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概述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貌多样,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特殊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知识点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的概述。
一、地理位置和境界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它的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西连江西省和湖南省,北接浙江省。
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福建在对外交通和经济合作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二、地形地貌福建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其东部是一个纵深的沿海平原,有着丰富的海岸线和岛屿资源。
中部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有许多美丽的山脉和山沟。
西部是岩溶地貌区,拥有众多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如福建最高峰黄岗山等等。
福建省的这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景,也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大的潜力。
三、气候福建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由于其沿海地理位置,福建的气候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
它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
福建省也是台风频发地区,每年夏季和秋季都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
了解福建省的气候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水文地理福建省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其中最重要的河流有闽江、沙溪江等。
福建省还有许多湖泊,如漳州湾、石狮湾等。
这些水域不仅为福建省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为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经济地理福建省是中国的一个经济特区,其经济发展迅速。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锡、铅等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
福建省还是中国重要的开放沿海地区之一,其港口经济非常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福建省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六、人文地理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为主,还有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门巴族等。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地理环境多样,资源丰富,因此地理知识点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资源分布、气候特征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总结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陆地西临江西省和广东省,北界浙江省。
地理位置使得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地貌。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势呈南北走向。
其西北部是闽西山地,以武夷山为脊梁,山峰陡峭,地势复杂;中部是闽东丘陵,山地起伏,水网密布;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多河流交汇,沿海地带地势平坦。
这样的地貌特征决定了福建省的自然环境多样性,有利于发展农业、工业和渔业等。
二、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福建省资源丰富,涵盖了农业、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福建省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南两个地区。
闽东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发展水稻、柑桔、养殖等农业;闽南地区气候亚热带,适宜发展茶叶、竹木、蔬菜等农作物。
2. 矿产资源福建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地和福建北部沿海地区。
闽西山地是福建省的主要矿藏区,主要矿产有煤炭、铁矿、铜矿、锌矿等。
福建北部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石油、天然气开采区。
3. 水资源福建省地理环境湿润,水资源丰富。
著名的闽江、九龙江等河流在福建省境内流经,赋予了福建省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福建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潮湿。
全年气候明显分为夏、秋、冬三个季节。
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宜人,冬季相对较冷。
福建省是台风频发地,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给当地带来了杂乱和灾害。
因此,福建省在灾害防范和应对方面要加强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了福建省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气候特征与自然灾害等与福建省地理有关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省的地理环境和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基本特征
福 建 省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福 州 3 5 0 0 1 l
摘要:以地层 划分、对比、沉积岩 建造 、火 山岩建 造、侵入岩 浆活动 和变质 变形等地质 记录 为基 础 ,
以板块理论 为指 导 ,对福 建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 了重新认识和划分 。将福建省 区划分为华夏 地块 ( V
u n i t s o f F u j i a n r e g i o n w i t h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p l a t e t h e o r y .I t c a n b e s u b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s e c o n d — o r d e r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
C a t h a y s i a Ma s s i f( V一 3 ) , m a g m a t i c a r c o f c o a s t a l S o u t h e a s t( V - 4 )a n d c o n j u n c t i v e z o n e o f c e n t r a l F u j i a n( V- 7 ) . T h e t h i r d — o r d e r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c o n t a i n a n c i e n t a r c — b a s i n S y s t e m o f Wu y i( V一 3 - 1 ) ,N a n p i n g — N i n g h u a( f a i l e d)r i f t ( V - 3 - 2 ) , e p i c o n t i n e n t a l s e a b a s i n o f s o u t h w e s t F u j i a n( V 一 3 — 3 ) ,m a g m a t i c a r c o f c o a s t a l e a s t e r n F u j i a n( V - 4 - i ) a n d S o n g x i — y o u x i o p h i o l i t e m 6 1 a n g e( V- 7 - 1 ) .T h e f o u r t h — o r d e r t e c t o n i c u n i t s c o n s i s t o f t h e J i a n n i n g a n c i e n t b a c k
