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误诊漏诊分析
骶骨肿瘤误诊漏诊分析
骶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就诊。
然而,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存在误诊和漏诊的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治疗。
误诊
骶骨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误诊是误诊为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
这是因为骶骨肿瘤所产生的疼痛常常出现在坐骨神经分布区域,而这个区域的感觉神经与肛门、直肠有交叉,容易导致病情混淆。
此外,骶骨肿瘤也可以和腰椎病、髋关节疾病等混淆,导致误诊。
漏诊
骶骨肿瘤的症状多种多样,有些患者在就诊时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漏诊。
另外,骶骨肿瘤的确诊需要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CT等)配合上病理学检查,因此需要专业
的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否则容易漏诊。
防止误诊漏诊
对于怀疑骶骨肿瘤的患者,应该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X光、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此外,在骶骨肿瘤的治疗方面,手术、放疗和化疗都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生活状态等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骶骨肿瘤的误诊和漏诊是因为疾病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综合评估。
非专业医生不能盲目处置,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影像学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
影像学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影像学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生长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几种影像学技术及其在肿瘤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且最基本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人体或动物体内投射X射线,然后利用感光胶片或数字探测器记录X射线的吸收情况。
在肿瘤检测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片上的异常密度区域发现肿瘤的存在。
然而,X射线检查对于某些组织类型或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进一步确认。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对于肿瘤的检测,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缘、大小和形态特征。
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无创性,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然而,超声检查对于某些位置较深或受其他组织干扰较多的肿瘤的诊断能力相对较弱。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利用旋转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获取人体横断面图像的一种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内部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如肿瘤的分布、形态及密度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CT扫描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然而,由于CT扫描使用了较高的剂量的X射线辐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平衡辐射剂量和诊断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人体原子核自旋的性质来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技术,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与CT扫描相比,MRI不使用X射线辐射,因此更安全。
另外,MRI还可以通过植入对比剂来提高对肿瘤结构的显示能力。
然而,MRI扫描过程较长且对患者的静止度要求较高,因此不适用于某些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肿瘤检测与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骶骨肿瘤的健康宣教
01
疼痛:骶骨肿瘤可能导致腰部、臀部或腿部疼痛,尤其是在站立、行走或坐立时。
02
肿块:骶骨肿瘤可能导致骶骨区域出现肿块,可能随着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增大。
03
神经压迫:骶骨肿瘤可能导致神经压迫,引起下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
04
排尿困难:骶骨肿瘤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05
便秘:骶骨肿瘤可能导致便秘,如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等。
骶骨肿瘤的健康宣教
x
目录
骶骨肿瘤的基本知识
01
骶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02
骶骨肿瘤的预防
03
骶骨肿瘤的心理支持
04
1
骶骨肿瘤的基本知识
骶骨肿瘤的定义
骶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骶骨部位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骶骨肿瘤可起源于骶骨骨组织、软组织或神经组织,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神经鞘瘤等。
骶骨肿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块、活动受限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01
02
03
04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重建骨结构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02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2
专业支持:心理医生、社工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
3
谢谢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肿瘤
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增加肿瘤风险
避免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增加肿瘤风险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骶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骶骨肿瘤的影像资料。
结果 15例骶骨肿瘤中,经行普通X线照片、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脊索瘤7例,占46%,骨巨细胞瘤5例,占34%,骨软骨瘤2例,占13%,转移瘤1例,占7%。
结论骶骨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癌及神经纤维瘤,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骶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36-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2012年6月~2012年8月期间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治疗确诊的骶骨肿瘤病例资料15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5岁,15例患者出现无诱因臀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可以忍受,疼痛不以体位、昼夜变化而变化,从而未予特殊处理。
1-3月前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加重,并伴有大腿后外侧疼痛,且偶有足跟部麻木感。
1.2 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设备包括西门子DR、Siemens 64排CT、Siemens新双源CT及GE1.5T 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15例均行DR平片正侧位。
1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扫描参数:100KV、120MA,对比剂采用370ug/L碘海醇60ml,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ml/s,扫描以第5腰椎为基线,向下行容积扫描达尾椎,重建20-24层,层厚5mm。
15例患者均行骶尾椎MR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剂采用Gd-DTPA(钆喷酸葡胺),注射剂量0.1ml/kg体重,高压注射器注射,2ml/s流速。
MRI检查参数:常规平扫行轴位、矢状位SE T1WI(TR400ms、TE11ms),轴位FSE T2WI(TR4580ms、TE100ms),冠状位T2 FLAIR序列(TR8300ms、TE130ms,TI2100ms)层厚5mm,层间距1.5mm。
骶骨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用
激素 , 亦有 配合 硫 唑 嘌 呤 。 目前 认 为 U C D A能 改 善肝 功 能 , 降黄 疸 , 缓 门静 脉 高 压 , 单 独 应用 延 但 疗效 一般 。糖皮 质激 素 是有 效 的免 疫 抑 制剂 , 应 用后 由于时 间和 剂量 常 因副 作用 而 被 病 人拒 绝 ,
神经 源性肿 瘤 6例 中 , 女 各 3例 , 均年 龄 男 平 4 。神 经 鞘 瘤 4例 ( 中 1例 为 恶 性 神 经 鞘 5岁 其
骶 35 -椎体 , 2例累及尾椎 , 与文献报道_4 3 相似。 .
