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课堂·九年级语文(上)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ef7e73c03d8ce2f006623b9.png)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 人物形象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 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2d04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a.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人物形象分析》一. 教材分析《阅读新课堂——人物形象分析》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多个经典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描写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2.难点:如何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独立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的心得体会。
3.实践法: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新课堂——人物形象分析》。
2.相关资料:经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案例。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 线索与情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 线索与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1f96416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e.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新课堂线索与情节》一. 教材分析《阅读新课堂线索与情节》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情节。
通过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情节,让学生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线索和情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情节,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情节。
2.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情节。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情节,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文章,作为教学案例。
2.准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文章的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都有线索和情节。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线索和情节。
在阅读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操练(15分钟)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
这些问题要涉及到文章的线索和情节。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5.拓展(10分钟)给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新课堂 分析人物形象作业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新课堂 分析人物形象作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80194a65ce0508773213f3.png)
第三页,共十二页。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 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父 亲关心孩子成长。】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不一会, 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 船变得沉重(chénzhòng)起来。【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变化。】
第十页,共十二页。
4.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yìnxiàng)?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__①__技__艺__(_jì_y_ì_)_娴__熟__,__经__验__丰__富__;__②__机__智__勇__敢__,__顽__强__不__屈__;__③__关__心__孩__子__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第五页,共十二页。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qiánjìn)一点儿。儿子没砸几
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 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动作描写,写出父亲奋力
来,举起船桨。
第六页,共十二页。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 冰面上。他凶狠(xiōnghěn)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 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 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 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父亲急中生智,想出了破冰的办法。】
2022精英新课堂语文九年级全一册答案
![2022精英新课堂语文九年级全一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9f6f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0.png)
2022精英新课堂语文九年级全一册答案1、1柳永《雨霖铃》是豪放词的典型代表。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一项是()[单选题] *A、嘈杂(záo)揣摩(chuāi)B、平庸(yōng)携带(xié)(正确答案)C、萎缩(wěi)热忱(chěn)D、沐浴(mō)诱惑(huò)4、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
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
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红楼梦》共100 回,前60 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 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
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正确答案)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 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g喟然kuìC、鼓瑟sè以俟君子sì冠者guànD、哂之xí浴乎沂yí铿尔kēng(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解析版)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0c0c6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c.png)
第21课创造宣言一、夯实基础1.识音中.伤( ) 监.牢( ) 遁.词( ) 崇.拜( ) 曾参.( ) 懦.夫( ) 豢.养( ) 【答案】中伤(zhònɡ)监牢(jiān)遁词(dùn)崇拜(chónɡ)曾参(shēn)懦夫(nuò)豢养(huà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文学常识填空。
(1)陶行知,安徽歙县人,。
主要教育思想是“”,主要著作有等。
(2)罗丹,(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
代表作有等。
(3)歌德,(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
代表作有等。
(4)《易经》又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人名)在狱中所作。
【答案】(1)教育家生活教育《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2)法国《思想者》《青铜时代》(3)德国《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4)《周易》周文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塑.像(sù) 玄奘.(zàng) 灌溉B.豢.养(huàn) 鲁钝崇.拜(cóng) 繁殖C.监.牢(jiān) 遭遇中.伤(zhōng) 卦词D.懒惰.(duò) 懦夫创.伤(chuāng) 樵夫【答案】D【解析】A.“盾词”应改为“遁词”;B.“崇”应读作“chóng”;C.“中”应读作“zhò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答案】D【解析】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课件: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共22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课件: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b07b2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1.png)
/
/
/
魏闻童子治邑 库无兵 仓无粟 乃起兵攻之
9.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能轻而易举地打 败魏国。
21
【参考译文】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 齐王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 的。”齐王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 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 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 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兵 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 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魏国军队。
7
题型四:内容理解和概括题 解题策略: 1.原则:内容理解要紧扣文本,不可主观臆断;概括要点要完整、全面 ,不能以偏概全、丢三落四;表述时用词要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 化,应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 2.步骤与方法: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侧重于 叙事的,应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侧重于写人的,要弄 清楚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侧重于 说理的,要领会作者所讲的道理及说理的方法。②善于抓住中心句、找关键 词句,理清文章层次,迅速把握文意。③或直接从文中提取中心句、关键句 答题;或找出文中关键性词句,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答题;或用自己的语言 来答题。
10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精英课堂)第五单元达标测试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精英课堂)第五单元达标测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95de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7.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精英课堂)第五单元达标测试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的课文包括《敬业与乐业》、《单元综合练习》等,这些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他们对一些深层次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理解框架。