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
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山,水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理资源的地方。
以下是福建高一地理知识点的介绍。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面积约为121,400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5°50'30"至120°40'40"、北纬23°33'30"至28°20'00"之间。
二、自然地理环境福建地理环境特点明显,山多于平原,地势起伏。
福建省境内主要有五个地形形态区域:西部山地区、沿海平原区、中部低丘区、东南沿海高低起伏地区以及沿海岛屿和海域区。
1. 西部山地区:占福建省面积的3/4以上,是福建的脊梁。
包括武夷山、大庾岭、闽江源等山脉,海拔较高,地形复杂,独特的自然环境对福建的气候和水文地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沿海平原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区。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3. 中部低丘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势低矮丘陵起伏,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较好的农业条件。
4. 东南沿海高低起伏地区:福建沿海地区是中国最有意义的沿海地区之一,地形起伏较大,集山、丘、平原和海岛于一体。
5. 沿海岛屿和海域区:福建拥有众多的海岛,包括金门、马祖等,这些海岛及其附近的海域对福建的独特地缘环境和资源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三、气候特点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气候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差异比较明显,北部地区相对较冷,南部地区偏暖。
四、主要河流和湖泊福建省境内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其中包括:1. 闽江:全长419.21公里,是福建最长的河流,也是福建的母亲河。
2. 投洽河:位于福建南部,流经莆田市,并最终汇入福州湾。
3. 杏林湖: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是福州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
五、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
高二上地理知识点福建福建地理知识点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福建沿海板块,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福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北与浙江、江西接壤,西南濒闽江,东南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
总面积约121,400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1.27%。
二、地形地貌福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闽南丘陵山地、闽西丘陵山地、中北部河谷平原和沿海低山丘陵等地形类型。
闽南丘陵山地以武夷山、黄岗山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
闽西丘陵山地以武夷山西麓和云霄金湖等地为主要地域。
中北部河谷平原包括闽江流域和闽北平原,是福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沿海低山丘陵则是福建沿海及岛屿地区的地势特点。
三、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生态资源。
福建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闽江、湄洲湾和闽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福建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锰、石灰石等。
福建的自然生态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世界自然遗产武夷山、土楼、土楼群的建筑与文化景观等。
四、气候特点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福建的气温较为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暖湿,夏季较炎热潮湿,春秋季节适宜。
福建的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台风频繁,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五、人口和经济福建是中国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人口多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城市。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是福建的主要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贸易业和服务业。
福建经济发展较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导游基础知识——1福建概貌.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福建概貌第一节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
陆域面积12。
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
26%。
海域面积13。
6万平方公里。
四至点:东,福鼎市,120°44’E——540KM——115°50’E 武平县,西。
南,东山县,23°31’N——550KM——28°19’N 浦城县,北。
与台湾最近处仅135KM。
二、地貌特征: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呈马鞍状。
2山丘面积大,平原面积小。
3小型山间盆地多。
4河流短而壮。
5海岸曲折漫长,港湾岛屿众多。
※两列大山带:闽西大山带——武夷山脉,绵延530KM,海拔700-1500M,黄岗山,武夷山市西部,2158M,大陆东南部最高峰。
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绵延300KM,1856M鹫峰山博平岭长廊状谷地:延伸240KM。
※东南山国:山地丘陵 82% 平原10% 八山一水一分田。
岩溶地貌:永安大湖石林,龙岩龙崆洞,将乐玉华洞,宁化天鹅洞。
丹霞地貌:武夷山,永安桃源洞,泰宁金湖,连城冠豸山。
沿海石蛋地貌。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850平方公里,福州平原800平方公里,兴化平原464平方公里,泉州平原345平方公里。
土壤类型:红壤 70% ,砖红壤性红壤 11%。
※主要盆地:福州盆地,漳州盆地,寿宁盆地,柘荣盆地,周宁盆地,屏南盆地,德化盆地。
※河流:29个,内河水系,663条河流,总长13569KM。
淡水水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约一半为水库。
主要河流:闽江,源于仙霞、武夷等山脉,577KM,经36县(市)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
