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简介

合集下载

中药简介

中药简介
(12)活血化淤(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鸡血藤、牛膝、王不留行,血竭、土鳖虫、马钱子,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白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胆南星、桔梗、竹茹,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款冬花、紫菀、白果。
(3)泻下药: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巴豆、牵牛子、大戟和芫花。
(4)祛风湿药: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蕲蛇,桑寄生、五加皮。
(5)化湿药: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
(6)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木通、通草、滑石、石韦、瞿麦、萆(艹解),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1)解表药:藁本、辛夷、葱白,淡豆豉、浮萍。
(2)清热药:淡竹叶、密蒙花,秦皮,穿心莲、野菊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红藤、马勃、马齿苋、鸦胆子、漏芦、山慈姑、半边莲、紫草,银柴胡、胡黄连。
(3)泻下药:番泻叶、芦荟,郁李仁,商陆。
(4)祛风湿药: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海风藤,狗脊。
(5)化湿药:草豆蔻、草果。
(6)利水渗湿药:香加皮,海金沙、萹蓄、地肤子、冬葵子、灯心草,珍珠草。
(7)温里药:小茴香、荜茇、荜澄茄、胡椒。
(8)理气药:柿蒂、荔枝核、青木香、佛手、香橼、大腹皮、刀豆、绿萼梅、玫瑰花。
(9)消鹤草芽、榧子。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高良姜。
(8)理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乌药、沉香、檀香、川楝子、薤白。
(9)消食药: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常用中药介绍

常用中药介绍

常用中药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应用经验。

这些中药以其天然的药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药理作用。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补益药材,具有提神补气、健脾益肺的功效。

它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疲劳、增强记忆力等方面。

中医认为人参可以补充人体的气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2. 陈皮陈皮是中药中的一种常见药材,它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消食的作用。

陈皮常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中,可以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腹胀等不适。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它主要用于调经血、活血化瘀。

当归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该药物具有滋补血液、调理气血的作用。

4.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药材,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肺脏、增强体力。

五味子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肺虚咳嗽等症状,对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5. 甘草甘草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益气养阴、和中缓急。

甘草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咳嗽等症状,具有保护胃黏膜、抗炎镇痛等作用。

6. 三七三七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它主要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三七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外伤出血等情况的治疗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7. 桂枝桂枝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材,其主要作用为发汗解表、温阳化气。

桂枝常用于感冒、风寒感冒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祛寒散痰、舒筋活络等作用。

8. 五味子与生姜五味子与生姜合用是一种常见的药物配伍,具有理气健脾、缓解胃痛等作用。

这两种中药常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提高食欲、促进消化。

总结:中药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药理作用,在中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介绍的常用中药,通过补益、调理等方式,可以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使用中药时,还需慎重考虑其适用范围和合理用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中药药材是指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并经过适当的加工制成,用于中医药的药用材料。

它们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配伍和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材名称,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文化和中医药的应用。

一、植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人参:补气壮阳,益气养阴,是常用的滋补药材。

2. 阿胶:补血止血,润肺养肾,常用于妇科疾病和肺燥咳血。

3.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对外伤出血和跌打损伤有一定疗效。

4. 当归:养血活血,补血调经,是妇科常用的药材之一。

5.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常用于解毒、缓解咳嗽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补气,对男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2. 鳖甲: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对于肺热咳嗽和女性盗汗有一定疗效。

3. 石斛:滋阴养颜,清热解毒,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和咽喉疼痛。

4. 麝香:舒筋活络,祛风化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痹痛有一定疗效。

5. 三黄鸡内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常用于肠炎、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三、矿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雷丸: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对于风湿性痛风和瘰疬有一定疗效。

2. 石菖蒲:镇静安神,除湿化痰,常用于失眠多梦和湿痰咳嗽。

3. 龙骨:安定心神,降火止血,对心慌不安和痔疮出血有一定疗效。

4. 珍珠母:安神定惊,润肺止咳,对于心悸烦躁和咳嗽痰多有一定疗效。

5. 朱砂: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疮和便秘。

四、其他类中药药材名称1. 蜂蜜:滋阴养生,润肺止咳,常用于咳嗽、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2. 甲鱼蛋:润肺养阴,止咳化痰,对于久咳不止和干咳无痰有一定疗效。

