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
新文88
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岩性相变 岩性相变
新文88
岩性相变
文75
预测扇体 面积12km2
预测石油 资源量
605×104t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18 新文16
沙 三2 盐 岩 横 向 分 布 特 征
文105 文218 文32 文9 文200
沉积微相研究
一、研究意义 1、从沉积的角度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 制着砂体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 2、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砂体具有不同的储集 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开发均有不同的影 响。 二、沉积微相的概念 微相是在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自的岩性、岩石 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及一定的平面分布规律 的最小沉积组合。
地震信号的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集 中反映到地震道形状的变化
综合来讲:实际是波形在发生变化
振幅A
利用地震道形状即波 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的实 际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 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 变化,从而得到地震异常 平面分布规律即地震相图。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87-濮124井沙三2盐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提取可以表征目的层反射波波形主体特征的振幅 值,称为主振幅。由于主振幅具有相互间无制约 性、有效的去噪性、高度的保真性和准确的定量 性等特点,使之对地层岩性有很高的灵敏反映, 凭此可以确保有效地降低地震波场特征的多解性, 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沉积相的划分。经过二维地 震测线进行精细的主振幅处理之后,在工作站上 利用人机交互解释软件进行交互式解释,定量提 取主产层中油组的主振幅值,经网格化后,形成 地震主振幅平面图。 2、地震主振幅与岩性相关分析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聚集的储层分布区,以指 导油气钻探,以往前人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时,
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与演化研究
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与演化研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环境微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受到了关注。
微生物可以通过其高度适应性和广泛存在的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指标生物来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环境微生物学中,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与演化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沉积物是指在水中或湖底、河底等地区,由于不断的沉积形成的一层层淤泥和泥沙。
这些沉积物在经过长时间的堆积,有时甚至会形成重要的地质层位,因此其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环境演变以及生物演化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共同生存的一群微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微生物的群体。
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通过分析其丰度和多样性等参数,了解环境的微生物组成以及群落演化的进程。
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由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
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受到温度、水深、氧气含量、盐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选择出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因此微生物的分布与环境密切相关。
同时,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其他微生物、生化因素等非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不同的微生物之间在同一环境下存在相互作用,有利共生和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分布。
此外,生化因素,如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物质的分解等,也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演化。
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通常采用基于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等。
测序结果可以通过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分类与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以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预测环境污染状况、生态体系变化等。
此外,还能够揭示微生物在环境适应和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地球和生物演化中的作用。
总之,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了解环境演变、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这种研究方法将会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油气勘探与开发始终都离不开对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而测井 相分析依据不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研究,因此它是地 下储层沉积相识别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小层对比的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据。
