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语文第十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核舟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学习重点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化。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微雕。
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
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板书课题)二、知识积累1.简介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
,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2.介绍文体“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很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本文原作在介绍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后一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
因此,现在看来,它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三、预习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器皿.( mǐn) 罔.(wǎng)不因势象形八分有奇..( yòujī) 舟楫.(jí)二黍.( shǔ)许髯.( rán) 石青糁.(sǎn)之壬戌..( rénxū)贻.(yí) 箬.(ruò)篷篆.(zhuàn)2.理解课义的重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第一课时)导学案
11.背影学习目标1.积累“交卸、奔丧、踌躇、颓唐”等词语,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截取法)。
2.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净化自己的灵魂。
第一课时●重点:能说明关键语句的含义,培养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óu)(chú)颓.唐(tuí)差.使(chāi) 奔丧.(sāng) 踌躇..zhà(栅)栏举zhù(箸)s uǒxiâ(琐)(屑)pán shān(蹒)(跚)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 这里指失业。
颓唐: 衰颓败落。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心里不得发泄。
踌躇: 犹豫不决。
不能自已: 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或景象感到悲伤。
拓展:辨析词义。
(1)[嘱托—嘱咐]两者都有“告诉对方做某事”的意思。
区别:“嘱托”有委托请求之意,可用于对平辈或晚辈、下级;而“嘱咐”有叮嘱、吩咐之意,只可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2)[颓唐—颓废]都有精神不振之意。
区别:“颓唐”侧重指情绪低落或境况衰败,“颓废”侧重指意志衰退。
4.阅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合作探究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请具体说明。
四次。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泪光中的背影。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示例: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
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
《核舟记》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和翻译方法。
2、继续认知和巩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懂得欣赏和赞美艺术的成就。
重难点:1、继续认知和巩固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懂得欣赏和赞美艺术的成就。
二、教学过程:1、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撰有《茅檐集》。
2、词语积累罔(wǎng)贻(yí)有奇(jī)黍(shǔ)糁(sǎn)髯(rán)膝(xī)篆(zhuàn)狭(xiá)戌(xū) 倚(yǐ) 诎(qū) 褶(zhě)3、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
弯曲左手依一衡木“衡”通“横”。
横着,跟地面相平行的(跟竖直相对)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4、词语古今义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雕栏相望焉(古义:对着;今义:向远处看)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余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5、一词多义奇:奇巧人(形容词,奇妙)(名词,零数,余数qí)八分有奇(名词,零数,余数。
jī)为:为宫室,为人五(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刻。
wéi)为东坡,为舱(动词,表判断,是。
)(同时也是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端:执卷端(名词,一头)视端容寂(形容词,正,直)6、词类活用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是“用箬篷”的意思)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是“用石青”的意思)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是“梳着椎形发髻”的意思)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是“戴着高高的帽子”的意思)7、重点句子翻译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③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导学案(人教版)
11、《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茅以升:2、常用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惟妙惟肖匀称洨河暴涨古朴绝伦推崇课堂探究代表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赵州桥(石桥)卢沟桥(石桥)小结: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作者选择这两座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正是因为:它们既具有,又拥有自己的,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和石桥两种类型,由此可见,说明时选例的标准是:。
4、精读课文,盘点文章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探究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课本具体的句子上作批注。
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至21. 6米。
”……这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有关知识,。
(把你的发现写在课本上)当堂检测一、课内精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目标导航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预习感知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推崇.( ) 和谐.( ) 惟妙惟肖.( ) 洨.河()河堤.()匀称..()()桥墩.()二、按注音填字组词。
饮jiàn( ) ɡǒnɡ( )桥巧妙绝lún ( ) diāo()刻三、解释词语。
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四、作家简介。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这是一篇(文体)。
