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相关抗体的临床意义
风湿免疫指标
风湿免疫指标风湿免疫指标是用于评估风湿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的一系列指标。
风湿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免疫系统,它负责保护机体免受各种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侵害。
评估风湿免疫指标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风湿性疾病,为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首先,风湿免疫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和炎症指标等。
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等。
这些免疫球蛋白在抵抗感染、清除病原体、参与免疫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湿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免疫球蛋白异常,如IgG降低或某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升高。
自身抗体是机体产生的对自身组织抗原的抗体,它们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发生错误,攻击和损害机体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等。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中常常呈阳性。
抗核抗体是一种抗体,它们攻击和破坏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和DNA分子,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协同作用,发挥着抵抗感染和清除异常细胞的重要作用。
在风湿性疾病中,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和数量变化可能导致疾病的发展和进展。
炎症指标是评估风湿性疾病活动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
这些指标在炎症反应发生时会升高,且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有关。
除了上述指标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风湿免疫指标用于特定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的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风湿性疾病的类型和活动程度,从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总之,风湿免疫指标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
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但RF 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ANA 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
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 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 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 (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
抗dsDNA 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风湿三项报告解读
风湿三项报告解读风湿三项报告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它包含了三个指标: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C反应蛋白(CRP)。
通过解读风湿三项报告,可以对患者的风湿病情有一个初步判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常见于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风湿因子的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风湿性疾病的风险,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情。
一般来说,RF滴度越高,风湿性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RF也可在其他非风湿性疾病中出现,所以综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
它的阳性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研究表明,anti-CCP的检测在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如果患者的anti-CCP阳性,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炎症的程度。
CRP的升高通常与炎症反应相关,包括风湿性疾病。
CRP 水平的升高提示有炎症存在,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病因。
因此,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必要的。
除了风湿三项,还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如血沉(ESR)、关节穿刺液分析、X线检查等,来更全面地评估风湿性疾病的情况。
血沉的升高也可以反映炎症的存在,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关节穿刺液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关节疾病的类型,如关节炎、滑膜炎等。
X线检查可以评估关节的损伤情况,如关节的破坏、骨质疏松等。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三项报告只是辅助诊断风湿性疾病的一种指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依据。
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并且,风湿三项的阳性结果并不代表一定患有风湿性疾病,反之亦然。
因此,对于风湿三项报告的解读需要整体而综合的思考。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自身免疫性抗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抗体,其特点是对自身抗原(通常是组织细胞表面蛋白)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抗体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身免疫性抗体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产生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也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自身免疫性抗体对于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通过研究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可以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研究SLE的发病机制时,许多研究者发现抗核抗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自身免疫性抗体还可以作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点。
目前,对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仍然比较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难以根治。
而利用自身免疫性抗体作为治疗靶点,可以精准靶向疾病的发病机制,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在治疗SLE的研究中,抗双链DNA抗体已经被证实是SLE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这一抗体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治疗SLE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总的来说,自身免疫性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自身免疫性抗体必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身抗体在风湿病中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血清学指标
