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主体观念文化与审美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九、求知识 求知识,是指旅游主体对其所参加的旅游活动,要求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增长知 识阅历。例如,在重庆参观数据库的组织建设,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文献检索的形成原 理。 十、求安全 求女全,是指旅游主体对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身体、财物得到保障,并且
能够平安归来的追求。
以上旅游活动的十大需求,可概括为求“新、奇、异、美、特、乐、康、食、知、 安”。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这十大需求的满足也是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每周余暇、
假日 带薪假期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国内 国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洲际 环球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团体 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包价 非包价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 大众型 豪华型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商务、观光、度假 、会议、宗 教旅游者等
二 旅游主体文化
• 四、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其自身文化品位的影响
• 旅游主体的文化品位,是指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行为文化、消费文化的
品级、质量的综合水平。旅游者文化品位的高低不同,直接反映旅游主体的文
旅游文化重点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是文化的载体1、旅游是文化展示的平台2、旅游是文化交流的渠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1、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2、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3、文化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4、文化交流是旅游的重要功能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97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等人编著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
●书中指出:旅游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文化的本质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演进与变迁1、先秦旅游观念:近游观、山水比德说、道法自然、逍遥游、神与物游旅游形式:皇帝巡游、游学、游说、平民郊游。
2、秦汉旅游观念:游观;旅游形式:黄帝巡游、出使他国、商贸旅游(丝绸之路)、学术游历(司马迁)、平民的春游和秋游。
3、魏晋南北朝旅游观念:澄怀味象、以形媚道;旅游形式:玄游、仙游、释游。
4、唐宋旅游观念:唐代开放、浪漫;宋代意在理趣、格物致知:旅游形式:帝王巡游、文人漫游、宗教旅游、平民旅游、理学之旅。
5、元明清旅游观念:寓游于学旅游形式:忧患之旅、考察之旅、游学之旅。
旅游文化学的概念: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文化的组成、本质、使用价值和影响其价值实现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了解各种旅游文化现象并研究其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1、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学则是旅游文化实践的科学总结,但它又高于实践、能够指导实践。
2、通过对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探究各类旅游资源文化,研究旅游企业文化品位和管理,能有效促进旅游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繁荣,加深人们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为旅游开发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持续健康发展。
旅游审美分析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旅游审美的三个类型
旅游审美的三个类型
旅游审美的三个类型: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
定了旅游审美实质和旅游审美价值的差异。
作品特点:
旅游审美的特点: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题目】:
旅游审美的类型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_______。
【答案解析】:技术美
【题目】:
旅游审美类型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和__________四类。
【答案解析】:艺术美。
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分析
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分析摘要: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既具有融合性,又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旅游已成为经久不衰的旅游资源,从而成为了旅游业的内核和本质。
文章就旅游文化的内涵以及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旅游文化特征含义未来前景一.旅游文化的概念当下,我们本土的旅游文化研究已经轻车熟路,出现了很多关于旅游的书籍和剧作,而且有许多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是人们在一些场合或者一些地方上使用“旅游文化”或是“文化旅游”这一词汇的时候,对于它本身的定义或者外部意义都是不知道的,或者是说不清楚的。
笔者就就自身研究的和所查到的一些认识和大家研究研究。
闭上门,自己说国内的旅游文化大家对概念比较不清楚、国外的就更不知道了。
所以可以看出,国外旅游文化研究大都处于“先生下孩子,不给取名字”的一种情况,所以说绝大多数的论文虽然有旅游文化之实,但是却毫无旅游文化之名。
笔者觉得: 要是按照人类的说法,旅游文化是很多文化的主体碰撞接触过程中所形成的全能性的综合性的系统。
很多文化的主体碰撞是广义的旅游主体,包括旅游者在内的一切旅游参与的人,通过他们一些五彩缤纷的快乐自在的旅游活动,旅游文化才能出现和生存。
我们将冻结在旅游和文化事件或形成阶段,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区别。
于是区分定旅游游文化就简单多了。
旅游文化是自己我发生的能够自我调节的一个系统。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最初始的集体性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说它是独立的文化,尤其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第一,我们要注重旅游文化的内在发生。
这还得不包括他们借助的一些外界的东西,如一些名胜遗迹、烈士陵墓等有形文化和一些什么宗教信仰、舞台乐曲等无形的文化,因此不属于旅游文化。
第二,作为一个游客,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
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
