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公务员交流回避制度.ppt
4、有利于干部管理机制注入新活力。 5、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效能。 6、有利于干部个人成长。 7、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交流制度是公务员流动的一种鼓励性措施, 它旨在通过对公务员进行职位的变动,以实 现公务员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人力资 源管理的效能,从而充分地发挥公务员的潜 能,以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
• 调任是指党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党 政机关担任领导干部,以及干部调出党政 机关任职。
• 转任是指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 在党政机关之间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 部门调动)。
• 挂职锻炼是指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在一定时 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或 者上级机关担任职务。
实行干部交流制度的积极意义
“在职官,寄籍五百里 不得任职”。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概念
•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广为泛性使国家公务员不 因亲属关系对职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对 公务员任基职本特、点 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 作的限制性规定的总称。
强制性
预防性
二、回避类型
2.公务回避 1. 任职回避
3.地域回避
(一)任职回避
• 任职回避,是指对有某种亲属关系的公务员, 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 (2)有调整干部实权者更是借调整之机名正言顺地建立、加强为自 己服务的关系网。
• (3)调整者手中的权力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极有可能在交流动作 里实现合理的安排,为自己布下“可控”的网络。
• (4)而被交流的领导干部,为了避免被交流到不利的地方和安排不 如意的职位,在交流之前则与调整者加强联系,加大维护关系的力度 。无形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便有了市场。
9-公务员培训及交流回避制度
(二) 公务员培训的目的
使公务员获得履行职责的知识和能 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开发公务员 的潜能,促进人才的成长。
1
2
3
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保证机关职能 的实现。
(三)培训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向)
2、学用一致 (培训目标方 法)
原 则
3、按需施教 (培训内容)
4、讲求实效 (培训效果)
四、公务员交流的法定形式
(一)调任 调任的概念 调任的原则 调任的条件与程序 (二)转任
调 任
转 任
转任的含义与特点 转任的条件和要求
领导成员的原因
(三)挂职锻炼
挂 职 锻 炼
挂职锻炼含义与特点
挂职锻炼的组织 挂职锻炼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涵义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执行公务,保持清正廉洁,防止因亲属 关系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而对公务员在担任 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限 制性规定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涵义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执行公务,保持清正廉洁,防止因亲属 关系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而对公务员在担任 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限 制性规定的法律制度。
(二)回避的作用
1
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和作用
(一)公务员交流的原则
1
合法性与合理性兼顾的原则
2
优化配置与适才适用的原则
3
严格管理权限与个人服从组织原则
二、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和作用
交流与回避
案例2 案例
国务院某部部长张某的秘书小王与张部长的二女儿登记结 此前, 婚。此前,王秘书在向部机关人事部门递交领取结婚登记 介绍申请的同时, 介绍申请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要求调离该部到其他部门 的申请书。 的申请书。
法律规定
第六十八条: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 第六十八条: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 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 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 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 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 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 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 工作。 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由省 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 第六十九条: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 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第七十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条第 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 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 公务的。 公务的。 第七十一条: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 第七十一条: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 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 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 避的情况。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避的情况。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 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2,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
A,交流的法定形式三种: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B,交流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管理活动和手段。
C,交流原因两种:工作需求;照顾公务员个人愿 望。其中工作需求是第一位的。
