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9篇)
读书笔记(9篇)二年级读书笔记篇一最近,我迷上了《笑猫日记》这本书。
我刚刚看,所以只看了一本小白的选择。
里面有善良的小白,美丽的女主人,判若两人的啊贝哥,蒙着黑纱的女人,酷爱打扮的菲娜,会听人话的笑猫。
小白和菲娜都是贵妇犬,小白在笑猫的帮助下,在樱花巷的一户好人家住下。
而小白在樱花巷的经历竟然如同一场又一场的噩梦!最后小白看见了美丽的女主人,并和她相依为命。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写的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念念不忘就像“心灵鸡汤”温暖了我。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篇二《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的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在信息智能化、思想自由化的今日。
出现许多前人无法预料的新情况,例如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普选与代议制、第三产业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
这些变化正是今日“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思潮出现的原因。
对于三大理论系统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在耀眼的意识形态背后更加有必要追本溯源的研究其科学性。
无疑,《共产党宣言》①可以提供一个契机。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意识形态性。
自然科学可以沿着追求终极真理的大路迈进,而社会科学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是深深的打上阶级的烙印。
尤其使对于构建未来社会的学说,因为其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显得更为扑朔迷离。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虽然革命年代的神圣光环已经逐渐消褪,但马克思主义依然不能像一般西哲一样“纯学术”。
在改变开放已三十余年的今日,其实质是学术与政治之辩。
马克思主义似乎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年轻一代谈“马”色变,在青少年中物质享乐与自由价值观已深入骨髓。
基于此背景,在学术上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论的回归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人很难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回溯过去,可以对今日和未来提供借鉴。
这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纲领,正式发表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正步入而立之年,而恩格斯才28岁。
国富论读书笔记_1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读书笔记1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
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
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
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人对《国富论》并不陌生,但多将它看作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经济学说而束之高阁,除了高校经管类学生被导师要求阅读之外,普罗大众看过这本书的估计不多。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
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
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
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篇1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伟大的博弈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读书笔记350年的发展历史,一段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恐慌、投机、上涨、下跌、崩盘、技术、财富、希望、未来……所有的这些令人激情涌动的因素构成了华尔街由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街发展成为现今美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金融中心的点点滴滴。
自由市场给美国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自由是相对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就缺少这种自由。
世界强权新生国家荷兰的殖民统治,带来的商业价值。
投机,郁金香泡沫。
“尽管有数不清的海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的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美国财经作家约翰.S.戈登在他的名作《伟大的博弈》中深怀感情的写道。
单纯从科学的角度讲,“博弈”是一门在常人看来神奇而枯燥的学问,而在社会领域,尤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它又更多的象征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妥协与尔虞我诈,是个并不那么“光彩”的词语。
但是戈登先生却在“博弈”二字前加上了Great这个词语,“伟大”这一充满了光辉意义的词语能与在市井中传言的充满了血腥与丑恶的金融领域相匹配吗?《伟大的博弈》这本书正是试图向读者阐述这个问题,即在华尔街成长的350年里,在这条街上发生了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丑陋,有高尚,有辛酸,有光荣,但是在这个“伟大的博弈”的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成为了一段世界金融史上的不朽传奇。
传奇总是伴随着丑陋,因为真是丑陋使得那些光荣显得光彩夺目。
这本书以并不长的篇幅讲述了华尔街350年的历史,在书中,我认识了华尔街历史上那些传奇响亮的名字:汉密尔顿,杜尔,德鲁,范德比尔特,摩根......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描写华尔街的各个时期时,都会抽取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人物来描述。
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正是这些人的历史,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堪称伟大,他们更多的都是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是由于追逐手段的不同,是他们有的人像人间的魔鬼,有的人像地狱的魔鬼,是的,似乎除了汉密尔顿之外,在华尔街没有天使可言,即使是享有盛誉的摩根也是如此。
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discovering that the previous self was a fool is growth.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一)很薄的一本书,晦涩的长句,让我如同咀嚼一块生硬的糟饼,咽不下吐不出。
