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一、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测定的意义1、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分类煤的相对密度分为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两种。

真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2、相对密度测定的意义。

煤的真相对密度是研究煤的性质和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视相对密度是计算煤的埋藏量,设计煤仓和在煤的运输磨碎、燃烧计算中所需的指标。

根据煤样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可计算煤的孔隙度。

100⨯-=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孔隙率(式1)二、影响煤的相对密度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变质程度越深,纯煤的相对密度越大。

一般褐煤的相对密度<1.3,烟煤1.3~1.4,无烟煤1.4~1.9。

2、煤岩组分的影响。

同一变质程度的煤,煤岩组分不同,其相对密度也不同,一般丝炭>镜煤>角质化物质。

3、矿物质的影响。

因矿物质的相对密度比有机物大得多,如粘土的相对密度为2.4~2.6,黄铁矿为5.0等。

因此,相对密度随矿物质即随灰分含量增加而增大。

4、风化作用的影响。

因风化后煤的水分和灰分增加了,所以风化后的煤相对密度也增加。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

使煤样在比重瓶中润湿沉降并排除吸附的气体,根据煤排开的水的质量计算煤的真相对密度。

(2)测定步骤称取分析煤样2g ,移入比重瓶,加3mL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轻轻转动比重瓶,放15分钟,使煤样浸润;加25mL 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至瓶口下1cm ;冷却到室温;放入20±0.5℃的恒温水浴中1小时(若无恒温水浴,可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并记下室温);小心加入20℃的蒸馏水(或室温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吸去溢出的水,擦干比重瓶,立即称重。

安全工程 10.2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测定

安全工程  10.2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测定

五 实验步骤
1、煤样制备 按照GB482和《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中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 煤样,按照GB474缩制到粒度小于13mm,从中缩分出一半煤样,用10mm圆 孔筛,筛出(13~10)mm粒级煤样并使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装入煤样瓶中 ,作为测定视相对密度的煤样。
2、测定步骤
(1)煤的视相对密度 ①将煤样瓶中的煤粒摊在塑料布上,从不同的部位取出(20-30)g煤样
恒温水浴锅
刻度移液管
四 实验准备
实验煤样 优质石蜡:熔点(50~60)℃ 十二烷基硫酸钠( C12H25NaSO4 )溶液:化学纯,
配制1g/L水溶液,或按一列方法配制
取 20g/
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 3mL 用水稀释至
60mL,其浓度与1g/L 相当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化学纯,20g/L
××学院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物理意义 掌握煤的视(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煤的密度一般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大小与所 含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有关,密度随矿物质含量的加大而增高,也随变 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一般褐煤相对密度小于 1.3,烟煤为1.3~1.4,无 烟煤为1.4~1.9。腐泥煤通常比腐殖煤轻,比重约为1.1。在腐殖煤中,
三、主要仪器
煤的视相对密度
电炉:(500~600)W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感量0.0001g 密度瓶:带磨口毛细管塞,容量为60mL 水银温度计:(0~100)℃,分度为0.5℃ 小铝锅;网匙:用3mm×3mm的筛网制成 玻璃板:300×300mm两块 筛子:1mm 方孔筛一个,10mm圆孔筛一个 塑料布:一块
三、主要仪器