课堂导学一、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层层深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二、根据提示,完成本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第—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三、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打比方,或列数字,或引资料,或举例子。
分析下边的句子各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方面的特点?(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很贴切,请根据句意作简要分析。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3)“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4)“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的一种文体。
八年级语文11课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导学案学习达人:班级姓名设计者;易青莲设计日期:2011-10-15 审核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等词,明确作者的观点,能够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在论述过程中逐步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程序一、走近作者本文作者: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文体知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纵贯式结构方式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
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引用了一些古语、俗语,请找出来。
4、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预习自测1、注音①契( )约②揽( ) ③悲天悯( )人2、解释词语莫若:不如。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
语文八年级上语文版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1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记住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2.从整体上理解文章,阐明主题,总结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难点】阐明文章的整体结构[课前积累]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字,号,绰号,代表资产阶级改良派、学者。
他参加了1898年的改革运动。
本文选自。
2.发下列粗体字的音。
契约拥抱同情天堂卸载3.解释下列词语失望:释怀:不参与但不自满:富有同情心:哲学:契约:任重而道远:死后:仁人志士:心安理得:【课上突破】(一)教师和学生讨论课文的内容,并阐明文章的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生当,而不能。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第1段和第2段)讨论。
2、(3)讨论。
3、(第4段和第5段)讨论。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责任到底是什么?它有多宽?作者是如何层层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课后改进】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缆绳契约b.卸却失意良心纠缠c.任重道远监督圣贤豪杰d.自头苦海逃避解除赔礼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他们对社会和人类的灾难和苦难表示关切和同情。
()[课后反思]第11课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该论点的严格写作特点和推理论点的应用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理解该论点的严格写作特点和推理的应用[学习困难]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2)(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背诵并默写课文。
3、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
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
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
2、给加点字注音。
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水空.()明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欲:(2)欣然..起行欣然:(3)遂.至承天寺遂:(4)盖.竹柏影也盖:(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7)念.无与为乐者念:(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4、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5.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忠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豪放2、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jiě kōng3、(1)想要,正要(2)高兴的样子(3)于是,就(4)原来是(5)共同,一起(6)清澈透明(7)考虑,想到(8)只是4、(1)yù参与,这里指欣赏(2)yǔ和、跟(3)yǔ共同,一起5、(1)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叉错杂,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
合作探究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7、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8、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9、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老师寄语: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
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2、把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学习过程:一.朗读全文,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括号前的汉字注音残sǔn()推chón g()饮涧()匀称()弧()形拱()桥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形容记忆十分精巧,没有能比得了的。
()(物品)残缺破损。
3、说明文知识●常见说明方法:●常见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特点: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5、在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7、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6、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三.练学达标检测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拱(gǒng)桥桥礅(dūn)艰(jiān)固优(yōu)久B.陡(dǒu)坡匀称(chēn)和协(xie)疏浚(jun)C.翌(yi)日湍(tuān)急铺砌(qi)并行不悖(bei)D.鸟瞰(kān)老妪(yu)迥(jiǒnɡ)异窥(kūi)见2、读小列文中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试问这是什么说明顺序?()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课时●重点:1.品味本文朴实的语言、平凡的细节、深刻的内涵。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截取法)。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预习导学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以下是最让人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学法指导一:以下问题的设题意图是引导我们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感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也用来聊以自慰。
