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高一地理中心地理论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中 心 城 市 的 辐 射
中心地理论
假设条件:
均一的平原,人口均匀分布 各地交通便利程度一样 消费者的需求由最近的中心地提供 (距离最近原则)
一、中心地
1、概念 ——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 地方。 通常所讲的中心地主要指城镇 2、等级 ——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 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应用: 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 商业网点的布局
假设月坛为更高一级的商业 中心,其服务范围应包括哪 些地方?
思考: (1)图中有几个同级中心地?根据距离最近原则,李军 会选择到哪一个中心地接受服务? (2)假若图中A中心地与李军之间隔有一条河或一座 山,这时李军会选择哪个中心地?
; https:///ru-he-zhi-zuo-yi-men-zai-xian-ke-cheng-1.html 如何制作一门在线课程(1)
——很差。因为这些服务部门的门槛人口规模大,小镇和 低收入区不能满足其门槛人口要求。
人口稀少地区的商业网点应当采用流动服务的形 式,例如货郎担、大篷车等。你能用门槛人口理论来 解释原因吗? ——因为人口稀少,零售商只有采取流动的方式,通 过人口的积累,才能满足其对门槛人口的要求。
1.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形成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
(2)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不同
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
( 3 )六边形服务网格由各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 围嵌套而成
读P35“中心地理论示意”回答 • • • • • 大小不同的六边形代表什么? 图示中心地一共有几个级别? 补画完图中没有画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 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高一级中心地的 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理理论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4.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 地包容低级 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 务范围,从 而构成层次 分明,逐级 嵌套的空间 网络系统。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内容
1、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研究德国南 部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中心地的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 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半径
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右图显示的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 为何都是圆形的?说明了什么?
在一个地区,假设在其他条件 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自己 想得到的服务,只考虑距离的远近问 题。这样,便形成了以每个供应点为 中心的圆形的服务范围,这说明每个 供应点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都是大 致相同的。
中心地
(一)中心地的基本概念
3.中心地的等级
①划分依据:提供职能种类的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②划分:职能种类少,服务范围小为低级中心地。职能种类 多,服务范围大的为高级中心地。 ③高低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高级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有低级中心地所 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2.14城市空间结构-之-中心地理论
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
从服务范围上看,高级 中心地与次级中心地存 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
位于高级六边形 角上的低级六边形只有 1/3属于高级的六边形 内。这样,6个1/3加上 高级中心地本身兼有的 低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一个中心地的服务
范围正好是下一级服务 范围的3倍。
六边形网格的相互嵌套规律
1.理论:假想模式
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不存在呈正六边形的图形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 2.实际: 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 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5.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
3.应用: 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商业网点的布局
如:北京商业中心的布局,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B
3.关于六边形服务网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六边形的正中间是低级中心地 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是一种假设的模式 C.在一个市场区域上,六边形的大小是相同的 D.完全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
B C
4.关于中心地与其服务范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地一般不位于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 B.低级中心地具有较高级中心地的一切服务职能 C.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多 D.中心地级别与其服务范围无必然联系
2、同级独立排斥
(同级别的六边形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3、不同级相互嵌套
(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的大小和面积是不同的,高一级 正六边形面积是低一级正六边形面积的3倍)
(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格相互嵌套而成的)
(三)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北京城的发展 北京是一座历史古 城,北京城商业网 点的长期发展变化 就体现了中心地的 思想。其中同级商 业网点的布局,其 服务范围大致呈现 为正六边形,说明 其满足了中心地理 论要求的商业中心 布局是合理的。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
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
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 货物的供给范围
供给的上限 供给的下限
下限 r
上限 R
销售量
距离
距离
如何判断“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
• 中心地的等级
1)中心地等级的特征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重新区位扩散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1)传染扩散