3.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常用于高热、烦渴等症状的治疗。

4. 当归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痛经和血瘀型痛风有一定疗效。

5. 龙眼肉:补脾安神,养心镇静,常用于心悸不安和失眠多梦。

以上仅为部分中药药材的名称,中药药材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以草药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制剂和煎煮方式,具有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中药中,有一些常用的草药被广大人民喜爱,我们称之为“100味常用中药”。

接下来我们将对其中的几种常用中药进行通俗讲解。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补益草药,具有提神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它是由人参的根部制成的,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疲劳、气虚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冬天喝人参炖鸡汤或人参煲瘦肉汤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提高免疫力。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女性调理草药,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

它常被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当归可以煮成当归红枣汤,常饮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皮肤暗沉,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

3.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药物功效的作用。

它经常被用于治疗咳嗽、口腔溃疡等症状。

甘草可以煎煮成甘草枣汤,可缓解喉咙疼痛,有助于改善咳嗽和口腔溃疡等症状。

4.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草药,具有消食止呕、健脾化湿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胀气等问题。

陈皮可以用于制作陈皮炖排骨,使排骨更容易消化,同时陈皮的味道还能增加菜肴的香气。

5.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利水草药,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茯苓可以煮成茯苓猪骨汤,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6. 白芍:白芍是一种常见的活血草药,具有疏肝解郁、安神补血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改善面色苍白的问题。

白芍可以用于制作白芍酒,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7. 牡蛎:牡蛎是一种常用的滋阴草药,具有养肝滋肾、益精补血的作用。

它常被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

牡蛎可以煮成牡蛎糖水,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

以上只是100味常用中药中的几种,每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常用中药材大全

常用中药材大全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

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

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

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

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 苦,平。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中文名称:三七英文名称:Radix Notoginseng(拉);sanqi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燥根。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

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中文名称:甘草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拉);liquorice root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及别名简介含图片

中药及别名简介含图片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主治: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 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Page 40
麦冬——麦门冬、寸冬
Page
41
性味:甘,微苦,微寒。
麦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块 根入药。该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 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 味甘、微苦。
Page
34
川芎——抚芎、芎穷
Page
35
性味:味辛,性温。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头痛不离川芎。根茎为不规则结 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 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香气浓郁而特别, 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川芎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 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 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 血,瘰疬,乳痈,肺痈。
Page
20
浙贝母——元宝贝、大贝、象贝
Page
21
性味:味苦,性寒。
浙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 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 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 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Page 28
黄芩——子芩、枯芩、条芩
Page
29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 胎。
主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材大全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 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内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

常见中药材简介随着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和认可,中药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保健和治疗常见疾病的重要选择。

中医药学以中药材为基础,这些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及其简介。

一、人参(Panax ginseng)人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被誉为“东方仙草”。

人参被用于提高免疫力、增加体力和抗疲劳等方面,尤其对于疲劳情况下的人群具有显著效果。

人参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黄酮类、人参皂苷、多糖等,对于改善记忆力和提高心肺功能有益。

此外,人参还可以调节血糖、降血脂和保护心血管健康。

二、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医临床。

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

它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

黄芪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对于改善疲劳状态、调节血糖和延缓衰老有积极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当归(Angelica sinensis)当归被称为“女性之草”,因其对女性健康的益处而闻名。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养颜的作用,对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改善月经不调和痛经有显著效果。

当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帮助。

此外,当归还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衰老等功效。

四、川贝(Fritillaria cirrhosa)川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川贝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黏液成分,对于缓解咳嗽、咳痰和肺炎等肺部问题有疗效。

川贝还可以清热化痰、保护声音和缓解喉咙不适。

此外,川贝还具有镇静、降压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五、枸杞(Lycium barbarum)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补肾养肝、明目养颜。

枸杞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多糖和黄酮类等物质,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和改善视力有好处。

枸杞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中草药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以及它们的别名。

