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热分析动力学

合集下载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的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及动力学特性TONG Thi Phuong;马中青;陈登宇;张齐生【摘要】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竹材综纤维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5.0,10.0,15.0,20.0和30.0℃·min-1)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热重分析/热重一次微分曲线(TG/DTG)表明:竹材综纤维素热解可分为干燥、快速裂解和慢速裂解等3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增加,TG/DTG曲线往高温一侧移动;竹综纤维素热解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包括多重、平行和连续反应;热解挥发分主要由小分子CO,H2O,CH4和CO2,以及一些醛类、酮类、酸类、烷烃、醇类和酚类等有机物组成.利用无模式函数积分法,即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 (KAS)积分法,对其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材综纤维素的活化能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活化能数值的变化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不同的热解特性有紧密联系.【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4【总页数】7页(P495-501)【关键词】木材科学与技术;竹材;综纤维素;热解;动力学;热重红外联用【作者】TONG Thi Phuong;马中青;陈登宇;张齐生【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越南林业大学木材工程学院,河内156204;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1.2;S781.46竹材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和强度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可再生生物质原料[1]。

通过热解技术将竹材等生物质原料制成高品质生物燃料和化学品,已成为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2-3]。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第40卷第7期2006年7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Journal o f Zhejiang U niv ersity (Engineer ing Science)Vol.40No.7Ju l.2006收稿日期:2005092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网址:w w w.journals.z /e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605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1CB409600).作者简介:王树荣(1972-),男,浙江嵊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质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E mail:s rw ang@z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王树荣,刘 倩,骆仲泱,文丽华,岑可法(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 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 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为14.7%.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苷键和碳碳键断开形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二次降解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关键词:纤维素;热裂解;热重 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 K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3X(2006)07115405Mechanism study of cellulose pyrolysis using 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 coupl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WANG Shu rong,LIU Qian,LUO Zhong yang,WEN Li hua,CEN Ke fa(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o f Clean E ner gy Utiliz ation,Zhej iang Univ ers ity ,H angz hou 31002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 lysaccharide structure of cellulose by using Fourier tr ansform spectrum analysis,the pyr olysis behavior o f cellulose w as studied at a heating rate o f 20K/min by thermo g ravimetric (TG)analy sis coupled w ith Fourier tr 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Experimental re sults sho w 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 f cellulose mainly occur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550~670K.The w eig ht lo ss becam e quite slow when tem peratur e increased further up to and above 680K and the am ount o f residue finally reached to a mass percent of 14.7%.FTIR analysis show ed that free w ater re leased out first dur ing cellulose pyro lysis,follow ed by the depolym er ization and dehydratio n.Glucosidic bo nd and carbon carbon bond br oke into a series o f hydrocarbo ns,alco ho ls,aldehy des,acids,etc.Subse quently these large m olecule co mpounds decomposed further into gases,such as m ethane and car bon m on o xide.Key words:cellulose;pyro lysis;T G FTIR analy sis 作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而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解规律.热重分析法广泛地应用于对纤维素的热解特性的研究[1 3].但其热解产物需要用其他仪器进行二次分析,而热天平与红外光谱仪联用分析技术(TG FTIR),以其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和实时分析的优点比单纯的热分析更适用于生物质的热裂解机理研究.Bassilakis 等人[4]对生物质热解产物进行热红联用分析,提出了7种生物质样品的产物生成模型.Pan 等人[5]也利用T G FTIR 联用研究了添加多种阳离子的木材等温热解下阳离子对热解气体产物的催化作用.Jong 等人[6]对两种生物质分别进行了T G FT IR 联用分析,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各气体产物生成的影响.本文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在解析产物生成方面的优点,在以前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红外固体压片分析技术研究了纤维素样品的多糖结构,并在高纯氮气和动态升温条件下,采用T G FT IR 联用技术对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进行了在线分析,深入探讨了纤维素的热裂解机理.1 实验部分1.1 物料准备试验采用的纤维素物料从含纤维素质量分数为99%的纯棉花中提取,其灰份质量分数小于0.01%,粒径为50~61 m.实验前在80 条件下干燥4h,以除去自由水.1.2 实验仪器及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仪器是N icolet NET XU S 6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梅特勒 托利多T GA/SD T A851e 热重分析仪.用红外固体压片法检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为120次,扫描速度为0.6829cm/s,光栏孔径34mm.在400~4000cm -1光谱范围使用一个汞镉碲化物检测器,为了尽可能消除噪音,实验时检测器用液氮冷却.将样品磨成粉末,并和溴化钾按质量比为0.5%~ 1.0%充分混合研磨,压制成直径行为5m m 的薄片并干燥以备红外分析.TG FTIR 联用是将热天平出口与FT IR 的气体池之间用一根1m 的聚四氟乙烯管联接,将系统通以高纯氮气,并把聚四氟乙烯管和红外气体池预热到180 .实验过程中纤维素热裂解产生的气体产物将通过高纯氮气吹扫进入FTIR 气体池,此时采用氘化硫酸三甘肽(DTGS)热释电检测器,其响应速度快,噪音影响小,光谱范围为400~4000cm-1,分辨率选取为1cm-1.实验样品量为5m g 左右,T GA 的升温速率设为20K/m in,温度范围是303~1273K,高纯氮气流速设为40mL/m in,并进行正压操作.2 结果与讨论2.1 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分析红外固体压片法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A 表示吸光度,官能团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纤维素的图谱表现出了典型的多聚糖特性,其含有:烃基、吡喃糖环所含乙醇基的C O 的伸缩振动;吡喃糖环状结构的特征键C O C 的不对称收缩图1 纤维素的红外分析结构谱图Fig.1 F T IR spectr um o f cellulose structur e表1 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官能团分析T ab.1 Functional g ro up analy sis o f cellulose by FT IR /cm -1归 属3600~3000O H 伸缩2961C H 伸缩2946CH 2不对称伸缩2930~2850C H 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2868CH 2对称伸缩1465C O H 变形1430C H 不对称弯曲1434CH 2变形1424C O H 变形C C H 变形1375~1317C H 对称弯曲1372,1368,1355C C H 变形1299,1285CH 2 O H 变形1282,1246C C H 变形1239,1229C O H 变形1206CH 2和C O H 变形1100C O H 变形1060,1035C O H 变形893Cl H ,CH 2和C OH 变形897异化区 键的吸收700~400C C 伸缩振动振动;异化区 键的吸收特征峰;脂肪族类C H 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C H 不对称和对称弯曲;C C 伸缩振动.纤维素是没有分支的链状大分子,其葡萄糖单元上存在极性很强的羟基,从图1在对应3300~3400cm -1的尖峰可以清楚的发现,其上的氢原子易与另外键上电负性很大的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氢键,从而纤维素大分子的链和链之间便能借分子间的氢键像麻绳一样拧在一起,形成巨分子.综合表1中总结的纤维素所含的官能团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纤维素由纤维二糖之间相互通过苷键聚合而成,而D 葡萄糖是构成纤维二糖的基本单1155第7期王树荣,等: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元,其主要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二者相互作用在分子内生成半缩醛而构成环,以 D 吡喃葡萄糖和 D 吡喃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从而使得D 葡萄糖醛的特性并不明显,构成纤维素的基环为 D 吡喃葡萄糖.图2将纤维素和6 脱氧 D 葡萄糖的红外结构分析谱图进行对照,可以明显发现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2600~3000cm -1的红外区域,纤维素在这个区域的吸收作用远小于D 葡萄糖,对应可知其醛基和羟基的特性远没有葡萄糖明显;而二者在1200~1700cm -1的官能团差异,则是因为D 葡萄糖脱氧的缘故,导致此处的C O 、C =O 官能团缺失.D 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能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等形成缩醛称为糖苷,相应的连接(一般通过氧原子连接)则称为糖苷键.在图1观察到的895cm -1处的一个红外光带是 D 葡萄糖基的特性[7].两分子葡萄糖彼此以第一和第四个碳原子通过 1,4 糖苷键相连而形成还原性双糖,即纤维二糖,其中一个单糖单元形成苷,而另一单糖单元仍保留有半缩醛羟基,可以开环形成链式.