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地缘政治思想是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对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传统思想也对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天命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以天命思想为核心。
天命思想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是上帝所眷顾的国家,有统一天下、维护和平的使命。
这种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多地区的政治理念,对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尤其是汉唐宋明等中央集权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山川地利思想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思想中,山川地利思想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这一思想认为山川之地可以决定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主张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治对策。
在中国古代,山川地利思想主导了国家的疆土扩张、边疆防御和屯田开疆等政策。
3. 周边关系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地缘政治思想,即周边关系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是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保持稳定、和睦的周边关系。
中国古代统治者通过联姻、结盟、文攻武卫等手段维护周边关系,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疆土的稳定。
二、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当代中国可以借鉴天命思想,树立自信自强的国家形象,强调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使命和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可以借鉴山川地利思想,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合适的资源战略和发展规划,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也符合当今世界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可以借鉴周边关系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周边关系,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利合作和政治友好共处。
这对于解决当前一些地区矛盾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地缘政治是指国家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源流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经》和《尚书》等经典文献。
《易经》中的“天地合和、万物興生”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地理环境和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视,强调了地理位置对政治稳定和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
《尚书》则在“六合”说中提出了“以地制宜”的原则,指导国家在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下的政治发展和外交决策。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地缘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特色。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爱非攻”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天下”,再到唐宋时期的“和平共处”,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一直贯穿着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统一合一的理念。
这种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外交政策,也对周边地区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和谐共处: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竞争层出不穷,中国可以发挥其传统地缘政治思想的优势,通过提倡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努力构建地区和世界的和谐共处格局,为全球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2.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重视地理环境和天时地利的作用,强调“以地制宜”、“知天地者作,则晓域中者事”。
在当代世界,中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 统一合一: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强调了统一合一的理念,认为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可以提高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治效果。
在当今世界,中国可以借鉴其传统地缘政治思想,通过内部统一和和睦相处,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安全稳定。
4. 兼爱非攻:中国传统地缘政治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倡导和平共处、互利互惠。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2)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演进, 不仅政府间国际组织继续蓬勃发展,国际非政府组 纨也大量涌现并日趋活跃,依托于国际互联网的全 球公民社会方兴未艾,各种国际行为体携手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已成大势所趋。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华 尔街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声名狼藉。与此形 成鲜明对照,中、俄、印度等坚持独立自主选择符合 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探 索各自的发展模式,世界发展模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4、国际关系行为体日趋多元化,传 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
1)近代以来,北大西洋两岸集中了世界主要的资本主 义发达国家,曾是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的重心。
2)亚洲崛起促使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加快 东移。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不少亚洲国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能源等比较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涌现出以中国、印度、中东海 湾国家和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亚洲日益成为世界制 造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新中心。
3)由此,主权国家的中心角色有所削弱,国家主权 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受到更多限制,国际பைடு நூலகம்系行为 体更加多元化,传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面向社会 大众的公共外交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加速推进
2008年是国际战略格局加速转换的关键一年,俄格武 装冲突、北京奥运盛会、世界金融危机等三大事件标志 着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的国际战 略格局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
中国地缘政治论心得体会100-200字一.地缘政治的概念地缘政治学兴起于19世纪末,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利益需要而产生和演变的。
由于时代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可以说是众所纷纭。
我国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专门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之间内在联系的学问”。
地缘政治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国家集团,研究的重点是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其理论核心是强调获取既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本国在激烈的国际角逐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即地理因素对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