神经 源性肿瘤 主要 包括 神 经鞘瘤 及 神经 纤维 瘤 , 源于神经根 。神经鞘瘤 主要 由 Sh an细 均起 cw n
由富 于空 泡 的细胞 、 液滴 细胞 与 大量 黏液 样 细胞
同肿 瘤 的 C T特 征 , 点观 察 骨质 破 坏 的位 置 、 重 范 围和边 缘 情况 , 软组 织 肿块及 骶 孔 的情况 , 病灶 内 有 无 钙化 及是 否有 骨嵴 形成 。
2 结 果
间质 构成 , 可伴 出血 、 坏死 及钙 化 。病 变 主要位 于 下骶椎 , 能 与骶 椎脊 索 瘤 来 源 于 骨 内迷 走 脊索 可 组 织 有关 。多层 螺旋 C T表 现为 中心 偏 前侧 溶骨
本 文观 察 2 1例 AH—B S肝 酶 明显 升 高 , I P CO G T> U N 1 G 5 L 9例 , L A P>2 L 1例 , 胆红 素 U N2 总 升高 以直 接 胆 红 素 升 高 为 主 2 1例 , 蛋 白升 高 球
2 1例 , N 阳性 2 A A 1例 , MA 阳性 l A 4例 ,MA 阳 S
骨肿瘤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24
PPT课件
桡 骨 巨 细 胞 瘤 ( 生 长 活 跃 )
25
骨巨细胞瘤恶性表现
如肿瘤生长迅速,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
或虫蚀状骨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
侵犯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块且骨膜增
生明显时,提示为恶性肿瘤
PPT课件
26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为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
多见于青年,11~20岁可达47.5%,男
性较多,男女比率为2.3:1
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
骺端为好发部位
PPT课件
49
骨肉瘤临床与病理
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
和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常较热并有浅静 脉怒张
病变进展迅速,可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预后较差
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常增高
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 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
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PPT课件 12
骨 巨 细 胞 瘤 发 病 部 位
PPT课件 13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
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 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PPT课件 45
肋 骨 骨 囊 肿
CT
PPT课件
46
,股 股骨 骨颈 头囊 反状 应破 性坏 骨, 质接 增近 生水 的 密 度
PPT课件
股 骨 颈 骨 囊 肿
47
CT
PPT课件
48
骨肉瘤临床与病理
为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其40%。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肉瘤性成骨细胞),能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中国 C 和 M I T R 杂志 21 年0 月 第l卷 第1 总第4 期 02 2 0 期 2
表 1 6 9 例 骶 骨 肿 瘤 的 临 床 资料 及 影 像 表 现
病理类型 及影像表现 男 1例 , 7 , 6 女 例 年龄 2— 9 ,中位年龄 5. 岁。溶骨型 2 例 , 17 岁 02 2 成骨型骨 1 , 例 软组织肿块 1 例 , 3 伴骶 孔破坏 1 例 , 随其他部位骨质破坏 2 例 , R 表现: 0 伴 1 MI 骨髓腔 内长 T 长 T 结节状或斑点状信 号 ( 1 。 1 2 图 ) 男2 , 4 , 例 女 例 年龄 2— 5 2 6 岁,中位年龄 4 . 岁 。 38 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脊柱骨质疏松 、 胸腰段 多发椎体
骨质破坏 5 例,侵犯骶髂 关节 1 ( 2 。 例 图 )
骨髓 瘤 ( 例 ) 6
淋 巴瘤 ( 例 ) 3
男2 例,女 1 ,年龄分别为 2 、4 、4 岁 ,中位年龄 3. 岁。2 为继发 性淋 巴瘤 , 例 4 0 5 63 例 表现为骶骨 、髂骨及
腰椎长 T 长 T 斑点状或结节状信号 ( 3 。1 1 2 图 ) 例原发 弥散 大 B 细胞淋 巴瘤 ,骶骨 内斑 片状 长 T 长 T 信号 。 1 2
( 8 ;骶骨溶骨性、中心性骨质破坏 ,向前形成软组织肿块 1 。 图 ) 例 甲状腺滤泡癌
恶性 纤维 组织 细胞瘤
女 ,6 岁。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侵犯左侧骶髂关节及左侧髂骨,软组织肿块 明显 。 2
女 ,1 岁。x线、C : 9 T 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形成 巨大软组织肿块,见低 密度囊变区,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 。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骶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不一定很大 ;部 分病例 因肿瘤侵及 腰骶神经 ,可
