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1-2020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 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第一章 规划概述 一` 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

第一部分概述第一章规划概述一、上位规划的指导背景(一)《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总体战略思路本轮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深入分析吉林省现状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目标。

强调区域关系的衔接,将吉林省放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进行研究。

重视吉林省发展的差异性,划分次区域,对不同发展地区进行详细分析。

强调规划的策略性,重视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注重划分地方政府的事权。

强化区域协调,对区域发展影响重大的产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体系、环境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进行重点规划,提出协调与控制措施。

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重点强调规划技术性和操作性,从管理的角度保证规划在战略目标下如何保证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规划预期实现“强化多元,打造地方产业集群”、“改善区位劣势,构筑省域经济发展支点”、“破解三农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增长模式,建设节约、和谐社会”的区域发展战略目标。

2、次区域要求规划在省域空间打造“三区四轴一带”的格局体系,对于延边州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利用边境优势,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通过积极推进大图们江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东北亚各国的多边合作,利用外向型经济加速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3、城镇发展定位位于长白生态轴带上的节点型城镇。

英安镇是珲春市域中心镇,是制造业型镇,重点发展能源工业。

镇域非农业人口在1—5万人。

4、生态环保要求完善城市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近城山体;保护近城湿地,充分发挥其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

加快城镇处理污水厂建设,控制城市污染。

发展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程。

5、空间管制指引要求一级管治——珲春东北虎、春化自然保护区。

二级管治——珲春边境合作区三级管治——珲春市区、乡镇(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总体战略思路规划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沿线沿边开发开放城镇为前沿的区域发展格局。

某城镇总体规划文本-A3

某城镇总体规划文本-A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麦海因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年)文本石河子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二OO七年五月一六七团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名单组长:翟钢成(团长)刘希尧(政委)副组长:陈德平(副团长)姚广海(副团长)刘新敏(人武部长)赵兰生(工会主席)朱玉兰(副政委)成员:候侃(公交建商科科长)柳锦先(土管科科长)许新武(计财科科长)韩志芳(工会副主席)代西俊(宣传科科长)下设办公室:设在基建科主任:候侃成员:辛春泉刘玉玲段志勇马庆科任志刚李新平项目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麦海因镇)城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甲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编制单位(乙方):石河子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资质等级:规划乙级证书编号:022012董事长:李鸿保高级建筑师总工:冀健武一级注册建筑师规划所所长:廖天亮注册规划师、高级规划师主任工程师:王伟群规划师、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贺玉规划工程师项目参加人:贺玉负责规划总体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环保环卫规划鞠鹏负责基础资料、现状用地布局鞠鹏负责村镇体系规划俞明杰负责给水、排水、供热规划胥卫疆负责电力、电讯规划前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七团从成立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团部所在地麦海因镇,有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现已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团场城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城镇建设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六七团麦海因镇为贯彻执行建规[2002]20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响应国家“小城镇,大战略”的号召,使城镇功能完善,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城镇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一六七团于2004年7月20日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并委托我公司对一六七团(麦海因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我公司于2004年7月底成立规划编制小组,配合一六七团收集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并蹲点进行实地调研。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01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01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01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4.05.14•【字号】焦政办〔2001〕5号•【施行日期】2001.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01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焦政办〔2001〕5号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我市在建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计划用3- 5 年时间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现就2001年创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为突破口,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一城两园两路一河道的绿化1、焦作影视城。

随着焦作影视城主次环路的开通,2001年焦作影视城绿化重点是沿路布绿,在路两侧因地制宜种植30米宽风景林带,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丰富沿路景观。

广场入口两侧各植30米宽林带,用法桐、毛白杨组成混交林。

焦作影视城共新植大叶女贞、垂柳、国槐等树木13964株。

2、龙源湖乐园。

2001年龙源湖乐园的绿化重点是在大门区增加遮荫树法桐,园内西侧种植百日红、碧桃、大叶女贞、枇杷等观赏片林,东侧种雪松、黄山栾、百日红、法桐、柿树、核桃等观赏片林,南侧种植竹子、旱柳、合欢等片林,山坡种植刺槐、合欢片林,湖心岛外围种植垂柳、碧桃等片林,沿主环路种植黄杨篱形成保护隔离带,道路两侧种植双行法桐、白腊、黄山栾、合欢行道树,电视塔外围种植迎春、垂柳、黄杨球,围墙西北侧内外种植法桐、旱柳等风景林带。

