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胚 循环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循环系统
Medium-sized artery 中动脉
中动脉的结构特点:
• 内皮下层较薄, • 内弹性膜明显,呈波纹状。 • 中膜较厚,主要由环形平滑
肌组成,有少量弹性纤维和 胶原纤维。 • 近中膜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Small artery 小动脉
• tunica adventitia 外膜: 疏松CT,含弹性纤维
和胶原纤维。
外弹性膜:位于中膜与外膜交界处。
营养血管:供应外膜和中膜,内膜为渗透。
II. Artery 动脉
Large artery 大动脉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 内皮下层较厚 • 内弹性膜有数层组成,与中膜相续 • 中膜厚,主要由弹性膜组成,其间
中静脉
大静脉
V. Microcirculation 微循环
动静脉吻合
微循环的血管
• 微动脉 • 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 • 真毛细血管,起始处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 直捷通路:管径粗,结构同毛细血管 • 动静脉吻合:管壁厚,纵行平滑肌发达
VI. Heart 心脏
• atr ium • ventr icle atr ioventr icular
小动脉的结构特点:
• 与中动脉相似,属肌性动脉。 • 管径1mm以下。 • 内弹性膜明显。 • 中膜平滑肌随管径变小而减少。 • 外弹性膜不明显。
Arteriole 微动脉
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 管径0.3 mm以下。 • 无内弹性膜。 • 中膜仅1 ~ 2层平滑肌。 • 外膜薄。
动脉管壁结构点与功能的关系
III. Capillary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_循环系统
3.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 结缔组织)、(
)、肌(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和( 胸腺)
等器官肺内。
4. 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 胃肠粘膜),一 些( 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三)外膜(tunica adventitia)
疏松结缔组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 有的动脉有外弹性膜
二、动脉
(一)大动脉(large artery)
弹性动脉(elastic artery)
内膜
内皮(W-P小体丰富) 内皮下层:较厚,CT 内弹性膜:多层弹性膜
中膜:厚,40-70层弹性膜为主
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b. 有孔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 * 内皮不含核的部分 很薄,有直径 60~80nm贯穿细胞的 孔,孔上可有一层 大分子物质构成的 厚4~6nm的薄膜覆盖。
* 基膜连续。 * 分布于胃肠粘膜, 肾血管球和一些内 分泌腺中。
(3)血窦( sinusoid)
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
特点: 不同器官内的血窦 结构常有较大差别
腔大、壁薄、不规则 细胞间隙大 基膜:连续、或不完整或缺如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
c. 血窦(Sinusoidal
capillary): * 粗且管径变化大。 内皮不连续,间隙大。 * 基板不完整或缺如。 * 分布于肝、脾等处。 B. 功能: 物质交换的 场所。毛细血管的密 度与代谢活跃程度有 很大关系。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与中膜接近
不明显
明显
维持血流的平稳性和连续性
调节器官血流量
小动脉 肌性动脉 0.3~1mm 极薄
微动脉
<0.3mm 极薄
明显 较厚 3~9层平滑肌纤维 薄 不明显 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 和血压
不明显 薄 1~2层平滑肌纤维 薄 无 调节组织微循环和 血压
三三 毛细血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小血管光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四)微动脉(arteriole)
管径小于0.3mm,各层均薄。 无内、外弹性膜,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
微动脉(纵切面)光镜图
(三) 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Blood 心脏
泵出血流
大 动 脉 使断续血流变连续 中 动 脉 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 分配组织血流量
3. 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是内膜与中膜的分界,由弹性蛋白构成。 HE染色呈亮粉红色,因血管壁收缩而呈波浪状。
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光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中膜(tunica media)
由弹性膜、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厚度及组成成 分在不同血管之间的差异较大。
怀布尔-帕拉德小体(Weibel-Palade body,简称WP小体) 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长3μm,直径0.1~ 0.3μm,外包单位膜,内含6~26根直径15nm的 平行细管。 功能:合成和贮存与凝血相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质膜小泡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第9版)
2.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 位于内皮与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
有孔毛细血管电镜像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脾)电镜像
血窦(肝)
血窦(骨髓)
毛细血管分类与比较
名称 连续 Cap. 内皮 吞饮小泡 基膜
完整
有孔Cap.
直径70nm的 小孔 连续
一、心脏
(一)心壁的结构 心内膜、心肌膜、 心外膜、心瓣膜 (二)心脏传导系统 起搏细胞、移行细胞 、 蒲肯野纤维
心内膜 心壁结构 示意图
心肌膜
内纵 中环 外斜
心外膜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肌膜
myocardium
心内膜
Endocardium
心 室 壁 的 结 构 ( )
HE
心壁的光镜结构
Endocardium of cardiac wall
内皮
心内膜
心 内 膜 层
HE
心内膜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层: 结缔组织,平滑肌 纤维.
