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戴淑芬)课后习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概述一、判断题对对错错错错对错对错错对错错错二、简答题1.组织的活动有两类———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
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但组织为了确保这一基本过程顺利而有效地进行,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是促进作业活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和保证。
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在管理实践中,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将会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工作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
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3.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供应商,用户。
4.将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非结构问题结构化,为群体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明确地识别自身的优势、劣势,把握外部机会和威胁;给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方案。
5.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清为什么。
要做某事的能力。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决定了其能否为组织。
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战略。
概念技能也是高层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基础。
6.首先,管理职能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完成不同管理职能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高层管理者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多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在领导职能上所花的时间要少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7.有效率的企业不一定都有效果。
效率和效果哪一个重要,要看具体的情况和所面对的问题。
8.一般说来,应该是从基层管理者做起;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从基层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降低,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管理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篇一: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txt>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p5织等。
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p6(1)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五种职能活动。
(2)每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①②③④⑤(3)以上五种管理职能不是孤立的,其中:①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③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p6-8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该扮演三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
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管理者的例如必须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必须向消费者保证组织在切实履行社会义务,以及必须让政府人员对组织遵守法律的良好表现感到满意。
熊勇清《管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p018)贾厂长的无奈1、贾厂长是个好人,但你认为贾厂长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么?2、你认为一名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神马? 答:1、贾厂长作为机械厂的厂长,关心同事,体贴下属,虽十足是个好人,但他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站在组织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立场上,考虑组织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和整个组织的设计问题,而是事必躬亲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页不放过,以致累坏身体,让公司蒙受损失,所以说贾厂长不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2、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人员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能力,而作为高层管理者,其更应该注重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从而对组织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进行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管理者应该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激励、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开展工作。
李刚的软件开发小组1、你知道李刚的问题出在哪么?2、请结合相关理论给李刚提点建议。
答:1、李刚作为小组的组长,同时也是一位管理者,而作为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李刚只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忽视了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对各管理层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的帮助管理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2、错误!管理者应了解别人的信念、思考方式、感情、个性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对工作、对集体的态度,并且承认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和别人更好的交换意见。
错误!管理者应能够敏锐的观察别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判断组织成员的可能行为及其可能后果,以便设法最大限度的统一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3管理者应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答: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启示:错误!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的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管理水平。
《管理学》第三版 谭力文 武汉大学出版社 课后案例分析题答案
第一章牛粪热销北京地坛庙会1、购买者购买牛粪的原因造型诙谐、富有创意,紧扣“牛年”的精明创意,受到年轻人青睐2、体会李斌的成功之道。
他是如何创意?分析李斌在运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创意的成功一是寓意“牛年奋起”,表达出了国人在危机面前的信心和勇气!自从去年下半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的东方大国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草民群众,大伙亿万同心,沉着应对,各项事业保持了难得可贵的稳健发展势头,更让世界看到了我们非同寻常、愈挫愈奋的信心和勇气,迈入牛年门槛以来,我们更是意气风发,激情满怀。
与其说“牛奋”卡通玩具迎合了大伙的感官、希望,倒不如是它体现了国人乐观超越的积极心态!二是造型诙谐创意,以俗见雅,幽默见长,不仅在笑中减压,更给人以健康向上!在严肃、紧张的危机压力面前,大伙信心的鼓舞、战胜的勇气诚然不可或缺,但是排泄紧张、减轻压力的渠道也是相当的重要,可谓“治国之道,一张一弛”,于是在这寓意积极,诙谐幽默的“牛奋”卡通玩具玩具面前,你我换来的是会意的莞尔一笑,顿觉轻松释然的通泰感觉!三是迎合了当代青年人求新、求异,些许玩世不恭的心理!当代位居主流、主体的年轻一代,多为80后和90后,她他们思想解放,性格张扬,接受新东西快,喜好追求个性、新潮,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温室)环境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强烈反差,又给他她们些许消极、玩世不恭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集以上特点需求于一身的牛奋卡通玩具,成了庙会上青年人的尤其最爱,便是水到渠成了。
四是花钱较少,式样繁多,新颖别致,满足了大众的消费习惯!你看啊,质地上有布、塑料等多种材质,形状上大小兼顾,可以各取所需;价钱上三五元,十余元,不用“伤筋动骨”,就能轻易地乐和一把;更兼款式新颖,形状可掬,怎能不为大众所喜爱?五是不意间给了经济危机中的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在“危机后”的发展形势面前,必须坚持与“市”俱进,认真把握危中“机遇”,开发适销对路,群众易于接受的新产品,企业厂家方能有一个看好的前景!“牛奋(粪)”卡通玩具成为庙会2009年的流行物,不仅体现了精明商家对市场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更折射出了牛年的新气象,那就是以成熟的大国心态、沉着应对经济危机,期盼中国在新的牛年里,牛气冲天,昂然奋起!3、创意与创意成功的差异。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基础《管理学》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邢以群.编著每章课后思考练习题解答.共16章齐全.实用.权威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什么?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学者们对管理有各种说法,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还认识不清?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
多答案的回答可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或事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学者们对于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
3.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4.为什么需要管理?可不可以不要管理?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
5.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时间、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是短缺的,管理的必要性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目标) ,就会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管理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管理学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6.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一定的投入取得的产出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如果对于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就提高了效率;由于资源短缺,因此就必然关心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有效的管理也就必然与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有关。
