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函数知识梳理
第14章整式知识点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概念: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 (m 、n 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⑵幂的乘方:()n m mn a a =(m 、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⑶幂的乘方:()nn n ab a b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4)幂的除法:n m a a ÷= a m -n (a ≠0,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5)零指数幂的概念: a 0=1 (a ≠0)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6)负指数幂的概念:a -p =p a 1(a ≠0,p 是正整数)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p 是正整数)指数幂,等于这个数的p 指数幂的倒数. 也可表示为:pp n m m n ⎪⎭⎫ ⎝⎛=⎪⎭⎫ ⎝⎛-(m ≠0,n ≠0,p 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其中一个多项式除以另一个多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4.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2222a b a ab b -=-+ 二、因式分解: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让努力学习八年级数学知识成为一种习惯。
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无论明日,有多落魄,至少今天,没有蹉跎。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二)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完全平方公式¤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2.结构特征: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一、知识点1. 函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2. 一次函数:一般地,如果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k,b是常数),那么y随x增大而增大,我们就称它为一次函数。
3. 正比例函数:对于两个相关联的变量x,y,如果它们的函数关系式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就称y按照关于x的一次函数关系随x变化。
4. 正比例函数图象:一般地,当我们把形如y=kx(k≠0)的函数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二、理解与应用1. 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我们需要关注函数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即定义),了解常数k的几何意义,并理解b的含义。
2. 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来求解。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3. 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辅助的方法:利用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三、例题解析【例】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4),求k的值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直接将点(2,4)代入函数表达式中求得k的值。
根据所求得的k值,我们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通过观察图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将点(2,4)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可得k=2×4=8。
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如下:这个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点(2,4)的直线。
通过观察图象,我们可以发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这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四、练习题请完成以下练习题,尝试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3,2),求k的值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期末复习提纲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一.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 时,y=kx+b 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
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
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3. 难点与突破方法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课堂引入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五、例题讲解P14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P15例2.[分析]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4章一次函数教案范文2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 与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函数与方程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函数与方程式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数学建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课程中,函数与方程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函数与方程进行梳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八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函数的定义、表达方式和性质等内容。
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两个集合A和B之间的映射关系,设A中的元素为x,B中的元素为y,则函数f的定义可以表达为:y = f(x),其中x∈A,y∈B。
2. 函数的表达方式函数可以通过函数图像、解析式和数据表等方式进行表达。
3. 函数的性质八年级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函数性质有: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以及最值等。
二、线性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线性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是八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习线性函数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1. 线性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线性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其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学生需要掌握线性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数学性质,如平行、垂直、斜率等。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的一种,也称为一元线性方程。
其解法包括等式转化、消元法和代入法等。
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是八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涉及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表示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a不等于0。
学生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等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为常数,a不等于0。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法。
初中数学函数思维导图,帮你扫清函数知识点!建议收藏!
初中数学函数思维导图,帮你扫清函数知识点!建议收藏!
初中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一个主角,而且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很多同学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一般总成绩都非常可观,而那些总成绩不怎么理想的同学,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怎么好,为此整理了函数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函数只要分清楚三个部分就行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清楚他们的图像与性质,弄清楚他们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变量,函数问题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8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知识点
8年级上册数学第14章知识点一、整式的乘法。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 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m· a^n=a^m + n(m,n 都是正整数)。
- 例如:2^3×2^4=2^3 + 4=2^7。
- 推广:a^m· a^n· a^p=a^m + n + p(m,n,p都是正整数)。
2. 幂的乘方。
-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m)^n=a^mn(m,n都是正整数)。
- 例如:(3^2)^3=3^2×3=3^6。
3. 积的乘方。
- 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ab)^n=a^nb^n(n是正整数)。
- 例如:(2×3)^2=2^2×3^2=4×9 = 36。
- 推广:(abc)^n=a^nb^nc^n(n是正整数)。
4.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例如:2x^2y·3xy^2=(2×3)(x^2· x)(y· y^2) = 6x^3y^3。
-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m(a + b+c)=ma+mb + mc。
- 例如:2x(x^2+3x - 1)=2x· x^2+2x·3x-2x·1 = 2x^3+6x^2-2x。
-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即(a + b)(m + n)=am+an+bm+bn。
- 例如:(x + 2)(x + 3)=x· x+x·3+2· x+2×3=x^2+3x+2x + 6=x^2+5x+6。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汇第十四章__一次函数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友情提醒: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常量都可能有多个。
常量可以是一个实数,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数值始终保持不变)。