一、概述
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反映了沉积条件基本一致 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岩。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测井资料中有所反映 和表现的观点,是测井识别沉积微相的基础。
Serra的划分为测井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 分析时,还应考虑其组合特征等。马正1981年根据我国油 田的实际情况,依据测井曲线幅度、形态、接触关系、平 滑程度以及组合关系进行了分类(图3-15),这一分类对 我国的陆相沉积更具有意义。
(四)组合类型
测井曲线的组合形式包括幅变组合与形态组合(表3-3)。幅变组 合包括加速幅变、均匀幅变和减速幅变,形态组合包括箱形-钟形组 合、漏斗形-箱形组合、指形-漏斗形组合、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以 及齿形-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等(图3-15),不同的组合特征可以 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
表3-2 不同测井曲线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作用
测井系列
自然电位 (SP)
自然伽玛 (GR)
声波 (AC)
密度 (DEN)
中子 (CNL)
电阻率 /感应
直接作用
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和指示渗透性
定量计算泥质含量 及地质对比
定量计算孔隙度、地震层速度 及声阻抗
计算孔隙度,间接地计算烃密度, 以及波阻抗
计算岩层的孔隙度
砂泥岩剖面,砂岩的泥质含量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高能环境, 水体强烈簸选,形成相对粒级较粗的纯净砂岩,SP/Gr幅度大;低 能环境,泥质得以沉积,形成纯泥岩,其SP/Gr幅度与基线一致, 故SP/Gr的相对高低,可判断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沉积环境能 量的强弱。
基于可拓分类理论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各 类沉 积微 环 境 的 众 多 地 质 因素 , 相 互 联 是 系、 相互 依存 、 互 作用 的。沉 积微 相 类 型具 有 随 相
机性 、 模糊性 以及 在 不 同条 件 下 的可 变 性 , 沉 积 故
微 相类 型识别 实质 上是 不相容 问题 , 识别 不仅需 其
要 从多个指标 综合 考虑 , 而且需 要解决 各单 项指标 评定 结果 出现相互 矛盾 的问题 , 即把单 项指 标评定
的关 键 是 必 须 逐 级 分 析 到 微 环 境 和 微 相 … 。 目
键 。现行 定量识 别沉 积微相 类 型的数 学方法 , 在处
理 不相 容问题 上存 在着一定 的缺 陷 , 当各单项 指标
评 定等 级 出现相匀 互矛盾 时 , 别方 法 的准确 性 降 识 低 。定 量识别 方法 大多过 于追求 定量 化研究 , 忽视
第3 卷 第1 2 期
物探 化探 计 算技 术
21 年1 00 月
文章 编号 :l0 一 l4 (0 0 0 —0 5 —0 o 1 79 2 1 )1 o4 5
基 于可 拓分 类理 论 识 别 沉积 微 相 方 法研 究
刘明珠 , 孟凡顺 , 瑞 , 溪 邓 柳
=<n , > b
() 2 然后根 据 各 微 相 对 应 的特 征 曲线 及 相 关 资料 , 确定 各特征 的经典 域 和 节域 , 确定 数 据类 并 各特征 的关 联 函数 。
() 3 最后 将待分类 数 据带 入 各数 据类 中, 计算
范围, 即称 为 P的节 域 。并且记 的上 限 、 下限值 。
收 稿 日 :2 0 0 期 0 9— 5—1 3 改 回 日期 : 0 9—1 1 20 1— 0
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研究
测 井 资 料 预 处 理
测 井 信 息 标 准 化
隙度 交 会 图 方 法 对 X 地 区 E 油 藏 各 井 。
自然 伽 玛 、 中 子 、 声 波 、 密 度 、 电 阻 率
维普资讯
2 2
天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 0 2年 6月 出 版
数为止 。 第 六 步 ,在 完 成 分 解 、剔 除 、合 并 ,
测 井 曲 线 的 变 化 主 要 是 由 岩 石 物 理 法 对 E 油 藏 测 井 信 息 进 行 自动 分 层 。 该 方 法 是 利 用 活 度 曲 线 极 大 值 来 确 定 分
性 质 的 变 化 引 起 , 因 此 本 研 究 采 用 活 度 则 需 重 复 上 述 过 程 ,直 到 得 到 预 定 分 类
不 断 提 高 , 要 寻 找 有 利 的 储 集 相 带 必 须 积 环 境 , 在 不 同 井 中 对 同样 储 集 层 记 录
的 同类 测 井 曲 线 ,测 井 数 据 应 显 示 出 类
似 的 频 率 分 布 特 征 。 但 由 于 测 井 原 始 曲
型 号 不 统 一 、 刻 度 不 一 致 ,仪 器 操 作 人
确 、更 稳 定 ,其 标 准 模 式 积 微 相 模 式 , 进 行 测 井 沉 积 微 相 划 分 ,取 得 了好 的地 质 效 果 。
测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选 择 测 井 曲 线 质 量 可 靠 的 ¥ 2井 作 为 关 键 井 , 采 用 频 率 直 方 3
图法 以 及 中 子 一 密 度 、 中 子 一 声 波 三 孔
等 测 井 曲 线 进 行 标 准 化 。保 证 了 E 油 藏 各 井 测 井 数 据 在 全油 田的 一 致 性 。
1-4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1--2储层沉积微相 Nhomakorabea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凹陷内的断层一般划分为四级:①一级断 层:断距可达数公里,延伸数十公里。② 二级断层:断距可达数百米,延伸10公里 以上。③三级断层:断距可达100米以上, 延伸数公里。④四级断层:断距20~50米, 延伸1~2公里。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2)断层在油藏形成和开发中的作用
①在油藏形成中的作用:作为油气运移的 良好通道;作为圈闭形成和油气藏保存的 必要条件。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微相研究
郭敬民 尤英 李俊杞 徐加林 施淳元
沉积微相研究的意义
沉积相和沉积徽相研究是油藏描述技术中的
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阐明储集体的沉积环境、沉
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示砂体成因
类型、几何表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 的非均质特征,并深入探讨沉积相与油气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资料的介绍
