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思想

合集下载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

西方近代主要人物的军事思想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介绍如下:(一)劳埃德的军事思想劳埃德(Henry Lord,约1720-1783),英国军事理论家。

16岁时加入荷兰军队,后先后在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军队中服役,担任过师长。

战后撰写回忆录,从事军事研究。

主要著作是《1756年德意志普鲁士国王与奥地利女五及其盟国之间的战争史序言或劳埃德的将片的军事政治回忆录》。

其军事思想主要有:1、战争制胜取决于“四要素”。

一是政治因素(包括国家的政治结构及其政体)。

政治因素对于战争胜负以及军队建设都有影响。

比如专制国家的臣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对盲从已习以为常。

只要专制制度没有引起他们的公愤,他们就是优秀的士兵。

而自由国家的公民热爱自由,手腕高明的人很容易激起他们的热情,这时他们就成为不可战胜的了。

二是地理因素。

劳埃德认为,地形是一本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书。

任何人如果不会读这本书,充其量只能是一名勇敢的士兵,而绝不可能成为将军。

地理因素也决定一个国家居民的体制和精神面貌。

比如山地居民比起大城市或平原、富裕国家的居民就吃苦耐劳得多,更合乎战争的要求。

三是时间因素。

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军队的快速性和机动性是“最重要的问题”。

应该把行军等问题作为处置情况的基础,通过奇袭和计谋使乱砍乱人疲于奔命。

四是计算因素。

在劳埃德那个时代,盛行所谓“计算合理主义”,即在战前通过数学和几何学的计算来制定图上作战计划,并据此制定出战略。

劳埃德认为,每个军官都必须懂得数学,这能使他迅速地判断完成战场上任何一次机动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否则,在战场上就会没有信心。

2、军事科学客观存在,军事学术无规则可言。

劳埃德认为,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军事学术(战争艺术)所利用的物资条件(军队、武器等),这一部分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可以像数学那样准确地掌握它;另一部分是在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中对原则的正确而迅速的运用。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生于1780年,十二岁参加普鲁士军队,当士官生。

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后,即担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参加了普法战争,当普军在奥尔施塔特会战溃败时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

1808—1809年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1810年10月起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因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一世而转到俄军供职。

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他参加过奥斯特罗夫诺、斯摩棱斯克和博罗迪诺三大会战。

1814年4月回到普鲁士军队。

后参加了林尼和滑铁卢会战。

1818—1830年,克劳塞维茨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十二年间,致力于《战争论》一书的著作。

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一百多个战例,撰写了许多评论战史的文章,整理了亲身经历的战争经验。

1830年春由于调任炮兵部门工作,《战争论》的修订工作被搁置起来,1831年11月即因病去世。

他的《战争论》手稿由其妻子玛丽于1832—1833年陆续整理出版。

克劳塞维茨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继发生的时期。

工业革命改变了战争的工具与潜力,民主革命改变了军队的编组与精神,民族解放斗争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与形态。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对于军事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如列宁在《战争与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

”而当时的普鲁士还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国家,普鲁士军队还保留着落后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学术原则与一支为数不多的雇佣军。

