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所属的行政区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桂林山水》2、人人都把我家乡夸:展示夸赞桂林山水的诗句。

3、一起来朗诵:人人都说家乡好。

4、导入语: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那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我的家乡在哪里】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2)我的家乡被成为天府之国。

(3)我的家乡是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省份。

(4)我的家乡会用“献哈达”的礼仪来表达敬意和祝贺。

3、小活动:我的家乡在这里。

猜一猜。

猜一猜。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家乡对家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1)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2)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3)再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乡的邻居: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我的家乡在这里:(1)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我觉得它像一只大白鹅。

在它隔壁的是呼伦贝尔省和吉林省。

(2)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我觉得它像一只奔跑的小狐狸。

和它相邻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份。

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

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文化和历史。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3.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情感。

教学内容1.家乡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3.家乡的人文景观。

教学重难点1.家乡的位置及地理特征的描述。

2.家乡的文化和历史的概括。

3.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家乡认知和情感。

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通过寓教于乐的歌曲或短视频的形式先给学生展示家乡的风景和特色。

2.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知和所知的一些信息。

3.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位置及地理特征进行思考,居住位置是什么样子的,周围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景点或山川等。

主体教学活动(35分钟)1.家乡的位置及地理特征(10分钟)–让学生观看介绍家乡地理位置和特征的短视频,了解家乡概况。

–呈现家乡地图,让学生互动指认家乡位置。

–回答问题:请问我们家乡靠近哪个城市?家乡地势如何?家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家乡的文化和历史(15分钟)–引导学生讲述家乡的人文历史,。

了解家乡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件,如何被认知。

–分组讨论,大声朗读并解释家乡文化的祖传故事、历史传说或知名人物历史故事。

3.家乡的人文景观(10分钟)–展示家乡的照片或图片,了解家乡人文景观。

–小组讨论并画出家乡的人文景观图。

课堂小结(5分钟)1.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对家乡的认知更加具体和丰富,理解家乡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

2.在课堂小结环节,还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人文景观图或分享自己家乡值得骄傲的一面。

课后作业1.了解和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写出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2.到家乡的图书馆、博物馆或其他历史文化展览,参观并写下感悟。

以上为本次“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与法治三下第7课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时(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与法治三下第7课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物产以及家乡人的特点。

2.道德修养: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认识家乡的建设离不开家乡人的贡献和努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提示信息,能在地图上找到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能说出家乡地图的轮廓等信息,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重点)2.掌握初步的导游方法,能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简单讲述家乡风景的传说和故事,激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⑴盘点家乡的自然风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任选一项作进一步了解:收集景区门票或风光照片;把自己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尝试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家乡风景。

⑵向长辈请教或查资料,了解关于家乡的传说或历史古迹。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猜猜猜,找家乡画轮廓1导入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咱家乡好?是呀,我们美丽的家乡位于祖国哪里?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一起在这堂课中去找一找、说一说吧。

(板书:7请到我的家乡来)3.对号入座猜家乡(1)要求:请观察教材第42页的四幅图,猜一猜这些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并说说你是怎么猜中的。

预设1:我有亲戚在北京,知道“010”是北京的电话区号。

所以这位女同学的家乡是北...⅜■»zj∖O预设2:我叔叔在江苏南京工作,他告诉我江苏省简称“苏”,车牌号码的第一个字是a⅛”办o预设3:我去过漓江,漓江在广西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山水秀丽,值得一游。

预设4:我知道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所以男同学的家乡在香港。

点评:从电话区号、车牌首字、风景名胜和城市标志等提示,可以快速找到家乡的位置。

⑵连一连。

①导入:你能将对应的关系连上吗?[出示课件:简称(冀)、邮编650000、歌曲(《龙船调》)、特产(哈密瓜);新疆、湖北、云南、河北](学生连线)②出示答案:你连对了吗?[出示课件:简称(冀)一一河北;邮编(650000)——云南;歌曲(《龙船调》一一湖北;特产(哈密瓜)一一新疆]⑶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提示中,找到家乡的位置。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其次单元第7课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学习,同学能够了解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家乡地图的轮廓等信息,并把握初步的导游方法,能够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简洁叙述家乡风景的传奇和故事,激发对家乡的骄傲感。

力量目标:通过学习,同学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查找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能够利用所学导游方法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的传奇等,提高自己的表达力量和说服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同学能够增加对家乡的生疏和了解,培育对家乡的骄傲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敬重和观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景。

教学重点:1、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和家乡地图的轮廓等信息。

2、初步的导游方法,包括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叙述家乡风景的传奇等。

教学难点:1、利用地图等工具查找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利用导游方法进行简洁的介绍和叙述。

课前预备:1、教材: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其次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2、教具:地图、PPT、图片等。

3、同学需要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状况和特色。

学情背景:同学年龄:学校三班级。

同学性别:男女均衡。

同学数量:30人。

同学特点:同学具有古怪心,宠爱探究和发觉,但对于家乡的了解和生疏还比较浅显。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校三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其次单元第7课,通过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的传奇等,让同学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提高对家乡的生疏和归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与同学互动。

