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R阻尼器的曲线梁桥半主动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对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分析
模型及剪切型最优控制 ( lpd O t aCn o) Ci e — pm l ot1算法对建筑结构 地震响应进行 了半主动控 制分析研 究 , p i r 并
且与结构被动控制 的效果进行 了对 比。 研究 结论 : E —cnr 地震激励作 用下 , 在 I et o 被动控制 和半 主动控 制对 结构地震 响应 的水平 位移 与速度产
Ma n t — h o o ia a e a e b e p l d i o to ft e vb a in o i i s cu e i o eg o n r s w t g eo— r e lgc d mp r h v e n a p i n c n r lo h i r t fcvl t t r n f r in c u ti i a l s e o r u e h p r c c i v me t h rh rt e r t a n l s sa d t s r o e frt e e r q a e r s o s fb i i g sr cu e ef ta he e n .T e f t e oe il a ay e e t a e d n o h a t u k ep n e o u l n t tr e u h c n s h d u b g e — r e lg c a p rfr h u p s f i e i gt ea p iai n o g e — r e l gc a e o s cin y ma t — h oo ia d n l m e e p r o e o d n n p l t fma n t — h oo ia d mp ri c n t t . o t w h c o l n u r o
lnt f io , n e i t f y n e a df i i oi ) ip t urn a df q e c f i pehr o i m t n e g o s n in r a e o l d r n udv c sy , n u r t n e un yo m l am nc oi h pt d me r c i l s t c e r s o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在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电流变阻尼器(Current VariableDamper,CVD)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电流变阻尼器是一种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自动调节悬架阻尼的装置,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电流变阻尼器主要由弹簧、电阻片和可变电阻器组成。
当汽车行驶时,弹簧会受到压缩力的作用,导致阻尼系数发生变化。
可变电阻器通过改变其电阻值来调节弹簧的刚度,从而实现对悬架阻尼的调节。
与传统的机械式悬架相比,电流变阻尼器具有更好的调节性能和更低的能耗。
要实现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我们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首先是传感器的选择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有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汽车悬架系统的运动状态,为电流变阻尼器提供必要的控制信号。
但是,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这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因此,在设计电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时,需要对这些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控制算法的设计问题。
电流变阻尼器的控制目标是使悬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灵活的控制算法。
该算法应该能够根据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自动调整电流变阻尼器的参数,以满足不同的驾驶需求。
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还需要对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最后是系统集成问题。
电流变阻尼器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将其与现有的汽车悬架系统相结合并不容易。
这需要对两者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最佳的集成方式。
还需要考虑电流变阻尼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确保其不会对车辆和驾驶员造成任何危害。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摘要:磁流变阻尼器因其具有体积小、能耗少(<50W,工作电压只需2-25V),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宽,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阻尼力连续可调等优点,是结构实施半主动、智能控制的理想装置。
半主动控制仅需少量能源用于调节半主动装置的特性,以适应其对最优控制力的跟踪,半主动控制综合了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优点,比主动控制有更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比被动控制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其控制效果与主动控制效果相当。
而控制算法是是结构半主动控制的基础,因此,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算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简要综述了各种磁流变阻尼器, 介绍了磁流变流体特点和半主动控制策略等。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加压方式流变阻尼器主要包括:旋转磁流变阻尼器、自感知磁流变阻尼器、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单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自供电式磁流变阻尼器、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铅-磁流变阻尼器等。
旋转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鼓式旋转磁流变阻尼器有效的剪切面积在于径向剪切面上,而盘片式磁流变阻尼器的有效剪切面则集中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面间隙处。
通过加大或改变阻尼器的几何尺寸(径向长度,轴向长度,剪切面形状)或合理设置磁路均可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
永磁式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通过在阻尼器内部或外部布置永磁铁,使得阻尼器中部分或全部磁流变液在未通电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大的屈服强度。
自感知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不需要通过外部的传感系统,而只需集成于阻尼器内部的传感元件就可以感知自身运动状态(位移、速度、加速度)。
自供电式磁流变阻尼器直线式发电的原理:当活塞杆发生相对移动时,线圈在永磁体的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流。