龙源湖乐园共新植乔木43 万株,灌木15万株。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20)划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综合报告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二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4)第一章城镇发展进程与现状特征 (4)一、概况 (4)二、城镇发展进程 (5)三、设市城市综合评价 (6)四、城镇现状特征 (8)第二章城镇发展基本条件 (15)一、社会经济 (15)二、资源条件 (17)三、生态环境 (19)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20)一、战略依据 (20)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1)三、城镇发展战略 (22)四、城镇发展方针 (24)第四章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26)一、总体结构 (26)二、城镇发展轴 (27)三、城镇密集地区 (27)第五章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28)一、城镇人口规模 (28)二、建设用地规模 (30)第六章城镇体系功能定位 (31)一、省域中心城市 (31)二、区域性中心城市 (32)三、地区性中心城市 (33)四、县(市)域中心城市 (34)五、重点镇 (34)六、一般镇 (36)第七章城镇支撑体系 (36)一、基础设施 (36)二、社会设施 (43)三、生态环境保护 (44)四、安全保障设施 (47)第八章规划实施 (50)一、开发建设管制 (50)二、区域发展协调 (58)三、政策建议 (59)附录一: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61)附录二: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单位、主编单位 (62)附录三: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工作组 (63)后记 (64)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和建设部《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通知》(建规(1998)108号)的精神,“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编制工作于2001年初全面展开,在湖北省建设厅的直接领导和主持下,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承担了具体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的基本宗旨是全面贯彻和实施《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所确立的城镇化战略,提出符合湖北实际、显示湖北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城镇体系构架,以带动和支撑湖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使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第三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村庄布点调整规划3第五章空间管制和资源利用规划4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系统规划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7第九章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8第十章给水设施规划9第十一章排水设施规划10第十二章电力设施系统10第十三章燃气与供热规划10第十四章通信设施规划11第十五章防灾规划11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1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11第十八章实施对策与建议12第十九章附则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临颍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引导、调控临颍县域城镇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临颍县域城乡建设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四条指导思想1. 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从促进县域整体发展角度进行空间资源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3. 坚持控制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县域长远发展出发,确立以控制为主,适度引导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8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146号文发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文发布)《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细则(试行)》(豫建村镇〔2007〕14号)《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原城市群规划(2006~2020)》《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25个重点县(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临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5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5年。

回郭镇总体规划文本打印

回郭镇总体规划文本打印

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镇域总体规划 (3)第三章镇区建设规划 (4)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5)第五章镇区专业工程规划 (6)第六章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9)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实现2020年回郭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镇、空间布向和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署,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回郭镇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小关镇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与《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3.《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4.《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5.《回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国家、省、市有关小城镇规划的法规及规范第4条本次规划范围:回郭镇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从大区域城镇体系格局论证小关镇的地位、作用和建设条件,科学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布局形态,突出小康生态城镇的自然景观特色,注重市场及服务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小关镇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实现自然生态保护与城镇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协调统一。

第7条城镇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发挥城镇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城镇人居环境和空间景观,增强中心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和吸引功能。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专题五: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专题研究姓名:***学号:***********目录一、前言 (1)二、城镇人口规模增长因素分析 (2)(一)经济快速发展,中心集聚能力增强 (2)(二)各产业园区的发展 (2)(三)地形、地貌特征 (2)三、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一)预测人口发展的基本原理 (3)(二)人口预测方法 (3)(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四、人口基本特征 (8)(一)年龄结构 (8)(二)性别结构 (8)(三)空间分布 (8)(四)城乡结构 (9)(五)迁移状况 (9)五、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9)(一)现状人口及人口变动趋势分析 (10)(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11)(三)镇域总人口预测结论 (13)六、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一)城镇化水平预测 (13)(二)城镇化水平预测结论 (14)(三)镇域城镇体系城乡统筹规划 (15)七、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17)(一)现状人口分析 (17)(二)人口发展趋势 (17)(三)城镇人口预测 (17)(四)城镇人口预测结论 (17)八、城镇人口发展对策 (18)(一)城镇人口的来源 (18)(二)对城镇人口规模的理解 (18)(一)对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的几点看法 (18)(一)城镇人口发展的主要对策 (20)一、前言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是城镇规划中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