在地缘政治中,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来区分敌友关系。
对国家利益有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朋友,对国家利益不利的,就是地缘政治上的敌人。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1.有利条件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间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亚洲面积,这种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优越条件。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以和平方式同大多数邻国解决了领土和领海争端,建立了多元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了周边和平稳定的局面。
目前,在东北方向上,中国与韩国、日本明确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且还构建了中日韩三国伙伴关系。
在东南和西南方向上,中国和菲律宾、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与东南亚地区最大国际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在西北方向上,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
这些战略伙伴关系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为中国维护周边国际和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防止与邻国发生地缘矛盾和冲突,起到了重要的缓和作用。
2.不利条件从地缘位置上看,中国被许多国家所包围,北面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令人揪心的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统一问题,南边是正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此外,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的门口。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四、当代中国地缘政治
1、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
• 东线地缘政治 • 西线地缘政治 • 南线地缘政治 • 北线地缘政治
中国东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 • 热点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
东 海 大 陆 架 问 题
台 湾 问 题
朝 鲜 半 岛 问 题
二、世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简介:巴尔 干半岛,波斯湾地区,北印度洋地区,高加索 地区,中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东南亚马六甲 海峡。
三、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与区域一体化共同 作用下,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与最 快速的演进,呈现出五大特性。
1、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重心东移
2)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摘自中国社科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3)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的重大意义。
(1)争取到了很好的国际形象,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地位;
(2)稳定了周边环境,利于与各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同时保证了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3)成功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使帝国 主义的流言不攻自破;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中国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与研究第一章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中国地处东亚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领土和人口基数庞大,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国都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备受关注。
中国以自身的外交政策、区域合作和海洋举措,对地区和全球的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制裁手段。
另外,中国主张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第三章中国的区域合作倡议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合作倡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
这个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人文交流,中国争取与相关国家加强经济联系,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
第四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中国的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加强地区稳定与繁荣。
与印度的边境争端和与日本的岛屿争议等问题仍然存在,但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努力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维持地区稳定。
第五章中国的海洋政策与争议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土,但与某些邻国存在海洋领土争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框架的构建,主张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加强了对南海和东海的管控,加强了海上维权力量,维护自身海洋权益。
海洋领土争议成为中国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大国。
中国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具备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通过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提出公共产品等方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通过与其他大国的合作来解决。
第七章中国国际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地缘政治——闳远大师版
一、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和预测世界和地区范围的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关于地缘政治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地理和政治是地缘政治的基础。
政治建立在军事和经济之上。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友谊。
傅莹老太曾经说过,“你们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不要指望我们这些外交官能用嘴巴给你们拿回来。
”呵呵!(讽刺的是好多国家利益都在谈判桌上被这帮外交家动动嘴皮就丢掉了)二、中国自身地缘概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是个岛国。
尽管并非被水包围(只有东侧是海洋),中国周边的地势使它从任何方向都很难接近,只有少数地方能够进入中国。
不过为了了解这个国家,我们必须从那些包围它的山区,丛林和荒地开始。
这些坚固外壳包容了并保护着中国。
中国内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核心腹地和围绕着的缓冲区域。
中国有一条15寸的等雨量线。
在这条线的东部年降雨量大于15寸,西部则小于15寸。
大批中国人居住在这条线的东部和南部。
这即是中国的核心腹地,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地方,汉族人的家。
这有助于了解为什么超过十亿的中国人住在只有美国一半面积的地方。
这片腹地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形成了两种重要的方言,北方的普通话和南方的广东话。
两种方言的书写方式是相同的,但是谈话时几乎无法相互了解。
这片地区有两条主要的河流,北方的黄河和南方的长江,还有一条长度排在第三位的南方的珠江。
这里是中国的农业地区,然而有关于中国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压力造就了近代中国历史——必须在这里生活,又试图超越这片土地。
一圈少数民族地区围绕着腹地——西藏、新疆(维吾尔穆斯林的故乡)、内蒙古和满洲。
历史上,这些缓冲地区在中国强盛时被统治,衰弱时则脱离。
今天,大量的汉族人安置在这些区域。
这是矛盾的一个原因,不过今日汉族人已经足够强大了。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地缘环境是指各自国家所处的地缘位置,以及周边及远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