1956年 类风湿因子 1964年 APF(核周因子) 1979年 AKA(抗角蛋白抗体) 1989年 抗RA33抗体 1994年 抗SA抗体 1998年 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 2000年 抗CCP抗体
类风湿因子
它们是针对免疫球蛋白 IgG的 Fc 段上的 抗原决定簇的自身抗体 可分为IgG,IgM,IgA,IgE,IgD五类 通常用乳胶凝聚法类风湿因子 ,亦可用 其他的方法,如: 比浊法, 放射免疫 和 ELISA法
128例早期RA(一年内)
RF AKA APF 抗CCP
特异性% 72.3 90.2 91.4 96.6
敏感性% 44.5 32 35.2 46.6
以上抗体结合可互相互补。 两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达95%。 三种抗体阳性,RA的诊断的100%。
抗核抗体 (ANAs)
狭义定义:抗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 总称。 广义定义: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 体的总称。抗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是自身抗体中的一组抗体即抗DNA,抗组蛋 白,抗非组蛋白(ENA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 和核仁抗体和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界定阴性阳性的滴度以及技术员的 能力有关
抗核抗体 (ANAs)
ANA的测定结果一般都报告核型, 核型可能有某 些特异的抗核抗体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不可 靠。 核型 伴随疾病 核仁型 硬皮病 周边型 SLE,与ds-DNA有关 斑点型 与ENA抗体 均质型 可在所有的CTD及药物性狼 疮中看到
着丝点型 CREST syndrome
类风湿因子意义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ACR提出的RA诊断标准 中的7条标准之一。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大于 75% ,可 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筛试验。 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不高。 阴性结果不能除外RA 的诊断,阳性结果不 能肯定RA 的诊断。 RF临床上作为血清阴性关节炎区分的标准。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
风湿疾病中常见自身抗体的意义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细胞核内成分(包括DNA、RNA、组蛋白、非组蛋白、磷脂及各种酶等)的抗体。
患多种风湿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等时,血清ANA均可呈阳性。
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肿瘤,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和苯妥英钠等)的患者及一些健康老年人也可出现ANA弱阳性。
因此,ANA可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选指标,对ANA阳性者不仅要进一步稀释样本以测定其最终滴度,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属于那一种特异性抗体,以帮助临床诊断。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做ANA筛查,该方法以动物组织(鼠肝、鼠肾)或核内物质丰富的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为底物,国际上一般采用后者。
用上述两种底物测得的ANA滴度分别≥1∶20和1∶40时方可判断为阳性。
国内一些医疗单位仅报告ANA阳性,而不做滴度测定是不妥的。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ANA标准的筛查方法。
5种主要的荧光核型:均质型(相关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相关疾病:SLE、药物性狼疮、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周边(核膜)型(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偶可见抗s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相关疾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斑点(颗粒)型(相关抗体:抗ENA抗体;相关疾病:S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SSc、SS、DM/PM)、核仁型(相关抗体:抗核仁抗体;相关疾病:SSc)和着丝点型(相关抗体:抗着丝点抗体;相关疾病:SSc,尤其是CREST综合征)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5大类:1.抗DNA抗体(包括双链和单链)2.抗组蛋白抗体、3.抗非组蛋白抗体(包括ENA和抗着丝点抗体)4.抗核仁抗体(包括抗RNA多聚酶-1、PM-1、NOR-90等)5.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包括抗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角蛋白、溶酶体等)。
抗核抗体(ANA)阳性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阳性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检查是风湿免疫科经常做的一个检查项目,大部分被怀疑风湿病的患者,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个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
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然而,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看到ANA阳性的结果(1:100、1:320等),都会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一定就是风湿病了。
然而,这并不绝对,还有很多情况可以出现ANA阳性。
什么是抗核抗体ANA?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细胞里面有很多成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等。
人体有防御外来敌人(如细菌、病毒)的免疫系统,当敌人来临,人体会产生抗体,去对付敌人,这些抗体是对人有益处的,我们称为保护性抗体。
然而,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些针对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体,我们称之为自身抗体。
如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我们就称之为抗核抗体(ANA)。
这些抗体往往是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人体不单会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也会产生针对细胞质或细胞器成分的抗体。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把ANA的概念由原来的细胞核,扩展到了整个细胞,一共分为五大类: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抗核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抗核抗体(ANA)强弱以滴度表示,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有的更小)、1:320...1:1000、1:3200等。
滴度越高,风湿病的可能性越大。
抗核抗体对于风湿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疾病。
然而,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风湿病了吗?未必,ANA 阳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健康人健康人可以出现ANA阳性,阳性率约3%-19%,抗核抗体在健康人群中会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老年人、青春期女性以及更年期女性比例更高。