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别名:女草、当归香、丹参、补血草、归身草2. 人参(Panax ginseng)别名:内参、藏参、丹参、沙山参、何首乌、滑石参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别名:田七、先黄、三叶参、三七茶4.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别名:五味仁、五味花、五味莲子、酸浆果、九味子5. 白芍(Paeonia lactiflora)别名:花草根、赤芍、白芍草、女血草、白芍薄荷6.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别名:黄耆、党参、白术草、松打、连翘7.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别名:甘草草、光身草、镇咳草、欧亚甘草、甘糖草8.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别名:川芎香、白头翁、川芎陈、青大腿、丹田血、黑芎子9.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连翘、吊金铃、金柳花、白蜡花10. 茯苓(Poria cocos)别名:茯神、神仙草、茯苓草、夏茯苓、芪苓、平胃苓11.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别名:贯众、夏堂、穷草、夏艾、山丹丹、宽叶救荒草12.枸杞(Lycium barbarum)别名:害阳木、凤尾蕉、藤萝花、耳草、菟丝花1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别名:红花草、北丹参、朝步、制钱草、泡参、半夏14. 陈皮(Citrus reticulata)别名:普橘、室普丹、柿子皮、猫王爪、室普丹15.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别名:大青、苦豆子、野桐子、猪筒、金野豆16.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别名:黄柏壮、从肆浮、使女称遭、开向胸、连翘17.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别名:年年红、活血丹、红岳、红翻、四季红18.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别名:白膝、黄参、黑腰膝、一枝头、老牛腰19.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别名:石刺盲、四季菜、长江莎、秋刺、水螺之20. 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别名:豆网沙、灯坡裤、苏子、放屁草、苍术以上只是中草药别名的一小部分,中草药种类繁多,每个草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常用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厚朴【别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幻》)、原植物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

【处方名】:厚朴、川朴、姜朴、川厚朴、制厚朴、姜厚朴、姜苏朴、姜苏制厚朴等【功效】:燥湿散满,消食散痞,降气平喘,霍乱及腹痛。

【主治】: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肺、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孕妇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

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②《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子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菊花【别名】滁菊、毫菊、杭菊、怀菊、贡菊。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

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

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

花期9~11月。

我国中部、东部、西南广泛栽培。

【采制】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性状】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

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

常用中药脚注简介中草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我们需要通过脚注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本文将对常用中药的脚注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草药简介1. 人参:具有补气、养阴、生津的作用,常用于疲劳、气虚等症状的调理。

2. 甘草:具有益气、补脾、止咳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等症状。

3. 当归:具有活血、补血、调经等作用,常用于血虚、经血不调等妇科问题。

4. 陈皮:能行气、消食、理气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

5. 白芍:具有补血、调经、止痛等作用,常用于痛经、虚寒等妇科问题。

二、中草药的剂型与用量1. 人参:可用鲜品、炒品、炙品等制成,一般剂量为3-9g。

2. 甘草:可煎剂、冲剂、煮汤剂等剂型,一般剂量为3-10g。

3. 当归:通常以煎剂、膏剂、丸剂等形式使用,一般剂量为6-15g。

4. 陈皮:可用于煎剂、冲剂、炒汤等剂型,一般剂量为3-10g。

5. 白芍:通常制成煎剂、丸剂、膏剂等形式,一般剂量为6-15g。

三、中草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 人参:适用于气虚、阳虚等症状,禁忌于阳明实热、阴虚火旺者。

2. 甘草:适用于气虚、脾虚等症状,禁忌于阳虚火旺、津伤湿重者。

3. 当归:适用于血虚、气血不足等症状,禁忌于气滞血瘀、寒湿内生者。

4. 陈皮:适用于脾胃湿滞、气滞等症状,禁忌于气虚欲脱、阳明实热者。

5. 白芍:适用于血虚、经血不调等症状,禁忌于阳虚火旺、寒湿内滞者。

四、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 人参: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常用于虚弱、疲劳等症状的调理。

2. 甘草:具有润肺、护胃、抗炎等作用,适用于胃痛、口腔溃疡等疾病。

3.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抗炎等作用,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

4. 陈皮:具有行气、消食、理气的作用,适用于胸闷、胃脘不适等症状。

5. 白芍:具有活血、止痛、抗炎等作用,常用于痛经、出血不畅等妇科问题。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菊科、紫苑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龟甲亚科。