外层:心内膜下层:传导 系统 的分支
***心肌膜
心肌纤维: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心骨骼:房室交界处的致密结缔组织. 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附着的支 架。
大动脉 大动脉
弹性膜 弹性膜
(二)中动脉---肌性动脉
内膜: 中膜: :外膜
内皮:W-P小体少 内弹性膜:弹性蛋白 厚, 环行平滑肌纤维(10-40层) 有弹性纤维 外弹性膜,结缔组织
管径:>1mm
中动脉光镜结构(HE)
中膜
外膜
中动脉管壁三层结构
小动脉
小动脉管壁三层结构
(HE和依红染色)
二、动脉
(一)大动脉 (二)中动脉 (三)小动脉 (四)微动脉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内膜最薄的一层内皮内皮下层中膜外膜动脉静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脉管壁的特殊感受器(略)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静脉瓣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毛细血管的分类毛细血管的功能(略)微循环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介绍由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从内向外依次为内膜、中膜、外膜,血管壁内还分布有营养血管和神经组成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组成以成纤维细胞为主成纤维细胞具有修复外膜的能力有的动脉中膜和外膜的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组成弹性膜、平滑肌、结缔组织其厚度及组分在不同血管之间差异显著中膜的平滑肌纤维具有分泌纤维和基质的功能组成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部分有少许纵行平滑肌部分动脉的内皮下层深面还有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常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分界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通透性屏障,可选择性地透过物质内皮细胞的微丝具有收缩功能收缩可改变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性质膜小泡(吞饮小泡)W—P小体向血管内外输送物质膜储备,用于细胞的扩张or延伸中膜较厚,有多层弹性膜和弹性纤维,故称弹性动脉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故内膜与中膜分界不清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弹性膜之间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少量环行平滑肌以及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相对较薄无明显的外弹性膜除大动脉外,凡在解剖学上有名称的、管径大于1㎜的动脉大都属于中动脉中膜含丰富的平滑肌,故又称肌性动脉内膜中膜外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薄明显较厚,约占管壁厚度的一半,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厚度大致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可见外弹性膜,不如内弹性膜发达管径一般在0.3~1mm,也属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可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2层以上的平滑肌一般无外弹性膜管径在0.3mm以下内皮无内弹性膜仅有1~2层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中动脉中膜平滑肌丰富,能改变管腔大小,调节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微动脉显著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流的外周阻力和血压介绍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故切片上常见其塌陷or呈不规则形状外膜较厚管壁结构变异大管径小于200um0.2~1mm除大静脉外,凡有解剖学名称都属中静脉2~ 10㎜>10mm管径2mm以上的静脉管壁上有内膜向静脉管腔内凸入折叠而成,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可防止血液逆流1~3个(一层)内皮细胞附着在基膜上,基膜(only基板)与内皮细胞间有周细胞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窦状毛细血管)特点内皮细胞、基膜连续胞间有紧密连接胞质内含许多吞饮小泡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肺中枢神经系统特点内皮细胞、基膜连续胞间有紧密连接分布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内皮cell不含核的部分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小孔孔有隔膜封闭其内皮cell的孔处无隔膜分布肝脾骨髓内分泌腺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近的血管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同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的重要结构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由微动脉到微静脉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平滑肌的收缩起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微动脉的分支称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上者继而分支为中间微动脉其管壁平滑肌稀疏分散,已不成层指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常所称的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迂回曲折,血流缓慢,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8章循环系统
第8章循环系统【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心脏壁的结构、各种动脉结构、毛细血管分类和微细结构,以及各种静脉的结构。
掌握心脏的组织结构;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与组成细胞的结构;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静脉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而连续的分支管道系统。
组成: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及各级淋巴管组成。
功能:输送血液循环至全身,物质交换。
一、心脏(一)心壁的结构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分内外两层,内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又称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心骨骼。
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纳尿肽。
3.心外膜:为浆膜。
4.心瓣膜::位于动脉口和房室孔处,由心内膜向心腔内突出形成,表面为内皮、内部为结缔组织、基部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液逆流。
(二)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组成该系统的特殊的心肌纤维有三种,即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二、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四种,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1.大动脉(弹性动脉):(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含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尤其在大动脉内皮细胞中丰富。
(2)中膜:很厚,含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的弹性纤维,其间有环行平滑肌。
血管的平滑肌纤维可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
(3)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中动脉(1)内膜:内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内弹性膜。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8章 循环系统
名称
小动脉 微动脉
直径 内弹性膜
0.3-1mm 明显
<0.3mm 无
中膜平滑肌 3-10层
外膜
厚
1-2层 薄
四、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弹性A
心缩期:扩张 心舒期:回缩
保持血流连续性.