煤的密度是多少

煤的密度是多少

煤的真密度:在0℃时单个煤粒的质量与其中固态物质的实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的体积)之比。以g/cm3表示。煤的真密度反映煤分子空间结构的物理性质,它与其他煤的性质有密切关系。研究煤的结构、煤的精选加工以及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等,都要测定煤的真密度。测定煤的真密度常用比重瓶法,以水作置换介质。将称量的煤样浸泡在水中,使水充满煤的孔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用水作置换介质,操作方便;但水分子的直径较大,不能进入很细的毛细管和微孔中,测得的真密度仅是近似值。为了提高水对煤的渗透性,曾采用多种润湿剂。用氦作置换介质可较准确地测定煤的真密度。氦的分子直径很小(l .78 λ),能渗入微细孔中,且对煤的表面不发生吸附作用。但用x射线研究表明:氦也不易进入无烟煤的一些极小直径的微孔中,室温下氦有时也会被煤吸附。因此,用氦测定的真密度也并不完全是真实值。煤中矿物质的真密度比煤有机质的真密度大得多,如石英的真密度为2.15 g/cm3,粘土为2.40 g/cm3,黄铁矿为5.00 g/cm3.煤中矿物质真密度的平均值约为3.00 g/cm3。矿物质的含量愈多,则煤的真密度愈高。根据经验数据, 煤的灰分每增加1%,其真密度增高0.01 g/cm3。科学研究上有时要用“纯煤”(煤有机质)的真密度值。由于实际上不能完全脱除矿物质后测定纯煤的真密度,只能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含量和真密度对测定值加以校正。但矿物质成分含量的测定也比较复杂,故常用灰分代替矿物质成分近似地加以校正。煤中矿物质的含量及其密度与煤的灰分产率及其密度大致相当,因此,当煤的矿物质含量很少时,可用灰分产率按下式校正后求得纯煤真密。不同煤化度煤的真密度差异较大,并随煤化度呈规律性变化,褐煤的真密度为1.28~1.42 g/cm3,烟煤为1.27~1.33 g/cm3,无烟煤为1.40~1.8 g/cm3。从褐煤到烟煤的真密度变化不甚明显,碳含量在85%左右的烟煤真密度最低(1 .28~1.30 g/cm3),然后随煤化度加深真密度逐渐增大,至无烟煤阶段,真密度随煤化度加深而急剧增加。同一煤化度的煤(用碳含量表示),其不同煤宕显微组分的真密度也有差别,丝质组(见惰质组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第二讲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风化、氧化、热分解、 加氢液化、溶剂提取等
1. 煤的热分解
煤在热分解时能形成不同数量和不 同组成的产物,即胶质状态、粘结、成焦 等,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极不稳定,在热 分解过程中的分解方式和产品性质受外界 影响,主要愈煤化程度、煤炭组分、加热 方式有关。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分解根据加热温度有以下阶段:
(主要含H2),半焦变为高温焦炭,称为半焦转焦 炭阶段。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加工分类:
1. 低温干馏(最终温度为500~550℃)主要
产物为初生焦油,制取发动机燃料气和其它 化学产品;
2. 中温干馏(6000~800℃)主要产物为煤气;
3. 高温干馏(950 ~1050℃)主要目的产物为冶
金焦炭。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 规定
一.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
煤是由古代植物残骸经地质作用变化而成的 可燃性生物岩, 其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且极 不均一。由于煤是一种包括有许多有机和无 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也极其复杂。
了解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煤、改造煤、合理利用煤。
第一讲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度而变化,以镜质组密度 为例,在煤化度较低时,镜质组密度随煤化度的提高 而减少;但当碳含量约达87%时,镜质组出现最小 值,以后随煤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煤的视相对密度(视比重):20℃时,煤的质量与
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它 是计算煤的储量、煤仓设计和运输量、粉碎、燃烧等过 程的指标。
3.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 是指煤表面的反射能力,通常为全暗
的、半暗的、半亮的、全亮和很亮等。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工业型煤的物理性能。

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方法:
1. 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视相对密度是指煤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重量与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瓶法、浮沉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准备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

b. 测量容器和煤样的总重量,计算煤样的质量。

c. 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测量煤样的体积。

d. 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结果,计算煤样的视相对密度。

2. 孔隙率测定方法:孔隙率是指多孔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光学法、计算图论法、浸没法、气体扩散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测量多孔样品的表观体积和同质量无孔样品的体积。

b.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断面的孔隙率。

c. 使用工业CT扫描的办法,创立包括孔隙的样品外在和内在几何图,然后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缺陷分析。

d. 在真空条件下,将多孔样品浸入容易渗透入样品孔隙的液体中,测量液体的体积。

e. 将已知表观密度的样品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与另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相连接。

当两容器之间的阀门打开时,气体就会从样品之中逸出,进入第二容器,两容器之间会达到一种压强平衡。

通过体积的比率求出孔隙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工业型煤的视相对密度和孔隙率,为煤质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测定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测定

第四章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测定对于火电厂的动力煤,除需要了解其化学组成外,还必须了解与其使用有关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便在选用燃烧设备、设计燃烧系统、改善或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动力煤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有:密度、着火性、可磨性、煤粉细度和煤灰的熔融性等。

第一节煤的密度一、密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密度的测定方法根据定义,煤的真(相对)密度TRD定义为在20℃时煤(不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时,应使水完全浸入煤的毛细孔内,通常使用浸润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视(相对)密度ARD定义为在20℃时煤(包括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因此,测定煤的视(相对)密度时,应设法封闭煤的毛细孔防止水浸入,通常使用涂蜡的方法,在煤块的表面上涂一层石蜡。

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出的,所以只要严格规定装煤容器的体积和装煤方式,准确称出所装煤的重量,就可换算成定义的堆积密度。

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按照国际标准GD/T217-1996《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1)测定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mm空气干燥煤样2g(称准到0.0002g),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浸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纯)溶液:20 g/L)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lc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5℃的恒温器中(根据室温情况可适当调整恒温器温度)保持1h(也可在室温下放置3h以上,最好过夜),记下室温温度。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或室温)的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这时瓶口和毛细管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否则应重新加水、盖塞)。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标题:影响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摘要: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能源来源,因此,对于其相对密度的测量至关重要。

煤视相对密度(VDR)测定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煤中化学物质、气体和有机物的含量。

在煤视相对密度测定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其结果,如煤的性质、测试条件、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等。

本文将讨论这些因素对于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VDR,煤,测试条件,仪器性能,控制正文:煤是一种常用的能源材料,能源开发与利用对现代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煤的相对密度(VDR)测定是煤质量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用来测量煤中化学物质、气体和有机物的含量。

