余结块,并不得有过渡酸洗造成的蚀坑、泛 酸等缺陷,钢柱锈蚀面积不得超过 10%。 4.2.3 支柱倾斜率 4.2.3.1 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4.2.3.2 安装在曲线外侧及直线上的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要向受力的反向倾 斜。腕臂柱(包括桥钢柱)的外倾斜率为 0~0.5%(即支柱外缘垂直于地面)。 软横跨支柱的倾斜率:高度 13m 的支柱为 0.5~1%;高度 15m 及以上的支柱为 1~ 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为 1%(即支柱外缘保持垂直),且受力面 正确。 4.2.3.3 硬横梁钢柱顺、横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偏差 0.3%。 4.2.3.4 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 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0.5%。 4.2.3.5 支柱在顺线路方向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率不超过 0.5%。锚柱垂直 线路方向应中心直立,并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1%。 4.2.4 基础 4.2.4.1 钢柱基础 4.2.4.1.1 线路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 100-200mm,低于相邻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个人工具、皮尺、丁字尺、水平尺、铁锹、钢丝刷、25mm毛刷等(其它工具根据需要确定)。
4.材料:绑扎线、UT线夹、黄油、红漆、破布。
5.资料:支柱检修记录、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3)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0mm。
2.钢筋混凝支柱本体(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大于400mm者)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
(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检修支柱、拉线和基础—检修支柱(接触网检修)
➢2012年6月15日17点11分,武广高铁XX变 电所211、212断路器跳闸,212断路器重 合闸成功,211断路器重合闸失败,F线故 障。抢修人员登乘上行动车组到上网点断 开211 F线,隔离故障点后,211下行接触 网送电成功(直供),停电93分钟。
➢2.原因分析
➢T055#吊柱斜撑下端耳与斜撑本体只进行了 点焊,没有一团圈连续封闭的满焊(虚焊 ),造成下端耳与斜撑本体断开分离,斜 撑本体下端脱落搭至AF线上,导致AF线接 地。
基础质量检查
材料运输
支柱外观质量检查
填写记录
测量检查
支柱整正
支柱吊装
➢ 厂家发货的支柱,由作业段派人引导运货车,就近运送到 施工点或附近位置卸货,在现场作好验收检查;施工时, 再另行组织车辆转运支柱。
基础质量检查
材料运输
支柱外观质量检查
填写记录
测量检查
支柱整正
支柱吊装
➢ 安装产品规格书和技术标准要求,主要检查合格证和检 验报告、支柱型号与标识、外观尺寸、预留孔位、挠度 与平直度、防腐和表面等质量情况。
检修1
1.全面检查合规定,并做好记录。 (2)用倾斜仪观察支柱垂直、顺线路倾斜率。
线路中心线 侧面限界
检修内容
(3)检查支柱有无破损、漏浆、露筋、裂纹等。 (4)检查钢柱有无裂纹、开焊、弯曲、变形、锈蚀。
检修内容
(5)检查支柱基础及钢柱基础帽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号码牌编号是否正确,字迹清晰,便于嘹望
吊车上桥吊装
吊车在桥下吊装
➢先对支柱的纵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斜率进行检查,对不达要求的进行调整。 调整时,先松动主螺母,用撬棍抬动支柱,根据斜率,有目的的调整柱底调整 螺栓。紧固螺母时,应对角循环紧固,主螺母紧固到标准力矩后,上好锁紧螺 母,依次紧固锁紧螺母。柱底调整螺母应至少有一个与基础顶面相接触。施工 时应注意支柱法兰盘上下与螺母之间均有垫片。
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
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施工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2.2 外业技术准备(1)修建或租赁生活及办公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2)调查站前单位标段,对接接口负责人。
3 技术要求预留接触网基础型号及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如下表:序号项目误差要求1 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50mm/-0mm2 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50mm3 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5mm-0mm4 螺栓相邻间距±1mm5 螺栓对角线间距±1.5mm6 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mm/-0mm7 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mm/-0mm8 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9 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1mm10 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1.5°11 基础面至轨面距离(以内轨为标准);基础面高出路基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5mm12 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1)预制箱梁:桥梁预制厂的检查→架梁后方位的确认→二次灌注后的最终检查;(2)现浇梁和路基地段:直接现场检查。
