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放大
大学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全面总结
OH
α -氰 醇
α -羟 基 酸
应用范围:醛、甲基脂肪酮 、C8以下环酮
2. 增加二个碳原子的反应
R MgX + CH2 CH2 O
R CH2CH2 H3O+ RCH2CH2OH OMgX
3. 增加多个碳原子的反应
① R-C CH NaNH2 R-C CNa R/X R-C C-R/
其中:R/ 为伯卤代烃 X 为Cl、Br、I
H2O / OH- PX3 Mg
NH3 R-NH2
R-MgX
R-X
① ②
CO2 H3O+
R-COOH
H3O+
NaCN
R-CN
R-NH2 R-NHR
[H]
R-CH2NH2
R-X
R-NR2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转换
R-COCl
NH3
R-CONH2
R/OH
R-COOH
NH3
R-COOR/
R/OH
(RCO)2O
H2SO4 H2O
① (BH3)2 ② H2O2 /
OH-
R-CH-CH3(符合马氏规则) OH
R-CH2CH2OH(反马氏规则)
[H]
② R-C=O H(R/) [ O ]
R-CH-OH H(R/)
[ H ] = LiAiH4 、NaBH4 、 H2 / Ni、Pt、Pd等
③ R-COOR/ [ H ] R-CH2OH + R/OH [ H ] = LiAiH4 、C2H5OH + Na 、 H2 / Ni、Pt、Pd等
R-NH2
● 碳环的合成
① 双烯合成(D-A反应)
X△
-X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课件
加成反应
通过化学键形成来合成有机分子的方法。
取代反应
通过基团直接取代另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 团来合成有机分子的方法。
消除反应
通过化学键断裂来合成有机分子的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氧化和还原来改变有机化合物的状态。
实际应用和意义
医药化学
有机合成在制药领域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涵盖了制药化学 中的所有方面。
除、取代和氧化还原
件的优化和产物的分
反应。
离和纯化。
4 有机合成在制药、新能源和食品行
业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5 萘、苯甲酸和烟酸是最常见的三种
有机化合物。
等领域,可以通过添加苯和甲酸进行合
成。
3
烟酸的合成
烟酸是一种维生素,可以通过添加甲基 丙烯酸乙酯、苯甲醛、羟胺和二氧化钛 等化学物质,进行合成。
结论和要点
1 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 2 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官 3 有机合成中使用的反
是目标分子的选择、
能团转化方法包括羟
应机理包括加成、消
试剂的制备、反应条
基、胺基和羰基转化。
高二化学有机合成
有机合成是一种有机化学方法,用于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制造更为复 杂的化合物。源自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1
目标分子的合成方案
选择适当的反应物和方法来实现目标合成,需要考虑反应物的可得性和成本效益。
2
试剂的制备
混合配方中的化合物或元素,制备用于反应的试剂。
3
反应条件的优化
控制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反应条件,使其得到最适合的反应条件。
4
产物的纯化和分离
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如冷冻、过滤、蒸馏和干燥来纯化和分离产物。
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放大
浅谈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放大在参照相关化学工业专业书籍及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经验,介绍一种有机合成釜式反应器工业化放大的方法。
工业化放大的根本目的是在工业化装置上实现小试的收率和质量,可实际上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这种偏差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实验室装置与工业化设备,根据化学反应阶段,关键在:一、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宏观上,工业化的温度梯度和加料方式与实验室相同,似乎温度效应、浓度效应也应完全一致,其实不然。
微观上,受混合状态(滴液未及时分散)不同,温度梯度与浓度梯度(滴液点处局部过浓,局部过热)存在着差异。
也就是说,工业化放大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滴液点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的解决。
必须解决好以下几点:1、良好的搅拌。
使物料浓度、温度均匀分布。
2、将滴液导流至搅拌直径最大处。
在反应釜内不同位置液体的流速不同,其搅拌直径最大处即是流速最大处,也是混合最佳处。
这就要求我们在滴液口一定要设导流管将滴液引至该处或稍偏外一点。
3、减小液滴,实现好的分布。
小试往往优于工业化放大,这是因为在一定扩散速度的流体中,滴入小液滴较滴入大液滴更容易扩散。
因此在工业化装置中往往采用喷雾的方式滴加液体物料。
4、降低滴液温度减小局部过热。
滴液的温度不高于反应温度,较低的滴液温度能吸收一部分反应放热而减轻局部过热,对于避免因放热反应导致的局部过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5、反应温度实行低限控制。
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一般有一个最佳温度控制范围(如-95℃~-85℃),假设滴液点温度高于反应主体温度10℃,如在-85℃处滴加,而滴液点温度却达-75℃(过热了),副反应增加。
若反应主体温度控制在-95℃,滴液点处温度也不过是-85℃,仍处于最佳温度控制范围。
两者相比,反应结果差距甚远。
6、增加滴液中的溶剂量,增加热容,减小局部温度。
设滴液A组分稀释一倍,若对组分稀释一倍,若是一级反应的话,则在滴液点处反应速度也将减小一倍,又由于溶剂增加一倍,则滴液点处的热容也是增加一倍,这样理论上滴液点处的温度应为未稀释前的四分之一倍,因而减小了“过热”的可能和程度。
化学反应工程备课-第六章
如H2S与ZnO的反应。
单孔模型
