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测量学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学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B 观测者的误差
C 测量误差
D 外界条件的变化
难度系数 c
若观测量的真值为X,观测值为li(i=1,2,…,n),其算术 平均值为L,则描述观测值的(真)误差的正确表达式是 (A )
A 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i= li -X; B 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i = X-L; C 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i = L-X; D 观测值的(真)误差为 i= li -X;
难度系数 A
L1、L2、L3为一组等精度观测值,其误差分别为-7mm, -2mm, +7mm,则它们的精度为( A )
A L1、L2、L3的精度相同; B L1最高、L3最低; C L3最高、L1最低; D L2最高、L1与L3相同 。
难度系数 B
丈量了D1、D2两段距离,其观测值及中误差分别为: D1=105.53m±0.05m,D2=54.60m±0.05m,这说明 ( A B ).
A D1和D2的中误差相同, B D1的相对精度高于D2的相对精度 C D1和D2的中误差不相同 D D1的相对精度低于D2的相对精度 E D1的相对精度与D2的相对精度相同。
难度系数 B
难度系数 B
精度指标
衡量精度的指标有:( A C D )
A 中误差
B 对中误差
C 相对误差
D 容许误差
E 偶然误差
难度系数 C
若水平角测量的中误差为6,则其极限误差可以取 值为( C E )
A 3
B 6
C 12
D 15
E 18
难度系数 C
观测值L1、L2为同一组等精度观测值,其含义是( C D E ) A L1、L2的真误差相等 B L1、L2的改正数相等 C L1、L2的中误差相等 D L1、L2的观测条件基本相同 E L1、L2服从同一种误差分布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名称: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真值:一个物理量的真实数值称为真值。

真值是难以准确测量的。

2.约写真值:足够接近真值的量,它与真值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称这个量为约定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注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仪表的指示值简称示值。

5.影响量:影响测量仪器示值的任何量称为影响量。

6.测量误差:表示测量数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1.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及附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完善而引入的误差2.使用误差由于仪器的安装、布置、调节不当所造成的误差。

3.影响误差由于受外界温度、湿度、电磁场、机械振动等影响超出仪器技术条件而造成的误差。

4.人身误差由于测量者的分辨能力、工作习惯及责任心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5.方法和理论误差由于采用测量方法或仪表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误差称为方法误差。

测量时,依据的理论不严格或用近似公式、近似值(例如π,√2,√3等)计算等造成的误差称理论误差。

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因通常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一般指被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或标准值)表示为Δx=x-x0x—测量结果,x0—约定真值,Δx —绝对误差(Δx有大小和符号,其单位与测量结果的单位相同)另:与Δx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称为修正值。

(用C表示)C=–Δx= x0–x通过检定(校准),由上级标准仪器给出受检仪器的修正值。

因此,将测得值与已知的修正值相加,即可算出被测量的约定真值:x0=x+c我厂仪器分内检和外检两种,检定结果若合格(兰色标签),所得修正值都在公司许可的误差内(这样才能判为合格),对使用者测量不会产生影响,故不再给出修正值,使用者可认为所用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对于“准用”的仪器,请参照“准用证”旁的准用说明,对测量结果予以修正。

2.相对误差指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Δx与真值x0之比δx=Δx/x0×100%3.引用误差指计量器具的示值的绝对误差与器具的特定值x lim(如计量的上限值,量程)之比即:δx lim=Δx/x lim×100%一般x lim常指满度值,因此,也称满度相对误差,它是指仪器仪表度盘上最大的绝对误差与量程值(满度值)之比的百分数。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 两点间高差, 设水准测量测定A、B两点间高差,中间共设n站,则 A、B间高差等于各站高差之和,即 、 间高差等于各站高差之和, h AB =h1+h2+···+h n 设每站高差中误差均为m站,则有 m = ± n ⋅ m h 站 • 若为平坦地区,测站间距离S大致相等,设A、B间 若为平坦地区,测站间距离 大致相等 大致相等, 间 的距离为L,则测站数n=L/S,代入上式,并设每公 的距离为 ,则测站数 ,代入上式, 里高差中误差µ=m站/√S,得 里高差中误差
如经纬仪测角的照准误差 水准仪在水准尺上的估读误差
对358个三角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 个三角形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观测了全 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 三角形内角 部内角,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i=三角形内角 和测量值-180˚ 其结果如表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 其结果如表, 和测量值 的误差∆ 的规律。 的误差∆i的规律。
m L m =± ⋅ m = ± 站 ⋅ L = ±µ ⋅ L = ± L ⋅ m h km 站 S S
误差传播应用示例—角度测量 误差传播应用示例 角度测量
1、菲列罗公式—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菲列罗公式 由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设在三角网中等精度观测各三角形内角, 设在三角网中等精度观测各三角形内角,其测角中误差 均为mβ, 各三角形闭合差f i,闭合差的中误差mΣ为
三、容许误差
据偶然误差的第一特性: 据偶然误差的第一特性: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 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限值。 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限值。
P(−σ < ∆ < +σ) = 68.3% P(−2σ < ∆ < +2σ) = 95.5%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相同测量程序;2)相同测量条
件;3)相同观测人员;4)相同测量设
备;5)相同地点。
4
一、测量误差的几个名词术语
5、等精度测量: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重 复测量。
6、误差公理:一切测量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 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学试验的过程之中。
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 认识误差的规律、性质,进而找出减少误差 的途径与方法以求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值的测 量结果。
7
1、 按误差的表示形式分
【例】要测稍小于80℃的温度,现在0.5级 的0~300℃和1.0级的0~100℃的两个温 度计,试问采用哪个温度计较好?
解:精度等级A=△x/(xmax-xmin)×100 %
∴ε=△x/x= A×(xmax-xmin)/x
用0.5级时:ε1=300×0.5%/80=1.875%
从上述计算结果不难得出被测电源 电动势和内阻置信区间(K取3)内的测 量值分别为:
Ex Eˆ kˆEˆ 1.5150 0.0009V
Rx Rˆ kˆRˆ 0.37 0.03
44
4、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
2)在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例] 已知某一热敏电容传感器的温度
和电容值的实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用 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其特性表达式。
I
A