图2 纤维素和6 脱氧 D 葡萄糖的红外谱图对比Fig.2 F T IR spectr um co mpar ison of cellulo se and 6Deo xy D gluco se2.2 TG FTIR 分析结果纤维素的T GA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室温到430K 之间存在一个轻微的失重,失重量约为4%,这是纤维素析出微量水所致.纤维素的热失重主要发生在550~670K.DTG 曲线上只有一个失重峰,在645.7K 时其热裂解速率达到最大,说明纤维素的热裂解是一步完成的.而在680K 以后的失重很缓慢,此时的残留量为14.7%,随后残余量变化很小,到1273K 时为6.4%.从DTA 曲线(差热分析曲线)来看,热解阶段是由吸热到放热的一个转变,首先从前一个阶段持续吸热,直到600K 左右吸热量达到最大,随后样品剧烈热解,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一个巨大的放热峰.通过热红联用,FTIR 对实验过程中的气体产物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得到三维图谱(图4).图3 纤维素热裂解的失重过程(20K/min)F ig.3 Weig ht lo ss pro cess of cellulo se py rolysis图4 纤维素热解气体析出三维图Fig.4 Gas released out dur ing cellulo se py rolysis图4的3个坐标分别是吸光率A 、波数 和保留时间t ,它表明在实验初始阶段有水挥发或产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了一段时间;随后大量气体产物析出,各产物形成的吸收峰也随着时间的延长峰强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强度又迅速减弱.但是在3200~2850cm -1处对应于甲烷的峰又出现加强的情况,而且,一氧化碳对应的2239~2039cm -1的双峰直至最后阶段还始终有中等强度峰出现.另外,从图4中可观察到析出气体的最大吸光率发生在18.34min,对应于图3中样品热解的最大速率发生在温度645K,样品失重最快的时候也是气体析出最多的时候,可以计算出红外测量的滞后时间大约为1.2min.三维谱图中纤维素热解气体的析出过程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室温到T 1的低温段,T 2到T 3的主反应阶段,以及T 3后的缓慢分解阶段,下面分别对各个阶段展开热解产物析出和过程机理的分析.3 纤维素热解机理分析参考TG 曲线和FT IR 三维谱图,本文选取了1156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0卷各阶段中几个代表性时刻的FTIR 谱图,分析确定热解产物及其析出过程.3.1 纤维素热解的初始阶段图5显示了纤维素处于热解初始阶段的产物析出谱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以波数3964~3038cm -1、1300~1800cm -1为代表峰的对应于水蒸气的大峰,说明在这个阶段失重主要是游离水析出所致.当纤维素在初始阶段的加热区间里,低于393K 时,物理吸收的水分首先蒸发出来,然后被加热到523K,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链发生断裂析出水分,超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无定形区首先遭到破坏,分子链长度降低,随后发生聚合度的均化过程,使纤维素聚合度从104迅速下降到200左右.同时发生了氧化、脱氢和脱碳等作用,自由基在这些过程中开始出现,羰基和羟基等主要官能团也逐步产生,形成了具有活性的纤维素中间状态[8].在第一阶段,尽管纤维素的失重很小且其外观也无明显改变,但纤维素由于发生上述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而使得其内在结构和基团有所改变,从而对最终产物分布产生影响.图5 6.113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TIR 谱图Fig.5 FT IR spectr um o f gas released out at 6.113m in ofcellulose py ro ly sis3.2 纤维素热解的主要阶段由图4的气体分布图可以看到,18.34min 处的吸光率是最大的,该处可能对应于样品热失重的最大速率处,因此,对此处的官能团分布图进行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图6可明显看出,在2180cm-1和2112cm -1处对应于CO 的特征峰,以及在2391~2217cm -1、726~586cm-1处对应于CO 2的特征峰,而在3964~3038cm -1处仍然存在着对应于水蒸汽的吸收峰,但是已经比较弱.相反,3000~2650cm -1、1850~1600cm -1、1500~900cm -1等处出现了很强的吸收峰,经分析认为其分别是C H 伸缩振动、羰基C=O 双键伸缩振动和C H 面内弯曲振动、C O 和C C 骨架振动等,对应各种烷烃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醇类等大分子物质.图6 18.338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 TIR 谱图F ig.6 FT IR spectrum of g as r eleased o ut at 18.338minof cellulose pyr olysis对以上各类产物在整个热解过程中的析出进行全程跟踪发现,在18.34min 时均有一个析出最大峰(图4),其中醛、酮、醇、羧酸、水蒸气、CO 2等都表现为单一峰,而两类糠醛(2 糠醛、2 5羟甲基糠醛)、饱和烃类,以及CO 都有多个析出极值出现.可见,在较低温度下,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经历一个快速的聚合度降低过程,形成低聚合度的活性纤维素[9];在自由基作用下,活性纤维素发生进一步的降解,使纤维素大分子进入到热解的主要阶段,继而生成焦油、焦炭和小分子的轻质气体.其中聚合度发生降低后的纤维素由于含有了还原性末端基,容易发生转糖苷作用生成左旋葡聚糖和其他一些寡糖化合物成分[10];然后,它们之间的苷键和一些碳碳键逐渐断开,随温度的升高发生强烈的分解反应,产生一些低分子的挥发性产物和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份等其他产物而造成明显失重,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份在随后的红外测量的滞后时间内又有部分分解成小分子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另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纤维素热解生成的气体主要为CO 、CO 2、饱和小分子烷烃类等.CO 在全程温度段都有析出,从红外三维谱图(图4)上可见直至实验的最后还有中等强度的CO 峰出现.可以认为纤维素中大量羟基的存在和热裂解过程中普遍发生的脱水反应为羰基的形成作好了物质准备,作为永久性的小分子生成物,CO 通过挥发份中不稳定羰基的断裂生成.可见CO 既从一次反应中产生,但更多的由一次挥发份通过二次反应形成.相对而言,裂解反应初期的形成显得比较薄弱.因而通常将CO 划分为纤维素热裂解的二次产物.由图4看出,CO 2的产量相对稳定,其生成主要发生在低温段,而高温段的二次反应对其贡献不明显,说明CO 2的生成机理与CO 并不相同[11].通常认为其生成主要发生在纤维素低温焦炭化期间,通1157第7期王树荣,等: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过脱水纤维素的二次反应生成.另外,也可由挥发份的二次反应释放,但后者在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中并不是主导反应,所以CO 2的产量远远小于CO.从图4中还可看出,主反应区之后对应于甲烷的峰又出现加强的情况.实际上,从一次反应直接获得甲烷的量可能很少,显然此时甲烷的生成来源主要是依靠一次挥发份的二次分解.其他烃类气体的生成也大致来源于挥发份分子碎片的重整,比如2,3 丁二酮分解为乙烷和CO 气体[12].3.3 热解后残留物的热分解阶段当温度超过673K 后,纤维素已经失去了大约91%的重量,生成大量挥发性物质的同时生成固体焦炭.之后是一缓慢的轻微的热失重,一直持续到1273K 左右.在该过程中,炭的热分解主要是其中的C H 键和C O 键进一步断裂和芳香化转化过程[13 14].碎片或分解部分产物的缩合、失去取代基以及游离基团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石墨结构.图7是27.848min 时的FT IR 谱图,可以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峰已经很弱,而CO 和CH 4作为主要气体产物而析出.图7 27.848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TIR 谱图F ig.7 F T IR spect rum of g as released o ut at 27.848mino f cellulose py ro ly sis4 结 论(1)采用红外固体压片法对纤维素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谱图上显示的峰进行了官能团的归属分析,各种特征官能团的出现表明纤维素具有典型的多聚糖结构特征.(2)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热失重主要发生在550~670K.在680K 以后的失重很缓慢,此时的残留物质量分数为14.7%.(3)针对FT IR 的检测数据,利用差谱分析法对纤维素热解的各个阶段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定性研究,讨论了纤维素热解阶段的各类气体的形成过程及生成机理.参考文献(References):[1]A NTAL M J,VARH EGYI G.Cellulose pyr olysis kinetics: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 ledge [J].Industrial &Eng ineer ing C hemistry R esearch,1995,34(3):703717.[2]BR ADBU RY A W,SAK A I Y ,SH A FIZA DEH F.Akinet ic model for py ro lysis o f cellulo s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79,23(11):32713280.[3]FISH ER T ,HA JAL IG OL M ,W A YM ACK B,et al.Py ro lysis behavio r and kinetics o f biomass deriv ed mate rials [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02,62(2):331349.[4]BA SSILA K IS R,CAR A NG EL O R M ,WO JT OW ICZ MA.T G FT IR analy sis of bio mass py rolysis [J].Fuel,2001,80(12):17651786.[5]P A N Wei ping ,RICH AR DS G N.Influcence of metal ions on vo latile product s o f pyro ly sis of w oo d [J].Jour 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1989,16(2):117126.[6]DE JO NG W,PIR ON E A,WO JT OW ICZ M A.Py ro ly sis of M iscant hus G ig ant eus and w oo d pellets:T G F T IR analysis and r eaction kinetics [J].Fuel,2003,82(9):11391147.[7]小阿瑟.纤维素化学与工艺学[M ].陈德峻,王远丰,卢今怡,等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8]M OL DO VEA N U S C.Analytical pyrolysis of natural or ganic polym ers [M ].New Yo rk:EL SEVI ER ,1998.[9]BROIDO A,NOL SO N M A.Char yield on pyroly sis of cellulose [J].C ombustion and F la me,1975,24:263268.[10]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等.纤维素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及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7(5):582587,601.L IA O Y an fen,W A NG Shu ro ng ,L U O Zhong yang,et al.Research o n cellulose rapid pyr olysis [J].Jour 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3,37(5):582587,601.[11]L I S,HA RT J L yons,BA NY A SZ J,et al.Real t imeevo lv ed g as analysis by F T IR method:an ex per imenta l study of cellulo se pyr olysis [J].Fuel,2001,80(12):18091717.[12]SHA FI ZAD EH F,L A I Y Z,M CIN T Y RE C R.T hermal deg radation o f 6 chlo ro cellulose and cellulo se zinc chlor ide mix tur 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 er Sci ence,1978,22(5):11831193.[13]M ASCH IO G,K OU F OP AN O S C,LU CCH ESI A.P yr olysis,a pr omising ro ute for biomass ut ilization [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2,42(3):219231.[14]K OU F OP A NO S C A,M A SCHIO G ,L U CCHESI A.K inetic modeling of the py ro lysis o f biomass and bio mass co mpo nents [J].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1989,67(1):7584.1158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0卷。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模拟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模拟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模拟生物质热解是将生物质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热化学过程。