健康人ANA阳性大多以低滴度为主,如1:100或1:320。
高滴度的较少。
风湿免疫疾病ANA阳性我们确实应该首先考虑风湿免疫疾病。
ANA 阳性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风湿免疫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形成
监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的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和疾病 活动度,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
进一步了解自身抗体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产生原因和过程,有助于 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完善免疫复合物清除机制
研究如何促进机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减轻其对组织的损伤,为 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
通过研究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和调 控机制,为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 础和实验依据。
02
自身抗体概述
自身抗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针对 自身组织或细胞产生的抗体。
分类
根据抗原特性的不同,自身抗体 可分为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和非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
04
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自身抗体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自身抗体可以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在风湿免疫疾病中,自身抗体的存在可 以识别并结合到自身抗原上,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
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浓度可以影响免疫复 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不同类型的自身 抗体具有不同的结合特性和亲和力,从
而影响免疫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补体激活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如炎症、细胞溶解等。
沉积与清除
部分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组织或器官中,引发局部炎症反 应;同时,机体也存在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机制,如通过肝 脏、肾脏等器官的代谢和排泄。
免疫复合物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系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以关节、肌肉、骨骼等结缔组织为主要受累对象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因素。
常用风湿病检查的临床意义
冷球蛋白血症/抗神经原抗体/抗红细胞抗体 抗淋巴细胞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RA有关的其它自身
抗体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RA: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国外患病率1-2% 国内0.3-0.45%,3-4百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PR3-ANCA(丝氨酸蛋白酶3-ANCA)
对于诊断(“ 韦格纳氏肉芽肿” WG)具有较高特异性,被公 认为是该种疾病的“ 标记性抗体”。
活动期WG( 阳性率:90%) 初期WG( 阳性率:55%)
疾病活动或病情加重时该抗体滴度增高,而病情缓解时 则抗体滴度下降,因此该抗体的动态定量观察亦有助于 对疾病活动性的判断及疗效的评估。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特征
症状:雷诺现象、晨僵、发热等 体征:关节肿胀、皮疹、肌无力等
2.辅助检查
自身抗体 (ANA、dsDNA、RF、AnuA) 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常规化验等 影像学等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自身抗体测定的价值
1.在典型风湿病 — 肯定诊断
如:发热、关节炎、心包积液、抽搐、 口腔溃疡、血小板减少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一组异质性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 物质起反应的抗体。
靶抗原
磷脂: 心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胺醇 磷脂酰甘油 …….
磷脂同辅因子结合蛋白
同辅因子: 2糖蛋白1 凝血酶原
蛋白C 蛋白S
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抗磷脂抗体(APL)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因子和一组抗负电磷脂抗 体。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及其意义
随治疗可发生不同变化。一项英夫利昔单抗联合传统 改善病 情抗 风湿药 的研究 发 现 , 治疗 后 R — A和 R - FI g F
评 估疾 病活 动性 的作用有 限。近 来研 究 发 现 , 3型 R F
9 % 。高滴度 抗角 蛋 白抗 体 与疾病 活 动度及严 重程 度 9 相关 , 对预后 判 断有 一定 意 义 。 丁从 珠 等 发 现抗 角
蛋 白抗体 在 类 风湿 关 节 炎 患者 中特 异 性 达9 . % , 2 9 在
分重要 。
瓜氨酸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 抗角蛋 白抗体 、 抗核 周因子抗体 、 抗聚角蛋 白微丝蛋 白抗体等 自身抗体 的 抗原 决定簇 中的重要 成 分 , 因此 这 些抗 体 统 称 为抗 瓜
氨 酸化蛋 白抗体 。瓜 氨酸是 在 多种生 物学 过程 中 由肽
类风湿 因子
基精氨酸脱亚胺酶翻译后修饰精氨酸所产生的一种非 标准 氨基 酸 。肽 基精 氨酸脱 亚胺 酶介 导精 氨酸瓜 氨酸
炎 患者 中的 敏 感 性 为 3 % ~5 % , 异 性 达 8 % ~ 6 9 特 8
作为疾病活动指标 , 但另有人认为虽然 活动期类 风湿 关节 炎患 者 R . M 水 平更 高 , 多 因素分 析 显示 FI g 但 R . M 不 独 立 与疾 病 活 动性 相 关 , 测 R FI 并 g 检 F亚 型对
的系统 性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 世 界患 病 率 为 0 5 一 全 .%
抗瓜 氨酸化 蛋 白抗体
10 , .% 可引起骨质破坏 、 关节功能障碍。早期诊断、 早
期治疗 是改 善类 风湿 关节 炎 患 者 预后 的关 键 , 入 了 深 解类 风湿关 节炎 相关 自身抗体 的意义对 于临床 诊治 十
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及临床意义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532020年 第29期这种私密的地方。
中国人又是比较含蓄和保守的,这使得患者在看病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
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这需要做一些心理护理,让患者在心理上愿意接受治疗,愿意把病情如实的告诉医生。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都一直需要进行的。
2、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另一个日常护理就是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方面,针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到不随意停药,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用最合适的药物来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因为霉菌性阴道炎是很有可能复发的,如果在用药的阶段,就不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用药,治疗效果不好不说,还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复发病情。
