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技术3
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ngefpesp完整版
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 n g e f p e s p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NG/EFP/ESP制作电视节目的三种制作方式:ENG电视制作方式、EFP电视制作方式和ESP制作方式电视制作方式:是指使用录像手段、直播手段的几种制作方式。
共同特点是通过摄像机制作,也可称之为:电视制作方式(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进行描述)分成如下三种制作方式1、ENG电视制作方式——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2、EFP电视制作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3、ESP制作方式——电子内景制作(或称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 n)1、ENG电视制作方式ENG是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的缩写,字面意思是电子,新闻,采集。
ENG定义:电子新闻采集。
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ENG方式非常适合于现场拍摄,但它所获取的素材还需要在电子编辑设备上进行剪辑,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
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
2、EFP电视制作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1)、定义: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
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所以又名“电子外景制作”(2)、EFP制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组成: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化的,可移动的电视制作系统,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或称转播车)进行外景实况录制的。
大型多功能广播转播车应是集现场转播、直播、录制、扩声、传输、发射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技术实况转播车,是一座基本的移动广播电台。
《电视节目制作》第3章 场面的转换
郑州师院中文系
电视节目制作
传播学院 贾金利
第三章
电 影
镜头 蒙太奇句子
场面的转换
镜头
镜头 场景
镜头 场景
画面组接 转场
蒙太奇句子
蒙太奇段落
蒙太奇段落
段落
段落
电影
电影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文字语言: 词-------句子--------段落-------文章 影视语言: 镜头-------镜头组------段落------影视节目 场面转换 : 节目情节段落和时空关系发生变化时的 转换方法 时间转换 空间转换 情节转换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第二节 转场的方法
转场的方法
技巧转场
无技巧转场
一、技巧转场的方法 :
利用电子特技设备对两个画面的组接进 行特技处理 ,形成明显的段落感,完成场 景转换。
技巧转场的方法
叠化(化入、 化出)
淡出淡入
定格 翻转画面
划像(划、划 变)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1 、 淡入淡出 淡入: 画面从黑场(白场)逐渐显现 , 直到十分清楚 淡出:画面从正常逐渐消隐到黑场(白场) 淡入淡出:第一个画面从清晰逐渐淡到黑场(白场) 第二个画面从黑场(白场)逐渐清晰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②逻辑性。上下两段两个连接镜头在发 展的情节上有逻辑关系,如因果对应, 承上启下等
③比喻性。上下两段相连两镜头变化的画面 内容有强烈对比作用,后一镜头对前一镜头 有比拟、隐喻、象征等作用。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④过渡性。运用画面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或摄影 机的运动来使摄影场地、拍摄空间作转移, 也可借助台词或音乐、音响来处理段落转 移。
电视节目制作(压缩版)
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1. 全面的数字化 2. 网络化 3. 信息化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与方式
(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1. 实况直播
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 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 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 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因此现场 即兴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性、即兴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实况直播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 通过切换 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 实况直播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切换 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 台,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 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标准、广角、 标准、广角、长焦三种镜头对比
特性 视角 放大率 景深 透视性 广角 大于30° 大于 ° 大 大 1、前景物比背景 、 物大;2、空间距 物大; 、 离比实际大;3、 离比实际大; 、 运动速度比实际 快。 桶形失真 标准 24°左右 ° 中 中等 窄角 小于20° 小于 ° 小 小
① 一般的聚焦方法之外: • 跟焦:不断根据被摄主体的移动随时调焦。 跟焦:不断根据被摄主体的移动随时调焦。 • 移焦:在拍摄过程中分别对不同物体聚焦。 移焦:在拍摄过程中分别对不同物体聚焦。
② 变焦功能