4.2 工艺流程图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1)与土建施工单位联系,根据土建施工单位分布及预制桥梁进度,分组配合、指导土建施工单位预埋支柱基础、拉线基础螺栓;(2)对配合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配合人员熟悉施工图了解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3)提前准备和校验检测工具。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5.吊弦检修作业标准6.电连接检修作业标准7.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8.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9.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标准10.线岔检修作业标准11.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12.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3.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14.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15.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6.硬横跨检修作业标准17.避雷器检修作业标准18.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标准19.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20.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21.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力矩扳手、紧线器、钢丝套、滑轮组、大绳、橡胶锤(木锤)、温度计、手扳葫芦、钢锯(断线钳)、平挫、砂纸、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吊弦和吊弦线夹、Φ4.0 镀锌铁线、Φ1.6绑扎线、钢线卡子、示温片、黄油、补强线索、承力索接头线夹、预绞式接续条、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夹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中心锚结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中心锚结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接触网测量工具、水平尺、力矩扳手、接触线正面器、钢丝套子、紧线器、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手板葫芦、断线钳、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钢线卡子)、Φ4.0镀锌铁线、φ1.6绑线、黄油、接触线中心锚结绳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资料:中心锚结安装图。
四、质量标准1.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
其安装位置应使两边接触悬挂的补偿条件基本相同。
2.防断式中心锚结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承力索中心锚结绳①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300mm以上。
②承力索中锚在转换柱鞍子两端各安装2个钢线卡子,钢线卡子间距100mm,钢线卡子与转换柱鞍子间距200mm。
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与承力索联结,两端各安装2个钢线卡子,卡子间距100mm。
③接触线两跨式中心锚结绳一端与承力索用3个钢线卡子联结固定,线夹间距100mm,锚结绳头伸出线夹100~150mm,并用铁线绑扎5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个人工具、皮尺、丁字尺、水平尺、铁锹、钢丝刷、25mm毛刷等(其它工具根据需要确定)。
4.材料:绑扎线、UT线夹、黄油、红漆、破布。
5.资料:支柱检修记录、接触网平面图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1.支柱位置(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00mm、-60mm,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3)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则应留有排水通道,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00mm。
2.钢筋混凝支柱本体(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大于400mm者)应及时修补;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者,均应及时更换。
(2)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修补,大于0.3mm时应更换。
混凝土支柱破损不露筋者,可以用水泥砂浆修补后使用。
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应比支柱本身混凝土高一级。
(3)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合缝处不得漏浆,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
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长度不超过1/3圆周长和纵向裂纹宽度大于0.2mm、不超过1mm的支柱要及时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大于1mm的支柱应更换。
支柱弯曲度不大于2‰,杆顶封堵良好。
3.金属支柱(1)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弯曲不得超过5‰,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2根;锈蚀面积不得超过10%。
(2)个别角钢弯曲度未超过表11的变形限度时,可采用冷矫正法进行矫正。
表11 采用冷矫正法的角钢变形限度表(3)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块。
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 ×100mm。
4.支柱倾斜率(1)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2)安装在曲线外侧及直线上的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应向受力的反向倾斜。
腕臂柱的外倾斜率为0-0.5%。
软横跨支柱的倾斜率:高度13m的支柱为0.5-1%;高度15m及以上的支柱为1-2%。
硬横跨支柱应保证垂直于地面。
(3)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0.5%。
(4)支柱在顺线路方向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率不超过0.5%。
锚柱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1%。
5.支柱基础(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
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成45°。
(2)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桥支柱的托架与接腿、支柱的连接应牢固可靠,螺栓应用双螺帽并涂油防护。