在新型的法国军队的打击下,普军落后的军事原则遭到彻底的破产。

这就促使普鲁士爱国的军人们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战术观点。

克劳塞维茨虽然是普鲁士王国的军官,信仰的是落后的君主政治,对当时的法国革命持反对态度,但是他看到了法国革命对军事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如何看待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拿破仑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拿破仑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军事名著《历史》 《剑刃》 《幻影》 《谋略》 《游击战》 《内战记》《长征记》 《战略论》 《论军事》 《战略法》 《斗战经》 《机械战》《空战论》 《总体战》 《战争论》 《政事论》 《装甲战》 《坎尼战》《制空权》 《战争原理》 《绝对武器》 《高卢战记》 《战争研究》《会战研究》《作战原则》 《甲阳军鉴》 《西方战略》 《海军战略》 《有限战争》 《国防问题》《空权制胜》 《战争指导》 《军队大脑》 《军事战略》 《战略入门》 《海国兵谈》《德国国防军》 《海战要务令》 《论军事艺术》 《论防止战争》《制胜的科学》 《冲突的战略》《选择的必要》 《威慑或防御》 《拿破仑文选》 《战略与经济》《士兵与国家》 《国防后勤学》《西方的防务》 《空中国防论》 《坦克—前进!》《军备及其影响》 《战争艺术概论》 《海军战略指南》《常识与核战争》 《苏联军事学说》 《世界征服者史》《有限战略战争》 《战争中之奇袭》 《世界最终战争论》《战争样式的革命》 《亚历山大远征记》 《军事概念与哲学》《历史的地理枢纽》 《西洋世界军事史》 《国家的战争潜力》《现代战略的制定者》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 《国防论——政策与战略》 《人民的战争人民的军队》《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 《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 《政治史领域的战争艺术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军事社会学——美国军事制度与军事生活之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 M.H.图哈切夫斯基《兵法 》尼科洛·马基列维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美] A. T. 马汉《装甲战 》J·F·C·富勒《军队大脑 》(苏)沙波什尼科夫《战争指导 》富勒《战争艺术概论 》 [瑞士] A. H. 若米尼《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德)《理论后勤学 》乔治·C·索普《空中国防论 》(美)米切尔《谋略 》塞·尤·弗龙蒂努斯《总体战 》 埃里希·鲁登道夫《绝对武器》伯纳德·布罗迪《制空权 》 [意] 朱里奥·杜黑《兵法简述 》 雷纳图斯(古罗马)其中比较著名的:中国有《孙子兵法》、《论持久战》国外有《战争论》、《制空权》、《军事教训》、《战争指导》、《军事战略》、《机械化战争》、《制胜的科学》、《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国古代军事名著《素书》 《吴子》 《将苑》 《六韬》 《兵迹》 《武编》《兵录》 《阵纪》 《战略》 《尉缭子》 《司马法》 《阴符经》《握奇经》 《救命书》 《守城录》 《火龙经》 《手臂录》 《灰画集》《百将传》 《虎钤经》 《武备志》 《知古录》 《孙子兵法》 《兵经百篇》《平海心筹》 《城守筹略》 《百战奇法》 《孙膑兵法》 《乾坤大略》 《三十六计》《读史兵略》 《闲暇清论》 《纪效新书》 《安民实务》 《兵机要诀》 《草庐经略》《投笔肤谈》 《兵学新书》 《登坛必究》 《兵机类纂》 《防守集成》 《历代兵制》《军需则例》 《太平条规》 《太平军目》 《练勇刍言》 《乡兵管见》 《经武要略》《兵镜类编》 《火攻挈要》 《医时六言》 《筹海图编》 《海防图论》 《江南经略》《武经七书》 《耕余剩技》 《海国图志》 《洋防说略》 《兵筹类要》 《将鉴论断》《古今将略》 《广名将传》《太白阴经》 《行军须知》 《武经总要》 《约兵指南》《戊笈谈兵》 《洴澼百金方》 《李卫公问对》 《兵法百战经》 《何博士备论》 《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 《兵谋与兵法》 《兵法史略学》 《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 《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 《施氏七书讲义》 《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 《武备三大秘书》 《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先生北征录》 《金汤借箸十二筹》中国近代军事名著《论持久战》二、主要的军事著作简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

修昔底德、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

修昔底德、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

修昔底德、孙⼦和克劳塞维茨的理念,谁最接近战争的本质?提这个问题的⼈⼀定对三个⼈有所了解,因⽽⼀定对战争的研究⽐较深⼊。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答主试答⼀下。

修昔底德是个史家,曾经做过雅典的领军,率兵在希腊北部与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作战,结果战败,依照雅典的法律,他被雅典城邦的公民⽤陶⽚放逐法投票放逐,从此远离雅典政治,流亡海外⼆⼗多年,然⽽此间,他接触到了⼤量卷⼊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各⽅⾼级将领,并且很可能与其中颇⼤⼀部分⼈有过深⼊的交往。

在政治上既然⽆法铸就辉煌,他就决意在其其他⽅⾯有所成就,他年轻时候曾经见过希罗多德在雅典发表演说的场⾯,为希罗多德的智慧折服,打算步希罗多德的后尘,在历史记述⽅⾯创造伟⼤的功业。

当时,希腊世界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因何爆发,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趋向如何,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多数⼈认为是伯利克⾥个⼈的私欲引爆了这场战争,因⽽归罪于伯利克⾥⼀⼈。

修昔底德对此有不同意见,决意为伯利克⾥辩护,并且提出⾃⼰关于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这就是他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动机。

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深⼊,随着修昔底德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逐渐意识到,这场希腊世界史⽆前例的战争很可能已经超越了谁对谁错的区分,很可能已经超越了正义与⾮正义的界限,⽽变成了⼀种哲学,⼀种对⼈性、对战争与⼈类事务、战争对⼈类世界关系的哲学性的思辨。

在垂垂⽼矣的他看来,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胜负,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死亡,只是战争带来的对⽣命的践踏,对⼈类法律、习俗、德性的全⾯颠覆,⽽所有的⼈,不论是⾝居⾼位者,还是普通百姓,都难逃战争,难逃战争的宿命。

在⽼年修昔底德的眼中,他终于看清了战争不是短促的⼀击,不是投⼊其中的双⽅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战争是暴⼒的,是流⾎的,是有其内在能动性的,是“最严厉的教师”。

战争教会投⼊其中的⼀切⼈事物去做他们在和平状态下根本不会做或者不敢做的那些事情,战争完全变幻了⼈世。

因此,修昔底德对战争的认识,应该说是哲学性的,⽽他的哲学是悲剧性的,⽆论投⼊战争的⼈或者城邦做出多么⼤的努⼒,最终都要被战争强⼒改变,变得迥异于最初的⾃⼰,⽽且没有任何⼀⽅能够获得真正的胜利,战争就是潘多拉魔盒,⼀旦开打,就会释放出吞噬⼀切的妖魔。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