好的,同学们,今日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话题:请到我的家乡来。

你们都有去过别的地方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呢?同学回答预设。

同学可能回答:我去过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方。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呈现家乡的自然风光。

好的,今日我们要说的是我们的家乡。

请看这些秀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自然风光。

你们觉得怎么样?激发同学的爱好。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题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三课内容。

这个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个主题,从社区、邻居、家乡三个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邻里交往方式,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课程标准在“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和第2条中要求“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我的家乡人”四个话题。

四个话题之间是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年级时,学生学习过《我们生活的地方》,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人”和“家乡物产”有一定的了解,但二年级时更多的是从具体形象的角度去认识,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们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唤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唤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能运用地图知识,了解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位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积极参与的特点,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动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调查家乡的基本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家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家乡的风景宣传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家乡的特点,如山水、建筑、美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互相学习,增进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家乡的典型事例,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7课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第7课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课文中的地点和交通工具词汇;2. 能够听懂、理解课文中的句型及其意思;3.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能够熟练使用地点和交通工具词汇;2. 了解句型“请到XXX来”,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能够理解和记忆本课的地点和交通工具词汇;2. 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请到XXX来”。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景点介绍的视频,让学生先看图猜猜所在地点。

二、讲解新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使用实物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地点和交通工具词汇,如:my hometown(我的家乡)、a train(火车)等。

并让学生跟读、记忆。

三、教学重点、难点突破(20分钟)难点重点内容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练习来检测和提高。

1. 学生通过口头复述讲解的地点和交通工具词汇,教师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出示练习卡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写出对应单词或短语,如:a train、my hometown等。

四、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提供情境,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并在表达中增加创造性,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五、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学习的重点、难点并进行学习成果验收。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正确、流利地说出地点和交通工具的单词和短语;2. 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句型“请到XXX来”。

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制作海报,介绍自己的家乡及其周边景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光旖旎等内容。

2. 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地域观念和自豪感各有不同,需要通过本课时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增强团结互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家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调查表、访问记录表等实践活动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通过故事呈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乡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亮点,互相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7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7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的学习主题设计了《我的家住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和《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学习内容。

首先从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

然后再聚焦到互动性更强、与儿童生活更直接的邻里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邻里交往方式。

最后,在社区邻居生活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有四个板块:“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四个板块之间有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

本节课主要处理的是第一和第二个板块,围绕两个板块安排了“猜一猜我的家乡在哪里”、“找一找我的家乡位置”、“扮一扮我的家乡导游”和“说一说我的活动心得”四个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借助简单的地图知识找到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位置及邻省,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感知家乡的美,最后达到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热情待人的情感目标。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家乡的美,进一步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借助《预学单》提示,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及课上的交流,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学习从生活中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热情待人的意识。

3.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邻省名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到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自然景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家乡自豪感与责任感,同时,孩子们天性善良,都很乐意邀请别人到自己的家乡来,所以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

但是,中低段的学生缺乏接人待物的体验,如何将自己热爱的家乡推荐给他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三年级的学生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我设计了《预学单》,让他们提前整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上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老师的引导补充,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个人体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为《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参观我的家乡”,篇目为《请到我的家乡来》。

本单元的教材分为四篇,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的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

本课时为第一篇,重点介绍地域文化的特点。

通过导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

2.掌握描述景色和风俗习惯的词汇。

2. 能力目标1.能够合作分工,撰写旅游攻略,展示当地地域文化。

2.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关旅游景点的信息。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当地的景色和风俗习惯。

3.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2.让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当地的景色和风俗习惯。

2.能够合作分工,撰写旅游攻略,展示当地地域文化。

1.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关旅游景点的信息。

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中所展示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地方旅游的情景。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到了一个让大家心动的地方,邀请大家一起去旅游,同时介绍这个地方的部分特色景点。

2. 呈现教材在展示完这个地方的特色景点后,教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逐段带领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的词汇,例如民俗、习惯、蜡染等,同时引领学生对文中所描述的景色与风俗进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活动设计a.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整合自己在网上获取的当地旅游攻略信息,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住宿环境等,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向全班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b. 课外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同学了解家乡的风景人文和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5、过渡语:原来同学们的家乡就在这些地方,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购买车票,搭上旅游的巴士,一起去看看吧!
【我是家乡小导游】
1、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起来到你的家乡,你可要当仁不让地当我们的小导游呀!让我们一次准备准备,带大家到自己的家乡游玩一番,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吧!
5、家乡传说交流会: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美丽的传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关于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呢?
6、活动园:班级旅游图册。
猜一猜。
猜一猜。
找一找、说一说。
导游前准备。
根据写好的导游词、展示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乡。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家乡对家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认识家乡的地位位置,认识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划以及相邻的行政区。
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来自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桂林山水》
2、人人都把我家乡夸:展示夸赞桂林山水的诗句。
3、一起来朗诵:人人都说家乡好。
4、导入语: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那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第1课时。

教材以学生的家乡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特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认识。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方式,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家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料。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如山水风光、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色,进行展示和分享。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祖国的山川河流、人民和风土人情。