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应该做好日常卫生护理,对外阴部进行清洗,在选择内裤方面也要选择纯棉的,透气的内裤,尽量不穿紧身裤这些会对外阴部有一些压迫作用的裤子。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健康管理护理方面,因为对这方面的忽略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是让病情很难好转。
4、用药应该以局部用药为主:因为霉菌不易在碱性的环境中生长,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碱性的溶液兑入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外阴以及阴道的冲洗,再结合制霉素栓剂合适的剂量塞入阴道内,坚持每天一次,半个月一个疗程。
患者应注意,用药应该以医生的指导为主,而不是擅自用药,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
四、结语了解霉菌性阴道炎,了解醚菌性阴道炎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护理知识来帮助治疗。
让每一位患者更早的进入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所有护理人员的希望,也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奋斗目标。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机体内许多器官及其系统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我们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中,其中主要包括常见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者是风湿类关节炎等。
在临床检查风湿免疫疾病时,临床上大多采用的是血清检查方式进行相关的诊断,通常会检测到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一些指标的异常。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类风湿因子、临床风湿免疫常见指标临床意义解读和风湿免疫病相关免疫学指标总结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类风湿因子、临床风湿免疫常见指标临床意义解读和风湿免疫病相关免疫学指标总结临床风湿免疫常见指标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临床意义:①ASO升高常见于A群链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如风湿热,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扁桃体炎等。
②可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患。
类风湿因子(RF)临床意义: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RA),亦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DM等风湿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C反应蛋白(CRP)临床意义:①早期判断某些疾病:如急性化脓性疾病、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
②判断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前者CRP正常,后者可出现异常。
③风湿热等疾病的动态观察。
④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前者CRP明显升高,后者大多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ESR)临床意义:①用于RA、结核、风湿热等疾病的动态观察。
②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等的鉴别。
都是前者ESR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
③亦可见于组织坏死、肿瘤、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积压症等疾患。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临床意义:常见于RA早期改变。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临床意义: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干燥综合征(SS)等。
②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乙型病毒性肝炎、麻风等。
C3、C4、CH50测定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各种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某些恶性肿瘤及免疫排斥反应等。
2)减低:①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亦可见于肝硬化、肝炎等生成不足疾患。
抗核抗体(ANA)测定临床意义:主要见于SLE,可见于RA、系统性硬化症、DM、SS等风湿性疾患及感染性疾病,亦可见于正常人。
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测定临床意义:常见于SLE,亦可见于RA、SS等风湿性疾病及肝胆疾患。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 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当
CRP高于250㎎╱L时,则可提示为广泛坏死 性胰腺炎。
谢谢
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
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三 、 C反应蛋白(CRP)
•1、概念 •2、CRP临床意义
1、概念
• 概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人类 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急性期浓度可升高上千 倍,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
人类CRP是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 非共价键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 其归类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 合蛋白)家族。
1、概念
• 链球菌溶血素O:A组链球菌的代
谢产物之一,可以溶解人红细胞,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 抗链球菌溶血素O:机体因咽炎、
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 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后,可产 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即“AntiStreptoly球菌感染可引起上
3、 临床意义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 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 意义有所不同。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 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 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 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 评价。
二、 抗链球菌溶素O抗体(ASO)
•1 、概念 •2 、临床意义
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感 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变(心 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急性肾 小球肾炎等。
2、ASO临床意义
