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面有泡沫 泡沫减少
22
水温的变化
工业污染源:发电厂、化工厂等排放的热水。 自然因素:水面同大气的热量交换、水体同
河床的热量交换、太阳的辐射等。
23
4.2.2 评价工作等级和工作程序
4.2.2.1 评价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 评价最详细,二纵次之,三级较简略。
不同。
18
2.衡量水体污染与自净的指标
问题:用什么指标可以衡量河段水体污染与自净所
处的阶段?
水体外观、化学
指标、生物种类、
数量及比例关系、
溶解氧等等
污水河
19
A.P/H指数与BIP指数
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 ②10000—20000m3/d
➢ ③5000—10000m3/d;
➢ ④1000—5000m3/d,
➢ ⑤小于1000m3/d。
25
(2)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2类污染
物,但需要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 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P/H: 高
下降
最低点 上升 高
BIP: 0~8 上升
60~100 下降 0~8
通常使用的是BIP指数。
20
B.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净化程度昼夜变化幅度不同?
➢ 污染物从不同途径进入水体以后, ➢ 随着水体介质的迁移运动、污染物的分
散作用以及污染物的衰减转化作用, ➢ 污染物在水体中会得到稀释和扩散, ➢ 从而逐渐与水体混合达到稀释, ➢ 降低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
42
混合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 ①竖向混合阶段,是从排污口到污染 物在水深方向上充分混合;
入地面水环境的堆积物较多或土方量较大,且受 纳水体的水质要求较高(III类以上)时,应进行 建设期的环境影响预测。
个别建设项目应根据其性质、评价等级、水环境 的特点和当地的环保要求,预测服务期满后的水 环境的影响。
37
(4)预测时段
地表水预测时段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 个时期。一般说,枯水期河水的自净能力最小, 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最大。
规定地表水以多年平均流量为划分依据。如果没有 多年平均流量,则用平水期平均流量。 根据技术导则规定,拟建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流断面 的多年平均流量大于150m3/s的为大河,小于15m3/s 的为小河,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河。
27
②湖泊和水库规模的划分
与河流类似,以湖泊和水库枯水期蓄水量和蓄水 面积作为划分依据。但此时期的资料不易获得, 因此以多年平均情况作为划分依据。没有多年平 均资料的,用平水期的平均资料。划分规定如下:
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 在枯水期和平水期2个时段的环境影响。
对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活饮 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 预测此时段的影响。
评价等级为三级或评价等级为二级但评价时间 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期的环境影响。
38
4.2.3.2 预测方法的选择
(1)数学模型法 是利用适合的水质模型预测建设项目引起的水
使其运动特性与水质点的运动学特征一致。 这一假设对于多数溶解性污染物或呈胶体状态
的污染物质是可以满足的。
45
分子扩散是由于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 质点分散现象。
该过程服从Fick第一扩散定律,即分子
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
成正比,即:
I1 E
C
xi
i = 1,2,3
注意:分子扩散是各向同性的,上式中的负 号表示质点的迁移指向负梯度方向。
一般选择以下地点为预测点: ①已确定的环境敏感点; ②环境现状监测点;
③水文特征和水质突变处、现有水文站、河流分 又或会合处等。
36
(3)预测阶段
分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3个阶段。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对地表水环
境的影响。按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进行预测。 对于建设期超过1年的大型建设项目,如可能进
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是:
➢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Fra Baidu bibliotek
➢ 受纳水体的规模;
➢ 受纳水体对水质的具体要求。
24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依据以 下四项指标来衡量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
(1)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通常将企业污水排放置分为5个档次:
➢ ①大于20000m3/d;
———自然净化
➢ 物理作用:稀释、沉淀
(强)
➢ 化学作用:日光、氧气等对污染物的分解 (弱)
➢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食物链)
(强)
阳 光 ↓ 一 级 生 产 者 → 原 生 动 物 → 轮 虫 、 浮 游 甲 壳 动 物 → 鱼 → 其 他 动 物
异 养 细 菌 废 物 、 排 泄 物 人
14
问题:水体自净速度有哪些限制因素?
5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物 P61 • 耗氧有机污染物 • 营养物 • 有机毒物 • 重金属 • 非金属无机毒物 • 病原微生物 • 酸碱污染 • 石油类 • 热污染
11
水体自净: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 逐渐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
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湖 泊
河 流
内容提要
本章在介绍水体受污染的形式及其自净过 程、水质模型的基础上,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的 识别、预测和评价(重点为地表水体的水质)。
➢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 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 ➢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 水质模型的标定 ➢ 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15
A.自净的过程
如下图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如下
a.物理作用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
沉降到河底;
• b.生物作用

溶氧↓
溶解氧↑
• 好氧菌↑ 好氧菌↓
有机物降解

厌氧菌↑ 自然溶氧、藻类产氧
16
河流污染和自净过程图 原理?