密尔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着《论自由》(OnLiberty),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
这部着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
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所以,1903年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
当我看到严复先生所翻译的这个标题,似乎这更是密尔所要表达的主旨。
整本书的建构清晰易懂,完全与其行文内容不同,开章引论,于后三章分述,末章叙述其应用。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所谓的个人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
这也是他所论自由区别于前人如自然法学派,把自由看作是不依赖于社会,而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天赋权利。
在老师在指定书目之前,我便有意地去尝试着去读这本论着,原因在于一次在网络上搜索,《论自由》是新闻传播学必读的课外读物,事实如此,密尔本书的重点也在于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密尔在第二章的末尾总结论证了思想言论自由在认识上的意义,这里有必要摘抄下来,因为这一系列的论证对推动自由主义的发展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使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论证如下:第一,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可能是真确的。
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
不可能错误性的提出是密尔论证言论自由的重要论据,没有什么不可能错误,故而,任意意见都可能去发布。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读书笔记(荐!荐!荐!)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读书笔记(荐!荐!荐!)1、人的幸福和满足并不取决于食品、衣物和住房,而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自由主义并不是因为低估了精神需求、精神财富的重要性才将其目光仅盯在物质福利方面,而是由于它坚信,任何外面的调节都不可能触及人们的最高或最深层的追求。
自由主义仅仅是试图为人们创造一个外在的富裕条件,因为它知道,人们内在的、心灵的富足感不可能来自外部世界,而仅仅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内心。
自由主义除了为人们的内心生活发展创造一个外部的前提条件之下外,别无它求。
2、若把我们的时代称为资本主义时代,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创造我们时代财富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归功于资本主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之所以有活力,是因为它从自由主义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3、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是:资本家若要发财致富,唯一的途径是像满足他们自身需求一样来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
4、人类生产分工以及合作的两种不同的制度:其中一种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而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
后者被称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前者则被称为自由主义,由于它自十九世纪以来创造了囊括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组织,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
5、用一个唯一的词汇就能概括自由主义的纲领,这就是:私有制,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自由主义的一切其他主张都是根据这一根本性的主张而提出的。
6、不自由的劳动者习惯了这种不自由的生活,并不感到这是不舒服的负担,他们不懂什么是自由,也不知道他们将从自由里得到什么。
离开了主人的关心只会有损于他们自己,他们没有能力经营和生产自己必需的东西,因而会陷入贫困。
P62-637、我们的唯一主张是,保障一切劳动者的自由,保障使人类创造出最高劳动效率的劳动制度。
自由主义的这一主张符合地球上所有居民的利益。
我们之所以反对奴隶制,并不是因为这种制度对“奴隶主”有利,而是因为我们坚信这个制度对社会的每个阶层,首先对“奴隶主”会带来危害..(.一.位.欧洲生活条件比古埃及法老的生活条件还要舒服,尽管后者拥有上千上万的奴隶)8、社会主义者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还远远不够,必须让每个人的经济收入都平等起来,做到这一点,才算得上是最真正的平等;废除世袭特权、废除等级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彻底消灭私有制财产这个最大的、最重要的特权,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实现自由主义的纲领。
《反对自由主义》读书笔记5篇优秀范文
《反对自由主义》读书笔记5篇优秀范文《反对自由主义》读书笔记范文一自由主义这个词语我很早就知道,但其中的含义,什么才是自由主义却一直不清楚。
通过学习《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形象地列举了自由主义主要的种.种表现,毫不留情地指出了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自由主义对革命的集体组织的危害,旗帜鲜明地指明了反动自由主义的办法。
自由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总结为“不说实话,不做实事”。
自由主义对革命集体的危害是“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自由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地第二位;反对自由主义的办法是“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一切忠诚、坦白、正直、积极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使一部分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
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
对同学或朋友做的不对的地方,虽然能指出来,但不能同他们做原则上的争论,不能作彻底解决。
这样就不能使他们及时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且可能使他们在原来错误的基础上越滑越远。
不但有害于同学或朋友,也有害于自己,使自己丧失原则。
对于不正确的议论不能坚持原则地争辩到底,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够积极,使不正确的议论得不到正确的澄清,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够及时、全面的宣传贯彻。
工作的计划性不强,致使个别工作未能按计划完成,班组的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自由主义就像腐蚀剂,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形象,也影响队伍的整体水平。