出现 进行 性 加 重 的 坐 骨 神 经 痛 ,同 时伴 有 全 身 一 般情 况 恶 化 等 特 点 。 因此 ,具 备 肛 肠 外 科 的 诊 治 理念 对 于骶 骨肿 瘤 的鉴别 诊 断有 一定 帮助 。 12 影像 学 检查 . 骶 骨 肿 瘤具 有 局 部 侵 袭 性 ,它 可 以 向头 端 方 向 延 伸 到腰 椎 管 中 ,也 可 以破 坏 骶 骨 向后延 伸 到 邻 近 的软 组 织 中 ,甚 至 可 以通 过 骶
常用 ,此人路有利于经腹部在盆腔 内将肿瘤切除。
前 、后方 联 合 人 路 手 术 可 显 露 骶 骨 的 前 侧 、后 侧 及其 周 缘 ,有 利 于 彻 底 切 除瘤 体 ,并 可 提 高 骶 骨 截 除术 的安全 性 。Sm sn等 采 用 可 伸延 的髂 腹 ipo 股 沟和骶 尾 部 联 合 人 路 行 高 位 骶 骨 切 除 术 1 2例 , 经 随访 3 7个 月 ,除 1例 术后 死 亡 ,1例 复 发 外 ,
往 还 有全 身其 他 部 位 的骨 破 坏 ,骨 E T有 助 于 诊 C 断 。标准 x线 片上 骶骨 常 常 显 露不 清 ,C T扫 描 在 评 估 肿瘤 在 骨 内 的 范 围时 有 一 定 帮 助 ,如要 清 晰 显示 和评 估 骨 质 的 破 坏 范 围 、软 组 织 肿 块 的 位 置 时 ,可 以选 择 MR 成像 检查 。在 加 权像 上 ,脊 I 索 瘤 与周 围软 组 织 可 呈 鲜 明对 比 。根 据 临床 症 状 和体 征 及 典 型 的 影 像 学 特 征 可 以做 出 初 步 诊 断 ,
国 内于 13 9 2年首 次 报 告 骶 骨肿 瘤 病 例 ,徐 万 鹏 等 … 报 道 的 13例 骶 骨肿 瘤 中 ,脊 索 瘤 有 5 2 0例 占 4 . % ,骨 巨细 胞瘤 有 2 06 9例 占 2 .% 。骶 骨肿 35 瘤 包括 原 发 性 肿 瘤 和 转 移 性 肿 瘤 ,也 可 以 由周 围 组 织 的肿 瘤 所 侵 犯 而 致 。在 所 有 的 骨 肿 瘤 中 , 良 性骶 骨 肿 瘤 发 病 率 为 11% ,恶 性 骶 骨 肿 瘤 为 .6 39 % _ 。骶 骨 肿 瘤 因其 发 生 部 位 特 殊 ,位 置 较 .2 2 J 深 ,发展 时 间缓 慢 ,早 期 症 状 多 不 典 型 ,对 其 作 出及 时和 正 确 的诊 断 有 着 很 大 的难 度 。就 诊 时往 往 肿瘤 较 大 。 目前 大 多 数 骶 骨 肿 瘤 的治 疗 基 本 是 以手术 为 主 的综合 治疗 。
43张图轻松诊断骶、尾椎骨折
正常骶椎的CT特征(图1A、B)
图1 正常骶骨CT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
受伤机制鉴别 骶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骨盆其他部位损伤。 ①横形骨折,多为坠落、跌倒时骶尾骨直接着地; ②纵形骨折,纵形骨折均为强烈暴力所致,多与髂骨或耻骨骨折同时发生,受伤机制 多为车祸伤以及高处坠落伤,下肢或骨盆侧方着地; ③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严重暴力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星状或不规则状的粉碎性骨折; ④撕脱骨折,由于骶结节韧带于骶骨侧下缘附着点处撕脱,骨折易漏诊。 与病理骨折鉴别:骶骨肿瘤较多见,当受伤暴力非常轻微时发生骨折应高度怀疑是病 理性骨折。
骶尾关节脱位X线片与CT对比
图10
2.骶尾关节脱位CT与MR对比
2.1 CT检查(图11A、B) A.CT示尾2-3椎体间隙增宽 B.CT示尾3椎体向前移位 2.2 MR检查(图11C~E) C、D.MRI TSE-T1WI和TSE-T2WI显示尾3、4椎体向前移位;E.MRI STIR序列示尾3椎体前移,局部软组织肿胀
图8 尾椎骨折与无骨折鉴别
2.尾椎骨折与可疑骨折鉴别
2.1 X线片(图9A、B) A.骶尾椎侧位X线片显示尾椎前屈角度增大 B.示意图 2.2 CT检查(图9C) C.CT矢状面重建图像显示尾1椎体前缘游离
图9 尾椎骨折与可疑骨折鉴别
二、骶尾关节脱位 1.骶尾关节脱位X线片与CT对比
1.1 X线片(图10A、B) A.骶尾椎侧位X线片显示骶尾关节脱位,尾骨前移 B.示意图 1.2 CT检查(图10C) C.CT矢状面重建显示骶尾关节脱位,尾骨前移,局部可见碎骨片影
症状和体征鉴别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01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骶骨肿瘤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CT可以观察肿瘤对骶骨的骨质破坏程度,了解肿瘤
02 是否侵蚀骶骨周围结构,如骶髂关节、腰骶神经根等
。
03
CT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核素扫描等,这 些方法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应用较少。
超声可以用于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检查,但对于深 部肿瘤效果不佳。
核素扫描主要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对于原 发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03
骶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良性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岛
恶性骶骨肿瘤的骨膜反应通常表现为Codman三角或"葱皮样"改变,这是恶性肿瘤生长迅速、骨膜反应强烈的表 现。骶肿瘤的鉴别诊断骶骨结核
骶骨结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脓肿形成,常伴有椎间隙狭窄或消 失。与恶性骶骨肿瘤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骶髂关节病变
骶髂关节病变如骶髂关节炎、致密性髂骨炎等,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髂骨侧密度 增高、骨质硬化,与恶性骶骨肿瘤的骨质破坏表现不同。
良性骶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 或椭圆形的孤立高密度影,边缘清晰, 无周围浸润。
骨软骨瘤
良性骶骨肿瘤中的骨软骨瘤在X线片 上表现为从皮质突向软组织的骨性突 起,呈菜花样钙化。