①反应物由多孔固体构成,圆柱形孔径相同、均匀分布且相互 平行,孔壁在初始状态时由固相反应物所构成 ②扩散沿孔的轴向进行,产物层在孔壁上形成,反应气体在产 物与未反应固相之间的界面上与无孔的固相反应物发生反应; ③在孔内反应气体的浓度只沿轴向变化,不沿径向变化; ④反应程度由入口沿轴向逐渐降低; ⑤由于固相产物形成在孔壁上,对于固相产物体积增大的反应 会产生“闭口”现象。
松程度而定,但由于颗粒细小,即使存在产物层内扩散过程阻 力,其影响也较小,液体与固体颗粒间接触表面积大,反应温 度较高,以上因素都促使这些反应器内的宏观反应速率较大, 但由于反应本身的性质,有些反应釜的间歇操作反应时间长达 4—6h,如硫酸与磷矿石反应制磷酸。
气-固相高温反应
煤的气化和硫铁矿焙烧: 煤的气化是用蒸汽、氧(纯氧或空气中的氧)对煤进行高温
(1)反应的第一阶段——反应在整个颗粒内进行,与气-固
相催化反应相同;
(2)反应的第二阶段——颗粒内靠外表面的部分先形成产物 层,即无反应的区域。
有限厚度反应区模型
以缩芯模型为基础并且吸收 了整体反应模型关于反应区的 特征,主要特征是气相反应物 能够超过缩芯模型中的“反应 界面”向固相反应物扩散一小 段距离,即反应不是发生在产 物层与固相反应物的界面上, 而是在固相反应物内具有一定
是要导致失效的。
(2) “热态”试验——半工业规模的扩大试验,从中获取更 接近实际水平的设计参数;并对反应动力学和“冷模”试验结 果加以检验。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模型
根据固相的不同结构,数学模型根据物理模型的特征而异。
——收缩未反应芯模型 ——整体反应模型 ——有限厚度反应区模型 ——微粒模型 ——单孔模型 ——破裂芯模型
应用电化学课件第6章教学教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9
§6.2 有机电合成的若干发展方向
1. 发展电解中特有的反应 例如己二腈的电解还原合成等,反应选择性高,有竞
争能力并已工业化。 2. 发展能缩短工艺过程的有机电合成 例如,对氨基苯甲醚的合成: 采用化学合成,需三步工艺如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9
§6.2 有机电合成的若干发展方向
9. 两极同时利用的成对电解合成 用适当隔膜隔开阴、阳极,在两室中同时进行一对氧
(8)若作用物没有导电性,则要用支持电解质。如季 胺盐、六氟磷酸盐、六氟硼酸盐、高氯酸盐和甲苯磺酸盐
3. 有机电合成产品要工业化必须达到以下指标:
(1)高的产物得率;(2)电流效率η>50%;(3)能 耗(电解)<8kW·h·kg–1最终产物;(4)在电解液中 最终产物的浓度应>10%;(5)电极寿命>1000h;(6 )膜寿命>2000h;(7)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8)电 解液经简单处理即可参与循环反应。
–
2CH3COO
→C2H6
+
2CO2
+
2e
很多化学品为精细化学品,如医药品、香料、农药等 是高附加值的产品。传统合成方法采用有机合成和发酵法 ,后来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电合成极为有效。近30年来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9
§6.1 概述
机电合成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新世纪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 方向。
应用电化学课件第6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六章 有机物的电解合成
§6.1 概述 §6.2 有机电合成的若干发展方向 §6.3 己二腈的电解合成 §6.4 四烷基铅(自学) §6.5 糖精 §6.6 苯二酚 §6.7 有机电合成的电化学氟化(自学) §6.8 均匀设计法在有机电化学合成工艺中的应用(自学) §6.9 国外有机电解合成研究方向
有机化学合成的机理解析
有机化学合成的机理解析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碳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科学。
而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简单的化合物转化为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从而制备各种物质。
有机合成化学不仅仅在医药、农药、染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石油行业、环保领域和化学工业的生产中也都很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有机化学合成的机理。
1. 酯化反应机理酯化反应是有机合成反应中常用的一种反应,可用于合成酯、脂肪酸、糖等有机物。
它是一种酸催化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反应,反应中需要有一个亲核试剂和一个烷基或芳香族羧酸反应。
具体反应过程中:RCOOH + R'OH -> RCOOR' + H2O其中,R和R'分别代表烷基或芳香族基。
反应机理:首先,羧酸的OH与酮的C=O之间发生亲核加成,生成一个烷基酯。
然后,产生的烷基酯在酸性催化下发生酯交换反应,得到最终的目标化合物。
2. 缩醛反应机理缩醛反应是指醛分子中羰基上的氧化钾与范尼基胍基反应得到的产物。
缩醛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广泛用于制备醇、醛、酮、酸、酯、乙烯、脂肪酸等有机物。
反应过程中,醛和胍基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相应的羟胍。
反应机理:缩醛反应需要碱性条件,碱钾可催化反应,生成的产物有时需要提取或再结晶纯化。
在反应体系中,范尼胍或其衍生物的立体构型是决定反应是否进行的关键因素。
3. 羟酮合成反应机理羟酮合成是有机合成反应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反应,它是醛酮与硫脲的缩合反应。
羟酮合成反应有很多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等。
反应机理:羟酮合成反应通常在醇/水溶液中进行,先将硫脲溶于水中,再将醛酮加入溶液中,并控制溶液的温度。
生成的羟酮通过结晶纯化、萃取、洗涤等方式分离提纯。
4. 醇酸反应机理醇酸反应是指在酸性或催化剂的作用下,醇和羧酸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缩合形成酯的反应。
醇酸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之一,可以用来合成各种半实验的酯类化合物。
第6章-电化学合成-02-有机电化学合成1
CH4 + I-
溴苯在汞阴极上可还原为苯:
Br + H+ + 2e-
+ Br-
卤代烃被还原的活性次序为:
RI > RBr > RCl > RF
20