另一方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或更高的目标,因此,光是效率高是不够的,管理还要讲求效益。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试分析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必要性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
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
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积极引导和实施组织的变革。
2.组织变革过程中包括哪些主要工作?(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3.组织变革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克服这些阻力?答(1)组织变革的过程为使组织变革顺利进行,并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先对组织变革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按照科学的程序组织实施。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一变革一冻结三个阶段。
组织变革的阻力有个人阻力与团体阻力。
①个人阻力包括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
②团体阻力包括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2)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①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管理层应当分析阻力的强弱,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弱反对因素,进而推动变革的深入进行。
②创新组织文化。
只有创新组织文化并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才能使露出水面的改革行为变得更为坚定,也才能够使变革具有更稳固的发展基础。
③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为了避免组织变革中可能会造成的重大失误,使人们坚定变革成功的信心,变革者必须采取比较周密的变革方案,并从小范围逐渐延伸扩大。
4.何谓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何特征?答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这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所形成的。
熊勇清《管理学》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p018)贾厂长的无奈1、贾厂长是个好人,但你认为贾厂长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么?2、你认为一名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神马?答:1、贾厂长作为机械厂的厂长,关心同事,体贴下属,虽十足是个好人,但他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并没有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站在组织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立场上,考虑组织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和整个组织的设计问题,而是事必躬亲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页不放过,以致累坏身体,让公司蒙受损失,所以说贾厂长不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2、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人员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能力,而作为高层管理者,其更应该注重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从而对组织所面临的复杂情况进行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
管理者应该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激励、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开展工作。
李刚的软件开发小组1、你知道李刚的问题出在哪么?2、请结合相关理论给李刚提点建议。
答:1、李刚作为小组的组长,同时也是一位管理者,而作为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李刚只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忽视了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对各管理层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的帮助管理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2、管理者应了解别人的信念、思考方式、感情、个性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对工作、对集体的态度,并且承认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和别人更好的交换意见。
管理者应能够敏锐的观察别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判断组织成员的可能行为及其可能后果,以便设法最大限度的统一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管理者应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
邢以群管理学第3版知识点课后答案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 复习笔记一、管理及其功能1.管理的定义每一个人对管理的认识是不同的,如表1-1所示。
表1-1 学者们对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协调,协调是指使多个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对目标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抉择,对资源的协调主要表现为计划,对任务的协调主要表现为分工,对思想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对行为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沟通和奖惩,对活动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检查和监督。
3.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等)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图1-1所示。
一方面,人生而有欲,而且人的欲望还会随着当前欲望的满足而不断产生出新的欲望;另一方面,世界上又不存在任何可以不劳而获的东西。
图1-1 管理产生的原因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协调的方法手段协调的方法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以实现自己尽可能多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的资源来增加自己的资源.从而满足自己更多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与改变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实现靠自己的力量所无法实现的欲望贸易通过用自己剩余的资源与他人交换稀缺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4.管理的实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如图1-2所示。
正确对待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明确界定特殊情况的范围和酌情处理的原则。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如表1-3所示。
表1-3 如何对待规章制度正确态度在一般情况下,照章办理;在特殊情况下,酌情处理。
特殊范围违反规章的目的与确立规章的目的一致(目标一致):或已有的规章制度已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规章失效)。
管理学第三版.doc第三章
管理学第三版(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思考题一、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这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
,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一方面,随着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如高速飞机、移动电话、因特网、可视电话等,当今世界好似一个地球村。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间协调和交流正变得十分平常。
另一方面,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都在促进全球化进程。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这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和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全球化内涵: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跨国化指数和国际化指数都是基于跨国公司而定义的,但两指数即可用作测量公司的全球化程度,也可反映产业的全球化程度。
有时也用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程度的测量。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二、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1)、国家政治体制。
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欢迎阅读??????????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对一个活力的组织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以上五种管理职能不是孤立的,其中: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和计划的问题,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P6-8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该扮演三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扮演的第三种决策角色是资源分配者。
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尽管我们一想起资源,就会想起财务资源或设备,但这里的组织资源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重要资源。
例如,当管理者选择把时间花在这个项目而不是那个项目上时,他实际上是在分配时间这一种资源,除时间以外,信息也是一种重要资源。
管理者是否在信息获取上为他人提供便利通常决定着项目的成败。