而国际地缘政治则是指各个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战略外交和安全视野。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具有多重复杂性因素。
首先,中国属于世界最大陆的中心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中国较为安全的地理地位与其长期稳定的外部地缘政治条件已经成为了中国政策制定者所依据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新时代下的世界体系变革,中国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上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
除了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在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侵略和战乱。
这使中国对其地缘环境和外部关系变得高度敏感,并渴求以和平、稳定的方式处理其周边国家和其他国际大国的关系。
近年来,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成长也使中国日渐成为溢出亚洲地区的全球影响力强国之一。
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其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而中国的核心问题则是其对外的恐惧和不稳定因素。
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其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
其中,对中国最直接和深刻的挑战来自于其周边地缘环境的局势和秩序。
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均邻接着强大的国家,并且存在岛屿纠纷、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为中国的安全与国际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中国在处理的过程中妥善平衡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此外,美国的战略转移和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美国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以及其崛起的世界级威慑力量,令中国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地缘政治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不仅要努力维护其周边的安全与秩序,同时也必须平衡与美国的长期合作和竞争关系,以维护自己的重大利益。
对此,中国必须持续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提升自己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力,并通过合作、对话等方式不断处理周边国家间的遗留问题。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地缘政治形势和中国地缘战略思考
地缘政治形势和中国地缘战略思考今天主要讲一下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和中国地缘战略思考是什么,主要讲五个问题。
第一,几个概念简介;第二,当前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第三,如何认识新时期的地缘政治挑战;第四,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第五,当前外部形势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几个概念简介(一)什么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是指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将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实际上就是把一些地理上的要素作为国家权利的要素来分析。
我们经常说的国土面积、人口、气侯、地理位置、化石能源储藏量、矿产资源等,一个国家在这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非常大,那么这个国家的地缘政治优势就非常大,这些要素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实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一位西方研究地缘政治的教授在著作中说过,一个国家领导人是否具有地缘政治意识,关系到这个国家是否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对外战略。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其实就是中国人经常所说的“全局意识”、“战略意识”,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大的战略,大的方向。
1.国土面积。
我们看一下世界地图,看国土面积,世界上的大国,国土面积肯定要大,国土面积小的有几个是大国?可能只有日本。
我们现在在怀疑日本将来是不是能成为大国。
特别是“3•11大地震”以后,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有几个人内心中认为日本是大国,我们平时称为“小日本”。
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地缘政治的理解在里面,日本怎么能跟中国比了,要打仗,你打哪儿去,没打两天你跳海了。
我们打仗,可以长征,到西北去,日本长征到哪儿去?所以说,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美国发动战略上的攻势,攻势重点在哪儿,就与地缘政治有关。
还有其他洲的,比如说澳洲,唯一比较大的国家就是澳大利亚,他是老大;南美洲的巴西,美国不用说了,还有加拿大,都是区域的中心国家;还有西方工业集团里面有不少也是地理上首先占优势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对国家疆土、安全和发展的理解和实践总结。
这些传统的地缘政治思想不仅在古代对中国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中国的外交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缘政治传统,认识中国在当代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和责任,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1. 天命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天命思想。
天命思想认为国家的兴衰、得失皆由天授,国家领导人是天命所在,统治合法性来自于天命。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核心。
天命思想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于,强调国家领导人的合法性和责任,注重国家统一和疆土安全,呼吁国家领导人承担起对国家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努力奋斗。
2. 中华民族的安全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华民族的安全观,认为中华民族应当团结一致,坚守祖辈留下的疆土,维护中华民族的安全和尊严。
古代中国设立了边疆重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控和治理,以确保中华民族的安全和稳定。
这种地缘政治思想在当代中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多次强调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安全,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3. 尊崇和平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弘扬和平思想,提倡“兼爱”“和而不同”的观念。
地缘政治思想中也包含了尊崇和平的理念,强调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地区和平。
中国古代的和亲外交和巩固和平的外交政策影响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提供了重要的外交参考。
1.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为当代中国提供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信,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秉持天命思想,强调领导人的合法性和责任,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地缘政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与内涵
中国地缘政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与内涵近年来,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地缘政治对区域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缘政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与内涵。
一、中国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中国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大陆和海洋的并存。
中国大陆以其广袤的土地、多样的民族和文化而著名;而中国海洋则以其丰富的资源、开放的市场和重要的海上交通路线而备受世界瞩目。
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特征在于,既有丰富的内陆资源和潜力,也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空间。
其次,中国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亚洲中心”和“周边外交”。
中国作为亚洲大陆的核心国家,拥有强大的地缘优势和文化软实力。