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渐进的、连续的空 间扩散。扩散过程同传染病的接触传播近似,称 之为传染扩散(Contagions Diffusion)。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2)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 )
新思想、新技术在距离较远但属于同一规 模等级的城市中传播,然后向次一级的城 市扩散。
自上而下的、非连续性的阶梯状空间扩散 过程。
33
1、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
(3)重新区位扩散
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 仅仅发生了原接受者的空间位移,我们称之 为重新区位扩散。
新英格兰南部的节结地域
①铁路通勤人员 的流动方向
②报纸发行范围 ③电话呼唤方向 ④公司负责人的
办公地点
⑤银行负责人的 办公地点
(2)理论的方法
A 赖利零售引力规律
1931年赖利将牛顿定律引进到零售商业区的研究,认为A、B两城市间 任何一地C,到两城市的零售额的相对份额(Ta/Tb)与两城市的规模 大小和两城市的距离远近有关,并提出“零售引力规律”:
中心地理论概念:
中心地理论概念: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即假定某个区域的人口分布是均匀的,那么为满足中心性需要,就会形成中心地商业区位的六边形网络。
中心地理论的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中心地理论的理论作用:(1)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该理论是诚实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中心地影响区域、中心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地位和规模及空间关系及零售业区位布局等。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4)以古典区位论的静态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探讨了静态一般均衡区位理论,为后来的动态一般区位理论开创了道路。
(5)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分布模型,把地理学的地域性,综合性与区位理论相结合,使区位理论研究逐渐向地理学领域扩展,并成为现代理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建立了系统的城市区位理论,把区位理论的研究对象从农业,工业扩大到城市,并为市场区位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7)促进了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并对地理学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总述:在区域规划中,按照中心地理论可合理地布局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其它经济和社会职能。
中心地理论的实践作用:总述: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至今为止,可以说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之一。
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数量、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规律,这一特性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中心地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的具体应用:一.中心地理论在商业布局中的应用:(1)人口密度和购买力的地域差异对商业布局的影响:克氏理论一直假定:人口的地域分布是绝对均匀的。
事实上,人口密度的地域差异会影响到商业布局的模式,根据克氏理论:任何一级中心地市场区的大小都取决于其经营商品的限界值。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中心地理论
3.行政原则
• 在行政作用明显的地区,受行政原则控制,克氏 认为,每个中心地在行政管理上只能从属于一个 高级中心地,不能象市场原则或交通原则那样同 时受两个或三个高一级中心地的影响 • 在K=3和K=4的系统内,除高级中心地自身所辖的 一个次级辖区是完整的外,其余的次级辖区都是 被割裂的,显然,这不便于行政管理。 • 为此,克里斯塔勒提出按行政原则组织的K=7的系 统。
圆形网络
B级市场区都是圆形的,居住在三个圆形相切所形 成的空角里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
六边形网络
要充分消除 圆与圆之间 的空隙地区, 除正六边形 外,还有等 边三角形和 正方形。相 比之下,六 边形的面积 最接近于圆 的面积。
各级中心与服务半径
级别 服务半径 承担职能 服务种类
B级中心
K级中心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首先,他们增补了中心地学说的假设,即消费者的消 费支出是均质分布的。
其次,他们认为自由竞争将使每个生产者的销售范围 缩减至门槛范围。他们假设一个中心地有几种不同的货 物提供给一个区域,它们(货物)的等级按照其门槛销 售范围从1排到n。第n级货物有最大的门槛需求,即要 有最大的市场区才能维持其存在,它们出现在A级(最 高级)中心地。A级中心地出现的数量取决于对第n级货 物的总需求量。假设在均质平原上有100万人,第n级货 物的需求门槛为20万人,那么最多能出现5个A级中心地。 由于其它货物的门槛都低于第n级货物,A级中心地还将 提供自第n-l级一直到第1级的所有货物。
r
r-1
M、A、K、B
M、A、K
齐全
次齐全
A级中心
M级中心
r-2
r-3
第26讲 第六章:城市地理学(五)(2011年新版)
二、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1.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l940年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流行于英语国家,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被认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理论模型克氏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的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他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
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
克里斯塔勒推导了在理想地表上的聚落分布模式: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
为达到这一条件,同级中心地按有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网排列,每个中心地拥有六边形的市场区。
克里斯塔勒认为,有三个条件或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它们是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
在不同的原则支配下,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而且中心地和市场区大小的等级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即按照所谓K值排列成有规则的、严密的系列。
1)市场原则。
按照市场原则,即K=3的系统,低一级市场区的数量总是高一级市场区数量的3倍。
由于每个中心地包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二级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要。
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了一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了六个三级中心地。
这样,在K=3的系统内,不同规模中心地出现的等级序列是:1,2,6,18……2)交通原则。
在交通原则支配下的六边形网络的方向被改变。
高级市场区的边界仍然通过6个次一级中心地,但次级中心地位于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边界的中点,这样它的腹地分属两个较高级中心地的腹地内。
而对较高级的中心地来说,除包含一个次级中心地的完整市场区外,还包括6个次级中心地的市场区的一半,即包括4个次级市场区。
§2.1 城市空间结构(4)——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见图
思考:
假设月坛为更高一 级的商业中心,其 服务范围应包括哪 些地方?