④管理者所扮演的最后一种决策角色是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谈判上,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组织。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组织,其管理者为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必然要进行谈判工作。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P8?(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管理的挑战1.1 复习笔记一、组织与管理组织是利用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生产出成果的一个系统(见图1-1)。
图1-1 组织系统1.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必要性(1)组织是当今社会中各机构的最普遍的形式。
正是由于组织具有这种主导地位的优势,所以了解组织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当今的社会是组织社会,管理使组织成员更具有生产性。
组织管理的改进,不仅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每个人。
(3)管理对每个人都有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变革等挑战,未来组织的成功取决于管理者有效的管理。
管理将有助于你洞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内部运作的情况。
2.管理的概述(1)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与他人及通过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的过程: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干什么,并使人们用最好、最经济的办法去干”;②孔茨提出,“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③有的学者认为,“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一整套现代的方法”。
(2)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对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质及信息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组织的目标(见图1-2)。
图1-2 管理概念示意①“有效地”指的是既要注意效率,又要注重效果;②效率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表明了投入和产出间的关系;③管理还涉及怎样使活动得以完成,即需寻求效果(有效的成果);④效率涉及手段,而效果涉及目的(见图1-3)。
图1-3 管理寻求效率与效果3.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包括四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见图1-4)。
图1-4 管理职能(1)计划工作①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能,它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并为它们奠定了基础。
计划工作通过下列过程达到上述目的:a.决定需要什么资源;b.明确组织所需人员的类型和数量;c.提出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d.确定比照标准,使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对进展加以衡量,并对照标准,必要时可采取纠偏措施。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总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它。
3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 管理的职能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5.解释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和推己及人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
答:五种道德观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社会结果主要表现为:1 功利主义道德观①内涵。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
②社会结果。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手段,如果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则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同时,功利主义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项目管理学戚安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
项目管理学戚安邦第三版思考题答案项目管理学(一)1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产生于哪一年?A、1996年B、1881年C、198年D、2000年正确答案:C2下列不属于项目的特性的是:A、目的性B、独特性C、重复性D、一次性正确答案:C3项目的制约性中,最主要的是:A、法律制约B、人为制约C、政策制约D、资源制约正确答案:D项目管理是职能管理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5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立身行道是学习管理的根本目的。
正确答案:√项目管理学(二)1下列不属于传统项目管理的是:A、工期管理B、造价管理C、质量管理D、人力资源管理正确答案:D2下列不属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日常运营的是:A、计划过程B、执行过程C、起始过程D、控制过程正确答案:C3项目组合管理包括:A、独立项目的管理B、相似项目的管理C、战略项目和项目群的管理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D项目团队管理是项目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
正确答案:×5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正确答案:√项目管理学(三)1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出现在:A、发现问题和机遇之后B、分析条件之后C、提出项目立案之后D、项目立项之后正确答案:D2“夫天未战而庙先算”出自:A、《易经》B、《论语》C、《大学》D、《孙子兵法》正确答案:D3人类社会范式不包括:A、计划再配式B、市场配置式C、信息社会式D、互惠重配式正确答案:C传统管理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狭窄应用领域。
正确答案:√先有运营,后有项目。
正确答案:×项目管理学(四)我国于哪年进入知识社会?A、2006.0B、2007.0C、2008.0D、2005.0正确答案:D下列要素不属于项目管理图中核心要素的是:A、成本B、集成C、时间D、质量正确答案:B下列关于项目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确定性B、风险性C、突进型D、成果的不可挽回性正确答案:C我国在项目管理的结束环节做得较差。
正确答案:√银行管理属于项目管理。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 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管理学第三版(周三多著)-课后重点习题及答案1、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不近把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视为非政府以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为非政府的一项责任。
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认同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擅于处置非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擅于处置管理者与通常员工及通常员工内部的关系。
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具有自律的特征以非政府的价值观为犯罪行为导向。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自然环境3、表述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历史阶段企业目标:股东利润最大化――工业化初期股东利润最大化、兼顾员工利益――工业化中期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工业化后期崇尚企业有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同时必须维护和加深社会福利――后工业化时期社会责任,逐渐从小变小小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明确而现实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展开全面评价,把道德因素去掉展开单一制的社会审计工作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使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而自主行事,上访等5、如何认知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就是什么?含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依据:适量的信息6、决策的过程包含哪些步骤,每一步骤必须特别注意什么问题?诊断问题(关键步骤)―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7、决策的影响因素存有哪些?环境因素(市场结构,环境稳定性等),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和急迫性),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看待风险的态度,个人价值观等)8、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入侵者研究,替代品生产商研究,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周三多《管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1-18章)(圣才出品)
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①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一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
有用的信息,如通过密切关注组织自身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接触下属,利用个人关系网等方式来获取 信息。
②作为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 藏特定的信息。
图 1-3 各种层次的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答:(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指中国古代在管理国家方面的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比较零星分散,可以归纳为组织、 经营、用人、理财和管物 5 个方面。 ①组织。中国关于组织的理论和实践,起源较早。《周礼》一书,相传是周公为周朝制定的一套官僚组织和 制度。自周朝以后,历代朝廷封官定职,都编有详细的职官表,层次分明,职责清楚。春秋时代孙武所著《孙子 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书,距今已 2500 年,是战略战术的杰作。这本书提到的军队编制,层次关系明晰,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答: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三大类角色,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如图 1-2 所示。
图 1-2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如 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这时,管理者扮演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 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③管理者还必须扮演联络者的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