2.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的大意。
3.操练(20分钟):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
8.板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优质教案浙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优质教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ef4b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6.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节《苦练》的全文,重点学习文章的语言表达、人物形象描绘及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分析并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培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领悟文章中心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描绘。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苦练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苦练”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句型,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a.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c. 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品质。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苦练》2. 重点词汇、句型及修辞手法3. 人物形象描绘4. 文章中心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并解释其含义。
b. 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描述。
c. 阐述文章中心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苦练的意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苦练》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表面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课件新教材新课堂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课件新教材新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3fd125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 主治读书少,专治教得多 每册篇目由30改为24,表面看总量减少, 实际板块间并不少。1+X法
阅读体系:三位一体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 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 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
例1.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此文的阅读教学设计做了很大改进:
课前先布置预习,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 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并向学生说明,这是一篇在中国 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曾家喻户晓; 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先问问自己的祖辈、父辈,了解这篇 文章对他们的影响,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此文的兴趣, 而且把这篇革命的经典重新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让学 生在了解白求恩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毛泽东的伟大。
重视方法性知识。如、综合性学习、名 著一书一法等。
要体系但不要体系化。
写作:独立专题
一般写作 要求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从字顺 •怎样选材 •语言简明
写作指导
小活动 技巧点拨 实例分析
写作实践
记事写人 能力
•学会记事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细节 •学习抒情
(五)沉淀精华,注重转化
注意吸取学术界优秀成果和一线教师的 教学智慧,实现双重转化。
小学:先学识字后学拼音,一年级根 据字频研究落实300字基本字表。
初中:合理安排各种语文知识,学以 致用。
语法修辞知识在助学系统中随文呈现或 以补白方式呈现,简洁易懂,随学随用。
重视程序性知识,如阅读策略、写作策 略、活动策略、学习策略等。具体、分 层。
D 整本书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9433a28ea81c759f57848.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一起看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能力目标1.欣赏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2.体会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德育目标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教学重点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谁来讲讲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刘绍棠简历刘绍棠(_36~_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_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_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_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_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_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_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_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_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投影;擀(gǎn)剜(wān)腌赞(āzā)到气(dáo)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隐匿(nì)隐藏.躲起来.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高大强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淳厚朴实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好戴高帽.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21.知识与技能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准备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云南怒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怒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方式.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处女作《棋王》.2.生难字词(1)字音锱铢(zīzhū)滇西(diān)盘桓(huán)顷刻(qǐng)千钧之力(jūn)绞(jiǎo)跺(duò)呕(ǒu)战战兢兢(zhànzhànjīngjīng)(2)词义【锱铢】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俯身】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顷刻】极短的时间.【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探视】看望;察看.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反复朗读.默读,读准字音,体会人物心理.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开端:马帮抵达怒边——等待溜索过.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交流点拨】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交流点拨】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3.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①侧面表现怒峡谷的高峻险恶;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4.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交流点拨】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跳读课文,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交流点拨】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了怒峡谷环境的险恶,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2.拓展延伸平常走的路很多,你有过文中溜索这样害怕的感觉吗?【交流点拨】有.我有一次过玻璃栈桥时吓得双腿发软,直接坐在了地上,旁边的好友见状,不停地鼓舞我不要怕,让我站起来.好友见劝说无效,试图上前拉起我,可是这时,惧怕的我硬是赖在地上不敢前进,无奈之下,好友直接把我扛了起来,背我走过了玻璃栈桥.这一幕也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3.布置作业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3知识与技能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赶牛溜索汉子们沉着.果断的品格.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难点理解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1.标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标注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师:1.准备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2.对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预设.学生:1.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2.查找有关溜索.怒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1课时云南怒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怒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方式.阿城,原名钟阿城,_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津区,作家.编剧._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_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_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改编剧本奖._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文题解读文章以〝溜索〞为题目,不仅是行文线索,将故事情节贯穿起来,连缀成篇,而且交代了从前两岸居民过的渡河工具和渡河方法.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开端:马帮抵达怒边,山陡谷深,悬崖万丈,等待溜索过.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沉着.果断地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地运到对岸.高潮:首领从容镇定,指挥有方,在他的指导下〝我〞胆战心惊地溜索.结局:全队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1.