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认识的根本任务
高中政治认识的根本任务课件旧人教版高二下
现 象 本 质 与 规 律 规 律 现 象 本 质 光:绿、红、黄、 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 是事物运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蓝…… 性质 动过程中 区 固有的本 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 太阳发光、发热 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 质的必然 般的东西 现象与本质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 万有引力规律 的联系,靠 别 多变的、易失的东西 理性思维 相对稳定的东西 商品的价格:有高有低 有何区别与价值规律 去把握 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联系? 空气水汽的运动 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 联 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暴雨如注 变化和相互作用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 系 两军对垒 ,攻城掠地 对立阶级或对立 表现。导源自新课内容交流课堂练习
参考资料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对 事 物 现 象 的 认 识:——感性认识 对 事物 本质 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 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 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错误 正确
D.经过理性认识达到思维
错误
关于现象、本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间 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正确 A.人们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就是由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如同本质深藏在现象的背后一样,理性认 错误 识总是隐藏在感性认识之中
C.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理性认识总 错误 要表现为感性认识
分析:材料一说明,正确 的感性认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 但对比之下,材料二告诉我们, 正确的理性认识则具有更大的 作用。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说课课件 旧人教版
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等具体形象的 别 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 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 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
具体、生动、形象 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联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到理性认识;它们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
系 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思考:
• 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 什么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呢?
பைடு நூலகம்
板 书:
认 识 的
1、是什么——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提 高 认
根
识
本 任
①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看
事 物
务
2、为什么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看
的 自
觉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
性
• 课堂练习:
龙泉二中 胡苏
•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二、学情分析
• 三、学习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五、教法与学法
• 教法 • 学法
六、教学活动设计及流程
导入新课:
是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说,
现象
本质
区
别
联 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是
表现为现象。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先导。
系
学生活动:假设我是国王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区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哲学基础——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类型,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积极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1、实践的特征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列举法教学过程:一、实践的含义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理解:(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
(2)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3)实践是人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如吃饭、穿衣和纯认识的活动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的实践活动。
这与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那些人们纯粹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这就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3、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它设备。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够有目的的从事社会实践。
人的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
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
它的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所以,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这也是客观的。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高二政治认识的根本任务(1)
随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是( ) A、小李脸红了 B、班主任老师说王平品质好 C、春暖花开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
不定项选择题:
现象与本质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们的区 别表现在()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而本 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B、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而本质是事 物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 C、现象需要通过感官来认识,而本质需要抽 象思维来把握 D、一定的现象总是以一定的本质为根据,而 一定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的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理性认识
例二:在现实生活中
热现象
热的本质和规律
春夏秋冬冷热变化 摩擦生热 化学反应放热 电器发热
感性认识
热是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热力学定律
理性认识
例三:在冬天夏日里
现象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 依次是石头、木块 夏天感觉铁板最烫, 依次是石头、木块 感性认识
本质
温度相同,不同质的 导热性不同
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难点
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导入:
①人在反映客观事物 的过程中区别于物的 最大特点是什么?
在认识事物上,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人们认识世界的关 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 键是认识事物的现象, 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还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怎样做到认识事物的 本质?
3、认识是事物的本质 是不容易的,但人为 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 认识事物的本质?人 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正确 的意识通过指导人的 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发 展。所以,人们是为 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 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4、什么叫真理?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②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外部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①思维与存在及其关系,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科学依据: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③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基本前提。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二、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辨正否定观的内容:辨正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辨正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辨正的否定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台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认识的根本任务
真象和假象
• 现象按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 式,可分为真象和假象。
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真象
是指那些从正面直接 区 别 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
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 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都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都是一种客观的东西, 联 都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
是对事物现象的识, 区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第二节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根本任务
对一所学校的认识
眼 耳 鼻 舌 身 通 过 思 考
学校校园环境 对学校表面 现象的认识
员工待人接物
师生教学活动 学校校风 教育质量
对学校教学 本质的认识
办学水平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3、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 觉性。
联 系
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 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 现,它们或者从这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那方面表现着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理性认识
现象与本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现 象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 外部联系
本 质
规律
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 是事物运动 性质 过程中固有 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 的、本质的、 般的东西 必然的联系 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 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区 事物个别的、片面
的东西 多变的、容易消失 别 的东西 可被人的感
3、从认识的作用看, 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高二政治认识的根本任务(1)
随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是( ) A、小李脸红了 B、班主任老师说王平品质好 C、春暖花开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
不定项选择题:
现象与本质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们的区 别表现在()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而本 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B、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而本质是事 物一般的、相对稳定的东西 C、现象需要通过感官来认识,而本质需要抽 象思维来把握 D、一定的现象总是以一定的本质为根据,而 一定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的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理性认识
例二:在现实生活中
热现象
热的本质和规律
春夏秋冬冷热变化 摩擦生热 化学反应放热 电器发热
感性认识
热是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热力学定律
理性认识
例三:在冬天夏日里
现象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 依次是石头、木块 夏天感觉铁板最烫, 依次是石头、木块 感性认识
本质
温度相同,不同质的 导热性不同
分析说明:材料中前一部分是感性认识,后 一部分是理性认识。 客观事物: 现象 本质和规律 维加工) 映
(通过 感官) (通过思 (反映 人脑) 反 映 反 认 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二、为什么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现象和本质、规律都一样吗?为什么?