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感触很大。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反对自由主义虽然写于1937年9月7日,距今已有71年了,但其中许多自由主义的表现,至今还存在,不由得佩服毛主席当时就这个问题分析那么透彻。
同时也在思想上为我敲响了警钟,一些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自己身上也多少存在,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现在既然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认真的反思,努力的加以改正,做一个明智的识时务者。
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这本书,让我对自由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自由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自由主义侧重于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自由,认为只有个人自由的扩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我意识到自由主义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因此,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倾向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其次,自由主义也存在利己主义和自私的倾向。
自由主义倡导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主张每个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理性选择。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利己主义的行为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自由主义没有考虑到人类的道德和伦理,缺乏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重视。
最后,自由主义倡导个人权利和自由,但忽视了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但忽视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联系和依赖。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和合作,而自由主义却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竞争,忽视了社会的团结和集体利益。
综上所述,自由主义虽然有其合理性和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平衡个人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注重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笔记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笔记1. 福利资本主义的概念说到福利资本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把福利和资本主义这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形态。
换句话说,就是在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中,相关部门还是要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给大家一些基本的生活支持。
就像一碗热乎乎的粥,暖心又解饿。
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下,照顾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时候我们在想,福利到底能不能真正帮到人,还是个大问号。
毕竟,有些国家在福利方面的表现就像一部喜剧片,笑中带泪。
2. 三个世界的福利资本主义2.1. 北欧模式北欧国家,像瑞典、挪威和丹麦,简直就是福利资本主义的典范。
人家把“高福利”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就像是在过节,大家都能享受到各种福利。
教育、医疗、失业保险,这些都像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大家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不过,福利高的背后,税收也高得让人咋舌。
你说这让不让人心疼啊,但为了那份保障,大家也都是心甘情愿。
就像是为了拿到一张金卡,咱也就忍了。
2.2. 美式模式说到美国,大家都知道那可是个“自由市场”的国家。
福利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不时冒出点意想不到的花样。
虽然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常常让人抓狂,但他们的理念是“自助者天助”,强调个人奋斗和市场竞争。
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赢家通吃”的模式,确实,福利不是人人都有,想要享受好福利,你得拼尽全力。
虽然偶尔也有点心酸,但每个人的奋斗故事总能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3. 福利与资本的博弈3.1. 福利的利与弊福利的出台,真的是把人心和社会的良性发展紧紧地捆在一起。
高福利的确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也可能让人产生依赖心理,觉得靠相关部门就行,自己不必太拼。
这就好比是给了你一双飞翔的翅膀,但如果你不飞,光在地上爬,那飞翔的机会就会和你失之交臂。
说到底,福利得有个度,不能让人觉得“坐享其成”就是理所当然。
3.2. 未来的展望展望未来,福利资本主义的路子能走多远,真是个未知数。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在大一的政治课上,我们阅读了多本与政治学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政治学的理解。
以下是我从这些书籍中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1.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
在《政治学原理》一书中,作者强调了权力在政治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
2.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和决策过程的透明性。
通过阅读《民主的细节》,我了解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
3. 政治哲学探讨了政治行为的道德基础。
在《政治哲学导论》中,作者讨论了正义、自由和平等等概念,以及它们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
4. 政治制度的设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制度比较》一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分析了制度如何影响国家的治理效率和公民的生活质量。
5.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我学习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以及它们对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
6. 政治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