在体现父亲深挚关爱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坚强的性格。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虽然儿子已多次来回北京,虽然已找好人陪“我”同去,却还是放心不下,这种爱子情切,真是情深似海。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父亲语言虽简单,却蕴含着父亲对“我”的依依不舍与劝慰,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令人感到父亲强忍着许多离别的愁苦和对未来的惆怅,以及对儿子含蓄而深沉的关爱。
2.赏析文中“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一句。
虽然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这个“背影”已深深地刻在作者的心里,挥之不去。
文章结尾,作者再次运用联想的手法再现父亲的背影,使人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审美感动和联想,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背影”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透过背影,我们不但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看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儿子对父亲的眷恋与思念。
3.文中买橘子的过程分“去”和“来”两段,为什么详写“去”?因为文章主题是紧扣“背影”展开的,只有“去”时才是看到父亲的背影,而“来”时则是面对“我”,无法描写其背影。
所以文章详写了父亲“去”时的过程。
合作探究问题一:探究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找出关于父亲动作描写的词语,谈谈感受。
走路的姿势:蹒跚。
表现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不便,可想而知,父亲过铁道时上下月台的艰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11( 中国) 】1. 认识中国的特色。
2. 体会本文正言课文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3. 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和智慧, 激励自己努科学文, 祖国做贡献。
【点】1. 认识中国的特色。
2. 体会本文正言课文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明文。
说明文是主要表达方式,明事事理的文章,明事色、形状、构造、成因、功用等特色事理为主要内容。
明文。
(1)明;(2)明文;(3)科学小品文。
3. 常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画图表、、打比方、摹状貌⋯ ⋯4. 常。
序:依事律,或由 到一般,或由详尽到抽象, 或由主要到次要,象到实质,或由原果等等一 说明)5.说明文的方法 。
象的特色、、明的方法、言。
】一、自。
1.注音。
尊崇( ch ó n ɡ ) 友善( xi é) 绘声绘色( xi à o ) 均匀( ch èn ) 2.依据意思写(1)描绘或模拟得十分精妙传神。
(绘声绘色)(2)没有同样的或没有可以对比的。
(独一无二)(3精良,没有能跟它对比的。
( (4)雄伟漂亮而又罕有的情形。
(奇景)(5)在所需的资料。
(就地取材) 课文找出、中国的特色。
弧梁早,。
中国:史悠长。
史悠计奇妙,形状像弓,用料高。
:石精耐用,突出。
二、合作研究。
1. 中国的好多,都有同样的特色,只要? 历史悠长,气势雄中外,有中国的典型特色,很有代表性。
有代表性的明事物的特色方法可的作用,明事物的 识得更详尽、更明确、更深刻。
2. 都拥有中国的共同特色, 一个两个呢? 是独拱, 只写一座不以反响出中国的所材 拥有代表详详写,。
3. 言的特色后 (1)”样表安妥。
(2)“大体”“可能”都表示不确立,不过推测的状况。
“的”使文章增添了可靠性。
(3)“几了分很广,但其实不消除有的地方没有的可能。
(4)间上限制,“可算是”从程度上限样才状况。
果 言的特色是:正 4. 从文章中找出使明方法的句样用的好处。
八年级下学期11课《故乡》导学案
教师点评及备注:
教师反思:
2、理解小说中的“我”
二、理清课文层次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内容组织材料,展开情节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3、划分课文层次
3、内容探讨
1、“我”回故乡的心情是复杂的,体会是怎样的复杂?
2、文章描写了哪几个故乡?“我”对故乡怀有一份怎样的感情?
四、作业
1、字词检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比赛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知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的一切都是值得留恋的,然而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所见到的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二、读课文,掌握字词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准下列字词并注音
晦猹獾祭祀弶鹁鸪颧骨
髀嗤笑愕然深黛恣睢
第三课时
1、导入
“我”回故乡,在短短的日子里,不管是故乡的景,还是故乡的人,都让我感到悲凉和沉重,下面我们来分析文章塑造的典型人物。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人物形象分析
闰土(1)试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2)归纳闰土的形象
杨二嫂(1)试比较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
(2)归纳杨二嫂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小组探讨以下内容
(1)“我”是什么时候回故乡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2)“我”为什么回故乡?
(3)“我”大约在故乡呆了多长时间?你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4)“我”在故乡主要遇到了哪些人?
四、作业
就课文内容,人物和主题讨论并质疑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当时”、“可算”能否删去?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史骐生
2、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关于父子》
总结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学习
难点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黑的词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
(6)作比较。如:
四、合作、交流,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阅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妙惟肖.()长虹饮涧.()双曲拱.桥()河水暴涨.()桥墩.()洨.河()匀称.()2.《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 。
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 专家。
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沧大桥。
学习研讨
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5、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
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
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6、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拓展学习
8、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桥呢?请你来当桥梁设计大师,并对它简要介绍一下。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
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