上游沙溪,富屯溪和建溪。
我国唯一源于省内且于本省入海的大河。
由福州入海。
九龙江,源于闽中大山南段,285KM,1。
47万平方公里,注入厦门港。
晋江,源于戴云山脉东南坡,182KM,5600多平方公里,由泉州入海。
汀江,源于武夷山脉南段,9000多平方公里,由广东入海,唯一由外省入海之河。
交溪,源于太姥—鹫峰—洞宫山脉,162KM,5500多平方公里,由福安市入海。
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貌地理重点
福建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地貌地理重点地貌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及其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地貌特征。
本文将从福建省的地貌类型、地貌演化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介绍福建省地貌地理的重点内容。
一、福建省的地貌类型福建省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河谷等。
1. 山地:福建省的东部和西北部为山地地貌,其中以武夷山最为著名。
武夷山地势险峻,山峰突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
此外,福建省还有大量的小山地,如南靖土楼、云水谣等著名景点,都是山地地貌的典型代表。
2. 丘陵:福建省地势较为起伏,丘陵地貌也相对发育。
尤以福州、厦门及周边地区最为典型。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带有大量的海岛,如厦门、金门、湄洲岛等,丘陵地势起伏,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3. 平原:福建省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钓鱼岛、舟山群岛等地。
这些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是福建省的重要农业基地。
4. 河谷:福建省还有许多河流流经,形成了一些河谷地貌,如闽江、邵武河等。
这些河谷地区涵养着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当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地貌演化福建省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经历了地质构造运动、风化侵蚀以及海平面变化等过程。
1. 地质构造运动:福建省位于华南造山带的东南缘,地壳构造活跃,地震频发。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福建省的地形发生了明显的抬升、下陷和断裂等地质现象。
2. 风化侵蚀:地表风化是地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福建省多年的高温多雨,使得风化作用尤为突出。
长期以来,福建省的地表物质经受风化作用,形成了多样化的地貌景观。
3. 海平面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貌也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沿海地带的地形逐渐被侵蚀,沿海岛屿也面临着溶蚀和侵蚀的威胁。
福建地理概况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 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地域差异明显。 6、夏季多台风。
A
16
何布温均年福 特有分气平建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A
17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 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 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 晋江水系支流多,河网密度大,达0.171公里/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5条。从晋江干 支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具有格子状 扇形水系的特征。
• 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 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持 续发展尤其重要。
A
8
闽江
• 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 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 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 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 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 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A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众多,涵盖了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诸多方面。
以下将从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地理四个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一、地貌福建地区地貌复杂多样。
东部临海一带主要由四维湖沉积平原和红层低山地构成,西南部为层状山地和丘陵地带,闽西山地为主要特征。
特别是闽西南过渡带和南岭山脉交汇处地形起伏较大,形成的辈分起伏是福建地貌最典型的代表。
二、气候福建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较为明显。
气温方面,全年温度适宜,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暖。
降水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多雨,年降水量较多,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降水量最大。
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三、环境资源福建省有着丰富的环境资源。
森林资源方面,福建的森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较高,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
丰富的植被资源为福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福建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拥有长达3780公里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渔场。
四、人文地理福建省人文地理资源丰富多样。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福建的一大特色。
福建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如福州、厦门、永定土楼等。
福建的闽南民居也是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体现了福建地区的独特人文风貌。
此外,福建也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导,尤其以石化、机械、纺织等行业发达。
福建还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对外贸易和外资吸引力较强。
总结起来,福建省地理高考知识点的综合概括主要包括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地理四个方面。
地貌上,福建省地形起伏较大,尤其是闽西南过渡带和南岭山脉交汇处地势较高。
气候上,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暖。
环境资源上,福建有着丰富的森林和海洋资源。
人文地理上,福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