活动六:
1、图中三个不同级别的居民 点中,级别最高的居民点是字 母 C ,为次级居民点是字 母 B ,最低级居民点是字 母 A 。 2、概括城镇级别与数目之间 的关系。
城镇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城镇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活动四:
1、上图中有几个同级中心地?根据距离最近原则,李军会选 择到哪一个中心地接受服务? 2、若A中心地与李军家之间隔有一条大河或一座大山,李军 会选择哪个中心地?
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根据商业区域(即服务范围)的中心。
◆在人口、资源、交通和消费水平都均匀分布的平原 (即理想的均质平原)上,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经历了如下过程:
圆形相离→圆形相切→圆形之间分割→正六边形弥合
服 务 范 围 呈 圆 形 相 离
服 务 范 围 呈 圆 形 相 切 , 空 白 部 分 被 分 割
服 务 范 围 呈 正 六 边 形 , 彼 此 弥 合
中心地理论的内容要点:
1、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 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 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 2、多个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构 成了蜂窝状网格。 3、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六边形服务范围的面积大 小是不同的。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 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则刚好相反。 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 覆盖低级服务范围,相互嵌套构成层次分明的空 间网格系统。
总结: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都围绕其中心呈正六边形。
2、同级别的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相互排斥的;多 个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构成蜂窝状网格。 3、不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4、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职能、数量、间距、服务范围的关系: 中心地 等级 高 低 提供服务职能 的等级与种类 数量 中心地之 间的距离 服务范围
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
概述中心地理论又称“中心地学说”。
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是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首先使用的。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的大量调查研究后提出的,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他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数量、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采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
中心地有等级、层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景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
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会上得到高度评价。
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联系。
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由于理论以许多假设条件为前提,实际又不可能达到,城镇体系布局就不可能完全依照理论,城镇的规模、数量、距离、比例也不可能是严格的、机械的数学关系。
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居民为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随 距离变化的曲线
一期商人
二期商人
商人
商人
三期商人
商人
商人
商人
每个商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市场区,这就要求在同样的面积里可以摆放最少的 商人而又需要覆盖全区域,那么最为紧凑的多边形就只能是六边形网络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著,常正文,王兴中译.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9
杜能著,吴衡康译.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 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德]奥古斯都·廖士.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问的关系(中译
交通运输演进
机动化提升的影响 交通成本下降的影响
中心地区位固定条件下的情形 中心地系统动态变化模式探讨
基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演变路径 等级替代
水资源分布造成的中心地系统形变
山体的单向阻隔畸变 河流穿越畸变效应
异化的边界效应 1
异化的边界效应 2
交通运输干线对均质化地面的重构
交通系统演进导致中心地系统重组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组织网络演进 生产技术革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导致生产集聚的空间转换 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转化
研究的新技术条件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得大空间、长序列中心地系统地理数据 现代统计手段和统计资料为系统研究创立基础数据
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
对结果进行线性变换
0.800
0.600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和中心地理论
集中式
检
组团式 条带式
检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大
小
城市 数目
少
多
城市 距离
远
近
服务 范围
大
小
职能 种类
多 少
检 服务 功能
强