所以进行城镇规划之前,必需在搜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准确合理地预测出城镇的人口规模,我国现在处于城镇快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多外地人口在城镇定居或者暂居,外来暂住人口很是难以掌握。

在探索人口规模预测的简便方法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城镇人口规模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也直接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如果城镇人口规模把握不准,预测规模偏低,就会造成城镇用地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影响城镇正常有序地发展。

但如果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值偏高,片面追求人口多、楼层高、贪大求洋的倾向,就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使部分基础设施闲置或利用率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

新版灵宝城市总规评估.pdf

新版灵宝城市总规评估.pdf

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灵宝市概况 (1)1.2当前规划背景 (4)1.3评估范围与内容 (5)1.4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第二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述 (8)2.1规划背景 (8)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2.3中心城区规划 (12)第三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情况 (14)3.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 (14)3.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17)3.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述 (29)第四章发展条件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31)4.1政策法规调整后的影响 (31)4.2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34)4.3相关规划修订的影响 (35)4.4 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 (38)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39)5.1 评估结论 (39)5.2调整建议和措施 (42)第一章前言1.1灵宝市概况1.1.1区位概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市域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南依小秦岭、崤山,同洛南县、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陕县毗连;西与潼关县为邻。

灵宝市区位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女郎山脚下,东西皆塬。

市区东距省城郑州市299公里,距洛阳市175公里,距三门峡市53公里;西距西安市217公里,距潼关城区77公里,南距卢氏县城区81公里。

1.1.2交通概况灵宝市城区周边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为东西方向,城区附近东西向有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东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距城区也只有十几公里,使灵宝城区向东可直达郑州、三门峡、洛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向西可直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南北向有209国道穿川口组团而过,向北可达山西、内蒙古,向南可达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