D,交流的范围:有内部交流,外部交流,也有 混合型交流。 E,交流一般是平级调动,有时也与提拔和降职 结合进行,不过要履行相应升降的程序。
十八大后13省换纪委书记 6人空降6人异地调入 十八大以来,已有13个省份更换了省级纪委书记,包括天 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福建、广西、重庆 、西藏、云南、新疆和四川。其中广西的纪委书记两度易 人。 省级纪委 “一把手” 异地交流任职成趋势 《川报观察》发现,上述13个省份涉及14人次的省级 纪委书记调整中,6人属于中央“空降”,6人是异地调入 ,仅有2人由当地在职官员出任。
199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既包括“调 入”,也包括“调出”。 2006《公务员法》中调任只包括“调入”,不 包括“调出”。
3,调任的特点
外部交流; 通过调入,获得公务员身份和相关职务。
3,调任的程序
A:提出拟调入人员的要求和资格条件,确定报 名范围; B:在确定的范围内通过考核或考试进行选拔; C:考察、审核,确定资格; D:报任免机关进行任命,培训,任职。
王小东不再担任中共北海市委书记职务 我要评论2015年05月26日 14:16:2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派,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喻云林26日上午宣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免去王 小东北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同时, 王小东不再担任北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按法律规定 程序办理,报自治区党委备案。 王小东,男,汉族,1962年1月生,山西灵丘人, 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 委组织部副部长;广西北海市委书记、北海市人大常委会 主任、党组书记等。2013年12月,出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 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冯抒敏)
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第一篇: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第9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9.1公务员交流、回避的含义与意义1.【简答、多选】公务员交流的含义?公务员的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的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理解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三点:(1)公务员交流的法定形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2)交流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管理活动和手段,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都必须经过机关决定安排或批办手续;(3)公务员交流的原因五个方面。
(见2题)2.【简答、多选】公务员交流的原因有:(1)工作需要;(2)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3)避免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产生腐败行为;(4)根据规定需要回避;(5)照顾公务员个人愿望等其他原因。
3.【单选】公务员的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公务员的回避有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三种4.【多选】公务员的回避具有以下特征:强制性、预防性。
5.【论述】试述公务员交流与回避的意义。
(1)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交流是公务员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充分体现了国家机关的开放性,能够很好地推进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看,交流制度所承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② 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
交流制度为公务员学以致用、各尽所长和适才适用开辟了道路,也为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③ 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
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定期交流,轮换岗位,有助于打破“关系网”,保持公务员正常的工作关系。
④ 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第八章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制度
二、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特点 1、强制性。 2、预防性。 3、广泛性。
三、建立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使实现行政公正原则,有利 于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2、可以促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3、可以促进国家机关的自我管理,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四、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基本原则 1、依法回避原则。 2、主动回避原则。 3、回避监督原则。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第八章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制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务员交流与 回避制度的涵义,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的 意义,认清实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有关先 决条件、范围、比例,把握公务员交流的 三种法定形式、公务员四种法定回避的亲 属关系、三种回避类型。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第一节 公务员的交流制度
五、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一) 任职回避
(二)公务回避
(三)地域回避
案例一:
省长的秘书小杨(土家族,名牌大学毕业的硕 士),与省长的小女儿谈恋爱。有一天,杨秘书突 然递交了“双申请”:一是申请结婚;二是申请调离 省政府现工作岗位,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原籍工作。 几年后,他的岳父退休了。小杨则担任了自治县县 长,不久还要被提为副州长。
A.保留 B.不再保留 C.有的保留 D.有的不保留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 当理由在机关内的()
A.升职调动 B.降职调动 C.越级调动 D.平级调动
2. 转任的原因
(三) 挂职锻炼
特征:
※ 不办理调动手续。
※ 有时间性。
※ 总去向是基层的党政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