弱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高级住宅区与低级 住宅区的形成
美国好莱坞
美国的唐人街
如上海陆家嘴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
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
多核心模式Biblioteka 导中心地理论导
中级中心地
高级中心地
小组合作
议
1、对议:了解感知、深入学习、迁移运用1
2、组议:迁移运用2
展
1. 将P34活动1中的商品分成日常生活用品和高档日用品:
展
城市 等级
高 低
城市 作用
大
小
城市 数目
少
多
城市 距离
远
近
服务 范围
大
小
职能 种类
多 少
评 服务 功能
强
弱
1.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 地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2.相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 相互排斥。 3.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 4.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面积是低一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1:3:9)。
中心地学说名词解释
中心地学说名词解释
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惠弗(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地理学理论,用于解释城市和市场之间的空间分布模式。
该理论旨在描述各个城市和市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心地学说的关键概念包括:
1.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一个城市或市镇,它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拥有一定的中心性和经济影响力。
中心地通常是商业、文化、教育、政治或其他方面的中心。
2. 中心地层次(Central Place Hierarchy):根据中心地的规模和功能,中心地被分为不同的层次。
较大的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中心地层次,拥有更多的服务和资源,而较小的城镇则属于较低层次。
3. 范围(Range):范围是指一个中心地提供服务和商品的最远距离。
不同类型的中心地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有不同的范围。
4. 中心地间距(Spacing):中心地间距是指不同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通常受到地理条件、交通网络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根据中心地学说,中心地在地理区域内以一定的距离分布,较大的中心地分布较远,较小的中心地分布较近。
这种分布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减少冗余和浪费。
总的来说,中心地学说是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城市和市场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及不同中心地在地理区域内的层次和相互关系。
这个理论对于城市规划、市场分析和地理空间规划有着重要的应用。
城市地理——中心地理论
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聚落变动加剧,体系更加明 显 经济学背景,师从韦伯,德国的数理逻辑思维传统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2.理论假设与体系建立条件 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为向居住在其周围地 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克氏认为中心地不等于城镇, 城镇是中心地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地还包括农村地区的一些具有 中心职能的村庄,而城镇也不一定就是中心地(采矿点); 中心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中心职能具有等级性 中心性(centrality):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 也即中心职能作用的大小; 腹地-市场区(hinterland):围绕中心地且需要从该中心地 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区域;
斯金纳(G.W.Skinner)——成都平原
围绕中心的枢纽市镇, 周期性的市场在六个 二级集镇上轮流出现, 基本形成六边形的网 络,符合市场原则的 中心地系统
贝利(B.J.L.Berry)——美国衣阿华州、华盛顿州
美国学者贝利(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在1950 年代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美国各地的实证研究与理论修正最为著名。 1958年,Berry等连续发表多篇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论文,论述 了中心地的等级性、商品供给的范围和中心职能的成立过程,贝利 等对华盛顿州的一个郡的中心地进行了计量研究,证实了中心地等 级性的存在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谢谢!
试讲人关于中心地理论研究简况汇报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它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中心地理论作为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以及指导城市规划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和布局是基于一定的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关联和影响。
中心地理论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的框架。
在一个区域内,中心地的分布并非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高级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更多、级别更高,服务范围更广,而低级中心地则相反。
这种等级分明的结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城市会成为区域的核心,而另一些则相对较小且功能较为单一。
其次,中心地理论对于商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确定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商业设施在城市中的合理位置。