例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1、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2、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3、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4、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2、函数的概念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惟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注意:1、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应该抓住以下三点:⑴有两个变量;⑵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⑶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函数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2、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自身先改变的是自变量,随之而变的是函数。
例1、判断下列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1)长方形的宽一定时,其长与面积;(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与面积;(3)某人的年龄与身高。
例2、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精品课件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二.分析思考,理解定义 1.问题: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为S=x2, 你能想 到更直观地表示S与x 的关系的方法吗? 2.定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 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 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例2 .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 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y=x+0.5; 解:
(2)y= 6 (x&g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四:知识巩固,课堂练习 1.课后小练习1,2题 2.思考: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活动五.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什么是函数图象 (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活动六.知识反馈,布置作业 课本第106-107页第5,6,7题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三.知识应用,强化提高 例1.下面的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有去玉米 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小名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 第1节变量与函数第3小节 第1课时函数图象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函数
14.1.2 函数
复习
变量与常量
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常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复习
函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 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 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 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y是x的函数。
1、下列关系中,y不是x函数的是( D )
A.y x 2
B.y x2
C.y x
D. y x
2、求出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y=x-3 (2)y 1 x (3)y 3 2 x
(4)y
2 x x 1
(5)y
3x 5(6)y x6
x2
5 x
3、汽车由一个城市A开往相距300km的另一个城市B,它的 平均速度120km/h,求汽车距城市B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 t(h)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2.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分母不等于0; (2)开偶数次方中的被开方数必须大于等于0; (3)符合实际意义。
(1)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 的值是多少?对本例有
(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意义吗?当 x = 2 呢?
(3) 腰长AB=3时,底边的长.
归纳:
(1)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以先得到函数与自变量之 间的等式,然后解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
(2)在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代数式要有意义;②要符合实际.
(2)在 y = x2 中的y与x; 是
(3)在 y 2= x 中的y与x; 不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精品课件ppt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三.共同探究,理解知识 1.例题.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寻找两个 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虑两个函数的变化规律. 1.y=2x 2.y=-2x
学生通过活动,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特点及函数变化规 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经历规律发现的整个过 程,从而提高各方面能力及学习兴趣.并能正确画图、积极 探索、总结规律、准确表述.
x -3 -2 -1 0 1 2 3 y 6 4 2 0 -2 -4 -6
画出图象如图(1). (2)y=-2x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可以是全体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 值:画出图象如图(2).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分析比较两个图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 2)不同点: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右呈上升状态,即随着x的 增大y也增大;经过第一、三象限.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向 右呈下降状态,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经过第二、四象限.
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뼈မ鸟) 套上标志环.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 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 (精确到10千米)? (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 什么关系? (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活动四.自己动手,课堂练习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对它们进行
比较.(1)y=0.5x
(2)y= -0.5x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简介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是《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包括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
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因式分解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初步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本章共安排了3个小节,教学时间约需19课时(供参考):14.1 整式的乘法9课时14.2 乘法公式4课时14.3 因式分解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1.本章知识结构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2.教科书内容本章共包括3节14.1 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是整式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分为四个小节,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其中,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教科书把它们依次安排在前三个小节中,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幂、指数、底数等概念,特别要弄清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在学生掌握了幂的运算性质后,作为它们的一个直接应用,教科书在第四小节安排一般整式乘法的教学内容。
首先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由于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前提是熟练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因此,对于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教学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在学生掌握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基础上,教科书利用分配律等进一步引入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样使整式乘法运算的教学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整式的除法也是整式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整数指数幂、分式运算)必须的内容。
考虑到课标没有单列条目,因此不单独成节。
在讲完整式乘法后,从逆运算角度介绍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必须内容。
对于同底数幂除法,这里只先讨论所得商仍是整式的情形,对于所得商是分式的情形将在后续内容引入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后再讨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函数》第14.2.2《一次函数》PPT课件
解:y=50-5x(0≤x≤10),y是x的一次函数。
拓展思考
1.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降的一般规律是从 地面到高空11km处,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高于11km 时,气温几乎不再变化,设地面的气温为 38℃,高空中 xkm 的气温为y℃。 (1)当0≤x≤11时,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求当x分别为2、11时,y的值。 (3)求在离地面13 km的高空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4)当气温是 -16℃时,问在离地面多高的地方?