此外,福建还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导,对外贸易和外资吸引力较强。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对于学习和掌握福建省地理相关内容非常重要,也为我们认识福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素材。
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基本特征
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基本特征李霞【摘要】以地层划分、对比、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和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对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划分.将福建省区划分为华夏地块(Ⅴ-3)、东南沿海岩浆弧(Ⅴ-4)和闽中结合带(Ⅴ-7)等3个Ⅱ级构造单元,武夷古弧盆系(Ⅴ-3-1)、南平—宁化(夭折)裂谷(Ⅴ-3-2)、闽西南陆表海盆地(Ⅴ-3-3)、闽东沿海岩浆弧(Ⅴ-4-1)和松溪—尤溪蛇绿混杂岩(Ⅴ-7-1)等5个Ⅲ级单元,以及建宁古弧后盆地(Ⅴ-3-1-1)等18个Ⅳ级构造单元.【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9页(P549-557)【关键词】大地构造单元;闽中结合带;福建省【作者】李霞【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 3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40 引言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东濒西太平洋,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临江西省,南界广东省,北接浙江省,地理坐标,115°50'~120°40'E,23°33'~28°20'N,陆地总面积 121 300 km2。
沿海多岛屿,海岸线总长>3 300 km。
对于福建大地构造的性质,1924年葛利普(A.W.Grabau)对武夷山区研究后,发现泥盆纪砂岩不整合于变质岩基底之上,认为在现代亚洲大陆东缘(包括东南各岛屿)存在一个前寒武纪古大陆—华夏古陆,其时代划归为太古代和元古代[1]。
此后,围绕古陆存在与否争议颇多[2--3],随着福建及周边地区基底年龄信息的逐渐丰富,有关本区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模式的认识趋于复杂[4--13],莫衷一是。
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最新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践,以1∶2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以板块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维为指导,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福建地壳形成演化过程中地壳块体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过程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大地构造相(优势相)的表征形式表述福建省大地构造特征。
【初中地理】福建地形地貌概述
【初中地理】福建地形地貌概述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
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
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绵延于闽赣边界附近的闽西大山拎,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共同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就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
山带北高南高,存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坐落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就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山带中,存有不少因断层失陷或古老河谷被抬高而构成的垭口,俗称为“第一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地下通道和军事要道。
浦城县枫岭隘、武夷山市分后水关、光泽县杉关、邵武市黄土隘、建宁县甘家隘、长汀县古城口等,地势都十分险峻。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
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高,山体最宽。
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高峰。
以两大山拎的主要山脉为脊干,分别向各个方向延展出来许多支脉,构成纵横交错的峰岭。
山地外侧与沿海地带,则广为原产着丘陵。
福建九年级地理知识点
福建九年级地理知识点福建九年级的地理学科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福建九年级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福建的地理位置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西北邻江西省,北界浙江省。
福建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
二、福建的地形地貌福建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和山地地貌,东北部为闽江平原。
福建东西横跨福建山脉,地势起伏较大。
境内有闽江、永定河等多条河流,以及武夷山、雁荡山等山脉。
三、福建的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的季节性明显,年降水量丰富。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台风频繁。
因此福建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台风措施。
四、福建的自然资源福建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都相对较为丰富。
其中,闽西南地区拥有较多的煤炭和铁矿石储量,而闽东沿海则是重要的渔场。
五、福建的人口与城市福建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较大。
泉州、厦门、福州等城市是福建的主要城市,经济、文化中心。
其中,厦门是一座国际知名港口城市,也是福建的特殊经济区,对外开放较为广泛。
六、福建的农业与工业福建是农业大省,以种植水稻、茶叶、甘蔗等农作物为主。
福建的茶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闽北一带的红茶、武夷山的乌龙茶等都是福建的特色产品。
此外,福建还以渔业和畜牧业等为支柱产业。
福建的工业较为发达,以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
福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国际知名公司在这里设有工厂和生产基地。
七、福建的旅游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胜、自然景观等。
例如,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福建还有武夷山、鼓浪屿等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结语福建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包括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以及旅游资源等。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福建是一个多山且沿海的省份,地理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相隔约130公里。
南部濒临南海,西临广东和江西,北部与浙江接壤。