该过程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对于降低碳排放和能源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动力学角度出发,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以期为生物质热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 生物质热解的反应机理生物质热解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干馏、加氢和裂解等反应。

在生物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高温和缺氧的条件,其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主要有机物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

其中气体产物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液体产物为烃类和酚类化合物,固体产物则是生物质焦和灰。

在生物质热解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生物质成分和反应器类型等因素都会对生物质分解的产物种类和质量产生影响。

在热解反应开始时,主要是干馏反应,生物质中的挥发性组分挥发出来,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度上升。

当反应器内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加氢反应开始发生,生物质中的加氢物进一步分解为液体和气体产物。

最后,裂解反应发生,生物质在高温下裂解成小分子气体和液体产物。

2. 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动力学模拟热动力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反应器内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和物质传递过程等参数的变化,来探究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

通过热动力学模拟,可以定量评估反应器中不同参数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条件,提高生物质热解过程的效率和生产率。

生物质热解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模拟包括了生物质在反应器中的逐步分解过程、各种反应物的传质与传热过程、产物的分布和传递过程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热动力学模拟的反应动力学部分,即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反应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反应速率方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反应物消耗速率、产物分布以及反应器内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基于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对生物质热解过程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模拟。

生物质三组分热解反应及动力学的比较

生物质三组分热解反应及动力学的比较

f 积 分 法 对 实 验 数 据 进 行 动 力 学 解 析 , 立 了该 三 组 分 热解 反应 的动 力 学 模 型 。结 果 表 明 , 子 结 构 上 的 不 同 使 e m 建 分 得 该 三 组 分 的 热 解 特性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 所 考 察 的 温 区 内纤 维 素 的 失 重 量 约 为 8 %, 纤 维 素 模 型 化 合 物 木 聚 糖 在 6 半 的 失 重 量 为 6 %左 右 , 木 质 素 的 失 重 量 仅 为 5 % ; 解 反 应 深 度 按 照 纤 维 素 、 聚 糖 和 木 质 素 的 顺 序 依次 降 低 ; 9 而 1 热 木 木 质 素 和 木 聚糖 的 热 解 反 应均 可 以 用两 个 分 段 二 级 动力 学方 程 来描 述 , 纤 维 素 在 低 温 区 和 高 温 区分 别 遵 循 一 级 但
纤维素、 半纤 维 素和 木 质 素 的热 解 反应 规 律 进行 考
储 量 巨大 、 硫和 氮及 灰分含 量低 的特 点 , 同时在 生物 质 能生产 和物 质独 特的 形 成过 程 , 生物 质 能 既不 同于 常 规
的矿 物能源 , 又有 别 于其他 新能源 , 而是 兼有 两者 的
此, 分别对 生物 质 中三种主 要成 分纤 维素 、 半纤维 素
mL mi。每 次 实验 均 精 确 称取 1 / n 0mg左 右 的 样 品 置 于坩 锅 内, 以 高纯 氩 气 吹扫 系统 1 5h 待 加热 先 . , 区的空 气 吹扫完 毕后 , 打开 加热 电源 、 高纯 氩载气 在 保 护下 开始对 样 品进行 加热 分解 实验 本文考 察 的
素结 构 的复杂 多变 以及 不 易 获得 , 里 以木 聚糖 作 这 为 模型 化合 物研 究半纤 维素 的热解 特性 。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