•肌性A:收缩和舒张, 调节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微A:调节组织局部的血流量.
第三节 毛细血管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走形: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然 后渐渐汇合形成淋巴管,最后汇合成左、右淋 巴导管,与大静脉连通。
淋巴管系统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 淋巴导管。
第一节 心脏
一、心壁 心壁由内到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肌膜
及心外膜三层
心壁的光镜结构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心
Epicardium
室
壁
的
结
心肌膜
构
myocardium
(
)
心内膜
Endocardium
层
第八章 循环系统
学习目标
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功 能。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和三种毛细血 管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心壁的组 织结构特点
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微循环的概念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是密闭而连续的管道系统,包 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个部分。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
组织处于静息状态时,大部分的微循环 血液由微动脉经中间微动脉和直捷通路 快速进入微静脉,只有小部分血液流经 毛细血管网。
当组织功能活跃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开放,大部分血液经真毛细血管网,可 使血液与物质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组织学和胚胎学:10 循环系统(组胚)
分布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7~ 9 µm
7~ 9 µm
可达 40 µm
紧密连接或桥粒 较厚处有紧密连 不明显 接
含吞饮小泡多 含吞饮小泡少 含吞饮小泡 很少
无
有 较多
有 较大
连续而完整
连续
不完整或缺如
肌组织、结缔组 胃肠粘膜、肾血 肝、脾、红骨
织、肺、中枢神 管球、某些内分 髓、某些内分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结构 与功能 的关系
管径0.3-1mm 为肌性动脉 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较薄 中膜有几层平滑肌纤维 无外弹性膜
小动脉小(动↖脉)光和镜小图静(脉弹(性∆染)色光) 镜图
二、动脉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结构 与功能 的关系
管径在 0.3 mm以下 无内弹性膜 中膜由1 ~ 2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经系统
泌腺
泌腺
四、静脉(vein)
内膜 中膜 外膜
小静脉 微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四、静脉(vein)
微静脉 小静脉 中静脉 大静脉 静脉瓣
管径50 ~ 200 µ m 管腔不规则 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结构似毛细
血管,较毛细血管略粗,有些部位内皮细 胞间隙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
人 Chapter10 Circulatory system 体 结 构 学 组 胚
—
组成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淋巴管系统: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脏
心壁结构
心脏 传导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6-循环-学生
组织。
血管发育过程及关键时期
01
02
03
原始血管丛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中胚 层细胞形成原始的血管丛, 这是未来血管系统的基础。
动脉和静脉的分化
随着发育的进行,动脉和 静脉开始分化,形成不同 的血管类型。
血管网络的建立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不同类型的血管逐渐形成 复杂的网络,确保血液在 胚胎体内的循环。
脾
脾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 于腹腔的左上方。脾的主要功 能是滤过血液、储存血液和进 行免疫应答。
胸腺
胸腺位于胸腔纵隔内,是T细 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胸腺还能产生多种胸腺肽类激 素,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
淋巴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生成淋巴液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漏出的红细胞、侵入的细菌等,均可通过毛细淋巴管管壁进入淋巴 液。
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及功能
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是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极薄,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外面包绕一层基膜。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处存在间隙,称为内皮窗孔,是血液和组 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功能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内皮窗孔,血液中 的营养物质、氧气等可以渗透到组织液中,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时,组织细胞 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也可以通过内皮窗孔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淋巴液的回流
淋巴液在淋巴管内向心流动,经过一系列淋巴结的滤过和免疫应答作用后,最后汇入静脉。
05
循环系统胚胎发育过程
原始心血管系统形成过程
胚内中胚层形成
心管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中胚层细胞从内 胚层和外胚层之间迁移,形成胚内中 胚层。
中胚层细胞在特定区域聚集,形成心 管,这是未来心脏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循环系统
心肌膜 心外膜
a. 表面: 内皮 b. 中间: 致密结缔组织 c. 附着于心骨骼的纤维环 d. 阻止血液逆流
心瓣膜
