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的一种载体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130430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e.png)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建筑不仅仅是提供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实用工具,更是代表和传承文化的载体。
建筑通过其设计风格、结构形式以及所蕴含的符号意义,能够真实地展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和传统。
因此,建筑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
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往往受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四合院”结构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屋顶装饰,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同时,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过去的文化。
其次,建筑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背后蕴含着不同文化的表达。
当两个不同文化的建筑风格相遇时,往往会产生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例如,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而随着欧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哥特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了发展和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建筑也能够承载着某种特定文化的象征意义。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陵墓,它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该建筑利用了印度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修建技术,通过其宏伟壮丽的外观和精美的细节,向世界展示了印度文化的魅力。
同样,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也成为了法国文化的代表,象征着工业时代的力量和进步。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建筑与文化传承之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地区的建筑宁愿追求现代化的功能和外观,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全球化也导致了跨文化的融合,一些地区的建筑开始盲目模仿西方建筑风格,丧失了本土文化的特色。
因此,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综上所述,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紧密相连。
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空间载体,更是承载和传承文化的载体。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b8f7f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4.png)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https://img.taocdn.com/s3/m/b395fe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2.png)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承载和传承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筑既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探讨建筑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通过建筑进行有效的传承。
一、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建筑,作为建设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不仅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更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内涵。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建筑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气息,从建筑的布局、造型、装饰到材料的选择,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四合院、宫殿和寺庙为代表,它们的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四合院以中庭为核心,四周围绕着厅堂和房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价值观。
宫殿和寺庙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地位,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形态以及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都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传统建筑已经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成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筑保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传统建筑常常被视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将其传承给后代。
例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建筑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发展相辅相成。
传统建筑常常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我们能够将传统建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完美结合
![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完美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21a55b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d.png)
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完美结合建筑是文化历史的载体,是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人们审美之美、物质之美的重要体现。
历史上许多建筑都是特定时期独有的文化遗产,代表了当时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政治意识等多种信息。
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不仅仅是建筑在功能上的体现,更是建筑在历史文化传承上的重要表现。
一、建筑历史的传承建筑是文化的体现,也是历史的见证。
当我们在欣赏一栋建筑的时候,就不难发现这座建筑是如何屹立于风雨中的,它跻身于某一阶层、某一区域或某一时期,这个过程是建筑的历史传承。
古代的时候,建筑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符号,代表着物质方面的生活需求、宗教习俗、政治宣传等方面的意义。
在当下,建筑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文化历史的载体,更是对文化历史的见证。
二、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文化是建筑的表现,建筑也是文化的体现。
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有时候是建筑直接体现当时社会文化特征的直接表象,有时候是建筑跨越时间、空间的代表,更是文化与建筑的交融。
不论是建筑在各个方面,还是建筑在日常生活当中,文化都是建筑的表现,传承着每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这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特点,更是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是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建筑的文化承载建筑的文化承载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的装饰风格,建筑的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
建筑设计早期,建筑师会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加入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建筑的装饰,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形式,有以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同时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建筑,以及一些跨文化的建筑,均包含了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四、建筑与古代文化的联系建筑,在古代时期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它代表了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政治意识等多种信息。
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建筑是居住、生产、防御的场所,更是宗教信仰中心和政治宣传的载体。
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国的屋宇群落、墨西哥马雅神庙等,都是古代文化中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代表了当时一定的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https://img.taocdn.com/s3/m/be7755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e.png)
建筑风格知识: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罗曼式建筑的浪漫风情——神秘又典雅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罗曼式建筑便是一种充满神秘又典雅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带您一探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历史和艺术魅力。