1、现象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例一:在商品市场中 商品经济的现象 商品时多时少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兴盛衰败 感性认识 本质和规律
三、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课后讨论: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 革中出现的腐败现象?
2021年高二政治下册认识的根本任务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认识的根本任务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1.学习目标: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及其作用√2.学法建议:比较学习法。
运用对比方法对某些概念、知识点进行对比,比较其异同。
如:真象与假象;假象和错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最终目的;现象和本质;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等等,通过比较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危险的嗜好”说明了什么哲理?(2)你认为应怎样漫画中的后果?[提示](1)说明了现象与本质的重要区别。
现象是表面的,可以为人的感官所直接感知。
而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只能靠思维去把握。
在这幅漫画中。
吸烟者在吸烟是现象,而“吸烟等于自杀”才是本质。
(2)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用正确的理性认识,指导自已的实践活动。
★信息点击蜡烛的燃烧燃烧虽然是常见的现象,可我们未必都仔细观察和探讨过燃烧。
我们通过两个简单的实验可以加深对燃烧的认识。
先准备好两支蜡烛和两个大小不一的玻璃杯,然后点燃蜡烛,将玻璃杯分别罩在两支蜡烛上。
我们观察发现:有一支蜡烛的火焰渐渐暗淡下去,最后终于灭了,这是罩在小玻璃杯中的那支。
再过一会儿,大玻璃杯中的烛火也灭了。
让我们再找一根比较细的木棍,然后,迅速地将木棍平着放至蜡烛火焰的腰部,稍后拿开。
我们发现,木棍上有两处地方已烧成焦黑,这两处地方刚才正位于火焰最外层的部位。
我们很容易地推导出:蜡烛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是火力最强的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因为物体的燃烧需要空气的参与,小玻璃杯中的空气比大玻璃杯中的少,所以,烛火先灭。
而蜡烛火焰最外层直接接触空气,燃烧在这里发生得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峨眉山上的佛光四川盆地中,以雄伟秀丽著称的峨眉山巍然耸立,它海拔3000多米,树木参天,云海绵绵,景色分外迷人,金顶峰的佛光更是峨眉山奇景中的一绝。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
哲学认识论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实践的特点①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实践。
【拆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情况、新工具、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反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拆解】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拆解】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④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2.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4.提高对认识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2.认识的根本任务;3.认识的方法和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复习认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认识的含义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举例和讨论,向学生介绍认识的含义和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讲解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进行了解和把握的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3. 认识的根本任务(15分钟)向学生介绍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讲解《哲学常识》中提到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并探讨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认识的方法和方式(20分钟)介绍认识的方法和方式。
主要包括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等。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和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实际认识活动中的应用。
5. 思考与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认识的根本任务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影响,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认识的理解和认识的根本任务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问的质量以及思考和总结的深度,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考察学生对认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举例、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认识的含义、根本任务以及方法和方式。
但教学时间可能有限,仍需鼓励学生课后深入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提高对认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
一、具体内容
1.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2.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4.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具体的。
5. 正确的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怎样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事物的本质
1. 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2.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即培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案
第二类政治哲学教训的基本任务[关注]理解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理解自然;现象与本质的区别;【质量要求】⑴知识:感性的意义,理性知识的意义;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意义;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通过对比,表达理解和理性理解的基本意义;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例子,解释真理的确切含义;使用:分析对事物的过程的理解,即基本任务的理解,然后分析看现象并不看待伤害的本质。
(2)容量:①通过感知知识和理性理解教学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②通过理解自然规律和现象三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⑶意识方面:通过意识现象,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某些现象,提高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从本质上分析。
评论问题:??1.在反映客观事物(或理解世界)的人不同于动物的特点它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教授知识的新课,引导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导入新课程:在理解的东西,人们有一个主观的主动性,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所以,人们了解世界的焦点是了解事物的现象,还是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如何理解事物的本质?1.学会分析事物的性质(黑板)教授新课程:1.理解的基本任务(黑板)1.理解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敏感性上升到理性知识,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性质和规律(黑板)什么是知觉知识?什么是理性理解?我们知道,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接触(事物的现象)实践的现象来处理本质(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例如,我们知道一所学校:第一个看到各种现象:学校的门,学校建筑,游乐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通讯室到学生的校长和学生工作人员;教师教学,学生活动。