1.1.3自然条件概况1.气象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的概括是: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季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3000吨多晶硅环评报告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3000吨多晶硅环评报告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中心2008年2月1总论 (8)1.1评价任务由来 (8)1.2编制依据 (9)1.2.1法律法规 (9)1.2.2政策规定 (9)1.2.3技术规范 (10)1.2.4相关规划文件 (10)1.3评价目的 (10)1.4评价原则 (11)1.5环境功能区划 (11)1.5.1水环境功能区划 (11)1.5.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11)1.5.3声环境功能区划 (11)1.6评价因子 (11)1.7评价标准 (12)1.7.1环境质量标准 (12)1.7.2污染物排放标准 (13)1.8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5)1.8.1评价内容 (15)1.8.2评价重点 (15)1.9评价等级划分 (16)1.9.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 (16)1.9.2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16)1.9.3声环境评价等级 (16)1.9.4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16)1.9.5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17)1.10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7)1.10.1评价范围 (17)1.10.2评价时段 (17)1.11项目外环境关系 (17)1.12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目标 (18)1.12.1控制污染目标 (18)1.12.2主要保护目标 (18)2建设项目概况 (20)2.1相关企业现状 (20)2.1.1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2.1.2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对本项目的支撑条件分析 (20)2.2建设项目概况 (20)2.2.1项目名称、性质、地点 (20)2.2.2建设内容、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21)2.2.3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21)2.2.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2.2.5项目建设进度 (22)2.2.6主要工艺设备 (22)2.2.7主要原辅材料、公用工程消耗及来源 (22)2.2.8辅助公用工程及设施 (22)3工程分析 (25)3.1工艺技术方案 (25)3.1.1工艺技术路线确定 (25)3.1.2生产方法和反应原理 (25)3.2.1氢气制备与净化工序 (27)3.2.2氯化氢合成工序 (27)3.2.3三氯氢硅合成工序 (28)3.2.4合成气干法分离工序 (28)3.2.5氯硅烷分离提纯工序 (29)3.2.6三氯氢硅氢还原工序 (29)3.2.7还原尾气干法分离工序 (30)3.2.8四氯化硅氢化工序 (30)3.2.9氢化气干法分离工序 (31)3.2.10氯硅烷贮存工序 (31)3.2.11硅芯制备工序 (31)3.2.12产品整理工序 (31)3.2.13废气及残液处理工序 (32)3.2.14废硅粉处理 (32)3.2.15工艺废料处理工序 (32)3.3水量平衡及物料平衡 (33)3.3.1水量平衡 (33)3.3.2项目多晶硅装置物料平衡 (33)3.3.3主要关心元素平衡 (33)3.4污染物产生、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33)3.4.1施工期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 (33)3.4.2营运期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分析 (34)3.4.3非正常及事故排污分析 (41)3.4.4项目“三废”产生及排放汇总 (41)3.5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42)3.5.1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42)3.5.2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45)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47)4.1自然环境概况 (47)4.1.1地理位置 (47)4.1.2地形、地质、地貌 (47)4.1.3气象条件 (48)4.1.4水文条件 (48)4.1.5主要植被及动物资源 (48)4.1.6矿藏 (49)4.1.7旅游资源 (49)4.2社会环境概况 (49)4.2.1行政区划、人口 (49)4.2.2社会经济概况 (50)4.2.3交通运输 (50)4.2.4文教、卫生 (50)4.3城市规划 (50)4.3.1城市性质及规模 (50)4.3.2市域城镇及用地规划 (51)4.4乐山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51)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3)5.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53)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53)5.3地下水环境监测及评价 (54)6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56)6.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56)6.1.1拆迁影响分析 (56)6.1.2搬迁安置影响分析 (56)6.1.3减缓拆迁影响措施 (57)6.2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57)6.2.1水土流失评价标准 (57)6.2.2水土流失的预测 (57)6.3施工期间噪声影响分析 (58)6.3.1评价标准 (58)6.3.2施工设备噪声强度调查 (58)6.3.3施工期间噪声影响预测 (58)6.3.4施工期间噪声影响评价 (58)6.4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9)6.5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9)6.6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60)6.7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分析 (60)7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1)7.1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1)7.1.1地面常规气象特征 (61)7.1.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模型及参数 (63)7.1.3预测方案 (65)7.1.4预测及评价 (66)7.1.5环境空气预测评价小结 (70)7.2.运行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72)7.2.1地表水环境简况 (72)7.2.2运行期工程废水排放情况 (73)7.2.3预测模型选择 (73)7.2.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73)7.2.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4)7.2.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74)7.3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75)7.3.1源强分析 (75)7.3.2预测方法 (75)7.3.3预测结果 (75)7.3.4评价结果 (75)7.4运行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76)7.5生态环境影响影响分析 (77)7.6煤贮存及运输的环境影响分析 (77)7.6.1煤场环境影响分析 (77)7.6.2运煤对沿线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78)8清洁生产分析 (79)8.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79)8.2循环经济分析 (79)8.2.1水资源综合利用 (80)8.2.2物料综合利用 (80)8.3节能减排情况分析 (81)8.3.1当前节能减排形势 (81)8.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83)8.4.1生产工艺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83)8.4.2原、辅材料及产品清洁性分析 (84)8.4.3设备及装置清洁生产分析 (84)8.4.4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85)9总量控制分析 (86)9.1总量控制的目的 (86)9.2总量控制因子和计划 (86)9.3污染物排放总量确定原则 (86)9.4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确定 (87)9.5总量控制污染物来源及分配方案 (87)9.5.1乐山市“十一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指标 (87)9.5.2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来源及分配方案 (87)9.5.3总量控制目标确认 (87)10环境风险评价 (88)10.1项目原材料、产品化学性质毒性及储运方式 (88)10.1.1项目原材料、产品化学性质及毒性 (88)10.2风险识别 (88)10.2.1工艺系统及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88)10.2.2物质危险性识别 (88)按单项评价,本项目氯硅烷存贮工序中三氯氢硅储罐为重大危险源。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文本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临汾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本规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临汾市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凡在本规划区内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编制的各类专业规划及详细规划,也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在原《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0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的。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8年);4.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1995年);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7.《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200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1.区域性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

2.动态性原则规划放眼未来,充分考虑临汾市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尊重城市建设动态性的原则,使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保持规划的弹性。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坚持整体和综合的观念,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4.特色原则充分挖掘临汾市历史文化特色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特色,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

