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

2.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函数图像展示板。

学具:每人一份函数实例材料、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气温与海拔的关系”、“票价与购票数量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索函数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

3. 理解函数概念:通过PPT展示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4. 函数模型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实例,建立函数模型,如“y = 2x + 1”。

5. 函数图像的展示:通过函数图像展示板,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

6.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4.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函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函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八上第四章第一节:《函数》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

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教材地位及作用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函数怎么学最简单方法这些技巧一定要掌握!

初中函数怎么学最简单方法这些技巧一定要掌握!

初中函数怎么学最简单方法这些技巧一定要掌握!初中生学习函数的方法一.忆。

“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

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

课堂上所做的笔记为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

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

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

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多做数学练习题有些同学会说,我学了公式也不会用,这道题做对了,另一道题又错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做练习,多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记住它,所以我们做练习不要盲从。

要善于发现题与题之间的相似之处,虽然说题海无涯,但你在考试时总会发现有类似以前做过的题,这就说明重复等于记忆,而记忆才能善变,善于应付各种题型,因为你头脑中的数学体系已经建立。

这一切来源于日常的知识积累。

当然,不要因为多做练习而一味做题,这不是根本,重要的是你要记住这种题型,以后少出错。

最好有个改错本,把平时的错题和有借鉴意义的题型记下来,时常看看,善于总结,这会对以后的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这不单单指的考试分数,我认为,初中数学在同学们学习阶段占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在高中学习的状态,注意,这里我指的是状态,而不是分数。

所以我们先要端正态度,不要说比如我考试好几次数学成绩都不理想、倒数几名,哎,我就不学数学了。

人要对自己有自信,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另外如果你基础差,很难说一下子就把分数提上去。

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方法方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最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最新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最新三角形中的恒等式是我们经常在考试中遇到的题型,教师需要好的教案范围去教导学生,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本章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元素(一边或一锐角),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

2,使学生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取固定值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一个固定值。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弦的概念。

2,难点:正弦的概念。

3,关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如果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它的直角边是什么?斜边是什么?这个直角三角形可用什么记号来表示?二、新授1,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页上的插图和引例,然后回答问题:(1)这个有关测量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重要的测量点不可能到达)(2)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其图形是什么图形?(直角三角形)(3)显然本例不能用勾股定理求解,那么能不能根据已知条件,在地面上或纸上画出另一个与它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在这个全等图形上进行测量?(不一定能,因为斜边即水管的长度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做就需要较大面积的平地或纸张,再说画图也不方便。

)(4)这个实际问题可归结为怎样的数学问题?(在Rt△ABC中,已知锐角A和斜边求∠A的对边BC。

)但由于∠A不一定是特殊角,难以运用学过的定理来证明BC的长度,因此考虑能否通过式子变形和计算来求得BC的值。

2,在RT△ABC中,∠C=900,∠A=300,不管三角尺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1/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的对边BC的长。

类似地,在所有等腰的那块三角尺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的对边/斜边=BC/AB=BC/=1/=/2 这就是说,当∠A=450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等于/2,根据这个比值,已知斜边AB的长,就能算出∠A 的对边BC的长。

初中函数图像优质课教案

初中函数图像优质课教案

初中函数图像优质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用描点法、解析法画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2. 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函数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 用描点法、解析法画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5.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选择。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函数图像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用描点法、解析法画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中一次函数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次函数的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进行一次函数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方程和应用等方面。

学生需要明确一次函数的概念,即y=kx+b,其中k和b分别为常数。

学生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如斜率和截距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

然后,学生需要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包括直线的斜率与截距对图像的影响,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等。

接着,学生需要学习一次函数的方程,掌握如何由一次函数的图像确定其方程,如何由一次函数的方程确定其图像等。

学生需要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直线运动、成本收入利润的关系等。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例如斜率、截距等,同时结合图形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直线的图像来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等方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次函数的相关图形、实例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

初中《函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函数的各个组成部分。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表格法。

3. 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函数概念的理解。

2. 函数表示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函数呢?函数有哪些组成部分?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2. 解释函数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