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其中马帮的首领是文章的主人公.2.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待〝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行为都表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马帮的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4.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从感官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怒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里为什么要细写牛的惊恐失态之状?)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以上这些描写与牛们等待溜索时的〝哀哀地叫着〞,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5.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写了牛溜索时哪些方面的内容?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主要写了溜索前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作用:(1)侧面表现怒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明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第一部分(第1~3段):写马帮抵达怒边,等待溜索过.第二部分(第4~_段):写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第三部分(第_~20段):写〝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第四部分(第_~25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表现了人敢于战胜艰险的胆识和气魄,赞扬了马帮汉子沉着.勇敢.果断的性格和相互信任.互相关爱的团结协作精神.1.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考究.文章语言洗练,富有表现力,处处可见.例如,〝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这句话中的〝千钧之力〞〝扯住〞形象地写出了索牢固地将怒的两岸连接在一起,似乎有〝一索两岸变通途〞的气势,为下文溜索做铺垫.2.衬托.对比巧运用,人.物形象更鲜明.小说开头一下子就让读者置身于怒大峡谷中,怒的〝隐隐闷雷〞,马帮汉子的举止,山鹰的飞翔,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山陡谷深,悬崖万丈,一根索子扯住两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马战战兢兢,惊恐失态,而马帮汉子们却身手矫健.无所畏惧,首领更是沉着冷静,举手投足尽显英雄本色.对比之中,突出马帮汉子的沉着.果断.身手非凡.溜索环境:山陡谷深牛:哀叫.恐惧马帮汉子:沉着.果断英勇无畏战胜艰险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aed431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e.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课堂实录2020年9月18日,星期五,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课堂实录。
本节课程由语文高级教师王老师主讲,共计1小时。
【课前准备】王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她阅读了教材,并准备了课件和教案。
课前她还检查了自己所准备的内容,以确保课堂进度顺利。
【课堂开始】1.引入王老师向同学们问道:“各位同学,你们想过自己的生活吗?你们想过自己的未来吗?你们有想过未来会是怎样的吗?” 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有”。
2.导入王老师向同学们发放教材,并引导同学们快速阅读《创造宣言》的文章。
她指出,这是一篇充满激情与震撼性的文章,它提出了怎样过一种富含意义、有价值,充满梦想、充满创新的生活。
3.阅读与解析王老师就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并就文章中的重要词汇进行详细的解释。
同学们积极听讲,并记录好文章中的重点内容。
4.思考与讨论王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她询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有哪些力量和优势?你们认为自己能做什么?你们要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未来并做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大家积极回答并展示了自己的想法。
5.拓展思维王老师意识到学生发表意见的价值,她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
她发放了一些用于思考的问题卡片,同学们读取问题并进行分享。
这种分享有效地展示了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及其理解程度,培养了同学们的思考能力。
6.评价王老师对同学们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她指出,同学们听课认真,参与积极,思维开阔,能够发掘和完善个人优势并寻找未来的路线。
她对同学们的努力表示赞赏,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建议。
【课堂结束】本节课结束时,王老师再次强调了目标,并对本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了回顾。
她最后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平时的作业,学会好好利用时间,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这堂课中,同学们听到了勇气、信仰、创造力的力量,认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和技能,还学到了如何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方法和技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新课堂把握议论文论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新课堂把握议论文论点课件(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8c9dd80066f5335b81214e.png)
⑥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提出号召】 (选自《作文通讯》2015年第5期,有改动)
第五页,共7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人生中,经历磨难、考验时,我们要执着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或“实现梦 想”)。 2.请指出第②③⑤自然段的论点。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⑤ 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前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 歌。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jǔ lì)论证,列举了宋濂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坚持勤奋求学,终有所 成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的分论点, 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第六页,共7页。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的观点,接着引用巴尔扎克 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然后从正面列举了司马迁受宫刑仍执着坚持不改 其志,终成《史记》的例子,又从反面列举了梵·高遇世人嘲讽时没有执 着坚持,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事例,对比论证了观点。 5.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认为,除了“执着”,还有什 么因素决定(juédìng)了一个人的成功,答出一点并阐述其对成功的重要 意义。(50字左右) 示例:理想 理想是奋斗的原动力,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它像一 束灯光,指引我们前行;它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奋进;它更像是前行 途中的加油站,每当你累了、倦了、想要放弃了的时候,想到它就会觉 得浑身充满力量。没有理想就不能成就奋斗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新课堂·九年级语文(上)
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下适当的汉字。
(sīyǎ)嘶哑(hóulóng)喉咙(xiōngyóng)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题。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就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科学知识目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就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口诀《我快乐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口诀《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科学知识目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语文高效复习方法
弱项加强法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通过反思总结,总能发现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知识点能力点方面的,有方式方法方面的,还有态度动机方面的等。
发现问题后,应安排时间,确定解决方式;解决的方式通常有:或者自己努力解决,或者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等等。
这里需特别强调一下的是,发现问题后,考生千万不能拖延,或者不闻不问。
前者容易造成累积,容易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后者则会使自己的复习质量千疮百痍、大打折扣。
反反复复磨练法
高考语文复习中,有许多问题、许多知识点能力点、许多答题的方式方法等均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有可能被考生掌握。
比如,拿简答题的答题方式来讲,考生在第一次接触简答题的时候,从老师讲的角度来看,一般就能讲清楚,但要让考生彻底掌握,非得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成。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这方面的复习考生一定要积极主动,要自己不断总结、提炼,如此,才有可能达于成功。
努力学习高中语文的技巧和方法
兴趣
必须想要努力学习语文我们必须对语文有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愿自学语文,如果我们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话,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也就是不愿听到老师授课的,这样对我们自学语文没什么协助。
兴趣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能为学习语文而努力。
独立自主自学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还要学会自己学习,学习语文要有主动性,这是提升我们语文成绩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
多思索
学习语文,并不是把所有的知识都背下来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我们把语文知识背下来之后,我们要学会总结。
概括,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够提高。
多念
语文不仅要把背,我们还要多读,每天多读几篇文章,这样对提高我们的阅读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怎么正确的提高成绩。
冲破
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高,这对我们的提高成绩语文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多写下
学语文,书写语文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多练习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