一、什么是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起源于11世纪,是中世纪欧洲教堂建筑的代表。
该风格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并迅速在整个大陆传播。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罗曼式建筑中的教堂、修道院、城堡等,都是与宗教信仰和骑士精神紧密相连。
罗曼式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装饰和细节处理,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该风格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文化传统,体现了罗曼式时期欧洲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神秘的文化情感。
二、罗曼式建筑的特点1.外观罗曼式建筑的外观通常非常壮观、浑厚,以材料的坚固和开放的空间感为主要特征。
该风格的外观常常使用拱形、柱子、方形塔楼等。
2.构造罗曼式建筑的构造以大量使用半圆形的拱门、圆顶、拱形天花板等为主,它们赋予建筑物强大的抵御力和支撑力。
拱形采用象征清晰的半圆形,反映出罗曼式建筑中强调对称和和谐的特征。
3.细节罗曼式建筑的细节很注意,多使用圆形的拱门,上部分经常斜切,外表饰以粗大的拱头。
拱门上方常常悬挂着雕刻精美的贝雕或者壁龛。
它们的原始雕饰主要源于古罗马艺术和宗教传统,形式多样,充满神秘色彩。
4.艺术罗曼式建筑以其专业艺术性,刻意为可见光线而设计而造,使建筑物在白天的阳光落差效果、暗角的强调,尖阁的破斜线,以及大胆构思的宏伟,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罗曼式建筑的历史在中世纪时期,罗曼式建筑在欧洲迅速流行。
该风格的建筑物遍布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在不同国家的区别主要在于使用材料和装饰品的种类和风格。
14世纪后,罗曼式建筑逐渐拥抱文艺复兴,其装饰陈设也逐渐朝着更为精细和装饰状态的方向发展。
然而,罗曼式建筑始终保留了其神秘而典雅的特色,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
【2017年整理】建筑的文化属性
![【2017年整理】建筑的文化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c84a49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7.png)
【2017年整理】建筑的文化属性建筑的文化属性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艺术”,它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从古至今,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展示了社会文化的演变。
下面,我将对建筑的文化属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们生活的灵魂,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
作为文化的载体,建筑通过其形态、结构、色彩等元素,将文化观念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建筑产生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注重的是庭院、木构和对称,而西方的建筑则强调的是石头、穹顶和雕塑。
二、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建筑是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罗马的斗兽场,从中国的长城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这些建筑无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们不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研究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三、建筑是社会的反映建筑是社会形态的反映,它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
古代的皇宫建筑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权力意识,现代的商业建筑则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兴起。
同时,建筑也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变化,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也随之改变。
四、建筑是功能的体现除了文化、历史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建筑还受到功能的影响。
功能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布局。
例如,实用性建筑需要考虑结构、材料、环境等因素,而纪念性建筑则需要强调其纪念意义和象征作用。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些需求在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现代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现代建筑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建筑与文化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建筑与文化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05c67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e.png)
建筑与文化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建筑与文化: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建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创造者对于空间的构思和表达,也是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建筑不仅仅是实现基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加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建筑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建筑与文化的联系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早期的住所和宗教场所就是人类文化和信仰体系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不仅在形式和技术上获得了发展,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古代的希腊神庙是用来奉献给众神的,其规模、布局和装饰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的崇拜。
而在中国古代,建筑物的布局和装饰往往与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紧密相连,例如,北京故宫的设计以“皇权至上”为基础,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建筑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
通过建筑设计的影响和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可以更加深入地发生。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亚洲古代寺庙的影响,都成为了建筑史上的重要篇章。
二、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建筑物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后代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许多古老的建筑物通过岁月的打磨和修复工作,得以保存至今。
例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后代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2. 塑造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建筑物承载着社会价值观和认同,通过建筑的外观、布局和装饰风格,可以传达特定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价值。
例如,宗教建筑物反映了宗教信仰的核心;皇宫和政府建筑物反映了统治者的权威和权力观念。
通过建筑的诸多元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3. 促进文化创新和艺术发展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表达自我和创新的空间。
建筑风格的不断进化和创新,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96f25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0.png)
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其风格、形式和表现,都与这个地方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历史的角
度来看,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文化的发展,也反映着当时的文化特征。
首先,建筑可以反映文化的内涵。
每种文化都会有不同的观念,
不同的审美标准,从而形成文化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例如,东方
文化更注重融合,它们追求完美的平衡,巧妙结合的色彩和纹理,这
些特色都能在东方建筑中看到。
西方文化则着重精细的表达和自由的
流动,西方建筑中常会有抽象和富有灵感的设计,如哥特式、巴洛克
式等风格。
其次,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还可以保留一定的历史信息。
各种
建筑都会保存历史文化的相关记录,体现了当时民族的生活方式。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历史的演变中都显示了古埃及贵族的宗教信
仰和政治制度。
最后,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
建筑,既是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性
和文化性的建筑,不仅能延续文化的影响力,还能教育新一代的民众,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历史和精髓。
从以上可以看出,建筑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
互促进、相互影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
![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d118a8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d.png)