这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 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 形态。 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一是这种审美文化 具有主导性、强制性,从而使得导游人员 介入旅游者审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在意 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欣赏 艺术品必须具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艺术修养;三是艺 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 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与动物相比,人最大的特征是劳动。正是通过 劳动,人创造了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对自 然的适应,或者说人通过文化来适应自然。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 发展驱动的结果,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和文明之后 的结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 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追求自己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2.4.1.2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 (1)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消费 主要是对物的消费,注重物的功能性。而旅游作为人 们对另类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者不再从使用的角度 来对日常生活的物进行判断和消费,而是从物品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价值的认定,并进而从这样的文化 消费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1)旅游审美主体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实践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并与旅 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 旅游者。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旅游审美主体的特征:
其一,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其二,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其三,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 主体。
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
民族旅游性格:是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民族 性在旅游生活中的表现,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的民族 性格。
社会旅游风尚:民族旅游性格的外在表现。
文化模式:指一个民族依据其民族精神将自己的各个文化要 素谐调一致的组合状态。
文化生态:指人类在创造文化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 的相互调适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是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 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他 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文化生态包括四个层次:自然地 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环境。
1、求新 2、求奇 3、求异 4、求美 5、求特 6、求乐 7、求健康 8、求美食 9、求知识 10、求安全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历史文化传统 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地、目的地) 民族习俗(行为文化、主体文化特征)
自身文化品位(旅游观念、自身个性文化修 养)
二、旅游主体的价值观及表现
内在观念文化,指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观念 的意思形态。
外在审美文化,指旅游者对旅游客体进行审美游览时所展 现的审美行为文化形态。
外在消费文化,指旅游者通过具体旅游活动所展现的消费 行为文化形态。
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 特征:
1、主观性 2、个性 3、层次性 4、求知性 5、时代性
1、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 2、孔子孟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
3、谢灵运“山水,性之所适”论 4、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论 5、徐霞客“大丈夫当朝北海而暮苍梧”论 6、王思任“破蜂之巢出蚁之穴”论 7、袁宏道的“妻山侣石”论、梅妻鹤子论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1 旅游主体文化 2 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3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4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精选课件
3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
一、旅游主体
(一)旅游主体的概念
旅游主体,就是指旅游者,即对旅游客体进行 游览、观光,开展审美活动的主体者。
精选课件
4
(二)旅游主体形成的条件
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
帝王巡游(秦始皇、汉武帝) 官吏宦游(张骞、郑和) 买卖商游(丝绸之路) 士人漫游(徐霞客、李白) 高僧云游(法显、玄奘)
宗教旅游 建筑旅游 民俗旅游 饮食旅游 各类主题游
精选课件
21
第四节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2、求奇
对新奇的需求,以满足寻求刺激的特殊需要。
精选课件
22
3、求异
对旅游项目追求差异性、不重复、不雷同。
“五伦” :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精选课件
10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3、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旅游文化学
精选课件
1
目录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化 第三章 旅游文化
第二编 旅游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五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六章 旅游介体文化 第七章 旅游审美文化 第八章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 第九章 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
精选课件
第三编 旅游文化建设
第十章 旅游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第十二章 旅游景区文化建设
