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根据您给出的题目“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所编写的教案。

请您参考:教案: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特性和分类;2. 掌握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3. 掌握气体的收集技术;4. 学会简单的气体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气体的特性和分类;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收集实验。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气体的定义和特性,并举例说明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气体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例如压力、温度、体积等。

2. 老师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和制备方法。

三、实验演示(25分钟)1. 老师现场进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实验,并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与老师进行实时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收集实验。

2.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3.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编写实验报告。

2. 老师预告下一节课内容,进行课后阅读推荐。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3. 学生对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实验用具:气体收集装置、试管、烧杯等;2. 实验化学品:氢氧化钠、盐酸、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3. 课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气体的理论基础;2. 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3. 开展与气体有关的拓展实验,如气体的火焰现象等。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多功能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气体的净化和除杂。
(3))有毒气体的吸收和处理。
5min
点 升
巩 反固 馈练 体
习 升
随堂练习:1、2
5min
作 业
布 置
学案
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一)反应原理: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二)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主要从化学仪器、实验原理、装置的确定等方面出发,归纳整理了三种气体制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是核心,我们可以借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法去认识其他气体的制法,从而形成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应用的逻辑思维过程。利用学生组装装置仪器的活动,复习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解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知识点多而细,通过不同梯度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理由。
比较三套发生装置的差异。小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环节三:如何收集三种气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展示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小结:收集气体的依据。随堂练一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引 创导 设发 情
现 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 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min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取和收集的规律,强调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此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以及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
2.难点:如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突破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要求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仪器,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了解各种方法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2.使学生了解气体性质对气体收集方法的影响,如溶解性、密度、可否与水反应等,并能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高气体收集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气体制备、收集和检验的原理及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探究性与创新性:本案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性与团队精神: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学会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的选用。

2. 实验室仪器的正确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水槽、气压瓶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盐酸、碳酸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常见气体的性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吗?二、教学气体的制取方法(15分钟)1. 氧气:a. 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2. 二氧化碳:a. 讲解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3. 氢气:a. 讲解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步骤。

b. 演示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活泼金属和酸制取氢气的实验。

三、教学气体的收集方法(15分钟)1. 排水法:a. 讲解排水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2. 向上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上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3. 向下排空气法:a. 讲解向下排空气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b. 演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c. 学生分组进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2.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了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强化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进入本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气体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多样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对不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根据课堂练习中的实验操作题,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实验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实验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气体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气体实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实验操作。
7.拓展延伸,提高素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气体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会根据气体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净化装置。

2. 通过仪器的组装和选择,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3.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取、净化方法,培养我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及净化装置。

多功能瓶的使用难点:多功能瓶的使用、气密性检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复习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出示中考试题分析,总结考点。

出示目标。

出示复习提纲。

学生依据提纲师友互助复习。

环节二:教师引领考点一:气体发生装置教师:出示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学生:总结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各装置的优点。

考点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教师:出示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学生:总结检查常见气密性的方法。

教师总结:一是为热法(手捂法)二是注水法。

第二步:典例解析1、【2017 莱芜25、(2)】B 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如下: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没过漏斗下端,将注射器与d 相连,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甲同学用内部带有多孔隔板的C 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你认为用C 装置代替B 装置的优点是;C中多孔隔板合适的位置是处(选填“a”或“b”),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选填编号)。

①铜片②塑料③铁④石墨考点三:气体的收集装置教师:出示气体收集装置。

学生:总结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典例解析2.(2015 呼和浩特修改)请你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考点四:气体净化1. 净化气体要先除去其它气体,最后除水。

2. 除杂试剂不能与所需气体发生反应,也不能引进新的气体典例解析3、(2017 莱芜)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组装A 装置时,固定试管应在放置酒精灯之(选填“前”“后”)进行。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上马台初级中学
王军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上马台初级中学王军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气体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对有难度或较发散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习题的分析,由学生自行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
气体制备时仪器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王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设计说明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形式,在历年的中考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例。

而在初中化学所学的实验内容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得也很多。

实验本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机械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

所以我在设计这样一堂专题复习课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对所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一种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挖掘、拓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除了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教学外,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Leabharlann 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气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气体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开展小研究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气体时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不同气体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条件的掌握。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也是教学的重点,这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通过提问方式,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取方法?”、“气体收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知识点的思考。接着,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应用实例,如气球、汽水等,让学生认识到气体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进一步理解气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和原理,还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气体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工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三:如何制取和收集硫化氢气体
展示:相关的信息及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学生装置仪器引导学生认识有什么缺陷?引入多功能瓶的应用。
学生设计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
随堂练二:多功能瓶的针对练习。
小结;(1)气体的检验、除杂、净化的装置的选择原则。(2)气体制取仪器连接的一般顺序
环节四:随堂检测
30min
突 点破 拨难 提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引 创导 设发 情
现 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 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问题
5min
互动实践
学习新知
环节一:【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展示一瓶气体。提出问题:(1)瓶内可能是什么气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具
实验仪器 课件 多媒体
课堂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课型
复习课
课时数
1
教学目的及要求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理由。
比较三套发生装置的差异。小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环节三:如何收集三种气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展示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小结:收集气体的依据。随堂练一
(1))多功能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气体的净化和除杂。
(3))有毒气体的吸收和处理。
5min
点 升
巩 反固 馈练 体
习 升
随堂练习:1、2
5min
作 业
布 置
学案
板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一)反应原理: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二)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主要从化学仪器、实验原理、装置的确定等方面出发,归纳整理了三种气体制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是核心,我们可以借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法去认识其他气体的制法,从而形成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应用的逻辑思维过程。利用学生组装装置仪器的活动,复习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解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知识点多而细,通过不同梯度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2)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回答:
环节二:请选择合适的装置,组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的拼接
提出问题:你的这套装置用的是什么原理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展示:发生装置,分校比较优点
提问:(1)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