A 焦距的概念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当平行光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 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 线穿过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一般使用毫 焦距,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mm)作为镜头焦距的单位。 米(mm)作为镜头焦距的单位。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一、导言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广播行业中的一种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简介1. 媒体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产业的整体认知和理解,涵盖了媒体史、媒体法律与伦理、媒介经济学、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媒体行业的历史发展、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及相关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综合的理论基础。
2. 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的能力。
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构思和创意灵感的引导等。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意能力。
3. 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记者,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
学生将学习采访的基本流程、采访中的应对技巧,以及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采访能力及敏锐的新闻嗅觉。
4. 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电视编导和导演人才。
内容包括编导与导演的角色定位、导演组织工作、影视剧拍摄流程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电视编导和导演的各项技巧,包括调度摄影师、演员等资源,完善节目制作过程。
5. 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视摄影和剪辑的基本技术。
学生将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掌握各类摄影器材和剪辑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媒体基础授课学时: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媒体史概述- 媒体法律与伦理- 媒介经济学- 媒体技术2.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节目构思与创意引导- 节目类型及制作方法3. 课程名称: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采访流程与能力培养- 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采访技巧的实践演练4. 课程名称: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编导与导演角色定位- 影视拍摄与导演组织工作- 节目制作流程与调度管理5. 课程名称: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 剪辑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四、总结通过以上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规范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规范一、前言随着电视节目的普及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规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策划、制作、后期制作等方面,总结出一些技术规范,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二、节目策划阶段1. 内容创新:在节目策划阶段,要注重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通过调研和分析观众的需求,确定节目的创新方向,以保证节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2. 客观准确:编写节目策划方案时,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宣传的情况发生。
节目策划方案要严谨客观,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和信息,确保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实现。
3. 制作成本:在策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到节目的预算限制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确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三、节目制作阶段1. 拍摄设备:在节目制作的拍摄阶段,应使用高品质的拍摄设备,以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能够满足不同场景和不同节目需求的拍摄设备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
2. 图像构图:在拍摄过程中,要注重图像构图的艺术效果。
合理运用镜头语言,通过景深、角度、光线等手法,提高画面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3. 音频采集:要使用高质量的录音设备,确保音频采集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在音频处理过程中,要合理运用音效和音乐,提高节目的听觉效果。
4. 编辑剪辑:在节目制作的后期阶段,要注重编辑剪辑的技术规范。
整合素材,合理处理画面和音频的关系,提高节目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剪辑和效果滥用,保持节目的自然度和真实感。
四、后期制作阶段1. 色彩校正: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要进行色彩校正。
通过调整色调和色彩平衡,使画面的色彩更加鲜艳、清晰,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
2. 片头片尾: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要设计和制作精美的片头片尾。
通过独特的画面和音效,提高节目的包装形象和品牌效应,增强观众的记忆度。
3. 字幕设计:在后期制作中,要注意字幕的设计和使用。
字幕要清晰易读,颜色、字体和大小的选择要与画面相协调,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节目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模拟题2
-传媒《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
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称为镜头的()。
A:焦点
B:焦距
C:拐点
D:景深
参考选项:B
冻结效果属于?
A:模拟特技
B:数字特技
C:摄像特技
D:混合特技
参考选项:B
视频分量信号的亮度标准值是()。
A:0.6VP-P
B:0.7VP-P
C:1.0VP-P
D:1.1VP-P
参考选项:B
制作人在开始构思节目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
A:宣传任务
B:自己提出的选题
C:对观众的分析
D:经济效益
参考选项:C
要使拍摄出的镜头画面中的灯光或光斑产生光芒效果,可以在镜头前面加上()。