4、测井资料
垂向上分辨率好,我们常根据不同沉 积相带垂向上的岩性演变规律,编制 电测曲线图版,来指导相的划分。
5、地震资料
平面上连续性好,根据地震相划分沉 积相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6、油田生产的动静态资料等(主要来
源于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开发阶段)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和步骤
可化为五个阶段:
确定各级地层单 元沉积相类型
确定各种相类型纵向 上共生组合关系 绘出各单井的 综合柱状图
剖面对比分析
平面相分析
D、剖面对比分析
以单井剖面为基础,做井间联系,根据各种 资料对比,根据各种资料对比,得到沉积相的二 维空间展布特征
1、绘制各类图件,如剖面对比相分析图、 地层等厚图、砂层厚度等值线图、砂层孔 隙度等值线图等等
相分析基本步骤
1、详细观察,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等岩石特
征
2、分析沉积过程、讨论形成条件,水流强度、水
流向、沉积速度,与沉积物联系
3、建立垂向层序,了解岩石纵横向关系及地层接触关系 4、比较,与现代沉积、相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环境解
释,得到初步认识
单井相分析
一般分析步骤
单井相分析
岩心观察
2、分析各类图件,确定各 沉积相划分标准
3、编制沉积相 平面分 布图
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研究内容和方法
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研究内容和方法摘要:微相及微相组合分析是沉积学研究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笔者从微相概念演化的角度入手,介绍了微相及微相组合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讨论了沉积微相及微相组合研究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最后展望了它在沉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相微相组合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微相”一词原来仅仅是在岩石薄片鉴定中,用来描述岩类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一个术语(Brown,1943;Cuvillier,1952)[1]。
现在,微相一词已经是一个综合性术语,在岩石薄片、岩石揭片、抛光片以及岩石学研究中,均可用来描述岩石的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学特征,并可用于对岩石进行分类(Flugel,1982)[1]。
“微相”首先在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碳酸盐岩的认识发生巨大进步,根本原因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大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引发了人们对碳酸盐岩研究的热潮,人们对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由于白云岩石灰岩可以作为储层,其研究意义与日俱增;从根本上促进了碳酸盐岩微相研究。
“微相”研究为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分析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微观信息。
随后“微相”术语又扩展到了碎屑岩领域。
我国学者结合沉积体的层次性,将相分为亚相、“微相”,在“微相”之下,甚至划分出微微相或相素。
不同类型的沉积微相在剖面中出现的频率和分布的层位有明显差异。
因此,分析微相在剖面中的组合关系及其分布规律是研究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目前看来沉积微相组合是指由微相组成的整体。
1 研究内容及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微相研究大多以模式为准进行对比套用,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岩石结构、生物种属及其特征以及所代表的环境类型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可比性,又有各自的时代和地区的不同特色[2]。
因此某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划分方案很难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标准,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性的指导方案或鉴别的总体框架,因而在微相的具体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
有关录井的沉积微相研究
由于其术 语解 释纷 繁复 杂 , 表其 意 , 研究 把 各 有 认 识到 的形成 于类 似环 境 中不 同年代 的岩性 在成 分 和 结构 上惊人 的相 似性 而虚 拟地 提 出标 准微 相类 型
(M ) S F 。本 文所指 的沉 积微 相特 指为 可观测 的岩 石 微 观特征 及可 推测 的成岩 过程 。 有别 于野 外 踏勘 、 片鉴 定 、 探 和测 井 , 薄 物 录井
过 程 中全 程跟 踪钻 井状 态 , 主要通 过岩 屑 、 心对 沉 岩 积 微相进 行识 别 , 能更好 并及 时地 做 出对单井 及本
特征 可 以进行 碎屑 岩 或碳 酸盐 岩 描 述 和分 类 , 对 并
沉积 环境 进行 分析 和成岩 史进 行研 究 。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0— 4— 0
造态 势 , 探究 水体 环境 和生储 盖组 合 , 有 十分重 或 具 要 的现实意 义 , 同时 为 录 井技 术 的提 质 和 发展 提供
了新 的契机 。
、
沉 积 相 与微 相 的 区别 和 关 系
这 里 的沉 积环 境 系 由一 系列 环 境 条 件 ( 素 ) 要 所 组成 : 自然地 理 条 件 , ① 包括 海 、 、 、 、 陆 河 湖 沼泽 、
郁 万 里 .有 关 录 井 的 沉 积 微 相 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 采 工 艺 , 1 ,3 增 ) 14—19 钻 2 0 3 ( :0 0 0
摘
要 :根据 沉积 环境 和沉积相预 测有利相 带的勘探 思路在普光 、 岗大获成功 , 随着勘探 程度提 高, 龙 但 宏观
预测方法稍显不足 , 已经投入生产的地 区, 细进行 沉积微相研 究, 以更清楚地 了解地下情 况。通过 录井过程 对 详 可 中对 岩心 、 岩屑观察和描述 , 查找 沉积微相标 志, 进一步分析成 因、 沉积模式和古环境及 生油和储 集特性 , 并试 图确 定井下层位和构造形 态, 正钻井方案 , 修 或探 究水体 环境和 生储盖组 合 , 以指导勘探 有序推进 。在此 次研 究 中, 对 碎屑岩和碳酸 盐岩分别 划分 了沉积微相 , 分析 了正常流水搬 运、 海湖水体 中的碎屑物搬 运、 成岩 作用等对碎屑 岩沉
浅析地质沉积微相建模方法与应用
