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论法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法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问题意识(如何选题)
在问题意识方面,最重要的是区分该问题是理论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是提出立法对策还是有理论和模型。
证伪方法(如何对理论进行论证)
1、研究必须要有假设。学者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一个假设性的理论命题,对这个问题做理
论上的解释。
2、对理论命题的重要性。包括理论上的证明和经验上的证明。
3、证伪对于研究结论的检验作用
证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1、尽量证明自己的理论不被推翻。2、证伪的意义在于要界定理论的边界和使用范围。
大胆假设(如何提出理论创新)
理论要想取得重大的突破,必须首先提出一般理论的例外,然后用经验事实对这个例外加以证实,之后再将其确定并概念化,最终提出自己的理论。王力“先归纳后演绎”和黄宗志“从经验到理论”。
模式化分析与因果律的揭示
模式化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了解“是什么”的问题,最有利于达到社会科学的理论任务。可能的困难在于:模式化分析需要明确划分模式的标准,对于这一标准或模式要素的把握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思考的跳跃有两层含义:提出理论和模型;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因果关系的分析,不能以事实来解释另一事实。应当用模型化的理论去解释事实;把解释事物成因的理论概括出若干变量。
与最前沿的理论进行对话
社会科学是在理论的竞争和对话中前进的,对话才是学术研究的本质和归宿。
一个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研究者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从经验出发,发现、提出并解决理论问题);第二,要学会提出假设;第三,要运用科学方法对其加以证明,特别注意证伪方法的使用;第四,要学会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归纳的方法,从一般到个别,提出概念化、模式化的理论,进行因果律的分析;最后,要跟最前沿、最经典和最权威的理论进行对话,发现这些理论的例外,反思甚至挑战他的权威性,到最后将例外联系起来,或许就是一种理论的创新。
如何对待事实经验
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描述和解释。法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必须以理论为导向。林毅夫的学术态度:第一,一种理论跟现实不一致的时候,应当反思理论而不是让现实迁就理论;第二,学术的发展研究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密切。对策法学不是一无是处的,关键是我们过去既没有基础理论的指引又对实践缺乏必要尊重,所以才导致失败。逻辑的跳跃有两个指向:一是中国法制的经验另一个是中国法制的教训。
如何进行价值研究
社会科学的方法总体上是客观性,描述性的方法,讲究价值中立和价值无涉。法学应该如何对待价值问题:(1)我们应把价值问题当作一个客观法律现象,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其分布、形态、状况和冲突加以研究。价值问题是完全可以进行客观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价值分布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研究对象。(2)切忌在研究中轻易的出应然的结论,这种判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太强,而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3)一定要考虑价值研究的可操作性问题。总之,研究价值应当将研究对象客观化,从价值的反面切入进行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因果律的揭示。法学研究应该分析近因,而不应该动辄强调追
溯源头,否则研究就无法操作,得出结论也是没有任何意义。法学研究必须打破学科限制,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对策法学有层次的不同,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发生的规律,甚至提炼出一种因果律,使得问题的形成机制得到真正的解释。
运用方法论做出理论贡献
社会方法可以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穿越经验事实的迷雾
法学不能完全的强调学以致用,而要深入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要跳出法律规则的束缚,从社会学家的视野发现法律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要学会观察法律制度变迁的轨迹和规律。要总结那些自生自发的法律变革和司法改革措施。还需要关注中国法律制度中有别于西方的部分。
法科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
专业知识的熟捻和研究方法的成书是一个成功学者必备的两个条件。
找到具有理论价值的问题是作出理论创新的前提,因此问题意识中的问题是“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经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应该是那些理论含量比较丰富的研究课题,既能“大处着眼,也能小处入手”。如果能找到“小问题,大视野”的研究课题,最后提出一个概念化、模型化的理论,就可以作出一项成功的社会科学研究。
如何寻找研究对象:1、尽量选择那些长期存在理论困惑的题目,而不单纯是立法和实践问题丛生的课题。2要注意实践问题与该问题背后反映出的理论问题的差别。我们要善于区
分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更要善于把实践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和总结。
如何设计论证结构
教科书式的论文结构并不可取,因为:第一,没有理论意识;第二,没有理论红线。青年学生的学术论文最主要的就是缺少论题。论题就是理论上的假设,是全文需要论证的核心。第三,教科书式的论文很难让人分清哪些是既有成果,哪些是作者的理论贡献。
学术论文的“八股”在引言中介绍问题的由来,并在专门的文献回顾章节中梳理既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在正文中依次展开自己的论证。
导言和结论部分应该如何撰写?导言在学术论文中具有两个基本的功能:一是交代论文写作的背景、选题的由来和意义;二是交代文章的理论线索,也就是通篇要加以论证的假设和命题,必要时还可以交代自己的论证安排与理由。最后的结论就是把整个思路做一个总结,用更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要告别教科书体例的思维方式,首先应该从形式上入手,改变既往的论文章节编排模式,重新组织自己的论证结构。首先,必须找准文章的理论问题。其次,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还有在问题找准以后,我们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排列已经发现的理论问题,形成一份出色的问题大纲。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个经验问题存在的现状和原因是什么,能否通过既有的理论加以解决,然后满满的往理论方向进行提升,当我们提升一个理论问题之后,还可以按照同样的程序提出更大的问题。
如何选择研究方法之一:比较考察与历史考察方法
客观的说,比较考察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的青年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只关心西方理论和制度的现实样态,而对其背后的转换逻辑缺乏必要的了解,而后者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第二,在介绍西方制度时往往脱离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第三,在研究西方制度、理论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该制度和理论所发挥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