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 中位数、众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难点,落实目标3,4,5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如何选 择数据代表,再一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 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再一次突破难点,加强应用意识
拓展延伸
1、我年级共8个班参加校艺术节的歌咏比赛,他们
巩固内化
教学安排
做一做:
1)数据1,2,8,5,3,9,5,4,5,4中位 数 与众数分别为__________.
2)一组数据3,4,x,6,8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众数是 _____.
3)一组数据2,1,x,7,3,5,3,2的众数是2,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3、一组数据1,2,3,4,5的众数是 .
注: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 也可以没有众数。
巩固内化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 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 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 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 题,增强用数学意识;让学生会用数据多 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
尺码 37 38 39 40 41 42
双数 5 10 23 40 31 6
你会如何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内化
议一议: 3)某工厂的厂长,为了改变车间管理松散的 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 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 去一天中各自装配机器的数量(单位:台) 6,7,7,8,8,8,8,9,10,10,11,13, 15,15,16 厂长应确定每人标准日常量为多少台?
础.
•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
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
用意识的良好素材.
教学重点
•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 概念的简单应用.
3、学生情况分析
• 现有知识储备:(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数据的表示;(3)平均数等
• 现有能力特征:具有一定概括、类比思维 能力;有了一定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 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有一 定的困难
拓展延伸 突破难点
情境导入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了83分。他所在的小组的成绩 分别为: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小明计 算过本组的平均成绩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 组内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说法合理吗?
【设计意图】
作为概念课的教学,“概念产生背景的合理性和应用性 ”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概念的突破口.因此我在这一阶段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 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 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 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小结: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 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作业布置
4)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到-1,0,4,x,6, 15.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突出重点,落实目标1,2
巩固内化 议一议: 1)某射击运动员在10次射击中的 成绩如下表:(单位:环)8 9 7 8 10 8 7 10 10 8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 数.这位射手的射击水平怎么样? 2)若鞋店在上周内销售了某种运动鞋115双, 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
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
中位数:
87+88 = 87.5
2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把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中间 两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 什何 么求 为中“位众数”
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 现有情感态度: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 识和表现欲望,渴望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 表对数据作出判断.
4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中位数、众数的作用 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概念及解法,初步落实目 标1,突出重点
如何求中位数
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这9个数的中位数是 ;
36 50 83 84 87 88 90 90 94
(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
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中位数是
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七 (3)班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 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8个班成绩的( )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2、我校七年级(2)班每位同学都向“希望 工程”捐献图书,捐书情况如下表:
册数 4 5 6 7 8 90 人数 6 8 15 6 3 2
请你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按应该班同 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
本节课—— 我学会了…… 到目前为止,对数据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 进行? 我最大的收获…… 我的困惑是……
小结
1. 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 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 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 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 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新知 明确概念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启发式 讲授
巩固内化 突出重点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1) 创设“小明汇报成绩”这样一个合理的情景,抓住 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设计“平均数为什么不能真实情况”这个问题 ,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欲望.
构建新知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的量———中位数、众数,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 现的快乐,培养学生构建概念的意识.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6节
丰台八中 孔卫红
中位数、众数
背景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学 过程
教学 评价
1、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 中程度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
在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 中,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9个数的众数 是 90 ;
(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 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众数是 90和80 .
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1、在某次测验中,小方的四门功课得分如下: 80,75,80,95,那么在这次测验中,小方得分的 众数是 80 ; 2、一组数据50,40,80,40,90,30,50,50,40,20 的众数是 50和4.0
2、教材分析
统计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三图
数据的描述 三数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中位数 众数
集中趋势
地位和作用
•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
和预测.本章是统计的核心知识“数据的处Fra Baidu bibliotek
理”的重要章节.
•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的另
外两个基本量—中位数、众数,是一堂概念
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设计意图】
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能在 作业中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作业:B类:教材第182页,B组题。 A类:B类+教材181页议一议。
教学反思
“以学生 为本”的 教育观是 教学设计 的根本指 导思想
在难点的 突破上采 取了有效 的分解策 略
例习题的 配备,由 易而难, 面向全体 学生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既活跃了课堂气 氛,又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如何选 择数据代表,再一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 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再一次突破难点,加强应用意识
拓展延伸
1、我年级共8个班参加校艺术节的歌咏比赛,他们
巩固内化
教学安排
做一做:
1)数据1,2,8,5,3,9,5,4,5,4中位 数 与众数分别为__________.
2)一组数据3,4,x,6,8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众数是 _____.
3)一组数据2,1,x,7,3,5,3,2的众数是2,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3、一组数据1,2,3,4,5的众数是 .