常见药材大全

常见药材大全

薄荷
▪ 薄荷,土名叫“银丹草”,为 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 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 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 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 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 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 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 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 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 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 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 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 明目
葛花
▪ 葛花为豆科植物葛的干燥花。 解酒醒脾。用于饮酒过度,头 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 呕吐酸水等伤及胃气之症。呈 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 形,长5~15mm,宽2~6mm, 厚2~3mm。萼片灰绿色,基 部连合,先端5齿裂,裂片披 针形,其中2齿合生,表面密 被黄白色毛茸。基部有两片批 针钻形的小苞片。花瓣5片等 长,突出于萼外或被花萼包被, 蓝紫色,外部颜色较浅,呈淡 紫色。气微弱,味淡
常见药材
百合
▪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 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 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 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百多 个品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起 源地,原产五十多种,是百合 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近年有 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 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 香水百合等。百合的主要应用 价值在于观赏,有些品种可作 为蔬菜食用和药用
党参
▪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 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 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4变 种。中药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 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党参为 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 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 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 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 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 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 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许多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42种常见中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中药一:黄连药用价值: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和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口腔溃疡等问题。

中药二:当归药用价值: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贫血等问题。

中药三:人参药用价值: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肺、益气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中药四:黄芪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中药五:芦荟药用价值: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便秘、烧伤等问题。

中药六:川芎药用价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痛经、风湿等问题。

中药七:银杏叶药用价值: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功效,常用于脑功能衰退、失忆等问题。

中药八:苦参药用价值: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去螨的作用,常用于湿疹、痤疮等问题。

中药九:白术药用价值: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

中药十: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眼睛干涩等问题。

中药十一:佛手药用价值:佛手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疼痛等问题。

中药十二:丹参药用价值: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脏负荷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冠心病等问题。

中药十三:菊花药用价值:菊花具有清肝明目、解热散风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发热等问题。

中药十四:茯苓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湿疹等问题。

中药十五:荆芥药用价值:荆芥具有祛风透疹、通窍宣肺的功效,常用于感冒、鼻塞等问题。

中药十六:连翘药用价值: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喉咙痛、肠胃炎等问题。

中药十七:天麻药用价值:天麻具有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头痛等问题。

常用中药名称

常用中药名称

常用中药名称解表药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

6.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

7.防风:为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8.苍耳子:治鼻渊之良药。

9.香薷:夏月解表之麻黄。

10.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清热药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

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4.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5.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6.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

37.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8.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39.白蔹:常用于水火烫伤。

40.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以下是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1. 阿胶:补血养颜,滋补阴血,润肺止咳。

2. 巴戟天:补肾壮阳,益精固肾,治肾虚遗精。

3. 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4. 白芷:祛风止痛,祛湿止痒,治头痛风湿。

5. 白果: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燥干咳。

6. 白鲜皮:清热利水,解毒消肿,治湿热黄疸。

7. 北沙参: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治肺燥干咳。

8. 北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治气虚乏力。

9. 北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肝胆湿热。

10. 菜豆芡实:补中益肾,利水消肿,治肾虚水肿。

11. 白蔹皮:清热解毒,治湿疹疮疡。

12. 白附子:温中下气,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

13. 栗子肉:补益元气,固精壮肾,治肾虚遗精。

14. 肉豆蔻:温肾助阳,燥湿散寒,治肾阳不足。

15. 菜椒花:祛风除湿,止痛散淤,治湿疼痛。

16. 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寒热症状。

17. 南沙参:益气补中,生津润燥,治气虚乏力。

18. 龙眼肉:补脾养胃,安神补血,治血虚心悸。

19. 草果: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治寒证腹痛。

20. 川附子:温中散寒,止痛散结,治寒疝腹痛。

21. 川穹窿: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治寒凝腹痛。

22. 肉桂:温中散寒,温经止血,治虚寒腹痛。

23. 土茯苓:祛湿利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证。

24. 徐长卿:活血祛风,消肿散结,治外伤跌打。

25. 紫河车: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治痹痛筋骨痛。

26.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痹。

27. 旋覆花:消食化湿,燥湿止呕,治湿热呕吐。

28. 若山楂:行气消食,燥湿止泻,治脾胃湿热。

29. 石膏: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治热毒病。

30. 莪朮:理气止痛,温中解表,治风寒湿痹。

31. 泽泻:清热利水,渗湿通淋,治湿热淋证。

32. 杏仁:润肺止咳,滑肠润燥,治肺燥干咳。

33. 熟地黄: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治阴虚热症。

34. 炒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简介

常见中草药中文名称:三七英文名称:Radix Notoginseng(拉);sanqi定义: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的干燥根。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