掌握煤视相对密度(VDR)的特性,和能源开发,利用和建设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VDR测定时,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分为煤的性质、测试条件、仪器性能、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处理等几大类。

首先,煤的性质是影响VDR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地,煤的灰分含量、硫含量、水分、热值、挥发分含量等都会影响VDR测定结果。

其次,测试条件也影响VDR测定结果,包括测试温度、温度梯度、测试时间等。

此外,仪器性能也会影响VDR测定的结果,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在测定前应当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校准。

另外,实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也会影响VDR测定的结果,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并根据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最后,数据处理也会影响VDR测定结果,如果正确地记录VDR测定结果,并经过规范的数据处理和质量管控,可以有效地降低VDR测定结果的误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要提高煤视相对密度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综合改善煤的质量,优化测试条件,定期校准仪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并且经过严格的数据处理和质量管控。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密度是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凡涉及煤的体积和质量关系的各种工作,都需要用煤的密度,如:煤的真相对密度用于煤的可选性判定、选煤厂涉及、制样、煤质研究及煤的结构计算,视相对密度用于计算煤的储量等。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密度瓶法和转换法。

密度瓶法近似地测出煤的真相对密度,其方法简单。

下面介绍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

本实验根据GB/T 217 —2008制定。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方法要点,熟悉测定步骤。

2. 实验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使煤样在密度瓶中润湿、沉降,排除所吸附的气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出与煤同样体积(不包裹任何裂隙、毛细孔的体积)的纯水的质量,并计算出煤的真相对密度。

3•仪器设备和试剂(1 )分析天平:感量0 • 00lg。

(2)水浴。

(3)恒温水浴器:控温范围10〜35C,控温精度士0.5 C。

(4 )密度瓶:容量为50mL,带有磨口毛细管塞。

(5 )带刻度移液管:10mL。

(6)温度计:量程0〜50C,分度值02C。

(7)十二烷基硫酸钠:C j2H25NaO4S,化学纯,配成2%的水溶液。

4.实验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 mm的空气干燥煤样2g (称准到0.0002g ),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10 m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5) C的保温器中,恒温1h。

如没有恒温水槽,可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并记录室温。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 C或室温的蒸馏水(注意应与测定温度一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的测定密度是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凡涉及煤的体积和质量关系的各种工作,都需要用煤的密度,如:煤的真相对密度用于煤的可选性判定、选煤厂涉及、制样、煤质研究及煤的结构计算,视相对密度用于计算煤的储量等。

一、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定通常采用密度瓶法和转换法。

密度瓶法近似地测出煤的真相对密度,其方法简单。

下面介绍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

本实验根据GB/T 217—2008制定。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密度瓶法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方法要点,熟悉测定步骤。

2.实验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使煤样在密度瓶中润湿、沉降,排除所吸附的气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定出与煤同样体积(不包裹任何裂隙、毛细孔的体积)的纯水的质量,并计算出煤的真相对密度。

3.仪器设备和试剂(1)分析天平:感量0 . 001g。

(2)水浴。

(3)恒温水浴器:控温范围10~35℃,控温精度士0.5 ℃。

(4)密度瓶:容量为50mL,带有磨口毛细管塞。

(5)带刻度移液管:10mL。

(6)温度计:量程0~50℃,分度值0.2℃。

(7)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化学纯,配成2%的水溶液。

4.实验步骤(1)准确称取粒度小于0.2 mm的空气干燥煤样2g (称准到0.0002g ) ,通过无颈小漏斗全部移入密度瓶中。

(2)用移液管向密度瓶中注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mL,并将瓶颈上附着的煤粒冲入瓶中,轻轻转动密度瓶,放置15min 使煤样浸透,然后沿瓶壁加入约25ml 蒸馏水。

(3)将密度瓶移到沸水浴中加热20min ,以排除吸附的气体。

(4)取出密度瓶,加入新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水面低于瓶口约10 mm处并冷至室温。

然后于(20±0 . 5)℃的保温器中,恒温1h。

如没有恒温水槽,可在室温下放置过夜,并记录室温。

(5)用吸管沿瓶颈滴加新煮沸过的并冷却到20 ℃或室温的蒸馏水(注意应与测定温度一直)至瓶口,盖上瓶塞,使过剩的水从瓶塞上的毛细管溢出。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视相对密度(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又名煤液重、煤体重或煤密)是指煤在尺寸、重量限定范围内,除杂质外,1立方厘米体积所含物质重量的比重。

它与煤的真实密度是有区别的,真实密度指的是1立方厘米体积的纯煤精的重量。

煤的视相密度的测定更倾向于反映煤的全质量比重,是煤质量测量上一个重要的指标。

煤的视相密度测定一般采用称重法或弹性法(萨里瓦法)。

1.称重法:
(1)原理:将抽样的煤放入一定尺寸和重量的容器中,经加减斤,称取煤体积等于容器体积,按此重量相除后即可得出煤体重。

(2)仪器:罐容器(可分为防粉罐和普通罐)、平衡。

(3)步骤:
①先将煤放入普通罐中,用平衡大至罐的重量值附近(一般在罐重值的0.1N左右),经加减斤,调节煤体积大致等于罐容;
②使煤体装满罐壁2mm外,以免体积不足;
③整煤后,取出全部杂质,加回斤,调节重量使罐重值与标表上值接近;
④取出煤单位重量,及普通罐容积值,以煤体重除以普通罐容积,计算出煤体重。