※ 应担任一定职务。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第二节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第九章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第九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一、公务员交流的含义与意义公务员交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意义:1、有利于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使公务员得到多方面的锻炼2、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3、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4、解决公务员的实际生活困难二、公务员回避的含义与意义公务员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限制性规定,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意义:1、回避有助于防止腐败的产生,促进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2、回避有助于公务员健康成长3、回避有助于消除政治上的不安定因素,促进国家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三、公务员交流的原则和范围依法进行原则、适才适用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原则、合理原则范围:内部交流、外部交流、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的法律后果不同四、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的含义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即指让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变成公务员的一种方式,是公务员队伍除“录用”以外的另一个“入口”。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进行的转换任职。
挂职锻炼是指机关有记挂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一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
五、调任调任的适用对象:一般来说,拟调任的人员是指在原来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已经具备进入机关后所担任职务的德、才条件的人员。
调任的条件:首先,调任人选要符合公务员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担任公务员的七项基本条件,这时所有公务员都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10章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
公务员制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转任的手续
转任的手续不像调任那么复杂,如果是单位之间转任,由有批准 权限的人事部门根据缺额单位需要的条件,提出调任名单,然后经主 管领导批准即可办理调任手续;如果是因各种事由,公务员个人请求 调任的话,那么,则需本人向有批准权限的部门先提出书面申请,由 该部门领导根据拟转任职位所需资格条件作初步考核,认为合格后转 到有缺额的单位人事部门复查,如认为符合资格条件,即可办理转任 手续。
挂职锻炼的特征
① 挂职锻炼不办理调动手续 ② 挂职锻炼有时间性 ③ 挂职锻炼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形式
公务员制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挂职锻炼的种类 ① 实践锻炼 ② 培养锻炼 ③ 使用锻炼
挂职锻炼去定的是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 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工作需要与适才适用原则 个人服从组织与合理照顾个人利益原则
10.2.2 公务员交流的特征
行为的规定性 形式的特定性 范围的广泛性 结果的确定性
公务员制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0.2.3 公务员交流的范围
我国公务员交流的范围,包括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两种。
内部交流
• 是指在公务员队伍内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流和在同一 部门内不同职位之间的交流。
公务员制度概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任职回避的例外情况
公务员法规定,因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 避的,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
在实践中,大多数机关具备实行任职回避的条件,但也有一些基 层单位或工作性质特殊的行业,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有亲属关系而 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情况大量存在。如果严格按照任职回避的要求执行 的话,既不现实,也会影响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类情况,法律从实际 出发,对执行任职回避确有困难的一些特殊行业提出了适当放宽的规 定。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PPT课件
2、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1)公务员交流有利于各个不同部门之间调剂人才, 以利于人尽其才、事竟其功,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公务员交流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和素 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将公务员交流的有关事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从 而保证贯彻执行,就形成公务员交流法律制度。
从上述关于公务员交流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务 员交流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
4
一、公务员的交流
(1)公务员交流的形式是法定的,每一种交流形式都 有其特定的目的、范围、对象及其相应的条件和程序要求。
(2)交流是机关对公务员的一种管理体制活动和手段, 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都必须经过有关机关的决定安排或 者批准,公务员个人不得私自交换工作职位或者擅自离职。
.
8
一、公务员的交流
1、调任 (1)调任的涵义 调任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
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助理研究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国 家公务员调出行政机关任职。
公务员调任制度与传统的干部调动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调任包括调入和调出 调入公务员与录用公务员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区别。
一、公务员的交流
2、转任 (1)转任的涵义
公务员交流制度中的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 其他正当理由在不同机关之间或者在同一机关内的不同职 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
转任与调任不同,具体表现在:
①交流的范围不同。
②对交流人员的要求不同。
③交流的后果不同。
.