浅析地质沉积微相建模方法与应用近年来出现的随机模拟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为地质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机模拟是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综合地质学、沉积学等学科的现有知识,对沉积相单元、岩相、等组合或具体的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物性参数在空间的变化进行模拟,从而产生一系列等概率的储层一维或多维成像或称实现。
这些实现表达了储层各种尺度的变化特征和内部结构,是细致的、分辨率高的、定量的储层表征方式,而且易于在计算机上重复产生、展示、编辑和更新。
标签:地质结构储层分析沉积微相类型特点建模方式1储层地质沉积微相建模研究背景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评价的最基础的工作,沉积微相的正确划分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储层参数场的分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它是现代油藏描述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在油田开发的中晚期阶段,油田主要进入三次采油和寻找剩余油阶段,对储层地质模型的精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同时也需要展开储层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在以往沉积微相研究中,微相边界的确定大多是由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推断,具有主观性,难以适应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要求。
2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分析2.1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支河道为陆上分支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在向湖的延伸过程中,河道加宽,深度减小,分叉增多,流速减缓,堆积速率增大。
由浅灰、灰白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正韵律结构,砂层底部多含泥砾和泥屑,有时见炭化植物碎块。
泥岩以灰和深灰色为主,是水下环境的标志。
沉积构造由下而上为较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可见生物扰动构造及植物碎片,自然电位曲线多为钟形,箱形及箱形—钟形,粒度概率曲线大多由跳跃和悬浮二段组成,因坡度较缓,水动力较弱,所以滚动组份含量很少,一般不超过0.2%。
2.2河口坝微相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最典型的沉积微相,位于分支河道的河口处,沉积速率高,是河流注入湖泊水体中时,由于湖水的顶托作用或地形的突然改变,河流携带的大量载荷快速堆积而成。
二、砂岩储层沉积相研究详解
1)区域沉积背景分析
利用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分析某一期的区域沉积背景, 并从中获取以下认识:
①古地貌特征和古水系分布,为分析物源和沉积方向提供依 据。
②由工区所处沉积地位置,判断古地形,古水流方向和工 区应发育的沉积相带。
③分析古气候
孢粉组合 植被 微古生物
温暖潮湿型- 古 水系发育(湖 气 泊扩张期) 候
层内渗透率韵律模式图
不同韵律油层的水驱油效率和波及厚度相差很大。
渗透率的方向性:以河流相最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源自①相对高渗段沿河床主流 线分布
位于河床上的油井首先 见效,首先水淹
②由河床向边滩过渡,即在 横向上渗透率发生突变
不同类型注采井匹配关 系表现为不同的开发效
果
③沿河床下游方向的渗透率 优于向上游方向的渗透率
炎热干旱型
河流大段 废弃
湖泊收缩
水退式河 流沉积
盐湖形成 (赵兰庄)
(赵41)
含盐度在 100‰以上
2)岩芯剖面资料整理
岩芯剖面是反映地下最真实、最直接的第一 性的宝贵资料,掌握观察岩芯剖面的正确方法, 收集整理好与沉积环境有关的各种相标志,对于 单井定相和沉积微相研究都是至关重要。岩芯剖 面观察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是油田地质工作者一 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这里仅做一般介绍。
1)沉积体系的定义
沉积体系——在一时间地层单元内,把与沉积作用 有内在联系的沉积相,组成的一个连续体系,这个连续 体能与相邻的体系区分开来。
因此沉积相的划分应该是沉积体系→沉积相→ 沉积 亚相→ 沉积微相。
2)沉积体系类型
陆源碎屑盆地,一般是多物源的,盆地类型也 是多样的,因此从源区流入湖盆水系的沉积过程中, 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可多达15种。限 于篇幅和时间,这里只简单介绍两种主要的沉积体 系。
欢西油田明化镇组沉积微相研究
欢西油田明化镇组沉积微相研究摘要:通过对欢西油田明化镇三个砂岩组岩心资料分析,录井、测井资料研究,认为明化镇组岩性为砾岩、砂砾岩、中粗砂岩,沉积类型属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水下辫状河道微相、河道间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等。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明化镇三个砂岩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搞清了该区沉积模式。
关键词:欢西油田;明化镇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引言欢西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地层分为明Ⅲ、明Ⅱ、明Ⅰ三个砂岩组。
该凹陷在新近纪进入坳陷发育期,古地形开始变缓,构造运动微弱,构造幅度非常低,几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与褶皱,油气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因此沉积相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开发意义重大。
1 沉积特征1.1 岩石学特征通过对欢西油田明化镇组岩心资料研究分析,储层岩性主要有砾岩、砂砾岩、中粗砂岩,砾径通常为10~15mm,砾石粒度不均,分选、磨圆差,次棱角状;砾石的主要成分为石英、花岗岩屑、燧石及各种火山岩屑;沉积物的粒度较粗、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1.2 粒度特征碎屑岩的粒度分布及分选是衡量沉积介质能量的度量尺度,是判断沉积时地理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准。
欢西油田明化镇组累积概率曲线一般分为三段式,其中一条直线代表一个次总体,即一种搬运方式,分别是悬浮组分(搬运)、跳跃组分(搬运)和牵引组分(搬运)。
同时,每条直线还反映沉积特征中的分选性,线段陡表示分选较好,线段平缓表示分选较差。
明化镇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累积概率曲线分为“过渡式”三段型和“过渡式”四段型两种。