2.弹性法(萨里瓦法):
(1)原理:首先把煤放入按'内先度的要求制成的弹性聚乙烯容器中,然后用固定的加速度快速挤出,就可以测定出煤的视相密度。

(2)仪器:聚乙烯容器、拉伸机。

①测定拉伸机的最大拉力;
②将煤放入容器中,用拉伸机"拉开"容器,使容器"展开"到规定拉伸距离;
③收张容器,可以得到容器绝对容重;。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

影响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可能因素及控制

0 4 .0 ;有 5组 实验 结 果 保 持 不 变 。由此 可 得 出结 论 :采样 较 小 粒 级 ( n 9 rm) 样 品 进 行 实 6 mi ~ n 验 ,对 实验 结果 并没有 产生 实质 性影 响 ,符 合 国标
由表 1中的 实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2 0组 实 验 数
较 小粒 级 ( l 1 7im ̄ 0mm)做 实验 结 果 更加 稳 定 。 T
如 果该 结果 成 立 ,则可 能 出现 实验 结 果 偏 大现 象 。
究 其 原因 ,主要 是 由于在 制样过 程 中煤 样 易碎 ,粒
度 较小 造成 的 。笔 者在 此 次 试验 中共 选 用 2 0个 煤 样 样 品 ( 分小 于 2 %) 灰 0 ,对 每 个样 品在 制样 过 程 中逐级 破 碎 到 粒 度 小 于 1 3mm,并 用 圆孔 筛 逐 级
( n e r t e a o a o y o n in o l oo yBu e u r m i8 0 6 , h n ) I tg ai b r tr f Xija g C a lg ra ,U u q 3 0 5 C ia vL ; Ge
Absr c : The i l ncng f ctr f a pa e eltve e iy d er i a i f c l s c s ie f a to ta t nfue i a o s o p r nt r a i d nst et m n ton o oa , u h a sz r c in, c a p ep r to a o l r a a in nd
w a i g,w e e dic s e n t i a r a d t e c r p di o r lng m e s eswer e e ed. xn r s u s d i h sp pe , n h ores on ng c ntoli a ur e pr s nt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的管理、技术、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各级煤炭、焦炭化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标准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7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7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134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3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3058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558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4633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5447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50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751 中国煤炭分类GB/T 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8899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15459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590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773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6659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9222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7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494.1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