第40卷第7期2006年7月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Journal o f Zhejiang U niv ersity (Engineer ing Science)Vol.40No.7Ju l.2006收稿日期:2005092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网址:w w w.journals.z /e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605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1CB409600).作者简介:王树荣(1972-),男,浙江嵊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质清洁能源化利用研究.E mail:s rw ang@z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王树荣,刘 倩,骆仲泱,文丽华,岑可法(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7)摘 要:在用红外固体压片法研究纤维素多糖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了纤维素在20K/min 升温速率下的热裂解行为.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分解主要发生在550~670K,680K 以后热失重很缓慢,在此温度下固体残留物的质量分数为14.7%.在线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苷键和碳碳键断开形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二次降解为甲烷和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关键词:纤维素;热裂解;热重 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 K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3X(2006)07115405Mechanism study of cellulose pyrolysis using 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 coupl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WANG Shu rong,LIU Qian,LUO Zhong yang,WEN Li hua,CEN Ke fa(State K ey L abor ator y o f Clean E ner gy Utiliz ation,Zhej iang Univ ers ity ,H angz hou 31002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 lysaccharide structure of cellulose by using Fourier tr ansform spectrum analysis,the pyr olysis behavior o f cellulose w as studied at a heating rate o f 20K/min by thermo g ravimetric (TG)analy sis coupled w ith Fourier tr 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Experimental re sults sho w 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 f cellulose mainly occured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550~670K.The w eig ht lo ss becam e quite slow when tem peratur e increased further up to and above 680K and the am ount o f residue finally reached to a mass percent of 14.7%.FTIR analysis show ed that free w ater re leased out first dur ing cellulose pyro lysis,follow ed by the depolym er ization and dehydratio n.Glucosidic bo nd and carbon carbon bond br oke into a series o f hydrocarbo ns,alco ho ls,aldehy des,acids,etc.Subse quently these large m olecule co mpounds decomposed further into gases,such as m ethane and car bon m on o xide.Key words:cellulose;pyro lysis;T G FTIR analy sis 作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而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解规律.热重分析法广泛地应用于对纤维素的热解特性的研究[1 3].但其热解产物需要用其他仪器进行二次分析,而热天平与红外光谱仪联用分析技术(TG FTIR),以其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和实时分析的优点比单纯的热分析更适用于生物质的热裂解机理研究.Bassilakis 等人[4]对生物质热解产物进行热红联用分析,提出了7种生物质样品的产物生成模型.Pan 等人[5]也利用T G FTIR 联用研究了添加多种阳离子的木材等温热解下阳离子对热解气体产物的催化作用.Jong 等人[6]对两种生物质分别进行了T G FT IR 联用分析,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各气体产物生成的影响.本文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技术在解析产物生成方面的优点,在以前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红外固体压片分析技术研究了纤维素样品的多糖结构,并在高纯氮气和动态升温条件下,采用T G FT IR 联用技术对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进行了在线分析,深入探讨了纤维素的热裂解机理.1 实验部分1.1 物料准备试验采用的纤维素物料从含纤维素质量分数为99%的纯棉花中提取,其灰份质量分数小于0.01%,粒径为50~61 m.实验前在80 条件下干燥4h,以除去自由水.1.2 实验仪器及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仪器是N icolet NET XU S 6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梅特勒 托利多T GA/SD T A851e 热重分析仪.用红外固体压片法检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为120次,扫描速度为0.6829cm/s,光栏孔径34mm.在400~4000cm -1光谱范围使用一个汞镉碲化物检测器,为了尽可能消除噪音,实验时检测器用液氮冷却.将样品磨成粉末,并和溴化钾按质量比为0.5%~ 1.0%充分混合研磨,压制成直径行为5m m 的薄片并干燥以备红外分析.TG FTIR 联用是将热天平出口与FT IR 的气体池之间用一根1m 的聚四氟乙烯管联接,将系统通以高纯氮气,并把聚四氟乙烯管和红外气体池预热到180 .实验过程中纤维素热裂解产生的气体产物将通过高纯氮气吹扫进入FTIR 气体池,此时采用氘化硫酸三甘肽(DTGS)热释电检测器,其响应速度快,噪音影响小,光谱范围为400~4000cm-1,分辨率选取为1cm-1.实验样品量为5m g 左右,T GA 的升温速率设为20K/m in,温度范围是303~1273K,高纯氮气流速设为40mL/m in,并进行正压操作.2 结果与讨论2.1 纤维素的微观结构分析红外固体压片法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A 表示吸光度,官能团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纤维素的图谱表现出了典型的多聚糖特性,其含有:烃基、吡喃糖环所含乙醇基的C O 的伸缩振动;吡喃糖环状结构的特征键C O C 的不对称收缩图1 纤维素的红外分析结构谱图Fig.1 F T IR spectr um o f cellulose structur e表1 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官能团分析T ab.1 Functional g ro up analy sis o f cellulose by FT IR /cm -1归 属3600~3000O H 伸缩2961C H 伸缩2946CH 2不对称伸缩2930~2850C H 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2868CH 2对称伸缩1465C O H 变形1430C H 不对称弯曲1434CH 2变形1424C O H 变形C C H 变形1375~1317C H 对称弯曲1372,1368,1355C C H 变形1299,1285CH 2 O H 变形1282,1246C C H 变形1239,1229C O H 变形1206CH 2和C O H 变形1100C O H 变形1060,1035C O H 变形893Cl H ,CH 2和C OH 变形897异化区 键的吸收700~400C C 伸缩振动振动;异化区 键的吸收特征峰;脂肪族类C H 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C H 不对称和对称弯曲;C C 伸缩振动.纤维素是没有分支的链状大分子,其葡萄糖单元上存在极性很强的羟基,从图1在对应3300~3400cm -1的尖峰可以清楚的发现,其上的氢原子易与另外键上电负性很大的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氢键,从而纤维素大分子的链和链之间便能借分子间的氢键像麻绳一样拧在一起,形成巨分子.综合表1中总结的纤维素所含的官能团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纤维素由纤维二糖之间相互通过苷键聚合而成,而D 葡萄糖是构成纤维二糖的基本单1155第7期王树荣,等: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元,其主要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二者相互作用在分子内生成半缩醛而构成环,以 D 吡喃葡萄糖和 D 吡喃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从而使得D 葡萄糖醛的特性并不明显,构成纤维素的基环为 D 吡喃葡萄糖.图2将纤维素和6 脱氧 D 葡萄糖的红外结构分析谱图进行对照,可以明显发现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2600~3000cm -1的红外区域,纤维素在这个区域的吸收作用远小于D 葡萄糖,对应可知其醛基和羟基的特性远没有葡萄糖明显;而二者在1200~1700cm -1的官能团差异,则是因为D 葡萄糖脱氧的缘故,导致此处的C O 、C =O 官能团缺失.D 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能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等形成缩醛称为糖苷,相应的连接(一般通过氧原子连接)则称为糖苷键.在图1观察到的895cm -1处的一个红外光带是 D 葡萄糖基的特性[7].两分子葡萄糖彼此以第一和第四个碳原子通过 1,4 糖苷键相连而形成还原性双糖,即纤维二糖,其中一个单糖单元形成苷,而另一单糖单元仍保留有半缩醛羟基,可以开环形成链式.图2 纤维素和6 脱氧 D 葡萄糖的红外谱图对比Fig.2 F T IR spectr um co mpar ison of cellulo se and 6Deo xy D gluco se2.2 TG FTIR 分析结果纤维素的T GA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室温到430K 之间存在一个轻微的失重,失重量约为4%,这是纤维素析出微量水所致.纤维素的热失重主要发生在550~670K.DTG 曲线上只有一个失重峰,在645.7K 时其热裂解速率达到最大,说明纤维素的热裂解是一步完成的.而在680K 以后的失重很缓慢,此时的残留量为14.7%,随后残余量变化很小,到1273K 时为6.4%.从DTA 曲线(差热分析曲线)来看,热解阶段是由吸热到放热的一个转变,首先从前一个阶段持续吸热,直到600K 左右吸热量达到最大,随后样品剧烈热解,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一个巨大的放热峰.通过热红联用,FTIR 对实验过程中的气体产物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得到三维图谱(图4).图3 纤维素热裂解的失重过程(20K/min)F ig.3 Weig ht lo ss pro cess of cellulo se py rolysis图4 纤维素热解气体析出三维图Fig.4 Gas released out dur ing cellulo se py rolysis图4的3个坐标分别是吸光率A 、波数 和保留时间t ,它表明在实验初始阶段有水挥发或产生,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了一段时间;随后大量气体产物析出,各产物形成的吸收峰也随着时间的延长峰强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强度又迅速减弱.但是在3200~2850cm -1处对应于甲烷的峰又出现加强的情况,而且,一氧化碳对应的2239~2039cm -1的双峰直至最后阶段还始终有中等强度峰出现.另外,从图4中可观察到析出气体的最大吸光率发生在18.34min,对应于图3中样品热解的最大速率发生在温度645K,样品失重最快的时候也是气体析出最多的时候,可以计算出红外测量的滞后时间大约为1.2min.三维谱图中纤维素热解气体的析出过程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分别对应于图3中的室温到T 1的低温段,T 2到T 3的主反应阶段,以及T 3后的缓慢分解阶段,下面分别对各个阶段展开热解产物析出和过程机理的分析.3 纤维素热解机理分析参考TG 曲线和FT IR 三维谱图,本文选取了1156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0卷各阶段中几个代表性时刻的FTIR 谱图,分析确定热解产物及其析出过程.3.1 纤维素热解的初始阶段图5显示了纤维素处于热解初始阶段的产物析出谱图,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以波数3964~3038cm -1、1300~1800cm -1为代表峰的对应于水蒸气的大峰,说明在这个阶段失重主要是游离水析出所致.当纤维素在初始阶段的加热区间里,低于393K 时,物理吸收的水分首先蒸发出来,然后被加热到523K,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链发生断裂析出水分,超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无定形区首先遭到破坏,分子链长度降低,随后发生聚合度的均化过程,使纤维素聚合度从104迅速下降到200左右.同时发生了氧化、脱氢和脱碳等作用,自由基在这些过程中开始出现,羰基和羟基等主要官能团也逐步产生,形成了具有活性的纤维素中间状态[8].在第一阶段,尽管纤维素的失重很小且其外观也无明显改变,但纤维素由于发生上述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而使得其内在结构和基团有所改变,从而对最终产物分布产生影响.图5 6.113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TIR 谱图Fig.5 FT IR spectr um o f gas released out at 6.113m in ofcellulose py ro ly sis3.2 纤维素热解的主要阶段由图4的气体分布图可以看到,18.34min 处的吸光率是最大的,该处可能对应于样品热失重的最大速率处,因此,对此处的官能团分布图进行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图6可明显看出,在2180cm-1和2112cm -1处对应于CO 的特征峰,以及在2391~2217cm -1、726~586cm-1处对应于CO 2的特征峰,而在3964~3038cm -1处仍然存在着对应于水蒸汽的吸收峰,但是已经比较弱.相反,3000~2650cm -1、1850~1600cm -1、1500~900cm -1等处出现了很强的吸收峰,经分析认为其分别是C H 伸缩振动、羰基C=O 双键伸缩振动和C H 面内弯曲振动、C O 和C C 骨架振动等,对应各种烷烃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醇类等大分子物质.图6 18.338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 TIR 谱图F ig.6 FT IR spectrum of g as r eleased o ut at 18.338minof cellulose pyr olysis对以上各类产物在整个热解过程中的析出进行全程跟踪发现,在18.34min 时均有一个析出最大峰(图4),其中醛、酮、醇、羧酸、水蒸气、CO 2等都表现为单一峰,而两类糠醛(2 糠醛、2 5羟甲基糠醛)、饱和烃类,以及CO 都有多个析出极值出现.可见,在较低温度下,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经历一个快速的聚合度降低过程,形成低聚合度的活性纤维素[9];在自由基作用下,活性纤维素发生进一步的降解,使纤维素大分子进入到热解的主要阶段,继而生成焦油、焦炭和小分子的轻质气体.其中聚合度发生降低后的纤维素由于含有了还原性末端基,容易发生转糖苷作用生成左旋葡聚糖和其他一些寡糖化合物成分[10];然后,它们之间的苷键和一些碳碳键逐渐断开,随温度的升高发生强烈的分解反应,产生一些低分子的挥发性产物和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份等其他产物而造成明显失重,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份在随后的红外测量的滞后时间内又有部分分解成小分子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另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纤维素热解生成的气体主要为CO 、CO 2、饱和小分子烷烃类等.CO 在全程温度段都有析出,从红外三维谱图(图4)上可见直至实验的最后还有中等强度的CO 峰出现.可以认为纤维素中大量羟基的存在和热裂解过程中普遍发生的脱水反应为羰基的形成作好了物质准备,作为永久性的小分子生成物,CO 通过挥发份中不稳定羰基的断裂生成.可见CO 既从一次反应中产生,但更多的由一次挥发份通过二次反应形成.相对而言,裂解反应初期的形成显得比较薄弱.因而通常将CO 划分为纤维素热裂解的二次产物.由图4看出,CO 2的产量相对稳定,其生成主要发生在低温段,而高温段的二次反应对其贡献不明显,说明CO 2的生成机理与CO 并不相同[11].通常认为其生成主要发生在纤维素低温焦炭化期间,通1157第7期王树荣,等: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的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研究过脱水纤维素的二次反应生成.另外,也可由挥发份的二次反应释放,但后者在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中并不是主导反应,所以CO 2的产量远远小于CO.从图4中还可看出,主反应区之后对应于甲烷的峰又出现加强的情况.实际上,从一次反应直接获得甲烷的量可能很少,显然此时甲烷的生成来源主要是依靠一次挥发份的二次分解.其他烃类气体的生成也大致来源于挥发份分子碎片的重整,比如2,3 丁二酮分解为乙烷和CO 气体[12].3.3 热解后残留物的热分解阶段当温度超过673K 后,纤维素已经失去了大约91%的重量,生成大量挥发性物质的同时生成固体焦炭.之后是一缓慢的轻微的热失重,一直持续到1273K 左右.在该过程中,炭的热分解主要是其中的C H 键和C O 键进一步断裂和芳香化转化过程[13 14].碎片或分解部分产物的缩合、失去取代基以及游离基团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石墨结构.图7是27.848min 时的FT IR 谱图,可以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峰已经很弱,而CO 和CH 4作为主要气体产物而析出.图7 27.848min 时纤维素热解的气相FTIR 谱图F ig.7 F T IR spect rum of g as released o ut at 27.848mino f cellulose py ro ly sis4 结 论(1)采用红外固体压片法对纤维素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对谱图上显示的峰进行了官能团的归属分析,各种特征官能团的出现表明纤维素具有典型的多聚糖结构特征.(2)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热失重主要发生在550~670K.在680K 以后的失重很缓慢,此时的残留物质量分数为14.7%.(3)针对FT IR 的检测数据,利用差谱分析法对纤维素热解的各个阶段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定性研究,讨论了纤维素热解阶段的各类气体的形成过程及生成机理.参考文献(References):[1]A NTAL M J,VARH EGYI G.Cellulose pyr olysis kinetics: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 ledge [J].Industrial &Eng ineer ing C hemistry R esearch,1995,34(3):703717.[2]BR ADBU RY A W,SAK A I Y ,SH A FIZA DEH F.Akinet ic model for py ro lysis o f cellulo s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79,23(11):32713280.[3]FISH ER T ,HA JAL IG OL M ,W A YM ACK B,et al.Py ro lysis behavio r and kinetics o f biomass deriv ed mate rials [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02,62(2):331349.[4]BA SSILA K IS R,CAR A NG EL O R M ,WO JT OW ICZ MA.T G FT IR analy sis of bio mass py rolysis [J].Fuel,2001,80(12):17651786.[5]P A N Wei ping ,RICH AR DS G N.Influcence of metal ions on vo latile product s o f pyro ly sis of w oo d [J].Jour 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1989,16(2):117126.[6]DE JO NG W,PIR ON E A,WO JT OW ICZ M A.Py ro ly sis of M iscant hus G ig ant eus and w oo d pellets:T G F T IR analysis and r eaction kinetics [J].Fuel,2003,82(9):11391147.[7]小阿瑟.纤维素化学与工艺学[M ].陈德峻,王远丰,卢今怡,等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8]M OL DO VEA N U S C.Analytical pyrolysis of natural or ganic polym ers [M ].New Yo rk:EL SEVI ER ,1998.[9]BROIDO A,NOL SO N M A.Char yield on pyroly sis of cellulose [J].C ombustion and F la me,1975,24:263268.[10]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等.纤维素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及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7(5):582587,601.L IA O Y an fen,W A NG Shu ro ng ,L U O Zhong yang,et al.Research o n cellulose rapid pyr olysis [J].Jour 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3,37(5):582587,601.[11]L I S,HA RT J L yons,BA NY A SZ J,et al.Real t imeevo lv ed g as analysis by F T IR method:an ex per imenta l study of cellulo se pyr olysis [J].Fuel,2001,80(12):18091717.[12]SHA FI ZAD EH F,L A I Y Z,M CIN T Y RE C R.T hermal deg radation o f 6 chlo ro cellulose and cellulo se zinc chlor ide mix tur 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 er Sci ence,1978,22(5):11831193.[13]M ASCH IO G,K OU F OP AN O S C,LU CCH ESI A.P yr olysis,a pr omising ro ute for biomass ut ilization [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2,42(3):219231.[14]K OU F OP A NO S C A,M A SCHIO G ,L U CCHESI A.K inetic modeling of the py ro lysis o f biomass and bio mass co mpo nents [J].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1989,67(1):7584.1158浙 江 大 学 学 报(工学版) 第40卷。