而旋转式发电与直线式发电略有不同,主要是通过直线-转动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机构、链条链轮传动、滚珠丝杠)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电机转盘的旋转从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而压电集能技术首先是由法国居里兄弟发现的更为先进的集能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经过极化处理的压电材料,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表面产生与形变成正比的电荷。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嘿,伙计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感觉,当你的车在颠簸的路上突然“卡壳”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的心情突然从晴转多云,又或者是你的钱包突然从满到空。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个让车变得更稳、更平的神奇玩意儿——电流变阻尼器。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汽车是个调皮的孩子,那么电流变阻尼器就是那个能够让它学会走路的超级教练。
这个教练可不是那种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模式,而是通过一种叫做“智能半主动控制”的技术,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
我们得来谈谈什么是电流变阻尼器。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装置,当电流通过时,它的电阻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车辆的振动。
这种变化是可调控的,就像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师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魔法,让汽车在不同的路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那么,电流变阻尼器是如何实现智能半主动控制的呢?这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它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等信息,自动调整阻尼器的参数,从而实现最佳的减震效果。
比如,在上坡或者遇到不平路面时,电流变阻尼器会自动增大阻尼力,让车辆稳稳当当;而在下坡或者平坦路面上,它又会减小阻尼力,让车子跑得更快。
当然啦,这个聪明的大脑也不是万能的。
有时候,它可能也会犯点小错误。
比如,如果输入的信号太复杂或者太模糊,电流变阻尼器可能就会“听错”指令,导致减震效果不佳。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它“喂”一些简单明了的信号,让它更容易“听懂”。
好了,现在我们来聊聊这个“喂”信号的方法。
你得确保你的车况稳定,这样才能准确地测量出车辆的振动情况。
然后,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比如弹簧秤或者振动传感器,来监测车辆的振动情况。
将这些数据输入到电流变阻尼器的控制系统中,让它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阻尼器的参数。
这样一来,电流变阻尼器就能更好地为你服务了。
它不仅能帮你解决“卡壳”的问题,还能让你的汽车变得更加平稳、舒适。
想想看,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总的来说,电流变阻尼器就像是一位智能的“教练”,通过“智能半主动控制”的技术,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
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与半主动阻尼振动控制在机械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振动幅值,同时延长系统的寿命。
在振动控制中,主动阻尼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本文将分别介绍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原理和应用。
主动阻尼是通过主动干预机械系统,实时改变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实现的。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电机或电磁力来施加力矩或阻尼力。
主动阻尼可以根据振动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实现实时调节。
例如,在风力发电机组中,由于风速的变化,风力机组的振动会发生变化。
通过监测风速和振动信号,可以实时调整发电机组的转速,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主动阻尼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可以通过主动控制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对车身的主动控制,进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结构中,可以通过控制主动阻尼器的阻尼力,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与主动阻尼不同,半主动阻尼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通常利用液体或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改变阻尼材料的阻尼特性。
半主动阻尼可以根据系统的振动状态实时调整阻尼参数,从而改变系统的振动响应。
半主动阻尼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桥梁和建筑结构中,可以使用液体阻尼器或磁流变阻尼器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液体阻尼器通过调整液体的流动参数来实现阻尼效果,而磁流变阻尼器则通过改变磁场对磁流变材料的作用力来实现阻尼控制。
这些半主动阻尼器可以根据结构的振动情况实时调整其阻尼特性,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
在机械振动控制中,主动和半主动阻尼的选择取决于实际的应用需求和成本考虑。
主动阻尼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和高成本的实施,但可以实现更为精准和实时的振动控制。
而半主动阻尼则相对简单和经济,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达到与主动阻尼相同的控制效果。
总之,机械振动控制中的主动和半主动阻尼是两种常用的控制策略。
主动阻尼通过实时调节系统的动力参数来减小振动幅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MRF-04K阻尼器的LQG半主动控制系统
2 h it ih a ni eigB r uo C iaC m nct n o su t nG op B in 00 4 hn ) .T eFr gw yE g er ue f hn o muiao s nt co ru , eig10 2 ,C i sH n n a i C r i j a
L QG e - t eCo to y tm a e n M R 0 K mp r S mi Aci n r lS se B sd o F-4 Da e v
XU L n . e r .LIZh n - i n o gh o g xa
( .S ho o iiE g er g Taj nvr t, ini 30 7 , h a 1 col f vl ni ei , ini U i sy Taj 0 0 2 C i ; C n n n ei n n
阻尼器的性能 , 实现 较 好 的减 震 控 制 效 果.