比如,大型购物中心通常会布局在区域的中心位置,因为其服务范围较大,能够吸引来自周边较远距离的消费者;而小型便利店则更多地分布在社区内部,满足居民的日常即时需求。
再者,中心地理论对于交通规划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不同等级的中心地之间存在着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以确保高效的运输和连接。
例如,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或快速通道,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在城市规划中,中心地理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确定城市的等级结构方面,规划者可以依据中心地理论,明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职能和地位。
例如,将一个大城市定位为区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承担着高层次的服务和管理功能;而周边的中小城市则可以专注于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与当地需求相适应的服务。
在功能分区规划中,中心地理论可以帮助合理布局不同的功能区域。
以商业区为例,根据中心地理论,规划者可以在城市的核心区域打造大型商业中心,同时在各个分区设立小型商业节点,形成层次分明的商业网络,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第三节中心地理论PPT
二、斯梅尔斯的验证
1944年广泛研究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900多个聚 落,根据这些聚落数目及职能,得出的数目比 是: 城市:主要城镇:城镇=1:3:9。
1、斯梅尔斯认为,成为城镇的条件是: A.具有出售较高档次商品的商店和三间银行 B.有一所中学和医院; C.起码有一座剧院; D.有一份自己的周报; 后来他又提出了补充规定:A’.只有三间银行但没 有出售高级商品的商店;A”.只有二间银行;B’.一 间中学或医院;C’.一座剧院。 他认为,作为城镇起码是A’B’C’D或A’B’C’的组 合。
谢谢~
四、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1.中心地学说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 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 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 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 法应用的热潮。可以说,正是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 市地理学的形成。 从德国、荷兰、日本、加纳、以色列等国家利用中心地 学说进行国土和区域规划的实践看出,着重于中心地的 分级和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标准的确定,可以充分发挥 各级中心地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三、中心地理论对我国城市体育设施空间布 局的启示
• 中心地理论自诞生以来,在许多国家城市规划与建 设中得到了应用,并且成育设施,并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被看 成纯福利型的事业,因此,对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兴 建很少考虑其布局的效益问题,而是主要考虑类似 于中心地理论中的行政原则。这就造成了城市体 育设施使用率极其低下的局面,并且由于规划不尽 合理,在当前进行的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 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 斯梅尔斯对城镇等级的划分采用体现中心 性的综合指标,根据不同的强度划分。有 别于克里斯塔勒学说中的一个中心性指标 不同的强度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n-1)-3(n-2)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市场区最大的原则,可以称之为市场原则
很明显,市场区范围得到最优,但是行政管理上每个中心地的市场 区都被分割,从属于不同的行政辖区,而交通上两个高等级中心地 的道路不经过次级中心地,交通低效
居民对商品消费量与距离直接 相关,距离越近消费量越大, 距离越远消费量越小,因为部 分原来可以用于该商品的支出 被交通成本消耗掉了
居民为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随 距离变化的曲线
一期商人
二期商人
商人
商人
三期商人
商人
商人
商人
每个商人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市场区,这就要求在同样的面积里可以摆放最少的 商人而又需要覆盖全区域,那么最为紧凑的多边形就只能是六边形网络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由于两个限制原则(最少数量、全覆盖)——六边形形成
从单一职能均衡建立推导过程 在均质地表上引入一个供应者——能全部覆盖吗??
一期商人
最大销售距离
单一职能时的推导
最大销售距离
很明显,即使没有竞争,销售 也是有距离限制的,因为当距 离太远时,交通成本高到让居 民无法承受,则对该商品的消 费量变成零。例如买面包,恐 怕不会有谁会跑到沈阳去买面 包吧?
交通运输演进
机动化提升的影响 交通成本下降的影响
中心地区位固定条件下的情形 中心地系统动态变化模式探讨
基于人口迁移(城市化)的演变路径 等级替代
水资源分布造成的中心地系统形变
山体的单向阻隔畸变 河流穿越畸变效应
异化的边界效应 1
异化的边界效应 2
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
与城市体系理论、网络化理论等的融合 严格假设条件的逐步缓和 动态中心地理论体系……
GH系统(Parr,1978)
一般中心地体系GH体系 (k1=3,k2=3,k3=4)
Tinbergen体系( Tinbergen,1960)
Tinbergen体系 (k=3)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克氏理论的评价
主要贡献
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城市地理 学的奠基人
描述归纳 变
逻辑演绎—地理学研究范式转
计量革命的兴起——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
城市等级、城市职能、
理论不足
严格假设导致普适性缺失(区位论的经济学传统,德国严密数学
Economic geography, 1958, 34(2): 145-154. Berry B J L. City Size Distrib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61, 9(4): 573-588.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谢谢!