II.心脏的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a. 组成:由特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 束及其终末分支。
b. 细胞类型: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野纤维。 c.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使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2.内皮下层
(subendothelial layer) 疏松结缔组织、含少 量平滑肌。
3.心内膜下层
(subendocardial layer)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 血管、神经、蒲肯野 纤维。
B.心肌膜(myocardium)
a. 由心肌纤维构成,是心壁中 最厚的一层;
b. 心室的心肌纤维粗而长,呈 螺旋状排列,大致分为内纵、中 环和外斜三层;
I. 心壁
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心包腔
Hale Waihona Puke 纤维层 浆膜层心肌膜 心内膜 心包脏层 即心外膜 心包壁层
心包壁层 心包脏层 即心外膜 心肌膜 心内膜
心壁
心壁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A. 心内膜(Endocardium) 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
1.内皮
(cardic endothelium) 单层扁平上皮:表面 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III. 心脏的内分泌功能
有些心房肌胞核周围含 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膜被 颗粒,颗粒内含心钠素 (cardionatrin) 。 作用:利尿、排钠和降低 血压。
血管(blood vessel)
动脉(artery) 毛细血管(capillary) 静脉(ve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
1.熟悉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 2.掌握大动脉、中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 3.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联系。 4.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 5.掌握心脏壁结构。 6.熟悉心瓣膜与心脏传导系统。
一、血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
循环系统管壁由内到外 依次分为三层: • 内膜 • 中膜 • 外膜
野纤维
2.心肌膜(myocardium)
※最厚,由心肌构成(内纵、中环、外斜);
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排钠
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心骨骼:房室口、 肺动脉口、主动脉 口的周围,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心房 肌和心室肌分别附 着在上,不相连续。
3. 心外膜(epicardium)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组胚教研室 周雯
• • • • •
(一)心血管系统 心 脏 血液流动的泵 动 脉 输送、分配血液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静 脉 输送血液回流到心脏
(二)淋巴管系统
• 毛细淋巴管 盲管,收集组织液 • 淋 巴 管 输送淋巴液 • 淋巴导管 将淋巴液导入静脉, 包括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3.外膜:一般无外弹性膜
功能: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调节血压
1-小动脉;2-小静脉
(四)微动脉 (arteriole)
管径:0.3mm以下。
结构特点:
1.无内弹性膜
2.中膜:有1~2层平
滑肌。
3.外膜较薄。 功能:同小动脉
微动脉
微动脉
微静脉
返回
三、静脉的结构特点
根据管径大小也分为几级。中静脉、小静脉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结构特点: 1.有一层连续的内皮及基膜。 2.内皮间有紧密连接。
3.内皮胞质含许多吞饮小泡。
紧密连接 功能:参与屏障性结构的组成。
分布:中枢神经系统、肺、胸腺、肌组织、 结缔组织。
(2)有孔毛细血管( fenestrated capillary ) 结构特点:
1. 内皮胞质有窗孔。
2. 有连续的基膜。
最新进展
人造血管—血管重建术,应用于动脉瘤、动 脉栓塞、动脉狭窄、门脉高压人工血管转 流。
• 尼龙、涤纶、塔氟纶和天然桑蚕丝 (易形成 血栓、再狭窄) • 丝素蛋白 • 血管模具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不止是被覆作用,
还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游离面光滑,便于血液流动。有内皮突起 和质膜小泡,便于吸收营养。
概念:指从微动脉经过毛细血管网 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 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六. 心 脏
(一)心壁的结构
1.心内膜
2
1
分三层
2.心肌膜
3.心外膜
3
1. 心内膜(endocardium)
1.心内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皮
内皮下层 蒲肯野纤维 心内膜下层 (又称束细胞) 内皮 内皮下层
:薄层细密结缔组织 心内膜下层 :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含蒲肯
功能:平滑肌的舒缩调节管径大小,调节分配进入
(一)大动脉
(二)中动脉 1.内膜;2.中膜;3.外膜;4.内弹 性膜;5.外弹性膜 back
1.内膜;2.中膜;3.外膜
(三)小动脉 ( small artery ): 属肌性动脉 管径: 0.3~1mm。 结构特点:
1.内膜: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 的内弹性膜 2.中膜:有数层平滑肌
1、静脉与伴行动脉相比,其结构特点是 A、腔大壁薄,平滑肌较多 B、腔大壁薄,结缔组织多 C、腔大壁厚,结缔组织多 D、腔小壁厚,结缔组织多 E、腔小壁厚,平滑肌较多 2、心脏壁的分层是 A、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B、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瓣膜 C、内皮、内皮下层、内膜下层 D、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 E、以上均不是
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1.组成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功能:发生冲动,传导冲动,引起心脏节律收缩。
位心内膜下层,传导冲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
2.细胞类型 (1)起搏细胞:起搏冲动。 (2)移行细胞: 将冲动传给心房肌纤维 及蒲肯野纤维。