《政治经济学基础》一书分析了市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和政治稳定。
7.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行为和社会态度的重要因素。
在《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中,作者探讨了文化价值观、信仰和传统如何塑造政治偏好和行为模式。
8. 政治发展是研究政治体系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过程。
《政治发展与变迁》一书通过历史和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体系的变迁路径。
9. 政治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心理过程。
《政治心理学》一书讨论了认知偏差、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政治态度和行为。
10. 政治沟通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在《政治沟通与公共政策》中,我学习了媒体、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政治议程和政策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课作业《欢乐的经济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欢乐的经济学》读书笔记2015-5-15《欢乐的经济学》读后感戴维·亨德森在《欢乐的经济学》中呼喊自由,倡导自由市场,探讨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无处不在的自由契机,是为自由社会吹响的号角,指出了普遍存在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坏处,粉碎了支持政府插手环境规制、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传统观念,并且我们证明了为什么政府干预只会贫困永延,而非消除贫困。
这本书虽然以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叙述对象,但是现在看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有借鉴之处。
一旦我们明白人们应当自由生活,所有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政府应该阻止人们自由经营出租车业务吗?然而政府的许可证制度正在这样做?政府应该强制人们接受概念化条框化的教育吗?然而政府的义务教育正在引导着人们这样做。
政府应该阻止人们自由观看来自国内外的影视剧吗?然而广电总局的禁播令却一直有效。
政府应该禁止人们吸烟----不管里面是大麻还是尼古丁。
中央计划经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人们并不真正拥有某样东西的时候,也就没有受到激励去关心它。
近些年来,政府在环境的治理方面没少投资,但是难见显著效果,污染却举目可见。
亨德森举出了“公地的悲剧”这样一个感念,它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物种消失或处于危险之中。
政府通过禁止私人拥有这些物种而使它们成为“公共”物品。
但是拥有活的鱼或动物意味着,要想拥有他们就只能用合法或非法的办法来杀死它们,因此我们就会滥钓滥捕,最后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反之,母牛不会灭绝的原因是人们可以对他们有索有取。
非洲一些国家允许利用其土地上的大象来牟利,他们的大象数量开始增长。
这是因为公众有很强的积极性来阻止偷猎。
因此,如果可行的话,解决公地悲剧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之由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财产。
(每个大于五岁的人内心深处都可以理解这一点,我们会好好对待自己的东西)财产权不但给人们巨大的积极性去管理自己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是自己变得更加富裕,同时使许多潜在冲突消解于无形之中。
《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因此,哈耶克对于自由的论述很难说是一种“最正确的”“最真实的“进路,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进路。“太阳底下无新事”,“条条大路通罗马”。
自 由 的 两 难
但是,在我看来,哈耶克并没有充分回答为什么自由会被“遗忘”,为什么“传统的语词和表述会无力对当下的问题作出直接回答”。对于这个问题,哈耶克的基本观点是,由于一种虚假的个人主义,一种欧陆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偷梁换柱篡改了真正的自由主义。这种分析有真确的成分,但仅仅从思想传统上辨析,不能令人信服,而且也违背了哈耶克自己关于制度是行动的产物的命题。我们可以沿着哈耶克的逻辑来分析哈耶克,我们可以发现其在理论上难以自恰或有不少虚构。哈耶克认为,在英美的自由主义传统中,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可以产生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的自发秩序,保持社会的高度自由状态。但是哈耶克所批判的福利国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的因素也同样在英美发展起来了,这很难说是为一种虚假个人主义所蒙骗的结果,如果哈耶克坚持自己的理论,他就应当承认,这种所谓的“奴役之路”也是一种“自发秩序”。在这里,不分析社会历史条件的演变,而仅仅分析观念或学说的演变,哈耶克对历史难题选择的是一个最为小儿科但未必能令人信服的答案,他的进路仍然是18世纪政治哲学家的进路,尽管他是一位重要的经济学家,但是他对19和20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显然是缺乏了解或缺乏重视的。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两书中都提出过与哈耶克相当类似的观点,尽管是从一条与哈耶克相对立的进路——总体主义(holistic)的进路,并且没有直接讨论“自由”的问题。〔4〕迪尔凯姆认为,所谓违法犯罪不过是对集体形成的一种惯常的行为习惯和道德(集体良知)的违反,这种违反,在每个社会中每天都在发生,并往往受到制裁。但是他认为,其实犯罪“为必要的改革直接作了准备。哪里有犯罪,哪里的集体感情就处于为形成新的刑事所必要的可塑状态”;他特别举了苏格拉底为例,认为“尽管按照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就是一个罪犯,对他的判决也完全正确。然而他的罪行,即他的独立的思想,不仅对全人类有益,而且对他的祖国也是有益的……,他的罪刑为雅典人所必须的新的道德和新的信仰的形成作了准备。”因此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罪犯是“社会生活的正常成分。”〔5〕他还曾指出“如果考虑到社会在同一时期里不仅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那么这种必要性就更加明显了。……如果现在没有未来的萌芽,那就不可能有未来。”〔6〕特别要指出的是,哈耶克在强调自由的时候,并不仅仅强调思的自由,而是更强调做的自由,〔7〕实际也就是强调竞争的自由。因此,在这个关于违背常规对于人类生存和繁荣的意义问题上,迪尔凯姆和哈耶克的论证的实质性要点是一致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由亚当·斯密所著。
这部著作对后世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摘抄和思考。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通过对制针业的详细描述,生动地展示了分工如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个没有分工的小作坊里,一个工人可能要独自完成制针的所有工序,一天可能连一枚针都做不出来。