11
一、公务员的交流
第八章 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制度
第二节 回避制度(68——72条) 回避制度( 条
一、含义、意义 含义、 指为了保证国家公职人员不因亲属关系或其 他利害关系等因素对公务员活动产生不良影 而在公职人员所任职务、 响,而在公职人员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 行公务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限制性规定的制度。 行公务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限制性规定的制度。
(三)转任的条件和要求
1、公务员在不同职位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间转任, 职位所需求的资格条件 2、公务员在不同职位间转任,必须在规定的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间转任, 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四)两类特殊公务员的转任制度
1、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的转任制度 、 65条第二款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 条第二款 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 跨部门转 跨地区、 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 任 注意:领导成员指机关的领导人员, 注意:领导成员指机关的领导人员,不包括 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3、回避的内容 68条第 款 、 条第1款 条第 回避内容的确定, 回避内容的确定,主要考虑职务间 是否具有命令服从关系或相互监督 关系。 关系。
4、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 68条第 款 、 条第2款 条第
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特殊,需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 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特殊,需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 由省级以上的公务员主管机关作出具体规定。 由省级以上的公务员主管机关作出具体规定。
(四)两类特殊公务员的转任制度
2、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 、 殊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转任制度( 殊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转任制度(属《暂 行条例》中的轮换) 行条例》中的轮换) 65条第三款: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 条第三款: 条第三款 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 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应当 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这种转任, 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这种转任,可以 为公务员的晋升创造条件, 为公务员的晋升创造条件,可以开阔公务员 的视野,丰富其领导经验,使其具有较强的 的视野,丰富其领导经验, 专业领导能力。 专业领导能力。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制度
(一)定义、原则和特征
1、定义:对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
区 做出限制性规定,以减少工作中的认为干扰的一种 制度。
2、原则:
政策配套原则 依法会比原则 内外监督原则 自我约束原则
3、特征:
强制性 预防性
(二)内容
1. 任职回避,又称职务回避,是指对有法定亲
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 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 2.地域回避,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69条的 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 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务回避,指公务员执行职务时,涉及本人 或者本人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以及近婚亲利害关系的,或者具有其他可能影 响公正执行公务情形的,应当回避。
(三)方式
1.自行回避 ,是指公务员认为自己与处理的公务具备法
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向有关负责人主动请求回避处理有 关负责人对公务员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许 的决定。 2.申请回避,是指公务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处理案件的公务 员具备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在公务执行结束前,依法 向有权机关请求停止该公务员继续处理该公务。有权机关 依法对此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准许申请的决定。 3.决定回避,是指有权机关可以在没有公务员提出自行回 避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申请的情况下,根据已经掌握的 情况,认为公务员存在回避情形的,可以作出回避决定。
课后思考题
1.
2.
3.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务员的交流制度与 回避制度有什么区别 与联系? 落实回避制度时应注 意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公务员回避 制度中的问题 ? 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 员交流与回避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八章
D.李某是公安局局长,其妻在公安局所属派出所担任户籍警察
【答案】A、B、C 【评析】《公务员法》第69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 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 知A项违反有关回避的规定,当选《公务员法》第70条规定:“公务员执行公 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二)涉及与
教学重点:交流与回避的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方式;公务 员回避的范围
第一节 公务员的交流
一、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特征及意义
(一)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含义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 本人的愿望交换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 终止职务关系的活动。 (二)公务员交流制度的特征 1、公务员的交流,是一种平级之间的调动。 2、公务员的交流,是在多个部门中的广泛交流。
讨论:概念比较(第五、六章的 内容调整)
1、职务升降与职务任免 一般来说,职务任免往往是职务升降的前提,而职务的升降 则是职务任免的结果。职务任免的范围比职务升降的范围广 泛。
2、职务升降与奖惩制度
一般来说,职务升降是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具体手段之一, 但并非所有的职务升降都具有奖惩的性质。
举例:如因机构变更造成的降职,不一定减少工资,不属于 对公务员的惩戒。
3、职务升降与公务员的交流 公务员的交流时一种横向的平级调动,与公务员的职务和级 别无关。
第二节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一、公务员回避的含义和意义 (一)公务员回避的含义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国家公 职人员不因亲属关系或其它利害关系对 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职人员 所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 作出一定的限制性规定的制度。 知识点强化记忆:我国是现代公务员回 避制度的发源地。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 区委对挂职锻炼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挂
职锻炼时间为一年;二是挂职干部保留原单位编制和职务,
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变,不享受所在企业的福利待遇,
不给企业增加任何负担;三是挂职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