(3)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小于500mm 时应培土,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
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干砌片石或砂浆砌石加固,片石应挤压紧密、堆砌整齐,砂浆应饱满、标号符合规定。
(4)杯形基础①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为1500mm;基础垂直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3°。
②杯形基础面应与路基面平齐,不得高于路基面,杯形基础面平整,外形尺寸及限界符合设计要求。
③杯形基础田野侧的土层不得小于600mm,否则需进行边坡培土或砌石;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水沟外侧的间距不得小于300mm。
④杯形基础采用C15级混凝土。
6.支柱防护(1)道口两侧、经常有机动车辆运行的场所、装卸货物站台上等易被碰撞的支柱,均应设置强度较高的防护桩。
其中,道口两边支柱防护桩的高度为2m。
(2)金属支柱不宜采用外围砖砌、内填石渣或砂土的封闭式防护方式,否则,应保证防护桩的防水处理质量,避免人为因素使防护桩内支柱锈蚀。
(3)经常有机动车辆运行的场所、半年货物站台上等易被碰撞的支柱,均应设强度较高的防护桩。
7.支柱拉线(1)拉线应位于接触悬挂下锚支的延长线上(附加导线单独下锚时,应位于下锚支导线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限界。
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情况下为45°,最大不得超过60°。
(2)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锚板拉杆与拉线应成一条直线;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埋入地下部分的地锚拉杆应涂防腐剂。
拉线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及严重的锈蚀。
UT型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应有可调余量,UT线夹不得埋入地中。
各部螺栓紧固良好并涂油。
拉线基础周围不得有积水。
(3)设在挡土墙、隧道口、桥墩、坚石地带及砂浆砌石护坡上等处打孔灌注的地锚杆,其埋入深度应符合规定。
受力后其周围水泥灌注部分不得有裂纹、破损及脱落现象。
禁止将地锚杆设在孤石、风化石、次坚石上。
(4)接触悬挂下锚、中心锚结下锚、附加导线下锚的拉线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5)拉线拉环应采用二级热浸镀锌防腐,拉线基础不得有积水。
8.轨面红线(1)隧道外轨面红线应画在支柱内缘上,H柱红线长与支柱等宽,红线宽20mm;G柱红线长与主角钢等宽,红线宽20mm,。
红线上缘与轨面对齐,实际轨面标准线与标明的轨面标准线高差不得高于30mm。
(2)隧道内轨面红线应画在定位侧隧道壁上,红线长200mm,宽20mm,上缘与轨面对齐。
五、步骤方法1.检查内容(1)检查支柱有无破损、漏筋变形、锈蚀等情况,支柱编号是否清晰。
(2)检查支柱基础状态,测量支柱倾斜度;(3)测量复核支柱侧面限界及轨面红线;(4)检查下锚拉线状态,并做好防腐处理。
2.钢筋混凝土支柱整正对使用中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整正,需先将其卸载,然后利用整正器进行整正。
卸载需在天窗点内进行,一般利用作业车或杉木杆顶起支柱支撑的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即可将需整正支柱卸载。
整正的方法如下:(1)开挖支柱根部1.5—2m深,安装整正器对支柱进行整正。
(2)对支柱侧面限界、顺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倾斜度重新测量核对,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需正的方向和数值。
(3)限界的调整。
整正器操作人员扳动整正器手柄,调整丝杠长度。
两整正器同时动作将支柱拉直立,测量人员将水平尺卡在钢轨上并使其水平后,测量此时的支柱侧面侧面限界。
若不符合要求,则反复调整直至限界符合技术标准。
(4)倾斜度的调整。
在支柱侧面限界允许误差范围内调整丝杠长度,使支柱在横线路方向及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度符合要求。
(5)当锚柱反倾过大时,可先将补偿坠砣适当卸载,处理后重新打紧拉线,再恢复坠砣数量。
(5)回填支柱,每回填300mm用捣固锤进行捣固回填夯实,必要时加装横卧板。
(6)利用天窗点时间恢复支柱悬挂。
3.支柱修补(1)支柱局部破损和露筋时,要用水泥沙浆及时修补。
(2)钢柱先除锈,然后涂防锈漆;待干透后,再涂面漆。
4.支柱基础:基础根部不允许有积水,泥土,沙石等杂物。
若支柱位于水沟中心时,应保持排水沟及基础护坡的完整性。
如不能兼顾,应改移水沟。
5.钢柱本体(1)钢柱弯曲、扭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也可采用冷矫正法进行校正,但矫正后不得出现裂纹,必要时更换钢柱。
(2)钢柱裂纹、开焊:卸载损伤部位的荷载后,进行加焊、加固处理。
(3)钢柱锈蚀:将锈蚀部分除锈打磨并清除表面杂质,涂刷底漆后再按要求涂刷防锈漆或进行冷涂锌处理。
6.拉线整修(1)如拉线松弛,在下锚角钢状态良好时,交替紧固UT 线夹螺栓至拉线状态符合标准,必要时重新制作回头。
(2)如绑扎线散开,应重新进行绑扎。
7.接触悬挂下锚角钢下滑(1)将需要调整下锚角钢处的坠砣串用紧线工具固定在支柱上。
(2)将紧线器安装在下锚杵环杆上,钢丝套安装在接触网支柱上;安装紧线工具紧线,使下锚角钢卸载。
(3)拆除拉线调整下锚角钢位置后重新安装拉线。
(4)两套紧线工具配合恢复补偿装置、拉线工作状态,拆除工具,检查拉线及补偿装置状态应良好。
8.附加导线、中心锚结下锚角钢下滑:利用紧线工具卸载下锚角钢,调整下锚角钢位置使拉线状态良好,必要时在卸载紧线工具同时紧固UT线夹螺栓,确保支柱受力平缓。
9.侧面限界与轨面红线(1)侧面限界的测量,将尺子的端头置于线路中心,水平拉开至支柱内缘,读出数据并做好记录。
用激光测量仪时,可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测量并记录。
(2)轨面红线:将丁字尺“尺身”紧贴钢轨边缘,上缘与轨面平齐,“横尺”紧贴支柱,将丁字尺用水平尺调平后,在支柱内缘上画出红线。
(3)轨面红线的复测,先将原红线描新(方法比照划线),测量出轨面误差后,详细记录备案。
六、安全措施1.支柱整正器的两个钢轨卡子分别固定在支柱两侧的钢轨上,钢轨卡子的安装位置应在整正器丝杠的活动范围内,一般各相距3m左右,安装框架位置应使丝杠不侵入限界。
2.操作整正器或紧线工具时用力要均匀,不得猛拉、猛推,校正综合作用力要小于支柱容量,以免支柱断裂。
3.在无缝轨区段,由于钢轨内应力受温度变化较大,对钢轨施加外力有严格要求,应避开高温时间,直线地段不应大于实际锁定轨温10℃,曲线地段不应大于实际锁定轨温5℃;同一曲线不得同时有两组作业。
钢轨锁定温度由工务部门提供,具体施工方法应征得工务部门同意4.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不得使长大金属物体(长度大于或等于轨距)将线路两根钢轨短接。
遇有信号绝缘节时,应使用双框架进行支柱整正,防止支柱整正器将绝缘节两侧的钢轨连通。
5.整正钢柱时,地脚螺栓的螺母只可松动,不可卸下。
6.雨天和雨后要加强对支柱、基础及拉线状态的巡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