而在分工明确的工厂里,每个工人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工序,产量大幅提升。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分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分工使得工人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环节,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分工还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因为专注于某个环节的工人更容易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
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这一观点让我对分工的起源有了新的理解。
分工并非是人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设计出来以实现富裕的,而是出于人类天然的交换倾向逐渐形成的。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自然而然地与他人进行交换,而交换又促进了分工的发展。
这种从人性角度出发的解释,让我对经济现象的根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
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这句话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无意中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屠户、酿酒师和面包师并非出于慈善为我们提供食物和饮料,而是为了自己的盈利。
但正是这种自利的动机,驱使他们努力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两种自由概念读后感
两种自由概念读后感自由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它可以是一种政治上的自由,也可以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政治自由和心灵自由这两个角度来探讨自由的概念,并分析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指个人在政治上不受限制,有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的权利。
在一个政治自由的国家,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政治活动,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并且不会受到政府的压迫和迫害。
政治自由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因为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个政治自由的社会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福音。
然而,政治自由也并非是完全没有限制的。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自由往往需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进行。
因为如果政治自由过度扩张,就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甚至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政治自由需要在保障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稳定。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政治自由才能够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福祉。
除了政治自由,心灵自由也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心灵自由是指个人在心灵上不受限制,有思想、信仰、情感等自由的权利。
在一个心灵自由的社会,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压迫。
心灵自由的存在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心灵自由也并非是完全没有限制的。
在现实生活中,心灵自由往往需要在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框架下进行。
因为如果心灵自由过度扩张,就会导致个人的自私和自我放纵,甚至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因此,心灵自由需要在保障个人内心的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道德和公共秩序。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心灵自由才能够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幸福。
综上所述,政治自由和心灵自由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们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
《以自由看待发展》读书笔记一、书籍的逻辑梳理·导论——本书论证: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
并且认为:社会成员享有自由的手段十分重要,不单单局限于国民生产总值或者个人收入的增长,而且关乎社会的或经济的安排、政治的或公民的权利。
发展要求消除限制人们自由的主要因素,即贫困以及暴政、经济机会的缺乏、系统化的社会剥夺、忽视公共设施以及压迫性政权的不宽容和过度干预。
核心观点:自由在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原因有:评价性(固有属性)和(实效性)工具性。
澄清观念:“发展”观念的扩展;“自由”为实质性自由(是个实际的概念吗?如何建构?)一些例子:1.“GDP”和“工业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长不意味着自由扩展。
3.正确看待市场机制。
4.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关系。
美妙的话:1.斯密:交换和交易的自由,其自身就是人们又理由真实的基本自由的一部分。
2.进入劳动市场的自由,其自身就是对发展的显著贡献,而无关乎市场机制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和工业化。
(马克思对美国内战的赞扬?)3.由于极端贫困而造成的的经济不自由,会是一个人在其他形式的自由受到侵犯时成为一个弱小的牺牲品。
4.经济不自由助长社会不自由,正如社会或政治不自由也会助长经济不自由一样。
自由形式:从“工具性”角度看待五中不同形式的自由。
1.政治自由2.经济条件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防护性保障中心支点: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主要手段。
(对于主体来说,如果有适当的社会机会个人可以有效地决定自己的命运并且互相帮助。
人们不应该首先看成是精心设计的发展计划的利益被动接受者,而应该确认其自由、自主的主体积极作用。
)·第一章:自由的视角——引入主题:1.梵文经典《奥义书》中玛翠伊和丈夫讨论致富的方法时提到:“如果过多的财富不能使我们长生不老,我们要它们干什么?”2.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开头写到:“财富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因为它们只是有用,而且是因为其他事物而有用。
《西方经济学说史》学习及读书笔记