自净
17
被污染的水体都是自净水体! 但自净恢复的程度不同,或称污染现状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可参照表4-12划分评 价等级。
29
表4-1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30
续表4-12
31
地下水评价等级的划分
(1)工程特点 包括工程规模、性质、能源结构、生产工艺,
特别是废水排放特征。 (2)环境特征 主要是与污染物迁移转化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
包括评价区的地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球 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情况。 (3)所处地理位置 主要是与大城市、重要名胜古迹或旅游地区、 水源地方位。
32
表4-1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依据
33
图4-1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4
4.2.3 预测条件的确定和预测方法
(1)评价因子的筛选 评价因子的筛选应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和评价范
围内水环境污染的特点而定。筛选原则包括: ①按等标排放量大小排序,选择排位在前的因子,
但对那些毒性较大、持久性的污染物应慎重取舍。 ②在受项目影响的水体中已经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
46
湍流扩散是在水体的湍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
(流速、压力、浓度等)的瞬时值相对于其平均
值的随机脉动而引起的分散现象。当水质点的亲
流瞬时脉动速度为稳定的随机变量时,湍流扩散
也可以用Fick第一定律描述,即:

I
2
Ei
C xi
i = 1,2,3
注意:由于湍流的特点,湍流扩散系数是各向异性的。湍流 作用是由于计算中采用了时间平均值描述湍流的各种状态导 致的,如果直接用瞬时值计算,就不会出现湍流扩散项。 47
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需预测一种污染 物,但需要预测的水质参数数目≥7;
➢ 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要预测浓度的
水质参数数目<7。
26
(3)地表水域规模
①河流或河口规模的划分 水环境影响评价时最好以枯水期的平均流量作为河
流(河口)大小规模的判据。 由于这种资料难以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因物此理水?体的自净速度是有限的。在正 常净情水况流下量,、流水速体、单污位染时物间物内理性通质过正常 生化物学循?环中能够同化有机污染物的最 大地数域量、称季为节、同天化气容量或自净容量。 • 在生自物净?容量范围内水体的净化是如何 进 行生的物呢种?类、数量(营养物浓度、环境因子)、
代谢的极限速度
体水质变化,从而预测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 的定量方法,已经在许多水域获得了成功应用。 该方法比较简单,应首先考虑选用。 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 参数,而且污染物在水中的净化机制有的很难 用数学模型来表述,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
39
(2)模拟试验法
根据相似理论,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 行水质模拟实验,以预测由建设项目引起的水体水 质变化。
• 推流迁移:污染物随着水流在X、Y、Z三个方向上平
移运动产生的迁移作用。(前后、左右、上下)p100
• 分散稀释:污染物在水流中通过分子扩散、湍流扩散
和弥散作用分散开来而得到稀释。 p100
• 转化和运移:污染物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或解吸、污
染物颗粒的凝并、沉淀和再悬浮。底泥中污染物随底泥 沉淀物运移,热污染的传导和散失。
12
分散稀释方式
分子扩散: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 散现象,符合费克第一定律,即分子扩散的 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浓度提督成正比
湍流扩散:在湍流流场中质点的各种状态的 瞬时值相对于其时平均值的随机脉动而导致 的分散现象。
弥散: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 引起的分散作用。
13
水体自净
该方法需要相应的实验条件,制作实验模型需要花 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若评价级别较高,对预测结果要求很严,又无法用 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但是,模拟实验的条件不能完全和实际水体一致, 因此,评价环境影响时应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40
(3)类比调查法
是参照现有相似工程对水体的影响来预 测拟建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氧浓度高低与细菌含量有关,昼夜变幅与藻类数量有关,
因此与P/H或BIP有关。
21
C.水体外观
外观特征:混浊程度、颜色及气味等 原因:水中细菌种类数量、悬浮物种类数量
污染前 污染 净化开始 持续 结束
• 外观:无色 暗灰色 灰色 继续变清 无色
• 澄清透明 很混浊、臭 混浊 浊度下降 澄清透明
当平均水深≤10m时: 当平均水深>10m时: ➢ 大湖(水库) >50km2 ➢太湖(水库) >25km2 ➢ 中湖(水库) 5—50km2 ➢中湖(水库) 2.5—25km2 ➢ 小湖(水库) <5km2 ➢小湖(水库) <2.5km2
28
(4)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9) 划分地表水的水域功能,如果受纳水体的 实际功能与该标难的水质分类不一致时, 可根据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水环境 功能区划来确定受纳水体的功能,然后确 定对地表水水质的要求。
该法要求建设项目和类比项目污染物来 源、性质相似,并在数量上有比例关系。 此种预测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性质。
类比法所得结果较租糙,一般在评价工 作级别较低,且评价时间较短,只有在 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和数据时采用。 41
4.2.4 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水质模型
4.2.4.1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 ②横向混合阶段,是从竖向充分混合 到横向充分混合阶段;
➢ ②横断面上充分混合以后到长度方向 充分混合的阶段。
43
(1)迁移运动
是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的转移运动,只是 改变污染物在水中的位置,并不改变水中污 染物的浓度。污染物的迁移通量可由下式计 算:
f=uC
44
(2)分散运动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散运动是由浓度梯度引起。 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扩散三种形式。 研究分散运动时,通常设污染物质点足够小,
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 ③经环境调查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 ④地方环保部门要求预测的敏感污染物。
35
(2)预测范围与预测点位
预测范围一般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相同 或略小,其确定原则与现状调查相同。
在预测范围内布设适当的预测点,预测点的数量 和位置应根据受纳水体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 等级以及当地的环保要求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