三元环、四元环等高张力环的烃类是较难合成的有机化合 物,通过卤代烃电还原可以制备一些高张力的环烃,如:
X
X + 2e-
+ 2 Br-
X
CH2X + 2e-
12
2
隔膜材料
大多数电化学反应器都需要使用隔膜来分隔阴极和阳极区 间,以避免两极所生成的产物混合,防止副反应和次级反应 发生而影响产物的纯度、产率和电流效率,避免发生危及安 全的事故。
种类
隔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非选择性隔膜和选择性隔膜。 • 非选择性隔膜属机械性多孔材料,纯粹靠机械作用传输, 不能完全阻止因浓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渗透作用。 • 选择性隔膜又叫离子交换膜,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 交换膜。
近十年来,我国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涉足这一领域,做了大量 研究开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有机电合成的研究,如 糠醛的电氧化、顺丁烯二酸的电还原等。70年代实现了胱氨酸 电解还原制取L-半胱氨酸的工业化。我国有机电化学合成科学 和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4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
有机电化学合成主要研究有机分子或催化媒质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电荷相
9
分类
按电解槽结构分类:箱式电解槽、压滤机式或板框式电解槽、 特殊结构的电解槽; 按电解槽工作方式分类:间歇式电解槽、柱塞流电化学反应 器、连续搅拌箱式反应器或返混式反应器 。
10
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材料,不仅涉及到反应过程 中的能耗,而且直接影响反应的产率及产品质量,甚至决定整 个反应体系的成败。
06有机物的电解制备
乙烯氧化制乙醛的燃料电池
如图,乙烯和水蒸气通入阳极,在钯黑阳极 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氧气通入阴极, 在钯黑阴极上接受电子并与H+结合生成水。 阴、阳两极用石棉片或玻璃纤维片隔开, 两极之间充满85%的磷酸溶液作为电解液。 该装置可以产生电流,对外电阻提供电能, 同时生产乙醛。
乙烯氧化制乙醛的燃料电池示意图
有机电合成也可以采用三维的填料式或流 化床电极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有机电合 成工艺可以有机催化合成相竞争。
7.利用修饰电极的有机电合成
用无机物、有机物或高分子化合物来修饰 电极表面,通过改变电极/溶液界面的特性 来改变电极的性能,降低电合成反应的超 电势,提高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同时修饰电极在有机合成中还可提高电合 成的选择性,合成出手性化合物等新的化 合物。
6.3 己二腈的电解合成
己二腈是制备Nylon66的原料。首先由己二 腈生产己二酸和己二胺,反应如下:
再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经缩聚反应制得 Nylon66。反应式为:
所以要研究己二腈的制备。
1.传统的己二腈化学合成路线
(1) 从环己烷出发的合成路线:
(2)从丁烯出发的合成路线 这两个路线的缺点是污染和损耗大。
随着新电极材料、新型电解掖、混合相电解、 离子交换膜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使得 用电合成方法生产许多有机化合物已有了可 能。
有机电合成技术的工业化,一般要解决传质、 隔膜寿命和电极活性等问题,还要能设计出 多功能的定型电解槽。
最普通的两种电化学过程是恒电流过程和恒 电势过程。
恒电流过程更容易实行,更易于工业放大, 且不要特殊的恒电位设备。
有机电合成生产的要求: (1)高的产物得率; (2)电流效率>50%; (3)能耗(电解)<8kW.h/Kg最终产物; (4)电解液中最终产物的浓度>10%; (5)电极寿命>1000h; (6)膜寿命>2000 h; (7)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 (8)电解液经简单处理即可再循环使用。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知识分享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及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二、小试阶段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
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
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
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
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
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
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应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况下反应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
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应副产物,反应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办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4、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安全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尽量去掉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参加的合成反应;避免采用易燃、易爆的危险操作,实属必要,一时又不能解决,应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有机合成反应理论介绍课件
多糖的合成
多糖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 单糖的聚合、酯化等反应合成。例如,将葡 萄糖聚合可以得到淀粉,将纤维素与醋酸反 应可以得到醋酸纤维素。
04