关键 词 :半 主 动控 制 ; F0 K阻 尼 器 ; 回模 型 MR - 4 滞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13 3 8 U 1 . ;0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9 — 17 20 )9 15 — 6 4 3 2 3 (0 6 0 — 04 0
维普资讯
第3 9卷 第 9期 20 0 6年 9』 J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Vo . 9 No 9 13 . S p. 2 06 e 0
J un l f ini nvri o ra o aj U ies y T n t
基 于 MR .4 阻 尼器 的 L F0 K QG 半 主 动控 制 系统
基于并联机构及MR阻尼器的多维减振平台半主动控制研究
由于并 联机 构具 有结 构 简 单 、 确 度 高 以及 可 精 实现 多方 向运动 等特 点 , 步在 多维 减 振 领 域 得 到 逐
点 。因此 , MR阻 尼 器 在 汽 车 悬 架 、 梁 、 筑 等 减 桥 建 振 控制 中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 。 笔 者尝 试选 用 MR阻尼 器作 为 多 自由度减 振 的 执 行器 , 以三平 移并 联机 构作 为减振 平 台主体 机构 , 对 其减振 效 果进 行分 析研 究 。
式 中r 剪应 力 ; 为磁 流 变 液 的剪 切屈 服 应 力 ; 为 , r 为剪切 应 变速 率 ; 叼为磁 流 变 液 的动 力粘 度 ;g sn为
符 号 函数 。
基 于混 合工 作 模 式 的 M 阻 尼 器 , 阻 尼 力 由 R 其 以压力工 作模 式 的 阻尼力 和剪 切工 作模 式 的阻尼力
[ 作者简 介] 朱
伟( 9 6一) 男 , 17 , 江苏泰兴市人 , 江苏大学博士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 : 联机器人 , 并 振动控制 ; 马履 中 (9 9一) 男 , 江宁波市 13 , 浙
人, 江苏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研究方 向: 并联机 器人 , 多维减振
20 0 7年第 9卷第 1 期 1
6 3
维普资讯
叠加 构成 , 可表示 为
F= 。 ()+ g ( () CV £ sn V t ) () 2
作 为减 振装 置 的 主体 机 构 , MR阻 尼 器作 为减 振 以 手段 , 结构简 图如 图 3所示 。该装 置 由动平 台 、 其 静 平 台及 三条支 链 组成 , P分 别 是 静 、 0, 动平 台 的圆
多维减振平 台的主体 机构 , 推导 出其位 置逆解 公式 ; 建立 了系统 动力学 状态 方程模 型 , 以运动学 方程得 到 的 支路加速度作 为输入信号 , 控制器采 用了基 于线性 二次型 最优控 制理论 的半 主动控 制算法 。考 虑到 动态过 程 中机构动力学方程 的复杂性 , 采用稳态方法对并联 机构处于某一 运动姿 态的支路移 动副振 动进行控制 , 从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_间接自适应控制与实验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间接自适应控制与实验Ξ郭大蕾 胡海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 南京,210016)摘 要 在分析磁流变阻尼器车辆悬架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器,并根据系统的低频特性和作动器的快响应,实现了悬架振动的神经网络实时控制。
计算机仿真和悬架实验的结果均表明,神经模拟器能够逼近非线性系统,神经控制器能在时域和频域内以较高的精度控制悬架系统的振动。
关键词: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磁流变阻尼器;车辆底盘;振动控制中图分类号:T P273;U463.33;O322引 言车辆悬架是一个复杂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行驶过程中路面的激扰、车身承受的载荷以及轮胎的状况等都是变化的,此外,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机构常常表现为非线性特性,因而悬架系统是典型的时变、非线性系统。
对于这一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复杂系统,其逆模型也未知,因而无法根据期望的运动指标来估计或计算控制输入。
文献[1]提出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但是直接自适应控制中神经控制器的反传误差比较粗略,不能很好地跟踪系统的误差。
为了提高神经控制器反传误差接近系统输入误差的真实程度,本文设计了一类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器。
神经模拟器除用来模拟真实系统外,还用以逼近控制器的反传误差,来增强控制精度和控制效果。
悬架的低频响应特性和磁流变液体毫秒级的快响应,使神经网络的实现成为可能,本研究最后对悬架装置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
1 神经网络间接自适应控制已经知道,非线性控制对象的模型未知或相当复杂,无法根据系统的理想响应y d求得相应的合适输入u d,因此不可能求得神经控制器的反传误差u d -u。
直接自适应控制方法将系统理想响应与辨识器输出之间的误差y d-y p直接作为控制器反传误差来训练控制器。
因此,这只是对u d-u的一种粗略近似。
本文提出控制器反传误差的一种精确近似,即训练辨识器时,除将实际系统输出与辨识模型输出之差反向传播调节神经辨识器的权值外,还将理想响应与系统实际输出之差通过该辨识器模型进行误差的反向传播,从而由输出误差获得输入误差的更精确近似。
基于半主动控制的 MR-TMD对钢箱梁桥冲击系数的研究
M 一
0
O
O
O
L
一
L Cu 0 C¨ 0 一 C2 l C2 1
车 辆力 学系 统简 化见 图 1 。
为 车 体质 量 ;
C =
C1 1 + C1 2
O
—