2 沉积微相研究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可划分为辫状河平原、辫状河前缘和前辫状三角洲三个亚相。
工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小范围内也发育一部分前辫状三角洲亚相(浅水湖微相)。
2.1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浅水辫状河前缘是辫状河入湖形成的砂体三角洲形态,入湖后受湖水的影响,能量降低,砂体大面积卸载,但由于湖水本身较浅,三角洲前缘可以伸展很远。
油藏测井相、沉积微相识别与应用
[分享]油藏测井相、沉积微相识别与应用油藏测井相、沉积微相识别与应用陆相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河流-三角洲相沉积是我国陆相冲积沉积环境中的主导沉积。
位于我国东部的这类油田均属高含水的老油田,如何进一步挖潜老油田的潜力,在搞清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成果。
多数油田地质家认为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沉积微相研究是高井网密度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关键,并积累了从单井微相划分到平面展布规律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在油田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但这些经验仅保留在油藏地质家的头脑中,展示研究成果的手段主要采用手工绘制图件形式。
针对老油田开发面临的问题,国外也做了大量研究,并发展了三维地质建模等计算机软件,类似的软件有RC2、Petrel、RMS 等。
这些软件强调构造和微相双重控制的储层属性三维建模,其中,微相模型控制是建模的关键环节,对沉积微相的认识依赖单井微相分析结果。
主要针对单井微相划分这一烦琐的基础工作,首先根据适量的已知井点建立符合地区沉积环境的沉积微相模式库,该模式库将以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单元以及各种沉积微相为对象单元,建立各对象单元对应的测井曲线特征(形态、幅度及厚度等)、岩心描述、岩心数据化验分析等。
然后,在沉积微相库的基础上,根据新井点的各种曲线演绎出该井点的岩心等其它特征,最终在综合基础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自动划分识别。
一、主要工作内容(一)沉积微相模式库建立1.陆相沉积环境分类、地层单元划分及微相分类与沉积微相模式库结构设计;2.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岩性特征;3.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岩心粒度特征;4.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古生物及化学成分特征;5.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构造及层理特征;6.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形态、幅度、厚度及光滑程度等);7.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处理特征;8.不同沉积微相对应的储层岩石物理特征(Vsh,Por,K,Sw)。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②在油藏开发中的作用:封闭的断层主要 起遮断油层、截断油层连通性的作用;开 启的断层则大量导致油层之间的窜通、注 水窜进、甚至出现断层活动,油水井大面 积出砂和套管大量损坏的复杂情况。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微构造研究 (1)油层微构造的概念;所谓油层微构造,是指由
于油层顶面的局部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微小构造。 (2)微构造的类型:正向微构造:小高点、小鼻状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是地质学领域中对沉积岩的微观结构和成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岩石中微小颗粒、微生物化石以及岩石的颗粒排列、颜色和纹理等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可以揭示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源区特征、沉积强度等信息,为沉积岩的古地理学、沉积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1.薄片观察法薄片观察法是沉积微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岩石切割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等特征,可以获取岩石的颗粒组成、成岩作用特征等信息。
薄片观察法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对样品进行观察,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对颗粒进行计数和测量。
2.颜色和纹理分析法颜色和纹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岩石颜色和纹理的观察和测量,揭示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等特征来判断岩石的成分和沉积环境,通过纹理的排列、形态和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岩石的沉积强度和沉积过程。
颜色和纹理分析法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颗粒分析法4.微生物化石分析法5.沉积构造分析法沉积构造分析法是通过对岩石中的沉积构造进行观察和测量,揭示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一种方法。
沉积构造可以反映岩石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比如层理、波浪痕、穴层等,通过对这些构造的观察和测量,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石的沉积强度、沉积速率以及古地理环境等信息。
综上所述,沉积微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薄片观察法、颜色和纹理分析法、颗粒分析法、微生物化石分析法和沉积构造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岩石中的颗粒、颜色、纹理、构造以及微生物化石等特征的观察和测量,揭示了沉积岩的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为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机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2 建 立测 井 相模 式 1 测井 相分 析原 理
2 1 测 井相 要 素 .
