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全册语文教
(六年级语文教案)六上《论语十则》学案设计
六上《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第二课时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1、自学内容《论语十则》2、自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十则论语。
(2)翻译理解全文。
(3)经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实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忱。
(4)达成有关能力测试练习。
二、要点、难点(1)翻译理解全文。
(2)达成有关能力测试练习。
三、自学纲要1、熟读并背诵全文,合作测评第一课时中“讲堂测评”部分。
2 、翻译理解前五则,并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3、查阅资料,对《〈论语〉十则》中流传到现在的成语作整理,并翻译。
a、b、c、d、e、f、g、四、自学测评1、将下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2 、达成课后“商讨与练习”一和二。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互动教案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方法。
疑点:学生对部分语句中所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可能会混淆。
解决方法:教师巡视引导,或作解说。
难点:将下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达成。
并共同整理出后五则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拓展点:拓展延长活动四、研究发现:再次品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2.《论语》是初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此刻什么地方?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并概括:2.《论语》在文学上很有影响。
它的文学性主假如语言富于形象性。
记录者并无追求必定的文学意识,而在人物对话中,常常用精练的言辞,就表现出人物的神态语态和性格特色,描绘比较生动。
21 教育网二、教师记录重生的问题。
三、讲堂小结本文选用了《论语》中的十则,他们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人是由社会来构成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交往,那么他人想让你帮忙的时候你是否是悉心全力了呢?四周有无挚友亲友,与他们交往是否是真挚呢?我们要努力学会“学致使用”才行。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6《论语》十则阅读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课文学习设想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本文是从《论语》中选择的十则,这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语言简练,含义深远,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感悟。
前置预习1.大声朗读课文,把你读不准的字词写在下面。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搜集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以及《论语》重难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堂流程学习内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搜集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以及《论语》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说重点。
二自主学习18分钟一、孔子知识填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论语》:是的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的书。
共篇。
与《》、《》、《》合称四书。
二、活动一:我会读课文。
(朗读时,读准字音,停顿分明)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一、说教材:《论语》十则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六篇课文,它选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这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课文中所选的十则,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
而学好本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
2、初步学习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等方法,理解课文。
(重点)3、能当堂背诵课文,积累成语警句。
4、联系实际,体会思想,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修养。
(难点)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千法读为本”,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将学生读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感悟,读出智慧。
2、点拨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鲁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鲁教版导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 可能会有一种畏惧感, 教师要想方设法降低难度,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亲近文言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其人,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背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2.难点: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二课时【学情预估】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 可能会有一种畏惧感, 教师要想方设法降低难度, 化难为易, 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策略解说】这是学生第一次学文言文,兴趣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不产生畏惧感,这一节课很关键所以,这节课尽量不在具体的字词上纠缠,只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则可。
在一般的教学班,当以诵读为主;必要时每一则都可以领读数次,当堂成诵,然后解析词语。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简练,可读性强。
文言渐渐离开口语,定了形,并且在书面上占优势甚至占压倒优势的时候,照当时的口语写的文字是白话。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过去有句俗话:“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
”这七个字我们在本课中都见到,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
学虚词也要靠诵读,一时不怎么了解不要紧;读得多了,再加以比较、品味,就会弄懂的。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深入了解《论语》的中心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1.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为我用。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二、新课学习探究学习后五则。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问: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教师讲解:6、7则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六年级语文上册 6《论语》十则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6《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及成语警句。
(3)熟读成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原则,从中受到教益,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及成语警句。
2、熟读成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每则内容。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方法:预习——合作探究——朗读背诵——测试教学流程:预习导学:我的积累:1、有关作者孔子介绍。
2、有关《论语》知识介绍。
3、我积累的重点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指导:一、朗读课文,二、对照课下注释初步自译课文。
自主学习:1、对照课下注释把字词的解释写在书上。
并且试着翻译每句话。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都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那就要求同学们既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又要有准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它将告诉我们许多。
(删除)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论语十则-鲁教版(五四制)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理解各则语录。
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近圣贤,耳濡目染一、睹风采,学伟人风范★导语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互动关键词1、孔子2、《论语》3、四书五经4、三孔★点击◇孔子:◇《论语》:◇四书五经:◇三孔:二、聆圣言,悟谆谆教诲★导语《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纵有藏书千万卷,不如熟读论语百遍。
经典不读,便如人之沉睡;经典常读,时时令人沉醉。
可以说,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将领悟先哲的谆谆教诲。
★互动关键词1、听读2、仿读3、分则读4、齐读5、演读◆点击◇仿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分读:◇齐读:◇演读:三、思至道,明学问真谛★导语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思考圣贤的为学之道。
★互动关键词:1、质疑2、批注3、仿说◇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看起来似乎没有联系,为什么要放在同一则里面呢?◇1、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论语十则-鲁教版(五四制)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课前准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引导明确有关资料。