很长时间,了解更多,然后学校的学校精神,教育质量,学校层面做出评价。
前者是知觉知识,后者是理性理解。
图片如下:2.为什么要通过现象(黑板)来理解本质和法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至第13页,首先看教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阅读,回答,教师总结。
)(1)这种现象与本质不同。
现象和自然有什么区别?见几个例子。
认识的根本任务优质课件PPT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然性
C、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假象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D、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多变的
举例:刚到温中时首先看到、感觉到的是温 中的校园环境、各项教学设施、老师同学们的音 容笑貌、以及各项丰富的活动。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活动,大家便会对温中
实践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来源于
认 识 的 根 本 任 务
理性认识
更正确、 更可靠、 更深刻
上升到
感性认识
本质和规律
区
别
抓住
与
联
系 透过 现象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认识的目的
指导实践
我国有“两小儿辨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 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近,近大远小;小儿乙 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近 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
63.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97.我本可以坠入深渊,我偏要一鸣惊人。 2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4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把事情考虑周密以后才能做。 21.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53.路灯经过一夜的努力,才无愧地领受第一缕晨光的抚慰。
的校风、温中各项的规章制度背后所渗透的教育 思想、温中的整体教育质量作出评价。
思考:哪一部分是感性认识?哪一部分是理 性认识?为什么?
商品经济的现象 商品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兴盛衰败
感性认识
本质和规律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根本任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真理、科学理论的含义理解: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对比,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运用:剖析对某事物的认识过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②通过对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3.觉悟目标: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
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方法自学法、谈话法教学内容导入材料一:《雷公》。
“或曰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
雷公秋天则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状类彘。
又云与黄鱼同食,人皆震死。
”思考:这个模样像猪并且可以食用的雷神真的存在吗?我们所学的的物理知识里,雷电是一种什么现象?雷电的本质是什么?归纳:关于雷电,人类最初依据电闪雷鸣的现象,主观幻想是上天的警告即“雷为天怒”、雷公“类彘”可食用,今天的我们已经透过现象获得了对雷电本质的科学认识,知道雷电实际上是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
在取得这一科学知识的历程中,富兰克林的名字熠熠闪光,他是第一个对雷电进行科学思考并战胜了凶暴的雷电的人。
1752年夏天,他在费城郊外所做的验证雷电本质的著名实验启示着我们:只有像富兰克林那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勇敢地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才能破解自然现象,获得科学认识,驾驭现有的自然力,创造新的生命力。
讲授新课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讲述:我们知道,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例如:我们对学校的认识,首先看到的是各种现象:学校的大门、校舍、操场、校园环境、各种设施;从门卫到校长师生员工的待人接物;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
时间长了,了解多了,进而对学校的校风、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作出评价。
归纳:前者,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就是感性认识,后者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是理性认识。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和本质的关系⑴从现象与本质、Array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①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材料二:将下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连接起来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电磁辐射筷子在水中是弯的地主对农民劳动的无偿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光的折射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价值价格上涨、价格下跌氧化作用铁生锈、煤燃烧自由落体运动定律铁片比纸片下落快物体导热性冬天铁板比石头温度低,夏天比石头高引力作用(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讨论:区别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只看部分现象,抓不住本质规律;看到诸多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
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分析:上述事例归纳: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那个方面表现着本质。
讨论: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给我们的启示:透过现象可认识本质。
材料三:《列子汤问》记载了两小儿辩日故事。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你能决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⑵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支理性认识。
①讨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比,哪一个更可靠?归纳:冬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低,夏天的铁板似乎比石头、木块的温度高,这种由假象产生的错觉,其正确和可靠性当然无法与正确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相比。
即使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可靠的,不是假象,没有错觉,那又如何呢?如商品经济的现象,热现象,虽然都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它只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外部现象的某些方面,片面、是多变的,而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性认识抓住它现象中共同的、内存的、稳定的东西。
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商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变化,企业兴衰的原因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
我们理解了热的本质和热力学规律,对各种热现象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区别,联系。