接收企业管理为主,区委每半年对挂职干部考核一次,干
部本人每季度向区委汇报一次在企业工作情况;四是挂职
(2)明确回避级别层次
• 在我国,实行地区回避的是县乡两级机关
3.实及施其地有区关部回门避中应担注任意一的定问职题务的公务员。
(1)要处理好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2)要善于搞好人员的调整。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34
案例: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35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36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 1.范围宽泛
• 2.身份发生变更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4
2.公务员调任的原则
• 依法原则 • 计划原则 • 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5
3.公务员调任的条件与程序
•(1)调符入合的编制条和件职与数的程要序求。
• 调入的公务员必须符合回避的规定。 • 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公务员,必须经过严
在挂职期间,这些干部由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共同管理,并以挂职 单位管理为主。该市要求对挂职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 挂职单位要合理确定他们第的十职章责公分务员工交,流使与其回有避职、有权1、3有责,得到比
3.实施挂职锻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加强对锻炼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 2.掌握好挂职锻炼的时间 • 3.要使锻炼工作落到实处
• 2.可以对公务员的工作和职位进行必要的调整, 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8章 交流与回避制度
六年级语文下册《马诗》教案优质课堂小问题一( )当先 ( )到成功老( )识途千军万( )万( )奔腾快( )加鞭诗人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____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请同学朗诵明韵律马诗大漠 / 沙如雪,燕山 /月似钩。
何当 / 金络脑,快走 / 踏清秋。
朗读古诗,同桌互相交流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思考并组织好语言互相提问并回答。
温馨提示: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句意思词语点拨: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
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自读前两句,小组讨论: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1、题目是《马诗》,但诗中不见一个马字,是否跑题了?为什么?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由此说明了这是一匹怎样的马?3、“何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务员回避的类型
公务回避
类型 Types
任职回避
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 直系血亲关系、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以及近姻亲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地域回避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一)任职回避——避亲
(1)涵义 任职回避是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员, 在担任某些关系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2)任职回避的对象:存在法定的亲属关系 的公务员 夫妻关系 直系血亲 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近姻亲
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 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 相当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要
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
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 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副调研 员以上及其他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适用对象: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 条件: (1)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七大必备条件 (2)具备拟入职务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3)不得有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所规定的情形 程序:全面考察,辅以考试
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
实践中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需要对任职回避作一定变 通,本法规定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在任职回避制度方面 适当开个口子,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1. 一些边远海关,邻近的单位很少,就业、生活都不太方便, 派夫妻双方同去该海关工作,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 外交部的一些派出机构,出于工作需要或者外交惯例,可 以允许公务员与其夫人在同一个机构工作。 由于现实中地域或者工作性质特殊到可以变通执行任职回避制 度的情况较少,考虑到法律规定的严肃性,省级以上公务员主 管部门才可以对任职回避作变通规定。
2.转任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 “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 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跨地区、跨部门的 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 调动,或者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 对省部级正职以下的领导成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 进行的转换任职。 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转任。
夫妻关系
任 职 回 避 中 的 亲 属 关 系
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生育的 上下各代血亲。上溯至父母、祖父母,下至子女、孙子女 等。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双方之间无从 出关系,但同由一共同祖先所生的血亲。具体指与已身同 源于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包括兄弟姐妹、 伯叔姑姨舅、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子 女等。 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 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配偶。
课后阅读
《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2008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2006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2006
2
第一节
公务员交流制度