5.有序健康发展原则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促进城市有序健康地发展。

6.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五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1.促进市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

2.合理确定城市性质与职能,促进市域城镇体系的协调健康发展。

河南汝州市城市道路专项规划

河南汝州市城市道路专项规划

河南汝州市城市道路专项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 (6)第一条规划背景 (6)第二条规划目标 (6)第三条规划原则 (6)第四条规划范围 (7)第五条规划期限 (7)第六条规划内容 (7)第七条规划依据 (7)第八条强制性内容 (8)第二章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9)第九条战略目标 (9)第十条总体战略 (9)第十一条发展指标 (10)第十二条战略步骤及重大措施 (10)第十三条近期对策 (10)第三章汝州市交通需求预测 (12)第十四条人口规模 (12)第十五条城区居民出行强度 (12)第十六条城区居民出行总量 (12)第十七条城区居民出行结构 (12)第十八条城区机动车拥有量 (13)第十九条对外客运总量 (13)第二十条停车场规划 (14)第二十一条出行产生量与吸引量 (15)第二十二条城区道路通行能力 (15)第四章对外衔接道路规划 (17)第二十三条发展目标 (17)第二十四条总体思路 (17)第二十五条城际道路交通规划 (17)第五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9)第二十六条发展目标 (19)第二十七条总体思路 (19)第二十八条路网结构与布局 (19)第二十九条道路使用性质、方式与分工 (20)第三十条城市主干路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三十一条城市次干路道路交通规划 (25)第三十二条城市支路道路交通规划 (27)第三十三条道路红线与横断面控制 (31)第六章道路交叉口规划 (32)第三十四条汝州市城区交叉口类型 (32)第三十五条交叉口规划和改善基本思路 (32)第三十六条交叉口设置标准 (32)第七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33)第三十七条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 (33)第三十八条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33)第三十九条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规划 (35)第八章停车系统规划 (37)第四十条停车发展战略 (37)第四十一条停车现状分析 (38)第四十二条停车类型及设施分工 (40)第四十三条社会停车场规划 (40)第四十四条路边停车场规划 (44)第四十五条配建停车场规划 (46)第四十六条保障措施 (47)第九章规划路网评价 (48)第四十七条总体结构评价 (48)第四十八条路网总体运行评价 (50)第十章道路竖向控制规划 (52)第四十九条竖向控制目标 (52)第五十条竖向控制原则 (52)第五十一条城区规划总用地竖向特征 (52)第五十二条道路竖向控制重点区域 (52)第五十三条道路竖向坐标校准 (53)第五十四条道路坡度控制 (53)第五十五条重点控制路段道路交通组织 (53)第十一章对外客货运系统规划 (54)第五十六条总体思路 (54)第五十七条客货运系统布局要点 (54)第五十八条对外客运系统规划 (54)第五十九条对外货运系统规划 (5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57)第六十条规划期限 (57)第六十一条近期建设范围 (57)第六十二条近期建设基本思路 (57)第六十三条近期建设核心内容 (57)第六十四条近期道路建设规划 (57)第六十五条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 (58)第六十六条近期对外客运道路交通规划 (59)第六十七条近期对外货运道路交通规划 (59)第六十八条近期交通组织与管理 (59)第十三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1)第六十九条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61)第七十条交通需求管理目的 (61)第七十一条汝州市交通需求管理框架 (61)第七十二条道路交通系统管理重点 (63)第七十三条交叉口渠化控制和交通指挥管理 (63)第七十四条公共交通管理 (63)第七十五条道路单向交通组织 (64)第七十六条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64)第七十七条学生过街设施建设 (64)第七十八条停车管理的总体方针和原则 (65)第七十九条停车管理方法建议 (65)第八十条自行车停车场分类设置 (66)第八十一条货运交通组织管理 (66)第八十二条出入境交通组织 (66)第八十三条交通指挥系统建设 (66)第八十四条交通管理设施建设 (67)第八十万条交通管理队伍建设 (67)第八十六条明确战略 (68)第八十七条健全体制 (68)第八十八条完善政策 (68)第八十九条科学规划 (68)第九十条保障投入 (68)第九十一条强调时序 (68)第九十二条重视执法 (69)第九十三条积极应变 (6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中国中部经济实力20强县(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并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省直管体制。