【例】右图为电源电动 r 势E和电源内阻r的测 U
V
R
量电路,根据电路理 论,测量方程为已知
E
等精度重复测量的重
复测量的数据如下所
示,试求出E和r的估
计值和标准差。
37
4、 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
i
Ii/mA
Ui/V
1
3.293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m乙 =
=
= 4.3
n
6
12
二、相对误差
l 绝对误差 :真误差、中误差 l 相对误差: 在某些测量工作中,绝对误差不能完全
反映出观测的质量。 相对误差K—— 等于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的
比值。常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即:
相对误差
=
误差的绝对值 观测值
=1 T
13
l 相对中误差:当误差的绝对值为中误差m 的绝对值时, K称为~,即 k=1/m 。
3
1.系统误差
l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一系列 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 化,这种误差称为~ 。
l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 仪器工具上的某些缺陷;观测者的 某些习惯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
l 系统误差的特点: 具有累积性
4
系统误差消减方法 ❖1、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上采取一定的措施;
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和容许误差
10
一、中误差
在测量实践中观测次数不可能无限多,实际应用中,以 有限次观测个数n计算出标准差的估值定义为中误差m,作 为衡量精度的一种标准:
m = ±sˆ = ± [ ]
n
在测量工作中,普遍采用中误差来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11
l 有甲、乙两组各自用相同的条件观测了六个三角 形的内角,得三角形的闭合差(即三角形内角和 的真误差)分别为:
例:经纬仪的LL不垂直于VV对测角的影响
5
2.偶然误差 l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未知量 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 明显的规律性,即从表面上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 均呈现偶然性,这种误差称为 ~。 l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仪器或人的感 觉器官能力的限制,如观测者的估读误差、照准误 差等,以及环境中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不断变化着的 温度、风力等外界环境)所造成。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5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一、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每站的高差为:h = a - b ;m读≈ ±3mm
一站的高差中误差:m站 =
≈ ±4mm
线路n站,则总高差:
取3倍中误差为限差,则普通水准路线的容许误 差为 :
二、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
用DJ6经纬仪进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那么用盘 左盘右观测同一方向的中误差为±6 ″,
1、倍数函数:Z=kx 中误差:mz=kmx
2、和差函数 :Z=x1±x2±…±xn 中误差:mz m12 m22 ... mn2
3、线形函数 : Z=k1x1±k2x2±…±knxn 中误差:mz (k1)2 m12 (k2 )2 m22 ... (k n)2 mn2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M0 = = ±3.2mm
一、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设Z=f(x1,x2,…,xn),其中x1,x2,…,xn属于独立自 变量(如直接观测值),他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m1,m2,…,mn则函数Z的中误差为 :
mz
(
f x1
)
2
m12
f (
x2
) 2 m22
f ... (
xn
) 2 mn2
二、特殊函数的中误差
小结
• 正确列出函数式; • 检查观测值是否独立; • 求偏微分并代入观测值确定系数; • 套用公式求出中误差。
思考题: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若测量一 边中误差为ml=±1cm,求周长的中误差? 若四边都测量,且测量精度相同,均为ml, 则周长中误差是多少?
§5.4等精度直接观测值
1.算术平均值原理 假设对某量X 进行了n次等精度的独立观测,得
5.偶然误差的特性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小结
• 正确列出函数式; • 检查观测值是否独立; • 求偏微分并代入观测值确定系数; • 套用公式求出中误差。 思考题: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若测量一边中误差为ml=±1cm,求周长
的中误差?若四边都测量,且测量精度相同,均为ml,则周长中误差是多 少?
§5.4等精度直接观测值
1.算术平均值原理 • 假设对某量X 进行了n次等精度的独立观测,得观测值l1,l2,…ln • 算术平均值为 :L=(l1+l2+…ln )/n=[l]/n • 算术平均值原理:当n→∞时,L=X • 证明:∆i=li-X, [∆]=[l]- nX,
mz
(
f x1
)
2
m12
( f x2
) 2 m22
... ( f xn
) 2 mn2
二、特殊函数的中误差
1、倍数函数:Z=kx
中误差:mz=kmx
2、和差函数 :Z=x1±x2±…±xn
中误差:
3、线形函数 : Z=k1x1±k2x2±…±knxn
中误差:
mz m12 m22 ... mn2
此在测量工作中,我们常常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或限差),如果精 度要求较高时,就可以取两倍中误差作为限差,即:
∆容=士 2|m| 或 ∆容=士3|m |
§5.3 误差传播定律
• 误差传播定律:是指描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其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 一、一般函数的中误差
设Z=f(x1,x2,…,xn),其中x1,x2,…,xn属于独立自变量(如直接观测值),他们的 中误差分别为m1,m2,…,mn则函数Z的中误差为 :
• 所以甲组精度高 关于中误差要注意两点 • 中误差(m)与真误差( ∆ )不同,它只是表示某一组