旅游文化学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学(期末考试)1、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内在的及其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3、旅游消费行为: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生产、消费计划的制定到十几消费以及其后生产高手的过程。
4、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审美对象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5、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审美价值属性、与主体结构成一定审美关系的广义的景观对象。
6、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联络柱、枋、梁的特有部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短形的拱、斜出的昂组合而成。
在木结构的横梁与立柱间的过度处,将横材方木互相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拱”。
7、台基:任何建筑都需要有一个赖以矗立的基础,基础越是深广,建筑物也就可以建的越高大,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
台阶基座,最早时为夯土台,以高度的不同来区分坐落于其上的建筑物的等级。
8、宫殿:宫殿式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
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凭借利将大量的财富、最好的材料、最优秀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因此代表了中国古建筑基础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9、私家园林:多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所造园林多作为工作之余或隐退之后的恬养之所。
10、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其园主是帝王,规模上大多相当巨大,在制作手法上更注重于选址,因地制宜以真山真水作为造园的要素。
11、宗教祭祀园林:是宗教寺庙、道观、祠堂等的附属部分。
12、南方类型园林: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江北的扬州也很有名,而尤以苏州的私家园林为典型,太多体制精巧,风格秀丽。
13、北方类型园林: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西安、洛阳、开封、济南和华北的北京和承德等地,尤其以北京的皇家园林为极至,大多规模宏大、风格雄壮。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等知识的整理
摘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
本文介绍了旅游文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旅游文化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文化及中介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写下了自己对学习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关键词:主体;客体;旅游;文化;介体;作用与影响;感想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旅游文化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现象、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运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二是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即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三是具体的文化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调查与观察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①.旅游文化学研究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②.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旅游文化学研究将推动旅游科学的发展,丰富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旅游主体文化2.1 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旅游主体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游览主体。
用心编著的佳作——《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三版)评介
用心编著的佳作——《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三版)评介武汉科技大学曹诗图教授意识到“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大众旅游趋向,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方面的知识。
”,开创性地将《旅游文化学》和《旅游美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出版发行《旅游文化与审美》一书。
该书至今已出第三版,先后印刷10多次,印数高达数万册,2013年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三等奖。
对于该书,本人数次从校图书馆借阅查看,已至最后购买放在枕边不断翻阅。
关于该书的特点,本人有以下看法:一、内容丰厚,富于创新“该教材将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美学有机整合,阐述了旅游文化和旅游审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对自然风景、古典园林、传统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饮食、宗教、地域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审美鉴赏方法进行了简明而生动的论述,并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和旅游开发的文化分析。
”另外,许多章节编者精心编排了阅读材料,可谓内容丰厚。
图书编者曹诗图教授截止目前共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重要期刊全文转载和摘要选载。
如其部分代表性著作《旅游哲学引论》、《哲学视野中的旅游研究》、《社会发展地理学概论》、《长江三峡学概论》、《三峡旅游文化概论》一样,《旅游文化与审美》一书也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编者勤于思考,富于创新,将旅游文化学与旅游美学有机融合作一门课讲授,极大减轻了学校课时的压力和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文笔优美、图文并茂第4章“风景与审美观赏”一章中,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大漠荒原的美;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形容山林之野的美;以“走马穿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形容边塞之野的美。
编者用“高山流水,泉水丁冬,瀑落深潭,泉泻清池,惊涛拍浪,雨打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形容声音美,用“梅花暗香浮动,丹桂飘香,风送荷香”描述嗅觉美。
编者这样描述四时之美不同:“春季繁花遍地、鸟语花香;夏季草木苍郁、生机盎然;秋季天高云淡,硕果累累;冬季银装素裹,琼楼玉宇。
旅游与审美【精选文档】
旅游与审美(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