注: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 也可以没有众数。
巩固内化
【设计意图】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 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 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 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 题,增强用数学意识;让学生会用数据多 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
尺码 37 38 39 40 41 42
双数 5 10 23 40 31 6
你会如何进货?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内化
议一议: 3)某工厂的厂长,为了改变车间管理松散的 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 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 去一天中各自装配机器的数量(单位:台) 6,7,7,8,8,8,8,9,10,10,11,13, 15,15,16 厂长应确定每人标准日常量为多少台?
础.
•
因此,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
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
用意识的良好素材.
教学重点
•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 概念的简单应用.
3、学生情况分析
• 现有知识储备:(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数据的表示;(3)平均数等
• 现有能力特征:具有一定概括、类比思维 能力;有了一定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 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有一 定的困难
拓展延伸 突破难点
情境导入
某次数学考试,小明得了83分。他所在的小组的成绩 分别为: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小明计 算过本组的平均成绩后,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 组内处于“中上水平”。 大家想一想,小明说法合理吗?
【设计意图】
作为概念课的教学,“概念产生背景的合理性和应用性 ”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概念的突破口.因此我在这一阶段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2.方法小结: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 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 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 分数据为奇数个与偶数个两种来求.
小结:
3、知识网络: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 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作业布置
4)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到-1,0,4,x,6, 15.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突出重点,落实目标1,2
巩固内化 议一议: 1)某射击运动员在10次射击中的 成绩如下表:(单位:环)8 9 7 8 10 8 7 10 10 8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 数.这位射手的射击水平怎么样? 2)若鞋店在上周内销售了某种运动鞋115双, 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
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
中位数:
87+88 = 87.5
2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把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中间 两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 什何 么求 为中“位众数”
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 现有情感态度: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 识和表现欲望,渴望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 表对数据作出判断.
4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中位数、众数的作用 根据具体问题,分析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概念及解法,初步落实目 标1,突出重点
如何求中位数
在案例中,(1)小明所在小组9人的考试成绩
36 90 94 84 88 87 50 90 83. 这9个数的中位数是 ;
36 50 83 84 87 88 90 90 94
(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
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中位数是
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七 (3)班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 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8个班成绩的( )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2、我校七年级(2)班每位同学都向“希望 工程”捐献图书,捐书情况如下表:
册数 4 5 6 7 8 90 人数 6 8 15 6 3 2
请你计算出捐书册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并判断其中哪些统计量不能按应该班同 学捐书册数的一般状况,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
本节课—— 我学会了…… 到目前为止,对数据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 进行? 我最大的收获…… 我的困惑是……
小结
1. 知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众数、 中位数的概念,了解了它们在描述一组数 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和适用范围。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chóu)躇(chú)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这两个概念的 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 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新知 明确概念
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启发式 讲授
巩固内化 突出重点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1) 创设“小明汇报成绩”这样一个合理的情景,抓住 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设计“平均数为什么不能真实情况”这个问题 ,制造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欲望.
构建新知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数学问题,让学生探究出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的量———中位数、众数,同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 现的快乐,培养学生构建概念的意识.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6节
丰台八中 孔卫红
中位数、众数
背景 分析
教学 方法
教学 过程
教学 评价
1、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
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 中程度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
在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 中,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自从那一天,我衣着脚,挑着行李,沿着崎岖曲折的田埂,离开故乡,走向了城市;从此,我便漂泊在喧嚣和浮躁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行于 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内容相当丰富。以浩如海洋来比喻,都不之为过! 近日,我在“儒风大家”上,看到一篇文章,仅用---三句话、九个字。说出了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9个数的众数 是 90 ;
(2)若小亮也加入了他们这个学习小组,他的考 试成绩是88分,则这10个数的众数是 90和80 .
36 50 83 84 87 88 88 90 90 94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 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1、在某次测验中,小方的四门功课得分如下: 80,75,80,95,那么在这次测验中,小方得分的 众数是 80 ; 2、一组数据50,40,80,40,90,30,50,50,40,20 的众数是 50和4.0
2、教材分析
统计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三图
数据的描述 三数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中位数 众数
集中趋势
地位和作用
•
数据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作出决策
和预测.本章是统计的核心知识“数据的处Fra Baidu bibliotek
理”的重要章节.
•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的另
外两个基本量—中位数、众数,是一堂概念
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所以说,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设计意图】
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能在 作业中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作业:B类:教材第182页,B组题。 A类:B类+教材181页议一议。
教学反思
“以学生 为本”的 教育观是 教学设计 的根本指 导思想
在难点的 突破上采 取了有效 的分解策 略
例习题的 配备,由 易而难, 面向全体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