2 500 多年前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的诞生,是对当时战争舞台上盛行的求神问卜风气和“仁礼之兵”传统的大胆否定。

作者孙武透过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和烽火硝烟,以东方哲人的睿智体认和探求用兵之道,构建了以追求全胜,重视谋略,主张灵活机动、因情用兵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古典兵学体系。

19 世纪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则是从战争哲学的高度总结了西方从古代直到拿破仑战争的历史经验,写下了《战争论》这部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

作为不同军事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异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本文试从军事思想体系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其理论倾向和文化价值的各自特点。

一、《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体系架构的异同《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作者孙武出身于齐国军事世家,其曾祖和祖父都在齐国领兵打过仗。

他后来离开齐国到吴地埋头著书,也是打算以兵书为登坛拜将之阶。

他不久即在好友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献兵法13 篇并受到吴王赏识,奉命“小试勒兵”,终于使吴王“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在后来“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强烈的入世态度决定了其所构建的兵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明道言功”、“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也决定了他研究战争的逻辑起点必然是现实的战争。

我们虽然无法肯定今天传世的13 篇便是当年孙武献入吴宫的13 篇,但从现存《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看,它确实颇类似一部简明版军事教科书,严格按照国君将帅们指导战争的步骤来写作,依据战争的不同阶段为他们提供作战的理论依据和完整的作战策划、指挥程序, 最终目的是制“胜”———赢得战争。

围绕着如何制“胜”这一核心问题,该书着重阐述了“先胜论”和“战胜论”两方面的内容。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

克劳塞维茨的“攻势防御”思想是指A:要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B:要先发制人、主动攻打敌人C:要用巧妙的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D:不要进攻注重防御正确答案:要把进攻和防御紧密结合要用巧妙的的打击构成防御的盾牌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精髓:克劳塞维茨:先从军,再著《战争论》1780年6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马格德堡布尔格镇的一个贵族家庭。

1792年,12岁的克劳塞维茨在波茨坦一个步兵团当士官生。

1793年,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法战争。

1795年,15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尉。

1801年秋,21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得到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柏林军官学校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

香霍斯特对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1803年,23岁的克劳塞维茨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在香霍斯特的推荐下,克劳塞维茨担任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

1806年10月,26岁的克劳塞维茨在对法作战中被俘。

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809年,29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总参谋部工作。

1810年,30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校,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4月,克劳塞维茨反对普鲁士国王与拿破仑结盟,辞职到俄国参加反法战争。

1813年,33岁的克劳塞维茨在俄国升为上校。

1814年,克劳塞维茨从俄国回到普鲁士。

1815年,克劳塞维茨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和军团参谋长,并开始研究军事理论。

1818年,38岁的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升为将军。

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写作。

1830年,克劳塞维茨调任军团参谋长。

1931年11月16日,51岁的克劳塞维茨病逝。

克劳塞维茨的妻子在1932年到1933年间整理出版了《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战争论》的事实基础[MISSING IMAGE: ,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教育思想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教育思想
② ③
: “在数学和军事学方面具有深 斯特评价他 ” “从能力、判断力、 勤勉和学识 邃的知识
④ ” 各方面,…… 都 出 类 拔 萃。
〔德〕 弗兰茨· 法比安 : 《克劳塞维茨传 》 , : 《克劳塞维茨传 》 , 〔德〕 弗兰茨· 法比安 : 〔德〕 威廉 · 冯 · 施拉姆 《克劳塞维茨
从军官学校
⑦ ” 力和洞察力的人, 才能得到军官的职位。
此时的克劳塞维茨经过多年的自修, 已经是
⑧。 他被任 “具有传授这种学识的非凡天才 ”

克劳塞维茨在柏林军官学校学习期间受到
沙恩霍斯特赏识。沙恩霍斯特不仅发现了这个天才 , 而且给他以慈父般的帮助 , 克劳塞维茨称之为 “我 。 精神上的父亲” 施勒格尔, 德 意 志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理 论 家 、 翻译家,其妻子史达尔夫人,法国作家。
的爱国主义精神。战争的危机与灾难、 放逐 的绝望与希望、归来的危险与新生, 使他的 军事历史观和哲学观进一步成熟。1809 年, 克劳塞维茨担任了沙恩霍斯特主持的军队改 革办公室主任,成为普鲁士军队改革派核心 人物之一。 ( 三) 克劳塞维茨有浓厚的教育情怀 耶拿战败使克劳塞维茨认识到普鲁士统 帅部的无能和优柔 寡 断。 他 在 《关 于 普 鲁 : “军 士在巨大灾难中的消息 》 一文中指出 事事务的高级军事领导没有头脑,直到上尉
35 页。