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
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
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
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
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
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
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这一定义强调了“文化”的核心——精神层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国最早使用“旅游文化”这个概念是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中。
旅游文化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旅游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文化结构中层,精神文化潜沉于文化结构的里层。
旅游文化的结构1:旅游主体文化【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政治主张、思想信仰以及旅游者的职业、生活背景等。
】2旅游客体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文艺文化、景观文化等。
】3旅游介体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行规制度等。
】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事象纷繁、特征多样,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旅游文化的功能:旅游文化具有10大功能:保存、认知、教化、启智、愉悦、凝聚、交流、经济、审美、规范功能。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法、系统分析法。
研究意义:1 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2有助于人们认识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4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
5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当代旅游文化特征:1旅游目的的多样化2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强化3参与意识不断增强4自助游、自由行渐成时尚。
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1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生态环境、社会环境)2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活方式)3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差异表现(在旅游动机强弱上的差异、在旅游需求心理上的差异、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的差异、在旅游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差异、旅游习俗的差异。
旅游文化与审美
布局:(中国山水画章法—虚实相生 置阵布势
有主有次 疏密有致) 山为实 水为虚;景为实 空为虚; 近为实 远为虚;显为实 隐为虚; 物为实 景为虚;曲直开合相宜(见图)
拙政园素图
苏 州 留 园 ︻ 冠 云 峰 ︼ 石
颐和园【谐趣园】
园林石景小品
叠山石审美: 瘦—苗条 棱角凸显—骨感美—刚直不阿精神 透—玲珑多孔 通灵美 — 空灵意境 漏—内孔相通 皱—表面多凸凹褶皱—苍老感—真山之气 清—质纯 清新—阴柔美—清雅气质 丑—奇突怪异—特质美——脱俗境界 顽—阳刚叛逆—阳刚美— 拙—轮廓硬朗—拙朴美—真本性 险—上大下小—奇险美—冒险潜质(独立景)
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大陆文化 宗法思想 农耕文化 礼制制度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 内省式文化 君子比德;澄怀味象;崇尚自然
审美文化的地域特征
南方—秀雅阴柔(越剧 评弹) 北方—雄壮阳刚(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
苏州评弹
作业: 1试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与审美特征。 2试解释“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的含义。
第三章 风景与审美观赏
近 春 园 颐 和 园 十 七 孔 桥
花木配置
园之毛发(山石为骨 水流为血) 美学功能与配置: 丰富的色彩美 苍松—浓绿 竹笋—翠绿 柳芽—嫰绿 (主色)红枫 白玉兰 紫薇 粉色芍药 梅兰竹菊 绚丽多彩 芳香宜人 树木清新 兰花清香 桂花幽香 茉莉浓香 (陶醉) 组合美 水边植柳 间种桃花;篱畔缀菊; 斋前立松 墙根插竹;窗吊紫罗; 象征寓意 腊梅傲雪 兰花幽居 竹志高洁 牡丹富贵 莲花自好 石榴多子 松坚不屈 (君子比德、求吉思想)
多元艺术融合: 桃花坞年画
雕刻
织锦
刺绣
昆
曲
越
剧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思考,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旅行中的美丽风景、历史文化遗产、建筑艺术作品,以及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审美思考不仅能够提升旅行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价值在于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审美思考在旅行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能够带来对世界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进而影响我们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旅游活动、审美思考、旅游目的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建筑艺术、风土人情、审美价值、旅行体验、个人成长。
1. 引言1.1 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旅游活动的审美思考,是在旅行过程中对环境、景点、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审美评价和思考,从而提升旅行的品质和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仅是对景点的外表美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眼光去理解和体味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从而深化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遣活动,而是成为一种审美的过程和体验,让人们通过旅行来感受和领悟生活的美好之处。
通过审美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欣赏目的地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景观美景。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自然风光、探索历史文化、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等多个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旅行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审美思考不仅让旅行增添了深度和内涵,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融入和理解不同的文化环境。