J为绕质 心转 动惯 量 ; 仇 ( 一1 , 2 ) 分别为前轮、 后
对 桥梁 采用 杆 系 单 元进 行 有 限元 离 散 , 则 桥 梁结 构 动力 方程 为
Mb 2b ( z, )+ Cb 2b ( z, )+ Kb zh ( L z, £ )一 F
( 1 )
图 1 车 辆 模 型
则 根据 达 朗贝尔 原理 可得
M + c 2 + K Z 一 F
对 钢 箱 梁桥 冲击 系数 的研 究
袁 小 钦 陈 中治 望 开 潘
( 中 交第 二 公 路 勘 察 设 计 研 究 院有 限公 司 武 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在考 虑 桥 面 粗 糙 度 的条 件 下 , 推导 出安装智 能减振 设备磁 流变式 调谐质 量阻 尼器 ( MR —
一
一
Kl 1 L2
K2 l L1
K2 l Ll
( z ) =2 ∑
i— l
o s ( 2  ̄ f z - + ) ( 6
- 厂 +C z 厶 +K1 2 △
F 一
式中: f i —f +( 一1 / 2 ) A f; A f= ( 一f ) / N; S ( f i ) 一a - 厂 『 ; 叫 ( z) 为 所产 生 的桥 面粗糙 度 序列 ; z为 桥 面节点 位置 ; S ( f ) 为给定 的桥 面粗 糙 度 的
磁流变阻尼器
磁流变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又称MR阻尼器。
一、基本介绍MR阻尼器是近十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结构半主动控制装置。
这种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阻尼力连续逆顺可调并目_可调范围大、响应快、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以及可与微机控制结合等优良特性}fu 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MR阻尼器已在车辆悬挂系统、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海洋平台结构的减振及高层建筑的隔振等方面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MR阻尼器是一种问世不久的新型阻尼器,具有阻尼力大小可控、体积小、响应快的优点。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MR阻尼器均为电流调节式,如美国LORD公司的RD-1005型MR阻尼器,该阻尼器由磁流变液、活塞、线圈、外缸等组成,作用在阻尼器两端的往复外力推动活塞,活塞两端的磁流变液通过活塞上的节流孔往复流动。
二、分类磁流变液在MR阻尼器内的运动,一般可近似等同一个无限大平行平板间的几种不同形式。
根据流体的受力状态和流动特点的不同,MR阻尼器主要分为阀式、剪切式、剪切阀式和挤压流动式。
(1)阀式:这种阻尼器的特点是通过迫使磁流变液通过一对固定极板间隙Ifu产生阻尼。
(2)剪切式:这种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上下极板以相对速度v平行运。
(3)剪切阀式:剪切阀式MR阻尼器内的磁流变液既像阀式MR阻尼器内的磁流变液那样受到挤压被迫通过两极板,又像剪切式MR阻尼器内的磁流变液那样受到两极板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剪切作用。
(4)挤压流动式:磁流变液装置还可以设计成两极板以相对速度v作接近或拉开运动形式的挤压流动式MR阻尼器,它迫使流体向与极板运动速度垂直的方向流动。
不过由于这种类型的减振设备存在一些缺点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磁路设计比较复杂和此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磁路间隙受场强设计的限制不可能太大等。
因此,这种减振器只适合十振幅不大的减振对象。
三、工作原理当线圈内的电流增大,节流孔内磁场就会增强,磁流变液流过节流孔的阻力随之增大,使得阻尼器输出的阻尼力增大,反之,电流减小,阻尼力也减小。
磁流变液阻尼器综述
, ������ > ������������ , (3-3)
������ = ������1 ������2 − ������1 + ������0 ������2 , ������ ≤ ������ ������ = ������2 (������3 − ������2 ) 式中, ������0 是粘滞系数; ������1 、 ������2 和������1 是与线性固体材料有关的系数, 当 ������ ≤ ������ ������1 = 0. ������ 时, (3)Bouc-Wen 模型 Bouc-Wen 模型的曲线连续光滑,能够较好地反省减震器的力与速度关系,且易于进 行数值计算,通用性很强,应用非常广泛。 阻尼力表达式为 F = ������0 ������ + ������0 ������ − ������0 + ������������ 式中,滞变位移 Z 由下式给出 (3-4)
图 2-3
3 磁流变阻尼器计算模型
为了更好地描述次流变阻尼器的性能,使得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更加方 便,需要开发出既能够准确描述阻尼器性能又不很复杂的计算模型。目前国内外的专家 已经提出几种不同的力学模型,主要有 Bingham 粘塑性模型、Bingham 粘弹-塑性模型、 Bouc-Wen 模型、Spencer 模型以及修正的 Bouc-Wen 模型等。 (1)Bingham 粘塑性模型 Bingham 粘塑性模型是有一个库伦摩擦构件和一个粘滞阻尼器并联组成的。 阻尼力表 达式为 F = ������0 ������ + ������ ������ ������������������ ������ 也可表示为 ������0 ������ + ������ ������ < ������ < ������������ F = −������ ������ ������0 ������ − ������ ������ (3-2) (3-1) 式中,F 为总阻尼力;������0 为粘滞系数;������ ������ 为摩擦力,与流体的屈服应力有关。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哎呀,你可真是个好奇宝宝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呢,它就是让汽车悬架系统更加稳定、舒适的一种技术手段。