测井相分 析是综合 性 的工作 ( 刘艳容 等 , O 5 20 ; 刘行 军等 ,2 0 ; 洗 ,2 0 ) 07 李 0 4 。它是 由一组恢 复地 层 的岩性剖面 和沉积环境 的 测井 曲线 组成 。当在一
利 用测 井资料 计算 机 自动识别
沉 积 微 相 方 法 研 究
孙 铁 军 ,冯庆 付 ,刘 浩 ,王凤 刚。
( . 东方 公 司研 究 院 海 外 业 务部 尼 日尔研 究 中 心 , 河 北 涿 州 1 0 2 5 ;2 7 7 1 .中 国 石 油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井相 到地质相 的判别 准则 ,才能对 相应 的地 区做出
有效 的识别 ( 杨凤丽 等 , 9 9 1 9 ;张兴金等 , 9 4 翟 19;
中喜等 ,2 0 ) 04 。
在实 践 中推广 。为此研 究 自动识别 沉积相方法 尤 为
重要 ( 杜启振 等 ,1 9 ;魏莲 等 ,2 0 ) 97 01。
北 京 1 0 8 ;3 0 0 3 .首 钢 地 质 勘 查 院 , 北 京 1 0 4 ) 0 1 4
摘 要 : 以关 键 井沉 积 微 相分 析 为基 础 , 测 井 学 同 地 质 、现代 数 学 相 结 合 . 测 井 资料 中提 取 反 映 各 将 从 种 微 相 的测 井 特 征 参 数 , 应 用 一 套 多元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立 各 种 沉 积 微 相 的判 别 模 式 , 究 开 发 一 套 并 建 研 软 件 系统 , 现 计 算 机 根 据 测井 资 料 自动 分 析 判 别 陆相 地 层 沉 积 微 相 。 用该 软 件对 某 油 田西 区 的 十 几 实 应
准噶尔盆地五二东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研究
相相当, 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 结构、 构造等不同而造 成测井响应不同, 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就构成了该 地质 相的映象 , 测井系统愈完善 , 反映实际地质 相的映象 就愈好 。 但是, 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 可能有两个或 更 多个电相对应 一个沉 积相 , 可能一 个 电相 对应 几个 也 沉 积相 。因此 , 必须用 已知沉积相对 电相进行标定 。 首先, 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 若 干种 “ 井 相 ” 将 这些 测 井 相 与岩 心 分 析 所 得 到 的 测 ; “ 岩相” 进行相关对 比, 利用测井信息可以归纳为不同类 型及相互关系的曲线组合类型, 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 ; 然后 , 反过来 在没 有取芯 井 中用 测井 资料进行沉 积相分 析 , 而进行 正确 的地 质 解 释和 恢 复沉 积 环境 , 定相 从 确 标志 , 推断水 体深 度 , 运介 质 能量 、 积 物粗 细 、 源 搬 沉 物 供应 、 气候 条件 等标志 。
到 白碱滩的湖相沉积 , 为一个完整水侵过程。克上组为 套弱氧化环境下的灰绿或深灰及浅灰色泛滥平原相 沉积 。沉积物 源主要 来 自西 北老 山 , 物源 的细粒 物质含 量 比克拉 玛依 油 田其它 区块较高 、 沉积物 多具有 弱氧化 沉积环境下的灰绿色或深灰及浅灰色特征。沉积构造
基 础上 , 首先对 取芯井 进 行 系统 的沉 积 学研 究 , 据 沉 依
积相 的识 别标 志划分 单井 沉积微 相 , 定各层 位所 代表 确
五 2东 区克上组在 克下组 的 山麓 洪 积相末期 , 入 进 泛滥 平原 相 , 同时受 洪积 相 的影 响较 大 , 向上 逐 渐过 渡
的沉积微相类型; 其次, 对不 同沉积微相 的测井曲线特 征进行研究 , 建立“ 测井相” 沉积相” 与“ 的转换关系 , 完 成未取 芯井 的沉积微 相 划 分 ; 最后 , 过不 同单 井沉 积 通 微相对 比, 确立不同沉积时期 内各沉积微相在二维空间 的变化 , 结合地 震相 研究 , 成 沉 积 微 相三 维 空 间展 布 完 规律 , 研究 沉 积相 的时空演化 与展 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基础地质资料当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某一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相或沉积微相或沉积环境分析时:1.1.1应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入手,研究岩层本身的性质,诸如成分、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分选性、组成颗粒的特征(圆度、球度、表面微观特征)、层序特征(如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交互层等),分析其岩相特征。
1.1.2应仔细研究岩层中所含的各种生物化石的特征,尤其是生态特征,它可以更多地反映古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里所讲的生物化石也包括各种遗迹化石,在许多情况下,生物遗迹化石更为常见,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
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量的野外露头观察和钻井岩芯描述来进行。
1.1.3 如果条件允许,在进行相分析时应将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
1.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已成为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1979年,法国地质学家O.Serra首先提出“电相”(即测井相),他定义“电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可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电相”分析就是利用各测井响应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
能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测井资料,如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感应等近十种测井信息,其中以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相分析中的效果最为理想。