毕业后,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普鲁士奥古斯 特王子的副官,这一时期成了他成长过程中 最重要的阶段。他加入军事协会,研究康德 哲学和各种历史、军事著作,同时还冷静地 观察宫廷生活, 倾听国王和显贵们的谈话, 正是这些亲身经历使他很早就认识到: 战争 和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806 年, 与奥 古斯特王子被送往法国的拘禁之行激发了他 · 76·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渊源《孙子兵法》历经了两千多年而不衰,古今中外的军事家莫不把它奉为经典。

西汉初的名将韩信曾以此书对部将教导谆谆,指挥其军队“举之不断、行而不迷、进退有据”,使他的军队攻无不克、风靡南北。

据说拿破仑在戎马倥偬间也常看此书,他以雄才大略和多谋善胜著称于世,拿破仑的杰出战略战术思想不无借鉴《孙子兵法》。

即使在现代,《孙子兵法》仍不失为军事战略的指南,他的“不战而胜”思想已为世人所熟知。

解读《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渊源,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应当有所裨益。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基础是《老子》哲学,正如《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一样,《孙子兵法》十三篇始终贯穿着老子哲学思想,它是《老子》哲学思想方法论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卓越发挥。

老子原名李耳,具体生卒年代未详,但他是孔子(公元前551至前479年)的前辈,孔子曾远道登门“问礼于老子”,终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去。

孙武生长于齐国贵族家庭,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曾拜授孙武为吴军统帅,“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武是否到过老子那里求教,史书没有记载。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俩人哲学思想的比较中,略知《孙子兵法》军事哲学基础的来龙去脉。

老子哲学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均有影响,但对兵家的影响尤大。

在老子的主要著作《道德经》五千言中,谈兵的字眼就有268字。

全书有一部分内容是直接谈兵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哲理来喻兵的,其他内容也贯穿着战略战术思想。

我们通过比较、评析,可以看到《孙子兵法》对老子哲学在论兵方面的全面承续关系,以及老子哲学对孙武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的深刻影响。

《孙子兵法》PK《战争论》

《孙子兵法》PK《战争论》

《孙子兵法》PK《战争论》∙分类:∙作者:周家波杨凯∙字数:2832来源:当代军事文摘在军事历史的舞台上,只有那些真正体现兵家智慧结晶的精品才能跨越时空,魅力永恒。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高峰,堪称世界兵学领域的“双璧”。

各具特色的理论根基《孙子兵法》和《战争论》各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国悠久的军事文化是孕育《孙子兵法》的母体,而西方传统的军事文化是培育《战争论》的摇篮。

农战合-孕育的制胜智慧。

中国古代素有“兵书王国”之称。

据统计,从先秦至晚清,见于著录的兵书多达3300余部。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了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孙武,及其体系完备、思想精深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篇言智,句句论谋。

历代谋臣将帅运用这些大谋大智,或不越樽俎折冲千里,或兵不血刃所向披靡。

正因为孙武揭示了战争的规律,阐明了制胜的妙道,所以历代兵家无不尊以为师。

中华民族发源于中原,然后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

在长期农耕劳动中,先民们不断探索日月运行和四季变化的规律,努力掌握地理山川的特点及动植物生长的奥秘,以便战天斗地,从土地上得到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华民族逐步形成重整体、重综合、重宏观的独特视角,以及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这种独特视角和思维方法在农战合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军事领域,日渐产生出高度重视战争、长期准备战争、讲机变、重权谋的制胜智慧。

无疑,它也遗传到孙武的精神世界,激活这位伟人的聪明睿智和非凡才华,进而衍变为孕育《孙子兵法》的原始基因。

铁血浇铸的兵学基础。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前三卷,后七卷都是对战史的研究和评论,即使在前三卷中,战史和战例也比比皆是。

这些战例,上至古希腊时期的马拉松战役,下至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滑铁卢之战。

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教师。

”这说明,他的一切理论都来自于战例研究。

军事理论古代军事思想

军事理论古代军事思想
在作战指导上,按一般作战原则为 正,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特殊方法的 为奇。
58
李第世六民篇:《“朕虚观实诸》兵书,无出孙
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
避实实》。击”虚 勇强治饱逸众有备为实 怯弱乱饥劳寡不虞为虚
59
先处战地
攻其必救
把握战机
等待、捕捉、创造动敌、以利诱之
我专敌分
形人而我无形(示形),使人备已
一、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18
二、孙子兵法 (一) 兵 法 影 响 (二) 孙 子 生 平 (三) 军 事 价 值
19
跨时代 跨国界 跨领域 杰出之作
20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 一卒,但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 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
21
8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中日双方情况
国别 经济力 军力 政治组织力 国度 人口 正义性 国际态度
中国 弱 弱

大多 是
支持
日本 强 强

小少

反对
结论:中国必胜,不能速胜,故持久战。
1、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 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4、 “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佚名
14
吴起(?—前381年),卫国左氏(今 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 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改 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 吴”,著有《吴子》,《吴子》与 《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
15
公元前221-1840年 封建社会 特 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1]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1]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战争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巨大影响一、《孙子兵法》在国内的深远影响《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著作。

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

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着对昏馈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