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电流变阻尼器。
它其实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大小的装置,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实现对振动的抑制或缓冲。
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电流变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减少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让乘坐更加舒适。
那么,电流变阻尼器是如何实现对汽车悬架结构的智能半主动控制呢?这其中可是有一番奥妙的。
我们需要知道汽车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汽车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悬架系统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从而产生振动。
为了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悬架系统需要对这些振动进行吸收和缓冲。
电流变阻尼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它通过改变自身的电阻大小,来调整对振动的抑制程度。
当路面比较平整时,电流变阻尼器会自动降低电阻,以便更好地吸收和缓冲振动;而当路面出现不平时,电流变阻尼器会迅速提高电阻,以增加对振动的抑制力度。
这样一来,汽车就能更加平稳地行驶在各种路面上了。
要想实现这样的智能半主动控制,电流变阻尼器还需要与汽车的其他系统进行紧密配合。
比如说,它需要与车辆的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实时了解车辆的状态和行驶情况;同时还需要与悬架系统的传感器相互配合,共同监测路面状况和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
只有这样,电流变阻尼器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
它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还可以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真正做到了环保与舒适兼备。
所以呢,以后大家在开车的时候,可要好好感谢这个小小的电流变阻尼器哦!。
基于MR阻尼器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半主动控制
3半主动控制策略
为 了保证 H R智能阻尼器更 多地耗 能 .对 H R 智 能阻尼器参 数 F ()的调节采用 既易于实现 、 df ) 又有较好减振效果 的 “ 开关一 能”半主动控制策 耗 略 [。 引
:
f
。‘ 且
( 5 )
和
( si . p s e 控制结构和被动 . ( s v— )控 a v0 开 p se n ai o 制结构和半主动控制结构减震 效果 的差别 。其仿 真结果列于表 1 中。
T =. s I01 ,阻尼 比 e: . 。智 能基础 隔震 结构的 9 O5 0 计算参数为 :隔震层的质量 ml3 2g = 1k, 隔震层刚度 k = 0k / l 12Nm。结构第一振型的 自 振周期 T = . s I0 3, 8 MR阻尼器选用 L A O D公 司生产 的 R 一07OX D 19 .1 摩擦 型 M R阻尼器 ,最大阻尼力 10 0N,隔震层阻
制 策略 对该 系统 实施智能控制。通过对一栋 三层 的振 动台试验 模型的仿真分析表明 :在不影响 隔震 效果的 同时大 大的减 小 了隔震层 的相对位移 ;半主动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智能复合 隔震 系统。
[ 关键词1 半主动控制 基础隔震 MR 阻尼器 仿真
F ( C F ㈣ sn ()一 oK e 1 F { t + d )= g e F= d( )一 o 、 fe 1
维普资讯
基 R尼 的 能 合 震 统 半 动 制 城 于M 阻 器 智 复 隔 系 的 主 控 石 林
技术应用 、 究 研
基于 MR阻尼器的智能复合隔震 系统的半主动控制
石城林
(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城建院 武汉 406) 303
基于SDMR阻尼器的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
基于SDMR阻尼器的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研究于国军;孙虎;苏波;操礼林【摘要】基于SDMR阻尼器对建筑结构非线性振动进行了半主动控制研究。
引入BoucWen模型来反映某建筑结构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基于能量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来确定结构控制力的大小,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SDMR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布置位置进行优化,之后进行了结构半主动控制仿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SDMR阻尼器不仅对建筑结构在遭遇多遇地震(结构发生线性振动)时可实现有效控制,而且建筑结构在遭遇罕遇地震(结构发生非线性振动)时也可实现有效控制,其阻尼力和可调倍数比只针对多遇地震(结构发生线性振动)的常规阻尼器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并能提供足够的阻尼力储备。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29)011【总页数】9页(P42-50)【关键词】SD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改进的遗传算法;地震【作者】于国军;孙虎;苏波;操礼林【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91在强烈地震尤其是罕遇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结构往往发生非线性的塑性变形。