有机合成反应的发
展趋势与挑战
新反应、新策略的发现
新的有机合成反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不断发现新的有机合成反应,这些反应具有更高的 选择性、更短的反应时间和更少的副产物等特点,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持续发展
有机合成反应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改进合成 方法和技术,提高原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 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的统一。
高选择性、高效率的合成方法研究
高选择性
选择性是有机合成中一个关键因素,高选择性意味着 更少的副产物和更少的后续处理工作。研究者们通过 设计特定位点的反应和选择性催化剂等方法,提高合 成的选择性。
保护与去保护策略
总结词
保护与去保护策略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技巧,介绍了常见的保护基和去保护反应 及其应用。
详细描述
在有机合成中,为了保护某些官能团免受不希望的反应影响,常常使用保护基。 去保护反应则是将保护基去除,恢复官能团。这些策略有助于控制反应的特异性, 提高合成效率。
立体化学控制
总结词
立体化学控制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常见的立体化学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高效率
高效率的合成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和降低能耗。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采用新型反应介质和催 化剂等方法,提高有机合成反应的效率。
05
有机合成反应的应
用领域
药物合成
药物合成是有机合成反应的重要应用 领域之一,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制 备出各种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 抗癌药等。
第二讲:工业化放大
实例1: 4-羟基香豆素的工业化放大
O
O O
O Cl
O
+
-
O O
O Na+
OH O
O
该反应是将乙酰水杨酰氯的甲苯溶液于0度下滴入乙酰乙酸乙酯钠盐的水溶液中, 但因乙酰乙酸乙酯钠盐的水溶性很小,在0度下物料非常黏稠,当滴液滴入反应液表面时, 分散很差(远不如小试),故收率较低 分析: 上述问题是因搅拌不好,物料分布不开,造成局部过浓.过热所致 措施: 将乙酰水杨酰氯的甲苯液改成喷雾加料, 或者将底物加入甲苯(甲苯相会浮于表面),当滴液滴至甲苯中时, 被甲苯大大的稀释了,局部过热现象也可以避免.
3.2 原料.中间体的可用性评价
1.原料是否可用往往不只取决于纯度,而取决于原料中的杂质含量 2.原料中杂质含量往往缺少上限指标 3.同一种原料用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指标 4.同样的原料在不同材质.不同设备中生产的中间体不同
例1:甲灭酸的制备
COOH Cl H2N COOH H N
+
例2: 原料氯苯用于不同场合 氯苯用于制备对溴氯苯:二氯苯含量为主要控制指标,铁离子则无需控制; 氯苯用于光氯化反应溶剂:并不严格限制二氯苯含量,对铁离子则需严格控制. 例3: 纯度(purity,GC、HPLC面积比),含量assay,重金属含量和种类
R1 F O R3 CF3 KF R2
R1 F F R3
190 DEGREE 8h
批号 反应温度(T1) 油浴温度(T3) 二氟杂质(%) 1 190 230 8% 2 190 210 3% 3 190 低于200 0.8%
O COOH O O O SOCl2 20-50DEG O Cl
夹套的加热介质:蒸汽加热改为热水加热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主要介绍的内容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主要介绍的内容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是指在有机化学原理和化工工艺基础上,利用化学合成、分离纯化、反应工程、催化剂设计等方法,开发和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本文将从有机合成、分离纯化、反应工程、催化剂设计等方面介绍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的核心部分,它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目标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有机合成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合适的催化剂,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得以合成,如药物、农药、染料、化学品等。
分离纯化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将反应混合物中的目标产物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获得高纯度的有机化合物。
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包括蒸馏、结晶、萃取、吸附、膜分离等。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根据反应物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
反应工程是指将实验室中的有机合成反应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反应工程的目标是实现高效、高产、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反应,并保证产品质量和工艺安全。
在反应工程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等问题。
通过反应工程的优化,可以提高有机合成反应的效率和经济性。
催化剂设计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设计和合成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用于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路径、提高选择性等。
催化剂的设计需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稳定性、反应条件等因素。