纤维素热解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纤维素热解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纤维素热解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白斌;周卫红;丁毅飞;徐安壮;王玉杰;丁伟婧【摘要】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中利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纤维素的热解实验,分析了纤维素的热解动力学特性.采用双等双步法和Popescu法从热分析动力学的41种机理函数中选取最概然反应机理函数,同时运用Freeman-Carroll法、Coats-Redfern法、Starink法和双等双步法4种热分析方法计算热解反应活化能(E)、指前因子(A),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提高,纤维素热解起始温度增加,热失重速率升高;纤维素的热解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脱水预热(40~120℃)、热解初期(120~260℃)、主要热解失重(260~400℃)和炭化(400~900℃).纤维素主要热解段分两个阶段进行,其活化能在低温段(260~350℃)时,为166~176kJ/mol,高温段(350~400℃)时,为171~216kJ/mol;采用反Jander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主要热解反应过程;采用单一扫描速率法(Freeman-Carroll法和Coats-Redfern法)分析结果与实际值有较大偏差,多重扫描速率法(Starink法和双等双步法)得到的结果更具可靠性.【期刊名称】《生物质化学工程》【年(卷),期】2017(051)004【总页数】9页(P8-16)【关键词】纤维素;热解;热重分析;动力学【作者】白斌;周卫红;丁毅飞;徐安壮;王玉杰;丁伟婧【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鞍山 11402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114051;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研究报告——生物质能源·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生物质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重视。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孙 珂 漆楚生 汪莉君 刘志家 摘要: 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是模拟杉木高温热处理的重要参数,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分离得到木材各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热重分析仪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试了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并采用FWO法、Friedman法和ASTM E1641法计算得到纤维素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纤维素、半纤维素、Klason木质素和苯醇抽提物的含量分别为48.5%、19.9%、33.5%和2.6%。

纤维素的热分解峰值在1、5、10、15、20 ℃/min升温速率下对应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93.8、320.4、332.4、340.3 ℃和346.0 ℃。

杉木纤维素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转化率的变化有波动,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具有一定差异,在转化率为0.3至0.6期间时,FWO法、Friedman法和ASTM E1641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平均值为167.3、160.9 kJ/mol和164.4 kJ/mol,计算得到的指前因子自然对数平均值为33.2 、32.4 min -1和34.5 min -1。

关键词: 杉木; 纤维素; 热稳定性; 活化能; 指前因子中图分类号:S791.27; O63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99 (2018) 04-0038-05DOI:10.19531/j.issn1001-5299.201804009Thermal Stability and Decomposi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Chinese Fir CelluloseSUN Ke 1 QI Chu-sheng 1, 2 WANG Li-jun 1 LIU Zhi-jia 1(1.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Abstract: Thermal stability and decomposition kinetics parameters of Chinese fir cellulose are key factors for modeling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treatment of Chinese fir. Chemical 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separate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Chinese fir, and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properties were tested by thermogravimetry analyzer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Furthermore, Flynn-Wall-Ozawa method, Friedman method and ASTM E1641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cellulo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Klason lignin and Benzene-alcohol extractives is 48.5%, 19.9%, 33.5% and 2.6% separately. The temperature peak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ellulose at heating rate of 1, 5, 10, 15 ℃/min and 20℃/min is 293.8, 320.4, 332.4, 340.3 ℃ and 346.0 ℃ separately.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changes with decomposition rate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the average of activation energy between decomposition rate of 0.3 and 0.6 is 167.3, 160.9 kJ/mol and 164.4 kJ/mol for FWO, Friedman and ASTM E1641 method independently, while the average natural logarithm of pre-exponential factor is 33.2, 32.4 min -1and 34.5 min -1 independently.Key words: Chinese fir; Cellulos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ctivation energy; Pre-exponential factor高温热处理木材可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可靠性,提高木材耐腐蚀和虫蛀的能力,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最近十几年开发了比较成熟且已商业化推广的木材高温热处理技术[1-2]。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