恶性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溶骨性破坏
恶性骶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的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变薄、断裂,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
骨膜反应
,但最终诊断仍需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
骶椎解剖影像学
骶椎解剖影像学骶椎是脊柱的最下端,由5块骶椎骨组成。
当我们进行骶椎解剖影像学学习时,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骶椎的结构和特点。
X射线影像是最常用的骶椎解剖影像学技术之一。
通过X射线片,我们可以观察到骶椎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正位片可以显示出骶骨体、骶椎棘突和骶横突的结构,侧位片则可以展示出骶椎的生理曲度以及骶尾关节的情况。
通过X射线影像,医生可以初步判断骶椎是否存在异常变化或损伤,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T扫描是一种更加精细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在多个平面上呈现骶椎的立体结构。
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出骶椎的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帮助医生判断骶椎骨折、畸形和肿瘤等病变。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椎间盘的情况,对于椎间盘膨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MRI成像则是一种无辐射的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可以在不同信号强度上呈现出骶椎的软组织结构。
通过MRI,医生可以观察到骶椎周围的神经、血管和韧带等结构,对于神经根受压、脊髓病变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十分有益。
此外,MRI还可以显示出骶椎的水肿、炎症和肿瘤等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
另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也可以在评估骶椎脊柱血管病变时发挥重要作用。
DSA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摄入造影剂,结合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出骶椎血管的情况,对于腰椎间盘血管瘤、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骶椎解剖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骶椎结构和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未来,我们对于骶椎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骶骨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
骶骨相关肿瘤的影像诊断骶骨的形态: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有上、下、前、后、两侧六面。
底部宽大,上部为椭圆形,与第5腰椎相接;尖部与尾椎相连。
骶骨的结构:骶椎有5节,骶骨前面凹陷,有4对骶前孔,其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为骶岬,两侧平滑为骶翼。
骶管:马尾及终丝。
骶孔:骶神经前后支。
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
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3-6岁闭合,边缘骨骺于20-24 岁闭合,致使骶骨中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一直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骶管及骶孔中神经走形丰富,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也是神经源性肿瘤和脊索瘤的好发部位。
根据组织来源分为椎管内、椎骨起源的肿瘤。
起源于骶骨的肿瘤:脊索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及转移瘤。
起源于骶骨骨髓的肿瘤:骨髓瘤、白血病骨浸润。
起自骶管的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最常见。
转移瘤是骶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脊索瘤是最常见原发性骶骨肿瘤,约占40%。
第二常见原发性肿瘤为骨巨细胞瘤,其次依次为淋巴瘤(9 %)、多发性骨髓瘤(9%)、儿童尤文式肉瘤(8%)、成人软骨肉瘤(8%)和骨肉瘤等。
10%的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累及骶骨,如动脉瘤样骨囊肿和成骨细胞瘤,而其它良性肿瘤则罕见。
神经鞘瘤是骶管最常见肿瘤。
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胚胎期残存的脊索组织。
好发于40-60岁,男:女=2~3:1。
骶尾椎是脊索瘤最好发部位,占50-60%。
多位于下部骶椎(S3-S5节段)中线区。
向前突破骨皮质在骶前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
手术切除为主,易局部复发(50%),转移罕见。
CT:溶骨性骨质破坏+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散在钙化或残存的不规则骨嵴女,55Y,腰痛1月余女,55Y,腰痛1月余MRI:• T1WI多为低信号,伴有出血可为高信号。