通过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有机合成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还涉及到反应溶剂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废弃物处理等问题。
反应溶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反应物性质、反应条件、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工艺流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反应步骤的顺序、分离纯化步骤的选择等。
06章 有机物的电解合成
阳极区获得的苯醌进入阴极区, 在阴极上还原为苯二醌
■ 氧化阶段在20%硫酸溶液中进行。苯 在硫酸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大,强烈 搅拌下进行,以达到苯的乳化。 ■ 含1%银的铅合金作阳极。
■ 阳极液在电极间区域的流动速度应 不低于0.08 m· -1, S ■ 电极间空隙约为2mm,电极高度为1 mm,与阳极液的接触时间为1.2 s。 ■ 电流密度为4.0 kA· -2,苯醌在阳极 m 氧化物中含量约为3%。
I. 从环己烷出发:
II. 从丁烯出发
2、电解合成法原理
存在的副反应
反应机理
电解方法
• (1)、电解液
• (2)、电解槽:电解槽为压滤式,结构比较复杂, 工作原理如下图示。阳极采用PbO2/AgO,阳极 液是5% H2SO4,在其上进行放氧反应。阴极电 势-1.75V,为了尽量减少氢气的析出,选用高 超电势的Pb作负极。隔膜为阳离子渗透膜。槽 电压为11.9V
■ 氟的高活泼性和毒性,一般化学方 法很难实现全氟化,电化学氟化可 以比较容易实现
3M公司主要产品
■ FC75
■ FC43 全氟化三丁基铵
FC75和FC45的主要物理性质
电氟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 反应在较低的温度-10℃~25℃下进行,可以 保留某些官能团,如-COF,-SO2F等 ■ 最好的阳极材料是镍,要求纯度>99.9% ■ 电解过程无游离态F2放出 ■ 与大多数电解过程相比,本过程进行的速度是 慢的,最大可用电流密度很小,一般在200~ 300mA· -2。 m ■ 当使用新电极时,会出现诱导期,此期间即使 在低电势下也有游离F2放出。
合成四乙基铅的电解槽
6.5 糖精
1. 传统的化学氧化法
氧化法缺点
第六章 有机电合成
• C.耦合反应 • 这是指反应过程中除发生电子得失的电极反应 外,还伴随着进行均相化学反应的过程.当电极 反应的产物含有自由基或其他活性中间体的时 候,经常发生这类反应.如:柯比尔反应 • 2RCOO- -2e -2CO2 2R. 二聚 R-R • D.间接电氧化还原反应 • 这里在电极上参加反应的不是有机化合物本身, 而是某种氧化还原离子对,它们是有机反应中的 氧化剂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转化为还原态或氧 化态,通过电极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重新获得 再生,循环利用.起着电流携带体的作用.
•§2有机电合成反应的分类 1.按电极反应在整个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有机 电合成分为两大类: 直接有机电合成反应;间接有机电合成反应. 直接有机电合成反应:有机合成反应直接在电极表面完成; 间接有机电合成反应: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采用传统化学 方法进行,但氧化剂(还原剂)反应后以电化学方法再生以后循 环使用.间接电合成法可以两种方式操作:槽内式和槽外式.槽 内式间接电合成法是在同一装置中进行化学合成反应和电解 反应,因此这一装置既是反应器也是电解槽.槽外式间接电合成 法是电解槽中进行媒质的电解,电解好的媒质从电解槽转移到 反应器中,在此处进行有机反应物化学合成反应.
(3)工艺条件 (3)工艺条件 A.电解液组成 采用10%~15%磷酸钾溶液作为丙烯腈进行电 A.电解液组成 采用10%~15%磷酸钾溶液作为丙烯腈进行电 10% 解偶联的本底电解液。后者还需加入磷酸使溶液的pH pH保持在 解偶联的本底电解液。后者还需加入磷酸使溶液的pH保持在 9.0~8.5范围内 为获得己二腈的高产率, 范围内。 9.0~8.5范围内。为获得己二腈的高产率,操作应在具有给 质子能力较差的介质中进行,为降低双电层中质子的浓度, 质子能力较差的介质中进行,为降低双电层中质子的浓度, 溶液中还需加入四烷基铵阳离子( 溶液中还需加入四烷基铵阳离子(最有效的是四乙基铵阳离 子),它会更紧密地覆盖在电极表面,从双电层中取代出水分 ),它会更紧密地覆盖在电极表面, 它会更紧密地覆盖在电极表面 从而抑制水电离出过多的氢质子。 子,从而抑制水电离出过多的氢质子。丙烯腈加入量是大大 过量的(丙烯腈在溶液中的饱和浓度约为5%), 5%),因而电解液形 过量的(丙烯腈在溶液中的饱和浓度约为5%),因而电解液形 成本底溶液和丙烯腈两相。在复相介质中实现己二腈的制造, 成本底溶液和丙烯腈两相。在复相介质中实现己二腈的制造, 不仅可以增大己二腈的质量产率(见图3 15)和电流效率 和电流效率, 不仅可以增大己二腈的质量产率(见图3-3-15)和电流效率, 而且丙烯腈具有萃取己二腈的功能,使生成的己二腈及时转 而且丙烯腈具有萃取己二腈的功能, 移到有机相(丙烯腈) 从而可省去从水相(本底溶液) 移到有机相(丙烯腈)中,从而可省去从水相(本底溶液)中分 离己二腈的工序) 离己二腈的工序)。
有机合成实用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响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响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与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二、小试阶段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展全面的、系统的改革。
在改革的根底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根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
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
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本钱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优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拟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廉价。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给。