• 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 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 表示预后不良; (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 于类风湿; (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 排除类风湿。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抗溶血性链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
同时溶血性链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
【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考值】 1:400及以下为阴性0-200IU/m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动性风湿热,猩红热,丹毒等均可增高。
1)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
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
3)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
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4)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项:1)不能认为ASO升高就是风湿病,须结合临床症状考虑。
但ASO升高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密切相关。
2)人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ASO上升在4-6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血清中ASO升高可达数月至数年。
故一次检查尚难肯定是否为最近感染所致,须多次检查,观察变化动态。
在风湿热病人感染后4-6周,有80%可见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
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链酶试验(ASZ),比单测ASO阳性率高。
对于诊断ASO不增高的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助。
3)免疫机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链球菌感染后ASO可不升高。
C-反应蛋白(CRP)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参考值】<10mg/L(免疫单向扩散法)<8mg/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临床意义】1)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大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患者CRP升高,凡有器质性病变时升高,而功能性疾病正常,这对于鉴别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有帮助。
抗核抗体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联性与诊断意义
抗核抗体检测已成为风湿免疫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可以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疾 病类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抗核抗体与其他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抗核抗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 子等,以提高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
其他方法
如免疫斑点法、免疫印迹法等,用于辅助诊 断或研究。
03 风湿免疫疾病概 述
风湿免疫疾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风湿免疫疾病是一类以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结缔组织为主要受累对象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受累组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风湿免疫疾病可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类型。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 等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特异性 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 类风湿因子(RF)等。
影像学检查
X线、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有 助于评估关节破坏程度和疾病活 动度。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 现时间、部位、性质等。
诊断性治疗
对于疑似病例,可采用诊断性治 疗如糖皮质激素等,观察症状改 善情况以辅助诊断。
抗核抗体与风湿免疫疾病的 关联性与诊断意义
目 录
• 引言 • 抗核抗体概述 • 风湿免疫疾病概述 • 抗核抗体与风湿免疫疾病的关联性 • 抗核抗体在风湿免疫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抗核抗体(ANA)与风湿免疫疾 病的关联性,阐述ANA在风湿免疫疾 病诊断中的意义。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表现 Nhomakorabea01
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风湿性疾病是一类涉及免疫系统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免疫学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在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活动性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自身抗体检测风湿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风湿性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
常见的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
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类风湿因子阳性和ANA阳性可以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二、炎症指标检测风湿性疾病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以及判断治疗效果。
典型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与疾病的活动性增加有关。
三、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预测疾病的进展趋势。
常见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的异常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四、免疫球蛋白亚型检测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其亚型的分布情况对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亚型,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亚型包括IgG、IgA、IgM等。
综上所述,免疫学检测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炎症指标检测、细胞因子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亚型检测,可以辅助医生进行风湿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活动性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监测。
然而,免疫学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临床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单出现自身抗体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有临床 症状的风湿性疾病。 • 试验结果(-)常常并不能除外某种风湿性疾 病,而结果(+)也并不总是足以作出诊断。 • 必须要根据临床才能作出风湿性疾病的最终诊 断。 • 对结果进行解释时一定要考虑到临床的特点。
谢 谢 !