未来研究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不同类型生物质的热裂解 特性及其影响因素;2)生物质热裂解过程中多尺度(分子、微观和宏观)机理 的研究;3)新型高效生物质热裂解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4)生物质热裂解过程 与生物质的生物转化、化学转化等过程的耦合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 为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试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热裂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裂解、主裂解和 二次裂解。在预裂解阶段,纤维素分子中的水分和挥发性成分逐渐脱除;主裂解 阶段主要表现为纤维素分子链的断裂和开环反应,生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二次 裂解阶段则主要是残余碳的进一步分解和产物的分离。
裂解温度对纤维素裂解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素裂解程 度增大,产物收率增加。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产物品质降低,因此适宜的温 度范围为500-600℃。气氛对于纤维素裂解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在惰性气氛下, 纤维素主要发生脱水反应;而在氧化性气氛下,则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催化剂的 使用可以促进纤维素的裂解反应,提高产物收率和品质。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金属 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离子液体等。
4、结合新兴技术加强研究深度 与广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研究可结合新兴技术加强生物质选择性热裂解机 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模 型预测,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利用材料科学方法改善热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性 质,提高产物的品质和产量;利用能源工程技术将生物质选择性热裂解技术与其 它能源转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与转化。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试验研究,总结了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 的关键因素和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裂解温度、气氛和催化剂可以提 高纤维素裂解程度和产物收率,同时降低产物中杂质的含量。然而,本研究仍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验条件范围较窄,未对不同种类的纤维素进行详细比较 等。

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物质是指来自于植物或动物的有机物质,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的资源。

生物质的利用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生物质的热解技术是
一种非常有效的利用途径,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有用的液体、固体、气体等化学品。

因此,研究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是生物质能利用的应用基础和理论支撑。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计划选择三种典型的生物质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温反应和动态扫描量热仪等研究方法,对
其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进行探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三种生物质组分的热稳定性进行热重分析,分析其热分解反应的失重速率和失重量,并进一步通过等温反应和动态扫描量热仪等技术手段探究其热分解反应机理。

2.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生物质组分的热化学性质,包括热容、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为热解反应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在实验条件下,对三种生物质组分进行热解反应,测定其产物组成和产物分布,分析生物质组分不同特性对热解反应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
通过对三种生物质组分的热裂解特性及其动力学规律的研究,本研究将获得以下预期结果:
1.探究三种生物质组分的热裂解机理和动力学规律,揭示生物质热解反应的基本特性和控制规律。

2.分析生物质组分的不同性质对热解产物的影响规律,为生物质热解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3.为生物质能的高效转化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引导。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试验分析研究
图 F 纤维素热裂解的失重过程 " ( 3 G B H *I* B H J 1 * K KL M N + K *M O L * 1 1 N 1 M K *P Q + M 1 Q K K
中生物质除了温度升高外 ! 没有发生失重 ! 此时试样 的性质 基本 未变化 R 第 二区域 是指 E 9到 E (的这个 范围 !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开始失去自由水 R 在接下 期间发生微量的失重 ! 这是生物质发生解聚及 & 玻璃
L0 >R 4 ) * 8 0 1 * M( * 1 3 4 00 1 , 8 3 + 4* , 8 1/ * ( M( 8 1 76 ( , 8 3 1/ * ( 0 ) < 8 3 ( +20 3 13 + 0 3 3 3 8 7< 0 , *. ( * M, 8 3 ( + 0 1, / / , * 1 + 8
>R , + 0/ 9 * ( 9 7 3 7M1 < 0 , + 3 7 M 21 * 17 8 ) 0 3 1 03 +0 1 8 , 3 -3 +8 0 3 72( * P 0 1< 1 ) ( 7 1/ 9 * ( 9 7 3 7/ * ( < 1 7 70 , 7. 3 6 1
>R 0 3 7 8 3 + < 8 / 0 , 7 1 7, 78 1 M/ 1 * , 8 ) * 13 + < * 1 , 7 1 7 0 18 0 3 * 0/ 0 , 7 13 +20 3 < 08 0 10 ) 4 1, M( ) + 8 ( . 6 ( , 8 3 13 7* 1 1 , 7 1 0

yy 2009纤维素热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yy 2009纤维素热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0 引

1 分子结构的优化
分子动力学模拟前对分子结构的优化, 尽量使
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 已成为世界重大热 门课题
之一,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 如 日 的阳光计划 ! 印度 的绿色能源工程 ! 美国的能 本
源农 场和 巴西的酒 精能 源计 划等 [-]" 生物 质 主 要 成 分 是 纤 维 素 ! 半纤 维 素 和 木 质
C 6H
119 . 80
0 .1 0 9
120 . 0 34
0 .1 1 15 7
10 9 .4 7 0 10 7 .2 0 3 0
对 有 机分子 的分 子 动力 学模拟 ,
常 见的 力场 有
HC I q H
C ZH C ZO ; C ZC 3 C 3C Z H
一 . 10 C 6O 3 116 39
表 1 纤维紊单元优化前后参数 (n m )
T a b le 1 T h e P a ra m e te r s o f ee llu lo s e m o le e u le
(3) 已断裂基团没有发生二次分解 .
3 力场的选择
力场是分子动力学 模拟的基础 . 计算的结 果
b ef re an d a f er op tim izin g (n m ) o t
0 .1 1 1 8 7 0 .1 4 2 2 6 0 .1 5 4 3 2 O 3H C SC 6 C 4C S C 6 C SO 3H
0.143
O刀96 0 .1 5 4 0 1 1 0 8 名7 0 1 0 9 .4 7 0
0. 14023
0 .0 9 5 0 7 0 .1 5 5 5 7 1 12 8 9 0 10 7 7 4 0

木质纤维热解的热重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木质纤维热解的热重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木质纤维热解的热重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王威岗;韦杰;董长青
【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
【年(卷),期】2007(025)005
【摘要】试验研究了木质纤维素的热解特性,并对其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分为3个阶段:水分的析出、挥发分的析出以及固定炭的生成.纤维素热解是一级反应过程,根据积分法中的Coats和Redfern法对试验数据处理可得到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频率因子A).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王威岗;韦杰;董长青
【作者单位】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江苏,扬州,211900;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北京,102206;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6;TQ352.9
【相关文献】
1.非木质生物质/废塑料共热解热重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J], 赵宇;金文英;金珊;刘春生
2.煤-焦炉气共热解热重研究Ⅱ.热解半焦燃烧反应性 [J], 廖洪强;孙成功;李保庆;刘泽常
3.木质类生物质热解过程的热重分析研究 [J], 杜海清;王晶;白雪峰
4.木质素热解的热重红外分析仪实验研究 [J], 车德勇;孙亚萍;孙艳雪
5.低共熔离子液体改性木质素-酚醛树脂的热解和热解动力学研究 [J], 孙香;陈玲;连海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素在醇-水溶剂中水解及集总动力学研究

纤维素在醇-水溶剂中水解及集总动力学研究

素组成 , 为一种 化石 燃料 的替 代能 源 , 作 由于其 具 有 “ O 零 排放 ” C, 效应 、 低硫 、 源广 泛 和可 再 生性 资 等特 点 , 来越 引起人 们 的高 度 重视 ¨ . 质纤 维 越 J木
素超 临界水 解 过 程 已有 大 量 的研 究 , 主要 是 纤 维
拟合出了 1 a , 7MP 下 乙醇加入前后 , 木质纤 维素降解 的表观活 化能分别为 194 7和 5 . 8 Jt 1结果表 1. 9 67 4k/ o. o
明, 乙醇 一 水作为溶剂时更有 利于木质纤维 素的降解 , 提高还原糖 收率 . 关键词 : 木质纤维素 ; 固定床式反应器 ; 还原糖 ; 集总动力学 ; 水解 ; 表观活化能
数, 可还原糖收率计算公式如下 : J
还原 糖 收率
(t ) w%

底物 浓度 质量 分数
……
孚 0 %

“ 笼效应” 增强 , 还原糖 水解速率减小 , 使得还 原 糖 的收率减 小.
底物质量分数 : 木质纤维素 中可转化成还原糖的
组分 质量 分 数 , 即纤 维 素 和 半 纤 维 素 总 质 量 分 数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T 0 文献标识码 : A d i1.9 9 ji n 17 —89 2 1. .0 o:0 3 6/.s .6 42 6 .0 2 20 3 s
0 引 言
木质纤 维 素 主 要 由纤 维 素 、 纤 维 素 和 木 质 半
在 石油 炼制过 程 的复杂 反应 体 系 中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 生物领 域也应 用甚 为广泛 . 在
学模型, 并用 实验 方法 结合 数 学模 型 , 确定 动力 学 常数 , 用集 总 理论 建 立 动 力 学 模 型 的方 法 已经