•掌握通过介绍家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用直观的形象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培养表达意见和看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导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家乡的重要性,以及家乡的特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培养学生用直观的形象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人性化地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师在班内高声喊道:“请到我的家乡来,你们见过大山么?”让学生进行一次思考,然后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大山,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的最高的山。

2.学习新课2.1 师生互动通过上一步的问题和回答,引导学生们在班内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可以提议一部分内容,然后由其他同学一起来回答。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家乡的重要性以及优美自然风光的能力。

2.2 完形填空让学生开启所读文章的完形填空模式,重线突破“我的家乡” “山清水秀”等关键词汇。

2.3 原文背诵对学生进行原文背诵的训练,朗读出文章的每一句话,并提示学生背诵该文本。

3.教学设计3.1 重点句式训练讲师提供一个关于家乡的材料,让学生们进行重点句式训练,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讲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3.2 设计讨论在课文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重要性,讲师可以设计一些讨论活动,通过学生的口述和反馈帮助学生悟出自己家乡背后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祖国的美景等。

四、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1.教学评价通过阅读和背诵完整的文章,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到家乡带来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学生们用直观的形象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2.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手写总结,并回复下文教科书中的第一部分中的“执笔题目”以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是否掌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请到我的家乡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等,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阅读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家乡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家乡的特色和亮点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也是本节课的优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等,提高对家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家乡特色。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分享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家乡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特色。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等。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亮点和感受,分享彼此的想法。

5.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演唱家乡歌曲等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交流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情。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交流意识,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并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文字,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家乡特色展示区、文化墙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引发学生对其他地区文化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讲解、展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地域归属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和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家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和家人所在的地方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其他地方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之间的地域背景可能存在差异,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和感情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表达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同时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家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和美丽,培养地域归属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家乡的情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培养学生学会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和美丽。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他人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歌曲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家乡的特色。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视频、歌曲等教学资源。

2.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

3.提前分组,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和美丽,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色和美丽。

引导学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家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的家乡在这里 导入:同学们,在美丽的中国地图上,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它就是 ——湖北省。 1.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同 学们在教材 43 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用铅笔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 (2)同学们仔细观察湖北省的轮廓像什么? 生预设:像帽子、像水枪…… 2.家乡知识我知道。 (1)课件出示有关家乡的知识: 湖北省身份证前两位是 42 开头; 湖北省的简称是“鄂”; 湖北省的省会是武汉; 湖北省的最西边挨着重庆。(同时追问其它的几个邻居,学生找出后回答。例如: 湖南、江西……) (2)师:除了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这些内容,大家还知道家乡的哪些知识。(指 名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7.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知道美丽的家乡离不开建设者的辛 苦付出,激发对家乡建设者的尊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调查和绘画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通过“家乡特产发布 会”体验家乡的物产美;通过介绍家乡最令你佩服的人,感受家乡的人物美,从 而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为家乡作 贡献的情感。
神话、传说或故事。 小组一:出示男女老幼在汉川公园运动、游戏、散步、游览的照片。领略家乡人
家门口的现代化休闲场所之美。 小组二:出示马口天屿湖的图片。领略家乡人旅游、娱乐场所风光之美。 小组三:出示汈汊湖的图片。领略家乡的生态美。 小组四:出示仙女山的图片。讲述仙女山古名巫山的传说。 2.师:听着小导游们的介绍,你感觉到我们的家乡美吗? 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热爱,更有对家乡的自豪之情。只可惜我们一节课的时间太 短,要想了解更多自己家乡或其他人的风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利 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组队提前学习,查找家乡独特自然风光的资料,课堂分组 进行展示,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家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抒发出对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
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城市的便利,增进对于各地人民、各种文化的
了解。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乡情的深厚感情,鼓
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乡,珍惜与家乡相伴的美好时光。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抒发能力,
增强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未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一课时)《请到我的家乡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乡村的感情,深刻地体验乡村文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乡情、家乡的内涵,抒发出自己的
感受,达到互相了解、欣赏、珍惜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式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乡村文化。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
间的合作、互动。

3.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定,让学生深入体验乡村的美好,感受乡情。

五、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具有现实性、感性、情感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收到良好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效果。

但因教材内
容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置一些拓展的问题和活动,以
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家乡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 听讲,思
考自己的回答 | 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为接下来
的活动做铺垫。

主题讲解:老师讲述自己的家乡、乡村文化等相关东西 | 听讲,做思考筆記 | 呈现乡村的美好景象,为学生了解乡情、积累情感素材。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享、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地域文化
等 | 分组讨论,一起分享 |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思考、探
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差异。

抒发情感:让学生抒发自己对于家乡、乡情的思考和感受 | 抒
发思考,归纳总结自己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将对于家乡、乡情的情
感焕发出来,加深自己对于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乡村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 | 交流
思考,一起设计展览 | 教学结束前设置拓展问题和活动,提高学习
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七、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 了解家乡特色
- 了解乡情
- 调查家乡人文环境
- 设计自己的乡村之旅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乡村文化的风情,增强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效果良好,但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在参与活动方面较为踌躇,需要教师帮助提高学生的活动安排,激发学生自我表达、展示自己的良好情感,提高参与度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