第2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2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一)解:依题意,则
L l1 l2 l12 360 .000 m mL ml 12 17 .3mm mL 1 L 21000
(二)解:依题意,则
L 12 l 360 .000 m mL 12 ml 60 .0mm mL 1 L 6000
1 2 3 4 5 6 7 8 9 Σ
125.77 125.74 125.72 125.78 125.75 125.73 125.71 125.79 125.76 1131.75
-2 +1 +3 -3 0 +2 +4 -4 -1 0
4 1 9 9 0 4 16 16 1 60
[例]如图,为求未知点F的高程,由已知点A、B、C、 D和E向F布设五条水准路线,构成具有一个节点的水准 网。各已知点高程、各水准路线长度及高差观测值列 于表中,试求算: 1.未知点F的高程最或然值HF及其中误差mF; 2.每公里水准路线高差测定的中误差m公里; 3.各条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值的中误差m1、m2、m3、 m4、m5 。 B
p
i
cN i
距离测量中,当单位距离测量的中误差相同时,各
段距离观测值的权与其长度s成反比
c pi s i
三、单位权中误差
其值恰为1的权称为单位权,此时,pi=1. mi= 与之对应的观测值、精度值和中误差分别称为单位 权观测值L,单位权精度和单位权中误差。 设对某量进行n次不等精度观测,观测值为:L1, L2,…,Ln (权为:p1,p2,…,pn),则
piδHi (mm) +16.0 -7.5 -16.0 +140.0 +60.0
vi (mm) +1 +8 +13 -2 -1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汇总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汇总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测量工作中,对某量(如某一个角度、某一段距离或某两点间的高差等)进行多次观测,所得的各次观测结果总是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表现为每次测量所得的观测值与该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值,这种差值称为测量真误差,即:测量真误差=真值-观测值一、误差产生的原因:1.观测者由于观测者感觉器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都产生误差。

同时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及状态都对测量成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2.测量仪器每种仪器有一定限度的精密程度,因而观测值的精确度也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度。

同时仪器本身在设计、制造、安装、校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钢尺的刻划误差、度盘的偏心等。

3.外界条件观测时所处的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光等因素都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观测成果将随之变化。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把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的好坏与观测成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二 观测误差分类: 1.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若观测误差的符号及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往往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积累。

如某钢尺的注记长度为30m ,经鉴定后,它的实际长度为30.016m ,即每量一整尺,就比实际长度量小0.016m ,也就是每量一整尺段就有+0.016m 的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是固定的,误差的大小与距离成正比,若丈量了五个整尺段,则长度误差为5×(+0.016)=+0.080m 。

若用此钢尺丈量结果为167.213m,则实际长度为:167.213+30213.167×0.0016=167.213+0.089=167.302(m)系统误差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且一般具有累积性,应尽可能消除或限制到最小程度,其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1.检校仪器,把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
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 具有一定的范围。

(2)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 数学期限望等于零。

即:0][lim =∆∞→n
n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偶然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5.2 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 中误差 方差n
D n ][lim ∆∆=∞→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σ估值(中误差m )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 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 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 )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L L i i ~-=∆ 标准差n
n ][lim ∆∆=∞→σ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n m ][∆∆±
= , n 为观测值个数。

(举例题)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1
][-±=n VV m V ——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

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i i L L V -=
(举例题)
二. 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XXX D m
/1=
2.往返测较差率K=XXX D D D D /12/)(=+-返往返

三. 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

即:m m 32或容≈∆。

§5.3 误差传播定律
一. 误差传播定律
设1x 、2x …n x 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21n x x x F Z =,则有:
22
22222121n n Z m x F m x F m x F m ⎪⎪⎭⎫ ⎝⎛∂∂++⎪⎪⎭⎫ ⎝⎛∂∂+⎪⎪⎭⎫ ⎝⎛∂∂±=
(举例题1)
(举例题2)
二. 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 1、m 2、…m n ,则有: 权2
i i m p λ
= 其中,λ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m 0,故有:i
i i i p m m m m p 10220=⇒=。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复习:中误差的概念、误差传播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