A:多像镜
B:柔光镜
C:晕光镜
D:星光镜
参考选项:D
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跟踪技术主要有两大类:网格识别方式和()。
A:蓝背景抠像方式
B:运动捕捉方式
C:基于传感器方式
D:色键方式
1。
浅谈电视栏目后期制作技术及包装技巧
浅谈电视栏目后期制作技术及包装技巧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电视栏目后期制作技术和包装技巧越来越重要。
在电视栏目后期制作中,制作人员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润色、剪辑、音频制作等多项任务,以达到完美的视听效果。
而在电视栏目包装方面,制作人员需要将一个普通的节目打造成具有品牌特色的节目,通过视觉和声音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电视栏目后期制作技术及包装技巧。
1. 剪辑剪辑是电视栏目后期制作中最基础的技能之一。
它是通过把一段视频合理地连接起来,达到叙事效果和节奏的一种基本手段。
为达到最佳效果,制作人员需尽量去除冗长无用的镜头,保留最精华的部分。
2. 色彩校正正确的色彩校正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清晰度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具有观赏性。
在色彩校正过程中,制作人员应对图像的色调、色温、亮度、饱和度等进行调整,确保最终效果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3. 片头片尾设计片头和片尾是一个电视栏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节目的观众吸引力。
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节目类型、主题和时长等因素,制作出符合风格的片头片尾。
同时,片头和片尾的搭配配乐也需要与节目风格相符合。
4. 音效制作音效是电视栏目后期制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音效能够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令人深入、饱满、紧张等。
制作人员应根据节目主题、氛围等特点,合理选择和制作合适的音效,从而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二、电视栏目包装技巧1. 可视化设计电视栏目包装的核心是可视化设计。
在设计节目包装时,制作人员需要从视觉上突出该节目的特色和卖点,令观众产生直观的感受和记忆。
同时,可视化设计也是树立品牌形象、提高节目收视率的最好手段之一。
2. 特效处理特效处理是电视栏目包装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动画、过渡效果、图形变换等手段,增强了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但是,过度的特效处理会令人感到疲劳,制作人员需要保持适宜的度。
3. 音乐配乐音乐配乐是电视栏目包装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席的独特旋律和和声,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且在品牌设计中充当着独特的标志性符号。
23春中传媒《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一
23春《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作业考核-000011.为了保证在变焦拍摄过程中图像始终是清晰的,必须进行()。
选项A:聚焦调整选项B:黑白平衡调整选项C:光圈调整选项D:增益调整参考答案:A2.视频分量信号的亮度标准值是()。
选项A:0.6VP-P选项B:0.7VP-P选项C:1.0VP-P选项D:1.1VP-P参考答案:B3.以下哪一项是摄像的主要业务素质要求?选项A:掌握影视艺术的理论与技巧选项B: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选项C:能熟练并平稳地操作摄像机的镜头运动选项D:应具有比较广泛的学科专业知识参考答案:C4.最早研制出高清晰度电视的国家是()。
选项A:德国选项B:日本选项C:英国选项D:美国参考答案:B5.分两次或者多次交替扫描完成一帧电视画面的方式称为。
选项A:隔行扫描选项B:逐行扫描选项C:两场成帧选项D:四场成帧参考答案:A6.下面四种电视图像信号的处理方法中,图像信号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___系统。
选项A:复合选项B:分离选项C:分量选项D:RGB参考答案:D7.如果要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成品带上中间某一段画面进行修改,一般要采用()。
选项A:间接编辑选项B:脱机编辑选项C:组合编辑选项D:插入编辑参考答案:D8.垂直间隔时间码插入在图像信号____________的某一行中。
选项A:场消隐期选项B:行消隐期选项C:场同步期选项D:行同步期参考答案:B9.______是一级混合键控放大器。
由于它总是配置在切换器的最后一级,并且主要是用作键控及其它特定功能。
电视专业知识点总结
电视专业知识点总结一、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1. 电视的起源及早期发展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影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电磁波传输到远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初的黑白电视问世,至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至今。
2. 电视的高清晰度和超高清晰度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清晰度和超高清晰度电视成为了主流产品。
高清晰度电视(HDTV)指的是电视图像的清晰度高于传统标清电视,它的分辨率通常为1920×1080像素。
而超高清晰度电视(UHDTV)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升级,分辨率可达3840×2160像素或更高。
3. 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电视的优势逐渐显现。
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得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上,实现了电视的网络化。
二、电视节目制作1. 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节目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新闻、文艺、综艺、体育、纪录片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制作要求和特点。
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节目制作通常包括立项、策划、编剧、选题、拍摄、后期制作、播出等环节。
不同类型的节目制作流程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符合这个大致的制作流程。
3.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包括拍摄技术、后期制作技术、音效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电视节目播出1. 电视节目播出形式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有传统电视台播出、有线电视播出、卫星电视播出、互联网电视播出等多种形式。