控规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控规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概述 (2)一、规划研究背景 (2)二、规划范围 (2)三、主要相关规划及关联 (2)四、规划任务 (6)第二章现状概况 (7)第三章规划原则、目标定位与规模 (10)四、规划发展目标及要求 (10)五、发展定位 (10)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11)一、功能结构与分区 (11)二、用地布局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一、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2)二、道路系统规划 (12)四、公共交通规划 (13)第六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3)一、绿地系统规划 (13)二、景观系统规划 (14)第七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15)一、给水工程规划 (15)二、排水工程规划 (15)第八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6)一、电力工程规划 (16)二、电信工程规划 (16)第九章燃气工程及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6)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8)一、规划原则 (18)二、规划目标 (18)三、环卫设施规划 (19)四、道路清扫等级规划 (19)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一、消防规划...................................................................................................... 1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0)一、规划目标 (20)二、环境功能区划 (20)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第十三章开发控制 (21)一、土地使用控制 (21)二、容量控制 (22)附表:控制性指标规划一览表 (25)第一章规划概述一、规划研究背景随着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

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十三五规划的即将实施、XX3+5城市群带动下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xx和xx城市发展思路的提升,xx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局面。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前言“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要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

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根据党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湖北省提出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以中心镇和边界口子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

大冶市还地桥镇作为大冶市西北部地区的中心镇、楚天明星镇,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推进城镇化战略,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把编制高水平、高起点城镇规划作为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十分即时和必要的。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委托,与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工作组于2001年3月初进现场开展工作,在实地踏勘、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规划初步方案和正式方案的编制,于5月初向镇人民政府正式汇报了规划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6月底,在大冶市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获得一致通过,7月底完成了《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建设厅、大冶市建委、大冶市规划局等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感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冶还地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项目名称: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规划资质,证书号:0270048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规划领导小组:姜笑山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书记张勇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镇长陈峰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副书记陈绪波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纪委书记王方稳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项目负责人:陈锦富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朱霞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项目组成员:史晓华、杨小红、曹凤芹、潘哲张立勤、陈天华、徐振桑、周李郑伟军、李宏、朱军武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工作组成员:柯和正还地桥镇建设办书记陈金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任胡德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王志雄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为适应还地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城镇建设提供管理依据,特制定本城镇总体规划。

郑州市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

郑州市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

项目名称:郑州市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委托单位:郑州市文物管理局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编制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文物设甲字0101SJ0005)目录目录 (2)前言 (1)规划文本 (2)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规划对象概况 (2)第二条规划性质 (2)第三条编制依据 (3)第四条规划范围 (4)第五条规划期限 (4)第二章价值评估 (4)第六条总体价值 (4)第七条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5)第八条嵩山古建筑群是多元文化的载体 (8)第九条对比分析 (10)第十条嵩山古建筑群的真实性 (12)第十一条嵩山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13)第三章现状评估 (14)第十二条总体状况 (14)第十三条文物本体保存情况 (14)第十四条管理评估 (15)第十五条利用评估..................................................................................................................... 15第四章规划框架 .. (16)第十六条规划原则与目标 (16)第十七条规划重点 (16)第十八条规划基本对策 (16)第十九条总体布局 (17)第五章保护区划 (18)第二十条保护区划与等级 (18)第二十一条管理规定 (23)第六章保护措施 (23)第二十二条针对文物建筑本体的保护工程 (23)第二十三条针对文物建筑环境安全的保护工程 (24)第二十四条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25)第七章环境规划 (25)第二十五条环境与景观整治规划 (25)第二十六条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规划 (26)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调整规划 (26)第八章展示规划 (27)第二十八条展示原则 (27)第二十九条展示目标 (27)第三十条展示形式 (28)第三十一条展示功能分区 (28)第三十二条展示路线 (28)第三十三条游客服务设施 (29)第三十四条游客容量限制 (29)第九章管理规划 (31)第三十五条基本原则 (31)第三十六条管理机构、经费与人员编制 (31)第三十七条管理条例制定要求 (32)第三十八条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 (32)第三十九条管理机构日常工作内容 (33)第四十条培训计划 (33)第四十一条宣传、教育计划 (34)第十章规划分期 (34)第四十二条分期依据 (34)第四十三条近期规划实施重点和措施 (34)第四十四条远期规划实施重点和措施 (3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35)第四十五条总体估算 (35)第四十六条分类估算 (35)第四十七条规划实施保障建议 (36)第十二章附则 (36)第四十八条 (36)第四十九条 (36)第五十条 (36)第五十一条 (36)附表1:工程投资估算详表 (37)附表2:工程投资估算分项汇总表 (44)附表3:工程投资估算分类汇总表 (44)前言本次规划是由郑州市文物管理局、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正式委托的一项文物建筑群体性保护总体规划。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模板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模板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合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范县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濮州专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现有规划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13【作者简介】张 泉(1954-),男,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 剑(1984-),男,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城市规划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修改日期】2014-09-05【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10-0013-15【中图分类号】TU982.2;TU981【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41004a【摘要】回顾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分析其改革成效及历史局限,结合时代发展和“三规合一”的新要求,探索城镇体系规划的创新思路与理论;基于江苏的规划实践,提出构建以区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结构、交通空间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体系规划。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三结构一网络;三规合一;四个空间结构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reforms and historical limits. Then, in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innovative ideas and theories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the planning practices of Jiangsu Province, it puts forward an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at focuses on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cologic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spatial structure.KEYWORDS: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ree structures and one network;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four spatial structures1 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回顾1.1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邓肯(1960)在《大都市与区域》一书中提出。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郑州总体规划及个人分析《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经完成。