同时,中国周边也是重要的外交区域,与其邻国的关系对其安全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地缘政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地缘政治对区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格局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刺激作用。
中国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为其周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贸易机会和市场空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其次,中国的地缘安全关系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关系对其区域的和平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安全局势不稳定时,其产生的影响会最先体现在周边国家和地区。
三、区域发展与中国地缘政治的互动区域发展与中国地缘政治的互动是双向的。
一方面,中国地缘政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区域发展的进程。
中国强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扩大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从而为区域经济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也会影响中国地缘政治的地位和发展。
在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和贸易的加速发展下,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发展已为其地缘政治战略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
四、结论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中国地缘政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和特点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转型和发展,并为通过区域协作实现更加共同繁荣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一位发言人,我的话题是中国地缘政治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地缘政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今天,我将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讨论中国的地缘政治局势。
首先,让我们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的地缘政治。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点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政府对全国各个省份、城市的控制力度非常强大,这种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对地方利益平衡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不足等。
其次,我们来看中国的经济地缘政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经济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在改革开放中逐渐与全球经济融合。
然而,中国的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等问题。
另外,中国还面临外部经济压力,如贸易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
再者,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军事问题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在亚洲地区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国土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为核心。
中国军力的发展及其在南海、台湾、东海等地区的军事行动引发了一些国际争议。
然而,中国也强调自己的军队是防御性质的,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最后,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其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发起了重要的外交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在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和争议,特别是在地缘政治重要地区。
总之,中国的地缘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
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外交,都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格局。
尽管中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但中国也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自己和世界创造更加繁荣和安全的地缘政治局势。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缘政治思考和智慧。
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注重以和为贵的原则。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繁荣的贸易往来,讲求睦邻友好。
中国古代有“修邻居,犹修身”的说法,强调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以和平解决争端。
这为当代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借鉴,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
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赢得邻国的友善和信任。
古人常说“交朋友宜淡”,要求对外交往时保持清醇和谦逊的态度。
这一理念在当代地缘政治中仍有启示作用,强调各国之间应保持互相尊重和友好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通过朝贡制度和边疆管理等方式,保持了较为稳定的边界秩序。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稳定和秩序一直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地缘政治事务,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提供了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还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和软实力的提升。
古代中国重视外交礼仪,强调礼仪之邦,使得外国来华交流时会受到礼遇。
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将维护国家形象视为重要任务,注重通过外交手段来提升国家声望和国际影响力。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要注重和睦相处和友好交往;在国际事务中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友善合作;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时要加强管理和调控;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时要注重外交礼仪和文化传播。
这些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将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
中国地缘政治——闳远大师版
中 俄 边 界 争 议 地 区 B
谢 谢!
中国地缘政治
二队——赵闳远
•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 友谊。 • 地理和政治是地缘政治的基础。 • 政治建立在非被水包围 (只有东侧是海洋),中国周边的地势使 它从任何方向都很难接近,只有少数地方 能够进入中国。
1、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
• 东线地缘政治
• 西线地缘政治 • 南线地缘政治 • 北线地缘政治
中国东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
• 热点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
东 海 大 陆 架 问 题
台 湾 问 题
朝 鲜 半 岛 问 题
中国西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五国 • 热点问题: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克什米尔争端、阿富 汗问题
中 印 边 界 争 端
印 度
巴 基 斯 坦
克 什 米 尔 问 题
阿 富 汗
中 亚 五 国
中国南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美国
• 热点问题:南海主权归属问题
南 海 主 权 归 属 问 题
中国北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俄罗斯、蒙古
• 热点问题:边界争议
中 俄 边 界 争 议 地 区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中国南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亚洲的地中海南海:也称南中国海。
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它背靠中国华南地区,向南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的纵深地带。