2. 电视节目的播出机制电视节目的播出机制包括编播一体、编播分离等不同模式,不同的机制会对节目的播出方式和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3.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观众收看该节目的比例,收视率是影响电视节目播出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电视新闻制作1. 电视新闻的特点电视新闻具有图文并茂、快捷准确、直观生动等特点,通常包括头条新闻、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时事评论等版块。
传媒2019年7月《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1答案
传媒2019年7月《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课程考试作业考核试题-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0一、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1.下列哪种特技属于模拟特技?A.马赛克B.缩放C.飞像D.划像正确答案:D2.高清晰度电视要求的伴音是多少声道?A.单声道B.立体声C.三声道D.多声道正确答案:D3.把摄像机的增益开关从+3dB转换到+6dB,则会?A.提高画面的信噪比B.降低画面的信噪比C.信噪比不变D.杂波减少正确答案:B4.摄像机CCD的含义是?A.摄像管B.扫描器C.电荷耦合器D.压缩器正确答案:C5.对于摄像机来说,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光圈的大小的F值。
是指?A.彩色摄像机的灵敏度B.彩色摄像机的最低照度C.彩色摄像机的最大光圈D.彩色摄像机的最低色温正确答案:A6.A/B卷编辑必须指定两台放像机;必须独立设定两台放像机的编辑点;需要设定______编辑点。
A.2个B.3个C.4个D.5个正确答案:B7.关于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A.用新磁带编辑第一个镜头必须用组合编辑B.插入编辑必须在有连续的控制信号的磁带上才能进行C.组合编辑可以用来修改已编辑好的电视节目D.组合编辑的编辑出点后会有一截无信号段正确答案:A8.有一种__________镜头,我们称它为鱼眼镜头。
A.短焦距B.超短焦距C.长焦距D.超长焦距正确答案:B9.重现纯黑色要求摄像机输出的红、绿、蓝黑色电平相等,这称为摄像机的()。
A.黑压缩B.黑扩展C.黑切割D.黑平衡正确答案:D10.冻结效果属于?A.模拟特技B.数字特技C.摄像特技D.混合特技正确答案:B11.数字特技是利用了数字电视技术,将模拟电视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后,记入_______中,然后再取出还原为模拟电视信号。
A.存储器。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时直播技术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时直播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时直播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现代电视节目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时直播技术,包括其定义、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实时直播技术的定义实时直播技术是指将即时发生的电视节目内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地传送给观众,实现和观众之间的即时互动沟通,达到真实、迅速、互动的效果。
实时直播技术通过传输带宽的扩展、传输延迟的降低以及画质的提升,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二、实时直播技术的应用1. 新闻报道:实时直播技术在新闻报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可以通过实时直播技术将重大事件直播给观众,使观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新闻信息。
观众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实时评论和讨论,实现与新闻现场的互动。
2. 体育节目:实时直播技术在体育节目制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观众可以实时观看比赛,感受到场边的紧张气氛。
同时,观众也可以透过实时直播技术与球迷、运动员互动,分享个人观点和喜爱的明星选手。
3. 娱乐节目:实时直播技术在娱乐节目中常常用于投票环节或互动环节。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参与到节目中,投票评选或与选手进行互动。
这为观众带来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增强了观众和节目之间的互动。
三、实时直播技术面临的挑战实时直播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传输技术的支持,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1. 带宽限制:高清晰度的视频传输需要大量的带宽支持,特别是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视听体验的下降。
如何提升网络带宽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是实时直播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 传输延迟:实时直播技术要求视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可能地降低,以保证观众能够实时收看节目。
然而,目前的传输延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3. 画质要求:观众对于高质量的视频画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实时直播过程中,由于传输限制,画质常常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技术(第三版)第3章-视听语言的听觉构成
3. 旁白
• 旁白是代表剧作者或某个剧中人物对剧情进行介绍或评述的解释性 语言。在绝大多数的情节下,它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超然于画面 所表现的那个时空之外,直接以观众为交流的对象。它和画面中任 何一个人物均无交流关系。
•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电视摄录设备的更新,电子新闻采集 系统(ENG)、电子编辑机、数字特技等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逐步推广 运用,电视工作者在运用电视语言、电视表达方式以及电视声画关 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
3.1.2 声音在电视中的运用
• 声画分离是机械时代的产物,而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声画 音乐的作用: • (1)概括画面的基本性质,有利于内容的阐述。 • (2)烘托、渲染特定的背景气氛。用背景音乐,可以烘托、渲染
作品的情绪和气氛,或紧张热烈,或欢快轻松,或沉闷压抑。 • (3)有助于形成节奏。 • (4)描绘富有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
谢 谢!