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建筑行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这些变革的背后,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正逐渐被忽视。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印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遗产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行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承。
一、建筑行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保护历史遗产:建筑是一种凝聚着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传承建筑行业中的文化,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历史遗产,让后代能够感受到过去文明的瑰宝和价值。
2. 弘扬民族精神: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具体建筑的传承,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建筑作品所承载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和风貌。
3. 增加建筑作品的价值:传承建筑行业中的文化可以赋予建筑作品更高的价值。
历史建筑以其独特性和独特的文化意义,吸引着许多游客和学者的驻足。
这不仅为建筑作品本身带来了荣耀和价值,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二、建筑行业中文化传承的挑战1. 技艺传承断层:许多传统的建筑技艺正在逐渐流失,这为建筑行业中的文化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现代化的要求,许多传统建筑技艺的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
2. 观念转变困难:许多人在追求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忽视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对传统建筑技术和文化的淡化,一些传统技艺难以得到传承和发展。
三、建筑行业中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1. 引入教育机制:引入教育机制是建筑行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文化传承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出对传统建筑文化有关心和热爱的新一代建筑师和工匠,保证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传承。
2. 政府支持与保护:政府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和支持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3. 建筑师的责任: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建筑师有责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f9bd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d.png)
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实用工程,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建筑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交融,共同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与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从历史、艺术、功能等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建筑成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建筑物不仅仅是一种实物存在,更是承载着社会文化的精神象征。
无论是庙宇、宫殿,还是教堂、清真寺,它们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是人们虔诚信仰和向往的具象化体现。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布局和装饰,呈现出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独特特色,成为了宗教文化的载体,并对信徒和访客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
另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文明古国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水平和审美趣味。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等,都成为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见证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达。
二、建筑与社会观念的互动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布局往往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观密切相关。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古代的城堡象征着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它们的建筑设计注重壮丽和防御功能;而在东方文化中,传统园林的设计追求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价值观和观念的变迁,建筑设计也逐渐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例如,现代主义建筑倡导简约、实用和功能至上,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追求个性与多样性,注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三、建筑对社会文化的推动与塑造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
许多国家和城市通过建筑的规划和建设,来推动和塑造自己的社会文化形象。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法国人民的骄傲,象征着法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鸟巢等建筑物则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世界地位的提升。
此外,建筑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装饰和艺术手法,来传递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例如,壁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等可以表达对历史、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4c992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f.png)
建筑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建筑是一种灵魂的艺术,它在空间中创造出物理的和情感的环境。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体现出设计和建筑师的理念,也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和环境。
建筑艺术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我们可以从一栋建筑里看出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沉淀的积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以融入当地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琉璃瓦、飞檐、雕花等元素,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建筑反映社会发展建筑还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例如在古代,建筑的高度和华美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富庶和强大;在现代,建筑的高度、绿化、清洁等因素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另外,近年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兴起也反映出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
建筑推动文化传承建筑不仅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它还担负着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例如,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不仅是一种文化保护,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等经济的发展。
同样,一些现代建筑的设计也可以激励人们对当代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建筑与文化相互影响,任何建筑都是建造在物理环境之上,因此文化和历史背景自然也会影响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例如,中国的传统庭院,与其它国家的建筑结构有很大的区别,是由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影响而来的。
在现代建筑中,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设计,文化因素的运用也越来越明显。
结语在建筑艺术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双方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建筑不是简单的落脚点,也不是简单的艺术表现,而是需要将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形成一种能够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特点,同时又能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的艺术品。
因此,在设计和建筑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信息,让建筑真正成为一个有灵魂的载体和文化符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文明的载体
![建筑——文明的载体](https://img.taocdn.com/s3/m/e3a225cdaa00b52acfc7ca7d.png)
文 术
韧 镕 台 缺 。 目文 、 材 、 新 术 , g想 意 识 、 载* ,它 综
Ⅻ 自 然
, 深
# 级 、家 等 级等 .这 些都 对 建 响 。 髓 R 文
.