y 0.01x 22
问题探究
10
x
4. 把一个长 10cm ,宽 5cm 的 5 长方形的长减少 xcm ,宽不变, 长方形的面积 y (单位: cm2 )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
y 5x 50
思考归纳
上面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y 6 x 5
C 7T 35
解: (1)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38-6x;
(2)当x分别为2、11时y的值分别是26、-28; (3)在离地面13 km的高空处气温大约是-28; (4) 当y=-16时,即 -16=38-6x,解得x=9 ,即离地面 9km。
拓展思考
2.周长为40cm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cm)。 (1)写出y与x的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1)y=-2x+40 (2)因为2x>y,即2x>-2x+40,解得:x>10 又因为y>0,即-2x+40>0,解得:x<20; 所以10<x<20。
随堂练习
4.已知函数y=(2-m)x+2m-3.求当m为何值时, (1)此函数为正比例函数; (2)此函数为一次函数。
3 解:(1)由题意得2m-3=0且2-m≠0,所以m= 2 ,所以当 3 1 m= 2 时,函数为正比例函数y= 2 x。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pptx
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 106 m2 ,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
积 y 与这个村人数 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n, y ,自变量是 n ,
因变量是 y , y 是 n 的函数.
3.用10 m 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
积为s m,2 则长方形的宽为 (5-x) m,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019-11-1
谢谢你的关注
3
问题: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如果 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 0.5cm,设重物质量为 mkg,受力后的弹簧 长度为lcm,填写下表,并用含m的式子表示l .
m(kg) l(cm)
01 2
10 10.5 11
3
4
5…
11.5 12 12.5 …
2019-11-1
谢谢你的关注
6
一.变量、常量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2019-11-1
谢谢你的关注
7
巩固练习
1.学校购买某种型号的钢笔作为学生的奖
品,钢笔的单价是4元/支,则总金额y(元)与购
买支数x(支)的关系式是
y = 4x
,
其中变量是 x , y ,常量是 4 .
2019-11-1
谢谢你的关注
23
谢谢你的关注
解析式法 列表法 图象法
11
如何书写函数的关系式呢? y=10x,l=10+0.5m
函数的关系式是等式.
(函数解析式)
通常等式左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变量 (即函数),等式右边是含有自变量的代 数式.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和常见题型总结
函数知识点及常见题型总结函数在初中数学中考中分值大约有20~25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都会考查,其中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分值共约占其中的50%,二次函数约占另一半。
函数的题型以下归纳总结了11种,当然这并不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仅仅只是较为常见的。
函数有时是以下题型组合起来构成的较为复杂的题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住以下题型才能寻求突破。
换句话说,我们掌握住以下题型,复杂的题型分解开来,我们也能各个突破,最终解决掉。
一、核心知识点总结1、函数的表达式1)一次函数:y=kx+b(,k b 是常数,0k ≠) 2)反比例函数:函数xky =(k 是常数,0k ≠)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0x ≠ 3)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点的坐标与函数的关系1)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
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2)点的坐标:从点向x 轴和y 轴引垂线,横纵坐标的绝对值对应相对应线段的长度。
3)若某一点在某一函数图像上,则该点的坐标可代入函数的表达式中,要将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坐标一一联系起来。
3、函数的图像 1)一次函数一次函数by=的=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y+kx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2)反比例函数3)二次函数4、函数图像的平移①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②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③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二、常见题型:1、求函数的表达式常见求函数表达式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假设出函数解析式,将函数上的点的坐标代入函数,求出未知系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
材分析
一、课程学习目标及达成度分析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
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结合实例,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方程(组)及不等式等内容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二重点难点
1. “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一次函数与方程,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3.树形结合的思想的理解
三本章课时安排
1.变量与函数
2. 一次函数(与上一课共一课时)
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一课时)四教材特色及教学建议
1、反映函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渗透“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一次函数;
3、注重联系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建模的作用;
4、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
5、加强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体会函数观点的统领作用;
6、注重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基本能力。
八年级上册 数学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知识点与例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常量和常量是相对的;常量、变量并不一定都是量,也可以是常数或变数。
)2、函数○1概念:三句话:“两个变量”“x的每一个值”“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2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1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都有意义,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的有如下情况:a、整式:全体实数;b、分式:是分母不为零的实数;c、二次根式下含自变量:被开方式为非负的实数;d、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有限的或无限的,也可以是几个数或单独的一个数;e、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x同时含有分式和二次根式下时,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它们的公共解。
○2当函数表示的是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4、函数值求代数式的值,解方程,解不等式。
(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但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5、两个函数相同条件:a、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b、自变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每取一个确定的值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
6、函数的图像描点法画图:列表、描点、连线。