针对建筑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振动控制问题,国内外大多采用常规MR阻尼器进行振动控制[1-2],而常规MR阻尼器往往是以线性振动结构为控制对象进行设计的,对于非线性较弱的情况减振效果明显。
然而,大量的实际结构往往存在较强的非线性[3]。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SDMR阻尼器对建筑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研究。
首先,引入Bouc-Wen模型[4]来反映建筑结构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基于能量的振动主动控制策略来确定结构控制力的大小;然后,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5]解决建筑结构半主动控制中阻尼器的优化布置问题;最后,以某8层建筑物为工程案例,进行了基于SDMR阻尼器的结构半主动控制仿真研究。
自解耦式磁流变(self-dcoupling magneto-rheological,SDMR)阻尼器[6-7]是一种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振)的阻尼器,具有阻尼力解耦特性和失效自保护功能,如图1所示。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demonstration article based on the topic "Intelligent SemiActive Control of Automotive Suspension Structure Vibration using Electrorheological Dampers":智能半主动控制技术在汽车悬架结构振动中的应用。
基于MR阻尼器的高速动车组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仿真
基于MR阻尼器的高速动车组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仿真刘永强;杨绍普;廖英英;马新娜【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0(029)012【摘要】用联合仿真方法分析了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 MR)阻尼器的两种半主动控制策略对8车编组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悬挂系统和MR阻尼器的8车编组高速动车组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进行MR阻尼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多项式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得到了MR阻尼器的9阶多项式模型.通过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设计了开关控制器和改进型开关控制器,对基于MR阻尼器的高速动车组二系悬挂系统横向半主动减振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对比被动控制,开关控制和改进型开关控制作用下的车体横向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分别降低14.85%和22.58%,车辆横向运行平稳性指标最大分别降低4.23%和7.95%.由此可见,改进型开关控制的减振效果更佳.【总页数】5页(P97-101)【作者】刘永强;杨绍普;廖英英;马新娜【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050043;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1【相关文献】1.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机车横向悬挂半主动控制研究 [J], 高国生;杨绍普;郭京波2.高速动车组悬挂系统横向半主动控制仿真分析 [J], 刘永强;杨绍普;廖英英3.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 [J], 熊超;郑坚;吕建刚;张莉4.基于半主动控制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及其仿真研究 [J], 刘增华;李芾;傅茂海;卜继玲5.基于MATLAB软件的动车组转向架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仿真分析 [J], 曲双;王雷;王浙东;徐强;石昀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前起落架摆振半主动最优控制
c a l m o d e l o f t h e s h i mm y o f t h e n o s e l a n d i n g g e r a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T h e s t a b l e a r e a o f t h e d mp a e r i n d i f f e r e n t y a w a n l g e s a n d y a w ng a l e s
Y ANG Yo n g g a n g ,Z HAN G L e i , GU Xi n d o n g ,Z HU S h i x i n g