筑 是构成人类文明 的一个重要部 分,是人类社 会物 质文明、 神文明和制度文 明的综台产物 精 建 筑是文明最直观 实在的载傩 ,是承载人类社 会 历史发展的符号 ,它不仅记录 下了当时的建 筑水平 ,经济水平 .发展状态和社 会的思想、
ae t t poic he a c y orl v ; l she c; l o] ir h f a l l elal i i t r ye
t es ov r o d ef t 0n t i n g h e h e p of un f s he bu l ec di
体 T各 #
吉 罗 种庙以及广场 等世俗娄建筑一 直到文艺 马
复兴 、1 世 纪古典主 义建筑 、1 7 8世纪 的宫殿
蹙键调 : . 女
. 于 . 体 句
道德观 念, 更记 录下了当时的社 会生活场景等
^ bs r t act H : umon cvlat t iiz i i on og ̄nc i on s i
地的寺塔 庙观等a任何一 幢建筑都不 能不受到
社会形 态、经济状况 和 化背景的 影响, 这 文 些社会 、经济、哲学和人 类价值对建筑 的影响 又是综 台的。无论哪种型 制的建筑 , 是^类 都
形式. 交叉肋拱 、 以 高扶壁、 飞扶壁、 尖拱等结构 .
这是由于新技术、新 材料 的 广泛应用所引起的 著 名的现代建筑 大师柯布西耶认 为: 建 筑是人 们生活的机器 ” 在 工业革命 后,大家 认为建筑 实际上也是一 种工业产 ,工业化时
传统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传统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20ef0d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8.png)
传统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传统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我国是拥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与文化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统建筑既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反过来成为文化的载体,穿越千年成为文化的不倒的标志。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不断的发展、演化。
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
一、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
文化是建筑的装饰,使得建筑不是仅仅是一个空壳。
而中国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五行学说的影响、等级观念的影响、儒家礼制文化的影响、道家风水文化的影响、易学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五行学说的影响。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在建筑方面,五行也被解释为代表各个方位、颜色:东方属木为青色,西方属金为白色,南方属火为赤色,北方属水为黑色,中央属土为黄色。
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园围、寺观、陵基,以至道路、桥梁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中国是有着2000年封建帝制历史的国家,传统的等级观念趁此形成并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有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因此这样的一种观念和文化也传统建筑中得以体现,许多建筑的结构都体现了等级尊卑。
在传统建筑的布局设计中其平面布局设计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局主要的建筑,在中轴线的两次布局作为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左右对称,主次分明。
“三坊七巷”的传统民居的布局格式也表现了这样的等级主次观念。
建筑文化传承十篇
![建筑文化传承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c60d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c.png)
建筑文化传承十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建筑文化传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通过建筑可以传承和保存历史的痕迹,让后人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优秀的建筑物的。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分享十篇关于建筑文化传承的文章。
第一篇:《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
建筑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认识非常重要。
通过建筑的保存和修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文明和历史,传承文化的瑰宝。
第二篇:《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传统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种新的趋势,通过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可以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三篇:《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城市是建筑的集中展示地,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建筑文化是保护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建筑文化与旅游业》建筑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建筑文化的传承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挖掘建筑文化的价值,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篇:《建筑文化与教育》建筑文化是一种教育的资源,通过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学习,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第六篇:《建筑文化与社会发展》建筑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筑文化的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七篇:《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世界建筑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与传承是全人类的责任。
通过保护世界建筑文化遗产,可以传承并弘扬人类的文明成就,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第八篇:《建筑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建筑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筑文化的传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内容。
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92e44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建筑设计是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空间与形式、材料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开发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文化、哲学和精神活动的内在表达。
一、文化内涵建筑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可以直接展示一种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建筑艺术形式各异,但是它们都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习惯。
从古代的木构建筑、城墙、宫殿、佛寺到现代的摩天大楼、高速铁路等,这些建筑物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方,建筑设计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所留下的建筑物仍然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次,建筑设计是历史的见证。
建筑设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也记录了历史的变革和人类要求的演进。
很多著名建筑物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风貌,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罗马竞技场和伦敦塔等。
这些建筑物的文化遗产价值不仅在于具有厚重的历史沉淀,而且对于人类文化认识和价值系统的维护和传承十分重要。
此外,建筑设计也是社会的象征。
建筑设计的所在地区不仅仅是旅游胜地,它们也承担着社会组织的功能。
例如,七世纪的麦加清真寺在伊斯兰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穆斯林每年朝圣的地方;美国白宫象征着美国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本质,成为美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二、艺术价值建筑设计在追求功能和美学上的平衡,体现出艺术的高度和价值。
尤其是在今天,建筑设计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建造”,而是更加注重表现建筑的风格、人文精神和艺术美感。
首先,建筑设计是美的表现。
建筑设计作为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分支,其设计要素涵盖了线条、空间、形态、色彩、纹理等美学元素。