福建省总面积约121,400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二、地貌特征福建地处祁连山与闽粤山脉东段的余脉取向相交构造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福建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4、福建的主要山脉有五岭山、武夷山、黄岗山等。
而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闽江三角洲和闽南平原等。
三、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炎热多雨。
每年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常年高温多雨,冬季相对较凉爽。
四、水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诸多河流和湖泊。
福建的河流主要有闽江、龙浔江、曹溪、漳河等。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是福建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五、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是福建的重要资源之一,森林覆盖率约为59%,福建是中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此外,福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钨矿、锑矿、铀矿等。
六、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省份之一、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等为主。
福建的沿海地区如厦门、福州等城市发展迅速,成为福建的经济中心。
福建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水稻、糖和柑橘等。
七、旅游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
武夷山和土楼是福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其他知名景点还包括厦门、鼓浪屿、南靖土楼等。
八、重要港口福建拥有多个重要的港口,是中国沿海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厦门、福州、泉州等港口是福建的主要港口。
福建的港口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福建高考地理知识点
福建高考地理知识点福建地理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福建省,它是中国沿海地带的重要一环。
在福建高考地理的相关知识点中,我们可以着重讨论福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资源。
一、地形地貌福建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平原和沿海地区。
福建省的最高峰为武夷山,属于庐山系的一部分;还有闽江、泉州湾、福州湾等河流、港湾等地理特征。
二、气候福建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整个省份的热带保持了一年四季的温暖,常年降水充足,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特点。
三、资源福建地理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两部分。
1. 矿产资源福建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灰石、花岗岩等。
其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北部的龙岩和三明地区;铁矿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南平地区;石灰石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一带;花岗岩则分布在武夷山、福安等地。
2. 农业资源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主要有水稻、福建胡椒、茶叶等。
福建是我国的重要水稻产区之一,稻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
福建胡椒是中国四大香辛料之一,主要产自福建南部的南安和沙县等地。
福建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出产的福建名茶世界闻名,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
除了地形地貌、气候和资源,福建的高考地理还会涉及一些其他知识点,如福建的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等。
1. 人文地理福建的人文地理主要有闽南文化和闽北文化两个分支。
闽南文化是闽商文化的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一带,对于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闽北文化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的龙岩、宁德等地区,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点。
2. 旅游资源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鼓浪屿则是一座小岛,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享有"世外桃源"的美誉;土楼则是福建特有的民居建筑,代表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
地理福建知识点高考福建是一座美丽的海滨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高考地理考生必须熟悉的一个重要区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福建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福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西濒台湾海峡,南界巴士海峡,北界浙江省。
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8°20′,东经115°50′~120°40′之间。
福建的行政区划包括9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级市。
二、地貌特征福建地势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山地是福建地貌的主体,主要以闽西南山地、闽东山地和闽东南山地为主。
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和泉州的周边地区。
平原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等地。
福建丘陵和山地交错的地貌特点,形成了许多秀丽的自然景观,如武夷山、泰宁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三、气候特征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全省年均气温在17℃-21℃之间,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福建常年受到太平洋气流的影响,冬季南风盛行,夏季受台风和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
由于福建地势高低起伏,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沿海地区气温适中,湿度较大;而内陆地区气温较高,季风影响较小。
四、自然资源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最为突出的。
福建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主要河流有闽江、龙溪河、漳江等,湖泊有宝珠湖、武夷湖等。
这些水资源为福建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发电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钨矿、锡矿等。
