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于丽; 吕城; 段儒禹; 王明年
【期刊名称】《《中国铁道科学》》
【年(卷),期】2019(040)004
【总页数】8页(P69-76)
【关键词】隧道破坏模式; 黄土地区; 浅埋隧道; 围岩压力; 破裂角
【作者】于丽; 吕城; 段儒禹; 王明年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1.2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是确定隧道支护设计荷载的前提,国内外学者已通过数值计算[1-5]、理论分析[6-9]及模型试验[10]等手段对浅埋隧道的破坏模式及围岩压力计算进行了研究,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为太沙基、谢家烋[6]、比尔鲍曼等理论计算公式或方法。太沙基理论假定土体为具有一定黏聚力的松散土体,从土压力传递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围岩压力,考虑了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埋深及隧道尺寸对围岩压力的作用;谢家烋[6]考虑浅埋隧道的破坏特征,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被铁路和公路隧道规范采用;比尔鲍曼法是比较早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现在在实际中应用并不是很多。对于浅埋黄土隧道,根据现场调
研情况[11-14],黄土垂直节理普遍发育导致其破坏模式及围岩压力大小、分布不
同于其他隧道,既有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实际情况,因此研究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结合浅埋黄土隧道实际的破坏形式,构建浅埋黄土隧道的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围岩滑裂面上的应力状态推导出围岩破裂
角的计算公式。并将本文方法计算的破裂角及围岩压力分别与现场实测值、既有方法的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本文破裂角及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不同参数对围岩破裂角、围岩压力的影响。
1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的建立
1.1 浅埋黄土隧道破坏模式
从隧道施工现场实际破坏情况来看,浅埋黄土隧道的坍塌面大多数为近乎直立的破裂面[14],这是因为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在节理面上形成抗剪强度较小的软弱面,当土体下方隧道施工形成临空面时,受重力的作用,土体沿着垂直节理的软弱面塌落。浅埋隧道施工后,上方地层形成滑动趋势面,因黄土直立性好,在地表附近形成可见的裂缝[13],据此建立浅埋黄土隧道的破坏模式如图1所示。图中:AA′和BB′均为垂直破裂面;A′C′和B′J′均为斜向破裂面,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β即为浅埋黄土隧道的破裂角;b为隧道半宽,m,b1为拱顶松动范围的半宽,m;
H为隧道高度;h为隧道上覆土体高度。
图1 浅埋黄土隧道破坏模式
1.2 围岩压力理论推导
考虑隧道的对称性,取隧道右边一半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图中: W1为
隧道拱部EBB′I的重力,kN;W2为肩部三角形土体JJ′B′的重力,kN;Pq为作
用于隧道顶部的竖向围岩压力,kPa;Pe为水平围岩压力,kPa;λ为侧压力系数;T为直立破裂面A A′所受的切向摩擦阻力,kN; N为直立破裂面BB′所受的法向
压力,kN;T1为斜向破裂面A′C′所受的切向摩擦阻力,kN; N1为斜向破裂面B′J′所受的法向压力,kN;F和F′为拱部土体EBB′I与三角形土体JJ′B′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kN;X为中轴线上的静止土压力;c为土体的黏聚力,kPa;φ为内摩擦角,(°);γ为土体的重度,kN·m-3。
图2 隧道受力分析图
对于图2所示的受力图,根据受力平衡原理,建立如下土体的竖向和水平静力平衡方程。
拱部土体EBB′F:
W1=Pqb1+T+F
(1)
X=N
(2)
三角形土体JJ′B′:
W2+F′=T1cosβ+N1sinβ
(3)
λPqH+T1sinβ=N1cosβ
(4)
土体EBB′J′GI:
Pqb1+T+T1sinβ+N1cosβ=W1+W2
(5)
N+N1sinβ-T1cosβ=X+λPqH
(6)
然后,在破裂面BB′和B′J′上分别应用Mohr-Coulomb强度破坏准,则有
T=ch+Ntanφ
(7)
(8)
由式(1)—式(6)可得到竖向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q=
(9)
又因为,拱部土体EBB′I的重力W1为
W1=γhb1
(10)
隧道拱部松动范围的半宽b1为
(11)
隧道断面矢跨比(扁平率)为
(12)
将式(10)—式(12)代入式(9),并整理可得竖向围岩压力解析式为
Pq=
(13)
水平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e=λPq
(14)
对于黄土隧道深埋与浅埋的界定,即分界深度的取值,参照王明年[11]的研究成果,
新黄土(Q3,Q4)的取上限55~60 m,老黄土(Q1,Q2)的取上限40~50 m。
2 围岩破裂角理论计算公式
2.1 破裂角理论计算公式推导
由式(13)可知,对于具体的隧道,物理力学参数是确定的,仅需确定破裂角β。根据太沙基、朗肯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松散体中的破裂角均为β=π/2+φ,对于这一计算式,易小明[15]给出了理论推导过程。但是,浅埋黄土隧道实际的破裂角明显大于该公式的计算值,因此,根据围岩滑裂面上的应力状态推导其计算公式。
浅埋黄土隧道破裂角计算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和为折算后原岩的竖向应力、
水平应力,kPa;σn和τn为破裂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kPa。在实际工程中,当土体开挖后,形成临空面,BB′IE土体(见图2)的重力由土体间的接触力(黏聚力
c、内摩擦角φ等),以附加应力的形式转移到右侧土体JJ′B′上。首先作如下假设:
(1)按照上方土柱EBB′I面积与下方三角土条JJ′B′面积的比值将上方土柱的重度等
效到下方三角土条JJ′B′上,等效系数为
(2)黄土隧道常见的坍塌面为直立型,因此忽略阴影土体转动对σ1的影响;
(3)隧道断面的不规则形状均简化为矩形。
图3 浅埋黄土隧道破裂角推导模型
将BB′IE土体的重力平均化,基于上述假设,等效得到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右下侧土体JJ′B′三角土体应力场为
(15)
(16)
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