一、公务员交流 公务员的交流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锻炼 人才或其他原因(如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 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公务员系统内部 或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任职所进行的组织、控 制、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的总称。 公务员交流制度是关于公务员交流的范围、 原则、形式及其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3)任职回避的情形 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 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职务; 不到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中从事组织、人事、 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法并不反对具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人都参加到公 务员队伍中去,实践中“警察世家”、“子承父业”、 “法官夫妻”等现象并不少见。关键是具有亲属关系 的双方所担任的职务之间不能是法律所禁止的特定直 接关系。
二、公务员交流的范围与方式
《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 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 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1.调任
(1)调任与录用的区别 (2)调任的条件和要求
《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调任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 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 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
进行使用锻炼:拟提拔使用或拟离开公务员队伍到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公务员。一般先要安排 到相应岗位挂职锻炼。 进行培养锻炼: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综合 素质比较高,工作成绩突出,但缺乏领导经验的中 青年公务员。一般安排到下级或上级机关、其他地 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进行实践锻炼:县级以上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凡 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一般安排到乡镇、街道或 企业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
魏晋南北朝时期,扩大到一般亲属回避,由地方 官回避扩大到京官回避。 唐朝的回避制度更加完备,开创了地区回避、师 生故友回避之先河。 宋代的回避制度也十分发达,官员常常申请自我 回避。 到了明清时期,回避制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形成了包括亲属回避、地区回避和师生故友回避 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回避制度。
对担任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 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有计划地在本机关内转任。” 《公务员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
他正当理由在机关系统内部的平级 调动,它可以跨地区、跨部门,也 可以在同一部门内的不同职位之间 进行。
(1) 转任的类型:
区别 对象 常规转任 转任类型 所有在职公务员 轮换转任 特定领导成员和工作性质 特殊的非领导成员
“博士服务团”是中 组部和团中央为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供人才支持和智 力服务的重要举措 。
第二节 公务员回避制度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荐举中“避乡” 科举中“避亲” 任官中“避籍” “在职官,寄籍五百里 不得任职”。
一、回避制度的历史沿革
西汉初年,回避制度正式确立,“宗室不宜典三 河”即宗室回避都城附近的河南、河内、河东三 郡 、“王舅不宜备九卿”。 东汉时期,“三互法”,中国第一个成文的、对 籍贯和亲属关系任官回避的法规。 “三互谓婚姻之家及(幽冀)两州人不得交互为 官。” 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 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 门或地区为官。为以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
(1)挂职锻炼具有指令性和计划性 (2)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 较少超过三年。 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 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锻炼期 ( 3)对挂职锻炼的去向范围规定: 间不改变与原机关人事关系的一种特殊的交 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 流制度。 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4)挂职人员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 事关系。
(3)转任特点
第一、转任的对象都是公务员 第二、转任的范围是机关内部 第三、转任人员的公务员身份不变
3、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指公务员任职机关有计划的选派在职 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上级机关、 其他地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职务,在实际工 作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交流方式。 范围: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挂职锻炼 是一种内外混合型的交流方式,既可在上下级机 关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机关之间交流, 还可以在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 对象:从在职公务员中选派,并不是每一名公务 员都要去挂职锻炼,一般来说,选派挂职锻炼的 对象主要是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以及有培 养前途的中、青年公务员。
二、公务员回避制度概念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为使国家公务员不 因亲属关系对职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对 公务员任职、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 作的限制性规定的总称。
《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回避的情形有三 种:
任职回避 地域回避 公务回避
在第68条、第69条、第70条分别对上述三种情形 作出了规定
第八讲
公务员交流与 回避制度
1995年到2004年,中央管理的干部共交流500多人,全 国地厅级干部交流1万多人,县处级干部交流超过16万 人。全国96%的县(市、区)委书记、97%的县(市、区) 长进行了交流或易地任职。1996年至2004年,全国共 有80万余人进行了轮岗,近4万人进行了任职回避。
任职回避中的亲属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血亲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直系血亲,是指生育自己或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血亲。上溯 至父母、祖父母,下至子女、孙子女等。 旁系血亲,是指双方之间无从出关系,但同由一共同祖先所 生的血亲。如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同源于祖父母的伯、 叔、姑与侄子女之间皆为旁系血亲。 姻亲是指配偶一方与另一方的血亲之间因婚姻而发生的亲属 关系。姻亲分为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 偶及血亲的配偶的血亲。 公务员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这样能最大 限度地保证公务员在人事选拔、执行公务等方面排除亲情干 扰,秉公执法,不偏不倚。
(二)地域回避——避籍 地域回避,又称地区回避或籍贯回避,是 指为了避免亲属关系、宗族关系等影响公 务员公正履行职务而对公务员在亲属比较 集中的地域担任某些职务作出的限制。
《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 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200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 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作出了关于 领导任职的“地域回避”规定: “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政 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 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 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