•T2WI呈分叶状高信号(与瘤内胶冻样、黏液样组织有关),如其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提示钙化灶或骨嵴。
•压脂T2WI高信号更明显。
• 增强呈轻-中度强化。
男, 56岁,腰背痛1月余好发于30-70岁,男:女= 2~4:1。
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
a d sme o h m t n o fte wi MDC .R嘲 l Al c s sicu e iee tlso xe t a d lc t n MRIsg a ne s is h T 】 地 l a e n ld d df rn ein e tns n o ai s f o in litn ie , t
及 肠 内容 物 重 叠 较 多 , 临 床 上 诊 断 较 为 困 难 。相 比于 X 线 在
的重 叠 影 较 多 、 T对 软 组 织 及 骨 髓 浸 润 情 况 不 敏 感 . I C MR 能
用 脊 柱 或 者 腹 部 线 圈 , 例 均行 T E序 列 TWIT iE 4 0 每 S (R -0~ f
对 比齐 为 G — T AO。 0 dDP
像科 自 20 0 8年 2月 至 2 1 0 0年 3月 期 间 经手 术 、病 理 或 随 访
证 实 的 MR 病 例 , 行 回顾 性 分 析 总结 , 告 如 下 。 I 进 报
2 结 果
脊 索 瘤 1 例 . 为 男 性 , 龄 4 ~ 8岁 , 均 年 龄 5 . 1 均 年 96 平 66 岁 , 中, 其 9例 X线 片可 见 大 片溶 骨 性破 坏 , 以椎 体 下 部 多 见 . 瘤 内可 见 分 散 的 钙 化 和 残 存 的不 规 则 的 骨 嵴 . 2例 X 线 片未
中脊 索 瘤 1 例 , 骨 肉瘤 1例 , 巨 细 胞 瘤 3例 , 移 瘤 8 1 软 骨 转
例 , 经 源 性 3例 。 有 病 理 经 x 线 及 MR 检 查 , 分 行 多 排 神 所 I 部 螺旋 C ( C ) 查 。 T MD T 检 就诊 时部 分 患 者 有 骶 尾 部 疼 痛 病 史 , 并
骶骨病变鉴别
一、骶骨的解剖及组织学特点: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在发育过程中,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5~6个月出现,3~6岁闭合合,耳郭状面骺则可晚至16~19岁出现,20~24岁闭合。
因此在骶骨部位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
同时骶骨作为脊柱的一部分,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因此它也是脊索瘤好发部位。
据Smith 统计,脊索瘤发病率居骶骨肿瘤的首位,巨细胞瘤次之。
结合我们科实际,骶骨骨转移瘤及骶骨结核也占到骶骨病变相当一部分,再次一并给与鉴别。
二、骶骨肿瘤的影像诊断比较:对于骨肿瘤的诊断常以平片为主,不仅能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能作出定性诊断。
但对于骶骨肿瘤来说,由于其病变部位较深,且病变形态较缺乏特征性;其次,由于肠内容物重叠及周围组织干扰,骨盆正位及骶骨侧位片很难发现早期病灶。
相反,CT却能清楚地显示骶骨骨质变化及软组织肿块,特别是对于钙化及病灶内骨嵴等微小结构的显示要明显优于平片及MRI。
三、骶骨病变的主要症状:骶骨骨肿瘤及骶骨结核均可表现为:腰骶痛、放射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这主要与病变压迫、侵犯马尾及终丝有关。
另外,骨转移瘤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恶性骨肿瘤,其中以癌发生骨转移多见,占80-90%,以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多见,局部疼痛,逐渐加重,晚期可并发病理性骨折。
其次,骶骨结核临床发病缓慢,可有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纳差等。
骶骨结核往往合并肺内活动的结核病灶。
四、病变的中心位置及范围:对于骶骨肿瘤中心位置的判断。
目前一般以第三骶椎为界划分为上、下两部,同时应判断是中心性还足偏侧性生长。
1、脊索瘤中心位置一般位于骶骨中线位置的下部。
这主要是由于脊索在终端特别弯曲,而骶椎部的脊索瘤来源于骨内迷走脊索组织.故病变往往以下部骶椎为中心。
另外,脊索瘤向前发展趋势明显。
2、骨巨细胞瘤和转移性肿瘤的位置偏上部骶椎,从范围上看,骨巨细胞瘤由于膨胀性生长,且横向生长大于纵向生长,故往往累及双侧耳状关节面。
DCE-MRI和DWI对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DCE-MRI和DWI对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汤文瑞;张焱;程敬亮;王莹莹【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块(脊索瘤15例,骨巨细胞瘤16例)磁共振DWI和DCE-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统计ADC值、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增强峰值(EP),分别比较两组参数(ADC、 TTP、MCER、EP),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DC、MC-ER、EP鉴别诊断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93. 7%; 75%,100%; 91. 7%、86. 7%.三种参数 AUC分别为0. 858;0. 883;0. 950.脊索瘤TIC曲线 I型13例(86. 7%),Ⅱ型2例(13. 3%);骨巨细胞瘤TIC曲线例Ⅱ型5例(41. 7%), I型7例(58. 3%).