(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C i v i l A v i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 T i a n j i n 3 0 0 3 0 0 ,C h i n a )
基于磁流变阻尼 器的前起落架摆振半主动最优控制
杨永 刚 ,张磊 ,顾 新 东,祝世 兴
( 中国民航 大学航 空工程学院,天津 3 0 0 3 0 0 )
摘要 :采用线性二次型 ( t OR)最优控制策略对 由磁 流变 ( MR) 阻尼器 构成 的前起落 架减 摆器进 行半 主动控 制 ,考
v e l o c i t y wa s a n a l y z e d . h e T v i b r a t i o n r e s p o n s e a n d c o n t r o l p e r f o r ma nc e o f t h e n o s e l a n d i n g g e a r s y s t e m we r e c o mp re a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i n t h e a i r c r a f t t a x i i n g s p e e d r a n g e,t h e s e mi — a c t i v e l i n e r a q u a d r a t i c o p t i ma l c o n t r o l u s e d f o r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MR d a mp e r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n h i b i t e n o s e l a n d i n g g e a r s h i mmy . Ke y wo r d s :S h i mmy;Ma g n e t o — r h e o l o g i e a l d a mp e r ;L i n e a r q u a d r a t i c r e g u l a t o r ;S e mi — a c t i v e c o n t r o l
MR
维普资讯
・
2 ・ 6
管友海等 : MR 阻 尼 器 在 海 洋 平 台半 主 动 振 动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0 ) 2年 6月 0
式 中: z为状 态 反应 向量 ; 为 系统 矩 阵 ; 为控 制装 置位 置 矩 阵 ; 为 随 机荷 载 位 置矩 阵 ; 它 符号 意 A B H 其
r 0 1] r 0 ] r 0 ]
( 3)
义 同前 。
A —
l旦 一 ! —l l —I I 一 l j l B 一 H j 一
L m 1 m 1 J L m1 J k m 1
采 用经 典 线性 最 优 控制 算 法 时 , 如 下 的二 次型 目标 函数 : 取
关 键 词 : 流 变 阻尼 器 ; 洋 平 台 ; 动控 制 磁 海 振
中 图分 类 号 : 2 03 7
文献标 识码 : A
1 前 言
随着 深 海 资源 的开发 和 利 用 , 海洋 平 台的 建设 也 逐 渐 向深 海延 伸 , 设 计 标 准也 越 来 越 高 , 动控 其 振 制 问题则 显 得 日趋 重 要 。目前 海 洋 平 台 的振 动控 制技 术 的研 究 , 成果 可 以分 为被 动控 制 。 、 动控制 主 以及 半 主 动控 制 。被 动控 制 的适 用 范 围有 限 , 主动 控制 需要 巨大 的 能源 才能 有效 的控 制 缭{_ 振动 , 嚏的 造 价高 , 而半 主 动控 制摒 弃 了 被动 控制 和 主 动控 制 的缺 点 , 兼顾 了它们 的优 点 , 所需 外 加能 源很 小 、 置简 装 单、 不易 失稳 , 因此 , 正成 为 国际上 结 构控 制研 究 的 热点 。由于磁 流 变 ( 它 MR) 尼器 可 通过 调整 磁 流变 阻 阀 中的 电场 强 度来 调 整阻 尼 器 的阻 尼系 数 , 因此 当它 安置 在结 构 上 时 , 实现 的 结构 控制 就 是这 种半 主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MR阻尼器的曲线梁桥半主动控制
1.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原理简介:
智能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功能的新型材料。
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液体是将硅油和亚纳米细度的铁粉混合制成的一种液体,作为智能材料之一,它具有粘度低、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好、能量需求少、对通常在制造过程中引入的杂质不敏感等特点,在磁场作用下在瞬间从牛顿流体转变为剪切屈服应力较高的粘塑性体。
由它制成的阻尼器阻尼力大、耐久性好、结构简单、反应快且连续可调等优点,是极具吸引力、在结构振动控制中表现出巨大潜能的振动控制装置。
2.全球研究现状:
阻尼器及半自动控制在曲线梁桥中的应用现状
曲线梁桥与直线梁桥不同,结构受“弯、扭耦合”作用。
结构在活载与恒载作用下,都产生扭转,使内弧梁的内力减小、外弧梁的内力加大;且结构由于支承约束不合理,失去平衡,产生扭转,倾覆现象;梁在受到混凝土徐变收缩、温度变化等作用时梁会相对于梁的不动点和转动中心产生平面变形和扭转,使伸缩装置设置有很大难度。
曲线梁桥除受到和直线梁桥一样的荷载外,还要承受离心力等荷载。
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郭慧乾在大连理工大学黄才良教授编的平面刚架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开发了空间刚架有限元分析程序、配套的纵向影响线计算程序和车辆荷载动态加载程序,以便曲线梁桥的探究。
采用梁格法对曲线箱梁桥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不等高腹与板等高腹板两种截面形式的优劣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种截面形式各自的适用范围。
对曲线箱梁桥的分析和结构形式的探索得到的图表及规律,可作为曲线箱梁桥设计的参考。