《西方经济学说史》及其读书体会姓名:宋垚学号:1511918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在近两年的学习,我印象较深的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便是《西方经济学说史》,这本书简要的概括了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历程,以及这几百年来出现过的学说流派。
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与新方法,并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热爱。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说史读书体验读后感目录《西方经济学说史》及其读书体会 (1)摘要 (2)关键词 (2)目录 (3)正文 (4)一、内容概述 (4)二、框架结构 (7)三、我的感触 (8)1、继承与发扬 (8)2、改进与发展 (8)3. 社会背景与条件 (8)4. 应用新知识 (9)一、内容概述《西方经济学说史》是科学出版社出版,蒋雅文老师主编的一本经济学类书籍。
它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给我们梳理出了一个近现代经济学思想史的清晰脉络,呈现出了各个关键时期经济学说的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经济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
经济关系则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
最初的经济学大概萌芽于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便是可查最早的经济学专著。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再到中世纪,经济学的发展几经波折。
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商业资本的兴起诞生了托马斯·孟等人为代表的重商主义和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
此时,经济思想开始大放异彩。
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先驱。
配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工资、地租和利息进行了初步考察。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国际政治的权力、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变动不居和暗藏的规律。
通过这本书,我逐渐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
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等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塑造和改变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国际政治理论的探讨,让我对国际政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和利益,自由主义注重市场和民主,而建构主义则关注社会建构和认同。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国际政治现实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本书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不仅影响着国家间的相互认知和互动,也决定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因素的理解和控制,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的角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
例如,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国际政治的规律?在国际政治中,如何平衡权力和民主、利益和道义、竞争和合作等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不断思考和探索。
总之,《国际政治理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权力的多元性和流动性、以及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这些思考和疑问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
哈耶克作品集: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
深刻的洞察力:哈耶克对极权主义、经济干预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批判,都显 示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他能够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为人们 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
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还是《致命的自 负》,哈耶克都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 哲学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知识框架。
《致命的自负》是哈耶克在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它探讨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 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哈耶克对“社会主义的理 想与实践”、“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等主题的深 入探讨。通过对这些主题的论述,哈耶克进一步丰富了其关于自由主义的理论 体系。
通过对《哈耶克作品集: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这本书的目录分 析,我们可以看出哈耶克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目录分析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这位奥地利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 才华的头脑之一。他的作品《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以及《致命的自 负》等,都是对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本 书将对《哈耶克作品集: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这本书的目录进 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哈耶克的学术思想。
《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在1944年发表的一本畅销书,其目的是揭示极权主 义政权和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内在。在书中,他警告说,过度的经济干预和计 划化可能会导致自由社会的衰落。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哈耶克以“我们向何 处去”作为结语,这既是对当时战后世界局势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未来的警示。