选煤行业标准

选煤行业标准

煤的分类(3):《中国煤的分类》(GB/T 5751-2009)《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2006)《稀缺、特殊煤炭资源的划分与利用》(GBT 26128—2010)煤的物理性质分析(9):《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7—2008)《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6949-2010)《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739—1997)《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740—1997)《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8—1995)《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2566-1995)《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1996)煤的化学性质分析(18+21):元素测定(1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1001)《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460—2003)《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7-8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 8208—87)《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中铀的测定方法》(MT/T 384—94)《煤中钒的测定方法》(MT/T 385-94)其他测定(21):《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基准换算)《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334-94)(见GB/T 212—2008)《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0—2001)《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450—1997)《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0—2000)《煤的葛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褐煤中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575-2001)《块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 1573-2001)《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 14181-93)《少量煤样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MT 29-77)《煤炭试验室分级和评定》(MT/T 619—1996)《煤炭分析用马弗炉控温仪技术条件》(MT/T 620—1996)选煤试验方法(16):《选煤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809-1999)《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2—2008)《生产煤样的采取方法》(GB 1034—2006)《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7—2008)《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8-2008)《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 58-93)(已被GB/T 477—2008代替)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MT 57-93)(已被GB/T 478—2008代替) 《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GB/T 16417—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MT/T 144—1997)(1986作废)《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MT 259-91)《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 4757—2001)《煤矿科技术语选煤》(GB/T 7186—2008)《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MT/T 109—1996)《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选煤厂技术检查(19):《选煤厂技术检查》(MT/T 808-1999)(磁性物含量、煤泥水浓度)《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 810—1999)《选煤厂重选设备分选下限评定方法》(MT/T 811—1999)《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 180—1998)(1988)《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816-1999)《选煤厂破碎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2-2005)《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6—1979)《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7—1979)《选煤厂真空过滤机用助滤剂使用性能测定方法》(MT 261-1991)《煤泥压滤性试验方法》(MT/T 798-1999)《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5-1995)《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6-1995)《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38—1997) 《评定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145-1997)《评定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766—1998)《选煤用磁铁矿粉》(MTT 1017-2007 )《煤芯煤样可选性试验方法》(MT 320-1993)《煤炭脱硫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623—1996)《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MT 190—1988)《选煤厂煤泥过滤性测定方法》(MT 260—1991)选煤厂设计(6):《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 50359-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 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采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驳船顶煤炭手工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ASTM D 6315-1998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13909-2001(E)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 19494-2004煤样的采取方法ASTM D2234//2243M-07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 ASTM D346-04(2001)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ASTM D 4182 -1997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煤炭分析样品的制备ASTM D2013-2007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 13909-2001(E)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 D346-2004粒度 硬煤—粒度分析ISO 1953-1994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 477-2008焦炭筛分分析试验方法ASTM D293-93(2004)粉煤的取样方法与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97-1987(2007)全 水 分 硬煤——全水分测定ISO 589: 2008(E)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测定ASTM D3302/D3302M-2009(8号)2.36毫米顶筛煤中单级总湿度低于15%的标准试验方法A S T M D2961-2002固 定 碳 工 业 分 析 煤工业分析ISO 17246-2005(E)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煤和焦炭工业分析方法标准规范ASTM D 3172-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硬煤-分析水分的测定-氮气干燥法ISO 11722:1999(E)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煤和焦炭分析样品中水分的测定ASTM D3173-2003(R08) 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ISO 1171:2006煤和焦炭分析样品灰分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3174-2004硬煤和焦炭挥发物的测定ISO562-1998(E)煤和焦炭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ASTM D3175-2007褐煤.分析试样中挥发物的测定.第1部分双熔炼法(ISO 5071-1-1997) 硬煤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ISO 1018:1975)硫 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351-1996(E)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煤和焦炭中硫分测定——高温管式炉燃烧法ASTM D4239-2008固体矿物燃料.红外(IR)光谱测定法测定硫含量ISO 19579:2006煤灰和焦炭灰中硫酸盐式硫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757-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ISO 157:1996)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8)煤中硫的测试方法ASTM D 2492-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利比西法ISO 625:1996元 素 分 析 煤元素分析ISO 17247-2005(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8煤和焦炭的元素分析ASTM D 5373-2008固体矿物燃料总碳、氢和氮含量的测定仪器法ISO/TS 12902-2001(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15460-2003煤和焦炭元素分析方法ASTM D 3176-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609-1996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8煤和焦炭碳和氢分析方法ASTM D 3178-1989(1997)煤氮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ISO 333:1996)煤和焦炭氮的分析方法ASTM D3179-1989(2002)发 热 量 固体矿物燃料——氧弹热量计法对高位发热量的测定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ISO 1928:200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恒温热量计法测定煤和焦炭的发热量ASTM D5865-2007灰熔融性 硬煤和焦炭灰熔性的测定高温管法ISO540-2008( E)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GB/T 219-2008煤和焦炭灰熔融性的测定ASTM D1857-2004磷 固体矿物燃料——磷的测定(ISO 622:1981)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砷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3058-1996氟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煤中总氟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761-1996氯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ISO 587:1997)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氯的测定ASTM D2361-2002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6721-2001)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ASTM D 4208-2002)灰 成 分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和焦炭灰分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683 -2004)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 D3682-2001(2006)X荧光法测定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D4326-2001)可磨 硬煤哈氏(Hardgrove)可磨性指数的测定ISO 5074-1994(E)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煤—哈德格罗夫法测可磨指数(ASTM D409-2008)坩埚膨胀序数 煤的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ISO 501-2003(E))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煤的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ASTM D720-1991(R2004)底部加热炉对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测试方法ASTM D2014-1997(2004)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7-1996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1998元 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ASTM D3684-2001(2006)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GB/T 16415-2008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 19226-2003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ISO 602:1983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GB/T 7560-2001硬煤奥阿(Audibent-Aruu)膨胀计试验ISO 349:1975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方法 GB/T 5450-1997硬煤磨损度测定方法 ISO 12900:1997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 GB/T 15458-2006固体矿物燃料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重量法(ISO 925:1997)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褐煤甲苯可溶提取物产率的测定半自动法ISO 975:2000 褐煤苯萃取物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575-2001)褐煤.腐烈殖酸的测定ISO 5073:1999 煤中腐植酸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479-2000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7 ISO 502:1982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烟煤显微组分和矿物分析 GB/T 8899-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8-199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01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023-2000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 2566-1995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GB/T 15591-1995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 19224-2003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666-2002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GB/T 19952-2005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0-2001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02-2002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175-2007煤和焦炭术语ASTM D121-01a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ASTM D 3180 -1989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 16772-1997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GB/T 16772-1997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 GB/T 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2-2004水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 18855-2008煤 浆 水煤浆试验方法GB/T 18856-2008第1部分:采样第2部分:浓度测定第3部分:筛分试验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第7部分:pH值测定。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煤的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一、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测定的意义1、煤的相对密度的定义与分类煤的相对密度分为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两种。

真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不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视相对密度是指20℃时煤的质量与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孔隙)水的质量之比。

2、相对密度测定的意义。

煤的真相对密度是研究煤的性质和计算煤层平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视相对密度是计算煤的埋藏量,设计煤仓和在煤的运输磨碎、燃烧计算中所需的指标。