二、认定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注意以下词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不思则罔不学则殆诲汝是知也弘毅死而后已后凋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提出要求: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
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
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点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导学: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通过学习课程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2.能准确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课文3.能够读、写、理解“子曰、愠、罔、殆、矣、诲、弘毅、士、凋、恕、欲”等词语4.学习《论语》中名言警句的简单应用5.简单了解孔子及《论语》(二)过程及方法目标诵读理解交流质疑教师点评全文背诵学以致用积累拓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孔子伟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为核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做法和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思想修养2.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内涵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文章评点课文内容精讲难点章节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涵触动学生心灵感受“至圣先师”的伟大人格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对学生做朗读指导正音断句2.学生互相质疑法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当堂提出学生互答(也可采用学习小组集中质疑再互相解答法)3.归纳、总结法将本文涉及到孔子、《论语》体裁及主要内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名言、警句等进行归纳记录4.教师评点法教师针对学生理解进行评点指导形成统一的、正确的认识5.延伸应用法针对本文内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点进行延伸应用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运用POWERPOINT系统学生课前准备1.找45名学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排练一小品情节简单明快用时3~4分钟2.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孔子及《论语》资料做好上课准备教学说明因我所教班级每周有一节学生国学演讲课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中名言或片段因此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比较熟悉故此在对这两者的处理上可以比较简略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朗读、分析文章内容进行简单应用拓展教学步骤(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像背景音乐为古筝曲《高山流水》进入上课时间)一、导语教师在黑板板书繁体“圣”字由学生识读并分析这个字特点明确“耳、口皆为王是为圣”说明人们把能听、能说胸中有韬略、有学识、品德高的人称为“圣人”有一个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板书这八个字)可见这个人的厉害了这个人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板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今天在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之大了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就是我们大屏幕上这个人对于孔子大家都不太陌生而记录孔子生平的那本书《论语》,大家可能也不陌生吧,历史课上老师也已经教过了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和的有关内容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出示幻灯片内容如下)孔子及《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用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孔子的深邃而言简意赅的言论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展示幻灯片出现孔子图像及课题教师再板书课题)认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第一部分:读)1.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找一名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对照注释自己朗读《〈论语〉十则》)2.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3.展示幻灯片给重要字词正音及课下列出的三个通假字的读音及解释(幻灯片略字词如:论、愠、罔、殆、凋、焉、弘、恕等通假字有:说、女、知)4.学生各自大声的流利的朗读课文5.就“大声”“流利”“快速”进行朗读指导和示范6.全体大声的节奏准确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解)1.大家阅读本文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文的课下注释非常全大家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基本上都有说明下面请大家根据课下注释及平时〈论语〉演讲的积累自己试译文章内容个人的疑难可以小声的和同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不了的可以一会给大家提出来2.学生提出疑难互相解答(疑难以字词、短语为主)3.给大家一点时间看一看自己一则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一般说来学生对第八则的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做示范性翻译)例如: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生齐读第八则)(板书可设计为“以仁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的一一对应形式帮助学生理解)4.通过解答疑难大家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请同学来试着按则翻译文章(配合幻灯片进行翻译过程中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指正)(第三部分:练)1.大家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后会发现文章的每一则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请大家说说他主要说了那些方面的东西(明确:学习与人生修养两类学习又可以细化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类)(教师板书)2.既然是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就请大家看看下面几道练习题(展示幻灯片)例:(1)与陈毅元帅“大雪压清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意境相似的语句是:(2)讨论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的语句是:(3)一组对比图片,(好与坏的典型),谈感受,用文中语句回答:(4)学生表演小品学生根据小品答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小结课文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这节课我们粗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家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可以谈出对里面的话的理解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了解孔子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五、作业(1)背诵《论语》十则(2)从十则中选出自己喜欢的23则写出喜欢的理由。
六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自由发言,不拘对错.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
活动二读出“文意”
1.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对(将单音词对应翻译为双音节的词)。
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着用上两个单音词,如妻
子,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
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
内容)。
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就可以
删去)。
调(把倒装句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
可以推荐顺口溜:
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
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
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能删能替看语气
2.翻译示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学习习:复习时:按一定时间说:通
悦,愉快不……乎:表示反问
而:表顺接,然后乎:虚词,吗
归纳: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
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
3.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学生理解相关
知识。
在老师引导
下,学习翻译
句子的技巧。
1.小组内交
流,记录疑难
问题。
2.师生一道解
决疑难。
3.学生大声朗
活动四熟读成诵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对世界
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很多人都尊崇孔子、
拜孔子为先师。
下面我们怀着敬仰之心,一起
背诵课文,结束这一课的学习。
学生一起背诵
课文
检测设计(作业)一、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身: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岁寒________________。
5.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
3.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的字(部分为划线字):
时习说愠信罔殆诲女是知弘
毅其恕乎
1.译句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4.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