《自由宪章》则是哈耶克在1960年发表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个 人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目录中,哈耶克详细地论 述了“自由的性质”、“法律与自由”、“经济与自由”以及“政治与自由” 等主题,这些主题构成了整部书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些主题,哈耶克成功地构 建了一个关于自由的完整理论体系。
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语句摘抄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语句摘抄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国富论读书笔记经典语句摘抄笔记《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阐述了许多深刻的经济思想和原理。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笔记摘抄及个人的理解。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分工能够让劳动者专注于某一特定的工作,从而更加熟练和高效。
例如,在一个制针工厂中,如果每个工人都独自完成制针的所有工序,那么一天可能生产不了几根针。
但当分工出现,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断,一个人削尖,一个人磨顶端,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
这在现代社会中也有诸多体现,比如汽车生产线上的工人各司其职,软件公司中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模块开发。
“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
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这一观点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人们行为的本质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这种自利的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往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商家为了盈利提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进行购买,双方的利益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了实现。
这也提醒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更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一个国家的财富,不仅在于金银的数量,更在于其土地、房屋和各种可消费物品的数量。
”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将财富等同于金银等贵金属的储备。
但亚当·斯密指出,真正的财富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物质资源和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各种物品。
一个国家即便拥有大量的金银,如果没有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生产能力,也不能称之为富裕。
这让我们重新审视财富的定义,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产的能力。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市场和国家》读书笔记国民经济学11级研究生 高钟琴我想在写读书笔记之前先理出一个头绪,便于行文的流畅。
我不想按照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这本书的章节顺序来写,那样难度太大,连作者本人在重新编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能理出一气呵成的逻辑,我也放弃了那种愿景。
首先,我要做的就是图解布坎南写作此书的思维路线。
第一个图解如下:自由 市场国家 经济模式转变之后,“公共问题”与“政府失败”相继被发现,尤其是70年代以来的“滞胀”问题,让经济学家开始深入反思布坎南:“市场失灵”不是国家采取宏观干预甚至直接微观调整的充分条件!我们要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 自由 市场互 为 属 性照理,应该运行得很自在的,却出现了“市场失灵”,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普遍的国家干预政策国家似乎成了经济的主导,不受限制的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通过对传统经济学思想的整理和反思,布坎南寻找到了什么???怎么才能回到自由主义的交换经济学呢?亚当·斯密、维克塞尔、弗兰克.奈特、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给了布坎南启示,他在这本书中传达的就是对市场运行的重新解释。
下面是第二个图解:也就是说,第一个图在布坎南那里成了下面的第三个图解:大致的脉络我已经用图示法表达清楚了,接下来的工作,我想根据布坎南在书中的论证,用我认为比较清晰的脉络重新论述一遍。
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也因为《同意的计算》这本书开创的公共经济学学科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谓公共选择理民众契约(宪法制度或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 界定权限 制约活动国家或政府 按照宪法或规则界定的权利进行政治或经济活动,即执法 按照宪法或者规则进行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即立法 自由 市场交换的学科,发展的主线 布坎南的理论框架(四个假设)第一:市场、政府的经济人范式第二:交换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第三:主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第四:宪法的民主产权制度保障论,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所有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交换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府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的关系。
([6]P14)该理论最大的特点应该说有两个,“第一方面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化的交换科学,第二方面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有关个人行为的经济人假设”。
([1]P18)在第一部分,布坎南反复强调,经济学和政治学一样,都是一门交换的学科。
这一理论的直接来源应该是亚当.斯密,甚至更早的重农学派,我在富兰克林的经济论文里也看到了类似的相关论述。
首先,经济学不能被定义为选择学科。
按照通常的含义,选择是指“在所有可选择的目标中择优选取”,这样的话,运用经济学的行为者在逻辑上就必然被限制在“一个约束条件下求效用函数或者所选择的目标函数的最大值”([4]P13)这一模式中。
被限于这一模式,经济学很可能就成了基础工具,而数学却成了主要的工具手段甚至主要方法或目的,进而会导致数学对经济学的主宰。
这也许是经济学界滥用数学的根源所在。
在方法论上,我们也许就不该预先设定一些可行域,经济学的本质就是交换,经济人是在交换中获利,而不是在纯粹的数学模型设计和纯粹计算中获利!同样的,政治活动也是一种交换行为。