根据煤样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可计算煤的孔隙度。

100⨯-=真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真相对密度孔隙率(式1)二、影响煤的相对密度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变质程度越深,纯煤的相对密度越大。

一般褐煤的相对密度<1.3,烟煤1.3~1.4,无烟煤1.4~1.9。

2、煤岩组分的影响。

同一变质程度的煤,煤岩组分不同,其相对密度也不同,一般丝炭>镜煤>角质化物质。

3、矿物质的影响。

因矿物质的相对密度比有机物大得多,如粘土的相对密度为2.4~2.6,黄铁矿为5.0等。

因此,相对密度随矿物质即随灰分含量增加而增大。

4、风化作用的影响。

因风化后煤的水分和灰分增加了,所以风化后的煤相对密度也增加。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1、真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

使煤样在比重瓶中润湿沉降并排除吸附的气体,根据煤排开的水的质量计算煤的真相对密度。

(2)测定步骤称取分析煤样2g ,移入比重瓶,加3mL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轻轻转动比重瓶,放15分钟,使煤样浸润;加25mL 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在水浴中共沸20分钟;取出,加煮沸过(除去气泡)的蒸馏水至瓶口下1cm ;冷却到室温;放入20±0.5℃的恒温水浴中1小时(若无恒温水浴,可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并记下室温);小心加入20℃的蒸馏水(或室温蒸馏水)至瓶口,盖上瓶塞;吸去溢出的水,擦干比重瓶,立即称重。