在接下来的将会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感悟、历史文化的探索与体验、建筑艺术的欣赏与鉴赏、风土人情的体验与感受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带领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旅行中的审美思考。
2. 正文2.1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设计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环。
第2章 旅游文化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二、定义原则与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一)界定旅游文化的原则
第一,定义应揭示旅游文化的基本Fra bibliotek征,且不得出现同语 反复。描述性定义,即“什么是旅游文化”;解释性定义,亦 即“旅游文化是什么”。
第二,定义应与概念相一致。否则要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 窄的错误。概念外延,形成基础上不超过“以旅游为基础的文 化”;内容指向上不超过“以旅游为指向的文化”。
(2)特殊生活方式说(魏小安,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旅 游论丛,1987(2);于光远)。
(3)旅游主体文化说(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 出版社,1998年版)。
(4)旅游客体文化说(周谦,泰山旅游文化发掘初议,旅 游经济,1996(6);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 卷》)。
(5)旅游介体文化说(徐建新 [J].社会科学动态 , 1996.8)。
第三,旅游文化不能等同于旅游“三体” 文化之一,旅游文化中的“文化”也不能 作广义理解。
第四,旅游主、客体与旅游文化主客、 体有所区别。旅游文化的主、客体范围远 远大于旅游主、客体的范围,旅游主、客 体并非旅游文化的唯一主、客体。
(二)对旅游文化定义诸说的评价及本书的旅游文化定义 旅游文化宜定义为:“是人们的旅游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产
品的总和”。含义有四: (1)旅游文化既包括其创造过程——“旅游体验与介入”,
也包括这个过程的结果——“物质/精神产品”。 (2)旅游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现象。定义中的“体验”与
“介入” 行为属精神范畴,其结果会产生物质产品,属于以 精神为内涵、物质为外显的文化。
(3)旅游文化的主体除旅游者外,还包括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地居民、旅游研究者等。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
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旅游文化学》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文化学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而准确地掌握旅游管理相关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旅游现象,并能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借助相关知识解决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应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社会文化、跨文化教材,探讨旅游文化内容,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通过课程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讲解,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Tourist cultures course is aimed at helping students system and accurately master the tourism management related cultural phenomenon,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phenomenon, and can apply the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flexible of tourist cultures to the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related knowledge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This course should require students to read about social cultur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aterial, explores the tourism cultu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re of the tourism services and management.Through the curriculum interspersed with the infiltr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1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lp them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2.设计思路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旅游主体文化
LOGO
探亲访友旅游者。为了保持感情联系,维护必要的人际关系,也为了满足人的到的 需求、伦理需要,人们多利用节假日探亲访友。
健身旅游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饮食、健身、疗养为目的的旅游者,进行 带有具体内容的旅游活动,带来生理上的明显变化。 购物旅游者。将购物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旅游的人,多为 收入支配能力较富有的人群。
LOGO
旅游需求细分化。
商务旅游、度假旅游、探险、蜜月、家庭旅游,门类越来越多。 旅游意识积极化
以前对旅游往往是非常被动的,至少当代旅游意识在积极化。
第四章 商务礼仪 五、旅游主体文化的走向Fra bibliotek172
引言
什么是旅游主体 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旅游者和当代旅游者两类
LOGO
古代旅游者:主体——客体
当代旅游者:主体——介体——客体 我国对旅游者相关概念的释义 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 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 常住地到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其 中,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之海外旅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 宿设备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
5
3、旅游文化学对旅游者的分类
流浪型旅游者。放弃已习惯的原有生活方式,避开与旅游机构的一切联系,而采取 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设计而实行旅游,寻求异文化生活。 文化观光型旅游者。与旅游地文化保持很大的距离而把旅游地文化仅理解为一种观 赏对象,以满足文化的新鲜感。 冒险性旅行者。哥伦布等人的旅游就是一种冒险旅游活动,有意向未知地进发,以 强烈的新奇感为最大乐趣,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 怀旧旅游者。为了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而通过故地旅游的方式回顾过去。 消遣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实际效用是调节人们的身心,以一种较为舒适的行为方式 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0.2020