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
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响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
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优反响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响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况下反响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
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响副产物,反响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方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本钱,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4、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安全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尽量去掉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参加的合成反响;防止采用易燃、易爆的危险操作,实属必要,一时又不能解决,应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有机溶剂,寻找性质相似而毒性小的溶剂代替。
有机合成中的合成规模扩大与工业化生产
有机合成中的合成规模扩大与工业化生产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无机和有机物质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需求,有机合成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有机合成中合成规模扩大与工业化生产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 合成规模的扩大合成规模的扩大是指将实验室中小规模合成逐渐扩大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大规模合成。
这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原料供应大规模合成需要大量的原料供应,因此首先要解决原料的稳定供应问题。
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对合成的成功至关重要。
此外,为了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还需要寻找替代原料和改进合成方法。
2. 反应控制在大规模合成过程中,反应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和溶剂选择等参数的调控对合成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控制,确保反应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 副反应和废物处理随着合成规模的扩大,副反应和废物的生成也会增加。
这些副反应和废物对产品质量和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需要探索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改进,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并寻找有效的处理废物的方法。
二. 工业化生产的挑战工业化生产是将合成规模扩大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面临以下挑战:1. 设备和技术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大规模的反应器和设备,以及高效的控制系统。
为了达到高产量和高纯度的要求,还需要开发适应性强的催化剂和改进的合成方法。
2. 安全性和环境保护大规模合成涉及更多的原料和反应物,因此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必须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应急预案,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此外,需要处理废气、废水和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工业化生产的环境可持续性。
3. 经济性和可行性工业化生产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可行性。
投入生产线的设备和技术必须满足经济可行性要求,并能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运营。
此外,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力,确保工业化合成的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总结:有机合成中的合成规模扩大与工业化生产是有机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有机合成-课件
CH3
1)
pre-heated
1 The
oxidation
reactor
from 7
The oxidation liq. From 3
The oxidation liquid
19
4) The oxidation liquid
A :
C H 3
C O O H
about 30%
C H O
B:
O
CO
O H3C C O
R + O 2
ROO
R O O + R H
R O O H
9
3. The chain termination
R +R
RR
R O O + R
R O O R
10
9.2.2 The elements of influence the automatic oxidation 1. Initiation agents and catalytic
Chapter 9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and their Industrial Possibilities
9.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oxidation