• 早期电影为了避免有声的运动过程变成无声的世界,常常用现场演 奏音乐或播放唱片的方式来填充银幕无声的空白。
• 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的首映式是有管弦乐队伴奏的。
3.1.1 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
• 声音的运用,是电影发展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 声音进入电影,使电影发生了质的飞跃。它由纯粹的视觉艺术,变
1. 对话
• 人物之间的对话,主要有以下功能: • (1)刻划人物性格 • (2)扩充画面表达的内容 • (3)展开情节内容
2. 现场采访同期声
• 现场采访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中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的同步说话声 音。由于这种声音发自拍摄现场人物本身,不是编辑记者后期加工 制作的,所以属于纯客观声音语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
31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2018/8徐 进(技术管理中心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计划十月份开播4K 超高清试验频道,为此,我们制定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
鉴于目前国标标准、行业标准不够全面,所选设备也比较有限,因此,未来按照总台超高清发展路径,这部规范还会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包括九方面内容,分别是:适用范围、引用标准、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频道播出技术规范、总控调度技术规范、视频制作技术规范、音频制作技术规范、节目生产流程技术规范和内容分发技术规范。
每一部分都对各自系统有相关技术要求。
另外,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在规范里对相关系统的接口都进行了明确定义,使得这部规范可以从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由点成线”地形成适配当前需要、覆盖上下游系统协同工作的整体性技术要求。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部分内容。
一 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规范的相关参数见表1、表2。
表1是电视节目制播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供频道播出和制作使用,色域选择了BT.2020,编码码率选择了500M 。
表2是央视互动电视点播平台——“央视专区”基于IP 进行内容分发文件格式的参数和内容。
32现代电视技术2018.8目生产管理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后期制作系统、广告业务管理系统、总控系统以及新媒体分发平台的信息交互进行了相关定义。
具体如下: z 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从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接收节目编排单、直播通知单、节目变更单、直送通知单、节目不可用通知等各类单据。
超高清播出系统向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提供实时播出节目单及播后单; z 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接收媒资系统发起的备播就绪通知,依据播出编排单从媒资系统获取节目文件元数据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发起整备任务。
z 与后期制作系统接口:4K 超高清播出系统接收4K 制作系统发起的节目直送请求,依据直送请求中的元数据信息发起直送整备任务。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
电视节目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分析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能够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使得观众可以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本文将从多机位布局和协同拍摄技巧两个方面来分析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关键技术。
一、多机位布局多机位布局是指在一场戏或者一段节目中同时使用多个摄像机进行拍摄,以便后期编辑和剪辑。
多机位布局的好处在于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画面,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在多机位布局中,摄像机的摆放位置和角度都十分关键,下面将结合不同类型的节目分析多机位布局的应用技巧。
1. 综艺节目在综艺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捕捉到更多的嘉宾表情和互动画面。
一般来说,综艺节目中会有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等不同的参与者,因此需要至少三个以上的摄像机来进行多机位布局。
主持人的镜头通常会采用中央正面的位置,而嘉宾和观众的镜头可以采用左右侧角度和侧面角度,以便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的表情和互动。
2. 新闻节目在新闻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到新闻事件的全貌和详情。
通常,新闻节目中会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以便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下获取到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
针对重大事件需要采用多机位布局,主要镜头通常会定位在事件的中央位置,而其他摄像机可以采用侧面、俯视、逆光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拍摄,以便更加全面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情况。
3. 体育节目在体育节目中,多机位布局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感受比赛的激烈和刺激。
一般来说,体育节目需要多个摄像机来进行多机位布局,以便捕捉到比赛的精彩瞬间和关键时刻。
相比其他类型的节目,体育节目对于摄像机的布局更加注重实时性和动态感。
足球比赛中,需要摄像机贴近场地进行拍摄,以便更好地捕捉到球员的动作和比赛的进程。
二、协同拍摄技巧协同拍摄技巧是指在多机位布局的情况下,各个摄像机之间需要协同合作,以便更好地捕捉到画面和提升观赏性。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编码技术的运用,以确保节目的质量和传输的效率。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传输中节目制作与编码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节目制作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内容的多样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各种创新的节目制作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目制作技术:1. 多摄像机拍摄技术多摄像机拍摄技术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可以捕捉到不同的角度和画面,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立体感。