(一)类风湿关节炎(RA)
类风湿因子(RF) 早期诊断的系列指标 • 抗角蛋白抗体(AKA) • 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
类风湿因子(RF)
抗人 IgG 分子 Fc片段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 体,分为IgM、IgG、IgA、IgE型 RF在RA中的阳性率为70%~80%,是诊断RA 的重要标准之一 RF 含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持 续高滴度的 RF 常提示 RA 病情活动,骨侵蚀发 生率高,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关节外 表现,提示0 抗Jo-1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 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在 SLE的诱导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对SLE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比抗ds-DNA、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 • 阳性率:50%~90% • 特异性﹥98%
(九)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ANA)
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
抗平滑肌抗体(ASMA)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抗体)
抗肝-胰抗体(抗LP抗体)
抗可溶性肝细胞抗体(抗SLA)
抗线粒体抗体(AMA)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ANA 抗平滑肌抗体(SMA)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抗核抗体(ANA)
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判断: ①滴度〉1:100为阳性 ②常见核型——5种 不同核型的临床意义不同
均质型
与AHA(抗组蛋白抗体)、抗 DNA有关,主要见于SLE、药 物性狼疮
核膜型
与抗ds-DNA有关, 多见于SLE,特别是有肾炎者
斑点型
与抗ENA有关,应进一步查特 异性抗体
免疫学检查
• ANA • ENA——抗Jo-1阳性
其它检查——肌酶谱
• 肌酸磷酸激酶(CPK): MM-心肌和骨骼肌
MB-心肌 BB-平滑肌和脑内
• • • •
乳酸脱氢酶(LDH) 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四)干燥综合征(SS)
ANA——阳性率40%~70% ENA——抗SSA抗体阳性率70%~96% 抗SSB抗体阳性率50%~87% 抗α-Fordrin——对于pSS或sSS的诊断有一
瓜氨酸是RA血清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相关 抗体的主要抗原决定簇 对RA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98%) 可在RA早期出现 预测早期关节炎发展为RA RA关节侵蚀破坏的早期识别及预测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 免疫性疾病,其血清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1)抗核抗体谱——ANA、抗ds-DNA、抗ENA抗体 (2)抗磷脂抗体 (3)抗组织细胞抗体——抗RBC抗体 抗血小板相关抗体 抗神经元抗体 (4)其它——RF、p-ANCA
(七)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荧光图谱分型 胞浆型cANCA 核周型pANCA 主要抗原成分 蛋白酶3(PR3) 髓过氧化物酶(MPO)
ANCA的临床意义
c-ANCA和PR3-ANCA
对韦格纳肉芽肿有高度特异性(95%),敏感性80% 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常作为判断药物疗效和病情复发的指标
抗核糖体P抗体
• • • • • 针对磷蛋白P0、P1和P2的抗体。 诊断SLE的高度特异性标记物。 在10-15%的SLE患者中出现。 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 与狼疮患者严重的行为异常、情感异常有关。
抗组蛋白抗体
在药物性狼疮的患者中出现率很高(78%)
21
(三)皮肌炎/多发性肌炎(PM/DM)
疾 病 传染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传 染 性 肝 炎 利什曼病(黑热病) 幼虫移行症 锥 虫 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异常蛋白血症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高γ 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 肺和肝脏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Caplan's综合征(类风湿性尘肺症) 原因不明的纤维化肺泡炎 Wegener's肉芽肿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 原 人IgG 兔IgG 48 24 100 44 27 72 100 19 30 62 100 60 60 45 22 21 90 44
抗线粒体抗体(AMA)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ANCA阳性
风湿病的实验室诊断
自身抗体——特异性 非特异的免疫相关指标 一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 血常规 • 尿常规 • 肝功能 • 肾功能等
注意事项