许多名篇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

这些,充分表现出孙武过人的创作大赋和慧眼卓识。

兵学家们学习它,得以登堂人室,从而步人军事学的宝库;军事家们学习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本,从而点燃起智慧的圣光。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

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

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垢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辞,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兵学家在军事著作中征引《孙子兵法》文句的,可以举出《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潜夫论》、《淮南子》、《鹖冠子》等,至于唐代的《李卫公问对》、宋代的《虎钤经》、元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更是或全书、或某篇以发挥《孙子兵法》来树立自己的学术论点的。

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

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黥布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

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见《史记·项羽本纪》);汉初,武帝曾打算以之教霍去病(《史记》卷110)。

《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名将冯异就很精通《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及其战略思想精髓作者:何辉来源:《国际公关》2021年第04期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0)是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其所著的《战争论》是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克劳塞维茨在少年时代曾在一个普鲁士步兵团中当士官生,并参加过围攻美因兹城的战斗。

后来,他就读柏林军官学校。

自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过奥尔施塔特会战。

1809年,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的总参谋部。

1810年,他任柏林军官学校教官,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

1812年,他因反对普王威廉三世同拿破仑结盟而辞去普鲁士军职,赴俄国参加反对拿破仑的战争。

他的多次战争经历以及军官学校教学生涯,为其创作《战争论》奠定了基础。

不过,克劳塞维茨生前未见到《战争论》出版便因病去世了。

他死于1831年11月,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10卷,《战争论》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

一、《战争论》的主要内容《战争论》共有三卷,其中第一卷为第一至第四篇,四篇标题分别是:论战争的性质、论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

第二卷为第五、第六篇,两篇标题分别是:军队、防御。

第三卷是第七篇、第八篇,还包括一个附录。

从全书的篇章标题可以看到,克劳塞维茨对于战略问题的论述集中在第三篇战争概论之中。

然而,如果细读《战争论》,我们就会发现,在该书的其他篇章之中,实际上也闪耀着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火花。

二、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克劳塞维茨提出的诸多观点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观点是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他在《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手段的实现。

”1后来,列宁曾经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观点(“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2),由此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被尊为兵学奔祖。

(一)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

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

“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

“全胜"为上,“破胜"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产.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争方法。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代,这种“伐谋"的方法是确能实现的。

说明这一策略最典型的例证无过于与孙子同时代的墨子救宋的故事.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

楚国强大,宋国弱小。

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一贯反对非正义战争。

当听说楚国要侵宋,急忙来到楚国,劝阻楚王和公输般侵宋,但楚王和公输般依仗拥有新式攻城器具云梯,不为墨子的游说所动.墨子于是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作城池,以木片作攻守城邑武器,表演了一番楚攻宋守的“作战模拟”。

结果“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墨子·公输》),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伐交,就是通过外交斗争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虽然也是不战而胜,但是较之于“伐谋”要欠缺一些,因为外交活动比较费力、费事。

春秋战国时代,外交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战国的合纵连横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安危。

如何看待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拿破仑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孙子和克劳塞维茨、拿破仑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军事名著《历史》《剑刃》《幻影》《谋略》《游击战》《内战记》《长征记》《战略论》《论军事》《战略法》《斗战经》《机械战》《空战论》《总体战》《战争论》《政事论》《装甲战》《坎尼战》《制空权》《战争原理》《绝对武器》《高卢战记》《战争研究》《会战研究》《作战原则》《甲阳军鉴》《西方战略》《海军战略》《有限战争》《国防问题》《空权制胜》《战争指导》《军队大脑》《军事战略》《战略入门》《海国兵谈》《德国国防军》《海战要务令》《论军事艺术》《论防止战争》《制胜的科学》《冲突的战略》《选择的必要》《威慑或防御》《拿破仑文选》《战略与经济》《士兵与国家》《国防后勤学》《西方的防务》《空中国防论》《坦克—前进!》《军备及其影响》《战争艺术概论》《海军战略指南》《常识与核战争》《苏联军事学说》《世界征服者史》《有限战略战争》《战争中之奇袭》《世界最终战争论》《战争样式的革命》《亚历山大远征记》《军事概念与哲学》《历史的地理枢纽》《西洋世界军事史》《国家的战争潜力》《现代战略的制定者》《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国防论——政策与战略》《人民的战争人民的军队》《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政治史领域的战争艺术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军事社会学——美国军事制度与军事生活之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 M.H.图哈切夫斯基《兵法》尼科洛〃马基列维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美] A. T. 马汉《装甲战》J〃F〃C〃富勒《军队大脑》(苏)沙波什尼科夫《战争指导》富勒《战争艺术概论》 [瑞士] A. H. 若米尼《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德)《理论后勤学》乔治〃C〃索普《空中国防论》(美)米切尔《谋略》塞〃尤〃弗龙蒂努斯《总体战》埃里希〃鲁登道夫《绝对武器》伯纳德〃布罗迪《制空权》 [意] 朱里奥〃杜黑《兵法简述》雷纳图斯(古罗马)其中比较著名的:中国有《孙子兵法》、《论持久战》国外有《战争论》、《制空权》、《军事教训》、《战争指导》、《军事战略》、《机械化战争》、《制胜的科学》、《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国古代军事名著《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翠微先生北征录》《金汤借箸十二筹》中国近代军事名著《论持久战》二、主要的军事著作简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思想