3. 举例说明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表格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函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的函数图像,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分析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五、拓展提高(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与海拔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强调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巩固和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的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后续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策略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次函数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次函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次函数的概念:介绍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一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函数。

2. 一次函数的表示:教授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标准形式,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 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

4. 一次函数的运算:包括一次函数的加减法、数乘法和函数的复合运算等,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运算方法。

5. 一次函数的应用:介绍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活动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标题: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函数的概念,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等。

2. 讲授新课:
(1)定义函数:讲解什么是函数,函数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函数的基本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如何用图像、表格和解析式表示函数。

(3)函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以此检验他们对函数的理解程度。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5.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索函数概念的过程,能够体验函数的模型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理解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使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2.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3. 关键:从实际出发,由具体到抽象,建立函数的模型。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函数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聚焦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变量这一节内容,对常量和变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2.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踊跃发言(先归纳出5个思考题的关系式,再举例)。

3. 教师活动: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联想。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1. 教师活动: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的关系可以用T=10-d/2来表示(如图),请你根据这个关系式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这个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

(2)填写下表(高度d/m 0,200,400,600,800,1000)。

(3)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随之确定。

2. 学生活动:根据关系式回答问题。

三、巩固新知,内化概念1.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关系是否可以看作函数。

2. 学生活动:对实例进行判断。

四、练习与提高1.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小组内交流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函数有了哪些认识?2. 学生活动:总结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函数为例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函数为例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函数为例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函数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大概念视角出发,探讨初中数学中函数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概念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强调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将数学知识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

在函数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以函数为核心概念,围绕其定义、性质、图像、应用等方面展开教学,通过整体化的设计思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本文还将关注函数单元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函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整合和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阐述大概念视角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通过大概念的引导,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数学认知。

大概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大概念教学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大概念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通过大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大概念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大概念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函数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函数的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能够说出函数的定义。

2.了解函数的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函数的性质。

3.能够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4.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画法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函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探究。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电梯的运行、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数学模型。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用PPT课件呈现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然后,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函数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分析给定的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分析其中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函数数学教案

函数数学教案

函数数学教案函数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地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会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概括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2、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1、掌握函数概念。

2、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3、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下图上面那个像车轮状的物体是什么?函数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认知体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数学抽象思维,体会本节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2.难点:如何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问题.3.关键:从一次函数的图象出发,直观地呈现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范围.教具准备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知识迁移问题提出: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解不等式5x+6>3x+10;(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学生活动观察屏幕,通过思考,得到(1)、(2)的答案,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思路点拨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2;问题(2)就是解不等式2x-4>0,得出x>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从直线y=2x-4(如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这时y=2x-4>0.问题探索教师叙述:由上面两个问题的关系,能进一步得到“解不等式ax+b>0”与“求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观察上述问题的图象,联系不等式、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师生共识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出: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教学形式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二、范例点击,领悟新知例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教师活动激发思考.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运用两种思维方法解决例2问题.解法1:原不等式化为3x-6<0,画出直线y=3x-6(左图),可以看出,当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3x-6<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5x+4与直线y=2x+10(右图),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5x+4上的点在直线y=2x+10上相应点的下方,这时5x+4<2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评析两种解法都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16练习.四、课堂,发展潜能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未必简单,但是从函数角度看问题,能发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直观地看到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这种用函数观点认识问题的方法,对于继续学习数学是重要的.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29习题14.3第3,4,7,8,10题.函数数学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2.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探索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函数的性质。
b.利用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Excel等软件,辅助教学,让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地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
1.什么是函数?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学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3.我们如何表示和描述函数?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函数?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给出函数的定义,解释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3.学生在数形结合方面的能力。函数的学习涉及图像和解析式的结合,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4.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效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内涵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函数的一般规律,形成对函数的准确理解,是教学中的关键。
2.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够通过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特别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变化规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深入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一次函数为例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一次函数为例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以 "一次函数 "为例摘要:本文主要以一次函数作为例子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出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为初中教学工作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一次函数前言:随着我国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初中教师需要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作为目标,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消除掉学习数学的恐惧,此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做好专项锻炼,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作为例子,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做出比较详细的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出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才能再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初中数学更加注重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合理的,从而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1]。