世界上的许多著名建筑物不仅完成了实用和功能,而且通过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表现,成为了文化和观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巴西的圣保罗体育场等都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美学表现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喜爱。
其次,建筑设计是设计和科技的结合。
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d0434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0.png)
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首先,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人在建筑设计中常常以山水为依托,取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
建筑的布局和形式常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以求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常以山水为背景,建筑物的布局和造型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景观。
其次,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人文的尊重和传承。
古代建筑常常注重建筑的气韵和文化内涵,建筑物的布局和装饰常常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雕刻、绘画、雕塑等,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建筑的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回顾和传承,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最后,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古代建筑常常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常常延续了当地的历史传统,以此来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历史建筑的模仿和借鉴,以此来弘扬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了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元素,以此来表达对自然、人文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以此来打造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建筑,为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0090a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9.png)
建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建筑是一种物质载体,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体。
同时,建筑也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建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达和延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建筑在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建筑作为一种物理实体,具有可见性和实用性,因此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世界各地的建筑物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台农神庙等,这些建筑代表了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建筑,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
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材料都蕴含着诸多的文化元素。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木结构,具有独特的屋顶形式和雕刻工艺。
这些建筑物通过设计、施工和使用,将文化价值代代相传。
二、建筑承载着文化的表达和延续建筑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表达和延续。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创作,人们可以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让每一座建筑都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这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强调宗教信仰和尊贵的氛围,而亚洲的寺庙和宫殿建筑则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庄严和内敛。
这些建筑风格的诞生和流传,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建筑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
各种主题公园、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等场所的建筑都以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展览和艺术表达,传递着各种文化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三、建筑与文化传承的互动关系建筑与文化传承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
一方面,建筑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科技和工艺的不断进步,建筑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这些创新的成果为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04a4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7.png)
古代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古代建筑作为文明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艺术、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这些建筑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代和未来的人们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第一,古代建筑是历史的见证。
古代建筑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谱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最好的例子就是兵马俑和故宫。
兵马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陪葬品,保存了秦始皇建造帝陵时期的文化传承。
而故宫则是中国封建王朝宫廷建筑的代表,保存了明清两朝的文化和建筑技艺。
这些历史古迹见证了古代文化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的价值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二,古代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古代建筑更是文化的载体。
其设计、结构、雕塑、绘画、器物以及宗教等等,是文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是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例如京剧戏楼中的司仪台、古代道观和寺庙的殿堂和塔楼、琉璃瓦上的图案以及明清时期的庭园建筑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的生活、价值和信仰。
第三,古代建筑是科技的瑰宝。
古代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方法上包含了大量的科技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例如古埃及金字塔、巨石阵、古希腊立面结构等等,都是古代建筑中的科技瑰宝,展现了古代人类技术的巅峰。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结构、榫卯、古建体系、造型等多个方面,都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现代的建筑和工程技术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四,古代建筑是美学的表现。
美学是人类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不仅仅是设计和构造的艺术,更是文化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例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对称性和现代意义,巴黎圣母院的雕塑和绘画,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雕塑和绘画,都展示出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代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它们以其历史、文化、科技和美学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建筑赏析体会文化
![建筑赏析体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6baae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4.png)