C H 2 C H 2
O
+O in organic compounds
Oxygen atom [O] generated from the chemical oxidizing agents, high oxidizingabilities, high selection,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but high cost.
第六章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放大
三、死区与设备清洗不同 1、死区 死区指的是不流动的区域和积存物料的区域。死区的 存在有弊无利,或影响反应、或造成不希望的返混、或造 成相互污染。 在工业化设计中应避免死区,工业化放大过程中应注 意死区的影响。
常见的死区
2、死区的影响 (1)死区的物料可能影响反应的选择性。 (2)死区在转产或换料时可能造成污染,所以在清洗 过程中要注意反应设备的死区。
四、温度指示的偏差不同
小试过程中温度计显示灵敏且接近反应液真实的瞬 时温度。 工业化过程中反应釜中的反应液一般需要经过温度 计套管再经导热油,最后才加热温度计,这样的传导过 程导致温度计所示温度比实际温度滞后且升降幅度减小。
反应釜内的实际温度与指示温度
第二节 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一、混合状态的影响 1、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简单反应不存在副反应,也就不不存在温度效应和浓度 效应,因而不存在放大效应的影响。加料方式、温度高低、 混合方式和状态都没有影响。 对于平衡移动的热力学控制的化学反应,可视为简单反 应。
1、吸热反应的温度控制 吸热反应必须有外加热源,外加热源的温度就直接影 响了壁温,反应体系的“过热”就在于壁温。 控制“过热”的惟一方法就是控制夹套的加热介质。
例1:杂环化合物环合反应的工业化放大
环合反应为吸热反应,180℃反应6h,小试收率 60~65%。
工业化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环合反应收率 批号 反应温度(℃) 油浴温度(℃) 收率(%) 1 180 230 43 2 180 210 58 3 180 200 66 4 180 190 75
关键点的选择主要是温度梯度与浓度梯度。
小试与工业化装置反应过程的差异
两者在B与B’点上无明显差异,温度均为T0,不存在放 大效应。 在A与A’点上的差异就大了,(T A’- T0 )>>(TA- T0 )。 这就是相当于两者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 果当然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大的根本目的是在工业化装置上实现小试研究的收 率和质量,但实际中常常达不到理想的程度。 “放大效应” 实验室装置与工业化设备的区别。
一、温度梯度、浓度梯度不同 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效应与浓度效应影响反应的选 择性。 宏观状态上小试研究与工业化没有区别,温度控 制和加料方式相同。 微观状态上,在局部、在温度、浓度上的差异有 时很大,这种差异就是放大效应。这种差异是出现在 局部的、关键点上的。 工业化放大,就是关注并解决关键点上的工业化 与小试研究的差异。
1、吸热反应的温度控制 吸热反应必须有外加热源,外加热源的温度就直接影 响了壁温,反应体系的“过热”就在于壁温。 控制“过热”的惟一方法就是控制夹套的加热介质。
例1:杂环化合物环合反应的工业化放大
环合反应为吸热反应,180℃反应6h,小试收率 60~65%。
工业化过程中不同温度下的环合反应收率 批号 反应温度(℃) 油浴温度(℃) 收率(%) 1 180 230 43 2 180 210 58 3 180 200 66 4 180 190 75
四、温度指示的偏差不同
小试过程中温度计显示灵敏且接近反应液真实的瞬 时温度。 工业化过程中反应釜中的反应液一般需要经过温度 计套管再经导热油,最后才加热温度计,这样的传导过 程导致温度计所示温度比实际温度滞后且升降幅度减小。
反应釜内的实际温度与指示温度
第二节 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
一、混合状态的影响 1、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简单反应不存在副反应,也就不不存在温度效应和浓度 效应,因而不存在放大效应的影响。加料方式、温度高低、 混合方式和状态都没有影响。 对于平衡移动的热力学控制的化学反应,可视为简单反 应。
第三节
小试至中式的过程及要求
一个项目从理论到车间产品,这个过程就是项目研发 的过程,包括小试到中试放大全过程 一、文献 项目开始首先是要大量的相关文献搜索。从文献报道 中找你要的信息,路线情况、原料供应情况、专利情况、 杂质情况、晶型情况等等。清楚之后就要对所获得的信息 进行筛选,选择既合理又不侵犯专利等等集诸多好处于一 身的工艺路线了。
2、非均相反应和均相反应 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反应往往发生在相界面上,扩散是反 应的控制步骤,剧烈搅拌可加速反应。 工业化过程中的搅拌器一般是推进式、涡轮式或布式搅 拌,同时反应釜内加装挡板以增加混合效果。 均相反应中各因素的影响区别较大。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不会因混合不好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温度梯 度容易控制,同时此时浓度效应也不显著,可较慢的搅拌。 放热反应则较复杂。 4、扩散控制与动力学控制 复杂、均相、放热反应的扩散控制过程,要求搅拌越 剧烈越好。 动力学控制过程,反应速度较慢,温度梯度、浓度梯 度对选择性的影响不大,对搅拌速度的要求不高。
第六章 有机合成反应的工业化 放大
有机合成反应多是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器的放 大方法有:几何放大法、形状模拟法、逐级放大法、数学模 拟法等。 几何放大法和形状模拟法没有理论上的依据,逐级放大 法是逐步探索经验的过程,数学模拟法理论上最为科学、最 理论化,但却很难做到。
第一节 釜氏反应器的放大效应
二、原料清单 根据自己合成路线所需要的原料列个清单。 合成路线确定了也就基本上确定了所要使用的原料 了,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原料的理化性质,好好的查 查MSDS了,尤其是其化学反应性质和衍生物性质、本身的 生理毒性、毒害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拿到东西就盲目实验,看也不看,想也不想,这样容 易出现意外。几乎所有公司实验室都出过事故的,小到冲 料,大到中毒起火爆炸,重大到人员伤亡。