东、西、南均为陆地和星罗棋布的岛屿所包围。
外侧分别为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和中南半岛所环绕,与印度洋和太平洋相对隔开,地形上呈半封闭特征,被地缘战略学称为“亚洲的地中海”2、C型岛链封锁之中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诸岛全部位于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加里曼丹岛等一系列岛屿串联而成的第一岛链之中。
这条“岛屿锁链”对当前中国南海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宣布要控制的16条海上要冲有3条位于第一岛链南部。
即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
3、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第二波斯湾:南沙群岛海域含油气盆地有8个,油气资源总量为349.7亿吨,有“第二波斯湾”。
20世纪60年代发现丰富油气资源后,围绕南沙油气纷争骤起。
现有六国七方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显然,南沙海域和资源的争端将是21世纪中国南线地缘政治的主题。
4、国际化趋势明显南海问题:实质是南海战略利益的碰撞和资源的争夺。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上积极拉拢国际资本共同开发资源,在政治上,为达到与中国抗衡的目的,实施“留美抑华”战略,为国际势力介入南海打开大门。
同时,国外势力通过资本投资联合开发、联合军演、战略盟友等途径,想方设法进入南海,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现象日趋严重,解决难度加大。
中国西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总的来说,中国的西线地缘是相对安全和稳定的。
1、西南亚地缘政治复杂。
中印边界问题、西藏问题、印巴核扩散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三大难题。
2、竞争与合作是中亚地缘政治在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特点。
美俄势力的竞争和“上海合作组织”体现该区地缘的这一特征。
3、民族和宗教问题是中国西线长期的不稳定因素。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复兴和发展成为威胁中国西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中国西线地缘策略是什么?1、在有关西线国家的国际问题上,应尽力处理好与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避免与任何一个大国全面或公开对抗。
A、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大战略力量构建相对平衡、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达成战略上的谅解、共识及信任,只有这样,才有望抑制周边的动荡、冲突,甚至阻止发生局部战争。
B、凭借地理优势和大国优势,以合作者、建设者的姿态积极争取在区域化和西线政治、经济及安全秩序的构建中发挥主动权和作用。
2、与中亚国家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以维护西北边境的安全。
首先:与中亚国家政府合作,共同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蔓延。
在宗教、民族问题上与中亚国家保持合作及友好对稳定中国西北关系重大。
其次: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这有助于中国的西部开发大业,有助于全方位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最后:与中亚三国确立相互信任原则、促进双边政治关系发展有利于中国保持与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关系。
3、南亚地区的核扩散是中国地缘上的不利因素,改变了西线地缘上的力量对比 ,中国应当积极地参与大国合作,以推进南亚地区无核区计划。
A、要对南亚存在有核国家做好心理准备,既不能对军备竞赛视而不见,必须有所预防。
B、要注意处理好军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落入军备竞赛的怪圈。
4、在印巴关系问题上,中国应本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为缓和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改善与印度关系的同时,要加强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关系,在印巴关系上保持一种平衡,以利于在印巴冲突中发挥中间调停作用。
5、在未来处理好中印关系是中国西线地缘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A、中印关系的主要障碍是边界问题。
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两国间差距大为缩小。
B、中印两国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在国际问题上密切合作,在经济合作及双边贸易方面,两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支持印入联)四、你认为当代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战略应如何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土面积辽阔,海、陆疆界漫长,周边邻国众多,这种地理特点既为中国的安全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广阔的地缘政治空间,同时也为中国的安全增加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和难度。
我认为,我国的战略布局必须从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的关系谈起。
总体上讲,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的基本状况是:北部相对稳定,东南忧患增多,东北、西南方向潜伏危机,南部变数加大。
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多个战略方向的安全问题。
当前,我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在东南海洋方向,但其他方向也不能忽视。
实现既定战略布局的几个重点:1、政治上A、在国际上大力宣扬多极化思维。
欧盟、俄、中等大国在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与政策取向,都明确主张多极化,对美单极支配图谋形成共同牵制态势。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遇到国际争端时保持冷静和克制,将“韬光养晦”与“有限度展示实力”作为软硬手使用。
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南海形式及周边各国动向,在一个预定地点对其实施一次“有限、高效、快速、低强度”的闪电式海上边界“武装冲突”。
这样,一来显示了我国保为自己海洋权利的决心;二来、展现了我军维护主权等能力;三来、不致于使我国在国际舆论上过于被动,一次武装冲突而已,国际社会不外乎谴责、关注罢了,一段时间后便会恢复正常,不可能对我实施制裁、封锁。
2、经济上A、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完善经济结构调整。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有这比较深的认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B、将中国经济布局重心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步转移;通过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东、中、西部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幅度提高,从而缩小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们在经济建设必须把重心调整到中西部广大地区,加强三线建设,将西南和西北作为我们的后方大本营和根据地来建设。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3、科技上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缩小我们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贯彻“科教兴国”国策,科教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技术和生产力的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
4、军事上A、大力发展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的新军事思想,不能以老的军事实现指挥应对未来战争,这点至关重要,甚至高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军事实现的现代化是知道全军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完成了思想准备,才能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军的武装准备水平。
B、大力发展航母、先进作战飞机、先进C4RI系统和先进的后勤综合保障系统等高技术装备,以海空军为重点,加强我军的远洋作战水平和能力应当是我军的首要任务;C、加强人才引进、培训和管理、使用水平。
高技术战争最终由人来完成,所以,人才的储备和使用就必须打破以前论资排辈的瓶颈,应当适度地破格提拔一批有能力、思想过硬的军官,为未来战争做好人才积累。
D、创造和寻找一切机会验证新军事思想、演练部队在此思想下的实际作战能力。
军事思想是否合理,有什么漏洞以及部队对装备和战法的掌握情况是必须通过一定的实战行动来进行验证和演练。
我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方向是由陆地到海洋;以俄罗斯为坚强盟友,以巴基斯坦和朝鲜半岛为东西两翼,建立起一套以经略海洋为主要战略方向、在政治上、经济上、科技上和军事上为此服务的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