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概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这也是一种激励模式理论,它含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意为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后者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否则,则相反。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研究中发现,当职工受到很大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利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则不可能。

需要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双因素理论为需要层次理论做了补充。他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各种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这就为激励工作指出了方向。

管理学原理的定义:

是现实管理现象的一种抽象,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它指导一切管理行为,对于做好管理工作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管理学原理有哪几个原理:

系统原理: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一个系统。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人本原理: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福人类。

责任原理: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效益原理: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前提。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追求效益要学会自觉的运用客观规律。管理的方法: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

经济方法: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决策的定义:

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管理的各项职能都离不开决策。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是指组织和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它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

决策的过程有哪些: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识别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做出决定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

计划和决策的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证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

计划的编制过程,既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也是决策的更为详细的检查和修订的过程。无法落实的决策,或者说决策选择的活动中某些任务的无法安排,必然导致决策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