昨天(8月20日)郑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

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以及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城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越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米;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米。

分析:郑州的产业结构及城市产业布局在变化,郑州的各种产业将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占用的大量的土地资源,农业示范区将大量的占用和保护耕地,房地产开发商走向城镇的过程中,土地占用审批的过程会更加艰难,所以地价仍然会稳步攀升。

城镇居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也提升了城镇人口的购买力,对房价会是一个提升。

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35平米,也就是说普通的三口之家将会拥有105平米的住房,而这些住房不可能是政府提供的。

二、中心城区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告诉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常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合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8、《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 35号)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1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1994]533号)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16、《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1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1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9、《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常熟岸段水域利用规划报告》(2002)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空间上加以落实。

2、满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协调城乡整体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镇发展总体战略 (5)第三章城镇体系结构及空间组织 (8)第四章主要城市空间扩展及控制 (15)第五章小城镇发展引导 (20)第六章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规划 (22)第一节交通体系建设 (22)第二节水资源开发利用 (26)第三节供电与通讯网络建设 (27)第四节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8)第七章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30)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0)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 (31)第三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32)第四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3)第八章区域发展协调与管制 (36)第一节城镇发展分区 (36)第二节乡村地区 (44)第三节生态敏感区 (47)第四节省际边界地区 (48)第九章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50)第十章附则 (53)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文本(2001-2020)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二年十二月《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单位名单项目主持单位:河南省建设厅项目主编单位: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合作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城乡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人员名单项目总顾问:范钦臣张洪华查敏技术总负责:刘洪涛项目顾问:刘征远虞绍涛王发曾项目负责人:郭凤春王华昌夏保林技术负责人:乔建平袁中金项目组成员:胡新宇王旭升尚学军薛广静陈卫东吕连琴张传慧康美寅平玉峰王丰虞湘蓉钱新强高建华朱柏钢宋金叶吴国伟黄金川王喜其它参加人员:杨友林陈永信许海燕郭东良王宾波管华陶立新王勇王长征刘道方闫卫阳刘志钢郑海霞李立阳王紫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调控和引导全省城镇化进程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

全省各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各级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以本规划为指导。

第三条本规划宏观调控我省城镇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完善省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防止重复建设,降低区域开发成本,提高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控制对区域发展不利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规划下列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人文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必须严格遵守。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煤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第五条全省各类重大项目的选址,都必须以本规划为依据,符合本规划确定的布局和原则。

第六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适用于河南省全部行政区域范围。

第八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1-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城镇发展总体战略第九条全省城镇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中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从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出发,在城镇产业的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区域协作,促进具有中原特色的市场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城镇的中心作用,组织城镇发展区,培育城镇发展轴,使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城镇化进程。

