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集锦(丧事对联大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挽联集锦(丧事对联大全)

挽联集锦(丧事对联大全)

挽联是楹联的大宗。从使用角度讲,挽联不像名胜联那样长久悬挂于景区,也不像婚联、寿联那样展示完了之后予以收藏,一般是用后即焚化,存在时间很短。但联语往往被编入哀挽录,一些佳联被收入联话等书籍,得以流传于世。

一、挽人

挽人联以寄托哀思为主,宁拙勿巧,一般不用双关、谐音、析字之类特殊的修辞手法。有通用挽联,可根据对象选用,如《楹联丛话》所载:

挽妻联: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挽亲友联: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称觞尚忆登堂事;

挂剑难为过墓情。

挽达官联:

岘山碑堕羊公泪;

浚县图留陆子型。

兄挽弟联:

同气遽分途,原隰秋风魂不返;

异时谁共被,池塘春草梦难通。

女婿挽岳父联:

浮白自惭苏子美;

垂青空忆李文公。

弟子挽师联:

问字感当年,重谒元亭空洒泪;

传经珍此地,载瞻绛帐暗摧心。

不难看出,这些挽联有共同的特点:用典、用律诗句式,显得端正典雅,适合悼念的气氛。

当然,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那些个性化的对联更有价值。如纪昀扶着朱俊莲:

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

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

纪昀、朱筠这两位大学者,都是乾隆甲戌(1754)科进士,谊属同年。他们学术路数不同,但私交很好。这副挽联把公私两层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哀悼之情很真挚。

曾国藩挽弟曾国华联:

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

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啼。

曾国华是曾国藩的二弟,战死于三河镇之役。俗谓鹧鸪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多以之入诗词。曾国藩用来挽胞弟,可谓贴切。联语风格婉约凄美。

民国时期,名人撰文,联合名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其中一些是代笔的,但以他们的名义出版。这种挽歌不仅表达了哀思,还传达了一些特殊的信息。

孙中山挽黄兴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语出《晋书·刘元海载记》,用古人反衬黄兴文武双全。下联表达了对战友先逝的哀痛惋惜之情。

段荃第挽黄兴联,则大用洋典:

创共和似华盛顿,善战阵似拿破仑,遥遥东西,生见英雄造时势;

椎祖龙惊博浪沙,造罗马惊嘉富珥,赫赫声绩,死为人类壮模型。

联语用四位中外历史名人来与黄兴作比,很切合黄兴的功绩与地位:华盛顿是美国开国总统,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椎祖龙”句指汉代开国功臣张良;嘉富珥,今通译加富尔,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开国三杰”之一。

易顺鼎代拟小凤仙挽蔡锷联,也很切合双方关系:

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挽名人联还可看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试比较挽孙中山先生的两副挽联:

章炳麟挽孙中山联,将孙氏与洪秀全、朱元璋做比较,彰显了章氏强烈的“排满”思想:

洪以甲子灭,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间成败异;

生袭中山称,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蔡元培挽孙中山联,则从孙氏领导人民推翻帝制立意,表达了蔡先生的民主主义立场: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赵元任挽刘半农联,把歌曲名写进联语:

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和刘半农合作的经典之作,刘作词,赵谱曲,多年传唱不衰。联语中的“他”字移指刘半农。流行歌词入挽联,处理不好会显得轻佻不敬,由于赵刘二人的关系,此联还是得体的。

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间也还用挽联这种形式表达悼念。如金岳霖挽林徽因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下联用林徽因诗歌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

除了为个人去世而作的挽联,也有挽集体的,如抗战胜利后长沙军界挽抗日阵亡将士联:

雪百年耻辱,复万里山河,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

写三楚篇,挂九原兵,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中共中央、八路军合挽武汉地区三大空战烈士联:

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挽联用白色纸张。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一般在逝者遗像两侧悬挂主联,其他楹联则可以副为单位悬挂在合适的位置,或书写在花圈的两条白纸上。

二、自挽

自挽,就是生前为自己所作哀挽文字。陶渊明作《自祭文》、《挽歌》开其端,历代文人自挽成风,其中以楹联形式撰写的称为自挽联。挽人联属于交际用联,基调是肃穆哀恸;自挽联则类似文人抒情小品,多为总结人生,展示豁达与智慧,风格上也较活泼,时有调侃之言。如杨荣绪自挽联:

一死便成大自在;

他生须略减聪明。

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解脱,而此生吃了聪明的亏,下辈子要糊涂一些。与苏东坡“我被聪明误一生”同一感慨。

昆明大观楼长联孙髯写过不止一副自挽联,这副最为洒脱: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这次旅行不错。我从未失去过任何人。

清道光年间进士庄俊元七十二岁临终时自撰挽联,也别具一格:

一百八晨钟声,醒了醒了;

七十二逆旅客,归欤归欤。

以死为警醒,以生为逆旅,颇有庄子的旨趣。

黄遵宪自挽联则把药名都串了进去:

药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对联话·哀挽三》载某人自挽联,通达洒脱:

既死莫伤心,好料理身后事宜,休弄得七颠八倒;

再来还是我,且撇下生前眷属,重去寻三党六亲。

另一副自挽联更让人忍俊不禁:

百年一刹那,把等闲富贵功名,付之云散;

再来一次,就会这样。夫妻和孩子一定不能一样。(标题:不是这次)

张元济自挽联则表达了生前及见太平之世的欣慰:

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来。

“正经”一点的自挽联,则总结自己的人生得失,如俞樾自挽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