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4
人际关系的作用
1、能够满足个体的许多需求。 2、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机渠道。 3、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寂寞。 4、可以给个体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适宜刺激。 5、可以增进个体的自我了解。
5
人 际 关 系 纵 向 发 展
6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表现为 ①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需要比父母从孩子那里获得的
12
3.同伴团体的种类 ①有组织的团体 ②自发的团体 A、亲社会团体 B、非社会团体 C、反社会团体
13
4.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功能
①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社会信息,并将自己与同伴进行 比较。
②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有关能力的反馈信息,根据这方 面的信息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好、一般或不好的评价。
需要更多; ②父母通常掌握着权力和限制,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更
大,孩子更多的是尊从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影 响。
视频
7
(一)亲子关系的变化
1.父母与儿童交往时间的变化。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的变化。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
8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
15
(三)同伴的接纳性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二是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16
★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性 1.人缘型儿童(占总人数的7.8%) 2.嫌弃型儿童(约占5.1%) 3.孤立型儿童(约占9.8%) 4.中间型儿童(构成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
低年级:稳定性较差,易变且脆弱。 中高年级:稳定性逐渐加强,境遇性减少,选择性提高。 (四)小学儿童的情绪可控性不断提高 低年级:易冲动、外露,可控性较差 中高年级:逐渐发展起来,能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发展
1
讨论
1、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 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 童会微笑、大笑外, 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 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 3.小学儿童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二)小学儿童的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 (三)小学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
21
三、师生关系(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是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
教师。 (一)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随着年龄增长不断
变化
22
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盖奇(N.L.Gage)在他主编的美 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材第15版中,把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表现归 纳如下:
①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 ②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 ③较强的组织能力。 ④幽默。 ⑤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 ⑥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 ⑦公正。 ⑧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 ⑨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小学儿童逐渐学会从一定的道德标准出发, 确立自己喜欢谁或不喜欢谁。“我喜欢××,因为他 学习好,常为集体做好事;我讨厌××,因为他不守 纪律。”这一表现说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
2
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提高认识 (二)创设情境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19
1.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 ①直接接触关系 这是同伴关系的初步形式,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
增高而下降。 ②接受关系 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高而迅速下降。 ③敬慕关系 ④其他关系
20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择友的同质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 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 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 择友的趋上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品行得 到社会赞赏的人为朋友。
3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 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人际关系中包含几种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知觉和理解; 情感成分:交往中与他人在感情上的亲疏和满意度的体
验,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行为成分:维持人际交往时的外在表现和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17
★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1.家长的教养方式 2.出生顺序 3.认知技能 4.姓名 5.身体特征 6.行为特征
18
(四)小学儿童的友谊 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 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③同伴团体促进儿童社会依恋情绪的正常发展。 ④好的同伴团体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社会网络系统,对儿童的行
为起调节、控制作用。相反,不好的同伴团体,可能使儿童走 上错误的道路,如表现出犯罪、抽烟、酗酒等行为。
⑤好的同伴团体为儿童认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的
条件。
14
(二)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
11Biblioteka Baidu
(一)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
1.同伴团体的含义 指同一些在年龄、身体、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
的儿童所组成的群体。 2.同伴团体的特点
第一,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第二,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第三,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第四,发展使用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
的组织。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情感(父母对孩子作出反应的 性质和数量)和控制(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 两个不同维度组合而成。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 式。
1.权威型 2.专制型 3.忽视型 4.放纵型
9
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
10
二、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
同伴 同伴团体(即小团体) 友谊: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4
人际关系的作用
1、能够满足个体的许多需求。 2、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机渠道。 3、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寂寞。 4、可以给个体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适宜刺激。 5、可以增进个体的自我了解。
5
人 际 关 系 纵 向 发 展
6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般认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表现为 ①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需要比父母从孩子那里获得的
12
3.同伴团体的种类 ①有组织的团体 ②自发的团体 A、亲社会团体 B、非社会团体 C、反社会团体
13
4.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功能
①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社会信息,并将自己与同伴进行 比较。
②让每个儿童从同伴团体中获得有关能力的反馈信息,根据这方 面的信息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好、一般或不好的评价。
需要更多; ②父母通常掌握着权力和限制,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更
大,孩子更多的是尊从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影 响。
视频
7
(一)亲子关系的变化
1.父母与儿童交往时间的变化。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的变化。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
8
1.孤立期(一年级上半学期) 2.水平分化期(一至二年级) 3.垂直分化期(二至三年级) 4.部分团体形成期(三至五年级) 5.集体合并期(五年级以后)
15
(三)同伴的接纳性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受欢迎的程度; 二是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16
★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性 1.人缘型儿童(占总人数的7.8%) 2.嫌弃型儿童(约占5.1%) 3.孤立型儿童(约占9.8%) 4.中间型儿童(构成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
低年级:稳定性较差,易变且脆弱。 中高年级:稳定性逐渐加强,境遇性减少,选择性提高。 (四)小学儿童的情绪可控性不断提高 低年级:易冲动、外露,可控性较差 中高年级:逐渐发展起来,能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发展
1
讨论
1、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 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 童会微笑、大笑外, 还会羞涩地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 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 3.小学儿童情感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 (二)小学儿童的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 (三)小学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
21
三、师生关系(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是不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
教师。 (一)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随着年龄增长不断
变化
22
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盖奇(N.L.Gage)在他主编的美 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材第15版中,把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表现归 纳如下:
①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 ②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 ③较强的组织能力。 ④幽默。 ⑤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 ⑥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 ⑦公正。 ⑧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 ⑨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2、小学儿童逐渐学会从一定的道德标准出发, 确立自己喜欢谁或不喜欢谁。“我喜欢××,因为他 学习好,常为集体做好事;我讨厌××,因为他不守 纪律。”这一表现说了小学儿童情感的什么特点?
2
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提高认识 (二)创设情境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19
1.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 ①直接接触关系 这是同伴关系的初步形式,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
增高而下降。 ②接受关系 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高而迅速下降。 ③敬慕关系 ④其他关系
20
2.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择友的同质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 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 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 择友的趋上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品行得 到社会赞赏的人为朋友。
3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 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这种关系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人际关系中包含几种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知觉和理解; 情感成分:交往中与他人在感情上的亲疏和满意度的体
验,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行为成分:维持人际交往时的外在表现和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17
★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 1.家长的教养方式 2.出生顺序 3.认知技能 4.姓名 5.身体特征 6.行为特征
18
(四)小学儿童的友谊 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5个阶段: 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 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③同伴团体促进儿童社会依恋情绪的正常发展。 ④好的同伴团体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社会网络系统,对儿童的行
为起调节、控制作用。相反,不好的同伴团体,可能使儿童走 上错误的道路,如表现出犯罪、抽烟、酗酒等行为。
⑤好的同伴团体为儿童认知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积极的
条件。
14
(二)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过程
11Biblioteka Baidu
(一)小学儿童同伴团体的发展
1.同伴团体的含义 指同一些在年龄、身体、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
的儿童所组成的群体。 2.同伴团体的特点
第一,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 第二,限制其成员对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第三,具有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标准; 第四,发展使用其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
的组织。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由情感(父母对孩子作出反应的 性质和数量)和控制(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 两个不同维度组合而成。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 式。
1.权威型 2.专制型 3.忽视型 4.放纵型
9
教养方式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
10
二、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
同伴 同伴团体(即小团体) 友谊: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