7、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8、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1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y=kx+b(k≠0,k,b为常数)b≠0时,一次函数;b=0时,正比例函数;9、一次函数的图像○1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0,b)点且平行于直线y=kx的一条直线,它也可以看做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其中k叫做直线y=kx+b的斜率,b是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截距b不是距离,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
○2b的作用在y=kx+b(k≠0)中,令x=0,y=b,故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0,b)点,也就是说:b是直线y=kx+b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a、直线y=kx+b(k≠0)与y轴恒有一个交点(0,b);b、当b>0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和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2014-2015年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一次函数-人教课标版-皮雄亚-神湾中学
第1课时 变量与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会正确说出某一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和常量;2.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一.知识准备1. 已知某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使,行使t 小时的路程S = ;2. 已知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x 厘米,则长方形的面积y = 平方厘米;长方形的周长C = 厘米;3.圆的半径为r ,则圆的面积S = ;二.知识探究 探究一:1.已知铅笔每支x 元,则购买10支铅笔的总钱数y = ;2.已知弹簧的原长为10cm ,在弹性限度内,重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 ,则挂重x 千克的物体后,弹簧的总长度y = ;3.如图,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 ,若长方形的长为xcm , 则长方形的面积y = ;观察上面的变化过程,我们发现,某些量在发生变化,某些量保持不变。
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叫做 ,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 ;探究二:1.在关系式S =60t 中,当t =1时,S = ;当t =5时,S = ;2.在关系式100.5y x =+中,当x =2时,y = ;当x =10时,y = ;3.在关系式(10)y x x =-中,当x =2时,y = ;当x =5时,y = ;从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变量有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函数的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说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x在实际问题中,函数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示方法: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如上面的关系式2S r π=等,称为解析法,上面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2.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3.列表法: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中国人口数统计表函数值: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a 时的函数值; 例1: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枝,总价y 随铅笔枝数x 的变化而变化;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常量和变量; (2)求当x =10时的函数值;三.课堂练习1. 某位教师为学生购买数学辅导书,书的单价是4元,则总金额y (元)与学生数n (个)的关系 式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知识梳理《变量与函数》知识梳理一、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
3、理解函数的对应值与函数图象上的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
4、能结合图象对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并会确定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5、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
6、能对一个变化过程进行恰当地估计和分析。
二、重点难点重点:1、函数概念的形成2、理解函数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3、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4、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会画出简单的函数图象。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难点:1、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2、理解函数概念,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3、根据函数图像研究实际问题4、函数关系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应用三、知识梳理1、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2、函数、函数值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的函数值。
3、函数的图象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函数图象能把复杂的函数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规律。
4、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不管以何种方式得到的函数图象,关键是找准点的位置,再用平滑的曲线连结,当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列表法:列表法一目了然,给出自变量的一个值,从表中可直接查出它对应的函数值,使用起来很方便,但列出的x、y的值有限。
(2)解析式法:解析法简单明了,准确反映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3)图象法:图象法形象直观,通过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形象地把函数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判断出函数y 随自变量x 变化情况。
表示函数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为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6、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必须考虑自变量所取的值使解析式有意义,具体地,整式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分式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偶次根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实数,复合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来确定,应用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考虑实际意义。
7、观察函数图象的题目,一般考察的是函数图象信息提取的能力,如特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满足特定要求的取值区域,图形的变化趋势等等。
论推断。
比如由“1、3、5、7、9……”我们可以推断第n 个数是2n -1。
四、误区警示1、不能认为式中出现常数就是常量,字母就是变量,如圆的面积公式2S r π=,圆周率π就是常量。
2、常量与变量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如路程(S )、速度(v )、时间(t )三者的关系中,有s vt =,当速度v 一定时,v 是常数,s ,t 是变量;当路程一定时,s 是常量,v ,t 是变量。
3、构成函数需要两个变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4、实际问题中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一次函数》知识梳理一、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根据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能结合图象回答问题。
2、能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3、会画出一次函数图象,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结合性质解决图象位置、面积等问题。