例如,喜剧节目《笑傲江湖》采用了多摄像机拍摄技术,使得观众可以同时欣赏到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反应,增加了互动的效果。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新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节目中,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例如,在一些综艺节目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游戏场景或者参与到明星的互动中,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观赏体验。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制作人员可以同时进行节目制作,通过云平台进行文件的存储和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二、编码技术的应用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编码技术对于节目的传输效率和观众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码技术可以将节目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降低传输所需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编码技术:1. H.264编码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中。
通过H.264编码,可以将视频信号进行高效的压缩,减少传输带宽的占用,同时保持较高的视频质量。
因此,H.264编码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传输高清晰度的视频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系列技术规范关键技术介绍
超高清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超高清总控系统技超高清节目分发技术要求、三 关键技术介绍1. 《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4K制播域采用统一的4K、HDR/HLG、BT.2020、XAVC-300、500Mbps等视音频基本参数标准要求,域间文件交互必须遵守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要求,不符合这一标准的节目文件,在节目上载或素材使用前需进行上变换处理;◆总控系统负责为台域各4K超高清制播系统(4K 超高清直播演播室、4K超高清外场转播系统、4K超高清播出系统和4K超高清收录系统)提供符合统一参数标准的4K超高清信号;◆总控系统与台域内各4K超高清制播系统间跨域的信号交换,以TICO浅压缩格式方式进行信号交接和传输;◆4K超高清播出系统采用IP链路、SDI链路混合架构,IP链路4K超高清信号主要以SMPTE-2110标准作为封装调度的参考依据,SDI链路主要以4路3G信号的传输为基础架构,同步基准采用PTP及BB黑场同步校准方式;◆媒资系统提供给4K HDR播出系统节目文件备播以及节目文件的归一化转码,应用基于全局亮度均衡分析的动态色调映射技术实现动态4K HDR至HD SDR文件转码;◆4K超高清节目后期制作,不论采用压缩视频文件格式还是无压缩文件格式,都需要增加调色这一环节,不论是整体调整还是局部微调,确保节目色调统一,确保画面、镜头间切换有良好的彩色一致性,确保明暗部分细节丰富且不出现过曝现象;◆5.1环绕声音频文件,制作域MXF文件封装采用MXF OP-Atom格式,播出采用MXF OP-1a格式。
5.1环绕声节目声道采用16路声道记录方式,以预留下一阶段三维声制作的需要。
2. 《总台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确定了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所遵守的三项原则以及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的录播流程和直播流程;◆高清频道的播出信号由4K超高清播出系统采用转换器,以固定参数下转换的方式产生高清播出信号,转换器的下转换参数遵照规范附件中规定的固定下转换参数值设置;◆总控系统接收4K超高清外来信号后,需采用归一化方式进行信号转换处理,将其转换为符合台内规范的4K HDR信号后送总台4K超高清制播单元;◆确定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采用在同一演播室制作系统播出,依据“就高”原则,即同播演播室采用全4K超高清演播室系统完成节目整体制作;◆4K超高清演播室,将4K超高清PGM信号下转换为高清信号送高清图像监看设备,下转换参数设置参照本规范附件中规定的固定下转换参数值,由节目部门相关人员对4K超高清信号下转换高清后的图像视觉效果进行查验;◆4K超高清制作中,特种设备、字幕系统、包装系统、慢动作系统等如不能提供4K超高清信号的,或是提供的4K超高清信号不符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规范(暂行)》中技术参数要求的,需在转播车进行转换,使指标符合4K超高清制作要求;◆4K超高清制作中,如需进行广告及其他素材插播,转播车只接收格式为XAVC Class300编码的MXF OP-1a超高清文件,原则上不接收其他格式的文件及高清文件;◆如节目需要使用历史高清素材文件时,由后期制作系统负责将其上转换为4K超高清文件,可通过时间线实时转换或素材统一转码方式进行;◆后期制作系统配备转换器,采用固定参数下转换方式将4K超高清节目下转换为高清信号送高清图像监看设备,编导可以在编辑制作中确认同播节目的下转换信号图像视觉质量;◆确定直播演播室声音制作采用5.1环绕声格式,应符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清电视节目录制技术规范》中对于环绕声音频文件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在直播窗口内转换节目声音格式属性;◆当节目未能在关门时间之前入库媒资,可采用文件(介质)直送的紧急/应急播出方式,送4K超高清播出系统播出;◆确定转换器、技术监视器等关键设备参数的设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规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安全,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节目内容、制作过程、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规范。
一、节目内容规范1. 多元化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应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包括新闻、文化、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
避免过度迎合某种特定偏好或利益,在内容选择上要秉持中立公正的原则。
2. 引导正确价值观:广播电视节目是社会道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制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道德、和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宣扬暴力、色情、低俗、违法等内容。
3. 尊重地域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要尊重各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地域歧视或偏见,传播正面、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二、制作过程规范1. 节目创意与策划: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要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符合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同时,要注重对节目内容的策划,确保节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内容冗杂、繁复而使观众产生困扰。