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受热条件下分解和降解过程的科学领域。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温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能源存储和医学等。

然而,在高温环境中,材料容易发生热降解现象,从而导致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

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材料热降解动力学规律对于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两种。

实验测试是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材料进行加热,并观察材料的质量损失、结构变化和热释放等指标来分析材料热降解过程。

这些实验测试通常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装置和精确的测试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求解一系列热传导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来模拟和预测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热降解过程。

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热降解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并通过优化材料结构和热处理工艺等途径来改善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总结起来,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研究方法的选择、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揭示材料热降解的机制,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材料热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并简要描述了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概念和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法。

在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概念一节,将详细介绍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材料的热降解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动力学原理和相关参数。

在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法一节,将探讨材料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例如热重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以及材料热降解动力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学分析及其动力学研究

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学分析及其动力学研究

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学分析及其动力学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纤维素基生物质开始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能源资源。

纤维素基生物质是指来自植物或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的生物质,具有废弃物资源丰富、来源多样、免除对食品农产品影响等优点。

在将纤维素基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过程中,热学分析及其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学分析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学性质对于生物质的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学分析是研究纤维素基生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而纤维素基生物质热分析主要指热重分析和热量分析。

1. 热重分析热重分析是指将被测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称量其重量变化情况,得出质量损失对应的温度范围和热分解量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纤维素基生物质的固体热解过程进行表征。

针对不同的样品,其热重分析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例如,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焦化温度比较高,大于温度900℃,不同来源和性质的纤维素基生物质焦化性质也存在差异,但平均值在20~60℃之间。

同时,从热重分析模型上看,气化与焦化的一次反应分解速率,是纤维素基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2. 热量分析热量分析是一种通过测定热平衡来确定化合物在稳定状态下的热学性质的方法。

根据热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化合物的热学性质参数,如热容、热导率、比热等。

利用热分析技术,可以推断纤维素基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热解动力学,为后续的热力学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纤维素基生物质的动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是研究物质反应过程速率和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科学。

对于纤维素基生物质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热解动力学,以及在酶解生产生物燃料时的反应动力学。

1. 热解动力学纤维素基生物质的热解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反应和过渡态。

根据动力学原理,热解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r=kAexp(-E/RT)其中,r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表示反应活化能,E表示温度,R表示普适气体常数,T表示反应温度。

纤维素油酸酯热性能及热降解动力学

纤维素油酸酯热性能及热降解动力学

纤维素油酸酯热性能及热降解动力学
黄凤远
【期刊名称】《材料导报》
【年(卷),期】2012(026)012
【摘要】利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纤维素油酸酯(CO)在氢气中的热降解及热降解动力学.为确定CO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首先采用Kissinger法计算反应级数n,再利用Coats-Redfem法计算活化能Ea和频率因子A,计算结果适用于起始降解温度(Td)到最大降解速率温度(Tp)附近的温度范围.计算结果表明,CO热降解反应级数n随取代度的增加由2.9(S1)下降为1.4(S3);CO的Td和Tp均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CO的热稳定性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活化能Ea和频率因子A同样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
【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黄凤远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丹东118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52.71
【相关文献】
1.微悬浮法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酯的热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J], 陈栋华;袁誉洪;赵奇志;黄军;王利华;刘景民;王洛礼
2.含磷阻燃共聚酯的热降解动力学及耐热性能研究 [J], 黄年华;张强;李治华
3.苯酚型硼氮配位酚醛树脂的热性能与热降解动力学 [J], 翟丁;高俊刚;田庆;蒋超杰
4.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J], 潘小虎;李乃祥;王雪盼;梁家晨
5.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热降解动力学--Ⅰ非等温热降解动力学 [J], 张莉;隋坤艳;杨明;马敬红;梁伯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分析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连续方法

一种分析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连续方法

一种分析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连续方法摘要研究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的连续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生物质热解动力学和测定在最大反应速率下的未反应分数。

第二步是制定反应速率的图表和核实前一阶段中计算的动力学参数。

纸,木聚糖,碱木质素分别用来代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且假设它们的热解反应代号1,2和3的顺序来分析。

对于大部分生物质来说,热解动力学参数都是确定的,且反应速度图样的模拟都被记作反应1。

这种新方法适用于模拟大部分的生物质热解和类似的可实现,有代表,可信赖的反应。

说明生物质及其衍生物的利用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一大资源。

生物质是丰富的中碳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的产品。

根据生物质原料的种类和转换技术,生物燃料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种类,一次燃料和二次燃料。

尽管该技术已经被应用,粮食作物原料的利用已引起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粮食价格上涨,毁林,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等等,阻碍了一次生物燃料的应用。

不同于前者,第二代生物燃料来源不再是粮食作物而是有机废物和非食品作物。

实际上,废弃生物质的原料,是随处可见且大量出现的农业和林业的残留物,工业和城市固体废物等等。

那就意味着废弃生物质的利用有很多的好处,包括原料的的质量,收集和运输。

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生物反应,化学反应,热反应。

热反应技术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类别:热解,气化和直接燃烧。

热解是在无氧或控制氧气条件下的热反应。

此外,生物质热解是一个有工业和重要生物意义的热化学转变过程。

在热解过程产生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物的分量会根据原料特性和不同反应过程的不同而变化。

此外,热解反应同时产生气化和直接燃烧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现在已经有大量有关生物质热解的动力学研究的文献和材料。

根据原料分析和热重分析仪器,热解反应可以看做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基本组成部分的叠加行为。

因此,每个动力学反应的价值可以通过分析生物质成分来衡量。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是指研究纤维素在生物或化学作用下分解的速率和机理的学科。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复杂,因此其降解过程也相对复杂。

纤维素降解通常涉及微生物、酶类和化学试剂等因素。

在纤维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中,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降解速率:研究纤维素在不同条件下(如温度、pH值、湿度等)的降解速率,以及不同降解方法(生物降解、酶解、化学处理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

2. 降解产物:研究纤维素降解后生成的产物,包括低聚糖、葡萄糖等单糖,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生成规律和特性。

3. 降解机理:探究纤维素降解的具体机理,包括参与降解的微生物、酶类或化学反应的作用途径和原理。

4. 应用:将纤维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质能源、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废弃的植物纤维素资源。

纤维素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开发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在近临界水中的分解动力学和产物分布

纤维素在近临界水中的分解动力学和产物分布

纤维素在近临界水中的分解动力学和产物分布吕秀阳;迫田章义;铃木基之【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01(052)006【摘要】@@引言rn 纤维素含量约占50%的生物质资源,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可再生资源.目前用于大规模处理生物质资源的方法有酸水解、热分解和水蒸气蒸爆等.酸水解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得单糖,它又可发为浓酸水角[1]与稀酸水解[2].酸水解具有以下缺点:①反应速度较慢(最大0.1min-1);②反应器腐蚀严重;③需国收酸(浓酸水解)以及废水处理等.热分解的目标是生成燃料,Antal等[3]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此法设备与工艺均较简单,但存在着产品价值较低、污染严重等问题.水蒸气蒸爆因水解率低,一般只作为预处理技术[4].另外还有人对酶法进行了研究[5],但因其反应速度很慢,难以用于大规模处理.rn 近临界水(near critical water,NCW)通常是指温度在513~623?K的压缩液体水.近年来,高温高压水中非催化水解由于反应速度快(在NCW中是酸水解的10~100倍,在超临界水中达1000倍以上)、可以实现选择性分解、目标产物可以作为化工原料且价值较高、无污染、无催化剂回收和废水处理等工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6-11].特别是NCW,它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能以及自身具有酸催化与碱催化的功能,在废弃物再资源化方面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日本东北大学化工系新井-阿尻研究室[7,8]对高温高压水中非催化水解进行了较出色的研究工作,他们采用半间歇式反应器以及连续反应装置研究了纤维素在高温高压水中的分解动学,并对纤维素分解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另外,Sakanishi等[9]用一个上下振动的间歇反应器、Minowa等[10]用一个带磁性搅拌器的高压反应釜研究了纤维素在NCW中的分解.【总页数】4页(P556-559)【作者】吕秀阳;迫田章义;铃木基之【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12;TQ;031.5;TQ;036;TQ;037【相关文献】1.球状再生纤维素及丹宁树脂的热分解动力学 [J], 霍瑞贞2.豆腐渣资源在近临界水中的分解动力学实验研究 [J], 吕秀阳;詹晓力;夏文莉;SakodaAkiyoshi;SuzukiMotoyuki3.杉木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J], 孙珂;漆楚生;汪莉君;刘志家4.几株半知菌对马尾松落叶的分解——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动力学 [J], 郝杰杰;宋福强;田兴军;黄丰;张鹏;张智俊5.乙基纤维素包裹的丝裂霉素C微囊在肝转移病人的分解与动力学研究 [J], 杨蕴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周劲松,余春江,岑可发.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实验分析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2,36(2).摘要: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已开展的比较广泛,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认识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廖艳芬等人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对此种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