结论:DWI和DEC-MRI有助于骶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ordoma and bone giant cell tumor of sacrum. Methods: DWI and DCE-MRI features of 31 patients with sacral mass proven by pathology (chordoma, 15 cases: bone giant cell tumor, 16 c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iz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enhancement type of lesions were evaluated. The parameters including statistic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 type of time 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 time to peak (TTP), maximum contrast enhancement ratio (MCER), enhancement peak (EP) were studied, and the parameters ofADC, TTP, MCER, EP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aking the pathology diagnosis as golden standard, the ROC curve was drawn, 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WI (ADC), DCE-MRI (MCER,EP) were 80% and 93. 7%,75% and 100%,91. 7% and 86. 7 respectively, in differentiating sacral chordoma and bone giant cell tumor. The AUC of three parameters were 0. 858, 0. 883, 0. 950,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of chordoma, type I TIC curve was found in 13 cases (86. 7 %), type Ⅱ was found in 2 cases (13. 3%),in patients of bone giant cell tumor,type Ⅱ TIC curve was found in 5 cases (41. 7%), type Ⅱ was found in 7 cases (58. 3%). Conclusion: DWI and DEC-MRI might be helpfu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acral chordoma and bone giant cell tumor in children.【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8(033)003【总页数】5页(P280-284)【关键词】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作者】汤文瑞;张焱;程敬亮;王莹莹【作者单位】450052 郑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450052 郑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450052 郑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450052 郑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8骶骨脊索瘤(chordoma)和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GCT)为骶部原发肿瘤的常见类型,二者发病率分列第一、二位[1]。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骶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骶骨部位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1.CT表现a.骶骨肿瘤在CT上常呈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可表现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骨质硬化、骨质疏松或混合性破坏。
b.骶骨肿瘤的边缘通常模糊不清,并可伴有软组织肿块的浸润。
c.CT扫描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2.MRI表现a.MRI对于骶骨肿瘤的显示更为敏感,可以显示骶骨肿瘤的内部结构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
b.骶骨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等到亚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这一特征有助于与骨髓水肿、脂肪或囊性变相鉴别。
c.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范围、浸润程度和与邻近重要结构(如神经根、直肠和膀胱)的关系。
3.PETCT表现a.PETCT可以利用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来评估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
b.骶骨肿瘤的代谢活性显著增加在PETCT上显示出明显的正电子发射,有助于区分肿瘤与炎症或疤痕组织。
二、骶骨肿瘤的诊断方法:1.X线检查a.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显示骶骨的异常改变。
b.X线可以显示骶骨肿瘤的形态和范围,但对于肿瘤的内部结构和浸润程度的评估有限。
2.CT检查a.CT是评估骶骨肿瘤的重要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浸润的信息。
b.CT还可以评估骶骨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如神经根和直肠)的关系。