2. 内容的选择和审核: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视剧、电影及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与审核,确保节目内容的合法性和道德性,杜绝低俗、不良内容的传播。
3. 采访和报道: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采访和报道应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事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杜绝对个人和组织的诋毁和造谣。
三、技术要求规范1. 画面和声音的清晰度: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画面和声音的清晰度达到一定的标准,避免画面模糊或声音噪音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2. 屏幕比例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节目类型和播放平台,选择适当的屏幕比例,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3. 包装和效果处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包装和效果处理应以增强节目观赏性为目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变形、失真或夸大,保持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3]张歌东人类发明电视的起步时间并不晚于广播的发明。
在电视发明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
除了人们有希望远距离也能看到影像的客观要求外,推动电视发明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因素是对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和扫描技术。
传真技术的发明。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48年之后的1865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无意中发现洒元素有光电作用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含有硒的物体上,硒会产生电子流。
照射的光线越强,电子流就越强;光线越弱,电子流也就越弱。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
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报告。
硒的光电作用使人们有可能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从而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取得专利。
这种扫描圆盘把图像分解成许多个象素,根据每个象素光线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电信号,通过电传把图像从甲地传到乙地。
这种用机械式扫描盘进行的图像传送叫做机械传真,是电视发明的雏形。
1907年,苏联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获得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的特许权。
1911年他研制成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并用它显示出第一幅简单的静止图像。
1923年至1929年,电子发射管和接收管发明成功,使图片传真成为现实,静止图像技术的发明和无线电声音广播在商业上的成功,促使人们对电视广播的发明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资料称,从1919年到1925年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先后提出了100多项有关电视发明的专利申请。
其中,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里金于1923年获得光电发射管的发明专利权。
他发明的这种光电发射管采用电子扫描技术摄取图像,取代了尼普科夫的机械扫描技术,成为电视发明的重大成果之一。
电视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
贝尔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究电视,于1924年春天实验发射和接收了一个“十”字图形。
1925年10月2日,他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播送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并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地显现了一个人的头像。
1926年l月26日,贝尔德在伦敦作公开表演,轰动了英国和世界。
贝尔德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
他的试验成果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
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在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电视实验的公开表演。
电视设备在英、美、德等国的无线电器材展览会上展出。
市场开始出售电视接收机和有关器材,制造电视接收机也成为一些人的业余受好。
这期间,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把电视画面从英国伦敦发射传送到美国纽约。
这一重大成就,证明图像是能够通过无线电远距离传送的。
美国也是研究和出现电视较早的国家。
继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担任工程师的兹沃里金发明光电发射管之后,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工程师菲洛·法思斯沃思于1928年发明了电子图像分解摄像机。
1929年,兹沃里金又发明了电子图像显示管。
1931年,艾伦·杜蒙发明了阴极显像管。
另一个对电视发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俄裔英国科学家休伊伯格。
他在担任英国电子乐器公司研究主任期间,于1932年领导研制成功了电视摄像管,并逐步达到图像清晰的程度。
他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在电视扫描技术上进行重大改进,实验成功了4O5行交叉电视扫描的技术制式,使电视图像的摄取、传送、显示技术比原来的30行、120行、240行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自此以后,电视广播作为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新型传播媒介,开始进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
从20年代到30年代,电视传播技术日臻完善,电视广播也开始进入社会生活。
1929年秋季,英国正式开办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进行使广播声音和电视图像同时播出的实验。
实验获得成功并播出了第一个声图并茂的电视节目——转播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了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每周播放13个小时。
该台使用的设备是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系统,扫描行数从1929年的30行提高到240行。
两个月以后,又采用了休思伯格的405行扫描标准。
4个月之后,新的电子设备替代了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
