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修(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修(二)

第一讲:高中音乐新课程鉴赏模块整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由于课程名称有了改变,把原来的“欣赏”变为现在的“鉴赏”。因此,在教材建设上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音乐鉴赏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调音乐作品的典型性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经常有一个想法,即“以好听不好听为惟一标准”。诚然,老师们打开教材,都愿意选好听的作品,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是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讲,以“好听不好听”作为评判入选教材的音乐作品优劣的标准,显然有失偏颇。很多时候,所谓的“好听不好听”,通常仅仅是因为听多了,熟悉了,就容易产生感情,就认为是好作品。所以评价一个作品是否经典时,就不能以教师觉得“好听不好听”为判断标准。再者,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民族,一个政体审美取向的反映。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出版社编,不管是哪一个专家编,最后都必须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通过审定,才能使用。从这个层面上说,入选教材的音乐作品,就不能简单地以个人的好恶为评价标准。

音乐鉴赏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有巨大帮助,其教材必须精选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鉴赏内容;而且鉴赏是对理性和知识性有更高要求的审美过程,其教材中的理性成分、知识体系、经典意义等方面就必须大于、优于原来的欣赏教材。因此,就有了现在的三个版本的教材,就有了很多不是特别熟悉的作品。例如巴赫,这个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过去大家都很熟悉,如《小步舞曲》,但是这并不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巴赫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及其主要音乐创作风格,首先体现在他的宗教音乐,其次体现在他的复调音乐。所以作为音乐鉴赏课,从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角度看,对巴赫的认识,不能以“好听不好听”来认识;要从宗教音乐和复调音乐来认识,要从《马太受难曲》这样的,代表西洋宗教音乐巅峰的复调音乐作品来认识。这对于认识巴赫,才是必须的、经典的。如此才能真正把握其创作成就与风格,才真正在关键点上认识了巴赫。

2.强调学习内容的典型性

音乐的内容极其丰富,中外音乐、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等等,知识体系庞大,作品浩如烟海,然而高中音乐的课时却非常有限。因此,教材和课时都不可能全面地囊括我们认为的,所要学习或应该学习的音乐内容,能涵盖我们认为必须学习的音乐内容,就已“实属不易”。“在最有限的课时里,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最经典、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

学习内容。”就成为我们编订教材的一个基本思路。如此一来,教材就必须是另外一种编写方式,亦即“以点代面”的方式。

十二年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育,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中国普通公民应接受的正规教育。大众化的音乐教育也就在这十二年当中完成。这就意味着,除了少数人升入大学接受专业音乐教育之外,绝大部分的人离开高中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接受更加系统的音乐学习。所以,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那就是:提供给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一方面仍属于大众教育,另一方面又带有总结的性质,因而教材“以点代面”的编写方式,是非常合理的。

比如讲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让学生深深地记住,有一个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将来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还了解贝多芬的某个作品,了解他的丰功伟绩,了解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从大众教育的角度来说,足矣。对于世界各国的大众来说,知道中国有个民间艺人阿炳,有个音乐家刘天华,已经很不容易;若还知道聂耳、冼星海,当属难能可贵了。对于中国所有老百姓而言,知道戏曲中有京剧,把京剧搞清楚,也很不简单了。要求广大平民百姓,除了京剧以外还知道很多剧种,似乎不太现实,其实也没有必要。

有些教材的编写者,其愿望非常好,但却过于理想主义——“那么多的音乐家,为什么不向学生们多推荐一些呢?”老师们也经常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巴洛克时期很多作曲家都不写?古典主义时期的很多作曲家也都不编?——其实,针对这么有限的课时,那样编写教材既显得很累赘、缺乏重点,又不能体现大众教育的价值观念。就大众教育而言,能够对一个时期,对国外的某些作曲家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认识是绝对有代表意义的,这个作曲家绝对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人,就很不容易。从学习内容的典型性来看,这次教材的编订是突破了过去教材编写中“面面俱到”的那种做法的,这也是本次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3.强调用比较法学习音乐。

从学习方法上看,鉴赏和欣赏有很大差异。欣赏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感官的认识,是对听觉器官的一种刺激,一种品味。感官愉悦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鉴赏则要求比较,要求对照,要求通过对照来学习。所以,我们就确立了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音乐理念,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比较有内容上的比较,有不同时期音乐的比较,有不同民族音乐的比较,甚至有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来演唱(演奏)的比较等等。比如分别听戴玉强和刘欢演唱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就是演唱风格和演唱技法上的比较,就是一种比较学习法。通过比较进行鉴别;没有比较无法鉴别——运用比较法学习音乐,理解作品,是音乐鉴赏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音乐作品的典型性、学习内容的典型性以及运用比较法学习音乐,是编订本次音乐鉴赏教材最为提倡的基本理念;音乐鉴赏对于知识性的理解,对于理性的认识,对于比较学习

法的运用,其要求高于过去的音乐欣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认识,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订的基本思路,才更清楚音乐鉴赏课应该重点教哪些内容。

音乐鉴赏,它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让学生从多个层面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从各个角度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1)民间音乐

本次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无论国内也好、国外也罢,最大的变化,是大胆地采用了较多的传统民间音乐作品。开始几节课,学生觉得教师播放的音乐作品非常“土”,有的都“土”得掉渣,学习兴趣不是很浓,还有个别同学直接说,他们不喜欢这样的音乐。针对这种情况,在每节课中都设计很多问题,举各种例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参与到音乐中来。听赏时,多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脑海中呈现与音乐有关的画面或片段,再让大家用语言复述出来。很多民间音乐作品,大都用地方方言演唱,学生不易听懂,就用曲中方言(虽然不很准确,但意思到了)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大家觉得好玩,很有意思,激动不已,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练习时非常认真,很短时间就听懂了歌词,学会了唱腔。听赏“王大娘钉缸”时,学生看着歌词都听不清楚,因为这段唱腔不是在录音棚里录制的,而是在演唱现场录制的。就此告诉学生此段音乐纯朴,自然。聆听第二遍时,比较旋律和哪首流行歌曲相似?大家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一个音符,听罢,再一起唱旋律,学生马上听出和《好汉歌》相似。原来流行歌曲也是来自民间!

“呼麦”和“和声”教学相结合。先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唱出do、mi、so、do 四个音,然后再同时唱出,告诉大家这就是“和声”。接着提问:一个人能唱出和声吗?全班答:不能!这时播放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呼麦”,暗示大家,这是一个人在演唱。同学们惊讶!低沉、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音上荡漾着优美的高声部旋律。古老、神奇的“呼麦”演唱,使同学们永远记在脑海里:一个人也能唱出和声来。

通过聆听、欣赏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使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民间的,才是一切的源泉!

以往教材中的欧洲声乐作品,介绍的大都是美声唱法,且大段的咏叹调都是用原文演唱,学生没兴趣,新教材中,不仅有美声唱法,还有其他几种唱法。教学时,用比较法,把“欧亚”唱法和我国现流行的原生态歌手阿宝进行比较;“约德尔”唱法选用“孤独的牧羊人”和美声唱法“月亮颂”相比,学生通过聆听,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很快掌握了以上几种唱法。包括我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欧亚”和“约德尔”唱法,感受到新教材知识面广,量大,不仅可以提高、丰富老师本身艺术修养,同时也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角度,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对提高他们鉴赏音乐水平,有很好的帮助。

(2)古韵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