在研究中主要利用曲线的幅度、形态、组合形态,适当参照接触关系和次级关系等参数,并密切与岩芯和岩屑录井资料相结合。
1.3 综合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利用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等也可以对沉积相进行研究。
当然,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古代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也就是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地层记录的认识很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决不能失之于片面、主观。
研究工作要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特征,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内资料,通过取芯井详细的岩芯描述和室内测井沉积相的划分,并结合岩芯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剖面,然后通过连井剖面分析,最后作出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二、沉积微相的研究资料准备2.1区域沉积背景资料区域沉积背景资料是对研究目的层沉积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及古构造的了解,以便确定目的层沉积时大相类型。
同时也要对研究区地层层序资料收集,这样有利于全面了解工区的地层的发育情况。
2.2物源分析所需资料2.2.1重矿物碎屑颗粒在流水搬运过程中,沿搬运方向从物源向湖区颗粒粒度逐渐变细,稳定重矿物含量逐渐增加,而非稳定重矿物含量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颗粒之间的碰撞、摩擦、流水对颗粒的分选以及继续着的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使得它们在矿物成分、粒度、分选性和形状上都要发生变化。
矿物总的组合特征是以陆源矿物为主,自生矿物次之。
根据对本区重矿物资料的分析(表3-2),取稳定重矿物中金红石、电气石和锆石的总含量作等值线(图3-1),研究其分布规律。
图1稳定重矿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2.2.2砂层厚度资料一般说来,靠近物源的地方砂体的厚度较大,远离物源的地方砂体厚度薄或不沉积砂体,所以根据砂体的厚度或砂地比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物源的方向。
图2砂岩厚度等值线图2.3沉积相划分标志沉积微相标志是沉积微相划分的关键,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相标志,就不能正确的划分沉积微相,这些标志取得,主要来自对岩心详细的观察。
2.3.1沉积学标志2.3.1.1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明显的标志,它是沉积环境的良好指示。
水体较浅或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其颜色多为浅色及氧化色,主要表现为灰白色、浅灰色、黄色、紫红色等;水体较深或还原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其颜色多为深色及还原色,主要表现为灰绿色、深灰色、灰褐色、灰黑色和黑色等。
河流、三角洲和浅湖的砂岩水体较浅,一般为浅灰色、灰色;而半深湖或分流间湾处的粉砂质泥岩、泥岩一般处于还原—半还原环境,多为灰绿色、灰黑色或黑色。
研究区油层中的砂岩以灰色、深灰色为主,泥岩为灰黑色或黑色,表明当时为水下沉积环境。
2.3.1.2 矿物学特征根据薄片鉴定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砂岩中石英、长石及岩屑的百分含量,从而可以判定碎屑物质搬运的远近。
2.3.1.3 沉积物的结构特征沉积物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沉积颗粒的粒度、磨圆度、分选性和基质性质及其含量等,它们是沉积物源颗粒搬运方式搬运距离和沉积水动力条件等的综合反映。
(1)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所谓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就是指岩石中的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结构成熟度是碎屑沉积物成因的重要标志。
一般将磨圆度、分选性和基质性质及其含量三者作为判断岩石结构成熟度的依据,统一进行研究分析沉积物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如果碎屑颗粒受水流或波浪作用磨蚀改造的程度强,那么岩石结构成熟度就高,其表现特征是磨圆度及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反之,如果水流或波浪作用程度弱,岩石结构成熟度就低,其表现特征是磨圆度及分选性差,基质含量多。
(2)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的粒度分布主要是受沉积物物缘和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它是反映原始沉积状态的重要标志。
一般认为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从而造成不同的粒度分布,所以粒度分布成为判别和解释砂体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之一,并能直接提供各砂体搬运和沉积时的水动力强度和作用方式。
了解粒度分布就了解了搬运介质性质搬运介质的能量搬运方式等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用于环境研究的粒度方法中以莫斯(A.J.Moss)和维希尔(G.S.Visher)所提出的概率标度累积曲线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最好。
由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的水动力条件,而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会造成不同的粒度分布,从而形成与水动力条件相应的概率累积曲线,所以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和不同的颗粒搬运方式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有不同的形态和截点。