孙子与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
• 相似之处:
• (一)二人都有戎马生涯的实战经验和经历; • (二)二人都因著有不朽之作而立言成名;
• (三)二人所著之书均代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逻辑清晰,纲目分明,思想博大而深邃;
• (四)二人的军事思想都自上而下贯穿着从哲学 到战略再到战术的三个层面,都有着共同的哲学 基础。
军事思想综述
“孙子思想的清晰可以矫正克劳塞维茨的晦涩” “孙子的眼光精准,见识深远,并充满永恒的新意”
对于《战争论》而言, 近现代尚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 作能够将之超越。
军事思想综述

对《战争论》而言,西方军事思想界认为:近现代尚 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作能够将之超越。 它是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是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 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 价值。 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 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军事思想综述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一致公认的军事思想的不朽之作 包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同样值得好好研究的两部书 充满了智慧,蕴藏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灵感的两部书
孙武《 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军事思想综述
• 对《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评价
• 以色列战略专家克里福德(Martin van Creveld)曾 经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 》是最好的(the best),而《战争论》(On War) 则屈居第二(second best)”。
• 此种对战争的看法将向我们显示战争如何随其机 动的性质,以及引起战争的情况而变化。 • 政治家和指挥官所必须做的第一个、最高的、而 影响也最大的判断就是要确定其所从事的战争的 种类;既不要把它误认为,也不要尝试把它变成 为某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

军事理论《孙子兵法》

军事理论《孙子兵法》

攻心为上
1、(原文)故三军可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 原文)故三军可夺气,
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 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 暮气归。 暮气归。
2、(译文) 、(译文) 译文
所以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其锐气, 所以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其锐气,对于敌人的将 军可以动摇其决心,初战时士气饱满;过一段时间, 军可以动摇其决心,初战时士气饱满;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懈 到了最后,士卒就会气竭思归。 怠;到了最后,士卒就会气竭思归。
——( ——(日)北村佳逸
问 题:
某个偏僻地区被发现蕴藏了一 个大金矿,人们纷纷涌向此地淘金, 个大金矿,人们纷纷涌向此地淘金, 但是一条宽阔大江横亘面前, 大江横亘面前 但是一条宽阔大江横亘面前,无法 到达。如果你是淘金者之一, 到达。如果你是淘金者之一,你将 如何尽快地 以最佳方式取得财富 尽快地、 方式取得财富? 如何尽快地、以最佳方式取得财富?
“得意之笔”—四渡赤水 得意之笔”
1、一渡赤水: 一渡赤水:
(被失利逼出来的) 被失利逼出来的)
发端是遵义会议确定北上方针后, 发端是遵义会议确定北上方针后,中央决定痛击正向土 城方向前进的尾追川军,为北渡长江创有利条件.但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 城方向前进的尾追川军,为北渡长江创有利条件.但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进攻 作战变成背水作战.打了败战——果断决定撤出土城战斗, ——果断决定撤出土城战斗 作战变成背水作战.打了败战——果断决定撤出土城战斗,改变为由西渡赤水 后北上,过时红三军团全军最后一门山炮被迫投出赤水河中,轻装上阵, 后北上,过时红三军团全军最后一门山炮被迫投出赤水河中,轻装上阵,摆脱敌 人; 二渡赤水: :40万 兵力悬殊达到长征之最。 2、二渡赤水: 3万:40万,兵力悬殊达到长征之最。加上从乌江到金沙 江处处是天险,只能用奇兵,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北渡长江的错觉,( ,(敌在长江 江处处是天险,只能用奇兵,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北渡长江的错觉,(敌在长江 南岸布置了几十个团)突然回师向东,二渡赤水,打敌措手不及,重占遵义城, 南岸布置了几十个团)突然回师向东,二渡赤水,打敌措手不及,重占遵义城,歼 敌八个团两个师——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利,当年兴奋:“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利 :“扁了好久的子弹袋 敌八个团两个师——红军长征以来最大胜利,当年兴奋:“扁了好久的子弹袋 这下装满了。 这下装满了。”

军事历史上的战略天才孙子与克劳塞维茨

军事历史上的战略天才孙子与克劳塞维茨

军事历史上的战略天才孙子与克劳塞维茨军事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战略家和军事思想家,其中两位最为著名的人物分别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和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他们的思想和战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国军事学院和军事领袖必修的经典著作。

本文将对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中国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几千年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策略。

孙子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一论断,强调了对战争策略的重视。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战略的重要性。

他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

他主张以智取胜,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强调了对敌情和自身情况的了解对战斗的重要性。