(3)蒲肯野纤维
又称束细胞
比心肌纤维粗、短, 肌原纤维少,着色浅。
(二) 中膜(tunica media) • 各级血管壁成分不一 • 中膜没有成纤维细胞 • 血管内平滑肌具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 • 平滑肌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 • (三)外膜(tunica adventitia) •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有成纤维细胞。 • 管径大于2mm以上的血管,中膜和外膜内有营养 血管。 • 有的动脉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二、动脉( artery)
根据动脉管径的粗细、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 为: 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一)大动脉(large artery) :又称弹性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 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髂总动脉 。
结构特点:
1. 内膜:内皮下层厚,有多 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 与中膜无明显分界。 2.中膜:很厚,主要由40~ 70层有孔弹性膜构成。
与伴行动脉比较,结构特点:
1、腔大,壁薄,管腔不规则。 2、平滑肌和弹性组织较少,结缔组织较多,弹性小。 3、中膜薄,外膜厚。 4、常有瓣膜。 静脉
功能: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通道,回
流动力来自管道内的压力差。
瓣
大动脉
中动脉
1.小动脉;2.小静脉;3.微动脉;4.微静脉;5.毛细血管
back
四、毛细血管 ( capillary )
• 吞饮小泡 (plasmalemmal vesicle),直径60~70nm,为细胞内的 运输工具 • W-P小体(Weibel-Palade body),内皮细胞特有,合成和储存与 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2.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 • 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 • 薄层结缔组织 • 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时有少量纵行平滑肌 3.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 弹性蛋白构成的膜状结构 • 膜上有许多小孔 • 内膜和中膜的分界
(一)内膜(tunica intima)
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 1.内皮(endothelium)衬贴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
的单层扁平上皮
• 光镜下 – 细胞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 – 核居中、淡染、核仁大而明显 – 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板上 • 电镜下 – 游离面有少量突起、细胞表面附有30~60nm的细胞衣 –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 – 胞质富含
分布: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
功能:易化了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
(3)血窦 ( sinusoid )
结构特点: 1.腔大,不规则。
2.内皮间隙宽,内皮有小孔。
3.基膜不连续或无。
分布:肝、脾、骨髓、某些内分泌腺。
功能:易化了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多选题
1、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 (1)肌组织(2)肺 (3)神经组织
2、血窦分布于 (1)肝 (2)肾
(4)结缔组织
(3)肾上腺
(4)肺
3、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 (1)肾血管球 (2)胃肠粘膜
(3)肝
(4)心肌
1、心脏壁的组织结构怎样? 2、大、中、小动脉如何区别?其功能如何? 3、电镜下毛细血管分哪几型?其特征如何?
3.外膜:较薄,外弹性膜不 明显。
外 膜
内膜 中 膜
功能:缓冲心脏收缩压力,维持动脉血流的连续性。
(二)中动脉 (medium-sized artery )
又称肌性动脉 结构特点:
1. 内膜:较薄, 明显的内
弹性膜
2. 中膜:较厚,
内膜 中膜
内弹性膜 外膜
主要由10~40层环行平
滑肌纤维组成 3. 外膜:明显的外弹性膜 各器官血流量。
为浆膜:(疏松结缔组织+间皮) 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构成心包脏层 构成心 包脏层
心外膜
4.心瓣膜(cardiac valve)
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心腔内突 起形成的结构。 ※结构
表面:内皮。
中间:致密结缔组织。
功能:阻止血液倒流。
异常:心瓣膜病。
(二) 心脏的传导系统
•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窦房结:
3)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NO,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还能降解5-HT、组胺和NA。
大动脉弹性膜扫描电镜图
填空题
1、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三类即 连续毛细血管 ,
有孔毛细血管 和 血窦 。
2、中动脉管壁含丰富的 平滑肌 ,固也称 肌性动脉 。
3、大动脉管壁含丰富的 有孔弹性膜 和 弹性纤维 , 固也称 弹性动脉 。 4、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有三种,即 起搏细胞 , 移行细胞 和蒲肯野纤维 。
单选题
选择题
一般结构: 1.平均直径6~8um ,血窦可达40 um。 2.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 3.基膜外有薄层结缔组织 。 4.基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有扁平有突起的周细胞(pericyte) 。 功能:执行血液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
(1) 连续毛细血管
2.分类
(2) 有孔毛细血管
(3) 血窦
(1)连续毛细血管 ( continuous capillary )
2)W-P小体 是内皮细胞 特有的细胞器。W-P小体内储 存有 vWF (von Willebrandt factor)。vWF是一种大 分子蛋白质,可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相结合,使血小板 积聚在伤口表面,达到止血作用。vWF缺乏或分子结构 异常—血管性血友病 合成抗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和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