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

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枸杞(学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小茴香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

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

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它们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中文名称:甘草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拉);liquorice root定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产地:主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 性味功效: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以条粗长、皮厚、无木心、断面粉白色、粉性足、亮银星 多、香气浓者为佳。

来源: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等地。 性味功效:辛、苦、温;有小毒。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以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叶厚、质柔而韧,香气浓 郁者为佳。

来源: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干燥心材。 产地: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 性味功效:辛、温。行气温中,开胃止痛。 以体重、质坚实、显油迹、香气浓郁而持久、烧之气香者 为佳。
<心灵疗效>放松效果绝佳,可安抚神经紧张及焦虑,镇静的效果多于振 奋。并且,用以改善执迷的状态,极获好评,可以带给使用者更为祥和、平 静的感觉。 <皮肤疗效>基本上,檀香是一种平衡精油,对干性湿疹及老化缺水的皮肤 特别有益。使皮肤柔软,改善皮肤发痒或发炎的现象,其抗菌功效更有助于 改善面疱,疖合感染的伤口。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 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 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 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 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 呕吐则不宜使用。 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 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 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 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 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 即可。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朝鲜半岛等 地,主要为栽培品。 性味功效: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以条粗、质硬、 完整者为佳。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及朝鲜半岛等地,主要 为栽培品。人参蒸制后干燥品。 性味功效:甘、微苦、温。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 血。 以条粗、质硬、完整者 为佳。


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地。 性味功效:甘、微苦、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以条匀、质硬、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为佳。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干燥根茎、干姜 的加工炮制品。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功效: ⑴生姜:辛、微温。解表散寒,温中 止呕,化痰止咳。 ⑵ 干姜:辛、热。温中散 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⑶ 炮姜:辛、热。温中散 寒,温经止血。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籍东北等地。 性味功效: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以条长、粗大、体实者为佳。

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为 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主要有含糖型和无糖 型两种。感冒期间服用板蓝根,有利于增强免疫,杀灭体 内病毒和致病菌,有利于康复;流感期间和病毒性疾病期 间服用板蓝根,有利于增强抵抗力,避免传染。有清热解 毒,凉血利咽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 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来源: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功效:苦、平;解热消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以绿色、完整者为佳。



荷叶茶:取大的新鲜荷叶两张,洗净切片,加入1000毫升 热开水浸泡10分钟,弃叶喝茶,随渴随饮,有清暑利湿之 功。适用于健康人预防中暑等。 荷叶山楂粥:鲜荷叶两张,山楂、米仁各50克,白糖或冰 糖适量。山楂切片去核,荷叶切丝,与米仁加水共煮粥, 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或冰糖,调匀即成。每日2次, 可作早、晚餐。具有降压减肥、消食健脾之功。适用于高 血压、高血脂、肥胖症、食积停滞、肉食不消等。 荷叶紫菜汤:鲜荷叶1张,紫菜20克,猪油少量,食盐、 味精各适量。将鲜荷叶切片放入一汤碗水煮开后,即可去 渣取汁,并将紫菜放入荷叶汁中文火稍煮1-2分钟,再加 少量猪油和适量的食盐、味精,调匀后即可食用,最好餐 前喝。经常食用,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功效。适用于亚健 康超重及血脂偏高者。
仙人首乌粥 用料:制首乌汁50ml,黑豆l0g,黄豆l0g,花生仁10枚,红枣5枚, 核桃仁2枚。 制法:将上述原料洗净,清水中浸泡1小时,将泡好的原料及药汁倒人高压锅 内,加适量清水,蒸煮约15分钟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健脑益智,润肠通便。适用于肝肾阴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 眩,耳鸣,失眠,健忘,便秘,视力减退,遗精,腰膝酸软等症。此膳还具 有良好的降糖、降脂、益智、抗衰功效,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 血压、动脉硬化人群的食疗佳品。健康人常食可益智健脑,美容养颜,强体 防衰。
Hale Waihona Puke 来源: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北、江苏、山东等地。为我 国特有树种,已在全国广为栽培。 性味功效:甘、苦、涩、平;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 痛。 以色黄绿、完整者为佳。