2、结合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带动,双向推进,三头并举。

立足产业发展,解决省域城镇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建立空间组织有序、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结构适宜、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省域城镇体系。

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推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在农村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及市场建设步伐,培育发展小城镇,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在相对发达的地区,发展大中城市,构建核心城市群,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扩大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结构,强化中心,沿轴发展。

合理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规模,培育壮大中原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强化优势地区和重点城镇的发展。

依托主干交通线,构架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轴线。

4、坚持区域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区域协调。

开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充分利用各区及各城镇的优势条件,优势互补。

针对地区差异,在各城镇发展区之间、城镇之间开展广泛的分工协作,统一安排城镇布局、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各发展区内部以及城镇之间,在城镇用地形态及扩展方向、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避免各自为政,相互干扰及重复建设。

搞好与周边省份的协调,与周边省份要在江河流域规划、基础设施利用、自然资源共同开发及社会经济协作等方面进行协调,共同发展和进步。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发展教育。

在城镇及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要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城镇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谐,推进全省人地关系矛盾的解决和城乡共同进步。

培育建设科技力量,鼓励和引导新技术产品和新技术设施的应用,大力建设城镇科技教育设施,给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越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第十条全省城镇发展战略方针是: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提升郑州区域中心地位,构建中原城市群,壮大地区中心城市力量,积极发展、择优扶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加快城镇化进程。

1、构建中原城市群,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建立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城镇功能的合理定位,增强郑州市的区域影响力和经济凝聚力,带动全省发展。

2、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组织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凝聚力,促进二、三产业集聚发展。

3、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

重点发展县城和县(市)域中心镇,促进县(市)域城镇体系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4、促进城镇体系网络发展。

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选择地培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网络节点,培育高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节点。

5、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在加强城市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充分重视软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

以创建园林城市为突破口,大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环境综合处理,带动城市管理上水平,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第十一条全省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规划期末,城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化气息和中原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建立起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等级规模有序,空间结构合理,设施高效完善的城镇体系;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日益成熟,产业发达,城镇繁荣,生态环境良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在全国城镇体系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十二条2005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9800万人以内,城镇驻镇人口约3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201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10400万人以内,城镇驻镇人口3400-39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5—38%;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11000万人以内,城镇驻镇人口为55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50.0%左右。

2020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达8个,20—100万人的大中城市达45个以上,10—20万人的城市达65个以上,建制镇总数达1400个左右。

第十三条全省城镇化的主要目标还包括:1、区域基础设施:建立起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方便快捷的通信网络、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网络、安全完善的水利工程网络等,使区域基础设施成为河南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2、区域生态环境:强化水环境和绿化环境建设,逐步治理危害严重的污染源,建设众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及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生态环境,使全省重要的山川、森林、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三废”污染得以严格控制。

3、城市生活环境: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社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居住水平有较大提高。

4、城市风貌: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城郊绿化与城市绿化有机结合的大绿化系统。

城市公共空间形式丰富多彩,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时代特征鲜明,实现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园林化。

城市设计与细部处理体现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充分展示中原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气息。

5、城市管理:建立科技化、法制化、信息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城市各组成部分高效运转,能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

第十四条“十五”期间全省城镇建设重点:1.把郑州市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构建起体现郑州区位优势和河南厚重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框架,使其商贸城的地位更加巩固,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加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

科学规划各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统筹规划各城市间高速公路、机场、信息网络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3.把安阳、信阳、商丘、南阳、三门峡等周边城市分别建成带动豫北、豫南、豫东、豫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

完善交通体系,顺畅周边通道,提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4.把平顶山、漯河、濮阳、驻马店、周口、济源等中小城市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大中城市。

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扩大规模,健全功能。

5.选择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邓州市、灵宝市、潢川县、固始县、新郑市、偃师市、新密市、长葛市、禹州市、林州市、沁阳市、登封市、镇平县、汝州市、临颍县、辉县市、新野县、西平县、长垣县、淮阳县、濮阳县、兰考县、鹤壁市淇滨区等26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具有独特自然、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县(市、区),作为城镇化重点县(市、区),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