砂体的搬运方式可以分为滚动、跳跃和悬浮三类,在概率累积曲线上分别连成各自的线段组成三个次总体线段的斜率反映了该次总体的分选性。
斜率陡,分选好;斜率缓,分选就差。
牵引次总体与跳跃次总体的交点称为粗截点,跳跃次总体与悬浮次总体的交点称为细截点,截点的粗细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强弱,所以概率累积曲线可以较好的区分砂体的搬运性质和水流强弱。
H17-5井 2912.03m HX17井 2959.32m图3 水下分流河道概率曲线图H17-8井 2775.81mHX17井 2813.99mH17-27井 2911.31mH17-27井 2909.33m图4 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概率曲线图2912.032959.322909.33HX17井 2845.52m H17-27井 2808.78m图5 三角洲远砂坝微相概率曲线图2.3.1.4构造特征沉积构造(这里主要指流动成因的沉积构造)记录了地层在初始沉积时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对于确定沉积环境,划分沉积微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研究区取心井进行岩心观察,可见到多种沉积构造。
在岩心中可见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变形层理、包卷层理、扰动构造、槽模、砂球、砂枕构造、冲刷面等,以下分别作以介绍。
层理的多样性说明水流动荡多变,是河湖交汇区的沉积特征。
层理规模自下而上,反映了水动力由弱到强的三角洲进积过程。
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的内部以及表面形成的构造,属于流动成因的构造,主要有各种层理构造、上层面及底层面构造。
流动成因的沉积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①层理构造;②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它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地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ⅰ水平层理水平层理的特征是薄的纹层呈直线状平行排列并平行总的层面。
一般认为这种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质或溶解物质沉淀而成。
2808.78图6水平层理粉砂岩图7平行层理细砂岩ⅱ平行层理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相似,其特征是:纹层较厚,可达几厘米,纹层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面,只能通过细微的粒度可以看出,但层理易剥开,在剥开面上有剥离线理构造。
平行层理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
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道湖岸等,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ⅲ波状层理其层内的细层呈连续的波状,或薄的泥纹层和砂纹层呈波状互层。
如果细层不连续,称为断续的波状层理。
一般形成波状层理要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沉积,当沉积速率大于流水的侵蚀速率时,可保持连续的波状细层。
图8波状层理图9板状交错层理ⅶ交错层理交错层理是最常见的一种层理,它也是最有价值的指向构造,可以确定古水流系统。
同时它还可以提供水流因素的重要证据。
交错层理在层的内部由一组倾斜的细层(前积纹层)与层面或层系界面相交,所以又称斜层理。
交错层理是由沉积介质的流动造成的。
按层系和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将交错层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
每一层中的前积细层(或纹层)较直,而且是同向倾斜。
有时层系底界面有冲刷面,纹层内常上粗下细,有的纹层向下收敛。
大致反映了单向水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出现平行纹层。
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
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为槽状,纹层大致为一系列平行底面的对称或不对称槽状曲面,纵剖面上(即在平行水流方向上)纹层呈较缓的弧形,倾向一致。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
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图10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时彼此成锐角相交,呈羽毛状。
这种层理是在有反向水流存在的情况下形成的。
常见于河流入湖,海的三角洲地带。
ⅷ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这是在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它是由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组合而成,在形态上很像小型波状层理。
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作用相对次要时,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利,则形成压扁层理。
其特点是砂质交错层系中发育有良好的同向倾斜纹层,层系界面呈波状起伏,泥质保存于波谷中,波峰处泥质缺乏,或厚度较薄,形成砂质包围的泥质压扁体,因而得名。
图11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图12透镜状层理当水流和波浪作用影响较弱,而停滞水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砂质供应不足,泥质的沉积和保存比砂质有利,则形成透镜状层理。
其特点以泥质沉积为主,砂质沉积呈透镜状被包围在泥质中,且大部分在横向和纵向上互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