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是部分,期间大量灰分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

实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以600K作为分界点,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67KJ/m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174 KJ/mol左右的低活化能。

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试验条件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结论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目前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比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生物质具有低污染排放特点,而且其生产的零排放,从而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特殊意义。

利用过程中能实现CO2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技术是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其中生物质热裂解作为目前世界上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前沿技术,不仅是生物质气化或燃烧等转化过程中的必经步骤,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产生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独立工艺。

生物质热裂解是指生物质由于受到外界热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的热化学转换过程,随着过程的进行,生物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变化的趋势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质热裂解进程的演变情况,为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开发生物质高效直接燃烧和气化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裂解规律,因而进行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对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通常从其动力学特点入手来解释其过程的发展。

本文采用Perkin-Elmer TGA-7型差示热重分析仪,在程控温度操作条件下以5~50K/min的不同升温速率对纤维素原料在300~1200K的温度下进行动态升温试验,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

试验用的载气为高纯度氮气,以保持炉内惰性气氛,同时能及时将纤维素热裂解生成的挥发性产物带离样品,从而减少了由于二次反应对试样瞬时重量带来的影响。

动力学分析采用的纤维素是从含纤维素为99%的纯棉花中提取,其灰份质量分数为0.01%,粒径为50~60μm,试样量均控制在8mg以内。

2 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试验结果在给定的升温速率下,随着原料温度的升高,纤维素热裂解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五个区域(见图1)。

的部分,在该区域中生物质除了温度升高外,没有第一区域是从室温开始到T发生失重,此时试样的性质基本未变化;第二区域是指T0到T1的这个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开始失去自由水;在接下的T1至T2的第二区域内,热重曲线几乎成一平台,期间发生微量的失重,这是生物质发生解聚及“玻璃化转变“现象的一个缓慢过程;第三区域是从T2到T4阶段,该区域是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的主要阶段,试样的绝大部分失重发生在该区域,在该范围内生物质热图1 纤维素热裂解的失重过程裂解生成小分子气体和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分而造成明显失重,并在T3时生物质的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此阶段吸收的热量占整体反应的主要部分;最后一个区域对应于残留物的缓慢分解,并在最后生成部分炭和灰分。

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热裂解的TG(图2)和DTG(图3)曲线具有一致的演化区势,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除初温度T0)向高温侧轻微移动并且主反应区间也增加。

这是因为达到相同温度,升温速率越高,试样经历的反应时间越短,从而反应程度越低。

同时升温速率影响到测点与试样、外层试样与内部试样间的传热温差和温度梯度,从而导致热滞后现象加重。

致使曲线向高温侧移动。

图2 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的TG曲线从图2可以得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纤维素热裂解的炭产量逐渐减少,这里所定义的炭产量,并非整个热裂解过程的最终残留物质量分数,而是指主反应区域的炭生成量Yc。

表1列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炭产量,结果显示低升温速率下炭的生成量较高,表明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3 纤维素热裂解表观动力学模型本文借助热重法对纤维素热裂解主反应区进行分析,求得其反应动力学参图3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的DTG 曲线表1 不同升温速率下炭的产量数, 从而建立该区间的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热重法分析生物质受热失重的过程中,常采用式(1)所示的简单动力学方程来模拟纤维素失重现象,其中00()/()m m m m α∞=--为相对失重或称转化率;m 代表样品的质量,下角0与∞分别代表反应初始与终止状态。

()d kf dtαα= (1) 速率常数k 可由Arrhenius 定律exp(/)k A E RT =-求得,其中频率因子A 和活化能E 的表达式需通过热重曲线的分析计算求得,反应机理()f α的表达式按较为常见的假设为: ()(1)n f αα=-,结合式(1)并引入升温速率与反应时间的线性关系,可得exp()(1)n d A E dT RTααβ=-- (2) 式(2)取对数后进行差分得到ln()(1/)[]ln(1)ln(1)d E T dT n T ααα∆∆=-+∆-∆- (3)式(3)的左端与(1/)ln(1)T α∆∆-成线性关系,可由直线的斜率求得活化能E ,由纵坐标的截距得到反应级数 再结合式(1)和Arrhenius 定律以及反应机理()f α可计算出频率因子A 。

图4示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计算情况,从图中明显观察到不同升温速率下 ,直线的斜率均发生了向下转折现象,从而将热裂解主反应区分为了两段,这意味着活化能在整个区间内并非为常数,而是随反应的进行有所降低 通过横坐标(1/)ln(1)T α∆∆-的折算,发生转折的温度大约都在600K 附近。

表2列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组,下标1和2分别表示温度低于和不低于600K 的情况。

图4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曲线表2 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动力学常数由表2可见,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得到的活化能和指数前因子值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主要是在热重法中,由于热重曲线的形状与升温速率等试验条件相关的缘故,需对此引入相应的“动力学补偿效应”:ln A aE b =+ (4)从图5、6得到动力学补偿效应的表达式为11ln()0.24816.283A E =⋅- (5)22ln()0.27617.101A E =⋅- (6)从而得到纤维素的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214.4210exp(266520/)(1)d RT dtαα=⋅--,600T K , (7) 132.6910exp(173880/)(1)d RT dtαα=⋅--,600T K ≥, (8)图5 低温段动力学补偿效应图6 较高温度段动力学补偿效应4 结果分析及讨论对于纤维素热裂解表观反应动力学研究,迄今已有许多不同的结果。

反应模型的描述有单组动力学参数,也有多组动力学参数,其计算得出的值比较分散,如表观活化能从82~310KJ/mol 之间变化,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

如Rao 等人用两组参数来模拟,认为纤维素在280~310KJ/mol 时, 以表观活化能为82.7KJ/mol 反应级数为1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热裂解:而温度在350~400KJ/mol 时,则应用表观活化能为282.0KJ/mol 反应级数为2.0的动力学模型来模拟。

Bilbao 对纤维素进行动态、静态热裂解重分析后,以E=226KJ/mol 的简单一阶一级模型模拟得到相当满意的效果。

当然不同研究者获得的试验样本对应的纯度和粒径等特性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活化能结果。

然而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应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因而面对如此纷繁众多的动力学参数,需寻找一个统一的答案或合理的解释。

Milosavljevic综合前人的结果,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并在试验基础上总结出纤维素热裂解在温度为600K左右时,表观动力学参数发生了分界,T≥600K时纤维素的表观活化能为140~150KJ/mol,而T<600K时表观活化能为218 KJ/mol,并由此提出了新的纤维素热裂解模型。

他在保留Broido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第三个竞争反应:纤维素热裂解生成二次生物油。

由于较高温时纤维素热裂解以生成二次生物油的反应为主导,其反应活化能较低,从而导致了表观活化能的转折。

从Milosavjevic的划分范围和活化能的取值区间来看,本文得到的结果与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T≥600K时纤维素以173.8 KJ/mol活化能的路径热裂解,而T<600K时则遵循266.5KJ/mol活化能的路径反应,似乎Milosavjevic的反应模型可以解释纤维素热裂解的演变过程。

其他研究者也注意到以两组参数模拟纤维素热裂解主反应阶段的方案,以下面两组动力学参数分别模拟纤维素快速热裂解600K前后的两段过程:T<600K,E1=220.5KJ/mol,A1=3.47*1017s-1;T≥600K,E2=143.2KJ/mol,A2=3.77*1010s-1;结果发现拟合误差高达13%和10%而以一组动力学参数E=214.5KJ/mol,A=1.2*1017s-1描述误差仅6%,Antal在尽量减少传热传质影响条件下,在氩气环境中对小样本纤维素进行了热重分析,同样以简单的一阶一级模型模拟的纤维素热裂解(活化能约为(238±10)KJ/mol)结果也很满意。

研究者们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几乎每组动力学参数都与其相应的试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对另一试验环境得出的结果拟合却又不如人意,这些各持己见的观点使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过程变得扑朔迷离,在不能肯定他人试验结果对错,或是哪一组更为合适的情况下研究的焦点又集中到热裂解过程本身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反应条件影响着反应过程的进行。

热裂解过程中传质限制主要体现在热裂解产生的挥发份不能及时排出而在固体表面发生气固相二次反应。

传热控制现象则体现为颗粒内部空间梯度引起的温度差异、颗粒料层内部温度梯度以及颗粒与反应器之间受传热速率影响产生的温度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