政治家就像市场上的商品生产者,他们设计公共服务商品销售给选民;选民就像是商品市场上的买者,他们手中的选票就像是钞票,用于购买最合适的公共服务商品。
在这种假设下,卖者和买者交换,只要交换双方是自愿的,他们就能获得最大收益,这种交易也是最有效率的。
其次,经济学也不能被定义为科学。
科学一般用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特指在相同条件下能反复进行试验并能得到相同结果,它具有真理属性,不单能解释事物的过去,也能预测事物的发展结局和变化结果。
很显然,经济学不具有这个特性。
把经济学定义成科学,会导致学问的绝对化以及理论知识的唯一性,而唯一性就意味着绝对的合理性与绝对的排他性。
如果经济学真成了科学,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学术的单一化和专制化。
政治学更加不能定义为科学,政治不是寻找真理,而是在交换中讨价还价。
政治一旦与科学划上等号,它就具有了真理特性,自然也就获得了道德上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的排他性。
这种道德上的合理性比学术上的专制化更可怕,一旦某个政党的政治主张被夸大成了科学,并因此得到了行为活动上为所欲为的道德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执行的排他性,那将是它走上专政和独裁统治的开始,它将拒绝一切其它可能性,毁灭一切对自己不利的政治主张,扼杀一切与自己相违背的思想启蒙,进而运用自己的军事独裁和铺天盖地的舆论媒体进行道德文化重塑,最后达到对民众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等全方位的独裁统治!同样是在第一部分里面,布坎南论述了他的经济人思想。
在布坎南那里,他始终坚持理论的自洽性。
一个理论的好坏,并不在于它的逻辑论证有多紧凑,更不在于它自身的完满度有多高。
一般的学者大抵都不会犯逻辑推导的错误,所以责备他们的理论最好也不要从这方面着手。
很有可能出问题的,往往就是他们进行逻辑推导时所站着的基点。
布坎南很好的把握了这点,“政治学假设政治家们在竞争和角逐的过程中以公众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为最终的目标,而经济学家却认为所有的经济个体都在追求自己的私利,……同一个人在不同领域内进行的角色和道德逻辑的转换似乎并没有道理”,([2]P37-38)他对政治学的前提假设进行质疑:为什么同一行为者在不同的学科所根据的行为理性截然相反?“19世纪和20世纪政治-法律-社会哲学的主要缺陷在于未能描绘统治者的行为模式,说的更确切些,是未能描绘那些被授权或被批准代理国家或政府行事的人的行为模式。
”([1]P37)传统学说含蓄的把统治者预设为“圣人”,甚至有兰格-勒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统治者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完美逻辑论证。
这个假设前提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而频繁出现的“市场失败”现象更让这一预设站不住脚。
“只是在关于人类行为的经济人的假设与政治作为交换范例相结合时,‘政治的经济学理论’才从人们绝望中走了出来。
”([1]P26)大卫.休谟认为政治学的出发点应该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赖皮,而法学则预设统治者会滥用权力以谋取自身利益。
布坎南赞同的就是这样一种人性前提假设,在他看来,理性经济人假设在这几个学科中应该得到统一。
布坎南运用经济人范式来解释政治活动,在他那里,至少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自洽的,他们都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诺贝尔奖授奖宣言这样说:“布坎南的贡献在于,他将来自个人的相互交易的收益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领域中。
”([2]P37)既然统治者或政治代理人也适用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统治者或政治代理人这个政治学前提假设就不能成立了。
所以,为了防止这些人假公济私,就要“适当地设计出能制约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他们在那些权力范围中的行为的法律-宪法条款”([1]P39)把他们的行为约束在互利的限度之内,“不比给予他们剥削他们同代人的权力”([1]P39)。
前面已经论证,政治活动是要受到限制的。
但是,如何来限制?或者更确切地说,制定限制政府权限的规则的基础是什么,即我们依据哪一套价值判断体系。
怎样的价值观才能被作者接受?“为真正民主理论提供基础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把个人看作价值的唯一来源。
”([1]P253)在这本书中,布坎南有一处明确的论证。
现在的民主程序成了一种追求“真理”或者“共同利益”的目标,这样预设的一个独立政治目标,会剥夺绝大部分人对集体行动的决策权。
专家委员会、哲学王、精英阶层、君主等,这些人如果觉得他们的决策“能给全体社会成员得益”,他们会义无反顾,甚至“力排众议”地执行自己的构想,普遍的投票这时毫无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的制度形式或结构与寻常选举过程相分离。
再次的“民主”根本不能作为方法再次应用,只能作为充满感情的名词,意在用于区分供选择的最后的政治目标。
还记得袁世凯是如何篡夺革命的果实的吗?那是一个直接的例子,袁世凯太过小聪明或者太过自信自己的实力了,后来的政治团体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隐蔽而高明,甚至不着痕迹。
统治委员会强调他们是在“为人民需要的福利”奋斗、奉献,反对“为统治阶级利益”而工作,他们自认为这就是“民主”的。
布坎南附加了一句:“‘人民的利益’的定义是由统治者委员会决定的。
”用“民主”的外衣遮盖行动的独裁主义-极权主义的政权,至少是从古希腊人就已经提出的政治理论中的非个人主义传统的自然支派。
依稀记得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伯里克利强权统治,那可是发生在一个民主程度比今天很多西方民主国家还高的城邦;也记得斯巴达城邦的集体主义非理性城邦统治,为了一个无比优越强大的城邦能永远维续下去,女人成了无条件地供强者团伙“生孩子”的机器,而新生儿中身体羸弱者都要被立即处死!在这种政治模式中,没有对决策进行表决或者得不到表决的人,必然是被公然歧视了,他们的偏好和利益没有得到表达。
在个人主义的契约论模式中,被剥夺选举权的那些人的价值,因为被剥夺了选举权,所以不能在选举结果中得到反映。
作为民主选举程序的标准论点——“个人是价值的唯一来源”,也适用于广义选举权的论点,更一般的,适于作为个人政治平等的论点。
关于对价值判断标准的另一个论述,我觉得比较隐晦。
那是一种“退出”选择权,每个人享有的最高权利,而且是能即时行使的。
现代政治模式,或者说我们的政治意识,大概是忘了我们为什么要服从于霍布斯的“怪兽”(利维坦),我们是如何组成国家的。
难道时间真的能冲淡一切?丛林中奔跑的原始人类,遭遇了周身的太多威胁,为了自我保存,他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个成本太大,所以他们都想得到庇护,而且是那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庇护。
海妖“利维坦”从天而降,它说我能“保全”你们,只要你们放弃某些权利给我。
有些人觉得这种“交换”有利可图,他们自愿放弃了自己的某些权利,组建了真正的“利维坦”,军队和政权出现了,最后国家也形成了。
这就是霍布斯“丛林法则”对国家形成的解释,也是现代契约论民主国家的政治理论基础。
罗尔斯已经论证,公正的第一原则是“最大的同等自由”。
布坎南根据这一原则,提出了“退出的同等自由”权利。
既然我们当初是认为有利可图才服从“利维坦”的,那么,只要现在我们觉得这种“交换”(放弃某些权利交换“自我保全”)不能给我带来正效应,我就可以随时退出这个交易系统。
在回到过去,政府或者军队刚刚组建的时候,理想状态是一个一个的加入的,每个加入者都以他自己的利益衡量这种加入的收益,换言之,组成这种政治模式的价值来源只能是个体,个人成了价值判断的唯一来源。
一旦我意识到自己在团体中受到迫害或者利益遭到损害,我将会毫不犹疑地退出这个团体。
但在现实社会中却不存在退出的同等自由!在书中,布坎南举了税收——福利的收益分析这个例子来说明“退出的同等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