1
第一节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
• 一、国际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
• (一)工业革命前的“旅行”
• 最初年代 (经商,享乐,艺术,考古)
• 中世纪 (宗教朝圣)
• 文艺复兴时期(旅游景观、异国风俗的吸引)
•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健康,休学,观光)
• (二)工业革命后以愉悦为目的的旅游
到1993年底,公园累计损失超过10亿美元,而且估计 这个亏损额将以每天16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欧洲迪 斯尼在开业满一年时未实现接待1 100万游客的目标,使亏 损状况尤为突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4年,欧洲迪斯 尼宣布到9月底全年亏损3.17亿美元,接待人数比1993年下 降了10%。公司股票价格从刚开业时的最高值68法郎降到 1994年10月的6法郎。
12.10.2020
21
• 3.文化因素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 求,禁止和限制那些本民族和社会不 允许或不赞同的旅游消费行为。
• (例: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旅游者,将 圣地麦加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
• 4.文化因素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 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方向。
。(例:乡村游的参照群体——知识分子)
2.分类
(1)按照旅游消费单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行为 组织机构的旅游消费行为
(依据购买决策单位的不同)
12.10.2020
一般组织机构旅游消费行为 专卖商的旅游消费行为
15
(2)按照旅游者购买的参与程度不 同可以划分为
低度参与的旅游购买行为 高度参与的旅游购买行为 当日往返旅游购买行为 短程旅游购买行为 远程旅式、消费结 构、消费方式,并主导需求。
12.10.2020
22
阅读材料——
• 巴黎迪斯尼乐园的尴尬和困境
12.10.2020
23
巴黎迪斯尼乐园(原欧洲迪斯尼)于1992年在法国开 业后很快陷入亏损,成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一大尴尬。 整个主题公园占地5 000亩,投资44亿美元,是欧洲历史上 除英法海底隧道之外最大的一个独立建设项目。
和地中海旅游度假地)
• (三)20世纪开始的多样化大众旅游
12.10.2020
3
二、中国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演变
• (一)中国古代旅游观
• 女娲补天、黄帝征战及巡游、舜帝南巡、大禹治水—— 远古先民为征服自然而旅行
• 商代商人“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到今日 浙江,西南达到了今日皖鄂乃至四川,西北达到了今日 之陕甘宁乃至远及新疆,……已经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 世界”——夏商周商务旅行
• a.温泉和海滨旅行;b.观光旅行(阿尔卑斯山和 地中海旅游度假地)
• (三)20世纪开始的多样化大众旅游
12.10.2020
2
一、国际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
• (一)工业革命前的“旅行” • 最初年代 (经商,享乐,艺术,考古) • 中世纪 (宗教朝圣) • 文艺复兴时期 (旅游景观、异国风俗的吸引) •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健康,休学,观光) • (二)工业革命后以愉悦为目的的旅游 • a.温泉和海滨旅行;b.观光旅行(阿尔卑斯山
• 1923.8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诞生旅行部,开创现代旅 游新境界
• (三)中国当代旅游观念的文化特征
• 1.旅游目的多样化
• 2.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强化
• 3.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 4.自助游、自行游渐成时尚
12.10.2020
6
12.10.2020 哈尔滨24届世界大冬会
7
12.10.2020
8
12.10.2020
9
12.10.2020
10
12.10.2020
11
12.10.2020
12
12.10.2020
13
12.10.2020
14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
1.含义
(狭义)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广义)指从旅游需要的产生、消费计划的制定到实际消 费以及其后产生感受的全过程。
12.10.2020
16
3.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 (1)“需要-动机-行为”模式
12.10.2020
17
(2)“刺激-反应”模式
外部刺激
营销因素 环境因素
产品 价格 渠道 促销
经济 技术 政治 文化
旅游者“黑箱”
旅游者特征 旅游者决策过程
社会 文化 心理 个人
产生需求 收集信息 方案评估 购后评价
旅游者决策
产品选择 品牌选择 中间商选择 购买数量选择 购买时间选择 购买地点选择
• 图示:营销和其他刺激因素如何进入旅游者 的“黑箱”并产生反应的过程
12.10.2020
18
4.旅游者的购买过程
12.10.2020
19
旅游者的购买过程一般分为5个阶段:
• 问题识别(Problem Recognition) • 信息搜集(Information Search) • 可选方案评估(Alternative Evaluation) • 购买决策(Purchase Decision) • 购买感受(Post-purchase Feedback )
第二章 旅游主体文化
授课时数:1周 教学目的和任务: 让学生了解中外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当代旅游观念的文化特征; 理解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文化; 掌握中外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 熟悉旅游景观的社会审美文化内涵; 从审美文化的横向比较中把握不同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特征
• 元代——马可波罗东来,耶律楚材西去,汪 大渊环行印度洋
• 明代——郑和下西洋,徐霞客向山水求知
• 清代——帝王巡游高涨,士人阶层旅行为主
流
12.10.2020
5
二、中国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演变
• (二)中国近代开启国门、放眼世界的旅游观
• 官费游学欧美及自费负笈东西洋;
• 出洋考察;
• 向中西方寻求治理方略之旅;
•组织讨论:根据自己或熟人外出旅游经历,说 明一般的旅游者购买过程。
12.10.2020
20
二、文化——影响旅游者 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 1文化因素决定旅游主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行 为标准。
(例:日本旅游团队的秩序性;欧美旅游者的自主意 识)
• 2.文化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具体的消 费行为。
(例:不同阶层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选择倾向比较)
• 春秋战国商人周游天下 • 秦皇汉武帝王巡游、司马迁学术考察、张骞出使西域—
—初步树立了儒家和道家的基本旅游观
• 魏晋南北朝——入世的功利旅游转变为出世的逍遥游 • 隋炀帝 ——帝王巡游推向高潮
12.10.2020
4
• 唐代——李世民斥远游、主近游;寒士游崛 起;释游
• 两宋——“游中未敢忘国耻” 、“格物致 知”、“明性见理”、“对天地问难,向山 水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