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到“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时,需要对教学目标做进一步的细分和设定,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来帮助学生学习。

第一个课时是为学生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认识,打好基础。

在第二个课时中,需要将教学内容做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比如说,学生需要正确认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在第三课时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并对前两课时中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能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2]。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教案: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并能分析图像的性质。

3. 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图像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

2.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表格、解析式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是对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表示。

2. 演示如何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函数图像的绘制,并分析其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函数的零点、最大值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函数的图像,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图像,提高作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函数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函数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函数图像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一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情景引入:思考1:(本P1)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本P1图).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并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函数的表示方法也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及判断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函数的存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用于解释和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求打折后的价格。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用PPT展示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等。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用所学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

浅议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函数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然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教育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浅谈。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初中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数学这样一个比较抽象和理论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感觉很难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可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在生活中有很多函数模型,如汽车油耗和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函数关系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加深对函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有着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在初中教育中需要被培养和引导。

函数作为数学一大重要内容之一,其数学思维也十分重要。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明确函数和自变量、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推导方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改进中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师生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互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思考和交流,并且挑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点水平。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并且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从而实现更好的教与学。

四、加强实践应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函数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车速和汽车油耗之间的函数关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了解函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并且对不同车速下的油耗和驾驶时间进行预测和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进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摘要】初中阶段采用传统定义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教学中多采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变量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切身感受,由此体验函数关系的产生过程,为后面的抽象概念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体验函数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本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

怎样进行函数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己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弄清概念,回归生活
函数比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函数的初中生不是很容易理解。

所以,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函数”,是对两个变量而言,研究函数关系,就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不同的数量关系对应着不同的函数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是能够把生活中的实例和函数结合起来的。

例如:在讲完了函数的入门知识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自己搜集数据资料,并通过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这些数据,并通过分析的结果,提出新的问题。

可以给几个参考:电费;水费;煤气费。

这样的题目有点像应用题,但解决起来又比应用题更难。

有的同学回家向家长要各种交费单据,有的同学则自己测量并收集数据。

其中,有一个同学很出乎我的意料,他收集的是学校旁边的一个公共停车场的停车数量,每次下课的10分钟就看一次,并记下停车的数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问题:“在一天的什么时间里,停车位最好找?”这个问题甚至我都没想过,虽然这并不完全符合函数的概念,但这个问题可以称为经典问题,这个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非常不一般。

二、整体思想,提纲挈领
整体思想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

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叠加叠乘处理、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例如:已知y+b与x+a(a,b是常数)成正比例,(1)试说明y 是x的一次函数:(2)如是x=3时,y=5,x=2时,y=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解决这个问题(1)时,我们就要把y+b与x+a都看成一个整体,设y+b=k(x+a)得出y=kx+ak-b,从而说明y是x的一次函数,解决问题(2)时,当我们把握两组数值代入解析式y= kx+ak-b中后得到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显然不能求出
每个未知数的值,但我们可以把ak-b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求出k=3,ak-b=4,从而求出y与x的函数的关系式是y=3x-4,在这个问题中两次运用到整体思想方法。

三、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等函数的表示方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

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

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

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打好基础。

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为发现函数图象间的规律,探索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其次,不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

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

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第三,把握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

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四、比较分析,发现规律
有数学专家说,数学规律的得出不外乎几种方法:分析、归纳、比较等。

对于函数学习而言,比较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例如,如果两直线有交于某一点,则此点的坐标为两函数共同的解;如果两一次函数有共同解,则此解一定为两直线的交点等规律的发现,也可交由学生在比较中得出。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作出这样的选择,有两个关键认识:一是从教学理念上,对于学生自己跳一跳、摘得到的知识点,一定要敢于放手,不能包办,而一个知识点是否属于这种性质,则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作出准确判断;二是要给足学生的时间与空间,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所用时间一定大于教师讲授所用的时间,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可能需要生生互动,需要下位交流等,这时教师都要给
足学生自由。

否则,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不可能落实,自主学习就沦为形式主义了。

五、类比教学,举一反三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可称为“类比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

但是,有的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

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

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数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函数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函数教学成功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