试讲人关于中心地理论研究简况汇报
新时期多要素作用下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 扩散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年9月
正式获得批准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研究——博士学
位论文
博士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新时期开展中心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背景 中心地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未来导向 中心地系统形成与演变的一般机制与作用要素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结构与扩散域演化 东北地区中心地系统优化与调控 结论与展望
克里斯泰勒的生平
特定的时代背景——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聚落变动加剧,体系更加明 显
经济学背景,师从韦伯,德国的数理逻辑思维传统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2.理论假设与体系建立条件 3.六边形网络的形成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与发展透视
冯章献
2019年4月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心地理论缘起 二、克氏中心地理论基本原理 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四、中心地理论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一、中心地理论缘起
(图)城市规模为何有大有小,为何不同的区位 城市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是否有决定城镇数量、 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
思维逻辑的喜好)
传统中心地理论基本概念与内涵已经落后于当前发展 实际(相对封闭地区,农业化地区,不能理解现在的全球化、信
息化、分工网络)
K值固定,静态理论无法适用于动态主体 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适应 缺乏对城市分工、不同等级城市间、不同系统同等级
城市间的联系研究
时代背景不同,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每一次 技术革命都带来了聚落布局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学者提出 用网络化理论来代替中心地理论)
交通系统演进导致中心地系统重组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组织网络演进 生产技术革新与组织制度创新——导致生产集聚的空间转换 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转化
研究的新技术条件
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获得大空间、长序列中心地系统地理数据 现代统计手段和统计资料为系统研究创立基础数据
二、条件缓和下的中心地系统及其动态演化
单一职能一般均衡的讨论
Imax ,汽车下乡
人口密度差异下的不同结构
不同密度情况下中心地系统结构的变化 由于人口密度差异,密度低的地区难以形成高等级的中心
地,高等级职能的门槛人口限制
对消费者行为异化的讨论
多样性购物的影响
高等级中心地 获得发展,职 能规模扩大, 直到成本上升 超过边际利润, 该职能外迁
引入交通原则
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图例
核心中心地 次级中心地 扩散域边界 主要交通线 次级交通线
此时次级中心地位于 两个高级中心地交通 线的中点,显然市场 区要小于市场原则下 的面积。
K=4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4,16,64,…… 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3,12,48,……
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推荐阅读著作和论文
沃尔特.克里斯泰勒著,常正文,王兴中译.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9
杜能著,吴衡康译.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阿尔弗雷德.韦伯著,李刚剑等译. 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德]奥古斯都·廖士.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问的关系(中译
自给自足、偏僻、盆地——行政原则 新开发地区、移民地区——交通原则
例如美国西部地区、中国东北地区
三、克氏中心地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斯金纳(G.W.Skinner)——成都平原
围绕中心的枢纽市镇, 周期性的市场在六个 二级集镇上轮流出现, 基本形成六边形的网 络,符合市场原则的 中心地系统
平 移 d1
d2>d1
d2
六边形网格形成
多种职能均衡时
B
B
K
r-2
r-1 B
r 职能等级越低,服务半径越小,低级职能无法覆盖整个 市场区,因此,需要低等级的中心地来填补这些空白
如此,向下和向上形成了各个层次的中 心地相互嵌套的组织网络
对于市场原则下每个中心地包括周围六个次级中 心地各1/3的面积,加上中间的完整的一个次级市 场区,因此是三个次级市场区构成一个完整的高 一级的市场区,那么市场区的数量就是1,3,9, 27……,即所谓的K=3的系统:3n-1
GIS数据库
实地调研 企业访谈 问卷调查 系统分析 区域比较
测度中心性
划分中心地等级
中心地结构空间表达
确定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 划分城市扩散域
结构优化与扩散域拓展机制
职能优化 空间整合 区域管制 基础设施拓展
范式分析 模型归纳
模型修正 理论反馈
汇报的主要内容
一、对中心地理论的再审视
——开展中心地理论创新的背景与条件
贝利(B.J.L.Berry)——美国衣阿华州、华盛顿州
美国学者贝利(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在1950年 代开展的一系列关于美国各地的实证研究与理论修正最为著名。 1958年,Berry等连续发表多篇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论文,论述 了中心地的等级性、商品供给的范围和中心职能的成立过程,贝利 等对华盛顿州的一个郡的中心地进行了计量研究,证实了中心地等 级性的存在
文献收集、整理、理 论归纳和比较
自然—人文要素耦合 作用下中心地结构与
扩散域研究框架
典型区域 调研案例分析
模型验证与理论应用
文献综述 问题辨识
国际研究新进展 国内研究新进展 主要模型评价 实证研究评价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理论缺陷 要素甄别
全球化、信息化
理想模型 动态模型
各要素影响机制
东北地区
指标体系构建 中心职能选择
交通距离 最远,效 率低下
行政原则下的市场区与行政区
交通组织
K=7的系统,市场区序列是1,7,49,343,…… 中心地等级序列是1,6,42,294,……
不同原则的适用区域
城市体系(Urban hierachy)是三种原则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
经济发达、开放、便于通行——市场原则
例如克氏实证的德国南部
中心地(central place):中心地是指为向居住在其周围地
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克氏认为中心地不等于城镇, 城镇是中心地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地还包括农村地区的一些具有 中心职能的村庄,而城镇也不一定就是中心地(采矿点);
中心职能(central place function):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
交通运输干线对均质化地面的重构
交通网络演进对中心地组织形式变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