3.MRI检查a.MRI在骶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浸润的信息。
b.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范围、浸润程度和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并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4.骨显像a.骨显像是检查骶骨肿瘤的另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可以评估骨骼的整体改变和局部异常区域。
b.骨显像对于评估骶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和潜在骨转移的存在有一定帮助。
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瘤 。原 发 性 肿瘤 中 良性 肿 瘤 包 括 骨 瘤 、 样 骨 瘤 、 脉 瘤 样 骨 骨 动
囊 肿 、 骨 细 胞 瘤 、 绵 状 血 管 瘤 、 巨 细 胞 瘤 ; 性 肿 瘤 包 括 成 海 骨 恶
脊索瘤 、 骨肉瘤 、 髓 瘤 、 细 胞瘤 、 淋 巴瘤 、 文 肉瘤 、 软 骨 浆 骨 尤 骨
剖 结构 , z 可 提 供 多 数 病 理 变 化 和 正 常 解 剖 结 构 。MR 多 T wI I 层 面 多 向 成 像可 精确 显示 肿瘤 病 变 大 小 、 形 、 缘 、 及 与 周 外 边 以
骶 骨 肿 瘤 分 类 骶骨肿瘤可根据 骶骨 结构 、 瘤起 源和 肿瘤部 位来 分类 。 肿
围 相邻 组 织 的关 系 。 MR 显 示 肿 瘤 内信 号 强 度 变 化 , 估 肿 瘤 I 评
的 侵袭 性 , 了解 肿 瘤 侵 袭 骨 髓 的 范 围 、 面 及 其 与 骶 孑 、 经 层 L神 根 、 管 的关 系 , 状 面 T wI 骶 矢 对评 估 骨髓 被 侵 及 层 面有 较 大作
肉瘤 、 维 肉瘤 、 膜 肉瘤 。 继 发 性 肿 瘤 包 括 原 发 于 肺 、 腺 、 纤 滑 乳 肾、 列腺 、 前 胃肠 道 、 颈 部 和 皮 肤 等 部 位 的恶 性 肿 瘤 转 移 到 骶 头
骶 骨 肿 瘤
骶 骨 肿 瘤 中常 见 的是 骶 骨 转 移 瘤 , 次 为 脊 索 瘤 和 巨 细 胞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骶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骶骨肿瘤的影像资料。
结果 15例骶骨肿瘤中,经行普通X线照片、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
及增强扫描,发现脊索瘤7例,占46%,骨巨细胞瘤5例,占34%,骨软骨瘤2例,占13%,转移瘤1例,占7%。
结论骶骨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脊索瘤、骨巨细
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癌及神经纤维瘤,骶骨肿瘤影像学诊断可以达到早诊断、
早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骶骨肿瘤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7-003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自2012年6月~2012年8月期间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治疗确诊的骶骨肿瘤病例资料15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
性患者5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3.5岁,15例患者出现无诱因臀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可以忍受,疼痛不以体位、昼夜变化而变化,从而未予特殊
处理。
1-3月前患者自觉疼痛症状加重,并伴有大腿后外侧疼痛,且偶有足跟部
麻木感。
1.2 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设备包括西门子DR、Siemens 64排CT、Siemens新双源CT及
GE1.5T Philips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
15例均行DR平片正侧位。
15例均行CT平
扫及增强检查,扫描参数:100KV、120MA,对比剂采用370ug/L碘海醇60ml,高
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ml/s,扫描以第5腰椎为基线,向下行容积
扫描达尾椎,重建20-24层,层厚5mm。
15例患者均行骶尾椎MR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剂采用Gd-DTPA(钆喷酸葡胺),注射剂量0.1ml/kg体重,高压注射器
注射,2ml/s流速。
MRI检查参数:常规平扫行轴位、矢状位SE T1WI(TR400ms、TE11ms),轴位FSE T2WI(TR4580ms、TE100ms),冠状位T2 FLAIR序列(TR8300ms、TE130ms,TI2100ms)层厚5mm,层间距1.5mm。
增强扫描采用SE序列 T1WI,参
数同平扫。
2 结果
2.1影像诊断患者摄骶骨X线平片(正、侧位)、CT及MRI检查。
常规X线正
侧位平片病变骶椎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欠连续,周围隐约有团块状略高密度
块影。
CT轴扫及三维重建病变骶椎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有5例病变呈膨
胀性、偏心性生长,可见典型“皂泡征”改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变边界清晰,未见周围组织侵犯,MRI示病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内
有稍低信号,骨包壳均呈无信号,明显强化,中央低信号区无强化;8例病变呈