选择做哪些检查项目时要重点突出 避免“大撒网” 解释实验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实验方法本身的敏感性、特异性、 可靠性及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性 结合临床 • 应把与之相关的一组实验结果放在一起考虑
62 32 22 18 80 40
RA早期诊断的系列指标
抗RA33/36抗体 APF AKA 抗Sa抗体 抗CCP
敏感性 35.8% 40%-80% 40%-55% 40%-60% 46%-70% 特异性 99.6% 70%-90% 85%-95% 98.6% 9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风湿免疫相关抗体的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 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 害所引起的疾病。
当自身抗原变性、损伤、移位及免疫功能失调、 免疫耐受破坏、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或障碍和 免疫识别紊乱时,会对自身抗原产生抗体,即自 身抗体,从而造成免疫性病理损伤或功能障碍, 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症状个 体差异较大,诊断也较困难。但由于此病患者的 血清中均会出现特异或相对特异的自身抗体,临 床医生大多依据自身抗体检查诊断此类疾病。 自身抗体对风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ENA抗体
抗RNP 抗Sm 抗SSA MCTD100%阳性,且滴度高 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指(趾)端硬化 肾脏保护性抗体? SLE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30% 有助于早期、不典型及治疗缓解后SLE的回顾性诊断 ①原发性SS:60-75% SLE: 40-50% ②与皮损、光过敏、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 血管炎、紫癜相关 ③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婴儿心脏传导阻滞 ①原发性SS:40%,较抗SSA更特异 ②其它CTD伴抗SSB者常伴继发性SS 硬皮病标记性抗体 多肌炎/皮肌炎标记性抗体
类风湿因子(RF)
RF并非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对RA的诊断不具 特异性 SLE 30% SS 70%~90% SSc 20%~30% MCTD 50%~60% 非风湿性疾病(结核) 5%以下的正常人 RF阳性不等于一定就是RA RF阴性也不等于一定就不是RA
在非RA患者RF的检出率(%)
核仁型
多见于硬皮病
着丝点型
多见于CREST综合征
ANA常见五种核型及临床意义
核膜型——与抗ds-DNA有关, 多见于SLE,特别是有肾炎者 均质型——与AHA、抗DNA有关, 主要见于SLE、药物性狼疮 斑点型——与抗ENA有关,应进一步查特异性抗体 核仁型——多见于硬皮病 着丝点型——多见于CREST综合征
• 抗心磷脂抗体( ACA )——IgG、IgM、IgA(ELISA) • 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 • 狼疮抗凝物(LA)——凝血酶原时间(PT)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白陶土凝集时间(KCT) 蛇毒试验(αRVVT)
抗磷脂抗体
抗β2-GP1抗体比LA和ACA在APS患者中更具有特异性,是导 致APS的主要抗体 抗β2-GP1抗体只出现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ACA也可出现于一 些感染性疾病, 如梅毒、AIDS、肝炎、结核等
p-ANCA和MPO-ANCA
不如c-ANCA具有诊断特异性 阳性者血管炎程度较高,其滴度也与病情活动相关 主要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相关
(八)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 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静 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 血清学检查
定意义,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不理想。
RF——阳性率75%~100% 高球蛋白血症 WBC下降
(五)系统性硬化病(SSc)
ANA——阳性率50%~55%
ENA——抗Scl-70阳性率15%~40%
抗着丝点抗体阳性
(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ANA阳性 ENA——抗RNP高滴度阳性
临床意义
①对SLE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 ②滴度与SLE活动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指标 ③与SLE肾损害有关
检测方法
①放免法(Farr)——敏感,有利于早期预测 检测高亲合力的抗ds-DNA ②间接免疫荧光法(IF)——特异 ③ELISA——可检测低亲合力的抗ds-DNA 有助于中枢狼疮的病情监测 ④金标免疫斑点法
抗核抗体(ANA)
定义——以细胞核内物质为抗原的抗体 临床意义 ①SLE的筛查抗体: 95%阳性,但滴度与SLE活动性无相关 阴性基本可排除SLE ②阳性并非SLE特异 阳性并非风湿病特异: ——风湿病(SLE、SSc、SS、RA)
非风湿性疾病(感染、慢肝、肺纤维化、肿瘤) 服用某些药物(INH、苯妥英钠、肼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
• 定义:以细胞核内物质为抗原的抗体 抗DNA抗体——抗ss-DNA 抗ds-DNA 抗组蛋白抗体——H1,H2A,H2B,H3,H4
抗核抗体谱(ANAs)
抗非组蛋白抗体——抗ENA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