总结: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所以,认识不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过渡:认识本质是很不容易的,人为什么还要花大气力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涉及到认识的作用、认识的目的问题。
思考: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归纳: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所以,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呢? 实践证明,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⑶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讲述:感性认识能不能指导实践?能。
但只能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只能机械模仿,照抄照搬。
而理性认识则不同,特别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这种正确的理性认识,我们通常称之为"真理"。
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思考:举例你所知道的真理?②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存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⑧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思考:举例说明你认为什么科学理论当今时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对对人类有何意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例如:电磁理论---电力、万有引力定律---航天、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从同学们举出的事例可以看到,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仅要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要获得理性认识;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论。
从认识的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从认识的程度,从认识的作用来分析,说明了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过渡:懂得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3.方法论: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⑴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现象生动形象、色彩斑澜,也令人眼花缭乱、困惑难解。
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
讨论:腐败的本质是什么?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把腐败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是错误的呢?归纳:表面看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出现了腐败现象,不少党员、干部,甚至是相当高级的干部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似乎腐败是社会主义的产物。
可是,我们再深入想一想,从本质上看,腐败是剥削阶级的东西,是私有制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一方面说明某些人被剥削阶级思想侵蚀、变质,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使腐败分子有空可钻。
⑵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不仅要学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学社会科学知识,当前,特别要学好邓小平理论。
这样,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面对多彩的世界,就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所听到、看到、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了。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为什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性。
(一) 单项选择1、甲、乙二人看到池塘漂浮的树叶。
甲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乙则认为,如果没有池水流动和风吹影响,树叶是不会随着波浪走的。
物理老师肯定了乙的看法,他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在走,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朝波浪传播的方向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池面上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这一事实说明( )A.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B.有些事物本质不同,但现象上有某些类似之处,可见,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C.感觉是不可靠、没有用的D.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2、假象是( )A.主观的产物B.错误的现象C.客观的反映D.本质的表现3、大哲学家费尔巴哈指出:“如果猫看见老鼠只在它的眼睛里存在,只是它视神经的感觉,为什么猫用爪子抓老鼠,而不去用自己的眼睛呢?因为猫不想因为爱戴这些唯心主义者而去死于饥饿。
”这段话说明( )①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直接反映就是客观事物②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有功能,感觉的客观事物只能来自人脑③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感觉不能决定客观存在感觉直接反映客观事物,形式是主观的,内容则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下列说法中能够表明人们意识到掌握事物本质重要性的是( )A.“企业家不仅要对自己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心中有数,而且要认识这些要素的内在联系”B.“田忌赛马”的取胜之道在于对自己马匹的优劣一目了然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反映经济计划的需求D.国家把商品定价权交还给市场,是因为国家更应抓好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5、培根曾说过,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
这里“蜜蜂酿蜜”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感性认识可靠,它来源于实践B. 只有理性认识可靠,因为它把握了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6、市场经济的经济模式是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因此人国长期以来就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十分糊涂的,因为( )A. 这种认识错把现象当成了本质B. 现象即本质,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C. 任何事物的本质,若不以理性认识为工具都不能被揭示D.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具有两重性7、毛泽东说:“我们看事物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这段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生动、更深刻、更正确C. 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占有在量可靠的感性材料8、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具有这样的关系(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多数和少数的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二者是直接合而为一的9、“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这段话说明( )A. 现象和本质是不同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真象是事物本质的反映,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C. 真象和假象是混在一起的,无法辨认D.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二)简答:意识、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三)辩析:并非所有的现象都是本质的反映(四)论述:1胡曾在《汴水》一诗中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