来源:百合科植物卷丹的干燥肉质鳞茎。 产地: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河 北、陕西等地。 性味功效:甘、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以瓣匀肉厚、质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为佳。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可用于肺痨咯血 、肺虚久咳、虚烦惊悸、失眠及热病后余热未清、 心烦口渴等症。 百合富含钾,有利于加强肌肉兴奋度,促使代谢功 能协调,使皮肤富有弹性,减少皱纹。 百合还含有一种水解秋水仙碱,有滋养安神作用。 百合是一味滋补妙品,补益而兼清润,最适宜于内 有虚火之虚弱症者。 百合与冰糖、绿豆同煮粥、汤,可清火养阴。 百合、红枣、莲子同煮粥、汤,可治神经衰弱、心 烦失眠。 风寒咳嗽、溃疡病、结肠炎患者不宜服。


来源: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 产地: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河 北、陕西等地。 性味功效:苦、甘、涩、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强筋骨。

著名的抗衰老方剂“首乌丸”、“七宝美髯丹”、“嵩山首乌茶”就 是以制何首乌为主药制成。用首乌可改善中老年人的衰老征象,如白 发、齿落、老年斑等,能促进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抑制能让人衰老的 “脂褐素”在身体器官内的沉积。首乌还能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 降血脂,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所以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老年贫血、 大脑衰退、早老征象等,都有预防效果。





人参不可滥用:人参是一种补气药,若没有气虚病症,随 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 进服人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胸闷 腹胀等症状。有些人认为人参是补品,吃了对身体总会有 些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食用 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用。 秋冬天气凉爽进食较好,适宜进补;夏季天气炎热不宜进 补。 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含红萝卜、白萝卜、绿萝卜)和各 种海产品。萝卜顺气下气与人参补气作用相反,相互抵消 ,故服用人参忌吃萝卜。 忌饮茶,服用人参后,不可饮茶,以防人参作用受损。 人参无论煎服还是炖服,均忌五金炊具。 服人参忌吃葡萄,葡萄中的鞣酸与人参中的蛋白质反应生 成沉淀,使人参药效降低。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甘肃岷县、武都、漳县、成县、文县等地。 性味功效: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肉质饱满、断面色黄白、 气浓香者为佳。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性味功效:苦、甘、涩、温。解毒,消痈,润肠通便。 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首乌鱼头豆腐煲 用料:制首乌汁50ml,鱼头2个,豆腐l块(约为400g),青菜200g,红辣 椒1只,切丝,姜 6片,料酒20g,盐25g,味精5g,香油、胡椒粉少许 ,食用油50g,高汤适量。 制作:将鱼头对切,加入料酒、姜3片、盐 20g腌制半小时后洗净; 将豆腐打成约长 5ml,宽3ml大小的块,在油中煎至两面呈微黄色;锅 内放油爆香姜片,放入鱼煎炸5分钟,加适量高汤、辣椒、盐、味精 、制首乌汁,豆腐块,煮约10分钟,再放入青菜煮滚,淋入香油,胡 椒粉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健脑益智。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失眠、视力减退 、健忘、须发早白等。对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 疗作用,是脑力劳动者、儿童及老年人健脑益智、抗衰防老的佳品。






首乌降脂粥 用料:制首乌30g,生山楂30g,决明子15g,茯苓l0g,泽泻10g,粳米 l00g,冰糖15g。 制法:将制首乌、生山楂、决明子、茯苓、泽泻洗净,清水浸渍约l小 时,砂锅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将粳米淘净与药汁混合放入砂锅中 ,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略煮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健脾利水,降脂降压。适用于血虚,心肝失养所致 失眠,眩晕,健忘等症,以及肝肾不足之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尤 宜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肥胖人食用。健康人常服可起到健脑醒神 ,乌须明目,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作用。
艾叶饺子 做法:1、艾叶300克,切碎;葱、豆芽、豆腐适量切碎。 2、将以上材料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 3、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 可。 作用:令人开胃。 艾叶肉圆 做法:把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 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痛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