他还强调了兵力的保存和运用,提出了“兵不厌诈”的思想,主张对敌做出虚实不定的战略布署,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此外,孙子还提出了六个兵法原则:全军覆没、合围攻打、别兵截获、伪装行动、反间计、攻城略地,这些原则涵盖了战争中的各个方面,成为后来军事家们学习的基础。

二、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是德国军事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战争论》被誉为现代战争理论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国家利益冲突的一种手段。

克劳塞维茨强调了决策层的重要性,认为战争决策应由政治决策者进行,军队应服从政治目标的指导。

他还提出了“战略三要素”的观点,即政治、军事和人民。

他认为,政治目标是战争的出发点和归宿,军事手段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方式,而人民则是战争进行的支撑。

克劳塞维茨还强调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摩擦。

他认为在战争中,决策者必须具备处理不确定性和摩擦的能力,善于适应变化的情况。

他还提出了“战争的非理性”这一概念,指出战争是一个非线性、充满随机性的复杂系统,决策者应该心态稳定,灵活应对。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对比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对比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孙子兵法》相传为孙武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经典性的军事学术著作,是对春秋以前中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最高的理论总结。

它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包容了丰富的兵学学术思想,而且蕴涵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特有的人文意识,所以被学者们称为古代东方兵学智慧的结晶。

现存分13篇,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

《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的结晶,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

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可以算是一部哲学著作,其受到了黑格尔哲学很大的影响。

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基础,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全书分八篇,为《论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进攻(草稿)》、《战争计划(草稿)》。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

两书均足以算是中西方传统军事学术的代表。

通过对两书军事思想中战略问题的对比探究,从各个具体的战略要素展开论述分析,显示出中西方对军事战略问题思考的异同。

可以为思考未来军事学术走向提供帮助。

同时,战略要素问题也能为现代的军事运筹提供良好的素材。

一.产生基础与叙述方式的不同《孙子兵法》源于中华民族冷兵器时代和春秋战国的农业社会。

著述方式是“舍事而求理”,大量采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战争规律,一句一理,字字珠玑,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重宏观、重综合的思维特点。

《战争论》源于西方热兵器时代的成熟时期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半工业社会。

克劳塞维茨史论结合,以史鉴理,采用德国古代哲学唯心主义辩证法,从拿破仑战例着手,鲜明体现了西方重微观、重分析的思维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八)对于情报的看法迥异
克劳塞维茨:极低评价情报的价值 “战争中有许多情报都是矛盾的,甚至还有许多是虚伪 的,而绝大多数都是不确实的”
孙子:高度重视情报的价值和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军事思想综述


军事思想综述
• 当代最重要的《孙子》英译本是1963年出版的由美国准将格里菲思翻 译的《孙子——战争艺术》一书。 • 该书至1982年共发行了12版。1971年发行了袖珍本。全书仅200页, 其中包括格里菲思执笔的50页引言。 • 英国军事思想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作者李德哈特爵士(Sir. B. H. Liddell Hart )在《孙子——战争艺术》的序言中这样评价孙子:
军事思想综述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综述
道 战争观 方法论层面 军事思想家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综述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 唐太宗:兵法孰为最深者? • 李 靖:臣常分为三等,使学者当见而至焉。 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将法。
军事思想综述
• (一)“道”的境界,至微至深,用现代名词来表示,即 所谓“哲学”的境界。这也是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战 争观、方法论的范畴。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五)偏重历史与偏重地理的差异 克劳塞维茨:全集10卷,3卷战争论,7卷军事历史著作 战史思想家 孙子:兵法13篇中有3篇与地理直接有关 地略学家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六)重战与重谋的差异 克劳塞维茨:重视攻击,寻求决战是其战争理论的重心 不重视“诈”、“速”,不重视奇袭
孙子:通过谋攻、庙算、诡道等掌握战争主动权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兵者,诡道也” “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神速” 、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兵贵胜,不贵久”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四节
军事思想综述
目的要求:通过前三次课的教学,在了解军事思想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涵 义的基础上,运用对比方法进一步分析阐述军事思想在战争观、方法 论层面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对比分析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与孙子(《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 教学重点:军事思想的实质与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异同 教学时间:3课时
著述状况
孙子兵法 13篇6000字 文辞优美 简练精辟
战争论 8卷125章60万字 逻辑精密 浩繁晦涩
中国古代文学的 典范与德意志严 谨思维的代表
军事思想综述
•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指出: “《孙子》一书不但为兵家之秘宝,亦为文学上 不可多得之大雄篇。”
大陆学人刘伶《孙子兵法的语言文学艺术》指出: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卓越的军事哲理著作 ,而且也是一部开议论散文之先河的文学精品。 ”
第四段:第13篇《用间》 阐述了孙子将情报提升到战略层面的思想
军事思想综述
• 全书以“计划”(国力评估)为起点,以 情报为终点,并以后者为前者的基础,首 尾呼应,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体系。
军事思想综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 在战争观层面: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 在战争指导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在战略战术上:重视谋略制胜 • 在军队建设上:选将治军并重
军事思想概述
• 相似之处:
• (一)二人都有戎马生涯的实战经验和经历; • (二)二人都因著有不朽之作而立言成名;
• (三)二人所著之书均代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逻辑清晰,纲目分明,思想博大而深邃;
• (四)二人的军事思想都自上而下贯穿着从哲学 到战略再到战术的三个层面,都有着共同的哲学 基础。
军事思想综述
军事思想综述