煤样粒度对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影响探讨

煤样粒度对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影响探讨
的煤 样 在涂 蜡 时 容 易崩 解 破 裂 并 易粘 蜡 倡 等 缺 点 , 建 议 用 6 1 r 粒 度 代 替 国标 中 的 1 ~ 3 m 粒 度进 行 煤 视 相 故 -0 m a 0 1m 对 密度 的测 定 。
关 键词 : ; 相对 密 度 ; 度 ; 确 度 煤 视 粒 准 中 图分 类 号 : Q 3 . T 5 1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备 、 度控 制 、 白试 验 等 。按 照 G /6 4 — 9 8 煤 的 视相 对 密 度 测定 方 法 》 求 , 温 空 B 99 19 ( T 要 煤样 粒 度采 用 1— 3 m, 使严 0 1r 即 a
格 按 照 国标 制 样 化 验 , 出 现 化验 数 据 与 实 际情 况 不 符 的现 象 。 大量 的对 比实 验 表 明 : 样 粒 度 对 测 试结 果 影 响 明 仍 煤 显 ,其 中采 用 4 6 m 和 6 1m -r a -0 m2个粒 级 进 行 煤 视 相 对 密 度 测定 实 验 , 果发 现 重 复 性 限 好 。 考虑 到 4 6 m 粒 度 结 —r a
第 2卷 7 2 期 21 00年 7月
di1.9 9 .s.64 8 3 0 00 . o:03 6 ̄i n17-I0 . 1.70 s 2 4
文章 编 号 :64 10 (0 0 0— 06 0 17— 8 32 1 )7 0 1— 2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OAL GEOL0GY OF CHI NA
C e u u h nC i j
f a rn h C iaC a e e rh Isi t, a , h a x 0 4 Xin B a c , hn o lR s ac ntue Xin S a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5 ) t 7 0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 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采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驳船顶煤炭手工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ASTM D 6315-1998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13909-2001(E)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 19494-2004煤样的采取方法ASTM D2234//2243M-07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 ASTM D346-04(2001)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ASTM D 4182 -1997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煤炭分析样品的制备ASTM D2013-2007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 13909-2001(E)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 D346-2004粒度 硬煤—粒度分析ISO 1953-1994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 477-2008焦炭筛分分析试验方法ASTM D293-93(2004)粉煤的取样方法与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97-1987(2007)全 水 分 硬煤——全水分测定ISO 589: 2008(E)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测定ASTM D3302/D3302M-2009(8号)2.36毫米顶筛煤中单级总湿度低于15%的标准试验方法A S T M D2961-2002固 定 碳 工 业 分 析 煤工业分析ISO 17246-2005(E)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煤和焦炭工业分析方法标准规范ASTM D 3172-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硬煤-分析水分的测定-氮气干燥法ISO 11722:1999(E)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煤和焦炭分析样品中水分的测定ASTM D3173-2003(R08) 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ISO 1171:2006煤和焦炭分析样品灰分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3174-2004硬煤和焦炭挥发物的测定ISO562-1998(E)煤和焦炭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ASTM D3175-2007褐煤.分析试样中挥发物的测定.第1部分双熔炼法(ISO 5071-1-1997) 硬煤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ISO 1018:1975)硫 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351-1996(E)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煤和焦炭中硫分测定——高温管式炉燃烧法ASTM D4239-2008固体矿物燃料.红外(IR)光谱测定法测定硫含量ISO 19579:2006煤灰和焦炭灰中硫酸盐式硫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757-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ISO 157:1996)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8)煤中硫的测试方法ASTM D 2492-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利比西法ISO 625:1996元 素 分 析 煤元素分析ISO 17247-2005(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8煤和焦炭的元素分析ASTM D 5373-2008固体矿物燃料总碳、氢和氮含量的测定仪器法ISO/TS 12902-2001(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15460-2003煤和焦炭元素分析方法ASTM D 3176-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609-1996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8煤和焦炭碳和氢分析方法ASTM D 3178-1989(1997)煤氮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ISO 333:1996)煤和焦炭氮的分析方法ASTM D3179-1989(2002)发 热 量 固体矿物燃料——氧弹热量计法对高位发热量的测定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ISO 1928:200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恒温热量计法测定煤和焦炭的发热量ASTM D5865-2007灰熔融性 硬煤和焦炭灰熔性的测定高温管法ISO540-2008( E)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GB/T 219-2008煤和焦炭灰熔融性的测定ASTM D1857-2004磷 固体矿物燃料——磷的测定(ISO 622:1981)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砷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3058-1996氟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煤中总氟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761-1996氯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ISO 587:1997)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氯的测定ASTM D2361-2002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6721-2001)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ASTM D 4208-2002)灰 成 分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和焦炭灰分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683 -2004)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 D3682-2001(2006)X荧光法测定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D4326-2001)可磨 硬煤哈氏(Hardgrove)可磨性指数的测定ISO 5074-1994(E)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煤—哈德格罗夫法测可磨指数(ASTM D409-2008)坩埚膨胀序数 煤的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ISO 501-2003(E))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煤的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ASTM D720-1991(R2004)底部加热炉对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测试方法ASTM D2014-1997(2004)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7-1996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1998元 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ASTM D3684-2001(2006)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GB/T 16415-2008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 19226-2003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ISO 602:1983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GB/T 7560-2001硬煤奥阿(Audibent-Aruu)膨胀计试验ISO 349:1975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方法 GB/T 5450-1997硬煤磨损度测定方法 ISO 12900:1997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 GB/T 15458-2006固体矿物燃料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重量法(ISO 925:1997)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褐煤甲苯可溶提取物产率的测定半自动法ISO 975:2000 褐煤苯萃取物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575-2001)褐煤.腐烈殖酸的测定ISO 5073:1999 煤中腐植酸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479-2000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7 ISO 502:1982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烟煤显微组分和矿物分析 GB/T 8899-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8-199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01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023-2000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 2566-1995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GB/T 15591-1995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 19224-2003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666-2002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GB/T 19952-2005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0-2001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02-2002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175-2007煤和焦炭术语ASTM D121-01a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ASTM D 3180 -1989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 16772-1997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GB/T 16772-1997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 GB/T 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2-2004水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 18855-2008煤 浆 水煤浆试验方法GB/T 18856-2008第1部分:采样第2部分:浓度测定第3部分:筛分试验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第7部分:pH值测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煤的真相对密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宋兴;解锡超【期刊名称】《煤质技术》【年(卷),期】2016(000)005【摘要】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了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包括重复测量、干燥煤样质量(md)、密度瓶加煤样和浸润剂及水的质量(m1)、密度瓶加浸润剂和水的质量(m2)、温度计的校准、恒温器的温度波动等来源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并评定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其中由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8.5×10-4,由md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2.7×10-4,由m1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5.7×10-5,由m2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5.7×10-5,由温度计的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由恒温器温度波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5.8×10-5.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9.0×10-4,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0,最终报出某煤样的测定结果为1.392±0.0020,k=2.同时确定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由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指出应采取平行试验以减少各种随机影响所导致的误差.【总页数】4页(P36-39)【作者】宋兴;解锡超【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3【相关文献】1.煤的灰分与真相对密度之间的规律研究 [J], 曲鹏程;张裕虎2.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关键步骤探讨 [J], 欧阳旻;邵颖;赵小玲3.用全自动密度仪测定煤的真相对密度和视相对密度 [J], 韩国奎4.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仪的设计 [J], 常宇5.煤的真相对密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J], 陈娟;刘儒;刘桂林;刘喆;慕苗;李梅;马向荣;薛成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的视密度

煤的视密度

煤的视密度煤是全球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产生电力和工业热能的主要来源。

根据联合国能源组织(UNECE)的数据,它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34%,占全球能源的14%。

煤是综合焦炭,铁,石油和天然气,燃料乳化油,煤油,煤气,低热值燃料等等所有可燃性物质的统称。

煤的视密度是衡量煤质量和深度的重要指标。

视密度是一种以煤密度为基础的指标,它反映了煤的组成、结构和凝结性,根据它的变化可以判断煤的质量。

它是以相对视密度的形式表示的,以每立方厘米的煤粒的重量衡量,以多少倍表示。

煤的视密度一般约为1.2~2.5,通常以1.8为平均值。

视密度是衡量煤质量及深度的主要标准,对于煤的热值也有深远的影响。

当视密度越高时,煤粒中含有的有机物质就越多,热值也越高。

同时,当视密度较低时,煤粒中含水量较多,热值就会下降。

视密度可以帮助矿山工程师们预测出煤层的深度,其中有多少可燃物质,以及煤上可能存在的其他矿物和矿物质,甚至还可以预测出比重系数。

有了这些信息,矿山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开采过程中的危险性,减少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矿山安全。