管理学第三版课后思考题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基础《管理学》第3版.浙大出版社.邢以群编@每章课后思考题总结解答(齐全.权威.实用.答案)
基础《管理学》第三版.浙江大学出版.邢以群.编著每章课后思考练习题解答.共16章齐全.实用.权威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什么?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人们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学者们对管理有各种说法,是否意味着我们对管理还认识不清?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
多答案的回答可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或事物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学者们对于管理定义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们研究立场、方法、角度的不同,也反映了人们对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
3.什么是管理?你是如何看待管理的?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核心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使表面上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4.为什么需要管理?可不可以不要管理?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限的资源实现目标。
5.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管理学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由于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时间、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是短缺的,管理的必要性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欲望(目标) ,就会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
在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管理学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管理学以研究管理一般问题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6.如何衡量管理的有效性?为什么说效益比效率更重要?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一定的投入取得的产出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如果对于一定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就提高了效率;由于资源短缺,因此就必然关心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有效的管理也就必然与资源成本的最小化有关。
另一方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更多或更高的目标,因此,光是效率高是不够的,管理还要讲求效益。
所谓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
(2)小瓦特的科学管理制度,采取了不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建立起许过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4)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
(5)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对工作方法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6)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薪酬。
(7)哈尔西的奖金方案,对管理的贡献体现在工资制度方面,消除了因刺激工资而引起的常见的劳资纠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1 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的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的“甘特图”。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②组织管理理论:包括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2)行为管理理论:包括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和行为科学。
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3 数量管理理论: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学化。
它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4)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运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5)权变管理理论: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6)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要点:①关注顾客②注重持续改善③关注流程④精确测量⑤授权于员工。
(7)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①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③业务流程再造: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善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理解:(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种职能。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原则:满意原则。
依据:适量的信息。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济了何种发展?(1)古典决策理论(2)行为决策理论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尽力获取精确地、可依赖的信息。
(2)明确目标: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
(3)拟定方案: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筛选方案: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并仔细思考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奉贤,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5)执行方案: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的会对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评估效果: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如果存在偏差,则要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已经出现的偏差不扩大甚至有所缩小,从而使方案取得预期的效果。
4.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环境因素:①环境的稳定性②市场结构③卖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2 组织自身的因素:①组织文化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3)决策问题的性质:①问题的紧迫性②问题的重要性(4)决策主体的因素: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②个人能力③个人价值观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5.比较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举例说明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6.结合课本案例5.3讨论:风险的含义是什么?风险应该如何度量?风险是决策的问题涉及的条件中的一些随机因素,虽然不是确定型,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
通过不同的准则,比如最大期望收益、最大期望效用准则来衡量计算;还需特别考虑面对小概率事件的问题;还应分多阶段分析决策问题、建立决策树。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活动安排。
我们又是用“计划工作”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
因此,计划工作是对决策缩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现方法。
性质:(1)计划工作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
(1)时间长短:①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②短期计划:具体的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哥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从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2)职能空间:①业务计划:长期业务计划主要涉及业务方面的调整或业务规模的发展,短期业务计划则主要涉及业务活动的具体安排。
②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③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3)综合性程度(设计时间长短和涉及的范围广狭):①战略性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为爱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②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4)明确性:①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的目标。
②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5)程序化程度:①程序性计划:对某类活动的决策时经常反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
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要重新研究。
②非程序性活动:处理某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其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或极为复杂,再或因为这类问题十分重要而需用个别方法加以处理。
3.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1)目的或使命,它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八章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任务: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2)影响因素:①环境: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②战略③技术④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2.何谓部门化?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这些不同形式有何特征?(1)部门化即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2)形式:①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就是按照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