建筑赏析体会文化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赏析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在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的布局和结构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比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建筑,它们的布局和设计都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念和礼制来规划的,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另外,中国的园林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山水为背景,注重营造一种宁静、优美的环境,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每一处景致都寄托着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赏析中国古代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在欧洲,建筑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希腊的建筑,它们的设计和结构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这些建筑不仅是古希腊文明的杰作,更是西方文明的重要遗产。
另外,欧洲的教堂建筑也是欧洲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的设计和装饰都融入了基督教的信仰和价值观,每一座教堂都是信徒们对上帝的虔诚表达和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通过赏析欧洲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欧洲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除了中国和欧洲,世界各地的建筑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寺庙等,它们都是各自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赏析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建筑赏析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建筑的美感,更可以让我们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因此,建筑赏析是一种深入文化的方式,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世界的多姿多彩。
建筑文化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建筑文化建筑与社会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5ba48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c.png)
建筑文化建筑与社会的关系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劳作和交往等各种需求。
然而,建筑不仅仅是个体的存在,它也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建筑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既是建筑的产物,也是建筑的影响力所在。
一、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层面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对于文化的追求。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意义传递出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以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态观念和尊重自然的思想;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倡导对人类智慧和力量的崇拜,追求永恒和庄严。
建筑所体现的文化,既包含了历史、地域等特定的文化基因,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美、对于生活的情感表达。
二、建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建筑不仅仅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体,更是与人们生活与社会密切相关的。
建筑在设计、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反馈。
一方面,建筑将社会的需求以物理形式展现出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需求,提供各种服务。
另一方面,建筑也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共享的平台。
社会在形塑建筑的同时,建筑也在塑造社会,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三、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世界各地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无不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意味着传承人们的文化基因,传递历史和文明的瑰宝。
同时,建筑文化的传承也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使古老的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社会应该倡导对建筑文化的重视和保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之与现代社会结合,实现对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人们的生活和需求在不断变化,建筑也应该相应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对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着建筑文化的不断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文化的一种载体摘要:建筑与文化息息相关,它们互为关联、相互影响。
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要素.根源于不同文化传统与理念的东西建筑有着各自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只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特性与民族特色的城市及其建筑,才会有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关键词:建筑;文化;城市;园林近些年来,在建筑设计、园林营建、城市规划中出现了某些轻视精神生活,忽视民族或地区文化差异的现象.一些建筑师设计手法公式化、套路化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是趋向学习国外?或承袭民族传统?或融汇创新?……这些关乎建筑创作理念,涉及建筑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已越出建筑界而成为学界慎思与论争的话题.本文着眼于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从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一英文里的‘“建筑”既可是Architecture,也可以是Building或Construct.但是,Archltectllre,Bulding,Coflstruct却并非同义词,Architecture可理解为关于建筑物的技术和艺术的系统知识,即建筑学,Building主要是指建筑物,而Construct大意为构筑。
中文“建筑”的原义为“营造”,比较接近于英文的Construct.现代汉语中的“建筑”则是一个多义词,有人认为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从词义上讲,建筑既是某种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指某个时期、某种风格的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
显然,发展至今的中文“建筑”已经包含了Architecture、Building、Construct这三个英文的原义.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概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日本学者翻译西洋学术而组成的日本汉字新词汇。
《易·黄卦》里有“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的“文治”与“教化”,便是中文“文化”的内核。
英语Culture(文化)一词的语言形式是Cultura,源于拉丁语Colers,意思是“耕种出来的东西”,即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对立的东西。
与“文化”概念对应的英语词汇主要有civilization、culture和education,其中civilization指物质文化,后两者指精神文化,education可理解为经过提炼的、高尚的、高度智慧的那部分文化,而culture可粗略表达为大众文化。
作为人类世代相承、相传、相连的“遗传日子”之一,文化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形态、民族地域以及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用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怀特(L.White)的话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是关于文化的研究。
”[1]就本质而言,文化是人对自然的人性化改造,在这一“文化”过程中,自然越来越符合人的要求.人也越来越提高了自己的本性。
当人们建造形式、质地、风格各异的建筑,使之既能舒适。
安全地居住,又能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情趣和价值意向时,蕴涵于其中的人文精神、理性意识、生活理念等,要么是文化的内在要素,要么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或兼而有之。
建筑与文化的这种交融关系,赋予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使命,使建筑自身也成为一种文化——建筑文化。