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王丽等人对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做了简化分析,在弹性支座上的刚性桥面系统建立了剛度偏心的简单曲线梁桥模型,得出了地震响应及自振特性和的简化计算方法。
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全面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和计算图表,可在抗震初步设计中作为参考。
2006年,亓兴军,李小军对曲线桥梁弯扭耦合减震半主动控制作了分析,理论研究与震害经验表明,地震时曲线桥梁会产生弯扭耦合振动。
为了减少弯扭耦合的地震反应,提出利用压电摩
擦阻尼器进行曲线桥梁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的方法,建立曲线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在桥台支座部位设置半主动控制阻尼器,在不同地震波入射角情况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
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界限Hrovat最优控制算法能有减小曲线桥梁地震反应,其控制效果优于简单Bang-bang控制算法,而提供最大阻尼力的被动控制方法会增大桥梁地震反应,并不是被动控制阻尼力越大越好。
2011年,亓兴军、吴玉华通过曲线连续梁桥的磁流变阻尼器减震控制研究,建立双支承曲线连续梁桥的减震控制动力仿真模型及空间有限元模型,根据连续梁桥的支座布置在各活动支座的切向设置8组磁流变阻尼器,在纵桥向输入3种不同频谱特点的地震动,计算分析了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反应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方法的减震效果。
结果表明了磁流变阻尼器能有效地减小曲线梁桥的主梁切向位移和固定墩底的弯矩与扭矩。
不同频谱特点地震动输入下磁流变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差别较大,在设计曲线梁桥减震参数时需合理选择地震动输入。
因此,磁流变阻尼器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3种减震控制方法对于曲线连续梁桥大部分地震反应减震效果的差别较小,这可为简单易行的阻尼器耗能被动控制方法在曲线梁桥抗震减震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2年陈树刚、亓兴军做了关于曲率半径变化对曲线梁桥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影响的研究。
为了减少双支承曲线梁桥的地震破坏效应,亓兴军等在2012年提出了利用液体粘滞阻尼器进行曲线梁桥减震控制的方法,建立曲线连续梁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和动力仿真模型,在桥梁墩台活动支座部位设置切向和径向液体粘滞减震装置,输入三维地震动计算分析了桥梁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三种减震方法的减震效果。
结果表明,曲线梁桥的地震反应表现出显著的纵桥向与横桥向的耦合特性,在减震控制计算时必须同时输入三维地震动并设置纵横向减震装置。
粘滞阻尼器能够控制曲线梁桥内外墩的内力趋于接近,三种减震控制方法均能有效地减小固定墩墩底内力和曲线梁桥的梁端位移,且三种方法的减震效果和地震反应时程的差别均相对较小,半主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建议在实际曲线梁桥的抗震减震设计中应用粘滞阻尼器被动控制。
这些研究文献都对本课题的展开提供很大的帮助。
3.研究方式及技术路线:
1.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如智能半主动控制理论、智能被动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
2.与厂家协作,做关于阻尼器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
4.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MR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仿真。
2.智能控制的迟时问题(对车辆荷载尤其是超重车辆作用下,需对车辆上桥前提前实行自动识别,并通过称重、传感等手段,提前对桥梁施加智能控制,以解决迟时问题)。
5.总结:
对于此研究的可行性:第一,对桥梁减隔振及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并掌握了一相关的理论知识。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能够对有关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有所认识;第二,大型工程软件的开发应用,有限元技术不断改进,繁杂的数值计算理论得以实现,大规模的参数分析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
第三,随着地震的频繁发生,结构抗震,特别是桥梁结构的减隔振是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桥梁抗震有着广泛的工程背景,有大量的文献可参考。
参考文献
[1] 邓志党,高峰,刘献栋等.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明[J].振动与冲击,2006,03,121一125.
[2] Carlson.J.D.and JollyM.R.MR fluid foam and elastomers deviees.Meehatronics,2000,10:555一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