军事思想概述 • 《战争论》8卷125章60余万字的思想体系
第一卷《战争性质》:界定战争的性质,并列举其要素;
第二卷《战争理论》:战争的方法论;
第三卷《战争通论》:对各种战略要素之讨论; 第四卷《战斗》:对战役的讨论; 第五卷《兵力》:有关兵力组织、部署、行动等战术层面的论述; 第六卷《防御》:对防守的论述;
“孙子思想的清晰可以矫正克劳塞维茨的晦涩” “孙子的眼光精准,见识深远,并充满永恒的新意”
对于《战争论》而言, 近现代尚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 作能够将之超越。
军事思想综述

对《战争论》而言,西方军事思想界认为:近现代尚 未有任何一部军事理论与思想著作能够将之超越。 它是19世纪西方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是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 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 价值。 它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 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 此种对战争的看法将向我们显示战争如何随其机 动的性质,以及引起战争的情况而变化。 • 政治家和指挥官所必须做的第一个、最高的、而 影响也最大的判断就是要确定其所从事的战争的 种类;既不要把它误认为,也不要尝试把它变成 为某种违反其本性的东西。
军事思想综述 差异对比
孙子 时代 地域 社会状况 军事状况 公元前5世纪 古代中国 封建社会 冷兵器时代 克劳塞维茨 1780-1831 近代欧洲 资本主义社会 火器(热兵器) 时代 差异 相差2000多年 相隔千里 思想基础不同 战争的技术基础 不同
军事思想综述
古今中外众多学者一致公认的军事思想的不朽之作 包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同样值得好好研究的两部书 充满了智慧,蕴藏着一种无法形容的灵感的两部书
孙武《 孙子兵法》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军事思想综述
• 对《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评价
• 以色列战略专家克里福德(Martin van Creveld)曾 经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 》是最好的(the best),而《战争论》(On War) 则屈居第二(second best)”。
• 李 靖:故习兵之法,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 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 记诵,无足取也。
军事思想综述
• 军事思想和哲学的关系:
• 当代法国军事学大师薄富尔将军(General Beaufre)在其著作 《战争绪论》中说:
“我深信战略也像所有一切的人事一样,其中的 支配和导引的力量必须是理想,但那也就把我们 带入哲学的境界”。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三)同样认为“和”为战争的最高境界 克劳塞维茨:摒弃绝对战争思想,认为战争必然是有限的。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四)相同的集中优势兵力思想 克劳塞维茨:重视数量优势和兵力集中 ——“数量教主”(李德哈特语) 孙子:“胜兵若以镒称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 (二)“天地”,即孟子所说的“天时地利”,即战略环 境。战争是人的战争,“人和”者得天时地利,方能把握 全局。这是军事思想的次一境界。
• (三)“将法”,即“任人利器”(得士者昌,器必尖利 )。这是战术思想的范畴,是军事思想的最低层面。
军事思想综述
• 唐太宗:然。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 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
军事思想综述 • 《孙子兵法》 13篇6000余字的思想体系
第一段:第1篇至第3篇《始计》《作战》《谋攻》 (最高阶段)阐述了国家战略和军事哲学思想 第二段:第4篇至第6篇《军形》《兵势》《虚实》 阐述了其野战战略的完整理论,将道精华,战争艺术 第三段:第7篇至第12篇《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 阐述了其战术方面的思想
总结:
(一)两部不朽之作同样具有二元论的哲学基础; 克劳塞维茨:受黑格尔、康德的影响——战争哲学家 《孙子兵法》:“是古代一部优秀兵书,也是一部出色的 哲学著作”(冯友兰语),充满“斗争哲学”(波兰学者 高丽科夫斯基)。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二)同样都重视战场以外的因素 克劳塞维茨:战争与政治(工具论、延续论) 战争与经济(先决条件论) 孙子:战争与政治(兵者国之大事) 战争与经济(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军事思想综述
总结:
(七)对于军人的评判标准不同
克劳塞维茨: 勇敢、勇气是第一位的,主张冒险求胜; “名将而无勇是不可以想象的” “单独的智不是勇”, “勇敢为理智添上双翼”
。 “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孙子: “智”列首位(智信仁勇严),反对冒险;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第七卷《攻击》(草稿):对攻击的论述,相对于前一卷,展现出二元论思想;
第八卷《战争计划》(草稿):全书总结,与第一卷呼应。
军事思想综述
《战争论》的主要观点
(一)“战争是一种强迫敌人遵从我方一致的行动 ” (二)“战争不过是政治用其他手段的延续” (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是互动的”
军事思想综述
• 战争永远不应被视为某种有自主权的东西,而经 常应被视为一种政策的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