其中,武夷山地区盛产石英、长石、花岗岩等矿石,对于建筑和工艺品制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福建的经济以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福建的制造业发达,主要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为主。
福建地理
福建的地形、河流与交通
突出福建的交通枢纽、主干线分布与 地形、聚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⑴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山河大势(地形、 河流)的关系 ⑵城乡协调、山海联动。 重点应放在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我省 经济、社会(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影 响。
福建的地形、河流与城镇
分 ①沿河流沿岸 布 原 ①水陆交通便 因 利 ②生活、生产 水源充足 ③河谷盆地, 农业发达、 • 分析南平城市发展的最大的 交通便利、 区位特点: 节省建筑投 闽江上游三大支流汇合处, 资,是人口 有四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 集中分布的 量的人货集散) 地区。 • 分析福州市的城市发展区位
⑴ 山区: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的道路,B进行粮林 牧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以பைடு நூலகம்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 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灌 溉),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 ⑵ 沿海:发展海洋事业
发展渔业(养殖、捕捞)、开发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 源、发展海洋运输。
新课标地理高考复习
福 建 地 理
教学参考
一、福建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福建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
从海陆位置看 从相对位置看
海峡西岸
“十字路口”
二、福建自然地 理环境有哪些 基本特征?
1.峰岭耸峙, 丘陵连绵 2.海岸曲折, 良港众多 3.季风显著, 台风频繁 4.水系发达, 水力丰富
㈠福建地形有哪 些基本特征?
③山地气温较低。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 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的背 风坡,有增温作用。 ABC低温中心的原因:地势 高
福建综合基础知识
福建综合基础知识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福建省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地理特点福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邻江西、广东两省。
它的地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形地貌:福建的地形复杂多样,有海岸平原、丘陵地带和山区。
其中,闽南、闽北是福建的两大主要地貌类型。
闽南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沿海线较长,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岛屿;而闽北地区则以山区为主,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区。
2. 气候条件:福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潮湿。
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赤道,福建还常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 自然资源:福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其中,它以福建白云石、闽南砂岩、福建白花油等矿产资源著名;闽西山区的茶叶、客家凤梨等农产品也深受欢迎。
二、历史文化福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福建历史文化的几个方面:1. 文化遗产:福建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福建土楼、武夷山、府城古街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2. 闽台文化交流: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福建与台湾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闽台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闽南民俗,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风貌。
3. 宗教信仰:福建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包括道教、佛教、基督教等。
福建的宗教场所如南普陀寺、白云塔等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
三、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对外开放: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开发沿海经济带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外贸出口:福建是中国重要的外贸省份,针对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非常活跃。
高一上地理知识点福建
高一上地理知识点福建高一上地理知识点——福建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临东海,南濒台湾海峡,西靠福州市,北接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本文将介绍福建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系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东经115°50′至120°40′,北纬23°33′至28°20′之间。
它与浙江、江西、广东以及台湾相邻。
福建总面积121,400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17个省级行政区。
二、地貌福建地势多山,高低起伏。
以闽江和平潭岛之间的东北部为界,分为闽北山地、闽中丘陵、闽南山地、福州平原和沿海平原五个区域。
1. 闽北山地:位于福建北部,为闽江的上游。
这里山岳陡峭,溪流纵横,气候凉爽,适合发展林木资源。
2. 闽中丘陵:位于福建中部,依山而建,丘陵起伏。
这里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
3. 闽南山地:位于福建南部,地势较高,山脉纵横交错。
这里山高林密,风景秀丽,适合发展旅游业。
4. 福州平原:位于福建东北部,是全省最大的平原。
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5. 沿海平原:位于福建东南部,是福建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
这里的海岸线长,自然条件适宜渔业发展。
三、气候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1. 冬季(11月至次年2月)较为凉爽,气温一般在10°C左右。
2. 春季(3月至5月)温暖多雨,气温逐渐升高。
3. 夏季(6月至8月)炎热多雨,气温可达30°C以上。
4. 秋季(9月至10月)凉爽少雨,气温开始下降。
四、水系福建水系十分发达,主要有闽江、龙溪、北大港、东翅水、漳江等。
1. 闽江是福建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长的河流之一。
它发源于闽北山地,穿越福州平原最终注入福建海域。
2. 龙溪位于福建中部,是闽江的支流之一。
它发源于闽中丘陵,流经福州市。
3. 北大港是福建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南平市,最终注入长汀河。
福建区域地质构造