分叶状,隐约可见分隔,骨皮质完全离断,并向前突入盆腔呈巨大软组织肿块,
3例有散在斑点状钙化,4例中央部分呈低密度坏死,增强扫描病变呈周边不规
则强化,中央坏死区无强化。
5例病变内有散在斑点状钙化,MRI示T1WI低信号,内杂有多发小片状高信号,T2WI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内杂有斑点状低信号,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病变呈多发性病变,大小不等,呈小片状、小类圆形骨质破坏,MRI示病变呈长T1、长T2改变,散在不均匀强化。
2.2 结果
经病理切片证实,脊索瘤7例,占46%,骨巨细胞瘤5例,占34%,骨软骨
瘤2例,占13%,转移瘤1例,占7%。
病理结果与影像诊断符合。
2.3 治疗
15例患者中影像诊断为转移瘤患者外,其余14例患者于全麻下行骶骨后路Isola内固定、前路腹主动脉阻断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植骨融合术。
术中麻醉效果
满意,手术比较顺利。
但因手术中失血量较大,术后送入ICU室观察,给予抗菌
消炎、止血、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请肿瘤科会诊指示行手术后放疗。
患者
恢复良好,体查、四测正常,伤口敷料干燥,切口未出现发红,拆线,患者要求
出院。
3 讨论
骶骨是一个四面体的“倒金字塔”形的松质块,组成了骨盆环的后壁,并为脊
柱的支撑体。
骶神经丛除支配盆底肌肉外尚支配下肢部分肌肉,S2~5神经是括
约肌功能的主要支配者[1]。
骶骨前方有众多的重要结构,如直肠、腰骶干、髂总
血管及输尿管等。
骶骨肿瘤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和转移性,也可以被发生于周
围组织的肿瘤所侵犯。
良性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巨细胞瘤、神经根性囊肿、骨
母细胞瘤等为主。
恶性肿瘤可以为骨肉瘤、软骨肉瘤、骨髓瘤和Ewing肉瘤等。
还有一种特殊的肿瘤——脊索瘤,常被冠以“臭名昭著的肿瘤”。
因为它最常见于
骶骨,处理起来又非常困难:当做部分切除时,必须确保严密的无瘤操作和安全
界限,否则将会导致广泛的种植性复发。
曾有一例骶骨脊索瘤患者被多次手术,
肿瘤范围一次次扩大,直至形成冻结骨盆。
骶骨肿瘤早期诊断不易,多被误诊为下腰痛。
当诊断确立时病变范围往往比
较广泛,其治疗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大多医生会建议患者到设有骨肿瘤专科的
大型医院进行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未得到适当治疗而失去治愈的机会。
另外,缺
乏足够经验的医务人员切勿冒然施行计划性不强的骶骨肿瘤手术,造成不可挽回
的后果。
适当的转诊意识应被视为具有良好医德的体现。
骶骨肿瘤的治疗仍然面
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希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MRI与X线、CT比较对骶骨肿瘤诊断的优势 X线平片是骶骨肿瘤的常规检
查方法,可显示骶骨肿瘤骨质破坏全貌,但因粪便、肠气重叠及其本身结构复杂,骶骨病变经常显示不清,加上骶骨肿瘤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而容易被平片漏诊。
CT断层扫描可以直观地显示骶骨骨质、骶管、骶孔、骶髂关节,从不同角度显示骶骨破坏方式,但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程度显示有限。
而MRI的多方位扫描可清
晰显示骶部除钙化、骨化以外的所有结构,对于结构复杂的骶骨部位有更重要的
意义,因为在骶骨肿瘤的定性诊断中,软组织肿块是否存在及形态、范围、程度
等往往能够提示肿瘤良恶性,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应用不同序列可检测软组织肿块中是否含脂肪、出血和液化坏死等成分,对于了
解肿瘤起源,毗邻关系及显示肿瘤的浸润范围较CT、X线更为敏感,使其在骶骨
肿瘤诊断方面有重要优势。
4 小结
总之,X线平片能初步了解骶椎肿瘤的骨质改变,CT及MRI对骶骨部肿瘤诊
断有很大优势,它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骨破坏、大小及形态,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
范围及周围组织的侵犯,并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显示病变与
骶骨、骶管之间的关系,CT能够了解病变是否有钙化、肿瘤骨等;MRI还能了解
病变内部的结构成分,是否有液化坏死,从而作出合理的诊断,达到早诊断、早
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道海,倪才方,傅引弟,丁乙.骶骨肿瘤的MRI诊断(附29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11期
[2]韩月东,刘凯,葛亚丽,魏梦绮,杨春敏,赵海涛,刘满生,张学昕.骶椎神经源性肿瘤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10期
[3]齐滋华,马祥兴,李传福.40例脊柱肿瘤CT表现[J].肿瘤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4]谭大林,张可健,谭利华,李德泰.骶椎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块影的影像诊断(附2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06期
[5]陈国强,宋军.骶尾部脊索瘤的X线平片及CT影像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Diel J,0rtiz 0,Losada RA,et a1.The Sacrum:pathologic Spectrum,mutimoda1ity imaging,and subspecialty approach.Radiographics,2001,21(1):8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