依据平时积累的理论基础知识,先自己根据搜集的信息 判断目标化合物该怎么拆解,有哪些拆解方式,找准它,选 用它。 较多的时候是选择快要过期的专利路线,这样既能把规 避专利保护做到最好,又能不费太多心思在路线上,例如目 前国内做化学合成原料药仿制研发的大多数运用此法。 当搜集的有效信息很少的情况下就必须充分利用周围的 资源,集思广益,大家共同制定一条路线,参考类似反应的 文献和根据自己确定的路线,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同时要把杂质情况也大致的排一下。
3、同一种原料用于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指标 如:氯苯 用于合成对溴氯苯,以二氯苯的含量为主要控制指 标,铁离子则无需控制。 用于光氯化反应时并不严格限制二氯苯的含量,而对 铁离子则需严格控制。
4、同样的原料在不同材质、不同设备中生产的中间体有 差异 如: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和在搪玻璃反应釜中制备的 中间体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虽然GC或HPLC的分析谱图 完全一致,但其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可能相差较大。有暑 时侯这种微小的差异对后续反应过程的影响就很大。
关键点的选择主要是温度梯度与浓度梯度。
小试与工业化装置反应过程的差异
两者在B与B’点上无明显差异,温度均为T0,不存在放 大效应。 在A与A’点上的差异就大了,(T A’- T0 )>>(TA- T0 )。 这就是相当于两者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 果当然不同。
二、换热比表面积与反应周期不同 工业化的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周期一般长于小试,主要原 因是传热面积不足(因为容积越大,单位容积的表面积越 小,而传热速度与换热表面积成正比)。 工业化的反应过程中考虑到反应前后的预热、冷却、反 应时间等因素,反应周期将几倍甚至十几倍地高于小试。 对于平行副反应,反应周期的加长对选择性的影响不明 显,但对于连串副反应,反应周期的加长对选择性的影响则 是显著的。
(2)将滴液导流至搅拌直径最大处 搅拌直径最大处是反应釜内的流速最大处,也是混合 最佳处。
(3)减小液滴 减小液滴可实现更好的分布,滴入小液滴比滴入大 液滴更容易扩散这也是小试往往好于工业化装置和工业 化装置有放大效应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工业化装置中往往采用喷雾的方式滴加物料 的方式,可取得比小试更好的收率和质量。
三、小试工艺研究 在操作空间和仪器足够使用的情况下尽量每天平行的 多开几个实验,至少是一组两个,有可比性和代表性,可 以同时做几个不同的方案,结果也具有代表性,还可以节 省项目开发时间。 需要进行后处理的在投料之前和处理时所用到的仪器 和瓶子必须进行详细的标签编号,连使用的后处理器具也 需要如此,以免造成混淆和交叉污染做。
N aO R
X Y Y X
N aO R
OR Y
Y为吸电子基因。反应在-10℃下醇钠滴入到反应液 中,放大时有较高的连串副反应产物二取代物生成。 原因:因烷氧基是供电子基因,较高温度时才有利于生成 二取代物,反应过热是副反应发生的原因。 改进:(1)醇钠溶液冷却到-10℃再滴加。 (2)醇钠溶液喷雾方式滴入。
分析测试某些控制指标一般较快也较为简单,但有 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能测出的,甚至有些是影响合成工 艺的重要因素。 对原料或中间体,实验都是验证的最好办法。 在工业化放大开始时,最好分析测试和实验验证同 时使用,便于出现异常问题时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到问 题点。而在一切正常后,原料或中间体的可用性评价尽 可能只用分析测试方法。
N N H S O4ຫໍສະໝຸດ O HH2
O
C u
R R
重氮化反应时重氮盐的浓度必须低(滴加),产 物酚的浓度必须低(边生成边共沸蒸出)。放大时收 率低,焦油生成多。 原因:重氮盐的滴液管在反应釜较长、较粗、流速较 慢,未滴入反应液前已经被蒸汽预热分解。 改进:滴液管改细、改短,提高流速。
二卤代烃的醇解:
X OR OR
原料的检测: 开始研发阶段的很多原料都没有检测方法,这是研发 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情况。一般如果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法的 时候就让供应商提供他们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报告,回来根 据供应商的方法自己再测一遍。 配合检测部门开发检测方法。
原料的检测不只是涉及纯度,涉及其它的相关专业知 识。 1、原料是否可用常常不取决于纯度,而是取决于原料中 的杂质含量。 如甲灭酸的合成:
(4)降低滴液温度以减小局部过热 较低的滴液温度能吸收一部分反应散热而减轻反应局部 过热。 滴液的温度不高于反应温度,对于放热反应的局部过热 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5)反应温度实行低限控制 对于一个具体的反应,一般有一个较佳的温度控制范围。 实行低限控制就是将反应温度控制在温度低限,这可以在相 当程度上避免“过热”。 如反应温度-70~-60℃,滴液点温度高于反应主体温度 10℃。反应主体温度控制 在-70℃,则滴液点温度高于反应 主体温度10℃,也是-60℃,处于最佳温度范围内 。
搅拌速度的选择:
S:剧烈搅拌
W:慢速搅拌
非均相反应和强放热反应对搅拌速度的要求较高, 而其它反应过程则要求不高。 一般来说,搅拌剧烈没有坏处,只是增加了能耗。
二、局部过热和局部过浓问题的解决(消除梯度) 局部的浓度过高导致不能满足浓度效应的要求及局 部的反应放热而造成温度过热而不能满足温度效应的要 求,是工业化放大过程中影响收率和质量的最显著因素。 对于局部的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的解决是工艺放大 的关键。
一金属有机物的合成与反应:
X
n-BuLi
X
HCOOCH3
X
Li X X X
CHO
X是化学性质稳定的吸电子基因。该反应有两次 滴加反应,均是在-70 ~ -60℃,放大时收率较低。 原因:滴液处温度过热所致。 改进:(1)滴液稀释一倍。 (2)强化搅拌。 (3)降低反应温度至-70℃。
重氮盐水解合成酚:
(6)增加滴液中的溶剂量,增加热容,减少局部升温 滴液A组分稀释一倍,如对A组分是一级反应的话,则在 滴液点处的反应速度也将减小一倍。同时溶剂增加一倍,则 滴液点处的热容也增加一倍,这样理论上滴液点处的温度升 高应为稀释前的1/4,因而减小了”过热“的可能和程度。
例:4-羟基香豆素的工业化放大
O O Cl OCOCH3 O O O
例3:甲灭酸的工业化放大
COOH
Cat 110℃
NH2
COOH
Cl
N H
加热介质为蒸汽,收率较低。 原因:蒸汽是0.4MPa,温度约是150℃,壁温过高。 改进:控制蒸汽的压力≤0.1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