福建在构造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为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带的陆缘活动带的一部分,是全球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因而地质上以燕山期中酸-酸性火山岩、侵入岩广泛露布(占全省近2/3面积)而著称省内外。
近十年来变质基底研究的重大突破,结束了“福建是否存在前晚元古代变质岩”的纷争。
现有资料表明,自晚太古代以来,福建境内各地史断代的地层,岩石均有出露,但各断代地层、岩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剥蚀,且各自的建造,变质变形特征及成矿专属性等都有所差异。
这也表明晚太古代以来福建地壳运动十分频繁,以致地壳在纵向上,无论是变质基底或是盖层都具有多重结构特征;而表壳构造则以脆-韧性断裂及推覆、滑脱构造尤其脆性断裂极其发育为特色,其中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最为醒目。
各断代地层、岩石的分布明显地受构造(断裂)控制,从而构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
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及政和-大埔北北东向断裂带,将福建分割为闽西北及闽西南及闽东三个不同的构造单元。
闽东南滨海断隆带范围虽小,但在区域构造意义上可与前述三个构造单元相媲美,因而可视为一个独立构造单元。
闽西北自晚太古代起经沧桑之变,晋宁运动以后基本处于造山隆起状态,其中前震旦纪变质岩及加里东-燕山期花岗岩类发育。
因四堡运动而与闽西北断离的闽西南区,震旦纪-奥陶纪及晚泥盆世-早三叠世两度处于拗陷状态的边缘海环境,并沉积巨厚的沉积物;中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基本结束了闽西南的海侵历史,并引发了岩浆上侵及水平挤压作用,致使拗陷中的沉积物褶状隆起,形成盆岭地形。
由于政和-大埔断裂带的存在及其活动而与闽西北及闽西南两构造单元分离的闽东地区,除沿海地带以外,从早古生带至中生代早期处于隆起剥蚀状态;中生代,因断陷作用最为强烈,频繁。
燕山中、晚期的构造及岩浆上侵活动,使闽东地区的火山堆积物挠折隆起。
闽东南滨海断隆带因燕山期强烈的断裂逆冲作用及岩浆侵入活动,导致变质基底岩块在地表的零星分布及基性-酸性侵入岩的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前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在构造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为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带的陆缘活动带的一部分,是全球构造-岩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由此福建省的地貌地形特征也较为复杂,其地貌受邵武—河源、政和—大埔,以及长乐—诏安等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带切割,形成两列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山脉:西部为武夷山脉,亦称大杉岭,是闽、赣两省的界山,为闽江、汀江和都阳湖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中部为鹭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
该区各时代地层、岩石均有出露,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剥蚀,并以中生代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最为发育。
各阶段建造、形变、变质等特征都有所差异,表明晚太古代以来,地壳运动频繁。
关于福建及邻区的大地构造特征,长期以来,一直都作为争论的焦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和论述,对其归属各有所论。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李四光(1937)、水涛等(1988)认为整个东南沿海应归属于华夏古陆的范畴;黄汲清(1945,1959,1960,1979,1980)、任纪舜(1962,1964,1977,1984)则认为整个华南地区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霍敏多夫斯基(1953)认为该区可分为南侧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广东复背斜及北侧的浙闽太平洋褶皱带;陈国达等(1975)从地洼学说出发将本区划为东南地洼区;张文佑(1959)认为该区属华夏台背斜,后期(1986)将该区划分为华南断褶系的武夷一云开加里东断褶带(西部)及东南沿海海西一印支断褶带;郭令智(1981)、乔秀夫(1981)、赵明德(1983)等提出本区存在不同时期沟弧盆构造,并划分出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期弧后盆地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弧系等构造单元;许靖华(1980,1987)、李继亮等(1992)提出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使印支期广泛存在的大洋盆地逐渐封闭的观点,闽西南地区则是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有力的证据之一是该区存在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
这些研究为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由于本区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上地壳范围内受到了多期构造事件强烈改造,某一时期的地质构造格局不足以全面概括该区的大地构造属性,因此从构造演化的角度来认识本区的构造背景似更能合理地阐释该区的区域构造特征。
一、福建省各地体构造划分及演化福建地区受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强烈,构造裂隙(尤其是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并构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架。
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及政和-大埔北北东向断裂带相交于南平一带,将福建切割成:闽西北地体、闽西南地体、闽东地体、闽东南地体等四大地体(图1)。
根据四大地体的沉积、构造特征亦能看出这些地体分别有着不同的地质历史和构造变形过程(韦德光等,1997;边效曾等,1993;张庆龙等,2008)。
闽西北地体晚太古界为天井坪组。
天井坪组变质岩组合为变粒岩、片岩、夹斜长角闪岩的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其原岩建造相当于类复理石中酸性火山质硬砂岩型,夹基性火山岩。
早元古界为麻源群。
麻源群变质岩组合为变粒岩、片岩的低-高角闪岩相变质岩,其原岩建造相当于类复理石型。
中-晚元古界出露有交溪组和万全群。
闽西北地体以晚太古代变质基底和元古代变质岩的广泛出露、以及自奥陶纪开始到中三叠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没有接受沉积为其主要特色。
闽西南地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以南广大地区。
区内最老地层为早元古代的桃溪组低角闪岩相的片岩、变粒岩等。
且以缺失晚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志留纪和早、中泥盆纪地层和自晚泥盆世开始一直有连续的地层沉积为主要特色。
闽东地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东的闽东地区,区内出露有早元古界迪口组。
岩性以深灰、灰黑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薄层黑云斜长石英岩、石英片岩,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原岩为砂泥质岩类。
以缺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早震旦世和古生代-中三叠世地层、晚中生代陆相酸-中酸性火山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类大面积出露为主要特征。
闽东南地体的西界大致在福清-莆田-南安-龙海-云霄县城一线,宽度大于40 km。
该地体内出露的澳角群为中浅变质岩系,主要由各内变粒岩、片岩组成,它的时代归属颇有争议,但最新资料证明应属于寒武-奥陶纪。