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建筑,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着人类的文化,包含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美学以及民俗、民风和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历史作用。
研究建筑的内涵,便可探寻整体文化的源流与脉络,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经济之背景。
因为,建筑不仅仅表现为物质方面的技术与功能,也表现对精神方面的洞悉与把握;既直接为人们的现实服务,又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它对历史的连续性和对未来的限定性给人的心理、生理以影响,发挥着能动的塑造作用。
甚至可以说,建筑史总是同人的生命史、人类的发展史以及国家的进步史紧密相关联。
意大利建筑理论学家赛维认为,“含义最完美的建筑艺术是一种具有多种决定因素的历史。
历代建筑,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
”正是因为建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才保证了建筑始终忠实地扮演着历史赋予它的文化角色。
人们认为,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有着两个显著的特性:一是普遍性。
每个人时时都在与建筑打交道,天天都读着建筑这本“立体的书”,因此,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建筑文化水平。
二是综合性。
从构成的角度看,建筑与文化同构,包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不仅满足人们衣食住行之“住”这一方面的物质与安全需要,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思维与行为习惯、社会心理与价值理念,等等,体现着人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
宗教、美学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这种综合性,使建筑成为人类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和多种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巴黎圣母院)}中所说,“从世界的开始到15世纪,建筑学一直是人类的巨著,是人类各种力量的发展或才能的发展的主要表现”。
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国会大厦等等皆已成为国家、民族的象征,被称作是“石头的史书”。
如果视文化为“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则是其最高形式。
作为文化的良好载体,语言以其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保证了文化的积累与延续、扩散和传播。
在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化地理学中,语言被当作民族分类的基本依据之一,不同的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必然通过其相应的语言来体现。
因而,通过分析语言的差异便能探知不同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习俗观念以及人文内涵等。
比如语义,汉语的亭、台、楼、阁、廊、谢、航以及固、苑、圆、庭园等词,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与之—一对应的词汇,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之丰富多采,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若从语法上看,中国建筑的“空间”也与西方大相径庭,比如,中国园林更讲究“曲径通幽,天人合一”的审美心理与艺术情趣;西方园林则注重几何、规则式布局,强调扩大的图案美效果,以能居高临下、俯瞰远景,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人定胜天的理念。
二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E.Cassirer)在他的《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
”[2]中、西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路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别,必然会融入或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文化)上。
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从建筑物以及用文字记述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反映。
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或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地,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或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各种流派的独特精神,等等。
这些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反映在建筑风格(建筑文化)上,可大致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比较。
幻想与理念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一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一从中产生东方艺术”。
即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意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
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环境中的“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
可以说,欧洲建筑的理念性集中表现在一个“实”上,中国建筑的幻想性集中体现在一个“空”上。
写意与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希腊建筑的不同柱式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
欧洲人较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
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领悟、感受与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或表达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是抽象美的概括与体悟,即追求的是一种“得意忘象”的意境。
中国人也讲究逼真与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神似。
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的形如飘民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就极富唐代画家张文通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艺术激情和心理感染力。
礼乐与逻辑礼乐的概念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乐记》——美与善、艺术和典章、情感与理性以及心理和伦理的密切关系。
礼是社会的伦理标准,乐是社会的情感标准,“礼乐相济”或礼乐融合就是中国理性精神的表现形态。
可以认为,中国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在理性帆)基础上所散发出的浪漫情调(乐),这一点与中国人行为方式的“思方行圆”之处事方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西方建筑文化则注重逻辑与论证,其特征可归结为理性与抗争精神、个体与主体意识、天国与宗教理念、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以及强调艺术、技术、环境的协调与整体布局等等,这些在欧洲人的建筑理论中都有所提及或者有较多的阐述。
封闭与开放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了内向、封闭甚至苟安的倾向,乃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园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中国是一个‘秦砖汉瓦’的围墙的世界”……[3]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如建成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较大的宅门或府第~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墙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取向。
这是中国人对内平和自守、对外防范求安的封闭、内倾之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内向与外向中国人营造的园林或偏爱的自然胜景,一般都清高隐逸,避世脱俗,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悠远情谊和守土重农意识。
对建筑的布局、空间的分割等则比较注重别人与自我的“安其居,互不相犯”,这满足了中国人倾于保守、防范、协和相安的心理需要,这似乎和“外求自保,内得心安”的品性修养之取向同出一脉。
而欧洲大陆的规则式园林无论在布局、构图以及意境等多方面都能给人以眼界开阔、构思宏伟、手法复杂、情调浪漫之感;而其几何式园林则体现了天人对立、人定胜天、天人相分的思维与精神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反映了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外向、进取、外求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
共性与个性中国建筑注重群体组合,“院”一般是组合作的基本单位,这种中国文化传统较强调群体而抑制甚至扼制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一色的灰色瓦顶,在每一片灰瓦之下皆安居一个温暖、相似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