视密度也被广泛用于煤的分级,以更好地销售和使用。

由于煤的质量影响着他们的应用,所以必须对煤进行细致的分级和研究。

据统计,煤的视密度越高,温度范围越宽,热值也越高,更有利于燃烧。

这也是为什么煤的视密度一直被认为是煤粒销售的主要指标之一。

煤的视密度的测量主要使用的仪器是“视密度测量仪”,它可以以一定的深度把煤粒测量出来,并把煤粒的密度值、凝结度值和视密度值衡量出来。

测量仪器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深度和煤粒大小来检测,同时可以记录测量的结果,根据不同凝结度计算出煤粒的视密度,以及煤粒大小,凝结度,密度值等其他参数。

煤的视密度是衡量煤质量和深度的重要指标,对矿山安全和煤粒分级有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视密度的变化也可以有助于了解煤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煤质量、深度以及热值等等。

借助视密度测量仪这种仪器,我们才能准确地衡量出煤的视密度,从而为煤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确保煤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一、方法简介:
煤的视相对密度:在20 ℃时煤(含煤的孔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称取一定粒度的煤,表面用蜡涂封后,放入密度瓶内,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为浸润剂,测出涂蜡煤粒所排开同体积水溶液的质量,计算涂蜡煤粒的视密度,减去蜡的密度后,求出在20 ℃时煤的视相对密度。

二、仪器设备
1 、电炉:( 500 、600 ) W ;
2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感量0.0001g
3 、密度瓶:带磨口毛细管塞,容量为60mL
4 、水银温度计:( 0-100 )℃,分度为0.5℃
图1 6OmL 密度瓶
5 、小铝锅;
6 、网匙:用3mm×3mm 的筛网制成;
7 、玻璃板:300×300mm 两块;
8 、筛子:1mm 方孔筛一个,10mm圆孔筛一个;
9 、塑料布:一块。

三、试剂
1 、优质石蜡:熔点(50 、60 )℃;
2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SO4 , )溶液:化学纯,配制1g/L 水溶液,或按一列方法配制:取20g/ 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3mL 用水稀释至60mL,其浓度与1g/L 相当。

如溶液放置时间长有白色沉淀物,应加热溶解后,冷却至室温使用。

四、煤样制备
按照GB482 和《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中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煤样,按照GB474 缩制到粒度小于13mm ,从中缩分出一半煤样,用10mm 圆孔筛,筛出(13-10 ) mm 粒级煤样并使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装入煤样瓶中,作为测定视相对密度的煤样。

五、测定步骤
1 、将煤样瓶中的煤粒摊在塑料布上,从不同的部位取出(20-30 )g 煤样,放在1mm方孔筛子上用毛刷反复刷去煤粉,称出筛上物质量,称准至0.0002g (m1)。

注:对灰分大于30 %或硫分大于器的煤称取(40-60 )g;
当煤芯煤样量少时,可称单样;对粉碎煤或热稳定性差的煤可用本标准的附录 A 计算得出视相对密度,但须在报告中注明。

2 、将称量过的煤粒置于网匙上,浸入预先加热至(70-80 )℃的石蜡中,使石蜡温度保持在(60-70 )℃,用玻璃棒迅速拨动煤粒至表面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立即取出网匙,稍冷,将煤粒撒在玻璃板上,并用玻璃棒迅速拨开煤粒使其不互相粘连。

冷却至室温,称出涂蜡煤粒的质量,称准至0.0002g(m2)。

3 、将涂蜡煤粒装入密度瓶内,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三、2 )至密度瓶2/3 处,盖塞摇荡或用手指轻敲密度瓶,使涂蜡煤粒表面不附着气泡,再加入溶液至距瓶口约1cm 处。

置于恒温器中在(20±0.5 )℃下恒温1h 。

也可在室温下放置并记下溶液温度。

4 、用吸液管滴加溶液至瓶口,小心塞紧瓶塞,使过剩的水溶液从瓶塞的毛细管上端滋出,确保瓶内租毛细管内没有气泡.
5 、迅速擦干密度瓶立即称量,称准至0 . 0002g( m3)。

6 、空白值的测定:在测定煤样视相对密度的同时,测定空白值。

按本标准(五、3 ) 和(五、4 )条操作(但不加煤样)测出的密度瓶和水溶液的总质量,称准至0.0002g( m3)。

同一密度瓶连续两次测定值的差值不得超过0.010g.
六、结果计算
测定结果按式(1 )计算:
每一煤样重复测定两次,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修约到第二位小数报出。

表1:1g/L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密度
七、精密度
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精密度见表2 。

表2: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的精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