一般公认为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开播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广播。
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
它用一条同轴电缆把亚历山大宫和海德公园连接起来,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
这也是英国的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
到193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广播时间增加到每周24小时。
当时英国的电视接收机有2万架,大部分用户在伦敦。
美国也是研究和应用电视以及出现电视广播较早的国家,于2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并首先出有线电视。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传送了有线电视节目。
1928年4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视台第一个领到了实验电视广播的执照,1930年开始试验广播。
到1937年,美国的非商业性实验电视台已有17座。
1939年4月30日,电视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出现,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台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罗斯福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约有几百架接收机收看了这次电视实况广播。
这些接收机大多数是个人组装的。
电视实验广播的成功推动了美国电视工业的发展,这一年杜蒙公司制造的电视接收机首次进入市场。
从1941年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颁发商业电视广播执照。
6月17日,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WNBT成立,7月1日开播。
当时成立的商业电视台大都是每天播出2~3个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的扫描标准。
当时整个纽约地区有47OO架电视接收机。
在英、美两国进行电视研究和电视实验广播的同时,其他二些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
前苏联于1931年开始电视静止图像的广播。
1932年4月29月第一个活动图像节目在莫斯科播出,图像扫描为30行。
1938年莫斯科电视中心和列宁格勒电视中心开始实验性广播,1939年开始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343行。
莫斯科电视中心还建立了一个3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并于1941年5月着手改进设备,图像扫描改为441行。
随后实验性广播便由于战争爆发而中断。
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电视台进行不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60行,1935年改为180行。
1937年使用国产设备,图像扫描达到455行。
1938年开始每天定期广播,发射台设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除巴黎以外,里昂等城市也相继开办了电视广播。
德国1935年开始电视试播。
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期间进行过电视播出,原计划1939年底正式开办电视广播,由于希特勒发动战争而未实现。
日本的电视研究始于1928年。
日本广播协会于1939年5月在东京郊外的研究所和市内的播音馆之间,进行电视发射与接收的试验并取得成功。
二战期间实验中断。
综上所述,本世纪ZO年代是电视事业的萌芽时期,30年代是电视事业的成型时期。
英、美、苏、法等国先后建立电视台并播出节目。
但二战前各国进行电视试验广播的时间和正式进行电视播出的时间顺序有所不同。
开始进行电视实验广播的先后顺序是:美国(19 年)、英国(1929年)、前苏联(1931年)、法国(1932年)、德国(1935年)、日本(1939年)。
而正式开始电视广播的先后顺序是:英国(1936年)、法国(1938年)、前苏联(1939年)、美国(194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德国、日本对电视广播的改进和其他一些国家电视事业的创建中断了。
二战阻碍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在参战前6个月批准了全部的电视广播,但战时维持广播的只有6家商业电视台。
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字幕机的出现1982年,Sony开发出一种8b微机。
这种机器不同凡响,它不是用当时流行的IBM规格的8"和5"软盘,而是用Sony独自开发、后来居然流行起来了的3.5"软盘。
当然,那时每张盘的存储量也只有256kB。
它就是SMC-70GP。
据开发人员当时说,这里“G”指Gen Locker,也就是与电视同步的意思。
据说,当时还没有一种电脑可与电视信号同步。
记得当时参加公司内部系长(副经理)的考试,其中有一项是“结合你的工作写一篇论文”。
我在文中写道:“我负责中国市场。
中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电化教育,电视台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
然而,电视字幕基本上是用手工写成的,不仅不规范,而且费时费力。
希望公司能够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开发中文版SMC-70GP‘电视同步机’,保证3年之内有1000台的市场。
”提心吊胆地交上报告。
几个星期之后,被上级不二井部长叫了去。
直到今天还记得他的表情。
他说:“没想到你小子来公司上班不久,考试居然还通过了。
然而,那种报告可不是写着玩的,说出口就要负责任!从今天开始,你要认真考虑怎样把SMC-70GP介绍到中国去!”通过Sony维修站老学员方贺桐老师的关系,北京邮电学院(当时的名称)答应为我们提供一套16×24点阵式黑体和宋体字体和汉语拼音单字输入软件。
当时的担当本部长出井伸之(最近他当上了Sony的总裁)批准了1000万日元的开发费用。
就这样,开始了从未体验过的共同开发工作……Sony凭借在视频领域多年的经验,没费多大劲就完成了PAL转换器。
但令人头痛的是,从国内拿来的中文字体,打印出来效果还好,可有许多文字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就不清晰了。
汉字本身笔画就多,当时的ROM和微机的处理能力又有限,况且还只能找到16×24点阵式字体。
字体打印在纸上和打到屏幕上根本不是一码事。
两国技术人员只好通过屏幕观察,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修改。
一年多后,中文版SMC-70GP终于完成了。
在那个年代,电脑及其附件产品的进口审批非常麻烦。
为使客户能方便地引进这种电视制作设备,负责进口的中仪总公司陈老太太和我们商量,怎么能为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避开“电脑”这个麻烦的报关科目呢?“那就叫字幕机吧。
”我随口说道。
没想到字幕机这个名称后来居然叫响全国。
1983年底,又一届Sony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体育馆举行。
SMC-70GP发表的这一天,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客户们极其踊跃,体育馆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装不下,只好拉条电缆在对面房间的投影机上“实况转播”。
新的一幕拉开了。
电脑和电视终于结缘——电视字幕实现了“数字化”。
过后的几年里,人们逐渐看到电视画面的构图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几年后,数不清的厂家加入到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