图1:福建省地体划分简图各大地体相互之间的形成与演化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张岳桥等,2004;张达,2000)。
闽西北地体自晚太古代以来开始褶皱隆起,加里东运动之后,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全面隆升、剥蚀。
经印支运动与闽西南地体拼接后,中、新生代再度卷入造山、造陆运动。
因晋宁运动与闽西北地体分离的闽西南地体,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处于广海盆地边缘,接受陆源碎屑沉积;晚泥盆世-中三叠世转为陆缘海海湾环境,形成了厚达7000m的海陆交互相-海相地层,印支运动使之褶皱隆起。
自加里东早期与闽西北及闽西南地体分离的闽东地体,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处于隆起、剥蚀状态;因受闽台微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碰撞、拼贴作用的强烈影响,燕山期尤其晚侏罗世发生大规模岩浆强烈和频繁的喷发与侵入,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侵入岩遍布全区;从白垩纪开始断褶、隆起,以致新生代福建处于整体隆升状态(李根坤等,1987,1988;边效曾等,1993)。
但因断裂活动,各块体隆升幅度仍有差异。
概而言之,福建是个经历多旋回造山作用,并由不同地体、断块拼接而成的复合造山带。
二、福建省构造旋回的划分与演化根据福建省境内地层不整合关系和沉积、岩浆岩建造及其形变、变质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五台-吕梁、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6个构造旋回(李兼海,1998;张达,2000;韦德光等,1997;许绳铭等,1992)。
1、五台-吕梁旋回该地质事件发生于地槽早期阶段,由于岩石变质较深,变形复杂,构造运动性质很难确切查明,有的学者认为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变形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作用等因素,将发生于古元古界与中元古界之间的地壳运动称迪口运动。
由于迪口运动的强烈造山作用,岩石变质较深、变形强烈且多具混合岩化,地层体多呈韧性剪切断层接触或构造岩片产出,许多重要地质现象很难恢复查明。
2、晋宁旋回为前震旦纪晚期构造旋回,现根据震旦纪与下伏中一新元古代早期地层的差异,其间的构造运动称晋宁运动。
根据前人研究分析,晋宁运动是福建省内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除前震旦纪地层产生强烈而复杂变质变形外,岩浆侵人和混合岩化亦是其主要活动特征,其时限为800Ma左右或略早。
3、加里东旋回为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构造旋回,发生于地槽后期回返阶段,岩石具轻变质,变形简单,原始层理得以保存,据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两幕即澄江运动和广西运动。
杨逞和(1979)认为澄江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上升运动。
广西运动是福建境内的一次重要构造运动,表现为晚泥盆世天瓦炼组底部砾岩与下伏早古生代及其更老地层的明显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早古生代及其更老地层遭受强烈的褶皱变形,地壳隆起成山,遭受剥蚀,从而结束福建境内长达约20亿年的地槽发展历史,开始进入准地台演化阶段。
4、华力西-印支旋回为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三叠纪)的构造旋回,发生于地槽结束之后的准地台发展阶段,地壳以频繁的升降运动为主,岩石变质、变形微弱。
印支运动是福建省内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是大地构造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一幕。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及岩石组合特征,印支旋回可划为4幕:柳江运动(上升)、淮南运动(上升)、东吴运动(上升)、印支运动。
5、燕山旋回为中生代中-晚期(晚三叠世晚期-白噩纪末)构造旋回,福建地壳由海转变为陆,结束准地台型沉积,进入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大陆的挤压(俯冲),频繁的构造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和喷发)是燕山构造旋回的主要特征,并导致沿海及内地若干北东向热动力变质带的形成。
根据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该旋回亦可分为4幕:南象运动(上升)、兰江运动、闽浙运动、燕山运动。
6、喜马拉雅旋回为新生代构造旋回,是活动大陆边缘演化的后期阶段,表现为地壳缓慢地上升,逐步形成现今的地形地貌。
岩浆活动微弱,构造以继承性断裂复活和断块隆升活动为特征。
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分为3幕:龙海运动(上升)、台湾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
三、福建省主要构造-岩浆带及其演化福建作为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主要构造单元,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伴随着构造单元、构造型式、构造体系、构造发展阶段、大地构造环境、构造作用域的演化,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带动着该区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演化(孟立丰,2012;张路,2008;陶建华,2008;张达,2000;韦德光等,1997)。
该区多期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北东-北东东、北西及东-西、南-北向构造(断裂)带。
它们将福建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体(地体、断块),构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李根坤等,1988),同时形成几条具省内一级构造单元的主要构造(断裂)带及次一级的区域性断裂带(图1)。
1、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该构造带呈北东东向展布,于南平-宁化一线,长约140 km,宽20~30 km,往西进入江西境内。
其东北端在南平一带被政和-大埔断裂带斜切,因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及岩浆侵入破坏而形迹不明。
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呈北东东向带状分布其中的中-晚元古代变质岩原岩为陆源碎屑沉积-火山岩系。
其早期火山岩为富钠的中酸性火山岩,可能为海底喷发产物;晚期震旦纪火山岩为陆相喷发的钙碱性酸性火山岩,且岩石化学图解显示其岩浆来源于碰撞构造环境。
这表明中元古代晚期-晚元古代时该构造-岩浆带是条火山喷发带,且先是水下喷发,而后演化为南、北两地块发生碰撞,后转为陆上喷发(福建省地矿局,1985;陈耀安等,1982)。
这充分说明了闽西南和闽西北两地体由原来的隔离状态(有海底火山喷发)到碰撞拼贴成为一个整体,且该构造-岩浆带中有幔源的基性、超基性岩存在,表明该断裂为超壳的深断裂。
2、政和-大埔断裂带该构造带呈北东30°左右沿政和-南平-尤溪-漳平一线延伸,两端延入浙、粤两省境内。
断裂带中分布的岩石地层比较复杂,其中以中生代沉积-火山地层及花岗岩类为主。
断裂带由一系列走向北东25~35°,倾向南东或北西的断裂所组成(韦德光等,1997;聂童春,2004)。
长期以来不同地质学家一直将其作为不同地质单元的分界线,但对其性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郭令智(1981)认为其为加里东期板块俯冲带;许靖华(1987)认为其为早古生代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的产物;翁世颇(1987)认为它是武夷地体和闽东地体的界线;而地质力学观点称其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一部分。
断裂带内构造要素发育,有构造角砾岩带、构造破碎带、糜棱岩带、劈理化带、构造透镜体以及伸展构造、推覆构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