4、会通过“平移”的方法探寻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有关性质。
5、能根据问题的信息确定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二、重点难点重点: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2、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3、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
5、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6、分段函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多变量问题难点:1、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2、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
3、如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究发现图象的特点与性质,并培养属性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数学建模的过程、思想、方法的领会,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梳理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若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 kx b =+(k 、b 为常数,k ≠0)的形式,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即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
注意:条件中的k ≠0千万不要忽视,如果k =0,直线y =b 不是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是经过两点(0,0)(1,k )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经过两点(0,b ),(b k -,0)的一条直线,我们把这条直线成为直线y kx b =+。
具体性质如下表。
3、k 、b 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1)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k 决定着一次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k 越大,其图象与x 轴的夹角就越大。
(3)b 决定着直线与y 轴的交点,当b 大于0时,交点在y 轴正半轴;当b 小于0时,交点在y 轴负半轴。
(4)直线y kx b =+可以看作由直线y kx =平移b 个长度单位得到(当0b >时,向上平移;当0b <时,向下平移)(5)直线11y k x b =+、22y k x b =+的几种位置关系:平行:12k k =,12b b ≠;重合:12k k =,12b b =;关于y 轴对称:120k k +=,12b b =;关于x 轴对称:120k k +=,120b b +=;垂直:121k k ∙=-4、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1)利用待定系数,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列出方程组确定k 、b 的值,进而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表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从已知条件出发,逐层求解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
注意:已知一次函数上两点坐标可以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可以理解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已知一点坐标不可以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因为“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但可以确定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因为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原点,相当于已知两点;已知三点或超过三点的坐标也不是一定不可以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可以取其中任意两点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再检验其余各点是否符合这个解析式。
5、与一次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求解:当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相交或两条相交直线与坐标轴相交时就会得到封闭图形,形成面积问题。
面积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封闭图形是规则图形,这时可以直接使用面积公式。
二是封闭图形不规则,我们可以将一个不规则图形或难于不易求面积的规则图形,分解成几个易于求面积的规则图形,求出各部分面积后相加6、图象平移的三种方法:(1)图象法: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原来的图象,然后根据要求将其平移,根据平移后的图象求出其解析式。
(2)取值法:先在原来图象上任取两点,如(0,0)(1,2),再根据要求求出平移后这两点的坐标,根据所求两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平移后的解析式。
(3)平移规律:比如将直线(0)y kx k =≠向上平移b (b>0)个单位后可得y kx b =+;将直线(0)y kx k =≠向下平移b (b>0)个单位后可得y kx b =-;将直线(0)y kx k =≠向左平移a (a>0)个单位后可得()y k x a =+;将直线(0)y kx k =≠向右平移a (a>0)个单位后可得()y k x a =-。
7、 应用一次函数解实际问题:解答实际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利用一次函数有关性质求解,这其实是数学建模思想的一个应用。
四、误区警示1、“成正比例”与“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中必定存在成正比例的数量关系,而存在“成正比例”关系的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比如y 与 x +2成正比。
2、正比例函数解析式(0)y kx k =≠的条件0k ≠千万不要忽视,如果k=0,直线y=0就不是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解析式(0)y kx b k =+≠的条件0k ≠也不要忽视,如果k=0,直线y=b 就不是一次函数。
3、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但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
如从图象上来看,一次函数是一条不一定经过原点的直线,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一条一定经过原点的直线。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知识梳理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用函数观点,把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直观理解和分析。
3、会用图象法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集)。
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难点: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理解。
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对应关系的理解及实际问题的探究建模。
三、知识梳理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0(0)ax b a b a +=、为常数,≠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 ax b =+,求它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0ax b +>或0ax b +<(a 、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也可以把一次函数ax b +y =在x 轴上方的点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看作不等式0ax b +>的解集;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y kx b =+的形式,即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着一个一次函数,也对应着一条直线,所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而言,都对应着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着两条直线,故从数的角度来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相当于求自变量为多少时,两个函数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的值是多少;从形的角度来看,解方程组相当于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